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杨树菇(Agrocybe aegerita)凝集素的纯化及生化特性 被引量:29
1
作者 孙慧 赵辰光 +1 位作者 仝鑫 齐义鹏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6-102,共7页
用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子交换和分子筛等方法 ,从食用菌杨树菇子实体中分离纯化了一种凝集素 ,称作为AAVP(Agrocybeaegeritaantiviralprotein) .经SDS PAGE测定其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 8kD ,凝胶过滤分析分子量为 32kD .IEF PAGE计算... 用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子交换和分子筛等方法 ,从食用菌杨树菇子实体中分离纯化了一种凝集素 ,称作为AAVP(Agrocybeaegeritaantiviralprotein) .经SDS PAGE测定其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 8kD ,凝胶过滤分析分子量为 32kD .IEF PAGE计算其等电点为 3 8.AAVP不含糖 ,是一种N端焦谷氨酰环化封闭的蛋白质 ,经N端去封闭后测得N端氨基酸序列为QGVNIYNIVAGA ,用胰蛋白酶消化后得到一大片段 ,测定的氨基酸序列为PDGPWLVEK .AAVP可以凝集供试的 12种动物血和3种血型人血的血红细胞 ,但对各种血红细胞凝集滴度不同 .糖抑制实验表明 ,在供试的 18种单糖和 3种糖蛋白中 ,只有猪胃粘蛋白强烈抑制AAVP的凝血活性 .AAVP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能够忍受极端的酸碱条件 .AAVP的凝血活性不受Ca2 + 、Mg2 + 、Zn2 + 等二价阳离子的影响 .抗肿瘤活性检测表明 ,AAVP对胃癌细胞株SGC 790 1,MGC 80 3,BGC82 3及人急性白血病细胞株HL 6 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AAVP对小鼠腹腔注射的半致死剂量为 15 85mg k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菇凝集素 纯化 理化特性 血凝集活性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采用ARDRA和RAPD对柳松菇(Agrocybe aegerita)菌株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鲍大鹏 王南 +2 位作者 陈明杰 谭琦 潘迎捷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18-22,共5页
应用ARDRA(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AmplifedRibosomalDNARestrictionAnalysis)和RAPD技术 ,对 7株来源于不同地域的柳松菇菌株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采用的两种分析方法均表明 :这 7株菌株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 应用ARDRA(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AmplifedRibosomalDNARestrictionAnalysis)和RAPD技术 ,对 7株来源于不同地域的柳松菇菌株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采用的两种分析方法均表明 :这 7株菌株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从其遗传相似性来看 ,来源于希腊的Ag6、Ag8与来源于中国的Ag9、Ag10、Ag15、Ag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松菇 ARDRA RAPD 遗传多样性 菌株
下载PDF
用荧光染色法对柱状田头菇(Agrocybe aegerita)子实体担子和担孢子的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鲍大鹏 王南 +1 位作者 谭琦 潘迎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7-60,共4页
运用荧光染色方法对 4株不同地域来源的柱状田头菇子实体的担子和担孢子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来自欧洲希腊的Ag8、中国四川省的Ag10和台湾省的AgT菌株的有性繁殖结构特征是 4孢双核 ;而来自贵州省的Ag9菌株的有性繁殖结构特征是双孢 ... 运用荧光染色方法对 4株不同地域来源的柱状田头菇子实体的担子和担孢子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来自欧洲希腊的Ag8、中国四川省的Ag10和台湾省的AgT菌株的有性繁殖结构特征是 4孢双核 ;而来自贵州省的Ag9菌株的有性繁殖结构特征是双孢 4核。这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田头菇 担子 担孢子 荧光染色 观察
下载PDF
Three New Sesquiterpenoids from Agrocybe sp.
4
作者 ZHENG Yong-biao LU Chun-hua +2 位作者 XU Li SU Wen-jin SHEN Yue-mao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6期976-979,共4页
Two new marasmone derivatives,1α,2β-dihydroxymarasmone(1) and 2β,3α-dihydroxymarasmone(2),and one new norsesquiterpenoid,14-hydroxyoreadone(3),were obtained from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Agrocybe sp.,togeth... Two new marasmone derivatives,1α,2β-dihydroxymarasmone(1) and 2β,3α-dihydroxymarasmone(2),and one new norsesquiterpenoid,14-hydroxyoreadone(3),were obtained from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Agrocybe sp.,together with three known sesquiterpenes,agrocybolacton(4),marasmene(5) and 14-hydroxymarasmene(6).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analyses,including 1D-and 2D-NMR experiments,high resolution electron spray ionization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HR-ESI-Q-TOF) mass spectrometry,chemical correlation,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and also compared with reported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SQUITERPENOID agrocybe sp. Marasmone derivative
下载PDF
Mycelium Growth and Yielding of Black Poplar Mushroom-Agrocybe aegerita (Brig.) Sing.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5
作者 Agnieszka Jasifiska Marek Siwulski Krzysztof Sobieralsk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2年第9期1040-1047,共8页
Mycelial growth and yield of two strains ofA. aegerita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was investigated. Mycelial growth on agar media (PDA, standard, wheat, MEA, CYM, PCA, sawdust extracts: alder and mixture of beech and b... Mycelial growth and yield of two strains ofA. aegerita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was investigated. Mycelial growth on agar media (PDA, standard, wheat, MEA, CYM, PCA, sawdust extracts: alder and mixture of beech and birch (1:1)) and sawdust substrates (birch, beech, oak, maple, alder) was investigated. Petri dishes (Ф 9 cm) for agar media and biological tubes (18 cm long and Ф 2.5 cm) for sawdust substrates were used. Yield and morphological features were studied on birch, beech and mixture of beech and alder (1:1) sawdust substrates. The temperature of inoculation for agar media and sawdust substrates was 25 ℃. For yielding, when mycelium has completely overgrown the substrate the temperature was decreased to 15-17 ℃ to initiate primordia formation. The cultivation was enlightened 10 h/d with daylight lamps (500 Ix). One crop was harvested after five weeks. The carpophores of black poplar mushrooms were picked up in cluster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ycelial growths of the investigated strains. The best growing agar media were PDA (7.3 cm), MEA (7.2 cm) and wheat (7.1 cm), both strains showed the slowest mycelium growth on CYM (5.2 cm). The mycelial growth on sawdust was the best on the beech (7.1 cm) and birch (6.8 cm) sawdust. The best substrate for cultivation ofA. aegerita was mixture of beech and alder sawdust (39.5 g/100 substrate DM). The dry yield of carpophores were the highest on beech and alder substrate (3.2 g/100 substrate DM), but dry matter content was the highest on beech sawdust (15.7%). The heaviest carpophores were harvested from birch sawdust (3.7 g); the biggest caps from beech and alder sawdust (3.3 cm).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ycelium growth and yielding between both investigated str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ocybe aegerita black poplar mushroom mycelium growth YIELD CULTIVATION dry matter content.
下载PDF
Fruiting Body Production and Aroma Profile Analysis of <i>Agrocybe aegerita</i>Cultivated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6
作者 Vanessa Kleofas Laura Sommer +2 位作者 Marco A. Fraatz Holger Zorn Martin Rühl 《Natural Resources》 2014年第6期233-240,共8页
The industrial cultivated basidiomycete Agrocybe aegerita, also known as “Pioppino” in Italy or “Samthaube” in Germany, is a high quality mushroom with a delicious aroma. Cultivation of A. aegerita on wheat straw ... The industrial cultivated basidiomycete Agrocybe aegerita, also known as “Pioppino” in Italy or “Samthaube” in Germany, is a high quality mushroom with a delicious aroma. Cultivation of A. aegerita on wheat straw supplemented with different residues of the food industry showed the highest yields in fruiting body production with a biological efficiency of 36% when black tea pomace was added. The addition of other substrates resulted in biological efficiencies of 23% to 33%. Besides the mushroom yields, the number and size of fruiting bodies harvested on the different substrates were determined. A comparison of the aroma profiles of A. aegerita grown on wheat straw and on wheat straw supplemented with black tea by means of GC/MS/MS/O is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ocybe aegerita AROMA Profile MUSHROOM PRODUCTION GC/MS/MS/O
下载PDF
杨树菇(Agerocybe aegerita)蛋白Y_t对MCA诱发性大鼠肺癌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仝鑫 赵辰光 +1 位作者 孙慧 齐义鹏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56-760,共5页
检测了杨树菇活性蛋白组分Yt对甲基胆蒽(MCA)诱发性大鼠肺鳞状细胞癌的抑制效果,支持了在药用真菌中,除了多糖,蛋白是另一类重要的抗肿瘤物质这一观点.用MCA诱导大鼠肺鳞状细胞癌.在3个月内,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处理组注射蛋白组分Yt.3... 检测了杨树菇活性蛋白组分Yt对甲基胆蒽(MCA)诱发性大鼠肺鳞状细胞癌的抑制效果,支持了在药用真菌中,除了多糖,蛋白是另一类重要的抗肿瘤物质这一观点.用MCA诱导大鼠肺鳞状细胞癌.在3个月内,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处理组注射蛋白组分Yt.3个月后取血并处死大鼠,计算诱癌率,检测10项生化指标和血常规指标,切片观察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骨骨髓、睾丸(雄鼠)及卵巢(雌鼠).结果表明MCA对于对照组的诱癌率为58.33%,而对于处理组的诱癌率为33.33%,对照组与处理组的诱癌率差异显著(p<0.05).10项生化指标中有5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改变:天冬氨酸氨基转换酶含量显著升高(0.02<p<0.05),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血糖含量显著升高(p<0.002),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1).在血常规的指标中,Yt处理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色素,血小板及中性淋巴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变化: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2),红细胞数量显著降低(0.02<p<0.05),血红素含量,红细胞压积、体积、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01),中性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多(0.01<p<0.02).但是这种变化都没有超过正常范围.各器官的石蜡切片表明,除雄性大鼠的睾丸和附睾外,各器官没有明显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菇蛋白 肺癌 抗癌
下载PDF
对92个茶树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农艺性状的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洪秀 章炉军 +4 位作者 孙鹏 胡佳 安颖 陈绪涛 魏云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共14页
为了解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筛选优良的茶树菇新品种,采用菌株拮抗试验方法观察了92株茶树菇菌株间拮抗反应及其类型,ISSR-PC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PCR)分子标记方法对92株茶树菇菌株的遗传多样... 为了解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筛选优良的茶树菇新品种,采用菌株拮抗试验方法观察了92株茶树菇菌株间拮抗反应及其类型,ISSR-PC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PCR)分子标记方法对92株茶树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拮抗试验将92株茶树菇菌株分为27组;筛选出的2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317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平均比率为82.60%;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42时,ISSR分子标记分析可将92株茶树菇划分为6大类群,拮抗试验和ISSR分子标记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对比农艺性状分析,初步筛选出滇农5、滇农14、茶5-800、白茶、闽农5及滇农8作为工厂化生产茶树菇菌种。结果表明茶树菇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结合栽培出菇试验可为茶树菇品种选育和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 拮抗反应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 遗传多样性 农艺性状
下载PDF
桑枝木屑栽培茶树菇配方研究
9
作者 李海康 胡清秀 +1 位作者 邹亚杰 郑素月 《生物技术进展》 2024年第6期952-956,共5页
桑树在我国种植广泛,每年修剪下来的枝条利用率低。桑枝木屑中含有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是食用菌生长的理想基质原料。研究不同桑枝木屑添加量复配其他基质成分对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菌丝生长状态、子实体产量、形... 桑树在我国种植广泛,每年修剪下来的枝条利用率低。桑枝木屑中含有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成分,是食用菌生长的理想基质原料。研究不同桑枝木屑添加量复配其他基质成分对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菌丝生长状态、子实体产量、形态、生物学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可为新型栽培基质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茶树菇为试材,按20%、40%、60%和80%不同添加量的桑枝木屑进行栽培试验,不添加桑枝木屑的处理作为对照组(CK)。结果显示,添加不同比例桑枝木屑复配的配方均促进了菌丝生长,提高了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当添加量为80%时,生物学效率比CK提高了17.06%,投入产出比为1∶2.25。在这项研究中,使用桑枝木屑栽培茶树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物学效率及投入产出比,增加了茶树菇栽培的原料供应,减少了桑枝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枝木屑 茶树菇 栽培配方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不同培养方式对三种典型食用菌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丽 张静 +5 位作者 明松 崔家豪 徐萌萌 陈磊 石贵阳 丁重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98-306,I0001,I0002,共11页
为了比较研究不同培养方式对食用菌营养品质的影响,该论文系统分析了3种典型食用菌猴头菇、榆黄菇、茶树菇液体发酵菌丝体和固体栽培不同潮次子实体的功能代谢产物。研究发现,相较于固体栽培子实体,同株菌液体发酵菌丝体多糖产量较高;... 为了比较研究不同培养方式对食用菌营养品质的影响,该论文系统分析了3种典型食用菌猴头菇、榆黄菇、茶树菇液体发酵菌丝体和固体栽培不同潮次子实体的功能代谢产物。研究发现,相较于固体栽培子实体,同株菌液体发酵菌丝体多糖产量较高;且菌丝体多糖分子质量均明显小于相应菌株前三潮子实体;3种食用菌菌丝体多糖的单糖组成中存在鼠李糖,而相应子实体中均未检测到,而茶树菇菌丝体多糖的单糖组成还检测到木糖和甘露糖组分。此外,菌丝体氨基酸组成、核苷类物质组成与相应子实体组分一致,但榆黄菇菌丝体蛋白质含量明显少于其子实体,猴头菇和茶树菇菌丝体核苷类物质均明显少于同一菌株的不同潮次子实体。多酚、麦角固醇、麦角硫因同时存在于菌丝体和子实体,但3种食用菌菌丝体中这些化合物的含量小于同一菌株的不同潮次子实体。由此,不同培养方式、不同潮次对食用菌营养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培养方式对食用菌营养品质影响较大。液体发酵在生产多糖上具有显著优势,菌丝体和子实体都是理想的蛋白来源和补充剂,固体栽培方式在生产多酚、三萜、麦角硫因、麦角固醇、核苷这些小分子代谢产物上优于液体发酵。这对于将食用菌子实体和菌丝体深度开发为不同属性的、不同功效的功能性食品和膳食补充剂奠定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 榆黄菇 茶树菇 菌丝体 子实体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与响应面法对黑蒜茶树菇酱加工工艺进行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英迪 徐国东 范太行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3,共5页
酱体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品,常用于烹饪和调味,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料。该研究以茶树菇和黑蒜为材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模糊数学评价和正交试验研究淀粉添加量、食盐添加量、植物油添加量、葱、姜、蒜添加量和白砂... 酱体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品,常用于烹饪和调味,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料。该研究以茶树菇和黑蒜为材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模糊数学评价和正交试验研究淀粉添加量、食盐添加量、植物油添加量、葱、姜、蒜添加量和白砂糖添加量对黑蒜茶树菇酱加工工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黑蒜茶树菇酱的最佳加工工艺为淀粉添加量1.0%、食盐添加量2.0%、植物油添加量6.0%、葱、姜、蒜添加量0.8%和白砂糖添加量1.0%,此时黑蒜茶树菇酱的感官评分为86.56分,该条件下加工的黑蒜茶树菇酱香气醇厚,色泽光鲜,黏稠度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体 黑蒜茶树菇 模糊数学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绿化植物废弃物栽培茶树菇最适氮源筛选
12
作者 黄丽丹 潘丽琴 何斌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4期39-43,共5页
以绿化植物废弃物为主料,研究3种不同氮源(尿素、豆饼粉、鸡粪)对茶树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的影响,旨在筛选出绿化植物废弃物栽培茶树菇的最适氮源,为充分利用绿化植物废弃物资源及探究新型食用菌培养料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豆饼粉... 以绿化植物废弃物为主料,研究3种不同氮源(尿素、豆饼粉、鸡粪)对茶树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的影响,旨在筛选出绿化植物废弃物栽培茶树菇的最适氮源,为充分利用绿化植物废弃物资源及探究新型食用菌培养料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豆饼粉为氮源时茶树菇的出菇时间、单个子实体质量、菌柄长度、菌柄直径和菌盖直径最大,鸡粪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度和鲜菇袋产量最大,尿素为氮源时菌盖厚度最大。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各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豆饼粉为最适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 绿化植物废弃物 培养料 氮源 豆饼粉
下载PDF
不同配比茶籽壳粉基质栽培茶树菇对比研究
13
作者 王蕾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10期39-41,共3页
采用3个不同配比的茶籽壳粉基质栽培茶树菇,并以杂木屑配方作为对照,对比四者之间茶树菇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茶籽壳粉作为栽培基质可以显著提高茶树菇的产量,26%和36%的茶籽壳粉效果较好。但菌丝生长速度在含有茶籽壳的培养基内会有... 采用3个不同配比的茶籽壳粉基质栽培茶树菇,并以杂木屑配方作为对照,对比四者之间茶树菇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茶籽壳粉作为栽培基质可以显著提高茶树菇的产量,26%和36%的茶籽壳粉效果较好。但菌丝生长速度在含有茶籽壳的培养基内会有所减缓,茶籽壳粉含量越高,减缓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 茶籽壳粉 杂木屑 生物学效率
下载PDF
利用棕榈丝纤维和棕榈仁粕栽培茶树菇配方试验
14
作者 陈新淇 刘叶高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1期26-27,39,共3页
[目的]研究能提高茶树菇产量的配方,丰富栽培茶树菇的原辅材料。[方法]利用棕榈丝纤维和棕榈仁粕混合配方栽培茶树菇,设3个不同配比,并以杂木屑配方作为对照,对比4个配方间产量的差异。[结果]棕榈丝纤维和棕榈仁粕可以显著提高茶树菇的... [目的]研究能提高茶树菇产量的配方,丰富栽培茶树菇的原辅材料。[方法]利用棕榈丝纤维和棕榈仁粕混合配方栽培茶树菇,设3个不同配比,并以杂木屑配方作为对照,对比4个配方间产量的差异。[结果]棕榈丝纤维和棕榈仁粕可以显著提高茶树菇的产量,其中添加棕榈配方的茶树菇平均单袋产量可达277.7 g,比杂木屑配方的产量(178.9 g)提高了55.2%左右。但是菌丝的生长速度随着加入棕榈原材料量的增加而减缓,特别是棕榈仁粕,当其量达一定值时,茶树菇菌丝生长缓慢甚至无法满袋,且无法正常出菇。[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可在杂木屑配方中适当添加棕榈丝纤维或者棕榈仁粕,以提高茶树菇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 棕榈丝纤维 棕榈仁粕 杂木屑 生物学效率
下载PDF
柱状田头菇菌丝对镉胁迫的抗氧化响应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松华 张华 +3 位作者 傅曼琴 陈庆榆 周正义 陆晓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13-1818,共6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Cd处理对柱状田头菇菌丝抗氧化酶及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浓度范围内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菌丝抗氧化酶的活力上升,过氧化氢酶(CAT)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分别在Cd浓度为0.1和0.4 mmol·L^-1... 研究了不同浓度Cd处理对柱状田头菇菌丝抗氧化酶及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浓度范围内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菌丝抗氧化酶的活力上升,过氧化氢酶(CAT)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分别在Cd浓度为0.1和0.4 mmol·L^-1时达最大值;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脂氧合酶(LOX)的活性在Cd浓度为0.2 mmol·L^-1时达到峰值.而在高Cd浓度处理时,柱状田头菇菌丝抗氧化酶系(POD、CAT、SOD等)显著受到抑制.0.4~1.6 mmol·L^-1Cd处理可显著提高菌丝体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却不影响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均未检测到抗坏血酸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Cd胁迫下柱状田头菇菌丝抗氧化酶的同工酶谱发现,0.1~0.8 mmol·L^-1Cd处理可诱导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和脂氧合酶(LOX)新同工酶的表达,提高组成型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的表达强度;1.6 mmol·L^-1Cd处理显著抑制POD、CAT、SOD等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田头菇 抗氧化酶 谷胱甘肽
下载PDF
3种干燥方法对茶树菇干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尹旭敏 张超 +4 位作者 马强 敬廷桃 刁源 曾顺德 姚永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18-1222,共5页
干制茶树菇是延长其保质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适宜的干燥方法是提高其干制品质的重要保障。本试验以市售干制茶树菇为对照,应用热风干燥(60℃)、真空干燥(70℃)和远红外干燥(70℃)等3种方法干制茶树菇,研究这3种干燥方法对茶树菇复水比... 干制茶树菇是延长其保质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适宜的干燥方法是提高其干制品质的重要保障。本试验以市售干制茶树菇为对照,应用热风干燥(60℃)、真空干燥(70℃)和远红外干燥(70℃)等3种方法干制茶树菇,研究这3种干燥方法对茶树菇复水比、外观品质和游离氨基酸等干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干燥方法对茶树菇干制样品的复水比、外观品质、色泽和游离氨基酸等干制品质影响较大。其中,茶树菇干制样品复水比(Rf)大小依次来源于远红外干燥(70℃)、热风干燥(60℃)、对照1#、对照2#和真空干燥(70℃);干制样品及其复水后的外观品质优劣依次来源于远红外干燥(70℃)、热风干燥(60℃)、真空干燥(70℃)、对照1#和对照2#;远红外干燥(70℃)、热风干燥(60℃)干制样品色泽明显优于真空干燥(70℃)、对照1#和对照2#,不同干燥方法所得茶树菇干制样品之间的色差、亮度和黄色差异极显著,红色差异显著;干制样品中的17种游离氨基酸总量(AA)、7种必需氨基酸总量、EAA/AA比值、呈鲜味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总量大小依次来源于真空干燥(70℃)、热风干燥(60℃)、远红外干燥(70℃)、对照1#和对照2#。因此,以上3种干燥方法对茶树菇样品的复水比、外观品质、色泽和游离氨基酸等干制品质的影响差异明显,可为茶树菇干制食品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因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 干燥方法 干制品质
下载PDF
杨树菇凝集素AAVP具有抗病毒和促进菌丝分化功能 被引量:23
17
作者 孙慧 赵辰光 +1 位作者 仝鑫 齐义鹏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0-214,共5页
杨树菇凝集素 (AAVP)是一种新的真菌凝集素 .用半叶法检测证明 ,AAVP具有抑制烟草花叶病毒 (TMV)侵染的活性 .等电聚焦法证实了AAVP可以与TMV的外壳蛋白结合 .用滤纸圆片法检测 ,AAVP对 3种植物病原真菌没有抑制作用 .AAVP滴加在菌丝的... 杨树菇凝集素 (AAVP)是一种新的真菌凝集素 .用半叶法检测证明 ,AAVP具有抑制烟草花叶病毒 (TMV)侵染的活性 .等电聚焦法证实了AAVP可以与TMV的外壳蛋白结合 .用滤纸圆片法检测 ,AAVP对 3种植物病原真菌没有抑制作用 .AAVP滴加在菌丝的表面 ,显著地促进了杨树菇和毛木耳的菌丝分化 ,促进子实体的形成 .Western印迹表明 ,AAVP存在于菌丝、菌柄和菌盖等组织中 ;假猴头 ,香菇 ,草菇 ,杏孢菇 ,灵芝等大型真菌的子实体中存在着多种与AAVP的抗血清有交叉反应的蛋白质 .大多数大型真菌中可能存在着与AAVP具有相似血清学特征的蛋白质家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菇凝集素 AAVP 抗病毒作用 菌丝分化 促进作用 防御反应
下载PDF
超微粉碎和普通粉碎对柳松菇多糖的提取及凝胶柱层析分离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晓炜 程光宇 +1 位作者 吴京燕 江海涛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70,共5页
对超微粉体及三种不同大小粉体提取的柳松菇多糖及多糖的凝胶柱层析分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和普通粉碎对总糖、还原糖的提取基本没有影响,对多糖的提取影响较大.由300目超微粉提取的多糖含量和得率分别为50%和13%,未粉碎的块状... 对超微粉体及三种不同大小粉体提取的柳松菇多糖及多糖的凝胶柱层析分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和普通粉碎对总糖、还原糖的提取基本没有影响,对多糖的提取影响较大.由300目超微粉提取的多糖含量和得率分别为50%和13%,未粉碎的块状、40目粗粉和100目细粉提取的多糖含量和得率分别为300目超微粉的42.8%、65.7%、72.1%和28.2%、45.7%、71.2%.采用SephadexG-200凝胶柱层析分离柳松菇多糖,得到纯化的多糖Ⅰ和Ⅱ两个多糖组分.在超微粉碎提取的柳松菇多糖中,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高的多糖Ⅰ,在未粉碎的块状提取的柳松菇多糖中,以相对分子质量低的多糖Ⅱ为主,超微粉碎有利于相对分子质量高的多糖Ⅰ的提取.多糖Ⅰ为胞内多糖,其含糖量为78%,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24 137,在260 nm、280 nm均无吸收;多糖Ⅱ的含糖量为42.9%,相对分子质量为12 944,在280 nm无吸收,但在260 nm有一个吸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松菇多糖 超微粉碎 提取.柱层析
下载PDF
茶树菇与鸡腿菇原生质体融合及再生 被引量:9
19
作者 江力 黄健威 +1 位作者 慈凌坤 卢云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研究茶树菇与鸡腿菇原生质体制备、融合及再生。以菌龄4d的菌丝体为原料,采用1%果胶酶和1%蜗牛酶混合酶液(体积比1:1),酶解4h,酶解温度为30℃,pH6.0的0.6mol/L甘露醇溶液为渗透压稳定剂,制备得到茶树菇与鸡腿菇原生质体。两种原生质体... 研究茶树菇与鸡腿菇原生质体制备、融合及再生。以菌龄4d的菌丝体为原料,采用1%果胶酶和1%蜗牛酶混合酶液(体积比1:1),酶解4h,酶解温度为30℃,pH6.0的0.6mol/L甘露醇溶液为渗透压稳定剂,制备得到茶树菇与鸡腿菇原生质体。两种原生质体融合的最佳条件为:使用35%聚乙二醇(PEG4000)和0.2mol/L CaCl2溶液(pH10)为助融剂,30℃融合30min。利用灭活原生质体作为标记筛选出融合子,融合的细胞在培养基中实现再生,通过菌落表型的比较和拮抗实验验证再生出的为融合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 鸡腿菇 原生质体 融合 再生
下载PDF
茶树菇原生质体制备及融合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江力 刘国庆 窦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48-351,共4页
本实验研究茶树菇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因素及茶树菇原生质体的融合过程。结果表明,酶、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渗透压稳定剂、pH值对原生质体的制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温度、pH值对原生质体的制备影响最大。制备茶树菇原生质体的最佳条件为... 本实验研究茶树菇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因素及茶树菇原生质体的融合过程。结果表明,酶、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渗透压稳定剂、pH值对原生质体的制备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温度、pH值对原生质体的制备影响最大。制备茶树菇原生质体的最佳条件为:1%纤维素酶和1%蜗牛酶(1:1),酶解4h,酶解温度为28℃,渗透压稳定剂采用pH6.00.6mol/L甘露醇溶液。原生质体的融合采用30%PEG(MW4000)溶液和pH10.50.2mol/LCaCl2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 原生质体 制备 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