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Ⅰ)与氯苯基苯并咪唑配合物的合成、圆二色性和荧光性质
1
作者 王卓渊 林香凤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期8-11,39,共5页
本文合成了Ag(Ⅰ)与2-(o-氯苯基)苯并咪唑(OCBM)的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质谱、UV、IR、摩尔电导率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圆二色性研究发现,配合物在199nm处呈正科顿效应,而在208nm和247nm处呈负科顿效应。荧光性质研究表明,配合物的特征... 本文合成了Ag(Ⅰ)与2-(o-氯苯基)苯并咪唑(OCBM)的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质谱、UV、IR、摩尔电导率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圆二色性研究发现,配合物在199nm处呈正科顿效应,而在208nm和247nm处呈负科顿效应。荧光性质研究表明,配合物的特征荧光发射峰出现在601nm和613nm处,荧光寿命τ601和τ613分别为0.40ns和0.35ns。Ag(Ⅰ)配合物可发射橙色荧光和红色荧光,是良好的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o-氯苯基)苯并咪唑 ag()配合物 合成 圆二色性 荧光性质
下载PDF
壳聚糖和Ag(Ⅰ)空位壳聚糖膜与Ag(Ⅰ)的螯合反应 被引量:14
2
作者 丁纯梅 陈宁生 +2 位作者 李倩 张志国 乔永波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2-315,共4页
分别用壳聚糖和Ag(Ⅰ)空位壳聚糖膜与Ag(Ⅰ)螯合反应,将 30~70 ℃ Ag(Ⅰ)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按dc/dt=-Kcn进行线性拟合,得到2种螯合反应的积分动力学模式函数:ln c=k't、表观活化能E(壳)为88.4 kJ/mol,E(膜)为47.1 kJ/mol. 用Ag(... 分别用壳聚糖和Ag(Ⅰ)空位壳聚糖膜与Ag(Ⅰ)螯合反应,将 30~70 ℃ Ag(Ⅰ)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按dc/dt=-Kcn进行线性拟合,得到2种螯合反应的积分动力学模式函数:ln c=k't、表观活化能E(壳)为88.4 kJ/mol,E(膜)为47.1 kJ/mol. 用Ag(Ⅰ)空位壳聚糖膜对Pb(Ⅱ)、Cu(Ⅱ)、Ag(Ⅰ)及Pb(Ⅱ)-Ag(Ⅰ)二元混合离子进行最大吸附率的测定. 结果显示,Ag(Ⅰ)空位壳聚糖膜对Ag(Ⅰ)有较强的识别和'记忆'能力. 用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对壳聚糖与Ag(Ⅰ)的螯合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Ag(Ⅰ)-壳聚糖螯合物的螯合原子是-NH2中的N,壳聚糖分子链上-OH中的O没有参与螯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膜 模板螯合 银离子 动力学 螯合机理
下载PDF
壳聚糖-Ag(Ⅰ)的配位与抑菌性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赵玉清 刘宝全 +1 位作者 李慧 蒋本国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5期384-386,403,共4页
研究了壳聚糖-Ag(Ⅰ)配位进行分析,又通过试验证明了壳聚糖-Ag(Ⅰ)配合物的抑菌性,为壳聚糖配合物的医学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 壳聚糖 配位 抑菌性 IR光谱分析 壳聚糖配合物 医药学
下载PDF
Ag(Ⅰ)-呋塞米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二级散射和倍频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翠侠 刘绍璞 +1 位作者 刘忠芳 胡小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2-257,共6页
在pH=3.5的HAc-NaAc介质中,呋塞米(FUR)与Ag(Ⅰ)形成1∶1(摩尔比)的螯合物,从而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光谱显著增强,其最大RRS,SOS和FDS波长分别位于310,584和330 nm.在一定范围内,3种散射信号的增强(ΔI... 在pH=3.5的HAc-NaAc介质中,呋塞米(FUR)与Ag(Ⅰ)形成1∶1(摩尔比)的螯合物,从而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光谱显著增强,其最大RRS,SOS和FDS波长分别位于310,584和330 nm.在一定范围内,3种散射信号的增强(ΔIRRS,ΔISOS和ΔIFDS)均与呋塞米浓度成正比.该方法具有较高灵敏度,RRS,SOS和FDS法对FUR的检出限(3σ)分别为1.3,3.0和6.9 ng/mL.考察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共存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据此,提出了简便、快速、准确且高灵敏测定痕量呋塞米的光散射新方法,并应用于片剂和尿样中呋塞米的测定.同时对反应机理和散射光谱增强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塞米 ag() 共振瑞利散射光谱 二级散射 倍频散射
下载PDF
黄原酸化交联壳聚糖树脂对Ag(Ⅰ)的吸附 被引量:3
5
作者 曾淼 张廷安 +3 位作者 吕国志 豆志河 刘燕 张国权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7-202,共6页
采用微波辐射下制备的黄原酸化交联壳聚糖树脂(XCCTS)来吸附水溶液中的Ag(Ⅰ),研究了pH值和温度对XCCTS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用FT-IR和XRD对XCCTS吸附Ag(Ⅰ)前后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XCCTS可有效吸附水中的银离子,pH值和温度对XCCTS... 采用微波辐射下制备的黄原酸化交联壳聚糖树脂(XCCTS)来吸附水溶液中的Ag(Ⅰ),研究了pH值和温度对XCCTS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用FT-IR和XRD对XCCTS吸附Ag(Ⅰ)前后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XCCTS可有效吸附水中的银离子,pH值和温度对XCCTS吸附Ag(Ⅰ)有显著影响,在pH=4.0和50℃时XCCTS可获得最大吸附量.采用Lagergren一级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对XCCTS吸附Ag(Ⅰ)的动力学数据进行了分析.吸附过程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分别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了处理,并计算了Ag(Ⅰ)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实验数据既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又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但用Langmuir方程拟合的相关系数相对更大.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酸化 吸附 ag() 动力学 热力学
下载PDF
Ag(Ⅰ)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黄瓜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孟凡德 赵全芹 +1 位作者 李明霞 辛玉成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83-1185,共3页
Five silver(Ⅰ) complexes with Schiff bases obtained from salicylaldehyde and five corresponding α-amino acids were synthesized. The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1H NMR measurements. Bio... Five silver(Ⅰ) complexes with Schiff bases obtained from salicylaldehyde and five corresponding α-amino acids were synthesized. The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1H NMR measurements. Bioactivity tests showed that the complexes inhibited the cucumber mosaic virus. Among them the best effective was glycine salicylaldehyde Schiffbase Ag(Ⅰ), which gave the effective level up to 74.7% towards CMV in dosage of 400 mg/L(in case of phaseolus vulgarisl inoc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SCHIFF碱 ag(I)配合物 黄瓜花叶病毒 银(I) 植物病毒
下载PDF
N,N′-双(3-吡啶醛)-(1R,2R)-环己二胺席夫碱Ag(Ⅰ)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荧光性质研究(英文)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奇龙 冯广卫 +1 位作者 胡鹏 朱必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33-2439,共7页
以3-吡啶醛和(1R,2R)-环己二胺进行缩合得到Schiff碱配体L1,然后,用配体L1和AgNO3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Ag(L1)(NO3)]n(1),并用元素分析、FT-IR、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粉末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 以3-吡啶醛和(1R,2R)-环己二胺进行缩合得到Schiff碱配体L1,然后,用配体L1和AgNO3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Ag(L1)(NO3)]n(1),并用元素分析、FT-IR、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粉末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空间群,Ag(Ⅰ)的配位环境均为扭曲四面体,分别和硝酸根的氧原子,配体中的2个吡啶氮原子以及1个亚胺氮原子配位,配体L1有2种配位模式,其中,1个配体用两臂的2个吡啶氮原子分别和2个Ag(Ⅰ)离子配位,另外1个配体用两臂的2个吡啶氮原子分别和2个Ag(Ⅰ)离子配位,同时2个亚胺氮原子也分别和2个Ag(Ⅰ)离子配位,这样配合物形成3D孔状结构。同时研究了配合物的固体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ag()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下载PDF
1,10-邻菲咯啉取代苷脲及其一维Ag(Ⅰ)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明华 张云黔 +2 位作者 薛赛凤 陶朱 祝黔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64-1268,共5页
合成了1,10-邻菲咯啉取代苷脲(L),并用L与硝酸银反应得到一维配位聚合物[AgLNO3]n,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L: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8545nm,b=1.2504nm,c=1.2818nm,β=108.476°,V=2.8192nm3,Z=7,F(000)=1176,... 合成了1,10-邻菲咯啉取代苷脲(L),并用L与硝酸银反应得到一维配位聚合物[AgLNO3]n,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L: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8545nm,b=1.2504nm,c=1.2818nm,β=108.476°,V=2.8192nm3,Z=7,F(000)=1176,finalGOF=1.093,R1=0.060,wR2=0.1654,。[AgLNO3]n:正交晶系,空间群Pca21,a=1.55149nm,b=1.04907nm,c=1.15892nm,V=1.8863nm3,Z=4,F(000)=1024,finalGOF=1.038,R1=0.042,wR2=0.110。晶体结构表明配体L与Ag髣形成了一维配位聚合物[AgLNO3]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0-邻菲咯啉取代苷脲 ag髣配合物 晶体结构 一维配位聚合物
下载PDF
Ag(Ⅰ)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奇龙 张云黔 朱必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91-2194,共4页
本文以2-醛基吡啶和1,2-二(对氨基苯氧基)乙烷进行缩合得到Schiff碱配体L,再分别同AgNO3和AgClO4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了2个配合物[Ag2(NO3)2L](1)和{[AgL]ClO4}n(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 本文以2-醛基吡啶和1,2-二(对氨基苯氧基)乙烷进行缩合得到Schiff碱配体L,再分别同AgNO3和AgClO4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了2个配合物[Ag2(NO3)2L](1)和{[AgL]ClO4}n(2),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g(I)的配位环境为平面三角形,配体L同时和2个Ag(Ⅰ)离子配位形成双核配合物。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每个Ag(Ⅰ)的配位环境均为扭曲四面体,每个配体L通过其两端的2个氮原子同2个金属离子配位桥联形成一维螺旋链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ag()配合物 晶体结构
下载PDF
Au(Ⅲ)、Ag(Ⅰ)与巯基乙酰苯胺的配合物及其在贵金属回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锦化 牛德仲 宋保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早期巯基乙酰苯胺(mereaptoacetaniⅠ简写MAA)曾作分析试剂使用,其Au(Ⅰ)配合物的合成及在医疗中的应用已有报道。但它的Au(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Au(Ⅰ)、Ag(Ⅰ)配合物的表征以及它们通过高温裂解法用于回收贵金属的工作尚未见报道。... 早期巯基乙酰苯胺(mereaptoacetaniⅠ简写MAA)曾作分析试剂使用,其Au(Ⅰ)配合物的合成及在医疗中的应用已有报道。但它的Au(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Au(Ⅰ)、Ag(Ⅰ)配合物的表征以及它们通过高温裂解法用于回收贵金属的工作尚未见报道。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试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乙酰苯胺 配合物 回收
下载PDF
Ag(Ⅰ)、Au(Ⅲ)、Pt(Ⅳ)离子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树玲 于俊生 邹燕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65-670,共6页
本文用中药小檗碱作为探针分子,在0.01mol·L-1醋酸-醋酸钠缓冲体系中,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贵金属离子Ag?、Au?、Pt?与DNA的相互作用。在三种贵金属离子中,Au?、Pt?离子对小檗碱-DNA体系均具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而Ag... 本文用中药小檗碱作为探针分子,在0.01mol·L-1醋酸-醋酸钠缓冲体系中,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贵金属离子Ag?、Au?、Pt?与DNA的相互作用。在三种贵金属离子中,Au?、Pt?离子对小檗碱-DNA体系均具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而Ag?离子对该体系有强烈的荧光敏化作用。分别求出了三种贵金属离子与DNA的结合常数。三种贵金属离子与DNA结合能力的强弱顺序依次为:Au?>Ag?>Pt?。探讨了三种贵金属离子与DNA的作用机理及导致结合力不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 Au(Ⅲ) Pt(Ⅳ) DNA
下载PDF
双核Ag(Ⅰ)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光物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牛淑云 韩茜 +1 位作者 金晶 迟玉贤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1-454,共4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得到Ag(Ⅰ)的配合物:Age(Sal)z(Sal=邻羟基苯甲酸)。对该配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结构.配合物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0.7428(17)nm,b=0.886(2)nm,c=1.067(3)nm,β=107.92... 采用水热合成法,得到Ag(Ⅰ)的配合物:Age(Sal)z(Sal=邻羟基苯甲酸)。对该配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结构.配合物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0.7428(17)nm,b=0.886(2)nm,c=1.067(3)nm,β=107.92(3)°,V=0.668(3)nm^2,Z=2,Dc=2.436g/cm^3,Gof=1.301,R1=0.0860。对该配合物的UV-VIS-NIR,IR和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λex=345nm条件下,在418~504.5nm范围内有3个发射峰,可以分别指认为LLCT和LM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的配合物 晶体结构 光物理
下载PDF
巯基/氧化纤维素的制备及氯化体系中Ag(Ⅰ)的选择性吸附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莹莹 李心雨 +4 位作者 万丽 张鹏 娄振宁 单炜军 熊英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7,共8页
以废纸纤维素为原料,将纤维素氧化开环胺化后再进行巯基化反应,制备得到了一系列巯基修饰的纤维素类吸附剂。研究发现,无论是单一氯化体系还是高铜高镍氯化混合体系,基于氨基硫脲修饰戊二醛交联的氧化纤维素吸附剂对配阴离子AgCl_4^(3-... 以废纸纤维素为原料,将纤维素氧化开环胺化后再进行巯基化反应,制备得到了一系列巯基修饰的纤维素类吸附剂。研究发现,无论是单一氯化体系还是高铜高镍氯化混合体系,基于氨基硫脲修饰戊二醛交联的氧化纤维素吸附剂对配阴离子AgCl_4^(3-)的吸附效果最好,最大吸附量可达到171.16 mg/g。通过红外、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力学等技术手段分析探讨了其不同吸附效果的原因及该吸附剂对配阴离子Ag(Ⅰ)的静电引力吸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氯络离子 纤维素 氯化液 选择性吸附
下载PDF
Ag(Ⅰ)与Co(Ⅱ)离子对阳极析氧过程的电催化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世雄 王岚 孙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654-658,共5页
关键词 阳极析氧 铂电极 二氧化铅电极 电催化
下载PDF
以苯环为间隔基的双三唑配体Ag(Ⅰ)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能研究
15
作者 杜建龙 张姝明 +2 位作者 胡同亮 李建荣 卜显和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91,共5页
合成了两个三氮唑 Ag(Ⅰ)配合物:{[Ag(L^1)](CF_3SO_3)(H2o)}_2(1)和{[Ag(L^2)](CF_3SO_3))_∞(2),并用 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为双核结构,2为一维链状结构,并且2进一步通过 O…Ag…O弱配位作用连接形... 合成了两个三氮唑 Ag(Ⅰ)配合物:{[Ag(L^1)](CF_3SO_3)(H2o)}_2(1)和{[Ag(L^2)](CF_3SO_3))_∞(2),并用 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为双核结构,2为一维链状结构,并且2进一步通过 O…Ag…O弱配位作用连接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在室温条件下,对两个配合物的固体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配体 ag()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能
下载PDF
Ag(Ⅰ)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影响因素的分析
16
作者 徐芳芳 王文昭 +1 位作者 黄满红 陈亮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50-753,共4页
通过测定在各种条件下Ag(Ⅰ)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生长的抑制作用,系统分析了各参数对Ag(Ⅰ)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氧、厌氧状态下,Ag(Ⅰ)对E.coli的抑制能力基本相同;在LB培养基、氨基酸基本培养基和标准基本培养基中Ag(Ⅰ)... 通过测定在各种条件下Ag(Ⅰ)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生长的抑制作用,系统分析了各参数对Ag(Ⅰ)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氧、厌氧状态下,Ag(Ⅰ)对E.coli的抑制能力基本相同;在LB培养基、氨基酸基本培养基和标准基本培养基中Ag(Ⅰ)开始抑制E.coli生长的浓度差异较大,分别为10、0.5、0.1μmol/L;LB组分中的酵母粉的加入完全消除了Ag(I)对E.coli的抑制作用;此外,菌体浓度越高抑制其生长所需的Ag(Ⅰ)浓度也越高。因此Ag(I)对E.coli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氧化应激无关,而与培养基种类、培养基组分及菌体浓度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 大肠杆菌 金属毒性
下载PDF
1,4-二(3,4-二甲氧基苯巯基)丁烷Ag(Ⅰ)配合物的合成和单晶结构
17
作者 刘艳清 马培翔 邓玉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8-220,共3页
合成了对称桥联双硫醚配体1,4-二(3,4-二甲氧基苯巯基)丁烷(L)的Ag(Ⅰ)配合物{AgLNO3}n,用XRD测定了单晶结构。金属离子Ag(Ⅰ)分别与相邻配体的2个S原子和NO3-离子的O原子形成三配位的扭曲锥体结构。双硫醚L作为桥联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 合成了对称桥联双硫醚配体1,4-二(3,4-二甲氧基苯巯基)丁烷(L)的Ag(Ⅰ)配合物{AgLNO3}n,用XRD测定了单晶结构。金属离子Ag(Ⅰ)分别与相邻配体的2个S原子和NO3-离子的O原子形成三配位的扭曲锥体结构。双硫醚L作为桥联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一维链状分子结构。相邻的分子通过金属离子Ag(Ⅰ)与NO-阴离子未参与配位的O原子之间形成O Ag和N Ag弱的相互作用,使配合物分子形成了网状的准二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二甲氧基苯巯基)丁烷 As()配合物 晶体结构 一维结构
下载PDF
两个基于β-二酮席夫碱Ag(Ⅰ)配合物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18
作者 杨先炯 张奇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1期181-185,共5页
合成了两个席夫碱配体L^1(N,N'-双(苯甲酰丙酮)-1,2-乙二胺)和L^2(N,N'-双(乙酰丙酮)-1,2-丙二胺),然后将配体L^1和L^2分别与Ag NO_3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Ag_2(L^1)(NO_3)_2]_n(1)和[Ag_2(L^2)_2(NO_3)_2]_n(2),采用红外光... 合成了两个席夫碱配体L^1(N,N'-双(苯甲酰丙酮)-1,2-乙二胺)和L^2(N,N'-双(乙酰丙酮)-1,2-丙二胺),然后将配体L^1和L^2分别与Ag NO_3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Ag_2(L^1)(NO_3)_2]_n(1)和[Ag_2(L^2)_2(NO_3)_2]_n(2),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X-粉末衍射和X-射线晶体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系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配合物2系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在配合物1中,每个Ag(Ⅰ)离子都为扭曲三角双锥的配位模式,分别与配体L^1的O原子,另外一个配体L^1的γ-C原子,一个NO_3^-的两个O原子,另外一个NO_3^-的一个O原子配位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在配合物2中,每个Ag(Ⅰ)离子也均为扭曲三角双锥的配位模式,分别与同一配体L^2的两个γ-C原子,另外一个配体L^2的O原子以及NO_3^-的两个O原子配位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酰丙酮 乙酰丙酮 席夫碱 银配合物 晶体结构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Single-crystal Structure of a Silver(Ⅰ) Carboxyarylphosphonate: [Ag(H_2BCP)(4,4'-bipy)]·2H_2O
19
作者 雷然 张汉辉 +5 位作者 胡进 柴小川 张帅 李创新 陈义平 孙艳琼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期655-659,共5页
The title compound, a novel Ag(Ⅰ) carboxyarylphosphonate [Ag(H2BCP)(4,4'- bipy)]·2H2O (H3BCP = p-H2O3PCH2C6H4COOH, 4,4'-bipy = 4,4'-bipyridine), was synthesized by a hydrothermal reaction and characte... The title compound, a novel Ag(Ⅰ) carboxyarylphosphonate [Ag(H2BCP)(4,4'- bipy)]·2H2O (H3BCP = p-H2O3PCH2C6H4COOH, 4,4'-bipy = 4,4'-bipyridine), was synthesized by a hydrothermal reac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a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It belongs to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c with a = 5.7038(11), b = 22.397(4), c = 5.602(4) , β = 106.26(3)°, V = 1913.4(7) 3, Z = 4, C18H20N2O7PAg, Mr = 515.20, Dc = 1.788 g/cm3, μ = 1.182 mm–1, F(000) = 1040, the final R = 0.0404 and wR = 0.1216 for 4178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2σ(Ⅰ). In the structure, the Ag(Ⅰ) cations are bridged by 4,4'-bipy to give rise to 1D chains running along the b axis. These chains are linked further by the interactions of O (from BCP ligands) and Ag atoms to yield 2D layers. Hydrogen bonding interactions and weak π-π stack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4,4'-bipy rings assemble such adjacent layers to generate a 3D supramolecular archite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carboxyarylphosphonate ag(ⅰ) complex crystal structure
下载PDF
N,N'-双(乙酰丙酮)-1,4-丁二胺Schiff碱Ag(Ⅰ)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
20
作者 赵文泽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00-903,共4页
本文以1,4-丁二胺和乙酰丙酮进行缩合反应得到N,N'-双(乙酰丙酮)-1,4-丁二胺的Schiff碱配体L,然后将配体L与Ag NO_3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Ag_2(L)(NO_3)_2]n,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晶体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 本文以1,4-丁二胺和乙酰丙酮进行缩合反应得到N,N'-双(乙酰丙酮)-1,4-丁二胺的Schiff碱配体L,然后将配体L与Ag NO_3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Ag_2(L)(NO_3)_2]n,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晶体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体参数:a=0.73776(3)nm,b=1.52774(7)nm,c=0.96552(3)nm,β=106.6370(10),V=1.04269(7)nm^3,Z=2,D_c=1.886 g·cm-3,R_1=0.0443,wR_2=0.1305.在配合物中,每个Ag(Ⅰ)离子的配位模式均为扭曲四面体,分别与相邻配体的烯醇式氧原子,γ-C原子,两个硝酸根的氧原子配位,配体均表现为四齿配体,分别用两端β-酮亚胺单元的烯醇式氧原子,γ-C原子和四个Ag(Ⅰ)离子配位形成一维链,一维链通过硝酸根和Ag(Ⅰ)离子配位扩展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丙酮 SCHIFF碱 ag(I)配合物 晶体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