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水热法制备Ti_(3)C_(2)-Ag_(3)PO_(4)光催化剂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1
作者 徐竞帆 周绿山 +5 位作者 沈琪 熊信洁 刘丹 李颖 张玉 唐佳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6-160,168,共6页
通过碱水热反应合成了Ti_(3)C_(2),并以其为载体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Ti_(3)C_(2)-Ag_(3)PO_(4)光催化剂。利用FT-IR、XRD、SEM、XPS等对光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240℃水热条件下,碱刻蚀法制备的Ti_(3)C_(2)为刻蚀程度较低的片层结... 通过碱水热反应合成了Ti_(3)C_(2),并以其为载体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Ti_(3)C_(2)-Ag_(3)PO_(4)光催化剂。利用FT-IR、XRD、SEM、XPS等对光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240℃水热条件下,碱刻蚀法制备的Ti_(3)C_(2)为刻蚀程度较低的片层结构,同时材料中有微量的TiO_(2)存在,同时Ag_(3)PO_(4)以立方相的形式负载到Ti_(3)C_(2)载体表面。随着Ag_(3)PO_(4)负载量的增加,Ti_(3)C_(2)-Ag_(3)PO_(4)的光催化活性逐渐增大,在催化剂质量为0.01 g、反应时间为60 min时,Ti_(3)C_(2)-Ag_(3)PO_(4)-85%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到95%。Ti_(3)C_(2)与Ag_(3)PO_(4)异质结的存在使其具有较强的电荷分离能力和优异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水热法 Ti_(3)C_(2)-ag_(3)po_(4) 光催化
下载PDF
Ag_(3)PO_(4)/Cu-BiVO_(4) p-n异质结的制备及其增强可见光催化降解四环素性能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冀峰 李靖 +2 位作者 孙泽鑫 李泽恩 卢昶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6-159,共14页
利用水热和原位沉淀法将Ag_(3)PO_(4)纳米颗粒负载于Cu^(2+)掺杂的单斜相BiVO_(4)微球上成功制备了Ag_(3)PO_(4)/Cu-BiVO_(4)异质结构,并作为可见光下高效降解四环素(TC)的光催化剂.通过XRD、SEM、TEM、XPS、FTIR、UV-Vis DRS、PL和EIS... 利用水热和原位沉淀法将Ag_(3)PO_(4)纳米颗粒负载于Cu^(2+)掺杂的单斜相BiVO_(4)微球上成功制备了Ag_(3)PO_(4)/Cu-BiVO_(4)异质结构,并作为可见光下高效降解四环素(TC)的光催化剂.通过XRD、SEM、TEM、XPS、FTIR、UV-Vis DRS、PL和EI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u^(2+)和Ag_(3)PO_(4)纳米颗粒的修饰增加了比表面积和可见光响应性能,为催化反应提供更多的异质结界面活性点位.铋(Bi)/银(Ag)物质的量比为2:1的Ag_(3)PO_(4)/Cu-BiVO_(4)催化剂在120min内对TC(20mg/L)显示出最高的光催化性能(91.68%),5次连续循环后降解率保持86.1%,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结合捕获实验和电子自旋共振(ESR)光谱证实h^(+)和·O_(2)^(-)为主要活性物种.光催化活性的增强主要归因于Cu-BiVO_(4)和Ag_(3)PO_(4)间p-n异质结构的形成和Cu^(2+)掺杂的能带调控作用,有效提高了光催化反应过程中载流子的分离和迁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催化 ag_(3)po_(4)/cu-bivo_(4) 水热 四环素 p-n异质结
下载PDF
g-C_(3)N_(4)/Ag_(3)PO_(4)复合Z型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对磺胺噻唑的光催化降解
3
作者 杨嘉伟 王阳阳 +2 位作者 孙磊 樊超生 杨柳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11期109-113,共5页
该研究采用简单的原位沉积法制备了g-C_(3)N_(4)/Ag_(3)PO_(4)复合Z-异质结光催化剂,并将其用于磺胺噻唑(STZ)的降解。当g-C_(3)N_(4)与Ag_(3)PO_(4)的理论质量比为1∶5(记为AG-5)时,STZ的降解效果最好,10 min内降解率可达95.6%。此外,... 该研究采用简单的原位沉积法制备了g-C_(3)N_(4)/Ag_(3)PO_(4)复合Z-异质结光催化剂,并将其用于磺胺噻唑(STZ)的降解。当g-C_(3)N_(4)与Ag_(3)PO_(4)的理论质量比为1∶5(记为AG-5)时,STZ的降解效果最好,10 min内降解率可达95.6%。此外,活性物种的捕获表明,光生空穴(h+)在反应中起主要作用。最后,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催化剂的光学性质和能带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Z型异质结电荷转移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ag_(3)po_(4) Z型异质结 光催化降解 机理研究 磺胺噻唑
下载PDF
Ag_(3)PO_(4)/AgBr复合纳米材料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研究
4
作者 耿涛 于志强 张嘉辉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23-26,76,共5页
以磷酸钠、硝酸银、聚乙二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来制备Ag_(3) PO_(4)/AgBr复合纳米材料和磷酸银单体。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等一些表征手段来确定所制备的材料的成分以及其结构形貌,进而... 以磷酸钠、硝酸银、聚乙二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来制备Ag_(3) PO_(4)/AgBr复合纳米材料和磷酸银单体。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等一些表征手段来确定所制备的材料的成分以及其结构形貌,进而确定较优的实验条件。以亚甲基蓝染料作为模拟污染物,探究Ag_(3) PO_(4)/AgBr复合纳米材料作为催化剂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率。实验结果显示,在可见光照射150 min后,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为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_(3)po_(4)/agBr复合纳米材料 亚甲基蓝 溶剂热法 光催化 降解率
下载PDF
Ag_(3)PO_(4)/BiOI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5
作者 唐建可 马春蕾 薛彦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5-200,共6页
采用简易研磨法将Ag_(3)PO_(4)颗粒负载在纳米片组装的BiOI微球表面,制备出p-n型Ag_(3)PO_(4)/BiOI异质结光催化剂。利用不同表征手段对Ag_(3)PO_(4)/BiOI复合材料的物相、形貌、化学组成和光学吸收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探索了其在可见光... 采用简易研磨法将Ag_(3)PO_(4)颗粒负载在纳米片组装的BiOI微球表面,制备出p-n型Ag_(3)PO_(4)/BiOI异质结光催化剂。利用不同表征手段对Ag_(3)PO_(4)/BiOI复合材料的物相、形貌、化学组成和光学吸收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探索了其在可见光下光降解盐酸金霉素(CTC)的性能。结果表明:AB-2(Ag_(3)PO_(4)与BiOI质量比为1∶2)表现出最高的光降解CTC活性,可见光照射75min后AB-2对CTC(20mg/L)的去除率为79.2%,高于单一Ag_(3)PO_(4)与BiOI光催化剂。此外,AB-2光催化剂在循环使用5次后对CTC的去除率为70.3%,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p型BiOI和n型Ag_(3)PO_(4)构成p-n型异质结结构,促进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有效分离,进而降低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效率,提升了Ag_(3)PO_(4)/BiOI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_(3)po_(4) BiOI 光催化 降解 盐酸金霉素
下载PDF
双Z型异质结Bi_(2)MoO_(6)/Bi_(2)WO_(6)/Ag_(3)PO_(4)的光催化研究
6
作者 董玮 林莉 +3 位作者 顾怀章 罗云强 马平 李向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89,共9页
采用一锅水热法制备了片层花簇状Bi_(2)MoO_(6)/Bi_(2)WO_(6)复合物,并以其为载体,将Ag_(3)PO_(4)通过原位生长的方式沉积在其表面,设计出一种新型的Bi_(2)MoO_(6)/Bi_(2)WO_(6)/Ag_(3)PO_(4)复合双Z-scheme型结构的光催化剂,考察了复... 采用一锅水热法制备了片层花簇状Bi_(2)MoO_(6)/Bi_(2)WO_(6)复合物,并以其为载体,将Ag_(3)PO_(4)通过原位生长的方式沉积在其表面,设计出一种新型的Bi_(2)MoO_(6)/Bi_(2)WO_(6)/Ag_(3)PO_(4)复合双Z-scheme型结构的光催化剂,考察了复合催化剂在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RhB)的催化活性。研究表明,当Ag_(3)PO_(4)在复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活性,在120 min内对RhB的降解率高达99.15%。Bi_(2)MoO_(6)、Bi_(2)WO_(6)和Ag_(3)PO_(4)三者的协同作用有效提高了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所构建的双Z型异质结可改变光生电子的传输路径,进而促使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从而获得显著的光催化活性。根据捕获实验和能带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双Z-scheme型光催化剂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双Z-scheme型异质结 Bi_(2)MoO_(6)/Bi_(2)WO_(6)/ag_(3)po_(4)复合材料 可见光响应
下载PDF
Ag_(3)PO_(4)/GO/Bi_(2)MoO_(6)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用于尾矿废水中黄药的高效降解
7
作者 徐珊 袁澳铧 +2 位作者 张宁 段雨柔 任柳昕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430-434,共5页
用两步水热法合成了Ag_(3)PO_(4)/GO/Bi_(2)MoO_(6)三元复合材料。通过控制GO与Ag_(3)PO_(4)前驱体的添加量,制备出一系列不同负载比的Ag_(3)PO_(4)/GO/Bi_(2)MoO_(6)复合材料,以乙基黄药为目标降解物评价其光催化性能。同时采用FT-IR、... 用两步水热法合成了Ag_(3)PO_(4)/GO/Bi_(2)MoO_(6)三元复合材料。通过控制GO与Ag_(3)PO_(4)前驱体的添加量,制备出一系列不同负载比的Ag_(3)PO_(4)/GO/Bi_(2)MoO_(6)复合材料,以乙基黄药为目标降解物评价其光催化性能。同时采用FT-IR、SEM和UV-vis等手段表征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及光学性能。结果表明:与Bi_(2)MoO_(6)和GO/Bi_(2)MoO_(6)相比,Ag_(3)PO_(4)/GO/Bi_(2)MoO_(6)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当GO添加量为5 mg、Ag_(3)PO_(4)前驱体添加量为8 mmol时,其光催化速率约为GO/Bi_(2)MoO_(6)的7.6倍,是Bi_(2)MoO_(6)的34.0倍。此外,同实验条件下,循环利用5次后Ag_(3)PO_(4)/GO/Bi_(2)MoO_(6)复合材料降解率仍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GO Bi_(2)MoO_(6) ag_(3)po_(4)
下载PDF
Ag_(3)PO_(4)/Cu_(2)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8
作者 高雅 徐泽忠 +1 位作者 张凌云 王心怡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66-169,共4页
对磷酸银复合材料制备及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水热温度、反应溶液的酸碱度等对Cu_(2)O制备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不同摩尔百分比Ag_(3)PO_(4)含量的Ag_(3)PO_(4)/Cu_(2)O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结果显示,球状Cu_(2)O颗粒制备... 对磷酸银复合材料制备及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水热温度、反应溶液的酸碱度等对Cu_(2)O制备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不同摩尔百分比Ag_(3)PO_(4)含量的Ag_(3)PO_(4)/Cu_(2)O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结果显示,球状Cu_(2)O颗粒制备条件为:温度100℃,pH值为10。采用直接沉淀法Ag_(3)PO_(4)纳米颗粒能够均匀附着Cu_(2)O表面,达到最佳复合效果。Ag_(3)PO_(4)/Cu_(2)O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高于纯Cu_(2)O,随着Ag_(3)PO_(4)的摩尔百分量的增加,复合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先是增强后逐渐减弱。60%Ag_(3)PO_(4)/Cu_(2)O时,催化活性最强,90 min内罗丹明B几乎完全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_(3)po_(4)/Cu_(2)O复合材料 光催化 罗丹明B 直接沉淀法
下载PDF
WO_(2)/Ag_(3)VO_(4)Z型异质结的构建及其光催化性能
9
作者 叶红勇 杜佳 +3 位作者 刘月 王弈帆 韦怡羽 左广玲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3,共11页
利用水热法和超声辅助沉淀法制备了Z型异质结WO_(2)/Ag_(3)VO_(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对其晶体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以盐酸四环素(TCH)为降解对象考察了WO_(2)/Ag_(3)VO_(4)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简单... 利用水热法和超声辅助沉淀法制备了Z型异质结WO_(2)/Ag_(3)VO_(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对其晶体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以盐酸四环素(TCH)为降解对象考察了WO_(2)/Ag_(3)VO_(4)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简单斜方的WO_(2)负载在单斜相的Ag_(3)VO_(4)表面,形成Z型异质结结构,这种结构以及Ag_(3)VO_(4)光腐蚀产生的Ag0,能加速无效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促进有效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提升WO_(2)/Ag_(3)VO_(4)复合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WO_(2)/Ag_(3)VO_(4)复合催化剂对TCH的降解效果明显优于纯WO_(2)和Ag_(3)VO_(4),其中5 wt%WO_(2)/Ag_(3)VO_(4)的效果最好,可见光下3 h对TCH的降解率可达85.8%,且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_(3)VO_(4) WO_(2) 异质结 光催化 盐酸四环素
下载PDF
基于Ⅱ型和Z型Ag_(3)PO_(4)基异质结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杜春艳 宋佳豪 +5 位作者 谭诗杨 阳露 张卓 王世涛 余关龙 禹丽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09-2117,共9页
太阳能光催化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表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磷酸银(Ag_(3)PO_(4))因具有高量子效率、无毒、禁带宽度小等优点,逐渐成为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纯Ag_(3)PO_(4)在光催化过程中易发生光腐蚀、稳定性较差,这严重限制... 太阳能光催化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表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磷酸银(Ag_(3)PO_(4))因具有高量子效率、无毒、禁带宽度小等优点,逐渐成为光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纯Ag_(3)PO_(4)在光催化过程中易发生光腐蚀、稳定性较差,这严重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主要介绍了基于Ⅱ型和Z型Ag_(3)PO_(4)基异质结光催化材料的类型、制备方法、结构特点及光催化机理,并对近几年Ag_(3)PO_(4)基异质结光催化材料在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对Ag_(3)PO_(4)基异质结光催化材料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_(3)po_(4) 光催化 Ⅱ型 Z型 异质结
下载PDF
Ag_(3)PO_(4)-Fe_(3)O_(4)/g-C_(3)N4非均相臭氧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龙涛 李慧敏 +2 位作者 安静 徐阳 张栌丹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02-1611,共10页
以MCM-41分子筛为模板剂采用热缩聚合成法制备g-C_(3)N_(4)载体,通过浸渍法对其进行负载制备Ag_(3)PO_(4)-Fe_(3)O_(4)/g-C_(3)N_(4)非均相臭氧催化剂,以油田废水预处理后水中COD的去除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其制备条件,并利用响应曲面法Box-... 以MCM-41分子筛为模板剂采用热缩聚合成法制备g-C_(3)N_(4)载体,通过浸渍法对其进行负载制备Ag_(3)PO_(4)-Fe_(3)O_(4)/g-C_(3)N_(4)非均相臭氧催化剂,以油田废水预处理后水中COD的去除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其制备条件,并利用响应曲面法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当MCM-41分子筛添加量为15%,g-C_(3)N_(4)载体焙烧温度为520℃、Fe_(3)O_(4)负载质量分数为50%,Ag_(3)PO_(4)负载质量分数为20%的,Ag_(3)PO_(4)-Fe_(3)O_(4)/g-C_(3)N_(4)非均相臭氧催化剂对油田废水预处理后,水中COD去除率达83.06%。通过微观表征可知,由模板剂引入制得的有序管状g-C_(3)N_(4)载体与Ag_(3)PO_(4)、Fe_(3)O_(4)负载后改变了其晶面的有序性并增大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通过负载改性提高了Ag_(3)PO_(4)的稳定性,以及与Fe_(3)O_(4)协同作用对臭氧催化的活性。磁性材料Fe_(3)O_(4)负载利于催化剂的回收,经磁性分离干燥后重复使用,仍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同时经高温焙烧活化后的再生性能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g-C_(3)N4 Fe_(3)O_(4) ag_(3)po_(4) 臭氧催化 油田废水
下载PDF
Ag_(3)PO 4@WO_(3)/AC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研究
12
作者 王思佳 岳贤田 杨继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8-213,共6页
以二水钨酸钠、市售椰壳活性炭(AC)和硝酸银为原料,采用先高温煅烧获得WO_(3)/AC、后共沉淀法制备Ag_(3)PO_(4)@WO_(3)/AC复合材料,并以罗丹明B(RhB)为模拟污染物,考察WO_(3)/AC掺杂量对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_(3)PO_(4... 以二水钨酸钠、市售椰壳活性炭(AC)和硝酸银为原料,采用先高温煅烧获得WO_(3)/AC、后共沉淀法制备Ag_(3)PO_(4)@WO_(3)/AC复合材料,并以罗丹明B(RhB)为模拟污染物,考察WO_(3)/AC掺杂量对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_(3)PO_(4)@WO_(3)/AC光催化降解RhB是活性炭吸附作用和光催化降解协同作用的结果,掺杂WO_(3)能有效阻止电子-空穴对复合从而增加其光催化活性。随着WO_(3)/AC掺杂比例的增加,其光催化性能先增加后降低,当掺杂比例为20%时最优。当Ag_(3)PO_(4)@WO_(3)/AC投加量为0.5g/L、RhB溶液浓度为5mg/L时,在15W、254nm紫外光下降解60min其降解率达到94.3%,较WO_(3)和Ag_(3)PO_(4)分别提高85.1%和83.5%。经过3次循环实验,降解率仍能达到81.73%,表明Ag_(3)PO_(4)@WO_(3)/AC光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_(3) ag_(3)po_(4) 光催化
下载PDF
乙腈-水系混合电解液对Zn-Na_(3)V_(2)(PO_(4))_(3)电池电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13
作者 欧林娜 刘哲轩 +1 位作者 曹鑫鑫 梁叔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48-1860,共13页
Na_(3)V_(2)(PO_(4))_(3)正极材料具有稳定的三维框架结构、较高的工作电压和相对成熟的制备工艺,近年来也逐渐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然而,二价Zn^(2+)的脱嵌和活泼的水系反应环境会加速磷酸盐晶格的破坏。本文在Zn-Na_(3)V_(2)(PO_(4)... Na_(3)V_(2)(PO_(4))_(3)正极材料具有稳定的三维框架结构、较高的工作电压和相对成熟的制备工艺,近年来也逐渐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然而,二价Zn^(2+)的脱嵌和活泼的水系反应环境会加速磷酸盐晶格的破坏。本文在Zn-Na_(3)V_(2)(PO_(4))_(3)电池体系的水系电解液中加入适量的乙腈(AN),研究电解液中AN与水的比例对离子溶剂化结构和电化学行为的影响规律,并通过非原位XRD探究Na_(3)V_(2)(PO_(4))_(3)晶体结构的演变。结果表明:过少的AN会加快正极材料晶格框架的破坏,而过多的AN会减缓电极反应动力学;在含有适量AN的电解液中,Zn-Na_(3)V_(2)(PO_(4))_(3)电池不但在50 mA/g的电流密度下具有91.4 mA·h/g的较高比容量,同时在5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可以稳定循环1000次且无明显容量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Na_(3)V_(2)(po_(4))_(3)电池 乙腈 有机-无机混合电解液 电化学稳定性 离子可逆脱嵌
下载PDF
固态电解质Li_(1+x)Al_(x)Ti_(2-x)(PO_(4))_(3)中Li+的迁移特性
14
作者 李梅 钟淑英 +2 位作者 胡军平 孙宝珍 徐波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56-366,共11页
Li_(1+x)Al_(x)Ti_(2-x)(PO_(4))_(3)(LATP)是一种颇具前景的NASICON型锂离子固态电解质.本文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不同Al掺杂浓度(x=0.00,0.16,0.33,0.50)对LATP的结构特性、电学特性以及Li^(+)迁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能够稳... Li_(1+x)Al_(x)Ti_(2-x)(PO_(4))_(3)(LATP)是一种颇具前景的NASICON型锂离子固态电解质.本文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不同Al掺杂浓度(x=0.00,0.16,0.33,0.50)对LATP的结构特性、电学特性以及Li^(+)迁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能够稳定掺杂进入LiTi2(PO4)3(LTP)的晶体结构当中.当Al掺杂浓度x=0.16时,Li—O键的平均键长最长,成键强度最弱,而Ti—O键强度随Al掺杂浓度变化不大.Al掺杂浓度对LATP带隙的影响不大,但Al附近的O原子聚集了更多的负电荷,形成AlO6极化中心.Li^(+)不同的迁移方式(空位迁移、间隙位迁移和协同迁移)在Al掺杂浓度不同时展现出复杂的能垒变化,Li^(+)在空位迁移中迁移势垒随Al掺杂浓度的增大而升高,而在间隙位迁移中Li^(+)的迁移势垒变化相反,由于协同迁移中涉及空位和间隙位两种位点,Li^(+)的迁移势垒表现为随Al掺杂浓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的复杂变化.当x=0.50时,LATP具有最低的Li^(+)迁移势垒0.342 eV,这个势垒值是间隙位迁移的结果.因此,通过改变Al掺杂浓度,可改变间隙Li^(+)浓度及迁移通道结构,进而调节Li^(+)的迁移性能,提高LATP中的Li^(+)导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Li^(+)电池 AL掺杂 Li_(1+x)Al_(x)Ti_(2-x)(po_(4))_(3) Li^(+)迁移
下载PDF
Fe_(3)O_(4)@Ag_(3)PO_(4)光催化剂可见光降解盐酸环丙沙星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丽 罗琨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1-76,共6页
采用沉淀法制备磁性光催化剂Fe_(3)O_(4)@Ag_(3)PO_(4),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PL)对其进行结构和组成特性分析。与此同时,以盐酸环丙沙星(CPFX)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Fe_(3)O_(4... 采用沉淀法制备磁性光催化剂Fe_(3)O_(4)@Ag_(3)PO_(4),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PL)对其进行结构和组成特性分析。与此同时,以盐酸环丙沙星(CPFX)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Fe_(3)O_(4)@Ag_(3)PO_(4)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性能。XRD和TEM分析表明,Fe_(3)O_(4)@Ag_(3)PO_(4)光催化剂是由Ag_(3)PO_(4)包覆在磁性纳米Fe_(3)O_(4)粒子表面形成的;UV-Vis和PL分析表明,Fe_(3)O_(4)@Ag_(3)PO_(4)是可见光催化剂,且Fe_(3)O_(4)的负载能提高Ag_(3)PO_(4)对可见光的利用率。Fe_(3)O_(4)@Ag_(3)PO_(4)光催化降解CPFX的最佳条件为:pH为7.0,催化剂投加量为0.10 g/50 mL,CPFX初始质量浓度为3 mg/L。此外,循环利用实验表明Fe_(3)O_(4)@Ag_(3)PO_(4)光催化剂循环利用性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ag_(3)po_(4) 光催化 降解 盐酸环丙沙星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x)Cr_(x)(PO_(4))_(2)P_(2)O_(7)/C@CNT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6
作者 王贵海 陈彤彤 +4 位作者 陈杰 张梓尧 甄川 韩现英 李建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9-154,共6页
为改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PO_(4))_(2)P_(2)O_(7)的导电性,提高其充放电性能,采用Cr^(3+)掺杂提高正极材料本征导电性,采用包覆碳和复合碳纳米管(CNT)构筑高效导电网络以加快纳米活性物颗粒间的电子传导,制备并探究了Na_(4... 为改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4)Fe_(3)(PO_(4))_(2)P_(2)O_(7)的导电性,提高其充放电性能,采用Cr^(3+)掺杂提高正极材料本征导电性,采用包覆碳和复合碳纳米管(CNT)构筑高效导电网络以加快纳米活性物颗粒间的电子传导,制备并探究了Na_(4)Fe_(3-x)Cr_(x)(PO_(4))_(2)P_(2)O_(7)/C@CNT复合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Cr^(3+)掺杂量x为0.075、CNT添加质量分数为3%时,所制备材料表现出较小的电荷传递阻抗和优异的高倍率充放电性能。其0.1 C和20 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20.64 mAh/g和87.11 mAh/g,10 C倍率下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2.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Na_(4)Fe_(3)(po_(4))_(2)P_(2)O_(7) Cr^(3+)掺杂 碳纳米管
下载PDF
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陶瓷核废物固化体的制备及化学稳定性
17
作者 刘缘 范林杰 +4 位作者 刘昆奇 刘蝶 宋江 刘吉 王军霞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共9页
为同时固化高放废物中的模拟放射性核素Sr、Ce和Sm,采用一步微波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采用XRD、Raman、SEM-EDS和密度表征研究了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致密性,并利用PC... 为同时固化高放废物中的模拟放射性核素Sr、Ce和Sm,采用一步微波烧结工艺成功制备了Sr_(0.5)Zr_(2)(PO_(4))_(3)-(Ce,Sm)PO_(4)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采用XRD、Raman、SEM-EDS和密度表征研究了其物相组成、微观结构以及致密性,并利用PCT法评估了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Sr_(0.5)Zr_(2)(PO_(4))_(3)相和(Ce,Sm)PO_(4)独居石相兼容性好,两相间不发生相互反应;所制备的复相陶瓷固化体晶粒尺寸小,相对密度高于96%,改变Sm/Ce比对固化体的微观结构和致密性无明显影响;PCT测试结果表明Sr、Ce和Sm的元素归一化元素浸出率都较低,与单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相比,复相磷酸盐陶瓷固化体具有较为优异的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0.5)Zr_(2)(po_(4))_(3)-(Ce Sm)po_(4)复相陶瓷固化体 微波烧结 致密性 化学稳定性
下载PDF
NaF-Na_(3)PO_(4)-H_(2)O体系相图与热力学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常静宇 周桓 +3 位作者 杨洁 郝晴 赵鋆 李杰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0-41,共12页
NaF–Na_(3)PO_(4)–H_(2)O体系是稀土矿物加工的典型盐水体系,开发氟、磷回收工艺需要该体系的相图和热力学模型支持。利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273.15 K、298.15 K、323.15 K和348.15 K的固液相平衡数据,并基于eNRTL模型框架构建了该... NaF–Na_(3)PO_(4)–H_(2)O体系是稀土矿物加工的典型盐水体系,开发氟、磷回收工艺需要该体系的相图和热力学模型支持。利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273.15 K、298.15 K、323.15 K和348.15 K的固液相平衡数据,并基于eNRTL模型框架构建了该体系从最低共熔点到348.15 K的热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NaF–Na_(3)PO_(4)–H_(2)O体系存在NaF、Na_(3)PO_(4)·12H_(2)O、Na_(3)PO_(4)·8H_(2)O和复盐NaF·2Na_(3)PO_(4)·19H_(2)O 4个固相物种;其中复盐在各温度均占据三元体系的主要相区,磷酸钠水合物的相区极窄,很难单独成盐,NaF相区相对较大并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热力学模型研究较好地表达了NaF–H_(2)O、Na_(3)PO_(4)–H_(2)O体系的多温离子活度系数、溶液渗透系数、二元体系相图,获得了盐水作用参数和6个固相的热力学数据;通过对三元体系多温相图数据的有效表达,获得了盐-盐作用参数和复盐的热力学数据,在此基础上推测了NaF–Na_(3)PO_(4)–H_(2)O体系相图结构,获得了难以实验测定的9个零变量点和9条单变量共饱和线,从而得到了全部固相的平衡相区,并给出了NaF–Na_(3)PO_(4)–H_(2)O体系完整相图,为更复杂体系的热力学表达以及工业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平衡 相图 热力学模型 NaF–Na_(3)po_(4)–H_(2)O
下载PDF
A functionalized activated carbon adsorbent prepared from waste amidoxime resin by modifying with H_(3)PO_(4) and ZnCl_(2) and its excellent Cr(Ⅵ)adsorption 被引量:1
19
作者 Chunlin He Yun Liu +6 位作者 Mingwei Qi Zunzhang Liu Yuezhou Wei Toyohisa Fujita Guifang Wang Shaojian Ma Wenchao Y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85-598,共14页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resins in various fields, numerous waste resins that are difficult to treat have been produced. The industrial wastewater containing Cr(Ⅵ) has severely polluted soil and groundwater environmen...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resins in various fields, numerous waste resins that are difficult to treat have been produced. The industrial wastewater containing Cr(Ⅵ) has severely polluted soil and groundwater environments, thereby endangering human health.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a novel functionalized mesoporous adsorbent PPR-Z was synthesized from waste amidoxime resin for adsorbing Cr(Ⅵ). The waste amidoxime resin was first modified with H3PO4 and ZnCl_(2), and subsequently, it was carbonized through slow thermal decomposition. The static adsorption of PPR-Z conforms to the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and Langmuir isotherm, indicating that the Cr(Ⅵ) adsorption by PPR-Z is mostly chemical adsorption and exhibits single-layer adsorption. The saturate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adsorbent for Cr(Ⅵ) could reach 255.86 mg/g. The adsorbent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Cr(Ⅵ) to Cr(Ⅲ) and decrease the toxicity of Cr(Ⅵ) during adsorption. PPR-Z exhibited Cr(Ⅵ) selectivity in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The main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Cr(Ⅵ) adsorption are the chemical reduction of Cr(Ⅵ) into Cr(Ⅲ) and electrostatic and coordination interactions. Preparation of PPR-Z not on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waste resin treatment but also effectively controls Cr(Ⅵ) pollution and realizes the concept of “treating waste with was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ste amidoxime resin mesoporous adsorbent H_(3)po_(4)and ZnCl_(2)processing Cr(VI)adsorption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下载PDF
g-C_(3)N_(4)/Ag/Ag_(2)O复合材料低功率紫外照射下降解罗丹明B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春雨 秦娇 +4 位作者 常璐 耿悦 虞阿芳 吕东军 张晓蕾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13-16,共4页
光催化降解技术高效、环保、节能的优点使其在环保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高效催化剂是实现污染物高效光催化降解的关键。g-C_(3)N_(4)半导体材料因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易于合成以及能... 光催化降解技术高效、环保、节能的优点使其在环保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其中高效催化剂是实现污染物高效光催化降解的关键。g-C_(3)N_(4)半导体材料因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易于合成以及能带结构易调控等优点在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纯g-C_(3)N_(4)可见光利用率低、表面积小、导带位置较低,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中的催化活性。本文通过光诱导还原方法实现了g-C_(3)N_(4)材料表面Ag/Ag_(2)O的原位负载,系统研究了Ag/Ag_(2)O负载量对材料催化性能的影响,实现低功率紫外光催化下水中罗丹明B的快速高效去除,研究发现50 mg的g-C_(3)N_(4)中在0.24 g/L的AgNO3溶液还原得到的g-C_(3)N_(4)/Ag/Ag_(2)O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同时将复合材料应用于实际水体中罗丹明B染料的催化降解,取得了良好催化效果。本研究为去除水环境有机物污染提供了一种高效、绿色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 ag ag_(2)O 罗丹明B 光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