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urce model of 2016 Mw6.6 Aketao earthquake,Xinjiang derived from Sentinel-1 InSAR observation
1
作者 Yun Ma Xuejun Qiao +1 位作者 Wei Chen Yiyan Zhou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8年第5期372-377,共6页
On 25 November 2016(14:24:30 UTC), an Mw6.6 earthquake occurred in Aketao county of Xinjiang. We derived the coseismic deformation field of the earthquake from ESA’s Sentinel-1 B images and inverted the fault geome... On 25 November 2016(14:24:30 UTC), an Mw6.6 earthquake occurred in Aketao county of Xinjiang. We derived the coseismic deformation field of the earthquake from ESA’s Sentinel-1 B images and inverted the fault geometry and slip distribution by using a homogenous half-space elastic model and the Steepest Decent Method(SDM) program. The slip model shows that the rupture plane is about 68 km in length and 40 km in width and has an average strike of 105.2°SE and an average dip of 76.0°S. The average amount of slip is-0.16 m and the maximum amount of slip is 0.59 m. The estimated seismic moment is 1.31 × 1019 N·m and the corresponding moment magnitude is Mw6.68. The dislocation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depth of 5-22 km, where the rupture center is located at 39.170 E, 74.38°N, and a depth of-8.8 km, so this earthquake is a shallow earthquake. In terms of the tectonic settings, the earthquake was triggered by the release of residual stresses on the seismogenic Muji fault. The ruptures were stimulated simultaneously by the main shock, which made the slip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a strike-slip fault with a double fracture. Due to the tectonic setting and the seismic gap between the ruptures, the Muji fault would have a risk of rupture to some extent and trigger an earthquake in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etao earthquake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Coseismic deformation Focal mechanism inversion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1A的新疆阿克陶MS6.7地震同震形变与滑动分布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温少妍 单新建 +3 位作者 张迎峰 刘云华 汪驰升 宋春燕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01-1416,共16页
文中利用Sentinel-1A升、降轨数据获取了2016年新疆阿克陶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形变场以水平运动为主,形变主要发生于断层南盘;升、降轨最大形变量分别约为12cm和-21cm;基于雷达影像观测右视成像的特点可知阿克陶地震具有右旋走滑的破裂特... 文中利用Sentinel-1A升、降轨数据获取了2016年新疆阿克陶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形变场以水平运动为主,形变主要发生于断层南盘;升、降轨最大形变量分别约为12cm和-21cm;基于雷达影像观测右视成像的特点可知阿克陶地震具有右旋走滑的破裂特征,结合形变场形态特征与余震剖面推断认为,阿克陶地震的发震断层为S倾的木吉断裂。基于均匀弹性半空间模型反演双断层面的静态滑动分布,结果显示:2个断层面上各存在1个椭圆状的滑动集中区,破裂基本到达地表,滑动主要发生在沿断层面走向长约50km、沿断层面倾向方向0~20km的范围内,最大滑动量位于约9km深处,量级约为0.7m;西段主要以走滑为主,东段为走滑兼具少量正断性质,反演得到的地震矩约为8.81×10^18N·m,相当于MW6.57。综合分析认为,本次地震的震源特征为右旋走滑兼有少量正断分量,是发生在公格尔拉张系内拉张环境下的构造地震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陶地震 INSAR 同震形变场 滑动分布
下载PDF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the Akto M_S6. 7 Earthquake Sequence on November 25, 2016
3
作者 LIANG Shanshan XU Zhiguo +2 位作者 CHEN Hongfeng ZOU Liye LIU Jinggua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9年第3期418-430,共13页
In this study,data from the Xinjiang regional network and IRIS shared global stations are used to relocate the Akto MS6. 7 earthquake sequence on November 25,2016 by using double difference location method. Three eart... In this study,data from the Xinjiang regional network and IRIS shared global stations are used to relocate the Akto MS6. 7 earthquake sequence on November 25,2016 by using double difference location method. Three earthquakes of MS4. 8,MS6. 7 and MS5. 0 are inverted by using the g CAP method,and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re obtained.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relocating,the location of the main shock is 39. 22°N,73. 98°E,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is about 70 km in length,and the focal depth is mainly within the range of 5-20 km. The plane and depth profiles of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show that aftershocks extended in SEE direction after the main shock and the dip angle of fault plane is steep. Focal mechanism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earthquakes are characterized by strike-slip movemen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field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it is inferred that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Akto earthquake is Muji fault,which is located at the northernmost end of the Kongur extensional system.The possible cause of this earthquake is that the Indian Plate continues to push northward,and during this compression process,the Indian Plate is affected by the clockwise rotation of the Tarim basin,which causes the accumulation of right-lateral action of the Muji fault,resulting in this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to ms6.7 earthquake earthquake location FOCAL mechanism MUJI fault Kongur EXTENSIONAL system
下载PDF
阿克陶MW6.6地震的发震构造及滑动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孔华 万永革 吕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34-2742,共9页
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发生了MW6.6地震。通常震中所处断层的破裂特性与周围区域应力场的动力学特征具有紧密的联系。通过对发震构造断层的精确刻画以及区域地壳中应力释放细节的深入探究,可以加深对发震构造周围地震动力学特征的认... 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发生了MW6.6地震。通常震中所处断层的破裂特性与周围区域应力场的动力学特征具有紧密的联系。通过对发震构造断层的精确刻画以及区域地壳中应力释放细节的深入探究,可以加深对发震构造周围地震动力学特征的认识,同时也对判定当地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地震活动趋势提供了重要参考。首先搜集整理了震源附近的26条余震震源机制,利用网格搜索法反演得到震中附近的应力场,发现该地区主压应力方向为157.36°,倾伏角为1.15°,主张应力方向为66.56°,倾伏角为34.98°,与该地所处的帕米尔高原陆内俯冲形成近东西向断裂的右旋走滑兼有逆冲的背景相一致;然后利用389条余震精定位数据,结合高斯-牛顿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拟合得到发震断层面的走向为103.64°、倾角为65.65°,这与木吉右旋走滑断裂的几何特征基本重合;将所求应力场投影到断层上,得到滑动角为152.77°,该地震表现为右旋走滑断层;最后利用本研究获得的区域应力张量模拟得到的该状态下的各种形状断层面的相对应力分布,发现该地震发生的断层面的相对剪应力接近1,破裂方向与震源区的最优剪切力方向相同,表明该地震是在应力场作用下沿着最有利于背景应力释放的方向上发生的。研究结论对深入理解震源区及周围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应力状态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陶MW6.6地震 小震丛集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2016年阿克陶M_S6.7地震震源复杂性与烈度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旭 严川 +1 位作者 许力生 李春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11-1422,共12页
2016年11月25日在我国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发生M_S6.7地震(阿克陶M_S6.7地震).我们收集国内外地震资料,对主震及4级以上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和震源机制反演,对434次余震进行了双差定位,对主震震源过程进行了反演确定和复杂性分析,并... 2016年11月25日在我国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发生M_S6.7地震(阿克陶M_S6.7地震).我们收集国内外地震资料,对主震及4级以上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和震源机制反演,对434次余震进行了双差定位,对主震震源过程进行了反演确定和复杂性分析,并基于反演确定的有限动态源模型估计了此次地震的烈度分布.结果表明:这次地震发生在当地一个近乎东西向展布的小型盆地内,很可能由一条新断层或隐伏断层的活动所致.发震断层近乎直立,近东西向展布,总体上表现为右旋走滑.破裂首先向西扩展,紧接着向东,随后向东西两个方向同时扩展,然后西侧破裂首先停止,东侧破裂继续,最后破裂在东侧停止,整个过程持续一20 s,释放地震矩1.08 X 10^(19)N·m,相当于M_w6.6.破裂过程最终形成两个位错高值区,分别位于初始破裂点的东西两侧,西侧高值区规模较小,东侧区规模较大.根据烈度估计,烈度椭圆长轴方向与主震破裂方向以及余震展布方向一致,最大烈度约为Ⅸ度,主要集中在震中以东很小的区域,Ⅷ度区呈纺锤形,分布于震中东西两侧,Ⅴ至Ⅶ度区呈椭圆形,总体上东侧烈度大于西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陶ms6.7地震 重新定位 震源机制 震源过程 烈度估计
下载PDF
Sentinel-1A及ALOS2数据约束下的阿克陶地震震源参数反演及发震构造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云华 龚文瑜 +2 位作者 张国宏 张桂芳 单新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037-4054,共18页
2016年11月25日,在新疆阿克陶县发生了MW6.6地震.本文利用Sentinel-1A宽幅数据和ALOS2精细数据获得了同震形变场,干涉形变场沿木吉断裂展布,显示本次地震破裂长度可达70km,在地表形成两个形变中心,且震中东部形变场条纹密集而西部稀疏... 2016年11月25日,在新疆阿克陶县发生了MW6.6地震.本文利用Sentinel-1A宽幅数据和ALOS2精细数据获得了同震形变场,干涉形变场沿木吉断裂展布,显示本次地震破裂长度可达70km,在地表形成两个形变中心,且震中东部形变场条纹密集而西部稀疏、影响范围广,跨断层剖面显示视线向最大形变量可达12cm.利用一种结合先验知识的多视角最小二乘迭代分解法求解出地表的三维形变场,结果显示震中东部形变中心垂向向下运动最大可达20cm,木吉断裂南侧西向运动可达10cm,断层表现为右旋走滑兼具正断作用.采用前向模拟的方法确定二段式分段断层模型能够较好地恢复观测形变场,进而以InSAR观测数据为约束,基于弹性半空间形变模型采用两段非均匀断层滑动模型来反演断层面上的精细滑动值.反演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可能为两次地震事件,发生在断层西段的第一次事件以右旋走滑为主,走向103°,倾角76°,滑动角-167°,震源深度10.1km,累计地震矩为7.2×1018 N·M;东段的第二次事件为右旋走滑兼具正断作用,走向109°,倾角略缓约55°,滑动角-160°,震源深度5.3km,累计地震矩7.76×1018 N·M.本次地震是一次发生在公格尔拉张系的拉张环境下的构造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陶地震 INSAR 三维形变场 反演 发震构造
下载PDF
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6.7级地震序列震源机制特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魏芸芸 李金 +1 位作者 王琼 孙昭杰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4-45,共12页
本研究利用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6.7级地震的前震、主震及11次MS≥3.6余震序列的最佳双力偶震源机制解,得到阿克陶6.7级地震最佳双力偶机制解:节面Ⅰ走向20°/倾角69°/滑动角... 本研究利用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6.7级地震的前震、主震及11次MS≥3.6余震序列的最佳双力偶震源机制解,得到阿克陶6.7级地震最佳双力偶机制解:节面Ⅰ走向20°/倾角69°/滑动角-10°;节面Ⅱ走向114°/倾角81°/滑动角-159°,表明此次阿克陶6.7级地震为一次走滑型地震事件,结合震源区的地震地质构造及余震序列空间分布等已有研究成果,判定节面Ⅱ代表了主震的发震断层面。主震最大主压力轴方位为339°,与震源区附近历史中强震P轴近NW向的优势方位基本一致。其4.8级前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走滑型,与主震震源机制解具有较高的一致性。11次余震中有6次为走滑型地震,3次为逆断型地震,1次正断型地震,1次混合型地震,且多数地震具有近NW向的P轴方位。此次6.7级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分布于6~16km之间,而大部分地震为9~13km,与本文计算得到的主震的震源深度10km相差不大。此外,初步分析了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强震活动与此次阿克陶6.7级地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陶6.7级地震 震源机制解 CAP方法 兴都库什-帕米尔地区
下载PDF
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M_S6.7地震序列特征及后续趋势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聂晓红 王琼 +4 位作者 吴传勇 向元 高荣 郭寅 刘萍 《内陆地震》 2017年第2期97-109,共13页
介绍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M_S6.7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序列类型、地震序列衰减特征和余震序列各项数字地震学资料,并就该序列与历史地震序列进行对比,提出震后趋势判定意见。结果显示,该序列为主-余型,余震序列衰减迅速,在较... 介绍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M_S6.7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序列类型、地震序列衰减特征和余震序列各项数字地震学资料,并就该序列与历史地震序列进行对比,提出震后趋势判定意见。结果显示,该序列为主-余型,余震序列衰减迅速,在较强余震前,序列P波初动呈现较好的一致性,振幅比表现出显著的低值过程,应力降和视应力则出现多点的高值突跳,这些异常的出现在时间上具有同步性。相较于历史地震序列,本次地震序列频度和强度均明显偏弱,且余震破裂尺度相对较大,判定后续存在发生强余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陶ms6.7地震 余震序列 参数分析 震后趋势
下载PDF
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M_S6.7地震前后库仑应力变化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张琳琳 聂晓红 +1 位作者 高朝军 魏芸芸 《内陆地震》 2017年第2期115-121,共7页
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发生M_S6.7地震,此次地震前震源附近区域中强地震活动较活跃。本文中选取2015年12月7日塔吉克斯坦和2016年6月26日吉尔吉斯斯坦相继发生的M_S7.4、M_S6.7两次地震,利用USGS得出的震源机制解及深度进行静态库仑... 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发生M_S6.7地震,此次地震前震源附近区域中强地震活动较活跃。本文中选取2015年12月7日塔吉克斯坦和2016年6月26日吉尔吉斯斯坦相继发生的M_S7.4、M_S6.7两次地震,利用USGS得出的震源机制解及深度进行静态库仑应力的计算,分析研究这两次强震对区域地震活动的应力变化影响。同时依据阿克陶M_S6.7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深度分析其对周围区域和相应断层的应力触发作用。结果表明:(1)阿克陶M_S6.7地震发生在塔吉克斯坦M_S7.4和吉尔吉斯斯坦M_S6.7两次地震的库仑应力累积变化的增强区;(2)阿克陶M_S6.7地震对西昆仑地震带以及南天山西段柯坪断裂具有应力增加的影响,需加强对这两个区域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陶ms6.7地震 库仑应力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M_S6.7地震地质灾害特征浅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帅 陈建波 +3 位作者 胡伟华 常想德 阿里木江.亚力昆 罗炬 《内陆地震》 2017年第2期178-183,共6页
通过对阿克陶M_S6.7地震开展现场调查得到了地震烈度分布图,极震区烈度达到Ⅷ度。进一步对调查的地震地质灾害进行分类,初步查明砂土液化、地震崩塌、地震裂缝的分布情况。并根据地震地质灾害分布情况,结合房屋破坏情况,总结地震地质灾... 通过对阿克陶M_S6.7地震开展现场调查得到了地震烈度分布图,极震区烈度达到Ⅷ度。进一步对调查的地震地质灾害进行分类,初步查明砂土液化、地震崩塌、地震裂缝的分布情况。并根据地震地质灾害分布情况,结合房屋破坏情况,总结地震地质灾害分布特点及其对房屋破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陶ms6.7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 房屋破坏
下载PDF
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M_S6.7地震及其余震序列精定位 被引量:8
11
作者 孔祥艳 陈向军 +1 位作者 钟世军 刘建明 《内陆地震》 2017年第2期110-114,共5页
使用双差定位法对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M_S6.7地震及791个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获得了481个地震的震源位置参数。结果表明:余震沿木吉盆地北缘断裂两侧分布,展布长度约70 km,余震分布的优势方向与木吉盆地北缘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余震震... 使用双差定位法对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M_S6.7地震及791个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获得了481个地震的震源位置参数。结果表明:余震沿木吉盆地北缘断裂两侧分布,展布长度约70 km,余震分布的优势方向与木吉盆地北缘断裂的走向基本一致;余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分布在2~14km,此次地震的破裂方向可能由深部到浅部破裂。结合震源机制及主震和余震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可推断,木吉盆地北缘断裂是阿克陶地震的主要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陶地震 余震序列 双差定位 木吉盆地北缘断裂
下载PDF
2003年9月2日阿克陶5.9级地震宏观烈度考察与发震构造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纪林 宋立军 +4 位作者 吐尼亚孜.沙吾提 李成日 索香林 赵保宗 艾尔肯.哈斯木 《内陆地震》 2004年第4期353-358,共6页
2003年9月2日在阿克陶发生了5.9级地震,震中烈度为 度。地震形成的雪崩、滚石,压死了大牲畜数百头,并造成 度区的部分房屋裂缝。地震发生在新构造活动强烈的帕米尔高原东部北北西构造带上,该构造带的断裂性质多为右旋走滑的全新世活动... 2003年9月2日在阿克陶发生了5.9级地震,震中烈度为 度。地震形成的雪崩、滚石,压死了大牲畜数百头,并造成 度区的部分房屋裂缝。地震发生在新构造活动强烈的帕米尔高原东部北北西构造带上,该构造带的断裂性质多为右旋走滑的全新世活动深断裂。该次地震微观震中和宏观震中之间有一定距离,依据宏观震中位置判定,发震构造为布伦口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阿克陶5.9级地震 宏观烈度 发震构造
下载PDF
阿克陶M_S6.7地震前帕米尔东北缘地形变特征的GPS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治国 秦姗兰 +3 位作者 刘代芹 刘立人 李杰 苏力坦.玉散 《内陆地震》 2018年第3期193-199,共7页
利用2009~2015年4期GPS观测资料,获得阿克陶M_S6. 7地震前震中附近区域水平运动速率、主应变率、面膨胀率及最大剪应变率,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该区域变形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本次地震震前研究区速度场由南向北逐渐减弱,研究区南部... 利用2009~2015年4期GPS观测资料,获得阿克陶M_S6. 7地震前震中附近区域水平运动速率、主应变率、面膨胀率及最大剪应变率,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该区域变形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本次地震震前研究区速度场由南向北逐渐减弱,研究区南部帕米尔区域整体运动速率高于北部的南天山区域,以发震构造为界南北部区域的速率大小和方向均有差异。(2)研究区现今应变率场与该区域长期的地质构造背景相一致,震前逐渐增强的压应变为本次地震提供发震背景。研究区剪应变变化趋势优于面膨胀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尔 GPS 地壳变形 应变场 阿克陶ms6.7地震
下载PDF
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M_S6.7地震震害调查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炬 陈建波 +3 位作者 常想德 李帅 孙静 姚远 《内陆地震》 2017年第2期156-166,共11页
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县发生M_S6.7地震,初步判断发震构造为木吉盆地北缘断裂,极震区烈度为Ⅷ度。Ⅵ、Ⅶ、Ⅷ度区为现场调查确定,共95个烈度调查点。地震造成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和乌恰2个县共计8个乡(镇)的房屋、... 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县发生M_S6.7地震,初步判断发震构造为木吉盆地北缘断裂,极震区烈度为Ⅷ度。Ⅵ、Ⅶ、Ⅷ度区为现场调查确定,共95个烈度调查点。地震造成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和乌恰2个县共计8个乡(镇)的房屋、市政和交通设施、农牧业基础设施等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此次地震,受损房屋建筑类型较为单一,其次在主震前,有一次前震,在一定程度上,对灾区民众起到了预警作用,从而减轻了主震对人员的伤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阿克陶ms6.7地震 震害 烈度
下载PDF
运用理论格林函数模拟新疆阿克陶6.7级地震强地面运动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蔚 刘杰 +1 位作者 罗佳宏 侯建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0-860,共11页
运用QSGRN/QSCMP理论地震图计算与合成方法,根据震源机制解设定断层几何参数,模拟了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6.7级地震周边区域加速度记录,经场地条件校正绘制了地震峰值加速度分布图。通过对2个强震台观测波形数据与模拟加速度波形数据在... 运用QSGRN/QSCMP理论地震图计算与合成方法,根据震源机制解设定断层几何参数,模拟了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6.7级地震周边区域加速度记录,经场地条件校正绘制了地震峰值加速度分布图。通过对2个强震台观测波形数据与模拟加速度波形数据在时间域和频率域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两者振幅数量级相当、频谱特征一致性较强。同时,提取了实际调查点坐标所对应的模拟峰值加速度,并与实际调查点烈度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文中尝试提供1种震后快速产出峰值加速度分布情况的方法,为监测台站稀少、地形复杂、难以快速开展现场地震灾害调查的地区提供地震影响场范围估计,为地震灾害快速评估与应急决策等工作提供辅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陶6.7级地震 理论格林函数 峰值加速度 调查点烈度
下载PDF
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M_S6.7地震序列应力降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荣 夏爱国 《内陆地震》 2017年第2期122-129,共8页
利用阿克陶M_S6.7地震震中170 km范围内的4个台站(乌恰台、喀什台、阿图什台、喀什中继台)所记录的震源区附近53次M_S3.0以上事件的数字波形资料,采用Brune圆盘模型计算了此次地震序列的应力降,得到该序列的应力降时序变化曲线。经初步... 利用阿克陶M_S6.7地震震中170 km范围内的4个台站(乌恰台、喀什台、阿图什台、喀什中继台)所记录的震源区附近53次M_S3.0以上事件的数字波形资料,采用Brune圆盘模型计算了此次地震序列的应力降,得到该序列的应力降时序变化曲线。经初步分析后认为,阿克陶M_S6.7地震序列的震源参数中矩震级,震源半径和地震矩随着震级的增大而增大,呈正相关关系。拐角频率随着震级的增大而减小,呈负相关关系。应力降值和震级呈多重标度关系,和深度的相关性并不明显。目前余震序列应力降值处于高值状态,后续有发生强余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陶ms6.7地震 地震序列 应力降
下载PDF
阿克陶M_S6.7地震前LURR异常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尼鲁帕尔.买买吐孙 王海涛 +4 位作者 刘月 唐兰兰 魏芸芸 温少妍 阿衣仙姑.买买提 《内陆地震》 2017年第2期138-144,共7页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是描述震源区介质损伤程度的一种地震预测方法。基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M_S6.7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时空演化特征和异常区的孕震积分时程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地震前,研究区出现了多个加卸...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是描述震源区介质损伤程度的一种地震预测方法。基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M_S6.7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时空演化特征和异常区的孕震积分时程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地震前,研究区出现了多个加卸载响应比高值区域,异常区呈现为环状或片状,随着地震孕育过程,异常区往震源附近迁移,发震地点在异常区边缘和内部,地震发生在异常高值减弱过程中,异常峰值到发震时间为1个月,远小于理论发震时间,这表明了研究区构造活动剧烈,孕震周期短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陶ms6.7地震 加卸载响应比 时空演化 孕震积分
下载PDF
新疆阿克陶M_S6.7地震前喀什地磁资料变化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7
18
作者 艾萨.伊斯马伊力 张治广 +2 位作者 赵彬彬 邢喜民 韩桂红 《内陆地震》 2017年第2期213-221,共9页
运用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逐日比、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地磁垂直分量归零法及地磁谐波振幅比,结合回顾震例及前人研究成果,对喀什地磁基准台地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11月25日在新疆阿克陶M_S6.7地震前,该台地磁资料出现明显... 运用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幅逐日比、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地磁垂直分量归零法及地磁谐波振幅比,结合回顾震例及前人研究成果,对喀什地磁基准台地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11月25日在新疆阿克陶M_S6.7地震前,该台地磁资料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属于中短期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陶ms6.7地震 地磁日变幅 地磁谐波振幅比
下载PDF
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M_S6.7地震前兆异常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木拉提江.阿不来提 闫玮 +1 位作者 阿里木江.麦麦提依明 金花 《内陆地震》 2017年第2期222-228,共7页
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M_S6.7地震前,喀什台栏杆乡地磁、塔什库尔干60泉浅层水温、乌帕尔岩石地温资料均出现异常。前兆异常特征为:(1)喀什台栏杆乡地磁Z分量日变幅加卸载响应比出现2次超阈值情况;(2)塔什库尔干60泉浅层水温2016年9月17... 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M_S6.7地震前,喀什台栏杆乡地磁、塔什库尔干60泉浅层水温、乌帕尔岩石地温资料均出现异常。前兆异常特征为:(1)喀什台栏杆乡地磁Z分量日变幅加卸载响应比出现2次超阈值情况;(2)塔什库尔干60泉浅层水温2016年9月17日温度快速阶升0.316℃变化;(3)喀什乌帕尔乡岩石地温20.65 m、23.06 m测项观测数据均出现较大幅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陶ms6.7地震 前兆异常 相关性
下载PDF
2016年新疆阿克陶地震Sentinel-1 InSAR同震形变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瑞庆 孟国杰 +2 位作者 张奎 董彦芳 龚发明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5,共9页
2016年11月25日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发生MW6.6地震。本文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Sentinel-1卫星获取的升、降轨雷达数据进行了处理,提取了该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结合形变场特征与震源机制解,采用梯度下降法反演发震... 2016年11月25日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发生MW6.6地震。本文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Sentinel-1卫星获取的升、降轨雷达数据进行了处理,提取了该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结合形变场特征与震源机制解,采用梯度下降法反演发震断层的滑动分布。结果表明,升、降轨LOS向同震形变场在发震断层两侧具有明显不同的形变特征,主要形变区域分布在断层两侧,升轨LOS向形变量可达-8.2cm与11.2cm,降轨LOS向形变量可达-21.4cm与13.1cm;反演的升、降轨干涉形变场与InSAR测量值之间的残差得到有效控制,大部分的残差介于±5cm之间;断层滑动分布主要集中于沿断层面深约2~18km处,最大滑动量位于沿断层面深约7km处可达0.96m;平均滑动角约182.29°,最大滑动处的滑动角约197.13°,两个滑动分布中心的滑动角均接近180°,表明阿克陶地震为一典型的右旋走滑破裂性事件;当剪切模量取32Gpa时,反演的发震断层地震矩M_0可达9.75×10^(18),相当于矩震级MW6.60,与地震波形反演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同震形变场 Sentinel-1卫星 2016年阿克陶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