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phytopathogenic fungus Penicillium digitatum 被引量:10
1
作者 Ji-ye WANG Hong-ye LI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23-828,共6页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ATMT) system was assessed for conducting insertional mutagenesis in Penicillium digitatum, a major fungal pathogen infecting post-harvest citrus fruits. A transformat...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ATMT) system was assessed for conducting insertional mutagenesis in Penicillium digitatum, a major fungal pathogen infecting post-harvest citrus fruits. A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up to 60 transformants per 106 conidia was achieved by this system. The integration of the hph gene into the fungal genome was ver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mplification and sequencing. These transformants tested were also shown to be mitotically stable. Southern blot analysis of 14 randomly selected transformants showed that the hph gene was randomly integrated as single copy into the fungal genome of P. digitatum. Thus, we conclude that ATMT of P. digitatum could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ly practical genetic tool for conducting insertional mutagenesis in P. digitatum to study functional genom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icillium digitatum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atmt Hygromycin B resistance gene lnsertional mutagenesis
下载PDF
Establishment of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for Aspergillus awamori
2
作者 Feng CHEN Kun WANG +3 位作者 Chao YIN Deming LI Nan REN Junxing LI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3期44-48,51,共6页
[ Objective ] This study aimed to establish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for Aspergillus awamori and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expressing heterologous proteins in A. awamori. [... [ Objective ] This study aimed to establish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for Aspergillus awamori and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expressing heterologous proteins in A. awamori. [ Method] Appropriate A. awamori host strains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secretory protein profile. Selectable marker was selected for genetic transformation by drug sensitivity analysis. The established A. awamori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was used for transformation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Rhizomucor miehei lipase (RML).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A. awamori to express heterologous proteins was investigated by identification of transformants and property analysis. [ Resul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ecretory protein profile, A. awamori strains CBS115.52 and CICC2257 were determined as the host strains for heterologous protein expression ; drug 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s that hygromycin B resistance gene ( HygBr ) is an effective ge- netic seleetable marker; by using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cd transformation (ATMT) method, the plasmid pHGW-amdS containing HygBr was successfully transformed into A. awamori strain CBS115.52 to establish th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ofA. awamorl with HygBr as selectable marker. RML was transformed into A. awamori and its expression was validated by substrate hydrolysis test,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 [ Conclus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of A. awamori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has potential feasibility for expression of heterologous prote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ergillus awamoH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atmt Hygromycin B resistant gene (HygBr) Rhizomucor miehei lipase (RML)
下载PDF
尖孢镰刀菌ATMT体系的构建及其对甘草的促生效果评价
3
作者 陈嘉欣 朱泓宇 +3 位作者 任广喜 左鑫 姜丹 刘春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82-2888,共7页
该研究旨在通过耐盐能力、产吲哚乙酸(IAA)能力、溶磷能力、产铁载体能力等指标评价一株甘草内生尖孢镰刀菌的体内功能,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建立该菌的稳定遗传转化体系,并通过标记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克隆和β-葡萄... 该研究旨在通过耐盐能力、产吲哚乙酸(IAA)能力、溶磷能力、产铁载体能力等指标评价一株甘草内生尖孢镰刀菌的体内功能,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建立该菌的稳定遗传转化体系,并通过标记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克隆和β-葡萄糖苷酸酶(GUS)染色的效率检测转化子的稳定性与染色高效性,筛选出高效稳定的转化子用于回染甘草,评价其对甘草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耐盐性较好,在含7%氯化钠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仍能生长,但生长速度随着PDA培养基中氯化钠含量的增高而减缓;该菌具有产吲哚乙酸的功能,其发酵液中IAA的质量浓度约为3.32mg·m L^(-1)。该研究成功构建了该菌的遗传转化体系,且其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ATMT)体系高效而稳定。筛选获得1株兼具染色高效性和遗传稳定性的转化子,该转化子在甘草植株中的回染率为76.92%,能够显著提高一月龄甘草幼苗的主根长,促进甘草幼苗根部的生长发育。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生物菌肥的开发及优质甘草的生长调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atmt) 体内功能 转化子 甘草 促生
原文传递
红曲霉过表达orf5基因对洛伐他汀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娇 桂艳玲 +1 位作者 韩洁 赵杰宏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2期93-98,共6页
为研究红曲霉过表达orf5基因对洛伐他汀含量的影响,丰富洛伐他汀代谢调控机制。用ATMT和REMI法将gus-orf5融合基因转化红曲霉,并对ATMT法的共培养条件和REMI法的内切酶进行优化筛选,对获得的潮霉素抗性菌株进行GUS染色和PCR鉴定,并检测... 为研究红曲霉过表达orf5基因对洛伐他汀含量的影响,丰富洛伐他汀代谢调控机制。用ATMT和REMI法将gus-orf5融合基因转化红曲霉,并对ATMT法的共培养条件和REMI法的内切酶进行优化筛选,对获得的潮霉素抗性菌株进行GUS染色和PCR鉴定,并检测阳性菌株的洛伐他汀含量变化。结果筛选出20μg/mL潮霉素的培养基作为转基因红曲霉的抗性筛选浓度,补充1/10 LB的Co-IM共培养基有利于ATMT法转化,在REMI法中Xba I介导的转化效果较好。用ATMT和REMI法均获得抗性菌落,经PCR检测表明orf5和hyg基因均已导入红曲霉,GUS染色呈蓝色。过表达菌株的洛伐他汀含量比对照明显提高,高达36.89%。红曲霉过表达orf5有利于增加洛伐他汀的积累,为深入研究红曲霉orf5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红曲霉 ORF5基因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atmt) 限制性内切酶介导基因整合(REMI) 洛伐他汀
下载PDF
腐烂病菌的GFP标记及其在梨叶片组织中的侵染和扩展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贾娜娜 翟立峰 +4 位作者 白晴 陈晓忍 王彩霞 洪霓 王国平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5-1200,I0004,I0005,共8页
【目的】明确梨腐烂病菌强、弱致病力菌株在梨树叶片组织中的侵染及扩展情况。【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technique,ATMT)方法对梨腐烂病菌强、弱致病力菌株进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loor... 【目的】明确梨腐烂病菌强、弱致病力菌株在梨树叶片组织中的侵染及扩展情况。【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technique,ATMT)方法对梨腐烂病菌强、弱致病力菌株进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looresent protein,GFP)标记,并筛选出和野生型菌株比较在生长速度、培养特性以及致病力都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的阳性转化子菌株;利用荧光显微技术观察其在梨树叶片组织中的侵染和扩展,比较强、弱致病力菌株的侵染差异。【结果】强、弱致病力菌株在叶片上侵染存在差异。菌丝主要在叶片的上表皮扩展,菌丝扩展前端的叶片组织颜色发生变化,形成一段变色带,强致病力菌株侵染形成的变色带较弱致病力菌株形成的变色带宽,强致病力菌株菌丝在叶片组织上的分布较稀疏。【结论】梨腐烂病菌菌丝主要在叶片的上表皮组织扩展;强致病力菌株的侵入能力较强,其在叶片上扩展时菌丝分布较稀疏,扩展前端形成的变色带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腐烂病菌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 侵染 扩展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T-DNA插入突变体的筛选 被引量:6
6
作者 毛超 戴青冬 +4 位作者 汪军 刘一贤 杨腊英 郭立佳 黄俊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85-1991,共7页
【目的】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ATMT)方法,建立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高效转化体系,构建病原菌的突变体库并进行筛选,为已突变基因提供分子标记,在分子水平上对香蕉枯萎病菌的功能基因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通过单因子变... 【目的】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ATMT)方法,建立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高效转化体系,构建病原菌的突变体库并进行筛选,为已突变基因提供分子标记,在分子水平上对香蕉枯萎病菌的功能基因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通过单因子变量(试验材料、真菌孢子浓度、农杆菌预诱导终浓度、IM诱导培养基pH、共培养介质、共培养时AS浓度、共培养温度)试验,研究影响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并通过形态观察与致病性试验筛选突变体。【结果】得到的最佳转化条件为:农杆菌预诱导浓度OD600=0.8,病原菌孢子浓度106 CFU/mL,转化受体材料为分生孢子,共培养培养基pH 5.4,共培养温度25 ℃,共培养培养基中AS浓度200 μmol/L,共培养介质为硝酸纤维素膜。通过条件优化,转化效率可达到800-900个转化子/106个孢子。【结论】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成功将GFP基因转入病原菌中并表达,构建了病原菌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并通过筛选得到多个表型和致病性发生变化的突变体,为香蕉枯萎病菌基因组功能注释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 B2菌株 农杆菌转化 GFP基因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致病疫霉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冬梅 何佳昱 +2 位作者 杨志辉 朱杰华 徐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3-87,共5页
为建立低成本、快速、高效的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致病疫霉转化体系,以菌株 HK0919为材料,从抗生素筛选浓度、共培养转膜方式、乙酰丁香酮(AS)浓度、共培养时间和共培养温度等方面对致病疫霉的转化体系进行了研究。综合各因素优化结果... 为建立低成本、快速、高效的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致病疫霉转化体系,以菌株 HK0919为材料,从抗生素筛选浓度、共培养转膜方式、乙酰丁香酮(AS)浓度、共培养时间和共培养温度等方面对致病疫霉的转化体系进行了研究。综合各因素优化结果,建立的转化体系条件为:以1.0μg/mL的潮霉素B进行转化子筛选,采用玻璃纸作为共培养介质,AS浓度为200μmol/L,培养6 d,温度为22℃。在此条件下的转化效率为每106个游动孢子获得50~60个转化子。随机选取10个转化子,利用特异性引物对潮霉素抗性基因hph进行PCR扩增,转化子均能扩增出800 bp左右的预期条带;同时,利用根癌农杆菌vir基因特异引物对转化子进行 PCR扩增,排除了转化子被农杆菌污染所致的假阳性;转化子继代培养5代后,仍能在含潮霉素 B的黑麦培养基上生长。说明外源T DNA已成功整合到致病疫霉基因组中,并能稳定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疫霉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 T—DNA 转化效率
下载PDF
丝状真菌转化载体的改进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继刚 陈永利 +1 位作者 杨忠祥 郑建坡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0-113,共4页
为了改进农杆菌介导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用的Ti双元载体,将质粒pUCATPH上真菌trpC基因启动子驱动的潮霉素B抗性基因(hygB)表达盒转移到Ti质粒pPZP111上,构建成用于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的Ti载体pATZ。将植物表达载体pDL916上的草丁膦抗性bar基... 为了改进农杆菌介导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用的Ti双元载体,将质粒pUCATPH上真菌trpC基因启动子驱动的潮霉素B抗性基因(hygB)表达盒转移到Ti质粒pPZP111上,构建成用于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的Ti载体pATZ。将植物表达载体pDL916上的草丁膦抗性bar基因重组到载体pKS-trpC上,构建成含真菌启动子、终止子调控的bar基因表达盒的中间载体pTrpCBar;之后将该表达盒转移到pPZP111载体上,得到以bar基因为筛选标记的真菌转化Ti质粒pTBZ。上述质粒载体经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实构建正确,为丝状真菌的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提供了新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转化 丝状真菌 转化载体 草丁膦抗性基因bar 潮霉素B抗性基因hygB 真菌启动子
下载PDF
油菜黑胫病菌T-DNA插入诱变因素优化及突变体筛选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越寒 张静 +2 位作者 杨龙 吴明德 李国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5-1125,共11页
油菜黑胫病是由Leptosphaeria biglobosa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这种病害在我国油菜产区广泛发生,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通过获取突变体来研究L.biglobosa的生态适应性机制及致病机制,本文优化了影响农杆菌介导转化(ATMT)油菜黑胫病菌L... 油菜黑胫病是由Leptosphaeria biglobosa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这种病害在我国油菜产区广泛发生,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通过获取突变体来研究L.biglobosa的生态适应性机制及致病机制,本文优化了影响农杆菌介导转化(ATMT)油菜黑胫病菌L.biglobosa菌株Lb731的因素,评估转化子质量,并筛选相关突变体。结果明确了农杆菌介导转化菌株Lb731的最佳因素:潮霉素B浓度为50μg/mL,转化受体(分生孢子)培养时间为15 d(20℃),浓度为2×10^(7-8)孢子/mL,农杆菌-受体共培养温度为25℃,共培养时间为72 h。在最适条件下的转化效率达到80个转化子/百万分生孢子。T-DNA插入基因组的频率为100%,单拷贝插入频率为72.7%,转化子抗潮霉素性状能稳定遗传。从2136个转化子中获得了11个菌丝生长减缓突变体,7个色素产生缺陷突变体和14个分生孢子产生缺陷突变体,并从这些突变体中鉴定出7个致病力丧失突变体。采用hiTAIL-PCR技术,从3个突变体中获得了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L.biglobosa的生态适应性机制及致病机制提供了材料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黑胫病菌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 T-DNA插入诱变 突变体筛选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泡盛曲霉遗传转化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凤 王坤 +3 位作者 银超 李德明 任楠 李俊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6期8800-8805,共6页
[目的]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泡盛曲霉遗传转化系统,探讨利用泡盛曲霉表达异源蛋白的可行性。[方法]从国内主要菌种库中购买泡盛曲霉菌株,根据分泌蛋白图谱分析确定合适的宿主菌,在此基础上通过药物敏感性分析确定遗传转化的选择标记,并... [目的]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泡盛曲霉遗传转化系统,探讨利用泡盛曲霉表达异源蛋白的可行性。[方法]从国内主要菌种库中购买泡盛曲霉菌株,根据分泌蛋白图谱分析确定合适的宿主菌,在此基础上通过药物敏感性分析确定遗传转化的选择标记,并利用构建的泡盛曲霉遗传转化体系对米黑根毛霉脂肪酶基因RML进行转化、表达研究,通过转化子鉴定及性质分析考察泡盛曲霉作为异源蛋白表达系统的可行性。[结果]通过分泌蛋白图谱分析确定泡盛曲霉CBS115.52和CICC2257作为异源蛋白表达的宿主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确定潮霉素抗性基因(HygBr)作为有效的遗传选择标记;在此基础上,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将带有HygBr的质粒pHGW-amdS成功导入泡盛曲霉宿主菌CBS115.52,建立以HygBr为选择标记的泡盛曲霉遗传转化体系。利用该体系,介导米黑根毛霉脂肪酶(Rhizomucor miehei lipase,RML)的表达载体转化泡盛曲霉,通过底物水解试验、SDS-PAGE及Western blot确定RML基因已在泡盛曲霉中表达。[结论]该研究证明了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泡盛曲霉作为异源蛋白的表达体系具有潜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盛曲霉 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atmt) 潮霉素抗性基因 米黑根毛霉脂肪酶(RML)
下载PDF
米曲霉3.042尿苷/尿嘧啶营养缺陷型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11
作者 毕付提 史亚楠 +3 位作者 张久祎 王静然 薛鲜丽 王德培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9-195,共7页
米曲霉对潮霉素等多种抗生素不敏感,对其基因改造有一定困难。该研究以米曲霉3.042为出发菌株,建立pyrG筛选标记遗传转化体系。首先,分别运用紫外诱变法和左右臂同源重组法破坏米曲霉自身的pyrG基因,在含有5-氟乳清酸和尿苷/尿嘧啶的培... 米曲霉对潮霉素等多种抗生素不敏感,对其基因改造有一定困难。该研究以米曲霉3.042为出发菌株,建立pyrG筛选标记遗传转化体系。首先,分别运用紫外诱变法和左右臂同源重组法破坏米曲霉自身的pyrG基因,在含有5-氟乳清酸和尿苷/尿嘧啶的培养基平板进行筛选,最终两种方法分别获得性状稳定的尿苷/尿嘧啶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米曲霉O11和米曲霉g-1。随后以缺陷型突变株为出发菌株,利用农杆菌转化法转入包含pyrG回补标记的质粒,其中米曲霉g-1突变株获得原养型的回补菌株,紫外诱变法获得的缺陷型突变菌株米曲霉O11未能恢复为原养型。研究表明米曲霉3.042 pyrG基因大片段缺失的缺陷型菌株,可直接以自身pyrG基因作为选择标记进行遗传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3.042 尿苷/尿嘧啶营养缺陷型 紫外诱变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法 pyrG
下载PDF
Botryosphaeria dothidea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分析
12
作者 郑伟 贾晓曼 +4 位作者 王玉珂 王怡霖 孙庚午 何邦令 刘会香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Botryosphaeria dothidea是重要的林果溃疡病害病原,分布广,危害重。本研究应用ATMT(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介导的B.dothidea遗传转化体系成功构建了1053个转化子的突变体库,并且通过继代培养、PCR验证和S... Botryosphaeria dothidea是重要的林果溃疡病害病原,分布广,危害重。本研究应用ATMT(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介导的B.dothidea遗传转化体系成功构建了1053个转化子的突变体库,并且通过继代培养、PCR验证和Southern blot证明潮霉素B抗性基因整合到B.dothidea基因组中且可稳定遗传。以B.dothidea sdau11-126为对照,对526株转化子的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和致病性进行分析,筛选获得了8个变异明显且稳定的突变体,以期为B.dothidea致病基因的分离、克隆和功能鉴定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tryosphaeriadothidea 农杆菌介导转化(atmt) 突变体 筛选
下载PDF
粉红粘帚菌的ATMT体系构建及定殖甘草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启今 王潇晗 +2 位作者 任广喜 姜丹 刘春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6-133,共8页
目的:建立并优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草内生真菌粉红粘帚菌的遗传转化体系,优选粉红粘帚菌定殖甘草的条件,为生物菌肥的开发及优质甘草的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从乙酰丁香酮浓度、共培养时间和受体真菌分生孢子浓度3个方面对根癌农杆... 目的:建立并优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草内生真菌粉红粘帚菌的遗传转化体系,优选粉红粘帚菌定殖甘草的条件,为生物菌肥的开发及优质甘草的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从乙酰丁香酮浓度、共培养时间和受体真菌分生孢子浓度3个方面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ATMT)条件进行优化并优选转化子。采用正交试验,以共培养温度、共培养时间和孢子浓度为考察因素,定殖率为指标,优化粉红粘帚菌定殖甘草的条件。结果:粉红粘帚菌最适转化条件为共培养时间60 h、孢子浓度1×10^(7) cfu·mL^(-1)、乙酰丁香酮浓度150μmol·L^(-1),此条件下的转化效率为每1×10^(7)个受体真菌孢子可获得135个转化子。通过标记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克隆和β-葡萄糖苷酸酶(GUS)染色结果检测转化的准确性与稳定性。粉红粘帚菌通过浸种法定殖甘草的最佳条件为共培养温度25℃、共培养时间36 h、孢子浓度1×10^(6) cfu·mL^(-1),此条件下定殖率71.11%。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稳定高效的粉红粘帚菌ATMT体系及其定殖甘草的技术体系,可为甘草生物菌肥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粘帚菌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atmt) 绿色荧光蛋白 β-葡萄糖苷酸酶(GUS)染色 甘草 转化子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根癌农杆菌介导深绿木霉高产漆酶菌株的构建和筛选
14
作者 段兴鹏 唐俊 +2 位作者 陈捷 陈红漫 任大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9-52,共4页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技术(ATMT)转化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T23,共获得6个稳定的转化子。利用愈创木酚法对转化子进行筛选,发现3株转化子产漆酶能力显著高于出发菌株T23。在限碳培养基中,转化子TA5的漆酶酶活为25.3U/ml显著高...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技术(ATMT)转化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T23,共获得6个稳定的转化子。利用愈创木酚法对转化子进行筛选,发现3株转化子产漆酶能力显著高于出发菌株T23。在限碳培养基中,转化子TA5的漆酶酶活为25.3U/ml显著高于发菌株。研究发现TA5所产漆酶较适宜酸性条件,当pH为3.5时,漆酶活性最高。在温度为18℃时,漆酶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绿木霉 根癌农杆菌介导(atmt) 漆酶
原文传递
利用根癌农杆菌T-DNA插入突变寻找参与漆酶葡萄糖阻遏的关键基因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中明 潘皎 朱旭东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51,共8页
【目的】新型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neoformans)是人类重要致病真菌,主要毒性因子之一漆酶的表达受葡糖糖阻遏,机制未知。本文拟寻找参与葡萄糖阻遏的关键基因。【方法】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Agrobacterium tumefanciens-medi... 【目的】新型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neoformans)是人类重要致病真菌,主要毒性因子之一漆酶的表达受葡糖糖阻遏,机制未知。本文拟寻找参与葡萄糖阻遏的关键基因。【方法】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Agrobacterium tumefan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建立一个容量约200000的随即插入突变文库,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从中筛选葡萄糖去阻遏的突变株。通过Southern确定突变株中T-DNA的拷贝数,利用反向PCR获得依赖葡萄糖的漆酶阻遏基因序列。【结果】筛选到了30株葡萄糖去阻遏突变株,Southern blot发现83%的葡萄糖去抑制突变株含有单个T-DNA拷贝。初步鉴定了可能参与漆酶阻遏的10个不同生物学功能基因,如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固醇的合成,几丁质的合成,GPI脂锚钩的合成等等。【结论】ATMT突变策略可以找到一些参与漆酶葡萄糖阻遏的关键基因,为理解漆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工业改进漆酶活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酵母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 漆酶
原文传递
灰黄青霉Pa-pex11基因对青霉素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晶 安洋 +1 位作者 徐欣欣 刘钢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77-1482,共6页
【目的】研究灰黄青霉Pa-pex11对青霉素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从灰黄青霉中克隆了含有pex11同源基因DNA片段,进而通过热不对称交错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PCR,TailPCR)扩增得到灰黄青霉中Pa-pex11基因的... 【目的】研究灰黄青霉Pa-pex11对青霉素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从灰黄青霉中克隆了含有pex11同源基因DNA片段,进而通过热不对称交错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PCR,TailPCR)扩增得到灰黄青霉中Pa-pex11基因的全序列。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ATMT)系统,在灰黄青霉基因组上导入额外的Pa-pex11基因。对灰黄青霉野生型菌株和转化子进行了青霉素发酵及生物活性测定。通过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对转化子中的Pa-pex11拷贝数进行了相对定量。同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了菌体中微体数量的变化。【结果】实现了灰黄青霉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获得了在灰黄青霉基因组上插入额外Pa-pex11基因的转化子,在转化子中青霉素产量较野生型菌株提高了1.7倍,电镜照片显示转化子中微体数量明显增加。【结论】通过在基因组中增加Pa-pex11拷贝数能有效地增加灰黄青霉微体的数量,进而提高青霉素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pex11基因 atmt 青霉素 微体
原文传递
Induction of chromosomal inversion by integration of T-DNA in the rice genome 被引量:7
17
作者 Chuanfeng Zhu,Jiahe Wu,Chaozu 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Genomics,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01,China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89-196,共8页
Transfer DNA (T-DNA) of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integration in the plant genome may lead to rearrangements of host plant chromosomal fragments, including inversions. However, there is very little information conce... Transfer DNA (T-DNA) of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integration in the plant genome may lead to rearrangements of host plant chromosomal fragments, including inversions. However, there is very little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inversion. The present study re- ports a transgenic rice line selected from a T-DNA tagged population, which displays a semi-dwarf phenotype. Molecular analysis of this mutant indicated an insertion of two tandem copies of T-DNA into a locus on the rice genome in a head to tail mode. This insertion of T-DNA resulted in the inversion of a 4.9 Mb chromosomal segment. Results of sequence analysis suggest that the chromosomal inversion resulted from the insertion of T-DNA with the help of sequence microhomology between insertion region of T-DNA and target sequence of the host p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 atmt T-DNA chromosomal inversion
原文传递
农杆菌介导的获取疏绵状嗜热丝孢菌插入突变体体系的建立(英文)
18
作者 韩华 徐晓雪 +2 位作者 彭延杰 孔德慧 李多川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49-1457,共9页
【目的】建立疏绵状嗜热丝孢菌的稳定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插入突变体。【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建立疏绵状嗜热丝孢菌的遗传转化体系;分别通过Southern杂交、克隆转移DNA(T-DNA)侧翼序列来确定T-DNA在疏绵状嗜热丝孢菌基因组中的拷... 【目的】建立疏绵状嗜热丝孢菌的稳定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插入突变体。【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建立疏绵状嗜热丝孢菌的遗传转化体系;分别通过Southern杂交、克隆转移DNA(T-DNA)侧翼序列来确定T-DNA在疏绵状嗜热丝孢菌基因组中的拷贝数和插入位点。【结果】成功建立了可靠的疏绵状嗜热丝孢菌的遗传转化体系。共培养过程中使用萌发孢子是成功建立疏绵状嗜热丝孢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必要条件。疏绵状嗜热丝孢菌萌发的孢子与农杆菌在28℃共培养48h时,转化效率最高。乙酰丁香酮(AS)在农杆菌预培养及疏绵状嗜热丝孢菌萌发的孢子与农杆菌的共培养阶段都是必需的,且在共培养阶段当AS浓度为500μM时转化效率最高。Southern杂交验证表明,79.2%的转化子为T-DNA单拷贝插入,且通过热不对称PCR(TAIL-PCR)分析得出T-DNA在该菌基因组中的插入位点是随机的。通过该转化系统筛选到部分表型突变体。【结论】我们首次报道了利用ATMT技术成功转化嗜热真菌-疏绵状嗜热丝孢菌,证明了该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获得插入突变体的方法,并为该嗜热真菌进行基因定位提供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转化 插入突变体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 嗜热真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