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期刊

作者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苜蓿草产业促进西北旱区农业结构调整 被引量:17
1
作者 杨世琦 孙兆敏 杨雄年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57-160,共4页
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深入,增加西北地区农民的收入已成为全面实现小康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和农业增收已成为当前西部开发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苜蓿草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的分析,论证了苜蓿草产业在西北... 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深入,增加西北地区农民的收入已成为全面实现小康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和农业增收已成为当前西部开发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苜蓿草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的分析,论证了苜蓿草产业在西北旱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潜力、地位和作用,提出通过发展苜蓿草产业,推进西部地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将成为西北地区经济创新和农业增收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产业 西北地区 农业结构调整 农村经济发展 资源配置 规划 综合效益
下载PDF
长江上游典型区的耕地地力与农业结构调整——以川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为例 被引量:21
2
作者 何毓蓉 周红艺 +1 位作者 张保华 程根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6-88,92,共4页
耕地地力的调查研究是对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整治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以川江流域及其周边的几个典型农业生态区的耕地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土壤质量系数、土地生产潜力等对该区域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是适宜的... 耕地地力的调查研究是对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整治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以川江流域及其周边的几个典型农业生态区的耕地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土壤质量系数、土地生产潜力等对该区域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是适宜的。评价结果对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有指导意义。同时,根据该区耕地地力特点和分布状况,提出了保护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地区 耕地地力 农业结构调整 生态环境建设 土壤质量系数 土地生产潜力
下载PDF
干旱区农业结构调整与草产业发展——以张掖地区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凯 张勃 介小兵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3年第4期13-18,共6页
如何实现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优化持续发展,是干旱地区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张掖地区不仅水资源日趋短缺,生态环境逐年恶化,而且农产品出现区域性过剩,粮食生产已无明显的优势可言。这就要求完全突破原来商品粮基地建设的老思路,以市... 如何实现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优化持续发展,是干旱地区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张掖地区不仅水资源日趋短缺,生态环境逐年恶化,而且农产品出现区域性过剩,粮食生产已无明显的优势可言。这就要求完全突破原来商品粮基地建设的老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文章在经过大量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张掖地区不仅具有发展草产业的潜在的自然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发展草业生产对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大力发展草产业应成为张掖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农业结构调整 草产业 张掖地区 生态环境 发展战略
下载PDF
生态脆弱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户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江西省上饶县为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鹏 黄贤金 +1 位作者 张兆干 杨肇卫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4-821,共8页
 研究了生态脆弱区(江西省上饶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农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基本特征.通过建立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马尔柯夫过程模拟模型,进行了农户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农业土地用途相互转换分析,并对土地利用变化演变趋势做出了预测....  研究了生态脆弱区(江西省上饶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农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基本特征.通过建立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马尔柯夫过程模拟模型,进行了农户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农业土地用途相互转换分析,并对土地利用变化演变趋势做出了预测.结果表明:上饶县在未来的10年内,耕地资源仍将继续减少,其中水田减少的速度有所减缓,但旱地减少的速度有加快的趋势;同时,在农产品市场运行机制引导下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户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各种地类的相互转换,如茶园变果园、桑园变旱地等,势必引起土地覆被的变化,从而可能导致生态脆弱环境下的水土流失;此外,由于我国正处于宏观政策改革时期,使得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的频率加快,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户忽视了农业生产的持续投入,造成土壤地力退化.据此,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土地利用变化 马尔柯夫模型 农户
下载PDF
宁夏南部半干旱山区生态农业建设优化模式的建立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生宝 余峰 +6 位作者 董立国 蒋齐 张源润 蔡进军 王月玲 季波 李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2-64,共3页
采用多目标线性规划原理,对本地区生态农业建设模式进行优化,得出:示范区人均收入达1 643元,可利用饲草总产量9 538 965 kg,人均占有粮食500 kg。土地侵蚀模数由2000年的7 800 t/km2降低到2 120 t/km2。农林牧用地比例调整为3∶3∶4。... 采用多目标线性规划原理,对本地区生态农业建设模式进行优化,得出:示范区人均收入达1 643元,可利用饲草总产量9 538 965 kg,人均占有粮食500 kg。土地侵蚀模数由2000年的7 800 t/km2降低到2 120 t/km2。农林牧用地比例调整为3∶3∶4。通过综合治理措施,随着森林覆盖度不断扩大,林龄增大,林木生长旺盛,示范区农林牧副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更加突出。生态环境进一步恢复,示范区必将走向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山区 生态农业 结构调整 优化模式
下载PDF
四川盆周山区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的动态研究——以荥经县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雍太文 杨文钰 +1 位作者 雷圣远 徐精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328-333,共6页
在实地调查分析荥经县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现状诊断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荥经县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的SD模型,并在计算机上实现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动态仿真。围绕系统资源合理有效利用,产业内部结构更加协调,系统的经济... 在实地调查分析荥经县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现状诊断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荥经县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的SD模型,并在计算机上实现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动态仿真。围绕系统资源合理有效利用,产业内部结构更加协调,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性发展,系统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总体目标,通过改变退耕面积和种植结构比例等控制变量和控制参数的方法寻求结构调整的优化方案,并对未来农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进行了宏观预测。同时对方案二(稳粮扩经增饲)在作物播面结构、产值结构、产品结构和生态效益上进行了调整前与调整后的对比分析,预计到2020年,该方案农业总产值将增加1 75倍,农业人均产值增加1 3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结构 结构调整 系统动力学模型 优化调整 盆周山区 四川 荥经县
下载PDF
演进轨迹、困境摆脱与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政策选择 被引量:77
7
作者 叶兴庆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39,共18页
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于找准撬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支点,寻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等式"之解。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顺畅进行,需要在认识和制度层面下功夫:促进土地流转集中,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耐心;坚守资源节约、... 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于找准撬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支点,寻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等式"之解。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顺畅进行,需要在认识和制度层面下功夫:促进土地流转集中,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耐心;坚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政策目标,当产量和自给率步入下降通道时,要保持战略定力;准确把握绿色发展的精髓,让农业"绿起来"绝不是要退回到工业文明之前的传统农业;既要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利益诱导,又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方式 农业结构调整 “三农”问题
下载PDF
基于参与性调查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小农户种植行为的选择与调控 被引量:6
8
作者 熊晓山 谢德体 宋光煜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3期430-434,共5页
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三峡库区45户柑橘种植农户和45户粮食种植农户进行抽样调查,在种植规模和农户文化素质对柑橘和粮食生产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农业结构调整中小农户种植行为的选择与调控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三峡库区45户柑橘种植农户和45户粮食种植农户进行抽样调查,在种植规模和农户文化素质对柑橘和粮食生产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农业结构调整中小农户种植行为的选择与调控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柑橘单产与种植规模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2=0.8891**),柑橘单产随种植规模的扩大迅速增加(y=2470.7x0.7701),但柑橘单产增加的边际效益随种植规模的扩大而减小;同样,农户文化素质对粮食单产和收益基本上不存在影响,而对柑橘单产和收益存在影响,且随着农户素质的提高,这种影响越来越显著。从种植规模和农户素质对柑橘和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可知,相对于粮食生产,柑橘生产是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均相对较高的产业,随着库区柑橘产业化的发展和农户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柑橘和粮食种植间比较效益的差异将使得柑橘种植规模的扩大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单位,农户种植行为的选择与调整是诱发农业结构变动的微观基础,农户种植行为的调控必须以尊重农户意愿为前提,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为根本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小农户种植行为 参与性农户评估 三峡库区
下载PDF
湖北洪灾区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原则与模式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钢桥 张安录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2-145,共4页
在揭示湖北洪灾区目前农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该区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原则和模式。
关键词 湖北 洪灾区 农业结构调整 目标 原则 发展模式
下载PDF
长江中游洪区农业结构调整及对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明芬 王德仁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96-99,共4页
农业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是长江中游1998年爆发特大洪灾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洪灾和WTO的挑战,面对农业资源利用无序和农民增收减缓,必须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农业结构。本文以该地区61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立足当地资源,结合国内外经... 农业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是长江中游1998年爆发特大洪灾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洪灾和WTO的挑战,面对农业资源利用无序和农民增收减缓,必须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农业结构。本文以该地区61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立足当地资源,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运用线性规划和灰色理论方法分别研究了农用地和农业产值结构优化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洪区 农业结构调整 对策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青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0,共4页
分析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业资源环境问题 ,对改革开放以来该区域生态重建、经济发展方略和实践进行了讨论 ;认为软硬件技术研究不相协调 ,软科学研究太弱 ,影响了政府的科学决策和硬件作用的发挥 ;为突出区域特色 。
关键词 战略性调整 黄土高原 丘陵区 农业结构调整 生态经济型
下载PDF
三峡库区柑桔和粮食生产中农户行为方式差异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晓山 刘晓凤 +1 位作者 文泽富 黄森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共5页
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三峡库区45户桔农和45户粮农进行抽样调查,在种植规模和农户文化素质对柑桔和粮食生产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农业结构调整中小农户种植行为的选择与调控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柑桔单产与种... 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三峡库区45户桔农和45户粮农进行抽样调查,在种植规模和农户文化素质对柑桔和粮食生产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农业结构调整中小农户种植行为的选择与调控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柑桔单产与种植规模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R^2=0.8214**)。柑桔单产随种植规模的扩大迅速增加(y=440.53 x+307.64),柑桔种植规模每扩大667 m^2,单产可增加440.53 kg,而粮食单产与种植规模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同样,农户文化素质对粮食单产基本上不存在影响,而对柑桔单产存在影响,且随着农户素质的提高,这种影响越来越显著。从种植规模和农户文化素质对柑桔和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可知,相对于粮食生产,柑桔生产是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均相对较高的产业,随着三峡库区柑桔产业化的发展和农户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柑桔和粮食间比较效益的差异将使得柑桔种植规模的扩大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单位,农户种植行为的选择与调整是诱发农业结构变动的微观基础,农户种植行为的调控必须以尊重农户意愿为前提,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为根本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柑桔 粮食 种植效益 农户行为 参与性农户评估
下载PDF
21世纪湘南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载田 谢莉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5-157,共3页
湘南优越的农业自然条件 ,邻近沿海的区位条件和便捷交通 ,以及中国加入 WTO所带来的发展空间 ,都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但湘南农业结构单一 ,产品质量不优、特色不强的农业发展现状 ,以及 2 1世纪农产品供求格局和市场条件的变化及 WTO... 湘南优越的农业自然条件 ,邻近沿海的区位条件和便捷交通 ,以及中国加入 WTO所带来的发展空间 ,都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但湘南农业结构单一 ,产品质量不优、特色不强的农业发展现状 ,以及 2 1世纪农产品供求格局和市场条件的变化及 WTO关于农产品贸易的规范和准则 ,使湘南在相当时期内的农业发展受到限制和处于不利地位。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 2 1世纪 ,湘南应在 WTO框架下建立农业结构调整优惠政策 ,依靠农业科技进步 ,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对策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湘南 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化
下载PDF
把大柳树灌区建成西北甚至全国粮食基地的建议值得商榷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根生 董光荣 李栋梁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9-109,共11页
拟建大柳树灌区所涉及的省区,过去以牺牲生态为代价达到粮食自给或自给有余,然而由于特定的自然条件,单产低,粮食生产对全国粮食生产安全贡献率不高,农业效益低,农牧民生活不富裕。作者从该区农业气候资源、水资源等特点,生态环境保护... 拟建大柳树灌区所涉及的省区,过去以牺牲生态为代价达到粮食自给或自给有余,然而由于特定的自然条件,单产低,粮食生产对全国粮食生产安全贡献率不高,农业效益低,农牧民生活不富裕。作者从该区农业气候资源、水资源等特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要求以及借 南水北调"引水灌溉的高投入、低产出、高耗资源等状况分析,揭示了拟建大柳树灌区作为西北甚至全国粮食基地不仅不可能,而且没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柳树灌区 粮食基地 农业气候资源 水资源 南水北调 结构调整
下载PDF
农业结构调整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以湖北省洪灾区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钢桥 张安录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5期92-96,共5页
农业结构调整的社会支持体系主要包括人口计划与素质保障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业保险体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文章在分析湖北省洪灾区目前在上述三个方面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该区农业结构调整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议:控制人... 农业结构调整的社会支持体系主要包括人口计划与素质保障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业保险体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文章在分析湖北省洪灾区目前在上述三个方面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该区农业结构调整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议:控制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构建农业技术推广新体系;积极推进农业保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社会支持体系 洪灾区 湖北省
下载PDF
六安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升堂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3期398-400,共3页
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 ,结构调整任务紧迫。在总结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实践的基础上 。
关键词 农业 结构调整 六安地区 市场 资源 科技
下载PDF
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启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0年第S1期117-120,共4页
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提出了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调整 优化 农村 农业
下载PDF
沿淮低洼区洪涝灾害特征分析及农业结构调整建议 被引量:3
18
作者 郁家成 陈永山 +2 位作者 黄小燕 董炳瑞 郁阳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4期56-57,55,共3页
洪涝是沿淮低洼区自然灾害中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种灾害,分析洪涝灾害特征并调整农业结构对沿淮低洼区防洪、减灾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论述沿淮低洼区洪涝灾害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沿淮低洼区水热气候资源、种植... 洪涝是沿淮低洼区自然灾害中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种灾害,分析洪涝灾害特征并调整农业结构对沿淮低洼区防洪、减灾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论述沿淮低洼区洪涝灾害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沿淮低洼区水热气候资源、种植结构现况和避洪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索了沿淮低洼区农业结构适应性调整及农业避洪减灾的对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淮低洼区 洪涝灾害 农业避灾 结构调整
下载PDF
贫困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业结构调整探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范超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8年第6期846-849,共4页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促进贫困山区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根本措施。由于资金不足、信息滞后、农产品流通方式落后以及农技人员缺乏等原因,贫困山区农业结构调整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促进贫困山区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根本措施。由于资金不足、信息滞后、农产品流通方式落后以及农技人员缺乏等原因,贫困山区农业结构调整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鉴于目前贫困山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建议从提高农户的入会意识、加大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以及加快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入手,着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贫困山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山区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业结构调整
下载PDF
河北省高阳县与四川省南充市农地流转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建云 《华东经济管理》 2005年第7期44-46,共3页
文章以河北省高阳县和四川省南充市为例分析南北方农地流转差异,最后得出结论:北方传统粮食产区农地经营效益相对较低,不容易流转,农户容易出现兼业化现象;南方地区农作物大多以园地作物为主,由于产品赢利空间较大,农地易实现流转,同时... 文章以河北省高阳县和四川省南充市为例分析南北方农地流转差异,最后得出结论:北方传统粮食产区农地经营效益相对较低,不容易流转,农户容易出现兼业化现象;南方地区农作物大多以园地作物为主,由于产品赢利空间较大,农地易实现流转,同时,农地流转本身又带动了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地流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