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产地三叶木通籽油脂肪酸指纹图谱的构建
1
作者 胡伯凯 税会霞 张东亚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07,共7页
为构建三叶木通籽油脂肪酸指纹图谱,探索不同地区三叶木通籽油的脂肪酸差异特征指标,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来自不同产地共计18批次样品,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三叶木通籽油脂肪酸指纹图谱,... 为构建三叶木通籽油脂肪酸指纹图谱,探索不同地区三叶木通籽油的脂肪酸差异特征指标,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来自不同产地共计18批次样品,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三叶木通籽油脂肪酸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和PLS-DA初步分析具差异特征指标。结果表明,三叶木通籽油的主要脂肪酸是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其相对含量均超过19%,建立了三叶木通籽油气相色谱标准指纹图谱,样品与标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在0.994以上,准确性和可靠度较高。以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作为差异标志物可对产地归属初步判别,但仍需要结合更加多元的特征结果进行分析和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籽油 脂肪酸 指纹图谱 相似度
下载PDF
白木通籽油的理化特性及热氧化稳定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蒋岩 杜研学 +3 位作者 熊华 白春清 张忠 李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34-38,共5页
采用正己烷浸提法提取白木通籽油,对白木通籽的基本成分、白木通籽油的理化特性和热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木通籽粗脂肪含量为39.33%,粗蛋白含量为17.97%;提取的白木通籽油酸价1.28mg KOH/g,过氧化值0.57mmol/kg,p-茴香胺... 采用正己烷浸提法提取白木通籽油,对白木通籽的基本成分、白木通籽油的理化特性和热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木通籽粗脂肪含量为39.33%,粗蛋白含量为17.97%;提取的白木通籽油酸价1.28mg KOH/g,过氧化值0.57mmol/kg,p-茴香胺值4.15,碘值74.12g/100g,皂化值198.6mg KOH/g;白木通籽油富含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总量高达93.73%;白木通籽油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212nm,在220℃以下时热氧化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通籽油 理化指标 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 脂肪酸 热氧化稳定性
下载PDF
白木通籽油的精炼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士强 朱雪梅 +1 位作者 熊华 白春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54-58,共5页
以压榨法得到的白木通籽毛油为原料,通过水化脱胶、碱炼脱酸、吸附脱色和气提脱臭实验,确定精炼工艺操作参数,制备得到精炼白木通籽油。其最佳精炼工艺为:水化脱胶时加水量为油质量的3%,在60℃条件下脱胶35min,搅拌速度要先快后... 以压榨法得到的白木通籽毛油为原料,通过水化脱胶、碱炼脱酸、吸附脱色和气提脱臭实验,确定精炼工艺操作参数,制备得到精炼白木通籽油。其最佳精炼工艺为:水化脱胶时加水量为油质量的3%,在60℃条件下脱胶35min,搅拌速度要先快后慢;脱酸时最佳碱液浓度为16°B6;脱色最佳条件是添加3.5%白土,在70℃条件下脱色40min。对白木通籽毛油及其精炼油进行感官评价,发现精炼油无苦涩味。对各精炼阶段的白木通籽油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发现精炼程度对脂肪酸组分影响不显著。白木通籽油富含油酸和亚油酸,其含量分别为44.07%~45.44%和1129.75%-30.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通籽油 精炼工艺 感官评价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白木通籽油微胶囊的制备 被引量:2
4
作者 阮霞 蒋岩 +5 位作者 熊华 朱雪梅 史卿 钟红兰 窦晓凤 白春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19,共5页
为优化白木通籽油微胶囊工艺条件,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原理,根据乳化剂用量、芯材含量、白木通果胶用量、β-环糊精用量的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优化实验。对实验结果所得回归方程进行数学分析,得到最优工艺配方为:乳化... 为优化白木通籽油微胶囊工艺条件,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原理,根据乳化剂用量、芯材含量、白木通果胶用量、β-环糊精用量的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优化实验。对实验结果所得回归方程进行数学分析,得到最优工艺配方为:乳化剂用量2.98%,芯材含量24.33%,白木通果胶用量0.88%,β-环糊精用量10.99%。在此优化条件下得到的白木通籽油微胶囊产品的微胶囊化效率理论预测值为90.45%,验证值为9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通籽油 响应面法 微胶囊
下载PDF
秦巴山区八月炸籽主要成分提取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5
作者 谢娟平 王雯婷 +3 位作者 陈嘉悦 侯国良 常永宏 罗雅丽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17-20,共4页
[目的]研究陕西安康地区八月炸籽主要成分和籽油的提取并测定含量,分析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提取、索氏提取比较八月炸籽油的提取,采用紫外法检测八月炸籽粕中黄酮和多糖含量,采用HPLC法检测八月炸籽粕中齐墩果酸含量。DPPH自... [目的]研究陕西安康地区八月炸籽主要成分和籽油的提取并测定含量,分析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提取、索氏提取比较八月炸籽油的提取,采用紫外法检测八月炸籽粕中黄酮和多糖含量,采用HPLC法检测八月炸籽粕中齐墩果酸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法分析八月炸籽主要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籽油提取率28.87%,籽油的不饱和度平均值为2.835,籽粕中黄酮、多糖、齐墩果酸的含量分别为0.60%,0.12%和0.17%。籽油EC_(50)为0.021 mg/mL,籽粕多糖EC_(50)为0.028 mg/mL,籽粕黄酮EC_(50)为0.0071 mg/mL。[结论]陕西安康地区八月炸籽含有丰富的挥发油,籽粕黄酮、多糖和齐墩果酸含量丰富,抗氧化活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月炸 种籽 籽油 提取分析 抗氧化
下载PDF
白木通籽油一步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超英 王承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63,共5页
以精制白木通籽油为原料,在催化剂Na OH的作用下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根据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实验,并利用中心组合原理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 以精制白木通籽油为原料,在催化剂Na OH的作用下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根据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醇油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实验,并利用中心组合原理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5 h、醇油摩尔比6.5∶1、催化剂用量1.0%(占白木通籽油质量)的条件下,生物柴油得率为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通籽油 生物柴油 一步酯交换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基于籽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的白木通种质资源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园园 陈松树 +3 位作者 刘红昌 左宗明 罗培高 郑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43-850,共8页
筛选适宜油用的白木通种质,为将其开发成新型油料作物提供参考。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白木通种子籽油,比较各种质的含油率,按照食用油国家标准检测籽油过氧化值、酸价、碘值和皂化值,采用气质联用(GC-MS)系统对白木通各种质籽油脂肪酸组... 筛选适宜油用的白木通种质,为将其开发成新型油料作物提供参考。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白木通种子籽油,比较各种质的含油率,按照食用油国家标准检测籽油过氧化值、酸价、碘值和皂化值,采用气质联用(GC-MS)系统对白木通各种质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木通各种质含油率(36.57%~43.08%)、单果平均含籽率(6.60%~11.51%)、种子千粒重(45.63~58.95g)和折干率(51.93%~64.28%)等经济性状指标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籽油的过氧化值(0.073~0.126 g/100g)、酸价(0.418~1.337 mgKOH/g)、碘值(83.548~89.653 g/100g)和皂化值(199.485~221.418 mg/g)均符合四级食用油国家标准;籽油脂肪酸成分中大多数种类为饱和脂肪酸,但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二者含量达到70%左右,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含量在25%左右。白木通具有开发成新型油料作物的潜力,综合评价种子经济性状及籽油脂肪酸构成,白木通种质黔通1号在研究的5份种质中表现较好,值得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通 籽油 种质资源 脂肪酸
下载PDF
八月瓜籽油纳米乳液制备及其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朱仁威 武奕彤 +2 位作者 胡深德 沈俊利 陆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0-137,共8页
通过高压均质法制备八月瓜籽油纳米乳液,油相选择八月瓜籽油,乳化剂选择吐温-80,助乳化剂选择丙二醇,以乳液粒径、Zeta电位以及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乳液配方与制备工艺,得出制备八月瓜籽油... 通过高压均质法制备八月瓜籽油纳米乳液,油相选择八月瓜籽油,乳化剂选择吐温-80,助乳化剂选择丙二醇,以乳液粒径、Zeta电位以及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乳液配方与制备工艺,得出制备八月瓜籽油纳米乳液的最佳配方为:八月瓜籽油、吐温-80、丙二醇质量分数分别为10%、2.25%、0.75%;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在100 MPa下均质5次。所制得的八月瓜籽油纳米乳液为水包油(oil in water,O/W)型,平均粒径为(146.43±0.47)nm,Zeta电位为(-25.67±0.21)mV,PDI为0.16±0.01,在4、25、60℃下贮藏25 d后的结果表明,八月瓜籽油纳米乳液在低温环境下贮藏期稳定性较好,Ke值为(2.72±0.11)%,吸光比为0.182±0.005;八月瓜籽油纳米乳液对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2.29±2.341)μmol Trolox/g,表现出了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月瓜籽油 纳米乳液 高压均质 稳定性
下载PDF
三叶木通籽油提取方法对比及超临界CO_(2)萃取法工艺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伟业 吴海顺 于华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3-208,共6页
以三叶木通籽为原料,对索氏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水酶法、三相分配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籽油工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水酶法所得籽油乳化严重,得率最低仅为11.00%;三相分配法和超声辅助法所提籽油有异味,品质不佳,得... 以三叶木通籽为原料,对索氏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水酶法、三相分配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籽油工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水酶法所得籽油乳化严重,得率最低仅为11.00%;三相分配法和超声辅助法所提籽油有异味,品质不佳,得率较水酶法高,分别为17.42%、29.40%;索氏提取法得率可达32.32%,但用时长;相比之下超临界CO_(2)萃取法具有提取时间短、得率高、操作简便、无有机溶剂引入等优点。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得超临界CO_(2)萃取三叶木通籽油最佳工艺:提取时间100 min,萃取釜压力28 MPa,萃取釜温度34℃,籽油得率37.01%。以最佳条件重复实验三次,三叶木通籽油最终得率为36.87%±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木通籽油 提取方法 超临界CO_(2)萃取法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八月瓜籽油护肤霜的研制和性能评价
10
作者 闵文 屈大龙 +3 位作者 林发坤 李航 彭俊 张前军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0期70-72,101,共4页
鉴于八月瓜籽油良好的生物活性,以其为护肤霜的主要基质油,研制一款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护肤霜。讨论了不同水油比例以及不同的八月瓜籽油含量对八月瓜籽油护肤霜补水能力影响,并对产品的性能和抗氧化活性的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八月瓜籽油... 鉴于八月瓜籽油良好的生物活性,以其为护肤霜的主要基质油,研制一款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护肤霜。讨论了不同水油比例以及不同的八月瓜籽油含量对八月瓜籽油护肤霜补水能力影响,并对产品的性能和抗氧化活性的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八月瓜籽油护肤霜性能稳定,安全性高,对皮肤无刺激性,并具有较好的补水保湿以及抗氧化活性功效,能改善皮肤粗糙程度,因此八月瓜籽油在护肤品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月瓜籽油 护肤霜 保湿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