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电自组装法制备Ag@AgCl/GO复合薄膜及其SERS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双彪 王中武 +3 位作者 周亚洲 傅小奇 杨娟 程晓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3125-13129,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Ag@AgCl溶胶,并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在石英基片上通过交替提拉氧化石墨烯(GO)和Ag@AgCl溶胶,制备Ag@AgCl/GO复合薄膜并用做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基底。采用SEM、XRD、EDS、UV-Vis以及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测试仪对复合薄膜的结... 采用水热法制备Ag@AgCl溶胶,并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在石英基片上通过交替提拉氧化石墨烯(GO)和Ag@AgCl溶胶,制备Ag@AgCl/GO复合薄膜并用做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基底。采用SEM、XRD、EDS、UV-Vis以及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测试仪对复合薄膜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静电自组装法可以获得结构稳定,性能优异的薄膜。Ag@AgCl/GO复合薄膜除了对罗丹明6G具有优异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能外(拉曼增强因子可达107数量级),由于AgCl的引入使体系具有优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可以实现Ag@AgCl/GO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基底的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ag@agcl/go复合薄膜 静电自组装 拉曼增强
下载PDF
AgCl/Ag复合粉体材料的制备及机理
2
作者 杨华键 赵远云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97-2705,共9页
采用超声辅助脱合金法,以Ca-Mg-Cu-Ag非晶条带为前驱体,Cu-Ag纳米多孔材料为中间产物,不同溶剂组成的盐酸溶液为反应液,制备出不同形貌的AgCl粉体材料,利用SEM、XRD等检测手段对样品的形貌、结构、成分等进行了表征分析,揭示了AgCl/Ag... 采用超声辅助脱合金法,以Ca-Mg-Cu-Ag非晶条带为前驱体,Cu-Ag纳米多孔材料为中间产物,不同溶剂组成的盐酸溶液为反应液,制备出不同形貌的AgCl粉体材料,利用SEM、XRD等检测手段对样品的形貌、结构、成分等进行了表征分析,揭示了AgCl/Ag复合粉体材料在不同反应液中的形成过程及机理。研究表明:在超声辅助作用下,当以盐酸乙醇溶液为反应液时,改变浓盐酸溶液与乙醇溶剂的体积比后Cu-Ag纳米多孔材料可以完全溶解于该溶液中并重新析出不同形貌的AgCl粉体材料;而以盐酸水溶液为反应液时,改变盐酸水溶液与蒸馏水溶液的体积比后Cu-Ag纳米多孔材料只能直接转变为近球形的AgCl粉体材料,且不能溶解于盐酸水溶液中再重新析出。在超声与盐酸乙醇溶液的共同作用下,Cu-Ag纳米多孔材料存在一种新颖的AgCl“生成-溶解-再析出”机制,可以精准地控制再析出AgCl晶体的形貌和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l/ag 复合粉体材料 超声辅助 脱合金法 形貌
下载PDF
溅射沉积WS_2/Ag纳米复合薄膜在不同环境中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赖德明 涂江平 +3 位作者 张升才 王倩 彭世敏 何丹农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5-519,共5页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钛合金基底上制备W S2/Ag纳米复合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能谱仪对复合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薄膜在真空和潮湿空气环境中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钛合金基底上制备W S2/Ag纳米复合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能谱仪对复合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薄膜在真空和潮湿空气环境中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溅射沉积制备的W S2/Ag复合薄膜为非晶态结构,弥散分布于W S2基体中的晶态纳米Ag相提高了薄膜与基底的界面结合强度;与纯W S2薄膜相比,W S2/Ag纳米复合薄膜虽然在不同环境中的摩擦系数有所增加,但其在潮湿空气中的耐磨性能(磨损寿命)具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且摩擦状态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2/ag纳米复合薄膜 磁控溅射 摩擦磨损性能 环境
下载PDF
Ag/SiO_2复合薄膜的紫外光还原制备及其光学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小飞 魏长平 +1 位作者 李启源 许洁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95-1899,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不同Ag掺杂量的Ag/SiO2复合薄膜,通过紫外辐射技术对薄膜进行了还原处理,采用XRD、SEM、IR、UV-Vis、Raman和荧光光谱(PL)等技术对薄膜样品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光学性能测试。XRD结果表明,复合薄膜样品中的Ag...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不同Ag掺杂量的Ag/SiO2复合薄膜,通过紫外辐射技术对薄膜进行了还原处理,采用XRD、SEM、IR、UV-Vis、Raman和荧光光谱(PL)等技术对薄膜样品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光学性能测试。XRD结果表明,复合薄膜样品中的Ag纳米粒子呈面心立方相,利用谢乐公式计算出金属银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0.2nm;SEM结果显示,所得Ag/SiO2复合薄膜均匀性良好,薄膜中绝大部分纳米颗粒尺寸较小,薄膜约厚1μm;UV-Vis结果表明,随着nAg/nSi的增加,Ag纳米粒子在420nm附近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逐渐增强,并伴有一定的红移;PL谱表明,由于Ag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共振,薄膜样品在442nm处发出强光,并且随着Ag浓度增大,发光强度略有降低,出现蓝移;从Raman光谱可以看出由于Ag纳米颗粒表面局域电磁场增强造成的表面增强的拉曼散射(S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iO2 复合薄膜 紫外辐射 光学性能
下载PDF
Ag_2S/Ag_3PO_4/Ni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娣 张博 +1 位作者 段召娟 李爱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58-2164,共7页
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Ag_2S/Ag_3PO_4/Ni复合薄膜,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薄膜的表面形貌、晶相结构、光谱特性及能带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为模拟污染物对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 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Ag_2S/Ag_3PO_4/Ni复合薄膜,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薄膜的表面形貌、晶相结构、光谱特性及能带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为模拟污染物对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测定,采用向溶液中加入活性物种捕获剂的方法对薄膜的光催化机理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制备的Ag_2S/Ag_3PO_4/Ni是由均匀的球形纳米颗粒构成的薄膜,其光催化活性明显优于纯Ag_3PO_4/Ni薄膜和纯Ag_2S/Ni薄膜,且在保持薄膜光催化活性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循环使用6次。提出了可见光下Ag_2S/Ag_3PO_4/Ni复合薄膜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2S/ag3PO4/Ni复合薄膜 电化学制备 光催化 罗丹明B 反应机理
下载PDF
原位一步法制备PMDA/ODA基PI/Ag复合薄膜 被引量:3
6
作者 齐胜利 吴战鹏 +3 位作者 罗芸 宋芳 武德珍 金日光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2-226,231,共6页
采用PMDA/ODA-AgAc/TFAH体系,用原位一步法制备了具有一定反射性和导电性的表面银膜化的PI/Ag复合薄膜,并对影响薄膜制备的各种因素以及薄膜亚微相态与其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中wAg=0.13的薄膜反射率达29.5%,而且经过轻微抛... 采用PMDA/ODA-AgAc/TFAH体系,用原位一步法制备了具有一定反射性和导电性的表面银膜化的PI/Ag复合薄膜,并对影响薄膜制备的各种因素以及薄膜亚微相态与其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验中wAg=0.13的薄膜反射率达29.5%,而且经过轻微抛光后具有了导电性,表面电阻率为100Ω/sq。同时,金属化后的复合薄膜很好地保持了母体聚酰亚胺的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ag复合薄膜 原位一步法 反射性 导电性 表面银膜化 表面电阻率 机械性能 聚酰亚胺
下载PDF
电化学共沉积制备可见光高催化活性Ag_3PO_4/CNTs/Ni复合薄膜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娣 段召娟 +4 位作者 郭凤华 魏磊 马麦霞 傅丽 李爱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66-2273,共8页
采用电化学共沉积法制备了Ag_3PO_4/CNTs/Ni复合薄膜,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其进行了形貌和结构特性的分析,在可见光下分别考察了复合薄膜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和刚果红... 采用电化学共沉积法制备了Ag_3PO_4/CNTs/Ni复合薄膜,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其进行了形貌和结构特性的分析,在可见光下分别考察了复合薄膜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和刚果红的性能。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制备的Ag_3PO_4/CNTs/Ni复合薄膜最外层为大小均匀的Ag_3PO_4球形颗粒,平均粒径为20~30 nm,而在其内层则为Ag_3PO_4和CNTs交错的网状结构。Ag_3PO_4/CNTs/Ni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均明显优于纯Ag_3PO_4/Ni薄膜,且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速率常数是纯Ag_3PO_4/Ni薄膜的2.14倍。这都归因于CNTs的高导电性及其与Ag_3PO_4良好的协同效应,有效地促进了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3PO4/CNTs/Ni复合薄膜 电化学共沉积 光催化 罗丹明B 反应机理
下载PDF
应用于FED Al/Ag/Al导电复合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兰 郭太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07-2310,共4页
利用Ag的高温抗氧化能力,采用磁控溅射沉积Al/Ag/Al导电复合薄膜,并在480℃下进行热处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研究表明磁控溅射的Al/Ag/Al导电复合薄膜表面平整,热处理后表面Al膜生成致密的氧化层。溅射沉积和热处理过... 利用Ag的高温抗氧化能力,采用磁控溅射沉积Al/Ag/Al导电复合薄膜,并在480℃下进行热处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研究表明磁控溅射的Al/Ag/Al导电复合薄膜表面平整,热处理后表面Al膜生成致密的氧化层。溅射沉积和热处理过程中Ag和Al原子的相互扩散,最后形成富Ag的Ag-Al合金和Ag3Al化合物。Al/Ag/Al导电复合薄膜比Ag/Al复合薄膜的电阻率增大了一个数量级,导电复合薄膜热处理后导电性能更优,电阻率约为19.4×10-6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g/Al 导电复合薄膜 热处理 电阻率
下载PDF
Ag-BaO复合薄膜光吸收谱中的双峰结构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琦锋 候士敏 +3 位作者 张耿民 刘惟敏 薛增泉 吴锦雷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3-425,430,共4页
经超额Ba激活的Ag BaO复合薄膜光吸收谱显示 ,该薄膜样品在可见 近红外光波段存在 2个吸收峰。理论分析表明 ,位于可见光区的主吸收峰源于埋藏在BaO半导体中的Ag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吸收 ;而位于近红外光区的次吸收峰则是由Ba... 经超额Ba激活的Ag BaO复合薄膜光吸收谱显示 ,该薄膜样品在可见 近红外光波段存在 2个吸收峰。理论分析表明 ,位于可见光区的主吸收峰源于埋藏在BaO半导体中的Ag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吸收 ;而位于近红外光区的次吸收峰则是由BaO半导体基质中杂质能级的光吸收引起的。杂质能级的产生与超额Ba在BaO晶体中造成的氧缺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粒子 半导体 复合薄膜 表面等离子激元 杂质能级 光吸收谱 纳米银 氧化钡半导体 双峰结构 ag BAO
下载PDF
奥斯瓦尔德熟化机制对Ag/TiO_2复合薄膜中银离子释放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熊剑 何禄英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60-1165,共6页
采用反应磁控共溅射法制备Ag/TiO_2复合薄膜。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能谱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比较了致密/多孔两种Ag/TiO_2复合薄膜表面形貌和银离子释放速率。结果表明:形貌致密的Ag/TiO_2复合薄膜表面展现出明显的Ag纳米... 采用反应磁控共溅射法制备Ag/TiO_2复合薄膜。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能谱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比较了致密/多孔两种Ag/TiO_2复合薄膜表面形貌和银离子释放速率。结果表明:形貌致密的Ag/TiO_2复合薄膜表面展现出明显的Ag纳米颗粒的奥斯瓦尔德熟化过程,银离子释放速率极为缓慢(7天后有6.8%的银离子释放);而多孔复合薄膜表面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奥斯瓦尔德熟化过程,银离子释放速率较为迅速(一周内有38%的银离子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磁控共溅射 ag/TiO2复合薄膜 奥斯瓦尔德熟化 银离子释放速率
下载PDF
反应磁控溅射制备Ag/TiO_2复合薄膜及其银离子释放速率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剑 方微 何禄英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30-835,共6页
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Ag/TiO_2复合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能谱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了不同实验参数对复合薄膜形貌和银离子溶解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氧气流量的加大,银纳米颗粒在薄膜体相和表面的团... 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Ag/TiO_2复合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能谱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了不同实验参数对复合薄膜形貌和银离子溶解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氧气流量的加大,银纳米颗粒在薄膜体相和表面的团聚和不规则分布增加;表面缓冲层对银纳米颗粒的表面偏析现象和银离子释放速率的抑制作用有限;复合薄膜中银元素的含量则对薄膜形貌和银离子释放速率有较大影响,银含量越少,银离子释放速率越慢。综合性能分析认为在复合薄膜中银含量为9%时,银纳米颗粒在薄膜内的粒径分布较为均匀,银离子释放速率也最为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磁控溅射 ag/TiO2复合薄膜 氧气流量 银离子释放速率
下载PDF
Ag-MgO复合团簇薄膜微结构及其光学特性
12
作者 吕建国 伍红松 +2 位作者 陈磊 宋学萍 孙兆奇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43-846,856,共5页
用射频-磁控共溅射技术制备出Ag体积分数分别为5%,10%,15%和20%的Ag-MgO复合团簇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复合团簇薄膜的微结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随着Ag体积分数从5%增大到20%,薄... 用射频-磁控共溅射技术制备出Ag体积分数分别为5%,10%,15%和20%的Ag-MgO复合团簇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复合团簇薄膜的微结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随着Ag体积分数从5%增大到20%,薄膜中Ag的平均晶粒尺寸由8.2nm增大到10.9nm,薄膜的平均颗粒尺寸从37.9nm增大到43.4nm,方均根(rms)粗糙度先减小后略有增大,可见光范围内的平均透过率先下降后几乎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Mgo复合团簇薄膜 微结构 表面形貌 光学性质
下载PDF
Ag:Bi2O3纳米颗粒复合薄膜的三阶光学非线性和超快电子动力学研究
13
作者 游冠军 周鹏 +2 位作者 张春峰 刘烨 钱士雄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0-121,共2页
金属纳米颗粒具有较小的尺寸和大的表面体积比,由于量子限制效应和表面效应,表现出特殊的电子和光学性质.迄今为止,研究者们已对金属颗粒掺杂浓度较低的复合材料的性质做了大量研究,而掺杂浓度较高的材料受到的关注较少.我们采用... 金属纳米颗粒具有较小的尺寸和大的表面体积比,由于量子限制效应和表面效应,表现出特殊的电子和光学性质.迄今为止,研究者们已对金属颗粒掺杂浓度较低的复合材料的性质做了大量研究,而掺杂浓度较高的材料受到的关注较少.我们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出含Ag浓度较高(13at.%~59at.%)的Ag:Bi2O3复合薄膜,使用飞秒脉冲激光研究了此类材料的三阶光学非线性和超快电子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Bi2O3纳米颗粒 复合薄膜 三阶光学非线性 超快电子动力学 飞秒脉冲激光
下载PDF
掺Ag纳米颗粒BaTiO3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
14
作者 杨光 王伟田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2-562,共1页
关键词 钛酸钡 ag 纳米颗粒 BATIO3 复合薄膜 非线性光学性质
下载PDF
Ag/AgCl/Ag_3PO_4复合材料的沉淀转换——光还原法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秀丹 靳云霞 +2 位作者 于鹏飞 戴建 肖顺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5-46,59,共3页
利用沉淀转换—光还原法制备了Ag/AgCl/Ag3PO4,用XRD对样品进行了物相分析。通过正交实验获得了最佳降解工艺条件,并对比研究了Ag/AgCl、Ag/Ag3PO4和Ag/AgCl/Ag3PO4三种材料在紫外光和太阳光下对甲基橙的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用沉淀... 利用沉淀转换—光还原法制备了Ag/AgCl/Ag3PO4,用XRD对样品进行了物相分析。通过正交实验获得了最佳降解工艺条件,并对比研究了Ag/AgCl、Ag/Ag3PO4和Ag/AgCl/Ag3PO4三种材料在紫外光和太阳光下对甲基橙的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用沉淀转换—光还原法制备出的Ag/AgCl/Ag3PO4样品具有较高的纯度;最佳降解工艺条件为AgNO3∶KCl∶K2HPO4比例为4∶4∶3,光还原时间60min,甲基橙初始浓度为5mg/L。在Ag/AgCl/Ag3PO4,Ag/AgCl和Ag/Ag3PO4三种复合材料中,Ag/AgCl/Ag3PO4具有最理想的催化降解效果。在太阳光条件下,120min对甲基橙的降解率为99.2%;200min降解率为100%;而在紫外光下,200min降解率为98.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转换-光还原法 ag/agcl/ag3PO4复合材料 光催化
下载PDF
(Au,Ag,Cu)/SiO_2二元合金分散复合薄膜非线性光吸收的Mie理论模拟 被引量:2
16
作者 严丽平 张波萍 +2 位作者 赵翠华 李顺 王士京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5-1110,共6页
用修正的Mie理论,模拟计算分析了(Ag,Cu)/SiO2、(Au,Cu)/SiO2、(Ag,Au)/SiO2合金纳米颗粒分散体系的理论吸收光谱。研究发现当二元金属纳米颗粒以合金形式存在时,在一个波段处出现SPR吸收峰,峰位与合金组元的相对含量相关。模拟出的理... 用修正的Mie理论,模拟计算分析了(Ag,Cu)/SiO2、(Au,Cu)/SiO2、(Ag,Au)/SiO2合金纳米颗粒分散体系的理论吸收光谱。研究发现当二元金属纳米颗粒以合金形式存在时,在一个波段处出现SPR吸收峰,峰位与合金组元的相对含量相关。模拟出的理论吸收光谱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e理论 (ag Cu)/SiO2 (Au Cu)/SiO2和(ag Au)/SiO2二元合金复合薄膜 光吸收谱
下载PDF
WO3/Ag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电致变色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苗壮 杨雪 +4 位作者 杨继凯 侯志鹏 张宇飞 王新 王国政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4-61,共8页
通过水热法在导电玻璃上合成WO3纳米块,利用电沉积技术在WO3纳米块上负载不同含量(20s、50s、80s)的Ag纳米粒子,成功制备出WO3/Ag复合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对WO3/Ag复合薄膜进行表征,利用电化学测试与光谱测试... 通过水热法在导电玻璃上合成WO3纳米块,利用电沉积技术在WO3纳米块上负载不同含量(20s、50s、80s)的Ag纳米粒子,成功制备出WO3/Ag复合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对WO3/Ag复合薄膜进行表征,利用电化学测试与光谱测试,得到电致变色可逆性、响应时间、着色效率和光谱透过率等参数,并对其电致变色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比单一WO3纳米块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WO3/Ag复合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显著增强.同时研究了不同Ag纳米粒子含量对WO3/Ag复合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沉积50 s的WO3/Ag复合薄膜具有最优异的电致变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3纳米块 WO3/ag复合薄膜 电致变色 电化学测试 光谱测试
下载PDF
溅射温度对ITO/Ag/ITO多层复合薄膜的结构和光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媛媛 黄瑜佳 +4 位作者 朱归胜 徐华蕊 万乐 焦培文 汪坤喆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8-1033,共6页
本文采用直流磁控溅射分层溅射制备了氧化铟锡(ITO)/银(Ag)/ITO多层复合薄膜。系统研究了溅射温度对ITO/Ag/ITO多层复合薄膜的结构和光电性能影响。采用ITO(m(In_(2)O_(3))∶m(SnO_(2))=9∶1;直径60 mm)靶材和Ag(纯度99.999%;直径60 mm... 本文采用直流磁控溅射分层溅射制备了氧化铟锡(ITO)/银(Ag)/ITO多层复合薄膜。系统研究了溅射温度对ITO/Ag/ITO多层复合薄膜的结构和光电性能影响。采用ITO(m(In_(2)O_(3))∶m(SnO_(2))=9∶1;直径60 mm)靶材和Ag(纯度99.999%;直径60 mm)靶材分层溅射,使ITO薄膜和Ag薄膜依次沉积在钠-钙玻璃基片上。结果表明,溅射温度对该薄膜的形貌和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在中间Ag薄膜和顶层ITO薄膜的溅射温度均为120℃时,薄膜表面晶粒形貌由类球形转变为菱形,此时薄膜方阻为3.68Ω/Sq,在488 nm处透射率为88.98%,且品质因数为0.03Ω^(-1),实现了低方阻高可见光透射率ITO/Ag/ITO多层复合薄膜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分层溅射 复合薄膜 ITO薄膜 ag薄膜 溅射温度
下载PDF
沉积温度对NiCrAlY/Ag复合薄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易谦 韦春贝 +4 位作者 代明江 匡同春 刘敏 林松盛 石倩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1-217,共7页
目的改善GH4169合金的表面性能,制备摩擦学性能优良的复合薄膜。方法采用离子源辅助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制备NiCrAlY/Ag复合薄膜,研究沉积温度分别为60、120、180℃对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能谱仪(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 目的改善GH4169合金的表面性能,制备摩擦学性能优良的复合薄膜。方法采用离子源辅助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制备NiCrAlY/Ag复合薄膜,研究沉积温度分别为60、120、180℃对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能谱仪(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薄膜元素成分含量、表面形貌、截面形貌、粗糙度和相结构的检测。采用纳米压痕仪、划痕法、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薄膜的硬度、结合力、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分析。结果NiCrAlY/Ag复合薄膜的表面致密度、晶粒尺寸以及表面粗糙度随沉积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物相组成主要为Ni3Al、Ag和Cr,薄膜的硬度在5.67~6.41GPa之间。复合薄膜的膜/基结合力随沉积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沉积温度为60℃时的膜基结合力最佳(33.1N),并且在此沉积温度下的复合薄膜具有最佳的室温摩擦学性能,其平均摩擦系数为0.24,磨损率为3.52×10–5 mm^3/(N·m),磨损机制为氧化磨损和磨粒磨损。结论沉积温度对NiCrAlY/Ag复合薄膜的结构性能影响显著,当沉积温度为60℃时,薄膜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NiCrAlY/ag复合薄膜 沉积温度 摩擦系数 磨损机制
下载PDF
TiO2-Ag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纲 付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3-78,共6页
采用水热处理-光化学沉积两步法在钛片表面构筑出TiO 2-Ag复合薄膜。借助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薄膜的形貌、物相及化学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钛片经历水热处理并煅烧后,在其表面... 采用水热处理-光化学沉积两步法在钛片表面构筑出TiO 2-Ag复合薄膜。借助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薄膜的形貌、物相及化学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钛片经历水热处理并煅烧后,在其表面获得了由厚度10~30 nm的纳米片自组装而成的锐钛矿型TiO 2多孔薄膜;将该薄膜置于AgNO 3水溶液中用紫外光照射10 min后,在其表面得到了分散均匀的以单质形态存在的Ag纳米颗粒;随紫外光照射时间的延长,Ag纳米颗粒的尺寸逐渐增大,并出现聚集生长的趋势。以大肠杆菌为实验菌种,采用覆膜-平板计数法对不同光沉积时间下得到的3种载Ag二氧化钛薄膜的抗菌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种TiO 2-Ag复合薄膜对大肠杆菌均显示出良好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TiO 2复合薄膜 光沉积 抗菌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