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ho Is More Vulnerable?The Age-Period-Cohort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Urban Residents in China
1
作者 Wenbin Wang Yang C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2023年第10期1127-1136,共10页
How does psychological distress evolve over time?This study utilizes cross-sectional data from the China General Social Survey from 2010 to 2017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i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Chinese resid... How does psychological distress evolve over time?This study utilizes cross-sectional data from the China General Social Survey from 2010 to 2017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in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Chinese residents at various ages,periods,and cohorts.The dummy variable method and random effects hierarchical age-period-cohort model were employed to isolate the age,period,and cohort effects that impacted the psychological distress of Chinese urban residents.First,in terms of the age effect,the psychological distress experienced by residents tends to increase initially and then decrease with age.Middle-aged individuals,around 40 years old,often face a particularly severe form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known as the“midlife crisis.”Additionally,middle-aged people who have larger families may experience more significant psychological distress due to increased family burdens.Second,in terms of the period effect,the psychological distress experienced by residents has been on the rise due to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society.Those who are at a disadvantage in market competition and work longer hours may be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to increased psychological distress.Thirdly,the cohort effect refers to the different social behaviors and attitudes exhibited by individuals of different generations.In terms of this effect,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itially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among those born between 1945 and 1990.Individuals born in the 1980s and 1990s experienced higher levels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with internet use having a greater negative impact.Additionally,the positive effect of income on their psychological distress was reduced.The psychological distress of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is affected by a variety of time-related factors,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Chinese clan culture,market competition and social changes.The heavy family burden imposed by traditional clan culture,the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created by market competition,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lifestyles,such as internet use during social changes,have led to diverse psychological distress experiences among residents across different ages,time periods,and cohorts.In the future,longitudinal studies are needed to strengthen the robustness of the conclusions and consider the long-term 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Mental health support should pay specific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distress of middle-aged individuals,long-time workers,and internet us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ge effect period effect cohort effect
下载PDF
Incidence trend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from 1987 to 2011 in Sihui County,Guangdong Province,South China:an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 被引量:48
2
作者 Li-Fang Zhang Yan-Hua Li +5 位作者 Shang-Hang Xie Wei Ling Sui-Hong Chen Qing Liu Qi-Hong Huang Su-Mei Cao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8期350-357,共8页
Introduction:In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declining incidence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 have been observed in Chinese populations in Hong Kong,Taiwan,Los Angeles,and Singapore.A previou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 Introduction:In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declining incidence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 have been observed in Chinese populations in Hong Kong,Taiwan,Los Angeles,and Singapore.A previou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NPC in Sihui County,South China remained stable until 2002,but whether age,diagnosis period,and birth cohort affect the incidence of NPC remains unknown.Methods:Age-standardized rates(ASRs) of NPC incidence based on the world standard population were examined in both males and females in Sihui County from 1987 to 2011.Joinpoint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quantify the changes in incidence trends.A Poisson regression age-period-cohort model was us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age,diagnosis period,and birth cohort on the risk of NPC.Results:The ASRs of NPC incidenc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were 30.29/100,000 for males and 13.09/100,000 for females.The incidence of NPC remained stable at a non-significant 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 of 0.2%for males and-1.6%for females throughout the entire period.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estimated annual percent change of 6.8%(95%confidence interval,0.1%-14.0%) was observed from 2003 to 2009 for males.The relative risk of NPC increased with advancing age up to 50-59 and decreased at ages >60 years.The period effect curves on NPC were nearly flat for males and females.The birth cohort effect curve for males showed an increase from the1922 cohort to the 1957 cohort and a decrease thereafter.In females,there was an undulating increase in the relative risk from the 1922 cohort to the 1972 cohort.Conclusions:The incidence trends for NPC remained generally stable in Sihui from 1987 to 2011,with an increase from 2003 to 2009.The relative risks of NPC increased in younger fema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队列分析 中国人群 发病率 鼻咽癌 广东省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龄期 回归分析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和美国胰腺癌发病率长期趋势分析
3
作者 尚卿 王小磊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3期2433-2438,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中国和美国人群胰腺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为中国胰腺癌的防控提供有效的建议。方法: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2019中1990-2019年中国和美国胰腺癌发病率相关数据,采用美国国家癌症中心提供的Joinpoin... 目的:通过对比中国和美国人群胰腺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为中国胰腺癌的防控提供有效的建议。方法: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2019中1990-2019年中国和美国胰腺癌发病率相关数据,采用美国国家癌症中心提供的Joinpoint软件计算胰腺癌年度百分比变化(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百分比变化(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来估计胰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的时间趋势,以及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工具评估年龄、时期、出生队列对胰腺癌发病率的独立效应。结果:中国胰腺癌发病率增幅高于美国,上升趋势明显高于美国,男性人群发病例数增长约3.4倍,女性约3.1倍。Joinpoint结果显示,中国总人口AAPC为2.1%,男性为2.3%,女性为1.9%。中国与美国胰腺癌发病率的年龄效应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在85~89岁年龄组时年龄效应最大;时期效应整体随着时期的推移而上升,中国呈明显变化趋势而美国几乎保持稳定;队列效应呈现先上升后波动式下降的趋势,中国男性胰腺癌发病率RR值增长最大。结论:中国人群胰腺癌发病率趋势显著上升,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需要重点加强我国55岁以上男性人群胰腺癌的相关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发病率 变化趋势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下载PDF
中国青年何以自豪?——青年受教育程度与国家自豪感的关系演变(1995—2018年)
4
作者 毕文芬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共17页
文章基于1995—2018年世界价值观的中国调查数据,利用多层年龄—时期—队列模型,以18—35岁青年为研究对象,分解出青年受教育程度对其国家自豪感影响在时期和队列变迁中的演变趋势。实证结果显示,从总体上来看,中等学历青年的国家自豪... 文章基于1995—2018年世界价值观的中国调查数据,利用多层年龄—时期—队列模型,以18—35岁青年为研究对象,分解出青年受教育程度对其国家自豪感影响在时期和队列变迁中的演变趋势。实证结果显示,从总体上来看,中等学历青年的国家自豪感最强,高等学历青年次之,初等学历青年最弱。随着时期推移,我国青年总体上的国家自豪感呈“U形”变迁趋势,其中,1995—2012年的先降后升趋势主要与初等学历和中等学历青年的国家自豪感变化有关,而2018年达到最高点则主要与高等学历青年国家自豪感的加速提升有关。随着队列年轻化,青年国家自豪感呈现出“三个高峰”的趋势,并依次由初等学历、中等学历、高等学历青年的国家自豪感变化所引起。由此来看,在时期和队列变迁中,较低学历青年的规范性国家自豪感会随个人地位及其生活体验进行重构,而高等学历青年的国家自豪感则主要来自于对国家客观成就的理性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豪感 青年受教育程度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下载PDF
2008-2022年徐州市艾滋病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莹 张培栋 +2 位作者 周志伟 柴菲菲 孙传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04-110,共7页
目的:分析徐州市2008-2022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趋势,并探讨年龄、时期及队列对其的影响,为有效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Joinpoint回归方法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徐州市2008-2022年艾滋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结果:2008-202... 目的:分析徐州市2008-2022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趋势,并探讨年龄、时期及队列对其的影响,为有效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Joinpoint回归方法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徐州市2008-2022年艾滋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结果:2008-2022年徐州市艾滋病总人口和男性发病率平均每年增长13.93%[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13.93%,P<0.001]和18.78%(AAPC=18.78%,P<0.001);总人口和男性死亡率平均每年增长6.15%[年度变化百分比(APC)=AAPC=6.15%,P=0.001]和10.48%(AAPC=10.48%,P=0.001),女性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4.93%(APC=AAPC=-4.93%,P=0.016)。2008-2022年徐州市艾滋病总人口发病率纵向年龄曲线呈“J”形上升趋势,死亡率纵向年龄曲线呈波动上升趋势。男性和女性艾滋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时期RR值均先上升后下降。队列效应显示男性发病风险峰值在2003-2007年出生的队列;女性发病风险峰值在1968-1972年出生的队列。总人口和男性死亡风险出生队列效应整体呈现平稳状态;女性出生队列死亡风险波动较小。结论:2008-2022年徐州市总人口艾滋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男性发病和死亡风险均高于女性。老年群体艾滋病发病和死亡风险较大,在2003-2007年出生的男性队列艾滋病发病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Joinpoint回归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发病率 死亡率 徐州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利什曼病发病趋势及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6
作者 白金姝 秦丽岩 +4 位作者 史光忠 王锋 王福双 李瑞 赵江山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4年第2期76-82,共7页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利什曼病发病率的变化趋势,探究年龄、时期及队列因素对利什曼病发病率的影响,为中国利什曼病的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提取1990—2019年中国利什曼病发...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利什曼病发病率的变化趋势,探究年龄、时期及队列因素对利什曼病发病率的影响,为中国利什曼病的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提取1990—2019年中国利什曼病发病人数、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等数据。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利什曼病标化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与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及队列因素对中国利什曼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1990—2019年中国利什曼病发病数从4487例减至904例,降幅79.85%;粗发病率从0.38/10万降至0.06/10万,降幅84.21%;标化发病率从0.37/10万降至0.08/10万,降幅78.38%。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利什曼病全人群、男性和女性标化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5.00%、-5.06%、-4.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0.65、-90.70、-90.82,P均<0.01)。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人群利什曼病发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RR值从5.24降至0.23),随着时期的推移而降低(RR值从2.14降至0.67),越晚出生的队列其发病风险越小(RR值从7.86降至0.12)。结论1990—2019年我国利什曼病呈低度流行态势,利什曼病防治效果显著,但仍需加强对重点区域传播媒介的干预和高危人群的防护,以降低我国利什曼病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病 发病率 Joinpoint回归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中国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吸烟因素的食管癌疾病负担分析
7
作者 马一楷 王耿 刘彩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3-601,共9页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吸烟因素的食管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利用Joinpoint4.9.1.0软件基于GBD2019在1990-2019年归因于吸烟因素的中国食管癌死亡人数、死亡率、伤残寿命调整年(DALY)数据和国家人口数据,描述疾病负...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吸烟因素的食管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利用Joinpoint4.9.1.0软件基于GBD2019在1990-2019年归因于吸烟因素的中国食管癌死亡人数、死亡率、伤残寿命调整年(DALY)数据和国家人口数据,描述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利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队列对归因于吸烟的食管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Joinpoint分析结果显示,归因于吸烟因素的食管癌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的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值分别为-1.42%和-1.72%,女性的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AAPC值分别为-3.26%和-3.70%,男性的标化死亡率和DALY率AAPC值分别为-1.28%和-1.54%。归因于吸烟因素的年龄别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显示,各年龄段死亡率和DALY率随时间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40~45岁段下降速度最快,死亡率和DALY率AAPC值分别为-3.05%和-3.04%,其次为45-49岁年龄段,AAPC值分别为-2.73%和-2.72%。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表明,年龄效应归因于吸烟因素的食管癌死亡率和DALY率随年龄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时期效应显示归因于吸烟因素的中国食管癌死亡率随时期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除2005到2010时间组下降外其他时间段均随时期推进而上升;归因于吸烟因素的中国食管癌DALY率随时期增加则呈波动变化。队列效应显示归因于吸烟因素的中国食管癌死亡率和DALY率随出生队列的发展均呈下降趋势。【结论】1990-2019年,归因于吸烟因素的食管癌疾病负担存在性别差异,随时间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应加强对男性的相应健康教育,尤其是35~39岁等年龄段吸烟者的控烟教育,提高食管癌一级预防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吸烟 疾病负担 Joinpoint回归模型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发病趋势及2020~2030年预测
8
作者 张杰 丁祥龙 +3 位作者 龙妍 段朝晖 熊文婧 让蔚清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5-320,共6页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流行特征及其原因,预测2020~2030年发病趋势,为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9数据库,用联结点回归模型分析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及年龄别发病率...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流行特征及其原因,预测2020~2030年发病趋势,为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9数据库,用联结点回归模型分析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及年龄别发病率变化趋势,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预测2020~2030年发病情况。结果 1990~2019年中国全人群、女性、男性2型糖尿病粗发病率及标化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粗发病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68%、1.65%、1.64%,标化发病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为0.44%、0.16%、0.67%,年龄别发病率在15~44岁组段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5~29岁人群上升速度最快,其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1.63%;2020~2030年中国全人群、女性、男性标化发病率将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1990~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的标化发病率与粗发病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男性及15~44岁低年龄人群上升趋势较明显。2020~2030年间中国2型糖尿病标化发病率将不断下降,女性下降将较男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发病率 联结点回归模型 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白血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9
作者 王兰兰 刘广超 +1 位作者 李小凡 郝建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334-1340,共7页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居民白血病发病及死亡随年龄、时期及队列的变化趋势,为白血病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1990-2019年中国居民白血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白血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变化趋势。运用年龄...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居民白血病发病及死亡随年龄、时期及队列的变化趋势,为白血病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1990-2019年中国居民白血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白血病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变化趋势。运用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APC)模型分析年龄、时期、队列对发病率及死亡率变化的影响。结果:1990-2019年中国居民男性及女性发病率的年平均变化百分率(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分别为-0.35(P<0.01)和-0.98(P<0.01),男性及女性死亡率的AAPC分别为-1.53(P<0.01)和-2.28(P<0.01)。APC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发病及死亡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均先降低后升高,呈U型分布;时期发病风险随着时期的增加而上升,时期死亡风险则呈下降趋势;队列发病及死亡风险随着出生队列的推移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1990-2019年全国白血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人群白血病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受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影响较大,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防治,有助于降低我国白血病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Joinpoint回归模型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下载PDF
1990一2019年中国归因于饮酒的口腔癌死亡趋势及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10
作者 张亮亮 古建昌 +2 位作者 刘云 王晓岚 柳云霞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77-183,共7页
目的研究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饮酒的口腔癌死亡趋势变化。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中国及全球数据,采用死亡人数、死亡率、标化死亡率进行描述,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口腔癌死亡趋势,构建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A... 目的研究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饮酒的口腔癌死亡趋势变化。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中国及全球数据,采用死亡人数、死亡率、标化死亡率进行描述,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口腔癌死亡趋势,构建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APC)模型,定量评估年龄、时期、出生队列对死亡的独立影响。结果2019年中国口腔癌死亡人数9296例,较1990年增长309.7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标化死亡率全人群、男性呈增长趋势,女性保持不变。死亡率以平均每年4.23%的速度上升,2019年为0.65/10万,较1990年增长242.11%。死亡高发年龄段1990年集中在55~69岁,2019年后推至60~74岁。1990—2019年总体净偏移值为2.38%,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在85~89岁达峰值8.36/10万,随时期推移呈现先降后升再降趋势,2010—2014时期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达最大1.64,出生队列效应RR值呈上升趋势,2000—2004年出生队列RR达最大2.95。结论中国归因于饮酒的口腔癌死亡负担逐年加重,60岁以上老年人群尤其男性是高危对象,年轻人群饮酒习惯和口腔健康需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饮酒 死亡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中国
下载PDF
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妇科疾病负担趋势
11
作者 李妮 王榆平 +1 位作者 任娟娟 李淑馨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了解中国女性1990—2019年妇科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其年龄、时期、队列效应,为妇科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GBD 2019)数据,采用Joinpoint... 目的:了解中国女性1990—2019年妇科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其年龄、时期、队列效应,为妇科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GBD 2019)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中国妇科疾病发病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率的变化趋势,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探讨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对发病率和DALY率的影响,并分析经前期综合征、生殖器脱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率和DALY率的顺位。结果:1990—2019年中国妇科疾病发病率和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分别下降0.63%(95%CI:-0.73%~-0.54%,P<0.05)和0.34%(95%CI:-0.43%~-0.24%,P<0.05)。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妇科疾病发病率和DALY率的纵向年龄曲线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30~34岁达高峰。随着时期的推移,妇科疾病的发病风险和DALY风险均呈下降趋势,以2000—2004年为参考时期(RR=1),2015—2019年时期发病风险下降至最低(RR=0.73,95%CI:0.74~0.71)。1905—1909至1985—1989年出生队列的发病风险和DALY风险呈下降趋势,1990—1994至2000—2004年出生队列略呈上升趋势。1990和2019年常见妇科疾病中经前期综合征发病率(7245.53/10万、5695.02/10万)和DALY率(222.21/10万、197.95/10万)居于首位。结论:我国减少妇科疾病负担的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疾病负担仍然严重,应加强对年轻女性妇科疾病的健康宣传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普查,提高诊断和治疗技术,继续降低我国的妇科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疾病 女(雌)性 患病代价 发病率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下载PDF
1990至2019年中国宫外孕发病的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12
作者 孙禹琪 王艳兰 庄忆君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4期287-291,共5页
目的:分析1990至2019年中国宫外孕的发病变化,为制定相关预防和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Joinpoint回归分析1990至2019年分年龄段中国宫外孕发病的趋势变化,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和内生因子法估计宫外孕发病风险的年龄、时期和队... 目的:分析1990至2019年中国宫外孕的发病变化,为制定相关预防和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Joinpoint回归分析1990至2019年分年龄段中国宫外孕发病的趋势变化,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和内生因子法估计宫外孕发病风险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结果:1990至2019年中国宫外孕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分别降低53.0%和46.1%,1990至2019年中国标化发病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1.9%(95%CI为-2.8~-0.9),分年龄段的发病率趋势中10~14岁、15~19岁、20~24岁、25~29岁、30~34岁和35~39岁年龄组呈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1.9%(95%CI为-2.3~-1.4)、-3.4%(95%CI为-4.3~-2.5)、-4.0%(95%CI为-4.7~-3.4)、-2.0%(95%CI为-2.8~-1.2)和-1.1%(95%CI为-1.7~-0.5),45~49岁和50~54岁年龄组呈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0.8%(95%CI为0.1~1.6)和1.0(95%CI为0.3~1.8)。年龄效应可以看出25~29岁年龄组发病风险最高,相对危险度由10~14岁的0.02升至25~29岁的10.96后降至50~54岁的0.03。时期效应显示1990至2019年间发病的效应系数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相对危险度由1990至1994年的1.12降至2000至2004年的0.76后升至2015至2019年的1.53。队列效应显示宫外孕发病率随出生年份的后移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1970至1979年达到高峰,发病的相对危险度为1.62。2019年中国宫外孕的标化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1990至2019年中国宫外孕的变化率在全球范围的下降幅度较高。结论:对宫外孕人群进行更多层次的分析,从而为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相关的健康从业人员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以期降低宫外孕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外孕 发病 Joinpoint回归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下载PDF
1990—2019年我国宫颈癌发病与死亡趋势及其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13
作者 孙小霞 王榆平 +2 位作者 思美丽 朱静 钟梅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17-320,共4页
目的分析1990—2019年我国宫颈癌发病与死亡的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9,GBD 2019)数据,选择发病率和死亡率作为分析指标,利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宫颈癌发病与死亡的变化情况,并计... 目的分析1990—2019年我国宫颈癌发病与死亡的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9,GBD 2019)数据,选择发病率和死亡率作为分析指标,利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宫颈癌发病与死亡的变化情况,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与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和队列对发病率与死亡率变化的影响。结果1990—2019年我国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分别上升2.80%和1.79%。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990—2019年我国宫颈癌发病率的纵向年龄曲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70~74岁达到峰值29.09/10万(95%CI:23.66/10万~35.75/10万);死亡率的纵向年龄曲线呈上升趋势,85~89岁达到峰值31.85/10万(95%CI:28.30/10万~35.84/10万)。1990—2019年我国女性宫颈癌发病风险逐渐上升,死亡风险在1990—1994年至1995—1999年时期呈下降趋势,以2000—2004年(RR=1.00)为对照组,2005—2009年时期呈上升趋势,随后呈下降趋势;出生越晚的女性宫颈癌发病风险越高,死亡风险越低。结论1990—2019年我国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而且越晚出生的女性宫颈癌发病风险越高,应进一步加强宫颈癌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疾病负担 发病率 死亡率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下载PDF
2000—2030年中国胰腺炎疾病负担趋势分析与预测
14
作者 黄婧磊 柴长鹏 +3 位作者 王陈宇 李晓 李琎 申屠晨阳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56-61,共6页
目的 分析2000—2019年中国胰腺炎疾病负担变化趋势,预测2020—2030年的发展趋势。方法 下载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国人群胰腺炎发病和死亡相关数据,应用Joinpoint模型计算平均年度百分比变化评估胰腺炎疾病负担变化趋势,采用年龄—时期... 目的 分析2000—2019年中国胰腺炎疾病负担变化趋势,预测2020—2030年的发展趋势。方法 下载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国人群胰腺炎发病和死亡相关数据,应用Joinpoint模型计算平均年度百分比变化评估胰腺炎疾病负担变化趋势,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对胰腺炎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影响,利用R软件的“BAPC”包对2020—2030年中国人群胰腺炎发病情况进行预测。结果 2000—2019年,中国胰腺炎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年龄效应显示胰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队列效应显示2000—2019年胰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时期效应显示随着出生队列的推移,胰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2030年,中国胰腺炎发病人数将继续上升,其中男性年龄标准化发病率预计略有上升,女性略有下降。结论 2000—2019年中国胰腺炎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与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2020—2030年胰腺炎发病人数可能上升,应重视饮酒等危险因素对胰腺炎流行病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疾病负担 发病率 死亡率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下载PDF
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的中国物质使用障碍疾病负担及预测研究
15
作者 毕慧 马丹华 +2 位作者 许桂丽 华云鹏 邢亮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60-769,共10页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物质使用障碍(SUD)的发病和疾病负担情况,评估不同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SUD疾病负担的影响,并预测2020—2034年SUD的疾病负担情况,为SUD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通过发病率、过...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物质使用障碍(SUD)的发病和疾病负担情况,评估不同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SUD疾病负担的影响,并预测2020—2034年SUD的疾病负担情况,为SUD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通过发病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s)、伤残损失寿命年(YLDs)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等指标描述疾病负担,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SUD标化发病率、标化DALYs率的变化趋势,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探讨SUD发病率及疾病负担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采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SUD的发病率及疾病负担趋势进行拟合,同时预测2020—2034年SUD的发病率及疾病负担。结果1990—2019年中国苯丙胺类药物[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0.9%]、可卡因(AAPC=-0.5%)SUD标化发病率呈下降的趋势(P<0.001),大麻(AAPC=0.9%)SUD标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0.001),阿片类药物SUD标化发病率变化趋势不明显(P>0.05)。这4种SUD造成的DALYs率均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AAPC_(苯丙胺类药物)=-2.2%、AAPC_(可卡因)=-1.5%、AAPC_(大麻)=-1.0%、AAPC_(阿片类药物)=-1.0%,P<0.001)。年龄-时期-队列效应结果显示,苯丙胺类药物、可卡因、大麻、阿片类药物SUD的发病峰值均在25~30岁组。大麻SUD造成的DALYs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而苯丙胺类药物、可卡因类、阿片类药物SUD的DALYs率分别在25~29岁、30~34岁、35~39岁组达到峰值。时期结果显示,苯丙胺类药物、可卡因、大麻SUD的发病风险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阿片类药物SUD发病风险呈先升高后降低然后又升高的趋势。出生队列效应结果显示,苯丙胺类药物、可卡因、阿片类药物SUD的发病风险除个别出生队列出现小幅度波动外,整体上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苯丙胺类药物、可卡因、阿片类药物SUD造成的DALYs率风险整体上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大麻SUD造成的DALYs率风险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预测结果显示2020—2034年苯丙胺类药物、可卡因、阿片类药物SUD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大麻SUD的发病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归因于苯丙胺类药物、可卡因、大麻及阿片类药物SUD的DALYs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中国SUD疾病负担未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发病率和疾病负担均不同程度地受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及队列效应的影响,早期预防和有效干预是控制SUD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滥用 物质使用障碍 疾病负担 趋势分析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下载PDF
基于岭回归的动态死亡率预测方法及其改进
16
作者 李雨欣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9期72-76,共5页
建立适当的人口死亡率模型对人口预测、人力资本具有重要意义。对随机死亡率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的估计方式进行改进,在广义线性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岭回归估计。基于日本1980—2020年0~95岁人口死亡率分别使用广义线性泊松回归模型... 建立适当的人口死亡率模型对人口预测、人力资本具有重要意义。对随机死亡率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的估计方式进行改进,在广义线性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岭回归估计。基于日本1980—2020年0~95岁人口死亡率分别使用广义线性泊松回归模型与改进的岭回归模型进行死亡率的拟合与预测,使用均方根误差、似然函数、贝叶斯信息准则模型评价准则进行比较。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拟合效果与预测结果上,改进的岭回归模型均优于使用最大似然估计的广义线性模型(G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死亡率 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 岭回归估计
下载PDF
1990—2019年北京市食管癌死亡趋势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晶 杜婧 +3 位作者 苏健婷 刘庆萍 王苹 韦再华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1990-2019年北京市食管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食管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北京市1990-2019年死因监测资料,采取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APC)模型和内生因子法(IE)估计北京市食管癌死亡风险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 目的探讨1990-2019年北京市食管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食管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北京市1990-2019年死因监测资料,采取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APC)模型和内生因子法(IE)估计北京市食管癌死亡风险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结果1990-2019年北京市食管癌死亡率呈波动式下降,最低值为7.12/10万(2000-2004年),升至7.93/10万(2010-2014年)之后又开始下降;标化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从12.53/10万(1990年)下降到4.04/10万(2019年),下降了67.78%。1990年北京男性标化死亡率是女性的2.4倍,2019年该比例上升至4.9倍。APC模型分析显示,北京市食管癌死亡风险的年龄效应随年龄增加而升高,80~84岁组死亡风险最高,死亡风险系数为1.957;时期效应较为平缓,2015-2019年相对风险为0.852;出生队列效应总体呈下降趋势,变化速度波动较大,同1910-1914年出生人群相比,1980-1984年出生人群食管癌死亡相对风险为0.032。结论1990-2019年北京市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食管癌死亡风险与年龄和出生队列效应有关,年龄越大死亡风险越高,越晚出生的人死亡风险越低。需重点加强对男性和中老年人群的食管癌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死亡率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下载PDF
“均”与“寡”阶段性变动下中国居民公平感的变迁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俊秀 刘洋洋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6-420,I0001,共16页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和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重复截面数据,通过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对居民公平感的时代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公平感在年龄上呈“J”型趋势;从时期效应看,2008年公平感较高,2010~2013年在低谷徘徊,2015年以后又开始回升...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和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重复截面数据,通过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对居民公平感的时代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公平感在年龄上呈“J”型趋势;从时期效应看,2008年公平感较高,2010~2013年在低谷徘徊,2015年以后又开始回升;从队列视角看,建国前出生队列公平感偏低,建国后初期的队列相对较高,“50”后有所下滑,从“60”后开始公平感持续走低,到“80”后跌入低谷,但“90”后又开始升高。从1949年前后“寡且不均”到建国初期阶段的“寡且均”,再到改革开放40年快速经济增长下“不寡但不均”的社会变迁过程影响了居民的公平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感 均贫富 社会变迁 HAPC模型
下载PDF
2006-2020年中国食管癌死亡趋势及其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地力亚尔·吾斯曼江 王岩 +2 位作者 张玉俊 刘广超 朱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23-1329,共7页
目的:分析2006-2020年全国食管癌死亡趋势。方法:收集并整理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2006-2020年全国城市和农村食管癌死亡率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食管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并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 目的:分析2006-2020年全国食管癌死亡趋势。方法:收集并整理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2006-2020年全国城市和农村食管癌死亡率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食管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并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值。运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ge-period-cohort model,APC模型)分析年龄、时期、队列对死亡率变化的影响。结果:2006-2020年全国食管癌世标死亡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城市男性、城市女性、农村男性、农村女性AAPC分别为-3.04(P=0.119)、-3.43%(P=0.041)、-5.58%(P<0.001)、-9.80%(P<0.001),农村下降趋势更加明显。APC模型结果显示:年龄效应:食管癌死亡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除农村男性80~84年龄段最高外,其余均在85+年龄段最高;时期效应:城市居民没有明显变化,农村居民呈下降趋势;队列效应:城市和农村出生队列越晚死亡风险越低,其中城市男性和农村男性在1921-1925年死亡风险最高,城市女性和农村女性1931-1950年最高。结论:2006-2020年全国食管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农村和城市死亡率差异在缩小。人群食管癌死亡风险受年龄与出生队列影响较大,控制危险因素、扩大早癌筛查覆盖面有助于降低食管癌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死亡率 趋势 Joinpoint回归模型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烧伤发病率及死亡率趋势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绍彬 唐世杰 张万聪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9-13,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烧伤发病率、死亡率在年龄、时期及队列方面的变化趋势。方法:数据来源于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ofdiseasestudy,GBD)数据库,从中收集1990年-2019年关于全球及中国热力烧伤相关资料,并使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探索中国... 目的:分析中国烧伤发病率、死亡率在年龄、时期及队列方面的变化趋势。方法:数据来源于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ofdiseasestudy,GBD)数据库,从中收集1990年-2019年关于全球及中国热力烧伤相关资料,并使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探索中国烧伤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年龄、时期及队列效应。结果:中国烧伤标准化发病率在过去30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90年的76.32/10万上升至2019年的87.08/10万,总体上升14.1%。中国烧伤标化死亡率几乎持续下降,从1990年的1.90/10万下降至2019年的0.72/10万,总体下降62.1%。年龄效应对中国烧伤发病率的影响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趋势,时期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队列则为上升趋势。年龄效应对中国烧伤死亡率影响表现在70岁后快速上升,而时期及队列则为持续下降。结论:结合年龄效应及队列效应分析,中国烧伤发病率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人群,应注意该年龄段人群的安全教育及环境安全管理。年龄效应对中国烧伤死亡率影响最明显,尤其是70岁以上人群,应注意做好该年龄段人群的陪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发病率 死亡率 趋势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