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Cu-C多芯电接触材料复合工艺研究
1
作者 袁弘鸣 黄拔帆 +1 位作者 骆瑞雪 张龙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1992年第1期33-36,共4页
用多次挤压-拉伸方法研究了Ag-Cu-C多芯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试验表明,随着挤压次数增加,挤压系数升高,材料的室温抗拉强度及延伸率下降,电阻率升高。用该工艺制出了横截面含有1067857根Ag,Cu,C,其间相互隔开并呈均匀分布的纤维状的复... 用多次挤压-拉伸方法研究了Ag-Cu-C多芯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试验表明,随着挤压次数增加,挤压系数升高,材料的室温抗拉强度及延伸率下降,电阻率升高。用该工艺制出了横截面含有1067857根Ag,Cu,C,其间相互隔开并呈均匀分布的纤维状的复合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c 多芯纤维 复合工艺
下载PDF
耐负荷的Ag-Cu-C-SnO_2触头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1
2
作者 骆瑞雪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6年第4期38-40,共3页
将一定比例的Cu、石墨、SnO2粉末混合装入7根纯铜管内,封口后再以密排方式装入一银管中。采用多次挤压-拉拔连续纤维复合工艺制备出了Ag-Cu-C-SnO2复合触头材料。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组织结构,测试了材料的机械性能、电性能等,并进... 将一定比例的Cu、石墨、SnO2粉末混合装入7根纯铜管内,封口后再以密排方式装入一银管中。采用多次挤压-拉拔连续纤维复合工艺制备出了Ag-Cu-C-SnO2复合触头材料。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组织结构,测试了材料的机械性能、电性能等,并进行了寿命试验。结果表明,多次挤压-拉拔工艺可以制备连续纤维化的Ag-Cu-C-SnO2复合材料,其接触电阻稳定,有较好的抗熔焊性和抗电弧烧损性。材料经直流28V,40A电负荷下,工作寿命之在3000次以上,可在大、中负荷下的多种继电器、接触器上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头材料 ag-cu-c-SnO2复合丝 连续纤维复合工艺 材料性能
下载PDF
Isothermal Section of Ag-Cu-Ce(Ce≤34 at%)Phase Diagram at 500℃
3
作者 张康侯 陈藜莉 何纯孝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80-182,共3页
The isothermal section of the Ag-Cu-Ce ternary phase diagram at 500℃ containing 0~34 at% Ce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and optical microscopy.It was found that Cu_2Ce-Ag_2Ce pseudo-binary sys... The isothermal section of the Ag-Cu-Ce ternary phase diagram at 500℃ containing 0~34 at% Ce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and optical microscopy.It was found that Cu_2Ce-Ag_2Ce pseudo-binary system is characterized by having complete solid solubility at 500℃ and that the solid solubility of silver in Cu_5Ce is up to 41 at% at 500℃.The section consists of eight single phase re- gions,thirteen bi-phase regions and six tri-phase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 diagram Isothermal section ag-cu-ce ternary system
下载PDF
碳化硼陶瓷与高氮钢钎焊接头组织和性能
4
作者 杨晶 薛鹏 +3 位作者 张永锋 房旭 江晨雨 石凯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118,共6页
使用Ag-Cu-Ti钎料实现了碳化硼(B_(4)C)陶瓷与高氮钢之间的可靠钎焊连接,研究了Ti元素含量对Ag-Cu-Ti钎料润湿铺展性能的影响,分析了Ti元素影响钎焊接头界面组织的作用机制,并在室温条件下测试了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结果表明,当钎料Ag-C... 使用Ag-Cu-Ti钎料实现了碳化硼(B_(4)C)陶瓷与高氮钢之间的可靠钎焊连接,研究了Ti元素含量对Ag-Cu-Ti钎料润湿铺展性能的影响,分析了Ti元素影响钎焊接头界面组织的作用机制,并在室温条件下测试了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结果表明,当钎料Ag-Cu-Ti钎料中的Ti元素含量为4.5%时,钎料在B_(4)C陶瓷与高氮钢上均表现出良好的润湿性能,铺展形貌良好,铺展面积更大,在钎焊温度910℃,保温时间25 min的焊接条件下,Ti元素含量为4.5%的钎料与B_(4)C陶瓷和高氮钢均实现了良好的冶金结合,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钎焊接头组织在陶瓷侧反应层存在TiB和TiC,而在高氮钢侧反应层中出现了TiFe_(2),TiN和CuTi_(2),B_(4)C陶瓷/高氮钢钎焊接头的最大抗剪强度为5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U-TI钎料 碳化硼陶瓷 高氮钢 润湿铺展性能 抗剪强度
下载PDF
采用Ag-Cu-Ti钎料真空钎焊SiO_(2f)/SiO_2复合陶瓷与C/C复合材料 被引量:2
5
作者 吴世彪 熊华平 +1 位作者 陈波 程耀永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20,共5页
分别在880℃/10min和880℃/60min规范下,采用Ag-Cu-Ti活性钎料实现了SiO2f/SiO2复合陶瓷与C/C复合材料的真空钎焊连接,通过电子探针(EPMA)、能谱仪(X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接头微观组织,室温下测试了接头的抗剪强度。结果表明:... 分别在880℃/10min和880℃/60min规范下,采用Ag-Cu-Ti活性钎料实现了SiO2f/SiO2复合陶瓷与C/C复合材料的真空钎焊连接,通过电子探针(EPMA)、能谱仪(X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接头微观组织,室温下测试了接头的抗剪强度。结果表明:两种规范下所得接头界面结合良好,接头中靠近两侧母材均形成了一层扩散反应层,钎缝基体主要由均匀的共晶组织组成。880℃/10min规范下钎焊接头界面产物依次为:SiO2f/SiO2→Ti4O7→Ti5Si4+Cu(s,s)+Ag-Cu共晶合金→TiC→C/C;对于880℃/60min规范下的接头,界面组织结构与保温10min的接头基本类似,但是不存在Cu(s,s),并且接头反应层明显增厚。880℃/60min条件下所得钎焊接头剪切强度平均值为16.6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f/SiO2复合陶瓷 C/C复合材料 AG-CU-TI 界面反应层 抗剪强度
下载PDF
Cu-W-Ni-C触头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3
6
作者 谢健全 谢治华 +1 位作者 黄和平 张贤其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3-65,共3页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研制了Cu-W—Ni—C触头材料,并对Cu-W—Ni—C与Ag-ZnO10触头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u-W—Ni—C触头材料的密度r≥8.87 g/cm3,硬度HB≥952 MPa,电阻率ρ≤2.45×10-8Ω·m;在相对密度... 采用粉末冶金技术研制了Cu-W—Ni—C触头材料,并对Cu-W—Ni—C与Ag-ZnO10触头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u-W—Ni—C触头材料的密度r≥8.87 g/cm3,硬度HB≥952 MPa,电阻率ρ≤2.45×10-8Ω·m;在相对密度相同时,Cu-w—Ni—C触头材料的电阻率与Ag-ZnO10材料的电阻率接近,而硬度高于Ag—ZnO10材料的硬度;Cu—W—Ni—C触头材料在电力机车电器上可替代Ag-ZnO10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制 触头材料 Cu-W-Ni-C材料 Ag-ZnO10材料 性能 粉末冶金技术 对比研究
下载PDF
Cu-W-Ni-C触头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2
7
作者 谢健全 黄和平 张贤其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02年第4期300-333,共4页
对Cu-W-Ni-C与Ag-ZnO_(10)触头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和研究。在相对密度相同时,Cu-W-Ni-C材料的电阻率与Ag-ZnO_(10)材料的电阻率接近,而硬度高于Ag-ZnO_(10)材料的硬度。温升和通断能力试验结果表明;Cu-W-Ni-C材料在电力机车电器上完... 对Cu-W-Ni-C与Ag-ZnO_(10)触头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和研究。在相对密度相同时,Cu-W-Ni-C材料的电阻率与Ag-ZnO_(10)材料的电阻率接近,而硬度高于Ag-ZnO_(10)材料的硬度。温升和通断能力试验结果表明;Cu-W-Ni-C材料在电力机车电器上完全可替代Ag-ZnO_(10)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头 Cu-W-Ni-C材料 Ag-ZnO10材料
下载PDF
TIG电弧作用下Ag-Cu-Ti钎料在C/C复合材料上的润湿性分析
8
作者 于江 刘浩然 +2 位作者 赵帅彤泽 杨笑 张文杰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9-73,I0004,I0005,共7页
通过TIG电弧直接加热方式实现Ag-Cu-Ti钎料在C/C复合材料上的润湿,观察不同保温时间下润湿钎料宏观形貌,并利用SEM和EDS研究接头微观组织和元素分布.结果表明,在一定保温时间下钎料发生软化,当保温时间为60 min时,钎料在C/C复合材料上... 通过TIG电弧直接加热方式实现Ag-Cu-Ti钎料在C/C复合材料上的润湿,观察不同保温时间下润湿钎料宏观形貌,并利用SEM和EDS研究接头微观组织和元素分布.结果表明,在一定保温时间下钎料发生软化,当保温时间为60 min时,钎料在C/C复合材料上润湿效果最好,TiC反应层分布最均匀致密,厚度约为1.3μm,扩散层厚度最大为5.5μm.在向反应界面接近的过程中,钎料中Cu和Ag的含量和保持不变,并有AgTi/CuTi3/Cu4Ti3等脆性化合物的生成.此外,Ti元素在近界面处发生聚集,在聚集区有Ti2Cu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电弧 AG-CU-TI钎料 C/C复合材料 润湿
下载PDF
多层复合钎料钎焊Ti(C,N)基金属陶瓷与45钢接头的组织 被引量:2
9
作者 何虎 杜学铭 +1 位作者 姚振华 彭军波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23,共6页
采用由Ag-Cu-Ti+Mo钎料、铜箔和Ag-Cu钎料组成的多层复合钎料,对Ti(C,N)基金属陶瓷和45钢在不同温度(890,920,950℃)和不同时间(10,20,30min)下进行了真空钎焊,根据接头截面形貌和剪切强度确定了最佳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并分析了最佳工... 采用由Ag-Cu-Ti+Mo钎料、铜箔和Ag-Cu钎料组成的多层复合钎料,对Ti(C,N)基金属陶瓷和45钢在不同温度(890,920,950℃)和不同时间(10,20,30min)下进行了真空钎焊,根据接头截面形貌和剪切强度确定了最佳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并分析了最佳工艺下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随钎焊温度的升高或保温时间的延长,Ag-Cu-Ti+Mo钎料与金属陶瓷间的界面反应层厚度增大,铜钛金属间化合物增多,两侧钎料区中的铜基固溶体增多,接头的剪切强度先增后降;最佳钎焊工艺为钎焊温度920℃、保温时间20min,此时接头剪切强度最大,从金属陶瓷向45钢,接头组织依次为Cu3Ti2+Ni3Ti金属间化合物,银基固溶体+铜基固溶体+钼+铜钛金属间化合物,铜,银基固溶体+铜基固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基金属陶瓷 含钼Ag-Cu-Ti钎料 铜中间层 多层复合钎料
下载PDF
双金属纳米Ag/Cu负载g-C_3N_4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制氢活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涂盛辉 戴策 +4 位作者 林立 杨昆忠 张超 彭海龙 杜军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5-560,共6页
采用热氧化刻蚀和化学还原沉淀的方法,成功的制备了双金属纳米Ag/Cu负载g-C_3N_4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表征复合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结构和... 采用热氧化刻蚀和化学还原沉淀的方法,成功的制备了双金属纳米Ag/Cu负载g-C_3N_4催化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表征复合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结构和光学特性。研究了双金属纳米Ag/Cu负载对石墨相g-C_3N_4制氢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Cu@g-C_3N_4(0.5CG)、Ag@g-C_3N_4(0.5AG)和g-C_3N_4,Ag/Cu@g-C_3N_4(0.5ACG)具有较高的产氢活性。同时,研究了Ag/Cu@g-C_3N_4的可能反应机制,即Ag的LSPR效应和助催化剂Cu对促进光催化产氢具有协同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氧化刻蚀 化学沉积法 光催化制氢 Ag/Cu@g-C3N4催化剂
下载PDF
新型Cu-Fe-(C)复相合金的变形及时效析出行为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阔 王虎 +2 位作者 莫永达 娄花芬 郭明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666-4674,共9页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和快速凝固法制备了组织性能优异的新型Cu-Fe-(C)复相合金材料,并通过OM、TEM以及力学性能测试分别对熔铸态、超低温深冷轧态、时效态组织和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溶质元素C有利于避免Cu-3%Fe(质量分数)合... 采用真空感应熔炼和快速凝固法制备了组织性能优异的新型Cu-Fe-(C)复相合金材料,并通过OM、TEM以及力学性能测试分别对熔铸态、超低温深冷轧态、时效态组织和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溶质元素C有利于避免Cu-3%Fe(质量分数)合金铸态晶界偏析,降低晶内γ-Fe相尺寸,增加其在基体内的数量密度,使得该合金屈服强度较低,而延伸率却较高;超低温深冷轧变形可使Cu-Fe-(C)合金基体内γ-Fe相发生γ-Fe→α-Fe马氏体转变,屈服强度提升至520MPa以上,但是C元素的引入,会使合金残留部分细小γ-Fe相而维持高塑性;进一步经不同温度时效1 h时,2种合金均随温度升高逐渐发生回复再结晶导致硬度降低,不过Cu-Fe-C合金经400℃/1 h处理后发生再结晶的同时,还会析出更多更细小的α-Fe沉淀相,并残留较多位错,最终导致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延伸率。此外,对不同状态的沉淀相分布进行了统计和理论强度计算,深入分析了合金强度差异的本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C)合金 相变 变形行为 时效析出 强化机制
原文传递
时效时间对Fe-Al-Mn-C轻量高锰钢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俊澎 杜鑫 +3 位作者 张洋 崔烨 张静 张中武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2-147,共6页
文中通过OM、SEM、XRD、小角中子衍射、拉伸等试验方法对不同时效态下的Fe-10Al-15Mn-0.8C-5Ni-1.4Cu轻量高锰钢进行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Fe-10Al-15Mn-0.8C-5Ni-1.4Cu钢的密度为6.79 g/cm^3。时效处理后,奥氏体晶粒边界出现碳化物,... 文中通过OM、SEM、XRD、小角中子衍射、拉伸等试验方法对不同时效态下的Fe-10Al-15Mn-0.8C-5Ni-1.4Cu轻量高锰钢进行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Fe-10Al-15Mn-0.8C-5Ni-1.4Cu钢的密度为6.79 g/cm^3。时效处理后,奥氏体晶粒边界出现碳化物,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碳化物长大且变得连续。550℃时效2 h后,铁素体内有富铜纳米团簇的析出,导致了铁素体的硬度有所增加,而奥氏体的硬度几乎没有变化。时效后晶界上碳化物的析出使得时效后塑性较差,试样均呈现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Mn-C系轻量钢 时效处理 富铜纳米团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