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Aftershocks for Ahar-Varzeghan Twin Earthquakes on 11 August 2012, NW Iran, and Investigation of Seismicity of North Tabriz Fault
1
作者 Jamileh Vasheghani Farahan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8年第2期106-118,共13页
Two earthquakes occurred on 11 August 2012 in East Azerbaijan province, NW Iran with Mw 6.3 at 12:23:15.9 and Mw 6.1;11 minutes after the first shock at 12:34:34.8 GMT time. In this study, we concentrated on the prope... Two earthquakes occurred on 11 August 2012 in East Azerbaijan province, NW Iran with Mw 6.3 at 12:23:15.9 and Mw 6.1;11 minutes after the first shock at 12:34:34.8 GMT time. In this study, we concentrated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aftershock sequences in a duration of 7.5-month time-period data after the main shocks, recorded by Broadband Iranian Network (BIN). We obtained p, c and K parameters with the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and the occurrence rate was modeled by the modified Omori formula. Besides, we showed that aftershocks of the aftershock in 7 Nov. 2012 (M = 5.6) also decay 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Omori law. We investigat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b-values before and after the twin earthquakes with Mw 6.3 and Mw 6.1 approximately 20 km around North Tabriz Fault (NTF) in the region from 1996 to 2013 using Iranian Seismological Center (IRSC). We believed that a research of the past 17 years has clearly established that spatial b-value changes and seismicity rate are highly significant and meaningful. Moreover, our research led to a warning for a probable strong motion along NTF for the coming couple of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ar-varzeghan twin earthquakes AFTERSHOCKS B-VALUE Modified Omori Law AZERBAIJAN Province
下载PDF
Cluster of Strong Earthquakes and Aftershocks in Ahar-Varzeghan Area on August 11, 2012
2
作者 Ebad Ghanbari Ahmadi Mashinchi Arash Valizadeghan Arjmand Sadegh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5年第7期869-874,共6页
Seismic events are very complex spatial-temporal phenomena. Seismic catalogues, reporting information about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main shocks, are nowadays available for many seismic areas in the world,... Seismic events are very complex spatial-temporal phenomena. Seismic catalogues, reporting information about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main shocks, are nowadays available for many seismic areas in the world, very often major events mark the beginning of a series of earthquakes (aflershocks) whose frequency and energy are meanly decreasing in time down to the background level of activity. Azerbaijan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segments of the Alpine-Himalayan seismic belt and marks the junction between the African-Arabian and Indian plate to the south, and Eurasian plate to the north. The cluster of earthquakes that struck near Varzeghan-Ahar was centered near the Gosha-Dagh fault, but preliminary data suggested that the fault was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temblor. On the late afternoon of Saturday, August 11, 2012, the northwest of Iran was shaken by two of the strong earthquakes in Iranian history. First was hit by Mw (moment magnitude scale) = 6.4 Richter at local time 16:54 (12:23 GMT (Greenwich Mean Time)), and about 11 min later, an Mw = 6.3 struck 10 km to the west. The spatial-temporal clustering of micro earthquakes (aftershocks) near Varzeghan, is parameterized by means of a generalized passion model. The region has known faults but numerous smaller or deeply buried faults remain undated,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Survey of Ir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ar-varzeghan cluster of strong earthquakes AFTERSHOCKS strike-slip fault.
下载PDF
Stress value in 2003 Dayao Ms6.1 earthquake source region
3
作者 Xiaofeng Xu Yongge Wan Huilin Wang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11年第4期343-350,共8页
The Ms6.2 Dayao, Yunnan, earthquake occurred on July 21, 2003, followed by a major Ms6.1 earthquake about 88 days later in the same region. Hypocenters of the two earthquakes are almost in the same place. Based on the... The Ms6.2 Dayao, Yunnan, earthquake occurred on July 21, 2003, followed by a major Ms6.1 earthquake about 88 days later in the same region. Hypocenters of the two earthquakes are almost in the same place. Based on the P wave first motion polarities of the two aftershock sequences recorded by temporary stations, we have studied the stress field in the aftershock zone and obtained the two stress field directions in Dayao region using the new version of PKU_Grid^Test Software provided by Chunquan Yu. Assuming that the rotation of the stress field is caused by the second main shock, we estimated the crustal stress value in the focal region by using the stress value calculation method proposed by Yongge Wan. The estimated maximum, intermediate and minimum principal stresses are 166.3 MPa, 158.7 MPa and 151 MPa, respectively, before the second main shock. The normal and shear stresses projected on the fault plane of the second main shock before it occurred are 157.3 MPa, 7.4 MPa, and are 158.8 MPa, 0.2 MPa after it occurred, respectively. The perturbed input parameters experiments attest the stability of the solu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reseismic shear stress is larger than the post-seismic one, and their difference corresponds to the stress drop approximately. The estimated compressive stress level is very high, but the differential stress is low. The result is helpful for friction coefficient estimation, plate motion simulation and related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fault plane solution stress field stress magnitude 2003 Dayao twin earthquake
下载PDF
一种新型远程大坝强震智能化监测系统
4
作者 张健 郭永刚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1,共5页
在西藏水利水电工程大开发的背景下,研究了适用于西藏的分布式远程大坝强震监测系统。该系统结合现代电子信息、大数据技术和GIS技术,建立了西藏重大水电工程强震监测的数据库、方法库、模型库、知识库,并增加了机器学习分析算法功能和... 在西藏水利水电工程大开发的背景下,研究了适用于西藏的分布式远程大坝强震监测系统。该系统结合现代电子信息、大数据技术和GIS技术,建立了西藏重大水电工程强震监测的数据库、方法库、模型库、知识库,并增加了机器学习分析算法功能和数字孪生技术、Web远程管理等功能,实现了强震监测数据和数字孪生体系有机结合及基础数据与GIS的信息交互,可将分析决策结果实时发送至远程端,为震后大坝安全评价提供了实景仿真与决策辅助,为开发新型大坝强震监测系统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大坝 强震监测 WEB GIS 数字孪生
下载PDF
数字孪生技术在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胡兆冰 杨林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是实现高铁沿线地震监测与预警的复杂控制系统。针对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大规模工程化应用带来的运维复杂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包含物理系统、虚拟系统、孪生数据库、对外服务以及各模块间关联的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 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是实现高铁沿线地震监测与预警的复杂控制系统。针对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大规模工程化应用带来的运维复杂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包含物理系统、虚拟系统、孪生数据库、对外服务以及各模块间关联的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数字孪生模型,并实现了物理系统、虚拟系统和孪生数据库建模,构建了由物理系统数据采集、3D可视化建模、故障诊断与预测等模块组成的技术架构体系,阐明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可实现远程操控、智能维护、可视化展示和供应链优化等功能,从而有效提高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的可用性和维护水平,为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数字化和智能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高速铁路 地震预警 远程操控 智能维护 3D可视化
下载PDF
某大底盘双塔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
6
作者 黄星 《福建建设科技》 2024年第1期57-60,117,共5页
某项目采用大底盘双塔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存在多项不规则,属于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本文介绍了项目的结构体系及超限情况,采用两种软件进行结构计算分析。针对工程的特点及难点,基于结构性能化要求,对结构采取了中震和大震静力推覆分析,... 某项目采用大底盘双塔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存在多项不规则,属于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本文介绍了项目的结构体系及超限情况,采用两种软件进行结构计算分析。针对工程的特点及难点,基于结构性能化要求,对结构采取了中震和大震静力推覆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采取了相应的加强措施。分析表明,结构安全可靠,满足预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弹性时程分析 大底盘 双塔 性能设计 大震静力推覆
下载PDF
基于结构“保险丝”概念的双柱式高墩地震损伤控制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谢文 孙利民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0-428,共9页
在双柱式高墩中引入结构"保险丝"概念,即在墩柱间附加易于震后修复或可更换的"保险丝"构件,通过其耗能来确保墩柱处于弹性或轻微损伤状态。首先以等效单自由度体系为例,阐明了结构"保险丝"概念的基本理论... 在双柱式高墩中引入结构"保险丝"概念,即在墩柱间附加易于震后修复或可更换的"保险丝"构件,通过其耗能来确保墩柱处于弹性或轻微损伤状态。首先以等效单自由度体系为例,阐明了结构"保险丝"概念的基本理论,通过参数化分析揭示了其损伤控制机理;建立了基于结构"保险丝"概念的双柱式高墩地震损伤控制方法;最后以一双柱式高墩为例实现了所提出的损伤控制方法,通过弹塑性静力和动力分析验证了该损伤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控制后(附加"保险丝"构件)的双柱式高墩的地震响应和损伤明显低于控制前的,且地震输入能集中在"保险丝"构件上,使墩柱处于弹性状态,验证了结构"保险丝"概念在双柱式高墩地震损伤控制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措施 地震损伤 双柱式高墩 “保险丝”构件 损伤控制方法
下载PDF
融合数字孪生与混合现实的震损建筑指导加固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占省 白文燕 杜修力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6-156,共11页
震损建筑的加固修复是提高建筑抗震能力的关键环节,充分理解加固方法和流程有助于修复震后建筑和提高抗震能力。借鉴数字孪生和混合现实技术发展理念,提出适用于震损建筑加固的智能化指导方法,建立基于数字孪生与混合现实的指导损伤加... 震损建筑的加固修复是提高建筑抗震能力的关键环节,充分理解加固方法和流程有助于修复震后建筑和提高抗震能力。借鉴数字孪生和混合现实技术发展理念,提出适用于震损建筑加固的智能化指导方法,建立基于数字孪生与混合现实的指导损伤加固系统。首先搭建数字孪生模型,包括4个运行空间、各空间中的操作以及孪生数据,搭建孪生数据库对大量数据进行管理。为实现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双向映射,借助HoloLens开发适用于混合现实的人机交互机制。最后为评估所提出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准备了一个试验场景进行可用性测试。采用立意抽样法招募了20名参与者,他们分别在2D纸质版或者DTMR-DRS模块的指导下执行相同的加固任务,记录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错误率并要求他们填写调查问卷。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纸质文件相比,开发的DTMR-DRS系统传递信息更为快捷,文字-语音-视频-模型的展示也使得施工指导更为立体全面,在帮助加固施工人员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返工率上具有显著的优势,为相关知识体系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混合现实 震损建筑 加固
下载PDF
MIDAS/Building双塔大跨度连体建筑抗震设计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子胜 李新明 杨毅辉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84,共5页
双塔大跨度连体建筑结构形式及受力较为复杂,其结构安全性设计特别是抗震设计尤为重要。以某双塔大跨度连体建筑为例,基于MIDAS/Building结构分析设计系统及SATWE对整体结构进行小震反应谱分析,考虑施工模拟及P-delta影响,计算其水平及... 双塔大跨度连体建筑结构形式及受力较为复杂,其结构安全性设计特别是抗震设计尤为重要。以某双塔大跨度连体建筑为例,基于MIDAS/Building结构分析设计系统及SATWE对整体结构进行小震反应谱分析,考虑施工模拟及P-delta影响,计算其水平及竖向地震作用,得到整体结构受力与位移参数,并进行设计验算。通过比较两种软件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该工程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基于计算结果,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为类似结构的计算与抗震性能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塔 大跨度连体建筑 抗震设计 小震反应谱法
下载PDF
连体对大底盘双塔结构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海霞 李雁英 李凯 《测试技术学报》 2015年第4期359-363,共5页
为研究带有连体的大底盘双塔结构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情况,确定连体的合适位置,本文应用ANSYS软件建立三个比对模型,并分别对它们进行了Z向的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分析,通过分析得到了这三个模型的整体变形情况、最大位移曲线,并将之进... 为研究带有连体的大底盘双塔结构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情况,确定连体的合适位置,本文应用ANSYS软件建立三个比对模型,并分别对它们进行了Z向的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分析,通过分析得到了这三个模型的整体变形情况、最大位移曲线,并将之进行比较,得出了相应结论,即带有连体的大底盘双塔结构在竖向地震作用下整体变形和位移明显加大,并且随着连体位置升高,作用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底盘双塔结构 ANSYS分析 竖向地震 变形 位移
下载PDF
双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桥模态与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孟君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7-40,共4页
研究目的:为研究双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桥的抗震性能,对双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桥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及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分析结果可为双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桥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论:通过建立双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桥的动力分析力学模型,运用... 研究目的:为研究双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桥的抗震性能,对双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桥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及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分析结果可为双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桥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论:通过建立双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桥的动力分析力学模型,运用有限元法对部分斜拉桥进行了动力特性与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模态分析表明:双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桥的第1振型为主梁对称竖向弯曲,第一自振频率比漂浮体系的斜拉桥大,因此受竖向地震、风和车辆振动的影响较大。研究了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桥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规律,分析了部分斜拉桥的抗震性能,研究表明:部分斜拉桥在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多遇地震作用下满足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塔单索面部分斜拉桥 模态分析 地震时程分析
下载PDF
电容器双塔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楼梦麟 潘曦 《结构工程师》 2009年第6期84-88,共5页
应用通用有限元程序 ANSYS 建立了某换流站高压电容器双塔结构体系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分析和反应谱分析。通过对比反应谱分析和分别输入正弦共振调幅五波、Taft 波、El-Centro 波的动力时程分析下的结构响应,... 应用通用有限元程序 ANSYS 建立了某换流站高压电容器双塔结构体系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分析和反应谱分析。通过对比反应谱分析和分别输入正弦共振调幅五波、Taft 波、El-Centro 波的动力时程分析下的结构响应,讨论了这种两塔自振频率相差较大。联系较弱的双塔结构体系地震反应的特点。最后得出在对此类双塔结构直接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时,采用《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所规定的调幅五波作为输入地震波时,可能会低估其中基频较大的塔的结构响应,使设计偏于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器双塔结构 调幅五波 Taft波 El-Centro波 反应谱分析
下载PDF
澜沧耿马地震序列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静观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05-313,共9页
本文对1988年8月15日澜沧中强震序列,以及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强震序列的地震活动性特征和地震波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在某些方面,8月15日中强震序列反映出其前震特征,而11月6日强震序列则明显反映出双震型地震的特征。在余... 本文对1988年8月15日澜沧中强震序列,以及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强震序列的地震活动性特征和地震波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在某些方面,8月15日中强震序列反映出其前震特征,而11月6日强震序列则明显反映出双震型地震的特征。在余震区的北区和南区,余震活动在地震波初动、震源深度、大小地震比例关系和能量释放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同时对强余震前的地震活动性特征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地震活动性 地震波
下载PDF
双塔高层狭缝处高空钢结构连廊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济坤 《福建建筑》 2018年第2期56-59,80,共5页
分析讨论了风压狭缝效应、抗震设防设计、连接节点形式3个方面对某工程的高空连廊设计。通过数值风洞的模拟,得到了风压狭缝影响系数;并通过对连廊的抗震概念设计及防震缝宽度取值的分析,对悬挑端刚接节点的受力的有限元分析,认为采用... 分析讨论了风压狭缝效应、抗震设防设计、连接节点形式3个方面对某工程的高空连廊设计。通过数值风洞的模拟,得到了风压狭缝影响系数;并通过对连廊的抗震概念设计及防震缝宽度取值的分析,对悬挑端刚接节点的受力的有限元分析,认为采用型钢混凝土柱与内伸钢骨组合的节点形式能够满足受力要求,保证梁端内力的有效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防设计 双塔高层 狭缝效应 连接节点
下载PDF
大底盘双塔楼结构塔间距对其隔震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名娥 冉志红 张力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03-107,共5页
由于底部可利用的大空间及隔震层设置的便利性,大底盘隔震的塔楼结构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塔间距变化对该类结构隔震设计影响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以某大底盘隔震的双塔楼结构为例,详细深入研究了这个问题,对不同塔... 由于底部可利用的大空间及隔震层设置的便利性,大底盘隔震的塔楼结构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塔间距变化对该类结构隔震设计影响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以某大底盘隔震的双塔楼结构为例,详细深入研究了这个问题,对不同塔间距的双塔楼的隔震效果进行综合的对比分析,为该类双塔楼的设计提出可供参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塔结构 大底盘隔震 减震系数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周期比
原文传递
新疆大厦结构设计
16
作者 张速 温庆东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3-15,88,共4页
结合新疆大厦工程的结构设计过程,分析了双塔大底盘结构在裙房屋面处的刚度突变引起楼层地震剪力的变化特点,以及不等高双塔的高度差异对水平地震力作用产生的相互影响和大跨度屋盖产生的应力集中。介绍了针对这些特点而采取的相应处理... 结合新疆大厦工程的结构设计过程,分析了双塔大底盘结构在裙房屋面处的刚度突变引起楼层地震剪力的变化特点,以及不等高双塔的高度差异对水平地震力作用产生的相互影响和大跨度屋盖产生的应力集中。介绍了针对这些特点而采取的相应处理措施,为类似结构的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等高双塔 大底盘 水平地震力 大跨度屋盖 型钢混凝土柱
原文传递
澜沧—耿马大震前兆信息Q值的研究
17
作者 陈学庭 李永莉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63-370,共8页
利用P波初动半周期测定介质品质因数Q值的方法,测定了澜沧(?)耿马大震前主震及其周围地区的Q值变化.根据该区域地质构造活动区域应力场分布的优势方向分析了澜沧7.6级、耿马7.2级两次大震的孕震过程,并结合对该地区划分的三个小区域Q值... 利用P波初动半周期测定介质品质因数Q值的方法,测定了澜沧(?)耿马大震前主震及其周围地区的Q值变化.根据该区域地质构造活动区域应力场分布的优势方向分析了澜沧7.6级、耿马7.2级两次大震的孕震过程,并结合对该地区划分的三个小区域Q值随时间的变化量,探讨了双主震型孕震的某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前兆信息 P波初动 Q值 云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