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hancing Geological Understanding and Identifying Gold Anomalies in the Ailaoshan Orogen
1
作者 ZHAO Shiyu YANG Lin +5 位作者 SONG Yiwei DONG Yuntao FENG Lihao LI Huajian WU Junyu WANG Qingf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41-453,共13页
The Ailaoshan Orogen in the southeastern Tibet Plateau,situated between the Yangtze and Simao blocks,underwent a complex structural,magmatic,and metamorphic evolution resulting in different tectonic subzones with vary... The Ailaoshan Orogen in the southeastern Tibet Plateau,situated between the Yangtze and Simao blocks,underwent a complex structural,magmatic,and metamorphic evolution resulting in different tectonic subzones with varying structural lineaments and elemental concentrations.These elements can conceal or reduce anomalies due to the mutual effect between different anomaly areas.Dividing the whole zone into subzones based on tectonic settings,ore cluster areas,or sample catchment basins(Scb),geochemical and structural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gold(Au)mineralization have been identified utilizing mean plus twice standard deviations(Mean+2STD),factor analysis(FA),concentration-area(CA)modeling of stream sediment geochemical data,and lineament density in both the Ailaoshan Orogen and the individual subzones.The FA in the divided 98 Scbs with 6 Scbs containing Au deposits can roughly ascertain unknown rock types,identify specific element associations of known rocks and discern the porphyry or skarn-type Au mineralization.Compared with methods of Mean+2STD and C-A model of data in the whole orogen,which mistake the anomalies as background or act the background as anomalies,the combined methods of FA and C-A in the separate subzones or Scbs works well in regional metallogenic potential analysis.Mapping of lineament densities with a 10-km circle diameter is not suitable to locate Au deposits because of the delineated large areas of medium-high lineament density.In contrast,the use of circle diameters of 1.3 km or 1.7 km in the ore cluster scale delineates areas with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lineament density,consistent with the locations of known Au deposits.By analyzing the map of faults and Au anomalies,two potential prospecting targets,Scbs 1 and 63 with a sandstone as a potential host rock for Au,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Ailaoshan Orogen.The use of combined methods in the divided subzones proved to be mor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geological understanding and identifying mineralization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Au,rather than analyzing the entire larg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erology GEOCHEMISTRY GOLD stream sediment sample catchment basin concentration-area model lineament density ailaoshan orogen
下载PDF
Sapphirine-Bearing Pelitic Granulite from Ailaoshan Orogen,West Yunnan,China: Metamorphic Conditions and Tectonic Setting 被引量:1
2
作者 Cheng Wei Yuhao Zhao +4 位作者 Luhua Zhu Xuexiang Qi Zhihui Cai Xufeng Liu Guangfei Ma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621-635,共15页
To reveal the p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morphic evolution histon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pelitic granulites from Ailaoshan Orogen, Uest Yunnan, China, a comprehensive study in mineral chemistry, petrogeoch... To reveal the p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morphic evolution histon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pelitic granulites from Ailaoshan Orogen, Uest Yunnan, China, a comprehensive study in mineral chemistry, petrogeochemistry and geochronology studie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wo metamorphic stages of the granulites can be established:(1) the peak metamorphism recorded by the mineral assemblage of garnet, kyanite, K-feidspar and rutile, and the initial retrograde metamorphism shown by the mineral assemblage of garnet, sillimanite, sapphirine, spinel, K-feldspar, plagioclase and biotite;(2) the superim-posed metamorphism recorded by the mineral assemblage of biotite, muscovite, plagioclase, quartz and ilmenite. Zircon LA-ICP-MS U-Pb dating indicates that the protolith of the granulite was deposited after 337 Ma. The initial retrograde metamorphism occurred at P-T conditions of 8.6-12 kbar at 850-920℃ estimated by mineral assemblages, the low pressure limit of kyanite stability and GBPQ geothermobarometer in Indosinian (about 235 Ma), and the late superimposed metamorphism occurred at the P-T condition of 3.5-3.9 kbar at 572-576℃ estimated by GBPQ geothermobarometer since 33Ma. The first stage was related to the amalgam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and Indochina blocks during the Triassic, and the second stage was possibly related with the large scale sinistral slip-shearing since the Oligocene.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upper continental crust was suhducted/underthrusted to the lower continental crust (deeper than 30 km) and underwent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and then quickly exhumed to the middle-upper crust (10-12 km) and initial retrograde metamorphism occurred due to the collision of the Indochina and South China blocks during Indosinian, which was followed by superimposition of the second stage of metamorphism since the Olig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pressure pelitic GRANULITE SAPPHIRINE zircon LA-ICP-MS U-PB dating METAMORPHIC rocks ailaoshan orogen
原文传递
初论中国三叠纪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126
3
作者 毛景文 周振华 +4 位作者 丰成友 王义天 张长青 彭惠娟 于淼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37-1471,共35页
三叠纪构造演化在中国地质历史过程中具有强度大、影响广泛的特点,然而与三叠纪重大构造事件有关的成矿作用研究明显滞后。本文基于最新研究成果,初步系统论述了中国三叠纪大规模成矿时空分布及基本特点。中国三叠纪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 三叠纪构造演化在中国地质历史过程中具有强度大、影响广泛的特点,然而与三叠纪重大构造事件有关的成矿作用研究明显滞后。本文基于最新研究成果,初步系统论述了中国三叠纪大规模成矿时空分布及基本特点。中国三叠纪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昆仑—秦岭和红河—哀牢山两个三叠纪主造山带及其邻区,另外在华南、东北和新疆三个板内也发育有一系列多金属矿产。三叠纪矿床类型主要包括:①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Cu-Ni硫化物矿;②与中酸性-酸性岩有关的斑岩Cu-Au、Cu-Mo、Mo矿,矽卡岩型Cu-Pb-Zn、Cu-Fe、Sn、W矿和脉状Au矿;③与高温气液-流体有关的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④与造山过程构造-热-流体有关的造山型Au矿;⑤与造山过程盆地流体有关的MVT型Pb-Zn矿;⑥与地幔流体有关的碳酸岩脉型Mo矿。昆仑—秦岭造山带内大多数三叠纪矿产都形成于碰撞造山或后碰撞环境,以前者为主。在东秦岭地区,三叠纪矿床以Mo、Au矿为主,形成时代集中在233~221 Ma;西秦岭地区三叠纪Au矿和Pb-Zn矿广泛分布,其中金矿受北西向脆韧性剪切构造带控制,而Pb-Zn矿集中出现在西成和凤太两大盆地内,成矿时代集中在晚三叠世(232~214 Ma);东昆仑地区新探明的一系列Cu-Mo-Fe多金属矿床,其成矿时代为240~210 Ma。红河—哀牢山造山带受新特提斯构造演化影响,三叠纪矿产呈零星出露,主要出现在中甸古岛弧区、造山带东侧的滇黔川接壤区和滇东南都龙地区。在中甸岛弧区整体表现为中部以斑岩-矽卡岩型Cu矿床为主,向南北两侧变为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Cu-Pb-Zn矿床和Au矿床,成岩成矿年龄集中于228~201 Ma;川滇黔地区近几年的测年结果显示出其主要的Pb-Zn矿都形成于三叠纪;滇东南都龙地区新近发现一组三叠纪W-Sn矿床,成矿时代集中在214~209 Ma。除两条主碰撞带外,三叠纪矿床还有华南稀有、W-Sn矿床,新疆稀有金属、Mo矿和东北及其邻区斑岩Mo矿、Cu-Ni硫化物矿和脉状Au矿等,其与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关系密切。其中,华南大多数三叠纪矿产与东西向构造-岩浆活动有关,来源于加厚地壳重熔形成的过铝质花岗岩上侵定位,而东北及其邻区、新疆及其毗邻的蒙古和俄罗斯阿尔泰及紧邻西伯利亚的三叠纪成矿作用则可能与地幔柱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纪 成矿作用 碰撞造山 后碰撞 地幔柱 昆仑—秦岭造山带 红河—哀牢山造山带
下载PDF
哀牢山造山带金矿成矿时序及其动力学背景探讨 被引量:87
4
作者 杨立强 邓军 +1 位作者 赵凯 刘江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19-2532,共14页
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带,形成于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过程中。论文基于对哀牢山造山带金矿成矿作用的同位素定年结果,探讨了成矿年代学与构造-热事件的关系,厘定了其相关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已获得的最老成矿年... 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带,形成于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过程中。论文基于对哀牢山造山带金矿成矿作用的同位素定年结果,探讨了成矿年代学与构造-热事件的关系,厘定了其相关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已获得的最老成矿年龄集中于海西期,但过剩氩的存在导致视年龄值偏离真实成矿年龄,而最小视年龄(345.2±16Ma)与区域蛇绿岩的形成同时;含镍金黄铁矿硅质岩的含金量可能与热水沉积有关,其地球动力学环境对应于海底扩张和初始洋盆的形成。印支期是区域主碰撞造山高峰期,也是大规模岩浆活动与Cu-Ni-Pt-Pd硫化物矿床、VMS型Cu-Pb-Zn矿床及斑岩型Cu-Au矿床成矿集中期,其中老王寨金矿含金黄铁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229±38Ma。燕山期成矿年龄数据分散于180Ma、135Ma、110Ma和90Ma左右等多个时段,其中最晚时段年龄谱的最小视年龄值(91±1Ma)可能代表了一次较为重要的构造动力体制转换,该期(约90~70Ma)的区域成岩成矿(斑岩及斑岩型Cu-Mo-W-Au矿床)规模较大,表明增生造山→碰撞造山构造体制转换在研究区存在重要的成岩成矿响应。喜马拉雅期可能经历了早(63.09~61.55Ma)、主(36.10~33.76Ma)和晚(30.80~26.40Ma)三期金矿成矿-热事件,分别受控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早期的强烈汇聚挤压、早-晚期转换构造动力学体制,并可能受青藏高原物质东向逃逸和软流圈脉动隆起的联合制约,金矿大规模成矿作用与构造动力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壳幔物质强烈交换与构造变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热事件 成矿年代学 造山型金矿 矿床探针 哀牢山造山带 中国西南
下载PDF
滇西大坪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35
5
作者 杨立强 邓军 +5 位作者 赵凯 刘江涛 葛良胜 周道卿 李士辉 曹宝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800-3810,共11页
大坪金矿床被视为哀牢山造山带南段最典型的造山型金矿,但其诸多地质特征明显不同于国外典型造山型金矿床,而呈现出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一致性。区域上,脉型金铜铅银矿床的产出与中酸性侵入岩及中基性火山岩密切相关。大坪金矿床... 大坪金矿床被视为哀牢山造山带南段最典型的造山型金矿,但其诸多地质特征明显不同于国外典型造山型金矿床,而呈现出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一致性。区域上,脉型金铜铅银矿床的产出与中酸性侵入岩及中基性火山岩密切相关。大坪金矿床形成于主要赋矿的桃家寨闪长岩侵位之后约800Ma的新生代构造-岩浆热事件中,金矿床是区域尺度伸展和转换拉伸应力体制的产物;成矿作用过程中,研究区构造动力体制发生了转换,主成矿期容矿断裂带显示为张剪性正断层性质。矿脉多(55条)、薄(0.2~0.8m)、长(200~1500m)、陡(56°~85°)、延深大(约700m),且近平行成带产出;矿体中Au品位高(超过10×10-6),Au/Ag低(0.1~0.5),且伴生Pb、Cu、Ag。矿石的充填型结构构造和矿物共生组合指示矿脉形成温度低、深度浅;矿化-蚀变样式以及蛋白石和氧化矿的出现表明成矿体系处于开放的氧化环境,成矿后保存良好。大坪金矿床这种特殊的地质特征可能与其复杂的区域构造背景及成矿演化过程密切相关,金矿床虽然具有造山型金矿的基本特征,但在成矿作用晚期,矿床浅部叠加了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铜铅银成矿作用。即大坪金矿床属于深部造山型+浅部低温热液型矿床套叠组合,成矿体系保存完整,现发现的均为浅部矿体,深部找矿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型 浅成低温热液型 成因模式 大坪金矿 哀牢山造山带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地区构造岩石地层单元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76
6
作者 方维萱 胡瑞忠 +1 位作者 谢桂青 苏文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6,共9页
依据新获得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和构造岩石地层单元,重新认识了云南哀牢山造山带形成与演化历史。认为:在哀牢山地区元古界深变质岩系属基底构造层;前造山期岩石组合及构造演化为扬子地块西缘被动大陆边缘志留纪深水相碎屑岩→陆缘泥盆... 依据新获得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和构造岩石地层单元,重新认识了云南哀牢山造山带形成与演化历史。认为:在哀牢山地区元古界深变质岩系属基底构造层;前造山期岩石组合及构造演化为扬子地块西缘被动大陆边缘志留纪深水相碎屑岩→陆缘泥盆纪被动裂谷盆地中火山-沉积岩→石炭纪哀牢山有限洋盆及蛇绿岩石组合→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哀牢山洋-陆碰撞成陆及弧火山岩-陆相碎屑岩组合。燕山期主造山期及岩石组合为晚三叠世-侏罗纪前陆盆地磨拉石建造-同造山期中酸性侵入岩-燕山期脆韧性剪切带及构造岩。喜马拉雅山期陆内造山成原的岩石组合为第三-第四纪陆内山间盆地中磨拉石建造-红河韧性剪切带及构造岩-富碱侵入岩和煌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牢山地区 构造岩石地层单元 岩石组合 构造演化 哀牢山造山带 云南 中国
下载PDF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背景造山型金矿床:构造背景、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华健 王庆飞 +2 位作者 杨林 于华之 王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89-2201,共13页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背景下形成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哀牢山造山带两条造山型金矿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包含马攸木、念扎、邦布及折木朗金矿等;该矿带形成于拉萨地块及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层序列地壳初始缩短加厚的背景(59~44Ma),与林子宗火...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背景下形成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哀牢山造山带两条造山型金矿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包含马攸木、念扎、邦布及折木朗金矿等;该矿带形成于拉萨地块及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层序列地壳初始缩短加厚的背景(59~44Ma),与林子宗火山岩和高压变质岩同期形成。控矿构造主要以EW向展布。金以自然金形式赋存在石英硫化物脉及石英脉两侧以绿片岩相变质为主的千枚岩及板岩中。哀牢山造山带包含镇沅、金厂、大坪及长安金矿等,主要形成于35~26Ma,成矿背景为区域发生大规模走滑剪切,矿区内分布有成矿前期的煌斑岩及富碱斑岩。控矿构造主要以NW-SE向展布,围岩变质级低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C-S-H-O-Pb同位素变化较大,整体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哀牢山造山带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地幔流体、围岩地层的变质流体及岩浆流体,成矿围岩的差异性也会导致同位素的变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来源 C-S-H-O-Pb同位素 矿床地质 构造背景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哀牢山造山带造山型金矿
下载PDF
哀牢山造山带南段中二叠世晚期娘宗岩体厘定 被引量:6
8
作者 赵德军 陈洪德 +2 位作者 王道永 王国芝 李娜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5,共7页
位于哀牢山造山带西侧、歪古村组(原高山寨组)分布范围之内的岩浆岩(娘宗岩体)一直被认为是火山岩,属歪古村组的组成部分,其形成时间为晚三叠世。通过综合分析娘宗岩体与围岩之间接触界线的宏观地质特征、岩体岩相学、岩石学、矿物学、L... 位于哀牢山造山带西侧、歪古村组(原高山寨组)分布范围之内的岩浆岩(娘宗岩体)一直被认为是火山岩,属歪古村组的组成部分,其形成时间为晚三叠世。通过综合分析娘宗岩体与围岩之间接触界线的宏观地质特征、岩体岩相学、岩石学、矿物学、LA-MC-ICP MS锆石测年结果,认为岩体东侧地层不属歪古村组,而属古生界马邓岩群,二者之间为侵入接触关系;岩体西侧与歪古村组为沉积不整合接触关系,岩体不属歪古村组的组成部分;岩体形成时间约为(263.1±2.3)Ma,属中二叠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造山带 娘宗岩体 形成时代 接触关系
下载PDF
滇西哀牢山老王寨金矿床控矿构造样式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闯 杨立强 +2 位作者 赵凯 刘江涛 李坡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109-4124,共16页
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新生代造山型金矿带,老王寨金矿床是该矿带中已发现规模最大的金矿床。该矿床中金矿化的产出受NW向九甲-安定断裂和NWW向老王寨-营盘山背斜联合控制,金矿体定位于老王寨-营盘山背斜两翼NW-NWW向层间接触带或... 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新生代造山型金矿带,老王寨金矿床是该矿带中已发现规模最大的金矿床。该矿床中金矿化的产出受NW向九甲-安定断裂和NWW向老王寨-营盘山背斜联合控制,金矿体定位于老王寨-营盘山背斜两翼NW-NWW向层间接触带或脉岩与地层交界面等构造薄弱部位的左行剪切逆断裂带中。成矿前,区域NNE-SSW向挤压构造应力场导致轴向NWW的老王寨-营盘山背斜形成,背斜形成晚期在其两翼形成NW-NWW向的次级断裂。成矿作用过程中,在NEE-SWW向挤压构造背景下,NWW向老王寨-营盘山背斜的转折端和两翼呈背驮式叠瓦状排列的NW-NWW向左行剪切逆断裂为有利容矿空间。之后,构造体制转变为近SN向挤压,形成少量NE向左行剪切断裂,对已有NW向矿体略有破坏。走滑断裂是哀牢山造山带最具特色的构造型式,也是区域最重要的控矿构造样式,在老王寨金矿床主要体现为控制金矿化产出的NW-NWW向左行剪切逆断裂大规模发育于NWW向老王寨-营盘山背斜构造的两翼,对应于区域构造动力体制转换晚期,印度与欧亚大陆斜碰撞导致的区域大规模走滑断层最发育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王寨金矿床 哀牢山金矿带 造山型金矿 控矿构造样式
下载PDF
哀牢山矿集区构造环境演化与金多金属成矿系统 被引量:18
10
作者 葛良胜 邓军 +2 位作者 杨立强 袁士松 郭春影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99-1722,共24页
哀牢山金多金属矿集区是指以传统的哀牢山成矿带为中心,包括与其相邻的矿田、矿区在内的多金属矿床分布密集区,地处由哀牢山复合造山作用为纽带而发生相互联系的多个不同性质的古大地构造单元结合地带。哀牢山复合造山作用演化经历了前... 哀牢山金多金属矿集区是指以传统的哀牢山成矿带为中心,包括与其相邻的矿田、矿区在内的多金属矿床分布密集区,地处由哀牢山复合造山作用为纽带而发生相互联系的多个不同性质的古大地构造单元结合地带。哀牢山复合造山作用演化经历了前寒武纪-早古生代造山带基础形成、晚古生代俯冲造山作用、海西末-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燕山期-新生代伸展造山作用等复杂的造山过程。伴随着造山作用演化,在矿集区内不同构造-成矿单元形成了不同性质的成矿地质环境以及与其对应的成矿系统。主要包括早中元古代扬子板块大陆边缘裂谷环境及成矿系统、中晚古生代哀牢山大陆边缘洋盆裂谷(小洋盆)-缝合带环境及汇聚大陆边缘复合成矿系统、个旧-文山复合裂陷盆地多旋回演化与复合成矿系统、金平"稳定"陆缘块体构造环境与陆内复合成矿系统及墨江-绿春多期叠加弧-裂谷盆地环境与成矿系统等。由此形成了由一系列超大型-大型锡、金、铁铜、铅锌、镍等多金属矿床组成的成矿集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环境 成矿系统 复合造山 金多金属 哀牢山矿集区
下载PDF
金平白马寨铜镍矿床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模型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立军 朱杰勇 《云南地质》 2003年第2期161-169,共9页
系统研究哀牢山造山带金平白马寨铜镍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提出本矿床为含矿基性 超基性岩浆熔离 结晶分异和矿浆依次脉冲式贯入的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最终建立本区铜镍矿床的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模型。
关键词 铜镍矿床 哀牢山造山带 地球化学 成矿模式 成矿预测模型
下载PDF
哀牢山墨江金矿与南乌拉尔山明加克金矿地质特征对比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光明 刘铁兵 +1 位作者 沈远超 张连昌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31-638,共8页
本文通过对产于两个不同造山带中金矿化特征的对比 ,认为墨江金矿与明加克金矿均具有造山带型金矿的一些特征 ,形成于造山晚期主构造带的逆冲走滑阶段 ,产于一级构造带的上盘 ,金矿化受二级和三级剪切张裂隙的控制。与明加克金矿不同的... 本文通过对产于两个不同造山带中金矿化特征的对比 ,认为墨江金矿与明加克金矿均具有造山带型金矿的一些特征 ,形成于造山晚期主构造带的逆冲走滑阶段 ,产于一级构造带的上盘 ,金矿化受二级和三级剪切张裂隙的控制。与明加克金矿不同的是墨江金矿的形成经历了更长的构造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南乌拉尔山 造山带 金矿床 金矿化特征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哀牢山造山型金成矿系统:复合造山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初探 被引量:103
13
作者 杨立强 刘江涛 +5 位作者 张闯 王庆飞 葛良胜 王中亮 张静 龚庆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23-1739,共17页
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带,形成于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过程中。论文基于对哀牢山复合造山带区域构造背景、控矿构造系统演化、金成矿期次及其时代的系统研究,从金成矿年代序列、成矿过程构造控制及成矿作用动力... 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带,形成于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过程中。论文基于对哀牢山复合造山带区域构造背景、控矿构造系统演化、金成矿期次及其时代的系统研究,从金成矿年代序列、成矿过程构造控制及成矿作用动力学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复合造山过程中的金矿成矿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哀牢山金矿带发育三期金矿成矿-热事件:早期金成矿作用(61.55~63.09Ma)对应于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最为发育的时期,与剪切走滑断裂构造的形成同步,显示它们统一受控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早期的强烈汇聚挤压构造动力学体制;主期金成矿作用(33.76~36.10Ma)对应于区域挤压构造应力场的相对松弛阶段以及富碱斑岩和剪切走滑断裂构造系统最为发育的时期,受控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构造动力学转换体制,并可能受青藏高原物质东向逃逸和软流圈脉动隆起的联合制约,金矿大规模成矿作用与构造动力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壳幔物质强烈交换与构造变形密切相关;晚期金成矿作用(26.40~30.80Ma)对应于岩石圈伸展作用的发生以及亏损地幔减压熔融产生的板内高钾岩浆岩的就位,受控于印度板块反向旋转拖曳与斜向俯冲回退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造山构造演化 成矿作用时序 造山型金矿 成矿系统 哀牢山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老王寨大型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被引量:23
14
作者 梁业恒 孙晓明 +4 位作者 石贵勇 胡北铭 周峰 韦慧晓 莫儒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533-2540,共8页
云南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喜马拉雅期金矿带,而老王寨是其中最大的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老王寨金矿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NaCl-H2O型和CO2-H2O型,其均一温度为102~302℃,峰值为160~180℃;流体盐度范围变化较大... 云南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喜马拉雅期金矿带,而老王寨是其中最大的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老王寨金矿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NaCl-H2O型和CO2-H2O型,其均一温度为102~302℃,峰值为160~180℃;流体盐度范围变化较大,介于2.5%~12.9%NaCleqv之间,峰值为6.0%~7.5%NaCleqv,显示老王寨成矿流体具有中低盐度和中低温度的特征。氢氧同位素测定显示成矿流体δDH2O=-115‰~-90‰,δ18OH2O=5.2‰~6.8‰,显示其组成主要为岩浆水,可能与有机沉积物发生过同位素交换。流体包裹体碳同位素组成(δ13C为-6.5‰~-3.9‰)基本落在幔源碳变化范围之内,说明其中CO2可能来自地壳深部,甚至上地幔。综合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的证据,提出老王寨金矿为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造山型金矿 老王寨金矿 哀牢山金矿带
下载PDF
云南大坪金矿床赋矿闪长岩锆石SHRIMP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燕 孙晓明 +4 位作者 石贵勇 熊德信 翟伟 潘伟坚 胡北铭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600-2608,共9页
云南大坪金矿床是哀牢山金矿带中最重要的金矿之一,主要赋存在受到强烈剪切和水-岩反应的闪长岩中,是典型的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本文对大坪金矿床赋矿闪长岩中锆石进行了SHRIMPU-Pb定年,得出闪长岩围岩的年龄为773±12Ma,为晚元... 云南大坪金矿床是哀牢山金矿带中最重要的金矿之一,主要赋存在受到强烈剪切和水-岩反应的闪长岩中,是典型的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本文对大坪金矿床赋矿闪长岩中锆石进行了SHRIMPU-Pb定年,得出闪长岩围岩的年龄为773±12Ma,为晚元古代,显示该岩体为华南地区晋宁-澄江期大规模基性到酸性岩浆活动的产物,是Rodinia超大陆形成、裂解后冈瓦纳大陆形成过程的响应,而不是前人普遍认为的加里东期岩体。该岩体侵入年龄与大坪金矿脉石英流体包裹体40Ar-39Ar年龄测定给出的高温坪年龄(765.5±7.0Ma)基本一致,显示大坪金矿床具有多期成矿的特征,其主体形成于喜马拉雅期碰撞造山运动,但早在晋宁造山运动中就有金的初步富集。在闪长岩中还发现了年龄为33.7±1.1Ma的锆石,其时代与大坪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中热液绢云母的40Ar-39Ar定年结果(33.76Ma)基本一致,显示它们很可能为该区强烈的韧性剪切和局部岩浆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定年 蚀变闪长岩 造山型金矿 大坪金矿床 哀牢山金矿带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大坪金矿床成矿流体H-O-C-S同位素组成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6
16
作者 石贵勇 孙晓明 +4 位作者 张燕 熊德信 翟伟 潘伟坚 胡北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51-1759,共9页
大坪金矿是云南哀牢山金矿带中最大的新生代造山型金矿之一,其矿体可分为两种类型:晚元古代闪长岩岩体中金矿和中泥盆统马鹿洞组(D2m)灰岩地层中金矿。成矿流体H-O-C-S同位素研究表明,闪长岩岩体中金矿δ18OH2O为2.39‰~7.59‰,δD为-8... 大坪金矿是云南哀牢山金矿带中最大的新生代造山型金矿之一,其矿体可分为两种类型:晚元古代闪长岩岩体中金矿和中泥盆统马鹿洞组(D2m)灰岩地层中金矿。成矿流体H-O-C-S同位素研究表明,闪长岩岩体中金矿δ18OH2O为2.39‰~7.59‰,δD为-85‰~-60‰,热液方解石的δ13C值为-4.7‰~-4.6‰,黄铁矿δ34S值为-2.8‰~7.6‰,平均3.1‰,方铅矿δ34S值为0.2‰~6.3‰,平均2.0‰,而灰岩地层中金矿的δ18OH2O值为4.36‰~6.82‰,δD为-75‰~-67‰,热液铁白云石和方解石δ13C为-7.6‰~-0.5‰,黄铁矿δ34S值为2.2‰~10.2‰,平均6.5‰,显示大坪金矿中两种主要金矿类型成矿流体的组成和来源基本一致,均主要为来自下地壳的变质流体组成,但有地幔流体加入。大坪金矿属于剪切带控制的中深中温热液型金矿,其成矿与哀牢山金矿带在喜马拉雅早期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有关。来自下地壳和地幔的深源流体沿超壳剪切带上升,在地壳浅部向次级断裂构造流通,分别在闪长岩体和灰岩地层中成矿。围岩不是大坪金矿的主要控矿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H-O-C-S同位素组成 新生代造山型金矿 大坪金矿 哀牢山金矿带
下载PDF
哀牢山造山带构造演化及其两侧盆地耦合 被引量:4
17
作者 邓茂林 张志斌 李长青 《云南地质》 2010年第2期177-181,共5页
哀牢山造山带的崛起和盆地耦合,对东西两侧沉降盆地的构造-沉积性质起关键性作用。转换构造性质不仅形成了逆冲推覆与走滑剪切联合作用的构造共生组合,形成两类不同性质的沉积盆地。
关键词 构造演化阶段 盆地耦合作用 盆地演化特征 哀牢山造山带 云南哀牢山
下载PDF
哀牢山造山带构造演化 被引量:23
18
作者 张志斌 刘发刚 包佳凤 《云南地质》 2005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哀牢山造山带造山活动始于晚二叠世的扬子陆块被动边缘的裂谷环境,经过印支及喜马拉雅期两次造山作用,形成了四个构造世代的叠加构造变形。这些不同时期的构造共生组合,既表现出陆内造山带垂向上不同构造层次构造环境的流变学特征,又反... 哀牢山造山带造山活动始于晚二叠世的扬子陆块被动边缘的裂谷环境,经过印支及喜马拉雅期两次造山作用,形成了四个构造世代的叠加构造变形。这些不同时期的构造共生组合,既表现出陆内造山带垂向上不同构造层次构造环境的流变学特征,又反映了造山物质从表部下冲到地壳深处,又折返地表的复杂经历。清晰地刻划出哀牢山造山带的所经历的陆内俯冲、主期碰撞造山及后期卷入喜马拉雅造山活动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冲 折返 造山过程 哀牢山造山带 云南
下载PDF
点苍山—哀牢山带基础地质问题思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沙绍礼 《云南地质》 2011年第1期1-9,共9页
点苍山—哀牢山是滇西重要的变质带。点苍山-罗平山断裂将点苍山分为两个结合带:东部甘孜-理塘结合带东以洱海—箐河断裂为界,包括石鼓蛇绿混杂岩带、义敦岛弧带和中咱-中甸地块。西部金沙江结合带西以乔后-西洱河断裂为界,包括古元古... 点苍山—哀牢山是滇西重要的变质带。点苍山-罗平山断裂将点苍山分为两个结合带:东部甘孜-理塘结合带东以洱海—箐河断裂为界,包括石鼓蛇绿混杂岩带、义敦岛弧带和中咱-中甸地块。西部金沙江结合带西以乔后-西洱河断裂为界,包括古元古界沟头箐岩群结晶基底、河底-李子坪蛇绿混杂岩带及维西陆缘弧带。哀牢山东侧红河断裂是上扬子地块与金沙江接合带的分界,哀牢山断裂是一条逆冲推覆断裂,不是金沙江结合带的东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洱海断裂 上扬子古陆块 三江造山系分界 点苍山—哀牢山区 云南西部
下载PDF
哀牢山造山带南段仰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德军 陈洪德 +1 位作者 邓江红 王道永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8,共9页
依据仰宗岩体野外地质特征及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仰宗岩体岩性为流纹斑岩,岩石系列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系列。仰宗岩体A/CNK值为1.2~2.3,碱度率指数AR值为2.69~4.28,为S型花岗岩,仰宗岩体物质来源于地壳,属造山期花岗岩类型... 依据仰宗岩体野外地质特征及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仰宗岩体岩性为流纹斑岩,岩石系列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系列。仰宗岩体A/CNK值为1.2~2.3,碱度率指数AR值为2.69~4.28,为S型花岗岩,仰宗岩体物质来源于地壳,属造山期花岗岩类型。仰宗岩体轻、重稀土的质量比为4.75~9.47,LaN/YbN>4,稀土分配型式为负铕的右倾海鸥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相对富集Rb,Th,Ce和Sm(Sm富集不强烈),相对亏损Ta,Nb,Zr,Hf(Ba的贫化不强烈)。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表明,仰宗岩体形成于造山期后阶段的后碰撞应力松弛伸展环境。研究区砾石碎屑成分、二叠系地层沉积相变化、岩浆活动表明,从中二叠世早期或中期开始,哀牢山洋盆扩张已经停止,开始进入俯冲碰撞阶段。仰宗岩体侵入时间为263.1 Ma±2.3 Ma,表明,研究区内的哀牢山洋盆在中二叠世晚期可能已经碰撞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造山带 仰宗岩体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