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和双对比造影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钱民 李小荣 +2 位作者 朱俭 林伟光 欧陕兴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84-1087,共4页
目的探讨CT和双对比造影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IST的影像及临床资料,28例均行CT检查,13例行双对比造影检查。结果28例GIST主要CT表现为:良性6例,肿块直径≤5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 目的探讨CT和双对比造影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IST的影像及临床资料,28例均行CT检查,13例行双对比造影检查。结果28例GIST主要CT表现为:良性6例,肿块直径≤5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呈轻度均匀性强化。恶性22例,有如下特征:(1)肿块直径≥5cm17例;(2)肿块内出现低密度坏死20例;(3)肿瘤实体明显强化,增强前后净增加CT值≥40HU18例;(4)瘤体内和瘤旁伴有成簇状或线状排列血管影15例;(5)周围组织侵犯或远处转移12例。13例胃肠造影表现为胃肠道腔内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边缘光整,黏膜皱襞变平或消失,瘤周黏膜呈推移改变。本组CT定位准确性为67.86%(19/28),双对比造影为76.92%(10/13)。对良、恶性的鉴别:CT准确性为78.57%(22/28),双对比造影为50%(5/10);另3例腔外型被误认为外压性改变。结论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是检查GIST最基本的方法,CT和双对比造影结合有助于对GIST术前定位和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双对比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胃淋巴瘤的临床影像特点分析和不同检查对确诊的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渊 周丽雅 +5 位作者 王爱英 叶珍珍 申夏惠 杨婷 金珠 崔荣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271-272,共2页
目的总结胃淋巴瘤的胃镜、钡餐造影等临床影像特点,以提高胃淋巴瘤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1996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24例胃淋巴瘤患者的胃镜及X线表现,对照病理结果。结果胃淋巴瘤最常累及部位是胃体(75%,18例)及胃窦(67%,16例),... 目的总结胃淋巴瘤的胃镜、钡餐造影等临床影像特点,以提高胃淋巴瘤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1996年1月-2006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24例胃淋巴瘤患者的胃镜及X线表现,对照病理结果。结果胃淋巴瘤最常累及部位是胃体(75%,18例)及胃窦(67%,16例),表现为:①溃疡(71%,17例),尤其是多发的形态各异的浅溃疡;②结节隆起(67%,16例),有些表现为黏膜下巨大隆起;③黏膜皱襞粗大(54%,13例);④可沿消化道纵轴蔓延(21%,5例)。结论胃淋巴瘤的表现有溃疡、扁平隆起及粗大黏膜皱襞等。胃镜检查、钡餐造影、内镜下黏膜切除、超声内镜及腹腔镜相结合对确诊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淋巴瘤 胃镜检查 上消化道双重对比造影 活检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3
作者 许健 卢光明 +2 位作者 郑玲 袁彩云 陈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0期910-914,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 IST)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 IST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食管1例,胃29例,小肠16例,大肠5例,胃肠道外2例。病理分型:良性G IST 14例,交界性10例,恶性26例,...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 IST)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 IST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食管1例,胃29例,小肠16例,大肠5例,胃肠道外2例。病理分型:良性G IST 14例,交界性10例,恶性26例,未确定3例。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占38%(20/53),腹部不适及腹痛占36%(19/53)。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黏膜下富含血供的肿块,境界清晰光整,外生性为主,肿块内出血、坏死、囊性变明显,局部淋巴结无转移。结论:G IS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准确定位、良恶性的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计算机体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气钡双重造影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4
作者 何进 胡汉金 陈伟 《安徽医学》 2016年第6期714-716,717,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多层螺旋CT(MSCT)与气钡双重造影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GI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47例GIST患者中,食道病变1例,胃腔的病变36例,十二指肠1例,小肠7例,小肠和结肠病变2例...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多层螺旋CT(MSCT)与气钡双重造影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GI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47例GIST患者中,食道病变1例,胃腔的病变36例,十二指肠1例,小肠7例,小肠和结肠病变2例。气钡双重造影定位准确率为91.67%,定性准确率为54.17%;MSCT定位准确率为87.80%,定性准确率为70.73%;气钡双重造影及MSCT检查的联合应用定位准确率为100.00%,定性准确率为94.44%。联合应用较单独检查定性准确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IST的MSCT与气钡双重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均有一定特征性,2种检查技术有效结合对提高GIST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气钡双重造影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食管癌横向浸润的双对比特征与病理关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继泉 杨开宇 +3 位作者 周翔平 廖方义 余建群 张尚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索食管癌横向浸润的双对比特征与其癌肿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对138例食管癌患者采用单钡双对比造影法、规定体位、测量方法所获征象与手术、病理作对比。结果(1)癌肿段右侧壁厚度越大,侵入深度越深;(2)癌肿段右缘清晰... 目的探索食管癌横向浸润的双对比特征与其癌肿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对138例食管癌患者采用单钡双对比造影法、规定体位、测量方法所获征象与手术、病理作对比。结果(1)癌肿段右侧壁厚度越大,侵入深度越深;(2)癌肿段右缘清晰度与侵入深度有关;(3)癌肿段受累周径越大,侵入越深;(4)癌肿段移动度减少或固定,侵出外膜向周围侵犯明显。结论食管癌横向浸润双对比特征与其癌肿浸润深度有关,并提出了食管癌浸润深度的综合评估指标,对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双对比造影 横向浸润 病理
下载PDF
CT仿真胃镜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顾华 潘振宇 +1 位作者 张镭 翟仁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CT仿真胃镜与纤维胃镜、钡餐造影、手术对比,研究其临床价值及其在理想状态下,可辨别的最小病变。材料与方法:21例患者及两个离体新鲜胃标本,用相同扫描条件扫描。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形成CT仿真胃镜(CT vir... ]目的:CT仿真胃镜与纤维胃镜、钡餐造影、手术对比,研究其临床价值及其在理想状态下,可辨别的最小病变。材料与方法:21例患者及两个离体新鲜胃标本,用相同扫描条件扫描。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形成CT仿真胃镜(CT vir-tual gastroscopy CTVG)和胃SSD影像,与纤维胃镜、气钡双对比造影(DC)、手术标本进行对比。结果: CTVG和胃SSD影像对恶性肿瘤,溃疡、息肉、外压性改变诊断率相当于或高于纤维胃镜和DC,但对胃炎的诊断率较低,CTVG可以发现0.3cm以上的病变,但对扁平性、浅凹陷性病变敏感性低。结论:CT仿真胃镜是对钡餐造影和纤维胃镜很好补充,CT仿真胃镜与CT轴位结合可以对上消化道疾病作出更准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内镜 纤维胃镜
下载PDF
经内镜高弹力不折导丝空肠置管在小肠空气稀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冯凯祥 冯琦 +1 位作者 章静 徐卫国 《四川医学》 CAS 2001年第12期1106-1107,共2页
目的 探索在胃镜下小肠双对比造影的方法及价值。方法 在胃镜下 ,通过高弹力不折导丝活检道置导丝入空肠 ,拔除胃镜 ,依导丝将空肠管置入空肠 ,再依次灌钡剂及空气造影。结果  4 0例造影全部成功 ,无 1例出现并发症 ,每例置管时间 4... 目的 探索在胃镜下小肠双对比造影的方法及价值。方法 在胃镜下 ,通过高弹力不折导丝活检道置导丝入空肠 ,拔除胃镜 ,依导丝将空肠管置入空肠 ,再依次灌钡剂及空气造影。结果  4 0例造影全部成功 ,无 1例出现并发症 ,每例置管时间 4~ 10分钟 (平均 6.8分钟 ) ,2 6例有阳性发现 (占 65 % ) ,假阳性 1例 ( 2 .5 % )。结论 胃镜下高弹力导丝行小肠稀钡造影 ,方便、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稀钡造影 胃镜 高弹力不折导丝 空肠置管
下载PDF
小肠双重造影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爱英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 探讨各种类型小肠肿瘤的小肠造影表现及双重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3例小肠肿瘤的双重造影表现。结果 病变 1.0× 1.2cm~ 17× 19cm ,<6cm的病变 2 6例。小肠平滑肌肿瘤主要表现为充盈缺损。小肠淋巴... 目的 探讨各种类型小肠肿瘤的小肠造影表现及双重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3例小肠肿瘤的双重造影表现。结果 病变 1.0× 1.2cm~ 17× 19cm ,<6cm的病变 2 6例。小肠平滑肌肿瘤主要表现为充盈缺损。小肠淋巴瘤病变范围广 ,主要表现为多发结节状充盈缺损 ,伴肠管狭窄及扩张。小肠腺癌主要表现为肠管不规则狭窄 ,肠壁僵硬破坏 ,显示“果核征”。小肠转移瘤主要表现为多发压迹 ,肠管粘连固定。结论 小肠双重造影是目前诊断小肠肿瘤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小肠双重造影 诊断价值 X线表现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CT和胃肠双对比造影诊断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宇洁 程祝忠 席晓秋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08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气钡双对比造影和螺旋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资料,其中24例行CT扫描,14例行胃肠道双对比造影。结果:肿瘤发生于胃21例,小肠5例,结肠1例,肠系膜1例。GIST...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气钡双对比造影和螺旋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资料,其中24例行CT扫描,14例行胃肠道双对比造影。结果:肿瘤发生于胃21例,小肠5例,结肠1例,肠系膜1例。GISTs的胃肠道气钡双对比造影表现包括腔内充盈缺损或外压迹,局部粘膜展平,瘤周粘膜推移。CT扫描表现为肿块实质部分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明显,瘤体内可见液化坏死、囊变,多数瘤体以腔外生长为主,邻近胃肠道壁无增厚,转移病灶与原发灶的CT表现相似。结论:GISTs的CT和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均表现出粘膜下病变的特点,而CT能提供更多的胃肠道腔外的影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对比造影
下载PDF
全结肠气钡双重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洪云 辛林 +3 位作者 沈威 方路 徐爱忠 王春林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8年第6期394-397,共4页
目的评价全结肠气钡双重排粪造影能否作为综合诊断便秘患者有价值的影像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数字X线胃肠机对260便秘患者进行全结肠气钡双重排粪造影。结果全结肠气钡双重排粪造影诊断出升结肠冗长12例,横结肠冗长8例,降结肠冗长16例,乙... 目的评价全结肠气钡双重排粪造影能否作为综合诊断便秘患者有价值的影像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数字X线胃肠机对260便秘患者进行全结肠气钡双重排粪造影。结果全结肠气钡双重排粪造影诊断出升结肠冗长12例,横结肠冗长8例,降结肠冗长16例,乙状结肠冗长62例,直肠前突59例。其中,结肠冗长合并乙状结肠癌3例,结肠冗长合并降结肠癌2例,结肠冗长合并横结肠癌2例,结肠冗长合并升结肠癌1例。结论全结肠气钡双重排粪造影可一次性了解结肠病变和排粪障碍现状,是一个综合性诊断顽固性便秘的合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结肠气钡双重 排粪造影 应用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4
11
作者 蒋志勇 王雪峰 +3 位作者 果庆宇 车云忠 倪海洋 陈通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503-505,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例GIST中内生性生长者4例,外生性生长者3例,腔内外生长者9例。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黏膜下富血供肿块...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例GIST中内生性生长者4例,外生性生长者3例,腔内外生长者9例。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黏膜下富血供肿块,境界清晰光整,肿块内出血、坏死、囊变明显,局部淋巴结无转移。结论:GIST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初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小肠双重对比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池书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38-1741,共4页
目的探讨并评价小肠双重对比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及造影表现。结果小肠腺癌7例,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5例,淋巴瘤4例,腺瘤1例,Peutz-Jeghers综合征1例,血管瘤1例... 目的探讨并评价小肠双重对比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及造影表现。结果小肠腺癌7例,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5例,淋巴瘤4例,腺瘤1例,Peutz-Jeghers综合征1例,血管瘤1例。主要X线表现为:充盈缺损;龛影;肠腔狭窄;肠壁僵硬、黏膜破坏;肠腔大小及蠕动的改变。结论小肠双重对比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目前检查小肠原发性肿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对比造影 原发性 小肠肿瘤 X线诊断
下载PDF
小剂量穴位注射山莨菪碱对上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低张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晋平 李津 +3 位作者 周玉刚 华定新 温峰云 张慧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867-868,共2页
目的将足三里穴位注射小剂量山莨菪碱代替常规肌肉注射山莨菪碱应用于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中,以减少山莨菪碱的用量。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期间行气钡双重造影的患者35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65和对照组189例,分别行小剂量穴位... 目的将足三里穴位注射小剂量山莨菪碱代替常规肌肉注射山莨菪碱应用于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中,以减少山莨菪碱的用量。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期间行气钡双重造影的患者35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65和对照组189例,分别行小剂量穴位注射及普通剂量肌肉注射山莨菪碱,10~15 min后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图像质量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对比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率(14.5%)显著低于对照组(99.4%)。结论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中,穴位注射小剂量山莨菪碱可以代替常规肌肉注射山莨菪碱进行低张造影,达到足量用药的相同的胃肠低张效果,获得满意的图像,从而达到减少药物剂量、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患者痛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 穴位注射 山莨菪碱 低张效果 图像质量
下载PDF
早期胃癌的双对比造影诊断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天兴 张冰 陶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 :研究早期胃癌双对比造影 ( DC) X线特征 ,以提高准确检出率。 方法 :分析 42例早期胃癌 (包括始发阶段小胃癌及微小胃癌 )患者 DC像与手术切除后标本病理进行对照比较。 结果 :龛影口部和表面结节状改变 ,周围无一定规律的粘膜... 目的 :研究早期胃癌双对比造影 ( DC) X线特征 ,以提高准确检出率。 方法 :分析 42例早期胃癌 (包括始发阶段小胃癌及微小胃癌 )患者 DC像与手术切除后标本病理进行对照比较。 结果 :龛影口部和表面结节状改变 ,周围无一定规律的粘膜纠集 ,胃壁毛糙、僵直、凹陷、双边、边缘毛刺征 ,微皱襞的破坏和粗糙、充盈缺损是早期胃癌的重要特征。 结论 :早期胃癌 DC特征典型 ,结合粘膜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小胃癌 微小胃癌 双对比造影
下载PDF
双对比钡餐造影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辉军 沈君 +2 位作者 陈娇霞 段小慧 成丽娜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8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双对比钡餐造影的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放射科在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38例经手术或胃镜取病理证实早期胃癌在术前接受双对比钡餐造影X线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在检查时采用多体位、多轴位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双对比钡餐造影的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放射科在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38例经手术或胃镜取病理证实早期胃癌在术前接受双对比钡餐造影X线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在检查时采用多体位、多轴位观察黏膜像及充盈像,并摄片,必要时使用压迫器。结果38例早期胃癌,位于胃窦部21例,胃角8例,胃体部5例,胃底部4例,Ⅰ型11例,Ⅱc型7例,Ⅱa+c型6例,Ⅲ型14例。高分化腺癌10例,低分化腺癌6例,粘液腺癌7例,印戒细胞癌5例,中分化管状腺癌10例。11例结节状隆起型,13例表浅型,14例凹陷型。结论优良的双对比钡餐造影法是将粘膜法、充盈法和压迫法充分结合,并利用体位进行检查,它有助于检出早期胃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对比钡餐造影 早期胃癌 诊断
下载PDF
产气胶囊与产气粉在胃双重造影应用中的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凯 谈旭东 +1 位作者 吴捷 江泓 《实用医技杂志》 2003年第6期561-562,共2页
目的:比较产气胶囊与产气粉在胃双重造影中的应用。方法:将产气粉装入胃溶胶囊,拟检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148例口服胶囊剂,对照组178例口服粉剂。结果:研究组,胶囊溶解部位为胃,产气优良率100%。无不良反应,溶解时间小于等于1min... 目的:比较产气胶囊与产气粉在胃双重造影中的应用。方法:将产气粉装入胃溶胶囊,拟检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148例口服胶囊剂,对照组178例口服粉剂。结果:研究组,胶囊溶解部位为胃,产气优良率100%。无不良反应,溶解时间小于等于1min者无;对照组,产气粉溶解部位为口腔和食管,产气优良率67.41%,不良反应75.28%,溶解时间小于等于1min,96.63%(P≤0.01)。结论:产气胶囊是产气粉改型的最佳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胶囊 产气粉 胃双重造影 临床应用 诊断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慢性胃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卫东 项立 +2 位作者 刘军 许瑞环 赵勇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7年第5期217-219,共3页
目的:研究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慢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胃镜或病理证实的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气钡双对比造影图像及40例正常志愿者,分析其影像征象的特征。结果:评价在征象中,胃黏膜增... 目的:研究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慢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胃镜或病理证实的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气钡双对比造影图像及40例正常志愿者,分析其影像征象的特征。结果:评价在征象中,胃黏膜增粗、紊乱、稀少或消失、胃蠕动情况、胃小沟增宽、胃小区增大均具有相对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而对于胃黏膜的充血及水肿则无法显示。结论: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慢性胃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胃肠 双对比造影 慢性胃炎 胃镜
下载PDF
双对比钡餐造影对早期胃癌的诊断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彦东 李香霞 王峰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年第6期665-666,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双对比钡餐造影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25例早期胃癌,对其接受的双对比钡餐X线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早期胃癌,位于胃窦部15例,胃体部7例,胃底部3例。10例结节隆起型,5例表浅型,10例凹陷型。结论:优...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双对比钡餐造影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25例早期胃癌,对其接受的双对比钡餐X线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早期胃癌,位于胃窦部15例,胃体部7例,胃底部3例。10例结节隆起型,5例表浅型,10例凹陷型。结论:优良的双对比钡餐造影能准确发现早期胃癌,对早期胃癌的定性和定量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早期诊断 双对比钡餐造影
下载PDF
气钡双对比造影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乃武 李俊红 +2 位作者 翟所席 任军华 牛玉善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5年第2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双对比造影十二指肠钡剂反流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临床诊断 为慢性胃炎并经胃镜证实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例的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征像。结果:十二指肠钡剂反流提示幽门管松 弛、十二指肠液反流,与... 目的:探讨双对比造影十二指肠钡剂反流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临床诊断 为慢性胃炎并经胃镜证实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例的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征像。结果:十二指肠钡剂反流提示幽门管松 弛、十二指肠液反流,与慢性胃炎特别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痛变明显相关,本组67例均有十二指肠钡剂反流。结论:十二指 肠钡剂反流对慢性胃炎的诊断价值较高,结合慢性胃炎的其他X线征像可提高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胃肠 双对比造影 幽门管松弛 十二指肠 胆汁反流性胃炎 胃镜
下载PDF
数字化胃肠机结合改良低张双对比结肠钡灌肠技术的临床应用
20
作者 曾燕 赵建农 +2 位作者 淦伟 舒佳俊 罗银灯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 提高结肠双对比钡灌肠检查效果。方法 采用摇篮式全数字化胃肠机、新一代口服全肠灌洗液作肠道准备、自制的一次性灌肠套进行结肠的双对比钡灌肠检查。结果  6 4例行结肠双对比钡灌肠检查者 ,盲、升结肠内无或少粪渣者达 93.8% ... 目的 提高结肠双对比钡灌肠检查效果。方法 采用摇篮式全数字化胃肠机、新一代口服全肠灌洗液作肠道准备、自制的一次性灌肠套进行结肠的双对比钡灌肠检查。结果  6 4例行结肠双对比钡灌肠检查者 ,盲、升结肠内无或少粪渣者达 93.8% ,所有患者都能顺利完成检查 ,结肠双对比钡灌肠检查优良率与可供诊断率分别为 80 .0 %和 95 .0 %。结论 应用数字化胃肠机和改良的结肠低张双对比钡灌肠技术 ,其操作简便 ,双对比效果好 ,能充分显示结肠粘膜面的情况 ,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和正确诊断率 ,是一种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胃肠机 低张双对比造影 诊断 结肠钡灌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