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粉碎对3种食用菌风味特征及减盐增鲜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班鑫荣 杨焱 +4 位作者 李文 吴迪 张忠 陈万超 李景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2,39,共11页
目的:优化食用菌的加工工艺,评估其作为风味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潜力。方法:使用离子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样品的非挥发性滋味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等鲜浓度值来评估样品的鲜味;运用GC-MS、电子鼻和电子舌来检测样本中的挥发性... 目的:优化食用菌的加工工艺,评估其作为风味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潜力。方法:使用离子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样品的非挥发性滋味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等鲜浓度值来评估样品的鲜味;运用GC-MS、电子鼻和电子舌来检测样本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观察纳米粉碎前后的微观结构,并进行增鲜减盐试验。结果:纳米粉碎后,大球盖菇和双孢蘑菇的鲜味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和有机酸含量显著增加,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而纳米粉碎对草菇的风味成分影响较小;电子舌结果表明,经纳米粉碎的样品在鲜味和咸味方面均有明显提升,加入0.5%纳米粉碎双孢蘑菇后能够增加0.28%的盐浓度,同时其鲜味值提高了145%。结论:纳米粉碎技术能够提高食品的口感,在食品制造业中可以将纳米粉碎后的食用菌粉作为替代盐和风味增强剂的有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双孢蘑菇 草菇 纳米粉碎技术 风味 增鲜减盐
下载PDF
微波辅助干制对双孢菇提取物腌制鲍肌肉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廖玉琴 石林凡 +2 位作者 任中阳 翁武银 黄文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6-66,共11页
为探究微波辅助干制对鲍肌肉品质的影响,本实验考察了干制过程中微波处理对经30%NaCl和5%双孢菇提取物腌制的鲍肌肉褐变强度、荧光强度、还原糖、氨基酸组成、糖蛋白等理化性质和挥发性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未微波(WMT)组和微波(MT)组... 为探究微波辅助干制对鲍肌肉品质的影响,本实验考察了干制过程中微波处理对经30%NaCl和5%双孢菇提取物腌制的鲍肌肉褐变强度、荧光强度、还原糖、氨基酸组成、糖蛋白等理化性质和挥发性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未微波(WMT)组和微波(MT)组鲍肌肉的荧光强度值和褐变强度值在干制过程中均逐渐增加,在105 d时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经120 d干制的WMT组鲍肌肉还原糖含量由7.24下降至5.58 mg/g,而MT组鲍肌肉还原糖含量由7.24增加至14.05 mg/g。WMT和MT组鲍肌肉总氨基酸含量由39.69 g/100 g分别增加至44.06和41.54 g/100 g。在干制30 d后,电泳图谱中出现明显高分子化合物和糖蛋白聚集物。相比WMT组,MT组鲍肌肉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中不仅酰胺A带的波数下降更加显著,而且酰胺Ⅰ带和酰胺Ⅱ带吸收峰强度更强。不管是否微波处理,干制90 d的鲍肌肉的电子鼻中W2W(芳香成分、有机硫化物)和W2S(醛醇酮类化合物)传感器响应值明显大于未干制的样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的壬醛和1-辛烯-3-醇含量在干制90 d时明显下降,而芳樟醇含量明显增加。在相同干制时间内,MT组鲍肌肉中芳樟醇含量高于WMT组样品。研究表明,在干制过程中微波处理可以促进鲍肌肉美拉德反应程度,进而生成良好的挥发性气味。本研究结果将为利用微波辅助改良干鲍的制备工艺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菇提取物 微波处理 干制时间 肌肉 挥发性风味
下载PDF
利用富硒双孢菇粉提升酱油有机硒含量和改善酱油风味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静如 胡锋 +6 位作者 符姜燕 刘占 宋超 卜丽丽 王博 张智宏 高献礼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7-224,共8页
该研究利用临期和损伤富硒双孢菇制备富硒双孢菇粉,以其替代15%质量分数的面粉,按照高盐稀态工艺生产富硒酱油(样品酱油)。结果显示,样品酱油总硒和有机硒含量分别达到134.65和122.53μg/kg,比对照酱油提高5.70倍和5.85倍,有机硒转化率... 该研究利用临期和损伤富硒双孢菇制备富硒双孢菇粉,以其替代15%质量分数的面粉,按照高盐稀态工艺生产富硒酱油(样品酱油)。结果显示,样品酱油总硒和有机硒含量分别达到134.65和122.53μg/kg,比对照酱油提高5.70倍和5.85倍,有机硒转化率为91.00%,符合富硒酱油标准。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样品酱油总氮、氨基酸态氮和无盐固形物含量为1.72、1.03和22.56 g/100 mL,比对照酱油提高9.55%、19.77%和5.13%。此外,样品酱油蘑菇香、麦芽香、醇香和果香香气强度比对照酱油提高了5837.17%、15.62%、20.15%和15.88%。添加富硒双孢菇粉显著提高了大曲和酱醪中蛋白酶酶活,这是富硒双孢菇粉提高酱油滋味物质含量的原因。富硒双孢菇粉中的1-辛烯-3-酮、1-辛烯-3-醇、3-辛醇和3-辛酮赋予了样品酱油蘑菇香。此外,富硒双孢菇粉促进了酱醪中产香微生物的繁殖,进而提高了样品酱油中麦芽香、醇香和果香香气强度。该研究利用临期和损伤富硒双孢菇开发了一种风味良好的富硒酱油,可为双孢菇和酱油生产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双孢菇 风味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及气相色谱嗅闻技术分析双孢蘑菇汤的风味活性物质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琴 朱科学 周惠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00-304,共5页
测定双孢蘑菇汤的风味活性成分,分析这些风味活性成分对双孢蘑菇汤整体风味的重要贡献。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双孢蘑菇汤的风味物质,通过气相色谱分别与质谱仪和嗅闻仪相联,对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比较不同萃取头的萃取效果及不... 测定双孢蘑菇汤的风味活性成分,分析这些风味活性成分对双孢蘑菇汤整体风味的重要贡献。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双孢蘑菇汤的风味物质,通过气相色谱分别与质谱仪和嗅闻仪相联,对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比较不同萃取头的萃取效果及不同极性色谱柱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三相萃取头(DVB/CAR/PDMS)比两相萃取头(CAR/PDMS)得到的风味成分多7种;极性柱(DB-WAX)较弱极性柱(HP-5)得到的风味成分多3种,并且极性柱分离得到的蘑菇类风味成分比弱极性柱多,而弱极性柱分离得到了更多的吡嗪类化合物。蘑菇汤的主要风味活性物质包括C8类不饱和醇、酮(蘑菇味)、苯乙醛(花香)、2,5-二甲基吡嗪(爆米花味)、2,6-二甲基吡嗪(巧克力味)、正己醛(青草味)、3-甲基丁醛(果香)、2-乙酰噻唑(肉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风味活性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气相-嗅闻 极性柱 弱极性柱
下载PDF
利用双孢蘑菇蛋白酶解液制备呈味基料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立娜 陈紫红 +2 位作者 于志颖 陈旭 汪少芸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77-81,共5页
以双孢蘑菇蛋白酶解液为反应基液,通过美拉德反应制备呈味基料,对双孢蘑菇蛋白酶解液美拉德反应中的氨基酸和糖进行筛选,考察总糖添加量、氨基酸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pH值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双孢蘑菇蛋白酶解液... 以双孢蘑菇蛋白酶解液为反应基液,通过美拉德反应制备呈味基料,对双孢蘑菇蛋白酶解液美拉德反应中的氨基酸和糖进行筛选,考察总糖添加量、氨基酸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pH值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双孢蘑菇蛋白酶解液美拉德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双孢蘑菇蛋白酶解液美拉德反应中添加谷氨酸和木糖效果最好,优化的条件为:木糖添加量7%、谷氨酸添加量5%、反应时间50 min、反应温度120℃、pH 10。经感官评定,利用双孢蘑菇蛋白酶解液美拉德反应制备的呈味基料具有食用菌特有的浓郁芳香味,并且味道鲜美适口,醇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蛋白酶解液 美拉德反应 呈味基料 感官评定
下载PDF
微胶囊蘑菇风味强化调味料研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志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3-45,共3页
双孢蘑菇主要的风味物质1-辛烯-3-醇是以亚油酸为底物在自身酶的作用下生成的,本研究通过在体系中添加富含亚油酸的葵花籽油水解液对其风味进行强化,然后采用乙醇浸渍,复合酶处理提取风味及鲜味物质,再以提取物为心材,以大豆... 双孢蘑菇主要的风味物质1-辛烯-3-醇是以亚油酸为底物在自身酶的作用下生成的,本研究通过在体系中添加富含亚油酸的葵花籽油水解液对其风味进行强化,然后采用乙醇浸渍,复合酶处理提取风味及鲜味物质,再以提取物为心材,以大豆水解蛋白、糊精、阿拉伯胶为壁材,经喷雾干燥制成粉未调味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风味强化 辛烯醇 微胶囊 蘑菇 调味料
下载PDF
微胶囊蘑菇风味强化调味料研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志强 《长沙大学学报》 1998年第4期59-64,共6页
双孢蘑菇主要的风味物质1-辛烯-3-醇是以亚油酸为底物在自身酶的作用下生成的,本研究通过在体系中添加富含亚油酸的葵花籽油水解液对其风味进行强化,然后采用乙醇浸渍,复合酶处理提取风味及鲜味物质,再以提取物为心材,以大豆水解... 双孢蘑菇主要的风味物质1-辛烯-3-醇是以亚油酸为底物在自身酶的作用下生成的,本研究通过在体系中添加富含亚油酸的葵花籽油水解液对其风味进行强化,然后采用乙醇浸渍,复合酶处理提取风味及鲜味物质,再以提取物为心材,以大豆水解蛋白、糊精、阿拉伯胶为壁材,经喷雾干燥制成粉末调味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风味强化 微胶囊 蘑菇 调味料
下载PDF
采收方式对双孢菇采后品质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邵洋洋 郜海燕 +2 位作者 刘瑞玲 房祥军 陈杭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8-226,共9页
目的:探究双孢菇采收方式对其采后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方法:双孢菇采收时进行切除根部与保留根部两种处理方式,分别在4℃条件下贮藏15 d,探讨两种采收方式对双孢菇贮藏期表观品质、营养品质、相关酶活力及风味组分... 目的:探究双孢菇采收方式对其采后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及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方法:双孢菇采收时进行切除根部与保留根部两种处理方式,分别在4℃条件下贮藏15 d,探讨两种采收方式对双孢菇贮藏期表观品质、营养品质、相关酶活力及风味组分的变化。结果:不切根组能够显著抑制双孢菇贮藏过程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力的上升及丙二醛含量的增加、缓解膜脂过氧化损伤,延缓总酚、可溶性糖等营养物质含量的下降;通过对双孢菇贮藏过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切根和不切根组双孢菇在贮藏期间分别检测出55种和50种挥发性物质成分,相对气味活度值法分析结果表明,1-辛烯-3-醇、苯甲醇和3-辛酮为双孢菇风味的主要特征性挥发性物质成分,异戊醛、3-辛酮在双孢菇贮藏后期含量明显增加,可作为双孢菇采后品质劣变过程中风味物质劣变的指示性挥发性物质,进一步发现贮藏后期切根组双孢菇异戊醛与3-辛酮的含量要高于不切根组。结论:双孢菇采收时,采用不切根方式能够延缓其采后褐变和软化变质,并抑制其风味劣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菇 采收方式 采后品质 挥发性风味
下载PDF
热处理对双孢蘑菇质构特性和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史瑞婕 郭李萌 +4 位作者 陈振家 常明昌 孟俊龙 刘靖宇 冯翠萍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62-1170,共9页
为研究热处理对双孢蘑菇质量特性的影响,本试验在75、85、95和121℃条件下分别进行热处理0.5、1、5、10、15和20 min后,测定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色差、质构指标,结合感官评价筛选出最适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并在最适热处理... 为研究热处理对双孢蘑菇质量特性的影响,本试验在75、85、95和121℃条件下分别进行热处理0.5、1、5、10、15和20 min后,测定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色差、质构指标,结合感官评价筛选出最适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并在最适热处理条件下,观察组织结构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双孢蘑菇PPO活性和总酚含量显著下降,总色差(△E)先上升后下降;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硬度、咀嚼性、弹性和胶粘性逐渐下降,内聚性值先升高后降低;结合感官评价得出最适热处理条件为温度95℃、时间10 min;热处理后双孢蘑菇组织结构疏松、细胞孔隙微增,细胞间持水能力增大,植物香型和蘑菇香型变浓,同时还呈现出微弱的烤香型气味。综上,适当的热处理可增加双孢蘑菇的质构特性并赋予其新的风味。本研究结果为双孢蘑菇的加工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双孢蘑菇的独特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热处理 质构特性 组织结构 风味成分
下载PDF
不同炒制条件对预制菜肴中双孢蘑菇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马高兴 陶天艺 +3 位作者 裴斐 方东路 赵立艳 胡秋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5-588,共14页
【目的】翻炒的本质是一种非稳态传热的技术,炒制过程会显著改进食品的风味。通过比较不同炒制时间和温度对一种新型预制菜肴中双孢蘑菇风味的影响,为食用菌类预制菜肴的研发生产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首先通过电子鼻、气相离子迁移色... 【目的】翻炒的本质是一种非稳态传热的技术,炒制过程会显著改进食品的风味。通过比较不同炒制时间和温度对一种新型预制菜肴中双孢蘑菇风味的影响,为食用菌类预制菜肴的研发生产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首先通过电子鼻、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C-IMS)以及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评价预制菜肴中双孢蘑菇挥发性风味特征;进而利用电子舌分析结合可溶性糖(醇)、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及有机酸含量测定对不同炒制条件下预制菜肴中双孢蘑菇非挥发性风味进行分析,并通过等效鲜味浓度(EUC)分析对预制菜肴鲜味强度进行评价;最终基于感官评定分析,探究在不同炒制条件下,预制菜肴中双孢蘑菇形态、色泽、风味、组织和口感的差异,根据消费者对于产品风味认知的主观性评价对不同炒制条件所得的产品。【结果】整个炒制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对于炒制时间可具体分为2 min、4—8 min和10 min,而随着炒制温度上升,风味也可分为3个阶段,即160—170℃、180—190℃和200℃。随着炒制时间的延长,双孢蘑菇特征气味成分1-辛烯-3醇和3-辛醇含量增加;而随着炒制温度的增加,1-辛烯-3-醇和3-辛醇含量在180℃时达到最大值。从鲜味角度来看,4 min是预制菜肴中双孢蘑菇非挥发性风味形成最佳的炒制时间。随着炒制温度的增加,鲜味和甜味在180℃达到最强。过长的炒制时间会降低预制菜肴中双孢蘑菇可溶性糖(醇)的含量,并提高有机酸的含量。而随着炒制温度的提高,可溶性糖(醇)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有机酸则呈现出升高的趋势。另外,通过对呈味核苷酸及游离氨基酸测定,发现不同炒制条件对核苷酸影响不大,但较长时间或较高温度的处理皆会降低预制菜肴中双孢蘑菇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终通过等效鲜味浓度及感官评价分析发现,当炒制时间和炒制温度分别为4 min和180℃时,预制菜肴中双孢蘑菇的鲜味及感官评分最高,说明在炒制时间4 min,炒制温度180℃条件下所炒制的产品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结论】为使预制菜肴中双孢蘑菇具有最佳的香味和滋味,确定炒制工艺为炒制温度180℃,翻炒4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菜肴 炒制加工 双孢蘑菇 挥发性风味 非挥发性风味
下载PDF
双孢蘑菇采后品质劣变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霆 贠建民 +3 位作者 毕阳 艾对元 赵风云 张紊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9-45,共7页
为探究双孢蘑菇采后品质劣变进程中风味的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对双孢蘑菇采后品质劣变过程... 为探究双孢蘑菇采后品质劣变进程中风味的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对双孢蘑菇采后品质劣变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动态分析,以此来明确关键性挥发性风味物质和特征性风味物质,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等呈味物质的变化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双孢蘑菇采后品质劣变过程中,各种挥发性物质的含量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ROAV分析表明,1-辛烯-3-醇、1-辛烯-3-酮、3-辛酮是双孢蘑菇采后品质劣变过程中的特征风味物质。PCA分析表明,醇类和醛类对风味的影响最大;各类呈味物质也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游离氨基酸、有机酸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呈味核苷酸含量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根据风味成分的变化规律可以有效区分双孢蘑菇采后品质劣变的进程,为实现双孢蘑菇品质的快速检测、风味鉴定以及货架期的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基于“因果链分析”指导双孢菇中浓厚感物质发现的研究
12
作者 孙雅慧 姜竹茂 +6 位作者 于京华 张舒凡 姚璐 何若菡 冯磊 姚圣圣 赵玉平 《农产品加工》 2022年第5期77-79,共3页
因果链分析是TRIZ理论中用于问题分析的工具,主要用于分析隐藏于初始因素背后的各种原因。Kokumi是一种能引起满口感、浓厚感等一系列令人愉悦味道的物质,已有研究成果显示,双孢菇中含有大量的Kokumi物质。由于物质的提取过程比较精细,... 因果链分析是TRIZ理论中用于问题分析的工具,主要用于分析隐藏于初始因素背后的各种原因。Kokumi是一种能引起满口感、浓厚感等一系列令人愉悦味道的物质,已有研究成果显示,双孢菇中含有大量的Kokumi物质。由于物质的提取过程比较精细,拟使用TRIZ理论的因果链分析提出双孢菇中的Kokumi物质的提取工艺。首先是初始因素即双孢菇中含有浓厚感肽Kokumi物质,提取相应的中间因素和末端因素,从中间因素和末端因素中探究关键因素,得出浓厚感肽Kokumi物质的氨基酸序列,再对Kokumi物质进行固相合成,从而得到改善食品风味的Kokumi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链分析 双孢菇 浓厚感物质 风味
下载PDF
脉冲强光处理对双孢蘑菇采后贮藏生理及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胡欣悦 杜媛媛 +3 位作者 胡秋辉 苏安祥 裴斐 杨文建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144,共16页
为了延长新鲜双孢蘑菇采后的保质期,提高其保鲜品质和经济价值,以新鲜双孢蘑菇为原料,通过探究不同频率的脉冲强光处理(1、2、3Hz)后双孢蘑菇外观品质、水分含量、质构特性、微观结构、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了脉冲强光处... 为了延长新鲜双孢蘑菇采后的保质期,提高其保鲜品质和经济价值,以新鲜双孢蘑菇为原料,通过探究不同频率的脉冲强光处理(1、2、3Hz)后双孢蘑菇外观品质、水分含量、质构特性、微观结构、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了脉冲强光处理对双孢蘑菇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强光处理能够延缓双孢蘑菇表面褐色斑点出现,使其L*值在贮藏至15 d时保持在90以上,BI、△E*维持在12以下;降低了双孢蘑菇采后的水分流失率,维持双孢蘑菇硬度在17 N以上、弹性在0.75以上;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维持组织的致密性,使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维持在44nmol/g以下,相对电导率维持在15%以下。此外,在贮藏第15天,与CK组相比,脉冲强光处理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降低11%–18%,总糖含量提高18%–29%,总酚含量提高1%–9%,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提高21%–67%,显著提高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ic acid peroxidase,APX)活性(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脉冲强光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双孢蘑菇贮藏品质及营养价值,为脉冲强光技术在控制食用菌保鲜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贮藏品质 脉冲强光 褐变 营养 风味
原文传递
双孢蘑菇风味的强化与胶囊化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建红 令玉林 +1 位作者 李会东 金元昌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06-110,共5页
为制备具有浓郁蘑菇风味的方便调味料,通过在双孢蘑菇体系中添加富含亚油酸的葵花籽油水解液对其风味进行强化,然后采用乙醇浸渍、复合酶处理提取风味及鲜味物质;再以提取物为心材,以大豆水解蛋白、糊精、阿拉伯胶为壁材,经喷雾干燥制... 为制备具有浓郁蘑菇风味的方便调味料,通过在双孢蘑菇体系中添加富含亚油酸的葵花籽油水解液对其风味进行强化,然后采用乙醇浸渍、复合酶处理提取风味及鲜味物质;再以提取物为心材,以大豆水解蛋白、糊精、阿拉伯胶为壁材,经喷雾干燥制成粉末状调味料。风味强化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取值范围内pH和温度对风味强化效果影响显著,最优水平组合为pH6.5、温度35℃,混合脂肪酸添加量因对风味影响不显著,可取最小水平值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风味 风味强化 胶囊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