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壳结构AgInS_2@ZnS量子点的合成及荧光性能 被引量:7
1
作者 吕鉴泉 胡芹芹 +2 位作者 丁然 张霞 周兴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78-2482,共5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核壳结构的AgInS2@ZnS量子点并研究了其荧光性能.AgInS2@ZnS的合成包括以变性牛血清白蛋白(dBSA)为稳定剂水相法构建AgInS2核以及形成ZnS壳两部分.考察了配方和工艺条件对该量子点荧光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 合成了一种新型核壳结构的AgInS2@ZnS量子点并研究了其荧光性能.AgInS2@ZnS的合成包括以变性牛血清白蛋白(dBSA)为稳定剂水相法构建AgInS2核以及形成ZnS壳两部分.考察了配方和工艺条件对该量子点荧光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手段对制备的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gInS2@ZnS是一种核壳结构的纳米物质,其粒径介于5~7nm之间,荧光量子产率达3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ns @ZnS量子点 核壳结构 变性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性能
下载PDF
AgInS_2量子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谢翠萍 向卫东 +3 位作者 骆乐 钟家松 赵斌宇 梁晓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6,共8页
Ⅰ-Ⅲ-Ⅵ族新型三元半导体量子点AgInS2,不仅具备了量子点所具有的优异性能,同时以其低毒环保的优点,在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的研究进展,有望取代Cd系量子点在各领域的应用。通过对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概述了AgInS2量子点的研究进展... Ⅰ-Ⅲ-Ⅵ族新型三元半导体量子点AgInS2,不仅具备了量子点所具有的优异性能,同时以其低毒环保的优点,在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的研究进展,有望取代Cd系量子点在各领域的应用。通过对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概述了AgInS2量子点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ns2 半导体 量子点 研究进展
下载PDF
AgInS_2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魏清莲 赵雪伶 +1 位作者 姚平平 穆劲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2-696,共5页
以水为溶剂,硫代乙酰胺为硫源,巯基乙酸为包覆剂,于低温下制备了正交相的AgInS2纳米粒子。用TEM、EDS和XRD对所制备的AgInS2纳米粒子的形貌、组成和晶相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反应时间对AgInS2纳米粒子的晶相及其可见光催化降解活性的影... 以水为溶剂,硫代乙酰胺为硫源,巯基乙酸为包覆剂,于低温下制备了正交相的AgInS2纳米粒子。用TEM、EDS和XRD对所制备的AgInS2纳米粒子的形貌、组成和晶相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反应时间对AgInS2纳米粒子的晶相及其可见光催化降解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反应时间可以提高AgInS2纳米粒子的结晶性和可见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ns2纳米粒子 硫代乙酰胺 巯基乙酸 低温液相合成 可见光催化
下载PDF
L-半胱氨酸辅助合成AgInS_2微球(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海涛 钟家松 +2 位作者 梁晓娟 张景峰 向卫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21-1226,共6页
通过简单的生物分子辅助溶剂热法,成功地合成出了AgInS2微球.在反应过程中,生物分子L-半胱氨酸既作为硫源也作为络合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能量色散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分别... 通过简单的生物分子辅助溶剂热法,成功地合成出了AgInS2微球.在反应过程中,生物分子L-半胱氨酸既作为硫源也作为络合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能量色散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分别对所合成的AgInS2的表面形貌、组成和晶型结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产物为典型的AgInS2正交结构,平均直径约为2μm.讨论了不同温度对AgInS2的形成及其形貌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结果对所合成的AgInS2微球可能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ns2 L-半胱氨酸 生物分子 半导体
下载PDF
原位可见紫外反射谱研究电沉积AgInSe_2薄膜上的电化学振荡现象 被引量:2
5
作者 谢少艾 尤金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2期58-62,共5页
研究了电沉积制得的 Ag In Se2 半导体薄膜上过氧化氢阴极还原过程中产生的电化学振荡行为 ,借助现场紫外可见反射谱观察分析了振荡期间的薄膜表面组成的变化 ,对影响该振荡行为的一些因素如溶液组成、传质、光照等进行分析 ,为银铟硒... 研究了电沉积制得的 Ag In Se2 半导体薄膜上过氧化氢阴极还原过程中产生的电化学振荡行为 ,借助现场紫外可见反射谱观察分析了振荡期间的薄膜表面组成的变化 ,对影响该振荡行为的一些因素如溶液组成、传质、光照等进行分析 ,为银铟硒半导体薄膜发展成为光电传感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nse2半导体 电化学振荡 阴极还原 原位紫外-可见反射谱
下载PDF
AgInS_2∶Mn@ZnS量子点在测定胰蛋白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吕鉴泉 丁然 +1 位作者 叶韵斯 陈晓榆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66,共4页
基于胰蛋白酶能够选择性地猝灭AgInS_2∶Mn@ZnS量子点(QDs)的荧光和磷光,建立了一种检测胰蛋白酶的新方法。实验考察了AgInS_2∶Mn@ZnS QDs对常见蛋白质的选择性以及酸度的影响,优化了测定胰蛋白酶的条件。结果表明,在pH=8.0的磷酸盐缓... 基于胰蛋白酶能够选择性地猝灭AgInS_2∶Mn@ZnS量子点(QDs)的荧光和磷光,建立了一种检测胰蛋白酶的新方法。实验考察了AgInS_2∶Mn@ZnS QDs对常见蛋白质的选择性以及酸度的影响,优化了测定胰蛋白酶的条件。结果表明,在pH=8.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荧光猝灭法测定胰蛋白酶的线性范围为5.0×10^(-7)~4.0×10^(-6)mol/L(R=0.9975),检出限为5.0×10^(-8) mol/L;磷光猝灭法测定胰蛋白酶的线性范围为5.0×10^(-7)~3.5×10^(-6) mol/L(R=0.9940),检出限为4.7×10^(-8) mol/L。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在94.1%~107.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尿样中胰蛋白酶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ns2∶Mn@ZnS量子点 胰蛋白酶 荧光 磷光
下载PDF
AgInS_2纳米晶玻璃的合成及光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尹德武 夏菁菁 +5 位作者 何炜如 孙晨 裴浪 杨昕宇 张希艳 向卫东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2014年第2期1-4,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气氛控制的技术制备了AgInS2合金量子点玻璃。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揭示了AgInS2纳米晶的物相在玻璃中形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明,在钠硼硅玻璃中形成了尺寸分布均一、呈现球状的AgI...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气氛控制的技术制备了AgInS2合金量子点玻璃。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揭示了AgInS2纳米晶的物相在玻璃中形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明,在钠硼硅玻璃中形成了尺寸分布均一、呈现球状的AgInS2纳米晶,而且分布在玻璃中的AgInS2纳米晶在1.83eV、2.02eV和2.21eV位置出现3个荧光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ns2纳米晶 溶胶-凝胶法 合成 发光
下载PDF
有机熔盐(OMS)法制备AgInS_2纳米针
8
作者 黄毅 张建军 尔古打机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87-1590,共4页
本文以AgNO3、InCl3.4H2O和硫代尿素为原料,尿素和氯化胆碱为有机熔剂,用有机熔盐法(OMS)在200℃制备出纯度较高的黄铜矿结构AgInS2纳米针。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S)等对纳米针的物相、形貌和化学配比进行了... 本文以AgNO3、InCl3.4H2O和硫代尿素为原料,尿素和氯化胆碱为有机熔剂,用有机熔盐法(OMS)在200℃制备出纯度较高的黄铜矿结构AgInS2纳米针。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S)等对纳米针的物相、形貌和化学配比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实验获得产物确为黄铜矿结构AgInS2。使用Scherrer公式估算了AgInS2产物的晶粒平均粒度大小约为50~80 nm,表明所得确为AgInS2纳米晶。SEM观测到的纳米晶形貌外形均匀呈针状,纳米针的几何尺寸基于60~80 nm×1000~1500 nm。EDS测试结果显示AgInS2纳米针中Ag、In和S三元素的原子相对百分含量为26.66%、24.82%和50.52%,其化学计量比几近于1∶1∶2物质的量比。通过紫外可见透过光谱得到截止波长为661 nm,禁带宽度为1.88 eV。以上结果充分表明OMS法是一种制备AgInS2纳米针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熔盐法 agins2 纳米针
下载PDF
AgInS_2量子点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应凡 毛凯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30,35,共5页
近年来,Ⅰ—Ⅲ—Ⅵ族三元量子点AgInS_2具有发光波长随尺寸组分可调、荧光寿命长、Stokes位移大、在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区吸光系数大等优异的光电性能。与含Cd、Hg等有毒元素的量子点相比,AgInS_2量子点毒性低、绿色环保,在生物医学应用... 近年来,Ⅰ—Ⅲ—Ⅵ族三元量子点AgInS_2具有发光波长随尺寸组分可调、荧光寿命长、Stokes位移大、在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区吸光系数大等优异的光电性能。与含Cd、Hg等有毒元素的量子点相比,AgInS_2量子点毒性低、绿色环保,在生物医学应用中前景广阔。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关于AgInS_2量子点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其合成方法与应用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ns2量子点 合成 应用
下载PDF
AgInS2/g-C3N4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邻二氯苯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新 熊巍 +3 位作者 王金 康敏辉 李新勇 石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697-4703,共7页
以g-C3N4纳米片为模板,通过水热法原位合成高催化活性的AgInS2/g-C3N4复合光催化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荧光光谱(PL)和表面光电压(SPV)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并以邻二... 以g-C3N4纳米片为模板,通过水热法原位合成高催化活性的AgInS2/g-C3N4复合光催化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荧光光谱(PL)和表面光电压(SPV)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并以邻二氯苯(ο-DCB)为目标污染物研究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gInS2成功负载到g-C3N4纳米片上,其组成的复合材料拓宽了光吸收范围,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迁移效率且降低了复合率;在可见光照射8h后气相ο-DCB的光催化降解效率达到62.7%,动力学参数分别是g-C3N4纳米片和AgInS2的2.13倍和1.76倍.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和ESR技术推导其反应机理,发现降解过程中产生了超氧自由基活性氧物种,降解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ns2 g-C3N4 光催化 邻二氯苯
下载PDF
叶酸修饰的AgInS2量子点在体外癌细胞成像上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卜承飞 刘丽炜 +4 位作者 王倩 张卜天 胡思怡 任玉 朱泠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89-995,共7页
成功制备出高品质的三元Ag In S2量子点。通过配体交换法将油溶性Ag In S2量子点转为水溶性量子点,通过d BSA修饰水溶性量子点形成配位体壳,使量子点具有更好的稳定性(4周)。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到d BSA修饰后的量子点的粒径增加... 成功制备出高品质的三元Ag In S2量子点。通过配体交换法将油溶性Ag In S2量子点转为水溶性量子点,通过d BSA修饰水溶性量子点形成配位体壳,使量子点具有更好的稳定性(4周)。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到d BSA修饰后的量子点的粒径增加,分散性较好,并且在可见光区域有明显的光致发光。用叶酸对d BSA-MPA量子点进行修饰,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了验证。将得到的FA-d BSA-MPA纳米复合材料应用于能与叶酸受体特异性结合的乳腺癌细胞中,并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中检测到量子点成功对乳腺癌细胞进行了标记。与d BSA-MPA量子点相比,表面被叶酸修饰后的量子点与癌细胞的结合效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ns2 量子点 荧光 体外 细胞成像
下载PDF
壳聚糖包裹AgInS_2的物理表征及生物毒性研究
12
作者 张晓凡 刘丽炜 +3 位作者 邹鹏 胡思怡 王玥 张喜和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18-1125,共8页
选用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壳聚糖作为稳定剂和包裹剂,成功合成了水溶性的Ag In S2量子点/低分子量壳聚糖纳米复合材料(Ag In S2/LCSM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FT-IR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表征... 选用天然多糖中唯一的碱性多糖——壳聚糖作为稳定剂和包裹剂,成功合成了水溶性的Ag In S2量子点/低分子量壳聚糖纳米复合材料(Ag In S2/LCSM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FT-IR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手段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化学组成及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g In S2/LCSMS纳米复合材料的粒径约为5~6 nm,在水相中仍具有较稳定的发光。之后,对Ag In S2/LCSMS纳米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了研究,对比Ag In S2/LCSMS纳米复合材料与Ag In S2量子点的细胞活性测试结果发现,Ag In S2/LCSMS纳米复合材料的细胞活性比Ag In S2量子点有了明显的提高,说明通过低分子量壳聚糖的包裹可以明显提高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因此,这类具有较好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的荧光Ag In S2/LCSMS纳米复合材料可作为优良的生物荧光标记材料在生物医学检验、细胞以及活体成像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壳聚糖 agins2量子点 毒性
下载PDF
AgInS2和Ag—Zn—In—S量子点的制备及表征
13
作者 卜承飞 刘丽炜 +5 位作者 王玥 胡思怡 任玉 王倩 张家琪 冯悦姝 《纳米科技》 2014年第5期54-58,共5页
采用热注入法成功制备出三元AgInS2和四元Ag—Zn—In—S量子点,物性测试得到AgInS2量子点的发射峰为701nm,Ag—Zn—In—S量子点的发射峰593nm,即Ag-Zn-In—S量子点的发射峰相对于AgInS2量子点发生了蓝移,AgInS2和Ag—Zn—In—S量子... 采用热注入法成功制备出三元AgInS2和四元Ag—Zn—In—S量子点,物性测试得到AgInS2量子点的发射峰为701nm,Ag—Zn—In—S量子点的发射峰593nm,即Ag-Zn-In—S量子点的发射峰相对于AgInS2量子点发生了蓝移,AgInS2和Ag—Zn—In—S量子点都表现出了较长的荧光寿命,分别为169ns和162ns,结合生物组织光学窗口范围限制,相对Ag—Z—In—S,AgInS2量子点更适用于生物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ns2 Ag—Zn—In—S 量子点 纳米材料 荧光
下载PDF
AgInS_2量子点的水热合成及其荧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晓博 陈婷 +3 位作者 徐彦乔 张筱君 江伟辉 江莞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4-222,共9页
以谷胱甘肽和柠檬酸钠为配体,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水溶性AgInS_2量子点.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研究了阳离子浓度、配体添加量和pH值对AgInS_2量子点物相、形貌以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谷胱甘肽和柠檬酸钠为配体,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水溶性AgInS_2量子点.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研究了阳离子浓度、配体添加量和pH值对AgInS_2量子点物相、形貌以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阳离子浓度的提高,AgInS_2量子点的粒径逐渐增大,导致其发光峰位由614.7nm红移至675.6nm.同时伴随发生了少量In^(3+)取代Ag^+反应,造成量子点中Ag^+含量略微下降,形成的InAg缺陷作为量子点中激子的辐射复合通道,有利于提高其荧光发射效率,当阳离子浓度为0.7mmol/L时,AgInS_2量子点的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值.配体的添加可有效地钝化量子点的表面态,有利于提高量子点的荧光性能,在谷胱甘肽/Ag^+=20、柠檬酸钠/In3+=7的条件下,AgInS_2量子点的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值.当溶液的pH值调节为9时,配体对量子点表面缺陷的钝化效果最佳,最大量子产率达到10.1%,而过高的pH值干扰了配体和量子点间的结合,造成量子点表面形成大量的非辐射复合缺陷,导致其量子产率出现下降.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谷胱甘肽和柠檬酸钠主要通过-SH、-NHR和-COO^-与量子点配位.此外,量子点表面带有大量的负电荷,说明AgInS_2量子点具有很好的分散性和优异的化学稳定性,显示其在生物成像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材料 量子点 水热法 agins2 光致发光 量子产率 稳定性
下载PDF
AgInS2/ZnIn2S4异质结高效降解罗丹明B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毛珝芮 崔香瑛 +2 位作者 于俊伟 俞瑾 程胜高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9-74,共6页
通过一锅水热法成功制备AgInS2/ZnIn2S4(AIS/ZIS)异质结催化剂,表征了其物相组成和结构性质,测试了其光学性质和光电流响应和电化学阻抗,并使用罗丹明B作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AIS/ZIS异质结能够... 通过一锅水热法成功制备AgInS2/ZnIn2S4(AIS/ZIS)异质结催化剂,表征了其物相组成和结构性质,测试了其光学性质和光电流响应和电化学阻抗,并使用罗丹明B作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AIS/ZIS异质结能够有效抑制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从而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使光催化效果明显提高;Ag InS2、ZnIn2S4摩尔比为0.6:1的AIS/ZIS具有最好的降解效果,30 min对罗丹明B的降解效果可以达到98%,而且具有较广的pH适用范围,在循环使用10次后降解率仍然能够达到93%,说明制备的AIS/ZIS异质结性质稳定,循环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ns2/ZnIn2S4 异质结催化剂 降解 罗丹明B
下载PDF
化学喷涂热解法制备AgInS2薄膜的物理性能
16
作者 彭补之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化学喷涂热解法 制备 agins2薄膜 物理性能
下载PDF
K^+对AgInS_2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17
作者 刘章友 董星星 严亚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55-60,共6页
目的:研究金属K^+的引入对AgInS_2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低温液相法制备不同K^+:In3+比例的AgInS_2催化剂(K-AgInS_2),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 目的:研究金属K^+的引入对AgInS_2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低温液相法制备不同K^+:In3+比例的AgInS_2催化剂(K-AgInS_2),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荧光光谱(PL)对产物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为污染物模型,1 000 W碘钨灯为光源(λ>420 nm),考察K^+的引入量对AgInS_2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适量的K^+引入到AgInS_2中能提高AgInS_2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其中K^+与In3+比例为12:5时,K-AgInS_2具有最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结论:K^+的引入对Agln S2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呈现非线性影响,随着K^+的引入量的增加,AgInS_2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先增加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液相法 agins2 K 可见光催化
下载PDF
Solvent Synthesis,Growth Mechanism and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of AgInS_2 Nanoplate and Nanoparticle
18
作者 王跃 石永芳 +3 位作者 李晓波 黎东维 张涛 何昱岑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27-36,共10页
Orthorhombic AgInS2 nanoplate and nanoparticle were synthesized using pyridine and 1-dodecanethiol as the solvent.The obtained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 Orthorhombic AgInS2 nanoplate and nanoparticle were synthesized using pyridine and 1-dodecanethiol as the solvent.The obtained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SEM),field-emiss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FETEM),and the possible growth mechanism of AgInS2 was also proposed by the exploration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ime.Meanwhile,the bandgap of AgInS2 was calculated by the 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um,and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was also investigated.Thos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reaction time and solvent have an influence on phase and morphology of AgInS2,and both AgInS2 nanoplate and nanoparticle have some ability on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s under UV-Vis light irra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horhombic agins2 nanostructure solvent method growth mechanism photocatalysis
下载PDF
花状AgInS_2微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还原Cr(Ⅵ) 被引量:2
19
作者 邹学军 董玉瑛 +2 位作者 冉春秋 崔玉波 陈兆波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2-96,共5页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花状的AgInS_2微球,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高倍透射电镜(HRTEM)、N_2等温吸脱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同时以K_2Cr_2O_7作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A...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花状的AgInS_2微球,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高倍透射电镜(HRTEM)、N_2等温吸脱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同时以K_2Cr_2O_7作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AgInS_2微球的光催化性能.光催化降解结果显示,AgInS_2微球可对Cr(Ⅵ)实现高达95.4%的还原率,并保持了较好的结构稳定性,确保固体催化剂具备了良好再循环使用的性能,其高的还原效率是由于其高的结晶度以及大的比表面积可以产生更多的光生电子-空穴对,提供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球 agins2 光催化还原 水处理 Cr(Ⅵ)
原文传递
Synthesis of AgInS_2 QDs in droplet microreactors:Online fluorescence regulating through temperature control 被引量:1
20
作者 Haotian Ma Liangjun Pan +2 位作者 Ji Wang Li Zhang Zhiling Zh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期79-82,共4页
For the synthesis of AgInS_2 quantum dots(QDs), a suitable temperature is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control of the size, shape and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QDs. Most of synthesis methods for AgInS_2 QDs are based on b... For the synthesis of AgInS_2 quantum dots(QDs), a suitable temperature is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control of the size, shape and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QDs. Most of synthesis methods for AgInS_2 QDs are based on batch reactors, which bring uneven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affecting their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and size uniformity. Here we designed a droplet microreactor with a temperature-controllable region, and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water-soluble AgInS_2 QDs. By accurately controlling temperature,we also studied how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affected the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AgInS_2 Q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the QDs size increased and the fluorescence peak constantly red-shifted along with enhanced fluorescence intensity. Based on the droplet microreactor, we could achieve more appropriate reaction condition to synthesize AgInS_2 QDs with higher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QY) and int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ns2 Quantumdot DROPLET MICROREACTOR Temperature FLUORESCENCE proper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