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alloy components on arc erosion morphology of Ag/MeO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被引量:8
1
作者 吴春萍 易丹青 +2 位作者 翁桅 李素华 周孑民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85-195,共11页
Arc erosion morphologies of Ag/MeO(10)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after 50000 operations under direct current of 19 V and 20 A and resistive load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 Arc erosion morphologies of Ag/MeO(10)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after 50000 operations under direct current of 19 V and 20 A and resistive load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d a 3D optical profiler(3DOP).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3DOP could supply clearer and more detailed arc erosion morphology information. Arc erosion resistance of Ag/SnO_2(10)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 was the best and that of Ag/CuO(10) was the worst. Arc erosion morphology of Ag/MeO(10)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mainly included three different types. Arc erosion morphologies of Ag/ZnO(10) and Ag/SnO_2(10)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were mainly liquid splash and evaporation, and those of Ag/CuO(10) and Ag/CdO(10) were mainly material transfer from anode to cathode. Arc erosion morphology of Ag/SnO_2(6)In_2O_3(4)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included both liquid splash, evaporation and material transfer. In addition, the formation process and mechanism on arc erosion morphology of Ag/MeO(10)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meo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 alloy component arc erosion morphology three-dimensional optical profiler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对Ag/MeO触点材料性能的影响(英文)
2
作者 张为军 堵永国 胡君遂 《贵金属》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3-27,共5页
研究了20A20V dc负载条件下,Ag/CdO(90/10,质量分数,下同),Ag/SnO2(90/10)和Ag/REO(88/12)三种触点材料的电气使用性能。结果表明,Ag/REO接触电阻最低、材料转移最少。对其15万次分断后的接触表面进行的SEM分析表明,Ag/REO触点表面平坦... 研究了20A20V dc负载条件下,Ag/CdO(90/10,质量分数,下同),Ag/SnO2(90/10)和Ag/REO(88/12)三种触点材料的电气使用性能。结果表明,Ag/REO接触电阻最低、材料转移最少。对其15万次分断后的接触表面进行的SEM分析表明,Ag/REO触点表面平坦,结合紧密,没有裂纹和孔洞产生。论文分析了氧化物粒度、体积分数、密度等对Ag/MeO触点材料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电气性能 ag/meo触点材料
下载PDF
银媒介电化学氧化(Ag/MEO)处理有机废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志辉 小林冬实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8-214,共7页
在超声波搅拌作用下,以静态模式研究电流强度、硝酸浓度、实验温度和超声波强度对银媒介电化学氧化(简称Ag/MEO)处理磷酸三丁酯和正十二烷混合物电流效率的影响以及Ag/MEO技术处理磷酸三丁酯和正十二烷混合物、四辛基-3-氧代二酰... 在超声波搅拌作用下,以静态模式研究电流强度、硝酸浓度、实验温度和超声波强度对银媒介电化学氧化(简称Ag/MEO)处理磷酸三丁酯和正十二烷混合物电流效率的影响以及Ag/MEO技术处理磷酸三丁酯和正十二烷混合物、四辛基-3-氧代二酰胺和煤油等三种有机废物的情况。结果表明:电流强度、硝酸浓度和超声波搅拌对电流效率影响显著,而实验温度和超声波强度变化对电流效率影响不大;Ag/MEO处理不同有机废物技术可行,且在超声波作用下电流效率显著提高。除此之外,几乎所有实验的最大电流效率均在100%~140%间,超过理论最大值(100%)。据此推断为超声波与Ag/MEO发生协同效应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媒介电化学氧化 有机废物 处理 电流效率
下载PDF
无镉银-金属氧化物(Ag-MeO)电接触材料的国内外知识产权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易丹青 吴春萍 +3 位作者 李荐 王斌 许灿辉 卢小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共6页
通过对目前国内外电接触材料专利的检索和分析,发现涉及无镉Ag-MeO电接触材料的专利共有44项,其中在国内申请的Ag-MeO电接触材料的专利有17项,国外申请的Ag-MeO电接触材料的专利有27项。国内专利中主要的研究体系有:Ag-SnO2、Ag-CuO、Ag... 通过对目前国内外电接触材料专利的检索和分析,发现涉及无镉Ag-MeO电接触材料的专利共有44项,其中在国内申请的Ag-MeO电接触材料的专利有17项,国外申请的Ag-MeO电接触材料的专利有27项。国内专利中主要的研究体系有:Ag-SnO2、Ag-CuO、Ag-ZnO、Ag-REO;主要的添加剂有:Bi2O3、In2O3、MnO、WO3、Ce2O3、La2O3、MgO、Gd2O3、Y2O3、TiO2等;主要的制备工艺有:粉末冶金法、合金内氧化法、反应合成法、化学共沉淀法、化学电镀法等。国外专利中主要的研究体系有:Ag-ZnO、Ag-SnO2、Ag-CeO2、Ag-MgO、Ag-In2O3等;主要添加剂有:Ni、CoO、MoO3、MnO、ZrO2、HfO2、TiO2、Bi2O3、GeO2、WO3、Sb2O3等;主要的制备工艺有:粉末冶金法和合金内氧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镉 ag-meo 电接触材料 知识产权 专利
下载PDF
超声波和银媒介电化学氧化处理有机废液的协同效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志辉 小林冬实 《辐射防护通讯》 2008年第3期7-11,共5页
以批式法研究超声波强度对超声波和银媒介电化学氧化协同处理有机废液电流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实验的最大电流效率均在100%~140%间,超过理论最大值(100%),据此推断,超声波与银媒介电化学氧化的协同效应显著;... 以批式法研究超声波强度对超声波和银媒介电化学氧化协同处理有机废液电流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实验的最大电流效率均在100%~140%间,超过理论最大值(100%),据此推断,超声波与银媒介电化学氧化的协同效应显著;但在首次处理时,超声波强度的变化对电流效率影响较小,二次处理时,在只有超声波而无Ag^2+情况下,超声波强度对破坏效率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银媒介电化学氧化 有机废液 协同效应
下载PDF
间接电化学氧化体系处理废有机溶剂 被引量:5
6
作者 成章 王京刚 +1 位作者 文明芬 陈靖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17,共4页
研究了采用银媒介间接电化学氧化(Ag/MEO)体系对(TBP)进行氧化分解的过程,包括Ag2+产生的有关条件以及影响Ag2+氧化有机物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Ag/MEO体系对TBP的氧化过程中,先将TBP分解为可溶性小分子物质,再对其进行完全的氧化... 研究了采用银媒介间接电化学氧化(Ag/MEO)体系对(TBP)进行氧化分解的过程,包括Ag2+产生的有关条件以及影响Ag2+氧化有机物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Ag/MEO体系对TBP的氧化过程中,先将TBP分解为可溶性小分子物质,再对其进行完全的氧化。在温度为50℃,硝酸浓度为8mol/L,电流密度为1A/cm2的条件下,TBP可以被迅速完全地氧化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电化学氧化 废有机溶剂 ag^2+ 磷酸三丁酯
下载PDF
人工取香操作对圈养马麝的行为生理效应
7
作者 黄维 吴佳忆 +6 位作者 申立泉 周鑫 吕青昕 覃雨虹 袁乃秀 曾凡刚 孟秀祥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86,共8页
驯养是濒危麝类动物(Moschus spp.)迁地保育和可持续供给药用麝香的有效方式,具相关资格的麝养殖单位对圈养麝进行人工取香是每年进行的麝类驯养和麝香生产管理活动之一。本研究对甘肃省兴隆山马麝(M.chrysogaster)繁育中心的46头参与... 驯养是濒危麝类动物(Moschus spp.)迁地保育和可持续供给药用麝香的有效方式,具相关资格的麝养殖单位对圈养麝进行人工取香是每年进行的麝类驯养和麝香生产管理活动之一。本研究对甘肃省兴隆山马麝(M.chrysogaster)繁育中心的46头参与取香的雄性马麝进行了行为取样、同期粪样采集及粪样皮质醇代谢物水平的检测,确定人工取香操作对不同年龄的圈养马麝粪样皮质醇代谢物水平及行为活动水平的效应。结果显示,成体马麝取香操作后的粪样皮质醇代谢物水平为(85.28±5.00)ng/g,显著高于操作前的(56.08±8.64)ng/g(P<0.05),而且其水平在操作后的3 d内持续升高,第4天才恢复至取香前水平;老年马麝在取香前后其粪样皮质醇代谢物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老年马麝与成体马麝的活动水平均在取香操作后下降,并于取香操作后第2天达到最低值(老年马麝59.04%±4.54%,成体马麝73.03%±7.71%),随后逐步恢复,但仅老年马麝活动水平显著低于操作前(74.09%±3.97%)(P<0.05)。本研究表明,急性人工操作可导致圈养马麝产生行为生理应激反应,应激强度存在年龄差异,相比老年马麝,成体马麝对人工操作的生理应激响应更加强烈。在驯养实践中,可监测取香前后马麝的活动水平来即时评估马麝的应激强度,并通过取香后单独圈养马麝、降低取香操作强度及利用慢性应激提升马麝驯化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麝 圈养 人工取香 行为生理应激 年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