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金属Ag-Cu纳米粒子负载的Fe_(3)O_(4)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1
作者 董雄涛 呼国茂 +6 位作者 邢艳 周琛皓 张瑾瑾 白小慧 高续春 丁新燕 马向荣 《化工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中空多孔性Fe_(3)O_(4)@乙二胺四乙酸(EDTA)磁性载体;以柠檬酸钠和NaBH_(4)为共还原剂将双金属Ag-Cu纳米粒子负载于Fe_(3)O_(4)@EDTA磁性载体(Fe_(3)O_(4)@EDTA@Ag-Cu NPs)的孔道内外,并采用XRD、SEM、TEM、EDX和VSM等...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中空多孔性Fe_(3)O_(4)@乙二胺四乙酸(EDTA)磁性载体;以柠檬酸钠和NaBH_(4)为共还原剂将双金属Ag-Cu纳米粒子负载于Fe_(3)O_(4)@EDTA磁性载体(Fe_(3)O_(4)@EDTA@Ag-Cu NPs)的孔道内外,并采用XRD、SEM、TEM、EDX和VSM等技术对制备的磁性复合材料进行详细表征。t=25℃考察了Fe_(3)O_(4)@EDTA@Ag-Cu NPs在NaBH_(4)体系中对4-硝基苯胺的催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Fe_(3)O_(4)@EDTA@Ag-Cu NPs的表观速率常数分别为Fe_(3)O_(4)@EDTA@Cu NPs、Fe_(3)O_(4)@EDTA@Ag NPs的6.5、2.1倍,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证实了Ag和Cu NPs之间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Fe_(3)O_(4)@EDTA@Ag-Cu NPs经过5次循环利用后其催化降解率仍高于95%,表明该复合材料在水处理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EDTA 共还原剂 双金属Ag-Cu纳米粒子 催化活性
下载PDF
Ni/Co质量比对Cu-Ni-Co-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常君 王明飞 +1 位作者 接金川 李廷举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15-3228,共14页
采用SEM、XRD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手段研究了Ni/Co质量比对Cu-Ni-Co-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尤其是通过研究织构对Ni/Co质量比与弯曲成形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较小的Ni/Co质量比能够促进合金发生回复和再结晶转变,并且可以细... 采用SEM、XRD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手段研究了Ni/Co质量比对Cu-Ni-Co-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尤其是通过研究织构对Ni/Co质量比与弯曲成形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较小的Ni/Co质量比能够促进合金发生回复和再结晶转变,并且可以细化铸态和峰时效态合金的晶粒。在RD方向上,Ni/Co质量比为1时合金再结晶织构的取向密度最小,主要含有R{124}〈211〉和Copper{112}〈111〉织构。在TD方向上,Ni/Co质量比为1.5时合金再结晶织构的取向密度最小,主要含有Copper{112}〈111〉、S{123}〈634〉和R{124}〈211〉织构。此外,Ni/Co质量比为1时合金具有最高的硬度、电导率和伸长率以及相对高的强度。通过理论计算发现,Ni/Co质量比为1时合金在RD方向上最容易发生塑性变形。弯折试验结果表明,Ni/Co质量比为1时合金具有最好的纵向(GW)弯曲成形性能,最小弯曲比为2.1,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Co-Si合金 时效处理 弯曲成形性能 织构
下载PDF
Cu-Cr-Co-Ti合金微观组织和高温性能研究
3
作者 张家郡 康慧君 +3 位作者 李龙健 李仁庚 刘志锋 王同敏 《铜业工程》 CAS 2023年第3期23-31,共9页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结合两步低温轧制-时效处理(CRA)工艺制备了Cu-Cr-Co-Ti合金,分析了峰时效样品的室温性能和高温性能。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Cu-Cr-Co-Ti样品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两步低温轧制-时效处...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结合两步低温轧制-时效处理(CRA)工艺制备了Cu-Cr-Co-Ti合金,分析了峰时效样品的室温性能和高温性能。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Cu-Cr-Co-Ti样品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两步低温轧制-时效处理能够在铜基体中引入高密度的变形孪晶片层、位错和纳米析出相,有效提升了Cu-Cr-Co-Ti合金的室温强度和导电率。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纳米Cr析出相均匀弥散地分布在铜基体内,和基体具有立方-立方位向关系。Co和Ti元素能够聚集在纳米Cr析出相表面上,阻碍了析出相在时效处理和高温变形过程的粗化和长大现象。在经过300℃高温拉伸测试后,纳米Cr析出相仍稳定地阻碍了晶界运动,显著提升了Cu-Cr系合金的高温性能。经过500℃时效处理2 h后,峰时效CRA样品的室温抗拉强度为571 MPa、导电率为73.9%IACS(国际退火铜标准)。高密度孪晶片层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将铜合金在300℃和400℃下的高温强度分别提升至481 MPa和379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r-Co-Ti合金 低温轧制-时效 高温性能
下载PDF
Giant Mineral Deposits and Their Geodynamic Setting in the Lanping Basin, Yunnan, China 被引量:22
4
作者 XUEChunji LIUShuwen +2 位作者 CHENYuchuan ZENGRong ZHAOShihua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68-374,共7页
There are giant mineral deposits, including the Jinding Zn-Pb and Baiyangping Ag-Co-Cu, and otherimportant mineral deposits (e.g., Baiyangchang Ag-Cu, Jinman Cu deposits, etc.) in the Lanping Mesozoic-Cenozoic Basin, ... There are giant mineral deposits, including the Jinding Zn-Pb and Baiyangping Ag-Co-Cu, and otherimportant mineral deposits (e.g., Baiyangchang Ag-Cu, Jinman Cu deposits, etc.) in the Lanping Mesozoic-Cenozoic Bas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The tabular ore-bodies and some veins hosted in terrestrial clastic rocks of the Mesozoic-Cenozoic age and no outcropping of igneous rocks in the giant deposits lead to the proposal of syngenetic origin, but the giant mineral deposits are not stratabound (e.g. MVT, sandstone- and Sedex-type). They formed in a continental red basin with intense crust movement. The mineralization is controlled by structures and lithology and occurs in different strata, and no sedimentary nature and no exhalative sediments are identified in the deposits. The deposits show some relations with organic matter (now asphalt and petroleum) and evaporates (gypsum). The middle-low-temperature (mainly 110℃ to 280℃) mineralization took place at a depth of about 0.9 km to 3.1 km during the early Himalayan (58 to 67 Ma). The salinity of ore-forming fluids is surprisingly low (1.6% to 18.0 wt% (NaCl)eq). Affected by the collision of the Indian and Eurasian plates, the mantle is disturbed under the Lanping Basin. The large-scale mineralization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geodynamics of the crust movement, the mantle and mantle-flux upwelling and igneous activity. Giant mineral deposits and their geodynamic setting are unique in the Lanping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ant Jinding Zn-Pb deposit giant Baiyangping ag-co-cu deposit ore geology geodynamic setting Lanping Bas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氰化浸出液中金、银、铜、铁、钴、镍和锌的含量 被引量:10
5
作者 叶艳清 马金晶 +3 位作者 李银科 羊波 杨新周 胡秋芬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163,167,共4页
氰化浸出液样品用0.45μm针头过滤器过滤,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氰化浸出液中金、银、铜、铁、钴、镍和锌等7种元素的含量。以IonPae AS11阴离子交换柱(2.0 mm×250 mm)为固定相,含0.02 mol·L^(-1)氢氧化钠和0.01 mol·L^(-1)... 氰化浸出液样品用0.45μm针头过滤器过滤,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氰化浸出液中金、银、铜、铁、钴、镍和锌等7种元素的含量。以IonPae AS11阴离子交换柱(2.0 mm×250 mm)为固定相,含0.02 mol·L^(-1)氢氧化钠和0.01 mol·L^(-1)氰化钠溶液作为流动相,于波长210 nm处进行紫外检测。7种金属的氰化物络阴离子在30 min内可完全分离。各元素的检出限(3S/N)在0.01~0.08 mg·L^(-1)之间。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4.0%~10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均小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氰化浸出液
下载PDF
西藏铁格隆南超大型Cu(Au、Ag)矿床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艺云 唐菊兴 +5 位作者 宋扬 林彬 杨超 王勤 高轲 丁帅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7-637,共11页
西藏铁格隆南矿床位于多龙矿集区北侧,是近年来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发现的首例与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本文在矿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铁格隆南矿床中代表性岩(矿)石样品进行了... 西藏铁格隆南矿床位于多龙矿集区北侧,是近年来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发现的首例与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本文在矿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铁格隆南矿床中代表性岩(矿)石样品进行了S、Pb同位素分析,探讨成矿物质来源。铁格隆南矿床硫化物及硫盐矿物的δ^(34)S值在–9.8‰~6.8‰之间,平均为–1.8‰,其频率直方图具有"塔式"分布特征,总体体现出地幔岩浆硫特征,但已受到少数地壳硫的混染。矿石(^(206)Pb/^(204)Pb=17.959~18.653,^(207)Pb/^(204)Pb=15.606~15.707,^(208)Pb/^(204)Pb=37.926~39.007)与含矿花岗闪长斑岩(^(206)Pb/^(204)Pb=18.527~18.681,^(207)Pb/^(204)Pb=15.564~15.632,^(208)Pb/^(204)Pb=38.697~38.724)以及安山岩(^(206)Pb/^(204)Pb=18.543~18.572,^(207)Pb/^(204)Pb=15.529~15.538,^(208)Pb/^(204)Pb=38.654~38.672)的初始铅组成基本一致,表明三者具有相同的来源;结合铅构造模式图及其源区判别图分析,矿床的铅主要为和岩浆作用有关的上地壳与地幔混合的俯冲带铅。铁格隆南Cu(Au、Ag)矿床的S、Pb同位素组成共同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这种岩浆可能主要起源于班公湖—怒江洋盆俯冲板片部分熔融与地幔物质混熔,并受到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斑岩成矿系统理论及矿床成矿系列的"缺位理论"指示,多龙矿集区西南部可能存在一个规模较大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隐爆角砾成矿系统,同时北东部有寻找矽卡岩型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b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银)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西藏
下载PDF
塔木-卡兰古铅锌铜(银钴)矿成矿背景探讨 被引量:12
7
作者 胡庆雯 刘宏林 朱红英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08年第4期11-16,共6页
处于被动大陆边缘奥依塔格裂陷槽中段的塔木-卡兰古坳拉槽,其中晚古生代的海相热水沉积碳酸盐岩-碎屑岩型Pb-Zn-Cu-(Ag-Co)矿床,矿床类型分为两类:即上部层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和下部层碎屑岩型铜银钴矿。矿床显示出多矿种组合、多类型并... 处于被动大陆边缘奥依塔格裂陷槽中段的塔木-卡兰古坳拉槽,其中晚古生代的海相热水沉积碳酸盐岩-碎屑岩型Pb-Zn-Cu-(Ag-Co)矿床,矿床类型分为两类:即上部层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和下部层碎屑岩型铜银钴矿。矿床显示出多矿种组合、多类型并存和具有元素地球化学分带等特征,充分显示出矿产区带的优越容矿条件与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控矿条件 碳酸盐岩-碎屑岩型Pb-Zn-Cu-(Ag-Co)矿 晚古生代塔木-卡兰古坳拉槽
下载PDF
热处理对铜铍钴钛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徐玉松 袁正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61,92,共3页
对新型铜铍钴钛合金进行了固溶时效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经840℃×50min固溶+300℃×2h时效处理后,其硬度为38HRC,电导率为21.89%IACS,晶界和晶内有细小弥散的γ相析出;时效处理可以... 对新型铜铍钴钛合金进行了固溶时效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经840℃×50min固溶+300℃×2h时效处理后,其硬度为38HRC,电导率为21.89%IACS,晶界和晶内有细小弥散的γ相析出;时效处理可以使该合金的电导率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铍钴钛合金 时效 硬度 电导率
下载PDF
Schiff碱型大环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雷秀斌 季振平 +2 位作者 萧文锦 李洪仪 莫少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53-256,共4页
本文合成了一个新的Schiff碱型大环配体“三氧二(?)”(L),及其C(?)(Ⅱ)、Ce(Ⅱ)、Ni(Ⅱ)、Zn(Ⅱ)、Cd(Ⅱ)、Ag(Ⅰ)的配合物,经红外光谱、电导、元素分析等推算了它们的组成并指认了谱带的归属.对Cu(Ⅱ)配合物进行了电子顺磁共振谱、光... 本文合成了一个新的Schiff碱型大环配体“三氧二(?)”(L),及其C(?)(Ⅱ)、Ce(Ⅱ)、Ni(Ⅱ)、Zn(Ⅱ)、Cd(Ⅱ)、Ag(Ⅰ)的配合物,经红外光谱、电导、元素分析等推算了它们的组成并指认了谱带的归属.对Cu(Ⅱ)配合物进行了电子顺磁共振谱、光电子能谱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西佛碱 大环 合成
下载PDF
吉林省长白县十二道沟地区钨矿找矿前景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明生 杨宏智 +1 位作者 赵岩 李明阳 《地质与资源》 CAS 2013年第4期284-288,共5页
十二道沟地区位于龙岗复合陆块与朝鲜狼林地块之间的辽吉古元古代裂谷,同时又处于中生代滨太平洋巨型火山-侵入杂岩带北东段的长白山火山岩带之中.不同时代地层均有出露,矿床成因类型及构造背景较为复杂.区内构造属多期活动构造,主要构... 十二道沟地区位于龙岗复合陆块与朝鲜狼林地块之间的辽吉古元古代裂谷,同时又处于中生代滨太平洋巨型火山-侵入杂岩带北东段的长白山火山岩带之中.不同时代地层均有出露,矿床成因类型及构造背景较为复杂.区内构造属多期活动构造,主要构造为八道沟-长白褶皱断裂带.该区位于集安-长白金银铜铅锌钴钨成矿带,近期工作可望在寻找钨矿方面有所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铜铅锌钴钨成矿带 钨矿 化探异常 近东西向断裂 找矿前景 吉林省
下载PDF
沉淀分离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镀金溶液中铁、钴、镍、铜、银、铅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文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54-956,共3页
提出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镀金槽液中铁、钴、镍、银、铜及铅6元素,镀液中的金预先用硫酸及过氧化氢沉淀法予以分离,对试样的处理,沉淀分离,AES测定及仪器工作参数等分析条件作了试验并予以优化,测得上述6元素... 提出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镀金槽液中铁、钴、镍、银、铜及铅6元素,镀液中的金预先用硫酸及过氧化氢沉淀法予以分离,对试样的处理,沉淀分离,AES测定及仪器工作参数等分析条件作了试验并予以优化,测得上述6元素的检出限(3S)在0.0024~0.067mg·L^-1之间。按所提出方法分析了两种低氰镀金槽液样品,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不同量的6元素标准溶液后进行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在83.0%~120.0%之间,相应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2.36%~11.8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沉淀分离 镀金槽液
下载PDF
微合金化对Al-Cu-Mg合金时效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琳 闵光辉 +1 位作者 冯刚 于化顺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56-758,共3页
以微合金化元素对AlCuMg合金常规时效析出相的影响为出发点,分析了Ag,Si,Ge,Cd等元素对合金时效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完全改变常规析出相结构,形成新析出相;部分改变常规析出相结构,提高析出相的强化效果;促进析出相析出3种作用。... 以微合金化元素对AlCuMg合金常规时效析出相的影响为出发点,分析了Ag,Si,Ge,Cd等元素对合金时效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完全改变常规析出相结构,形成新析出相;部分改变常规析出相结构,提高析出相的强化效果;促进析出相析出3种作用。分析了采用微合金化方法提高AlCuMg合金热强性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合金 时效强化 错配度 热稳定性 共簇
下载PDF
老化时间对Cu-Co合成低碳醇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房德仁 李婉君 +2 位作者 刘中民 姜雪梅 张慧敏 《工业催化》 CAS 2013年第9期38-42,共5页
以并流共沉淀法制备Cu-Co催化剂,通过XRD、XPS、TPR和BET方法测定老化时间对催化剂前驱体和催化剂物性参数的影响,采用加压固定床流动反应器测定催化剂的合成低碳醇反应活性。结果表明,Cu-Co催化剂前驱体中主要存在Cu2CO3(OH)2、β-Co(O... 以并流共沉淀法制备Cu-Co催化剂,通过XRD、XPS、TPR和BET方法测定老化时间对催化剂前驱体和催化剂物性参数的影响,采用加压固定床流动反应器测定催化剂的合成低碳醇反应活性。结果表明,Cu-Co催化剂前驱体中主要存在Cu2CO3(OH)2、β-Co(OH)2和CoOOH等物相,还原过程中,CuO和CoO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低碳醇的分布表明,增强活性金属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低碳醇的生成。所有催化剂的C2+OH含量占总醇含量的比例大于65%,而烃类含量占总产物的比例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工程 Cu—Co催化剂 合成低碳醇 老化时间 前驱体 协同作用
下载PDF
固溶-时效处理对Cu-Co-Cr-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娜娜 宋练鹏 尹志民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7,共4页
研究了不同固溶 时效处理工艺对Cu Co Cr Si合金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及其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合金有显著的时效强化特性 ,强化相为Co2 Si、Cr,最佳的固溶与时效处理工艺为 980℃× 1h固溶 ,冰盐水淬火 ,之后进行 4 80℃... 研究了不同固溶 时效处理工艺对Cu Co Cr Si合金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及其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合金有显著的时效强化特性 ,强化相为Co2 Si、Cr,最佳的固溶与时效处理工艺为 980℃× 1h固溶 ,冰盐水淬火 ,之后进行 4 80℃× 4h时效 ;在最佳固溶时效处理条件下 ,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相对电导率分别为5 45 9MPa、4 38 9MPa、19 2 %和 4 6 7%I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o-Cr-Si合金 固溶时效 显微组织 电导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时效工艺对Cu-Co-Ni合金的磁学性能和GMR效应的影响
15
作者 刘剑 孙占波 宋晓平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8-41,共4页
对时效过程中Cu80Co15Ni5合金的磁学性能和巨磁电阻效应 (GMR)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理论计算讨论了合金中磁性颗粒的尺寸、数量等微结构参数随时效工艺的变化以及其对GMR效应的影响规律 。
关键词 时效工艺 Cu-Co-Ni三元合金 磁学性能 巨磁电阻效应 铜合金
下载PDF
山西高凡银金矿床黄铁矿的微量元素标型特征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楚雁 叶卫琴 《矿产与地质》 1992年第3期218-223,共6页
高凡银金矿床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研究发现富Au、Ag、Pb、Zn、As、Sb,贫Co、Ni、Se,且S/Se较大,S/As和Fe/(Pb+Zn)较小,As/(Co+Ni)、(Pb+Zn)/(Co+Ni)>10。同时高凡矿田中的滩上铜钼矿化点的黄铁矿则显示相反的特征。总结出一套区分两类... 高凡银金矿床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研究发现富Au、Ag、Pb、Zn、As、Sb,贫Co、Ni、Se,且S/Se较大,S/As和Fe/(Pb+Zn)较小,As/(Co+Ni)、(Pb+Zn)/(Co+Ni)>10。同时高凡矿田中的滩上铜钼矿化点的黄铁矿则显示相反的特征。总结出一套区分两类矿化黄铁矿微量元素的标型特征,对高凡矿田和五台地区各矿化点的判别和评价中显示了一定的适用性,可作为本区寻找同类金银矿床的找矿标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黄铁矿 微量元素 找矿
下载PDF
Sn-Ag-Cu合金电沉积行为的研究
17
作者 安茂忠 张锦秋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1-705,共5页
Sn-Ag-Cu合金是一种熔点较低、润湿性和耐蚀性优良的可焊性镀层,可从弱酸性的甲磺酸盐-碘化物镀液中通过电沉积的方法获得。循环伏安曲线、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等电化学测试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表明,在这种镀液中,Sn-Ag-Cu合... Sn-Ag-Cu合金是一种熔点较低、润湿性和耐蚀性优良的可焊性镀层,可从弱酸性的甲磺酸盐-碘化物镀液中通过电沉积的方法获得。循环伏安曲线、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等电化学测试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表明,在这种镀液中,Sn-Ag-Cu合金的共沉积类型为正则共沉积,随着镀液中Ag+和Cu2+离子浓度的增加,Sn-Ag-Cu合金镀层中Ag和Cu的含量迅速增加,且镀层中Ag和Cu的含量始终高于其在镀液中的含量。Sn-Ag-Cu合金的电沉积过程是不可逆过程,随着电极电势的负移,控制步骤由扩散过程控制向电化学过程控制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g-Cu合金 电沉积 正则共沉积 控制步骤
下载PDF
中子活化分析环境样品干扰元素的分离
18
作者 王景书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9-81,86,共4页
环境样品使用中子活化法分析,在γ多道测量过程中,常有干扰发生。若将铜载体加入松叶分解液中,可与CH_3CSNH_2反应形成硫化物沉淀,在共沉淀过程中可去除干扰元素。在不同的pH条件下,松叶中各种被测元素的回收率不同。使用放射性核素示... 环境样品使用中子活化法分析,在γ多道测量过程中,常有干扰发生。若将铜载体加入松叶分解液中,可与CH_3CSNH_2反应形成硫化物沉淀,在共沉淀过程中可去除干扰元素。在不同的pH条件下,松叶中各种被测元素的回收率不同。使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方法测量,当pH增大时,Ag、Cd和Cu的回收率随之增大,而Sb和As的回收率将减小,Hg的回收率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活性分析 环境样品 元素 分离
下载PDF
Cu-Sn合金共还原法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9
作者 黄峰 张勇福 +3 位作者 魏猛 罗绪寅 白煜凡 刘静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59-263,共5页
采用共还原沉淀法制得Cu-Sn合金负极材料Cu6Sn5和Cu6Sn4,并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的时效处理,对所得样品进行XRD分析、场发射SEM图像观察和恒流充放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样品相组成的均质性和电化学活性都得到了提高,300... 采用共还原沉淀法制得Cu-Sn合金负极材料Cu6Sn5和Cu6Sn4,并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的时效处理,对所得样品进行XRD分析、场发射SEM图像观察和恒流充放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样品相组成的均质性和电化学活性都得到了提高,300 min时效处理的Cu6Sn5和Cu6Sn4试样的第一周比容量分别为267.5 mA.h/g和342.0 mA.h/g,比20 min时效处理试样相应值分别增加了12.7%和17.4%。另外,增加惰性元素Cu的含量,也会改善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增加其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n合金 共还原沉淀法 时效处理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微纤包覆铜铬银浸渍炭对CO的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超 樊栓狮 +1 位作者 鄢瑛 张会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8-92,101,共6页
以不锈钢纤维和商用铜铬银浸渍炭催化剂为主要原材料,采用"湿法造纸-高温烧结"工艺制备了微纤包覆铜铬银浸渍炭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N2吸附法考察微纤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浸渍炭的孔径分布与比表面积.结果表明,浸... 以不锈钢纤维和商用铜铬银浸渍炭催化剂为主要原材料,采用"湿法造纸-高温烧结"工艺制备了微纤包覆铜铬银浸渍炭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N2吸附法考察微纤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浸渍炭的孔径分布与比表面积.结果表明,浸渍炭颗粒被较好地包覆在了不锈钢纤维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中,浸渍炭的孔结构特性基本不变,比表面积略有增加.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化学吸附仪(TPR)考察微纤包覆工艺对浸渍炭活性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活性组分被还原.CO在颗粒浸渍炭固定床、微纤包覆浸渍炭固定床以及二者床层高度比例为1∶1的结构化固定床上的催化氧化实验表明,微纤包覆过程使得商业铜铬银浸渍炭对CO的催化活性降低,与复合材料表征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纤复合材料 铜铬银浸渍炭 CO催化氧化 结构化固定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