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interfacial interactions in compound squeeze cast Al/Al-Cu macrocomposite bimetal 被引量:3
1
作者 Mohammad Hossein BABAEE Behzad NIROUMAND +1 位作者 Ali MALEKI Meysam LASHANI ZAND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950-963,共14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the thermal and mechan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wo components of a compound squeeze cast macrocomposite bimetal. First, an Al/Al-4.5wt.%Cu macrocomposite bimetal was ...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the thermal and mechan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two components of a compound squeeze cast macrocomposite bimetal. First, an Al/Al-4.5wt.%Cu macrocomposite bimetal was fabricated by compound squeeze casting process. Then, heat transfer, solidif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generated stresses along the interface region of the bimetal were analyzed using Thermo-Calc, ProCAST and ANSYS softwares, and structure, copper distribution and microhardness changes across the interface of the bimetal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no noticeable change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Al-4.5wt.%Cu insert and no obvious micromixing and diffusion of copper across the interface.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nes only when an equivalent oxide layer at the interface was defined and its effect on heat transfer was considered. This layer caused up to 50% decrease in local liquid fraction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insert. Simulation of the generated stresses showed a uniformly distributed stress along the interface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oxide layer, resulting in its good stability during the fabrication process. It was postulated that this continuous oxide layer not only acted as a thermal barrier but prevented the direct metal-metal contact along the interface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l-cu macrocomposite BIMETal compound squeeze casting simulation interface stress
下载PDF
A novel method to improve interfacial bonding of compound squeeze cast Al/Al-Cu macrocomposite bimetals: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被引量:6
2
作者 Mohammad Hossein BABAEE Ali MALEKI Behzad NIROUMAND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184-1199,共16页
A facile and innovative method to improve bonding between the two parts of compound squeeze cast Al/Al-4.5 wt.%Cu macrocomposite bimetals was developed and its effects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 A facile and innovative method to improve bonding between the two parts of compound squeeze cast Al/Al-4.5 wt.%Cu macrocomposite bimetals was developed and its effects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bimetal were investigated.A special concentric groove pattern was machined o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insert(squeeze cast Al-4.5 wt.%Cu) and its effects on heat transfer,solidif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generated stresses along the interface region of the bimetal components were simulated using ProCAST and ANSYS softwares and experimentally verified.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d complete melting of the tips of the surface grooves and local generation of large stress gradient fields along the interface. These are believed to result in rupture of the insert interfacial aluminum oxide layer facilitating diffusion bonding of the bimetal components. Microstructural evaluations confirmed formation of an evident transition zone along the interface region of the bimetal. Average thickness of the transition zone and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bimetal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o about 375 μm and 54 MPa, respectively, by applying the surface pattern.The proposed method is an affordable and promising approach for compound squeeze casting of Al-Al macrocomposite bimetals without resort to any prior cost and time intensive chemical or coating treatments of the solid inse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l-4.5wt.%Cu macrocomposite bimetal interfacial bonding surface machining pattern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simulation
下载PDF
Al-Cu-Mn-Fe-Ag-Zr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室温和高温性能研究
3
作者 刘敬彬 栗梦玉 +3 位作者 胡静怡 苏宏福 高通 刘相法 《铸造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432-439,共8页
Al-Cu合金具有低密度、耐热性好和潜在的高温稳定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为提高Al-Cu基铸造合金的耐热性能,本文制备了质量分数为Al-4%Cu-0.5%Mn-0.1%Fe-0.4%Ag-0.3%Zr(简称AC)的合金。采用OM和SEM分析了合金的微观... Al-Cu合金具有低密度、耐热性好和潜在的高温稳定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为提高Al-Cu基铸造合金的耐热性能,本文制备了质量分数为Al-4%Cu-0.5%Mn-0.1%Fe-0.4%Ag-0.3%Zr(简称AC)的合金。采用OM和SEM分析了合金的微观形貌及化学成分,采用XRD分析了合金的物相结构,采用EBSD研究了晶粒形态与尺寸分布,采用TEM分析了合金在时效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和析出相形态,采用高低温拉伸试验机进行了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C合金在铸造过程中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主要包括Al_2Cu和Al_7Cu_2Fe,其中,Al_2Cu相在固溶处理后溶入基体中,并在时效处理后重新沉淀为θ′相,成为主要的强化相。此外,经T6热处理后,合金中还包含着T_(Mn)(Al_(20)Cu_2Mn_3)相,Ag元素固溶于铝基体中,而Zr元素则使得合金析出L1_2-Al_3Zr纳米相,其与θ′相存在位向关系。测试了合金在室温和高温(200、300和400℃)下的拉伸性能,对应屈服强度可分别达236、155、129和6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n-Fe-Ag-Zr合金 al-cu铸造合金 耐热性能 T6热处理
下载PDF
铝源对Cu-Al尖晶石物化性质和逆水煤气变换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刘雅杰 康荷菲 +2 位作者 鲁晔 张鹏 葛晖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9-819,共11页
基于高能球磨和固相焙烧的方法,采用杂质元素(Na、Fe、Si和S)含量不等的四种拟薄水铝石和氢氧化铜制备了Cu-Al尖晶石固溶体催化剂,通过ICP-AES、TG、XRD、H2-TPR和BET表征了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并考察了对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催化性能。结... 基于高能球磨和固相焙烧的方法,采用杂质元素(Na、Fe、Si和S)含量不等的四种拟薄水铝石和氢氧化铜制备了Cu-Al尖晶石固溶体催化剂,通过ICP-AES、TG、XRD、H2-TPR和BET表征了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并考察了对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拟薄水铝石中的杂质元素对于Cu-Al尖晶石催化剂的物相性质、还原性能、织构性质和催化性能有显著的影响,Si有助于合成高比表面积的催化剂,但不利于Cu-Al尖晶石生成,导致催化活性低;含有少量Na和Fe的尖晶石的催化活性较低;S物种经高温焙烧后分解,对催化活性没有影响;基于杂质元素含量最低的拟薄水铝石合成的催化剂中难还原尖晶石含量最高,表现出最高的逆水煤气变换催化活性。此外,基于活性最优样品的CO_(2)-TPDMS和In-situ DRIFTS分析表明,Al上形成的双齿甲酸盐是Cu-Al尖晶石固溶体催化CO_(2)加氢生成CO的主要中间产物,其含量与催化活性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源 Cu-al尖晶石 物化性质 催化性能 逆水煤气变换 反应机理
下载PDF
Ni元素对Zn-22Al药芯钎料用于Cu/Al钎焊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王徐炳 黄魏青 +4 位作者 王思鸿 卜永周 查心婧 刘薇 沈杭燕 《中国计量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487-495,共9页
目的:研究Ni元素对Zn-Al药芯焊丝熔化特性、铺展性能的影响。方法:在钎剂中添加一定比例的Ni粉,在钎焊过程中形成Cu/Al接头的Ni合金化,分析不同含量Ni元素添加对Zn-22Al钎料以及Cu/Al异种合金钎焊接头的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Ni... 目的:研究Ni元素对Zn-Al药芯焊丝熔化特性、铺展性能的影响。方法:在钎剂中添加一定比例的Ni粉,在钎焊过程中形成Cu/Al接头的Ni合金化,分析不同含量Ni元素添加对Zn-22Al钎料以及Cu/Al异种合金钎焊接头的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Ni粉添加可使Zn-22Al钎料在Al板上的铺展性能得到提升,当添加量质量分数为5%时钎料铺展性能提升26.75%;当添加量质量分数为7%时,用于Cu/Al钎焊的接头抗拉强度相较于未添加Ni粉焊接接头强度提升61.79%。结论:Ni粉添加可有效改善Zn-22Al焊缝的显微组织,体现为主晶相的细化,富Zn边界相的减少,促进主晶团之间形成层片状共析组织,以及减小了Cu侧生成的铜铝金属间化合物脆性相的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al钎料 Ni原位掺混 铜铝异种接头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下载PDF
高纯Al-Cu-Mg合金铸态组织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钟皓 乐永康 +3 位作者 郭富安 纪艳丽 韩逸 邓桢桢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85-787,共3页
采用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镜对一种高纯Al-Cu-Mg合金的铸态组织进行了观察及表征,并对铸态组织中的第二相进行了能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的铸态组织中主要存在α-Al、Al2CuMg(S)、Al2Cu(θ)以及Al7Cu2(Fe,Mn)相。根据Cu、Mg含量及其... 采用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镜对一种高纯Al-Cu-Mg合金的铸态组织进行了观察及表征,并对铸态组织中的第二相进行了能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的铸态组织中主要存在α-Al、Al2CuMg(S)、Al2Cu(θ)以及Al7Cu2(Fe,Mn)相。根据Cu、Mg含量及其质量比对Al-Cu-Mg系合金相组成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Al-Cu-Mg系合金的成分设计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铝合金 al-cu-MG合金 铸态组织 扫描电镜
下载PDF
Zn-Al-Cu基合金无钎剂钎焊泡沫铝的界面结构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9
7
作者 王辉 何思渊 +1 位作者 褚旭明 何德坪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3-728,共6页
以Zn-Al-Cu基合金为钎料,对74.7%—91.6%不同孔隙率的泡沫铝采用无钎剂钎焊方法进行连接实验。采用OM和SEM观察钎缝组织及界面结构,EDS测定界面元素分布,XRD分析界面物相,通过热力学分析验证钎料中Cu和Zn与母材中Al元素的相互作用和除... 以Zn-Al-Cu基合金为钎料,对74.7%—91.6%不同孔隙率的泡沫铝采用无钎剂钎焊方法进行连接实验。采用OM和SEM观察钎缝组织及界面结构,EDS测定界面元素分布,XRD分析界面物相,通过热力学分析验证钎料中Cu和Zn与母材中Al元素的相互作用和除膜机理,对钎焊接头试样进行拉伸和剪切性能实验,分析孔隙率与接头试样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无钎剂钎焊方法在泡沫铝端面之间形成密实结构的连续钎料层,未改变母材结构特征;钎缝组织由Al(Zn)固溶体、Zn(Al)固溶体、Cu_4Zn及MgMnO_3组成;连接界面主要由Al(Zn)固溶体组成,Zn,Al和Cu在界面上相互扩散而形成一定扩散梯度,熔合良好,钎焊接头抗拉强度与母材相当,剪切强度略高于相同孔隙率母材的剪切强度,抗拉强度和剪切强度均随孔隙率增加而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al-cu基合金 无钎剂钎焊 泡沫铝 界面结构 力学性能
下载PDF
Influence of heat treatment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Al-Cu graded materials 被引量:1
8
作者 Qian CONG Fumin XU Yi TAN Xiaolei SHI Wei DONG Jiayan LI Junshan ZHANG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18-124,共7页
Five-layered Al/Al-Cu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 (FGM) was prepared by powder metallurgy technology, and the subsequent heat treatment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graded material.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distribution ... Five-layered Al/Al-Cu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 (FGM) was prepared by powder metallurgy technology, and the subsequent heat treatment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graded material.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distribution of Cu element under pressure sintering (F), solution treatment (T4) and artificial aging treatment (T6)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Vickers hardness and flexur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states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ntered compact with dens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al continuous change was obtained. The second-phase CuAl 2 was dispersively distributed along grain boundary of Al matrix. After solution treatment at 503 C for 3 h, CuAl 2 phase obviously decreased and dissolved into the Al matrix, and the flexural strength was thereupon enhanced to 228.5 MPa. With the subsequent aging treatment at 150 C for 15 h, the majority of flake shaped precipitates θ phases we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in the matrix.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Cu element became gradual continuous compared to sintered compact. Meanwhile, the flexural strength increased further, which accompanied with the decline of plast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l-cu graded material Solution treatment Artificial ag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原文传递
冷轧变形量对Al-Cu-Mg-Ag新型耐热铝合金抗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晓艳 王召朋 +2 位作者 王佳琪 吴秀霞 高飞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78-1885,共8页
采用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性能测试研究冷轧变形量(50%~90%)对Al-Cu-Mg-Ag耐热铝合金抗腐蚀性能的影响,结合金相显微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对其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增大冷轧变形量能够细化合金的再结晶晶粒,减小无沉淀析出带的宽... 采用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性能测试研究冷轧变形量(50%~90%)对Al-Cu-Mg-Ag耐热铝合金抗腐蚀性能的影响,结合金相显微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对其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增大冷轧变形量能够细化合金的再结晶晶粒,减小无沉淀析出带的宽度及其与基体的电位差。合金的抗晶间腐蚀性能主要由合金的晶界结构决定。增大冷轧变形量能够提高合金的抗晶间腐蚀性能。合金的抗剥落腐蚀性能由晶界结构和晶粒形貌决定。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大,合金的剥落腐蚀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冷轧变形量为50%的试样抗剥落腐蚀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g-Ag铝合金 冷轧变形 腐蚀机理 无沉淀析出带 晶粒形貌
下载PDF
亚微米Al_2O_(3P)/Al-Cu-Mg复合材料时效过程的DSC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瑞姣 高飞 +1 位作者 赵树丰 王程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19期245-246,共2页
运用DSC分析的手段研究了两种基体合金化的亚微米Al2O3P/Al-Cu-Mg复合材料的时效行为。Al-Cu-Mg合金中时效过程明显,改变Cu、Mg元素含量抑制了时效析出过程。复合材料中,添加亚微米Al2O3颗粒使得G.P.区受到完全抑制,亚稳相的时效析出变... 运用DSC分析的手段研究了两种基体合金化的亚微米Al2O3P/Al-Cu-Mg复合材料的时效行为。Al-Cu-Mg合金中时效过程明显,改变Cu、Mg元素含量抑制了时效析出过程。复合材料中,添加亚微米Al2O3颗粒使得G.P.区受到完全抑制,亚稳相的时效析出变得困难;提高Cu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复合材料的时效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微米 al2O3颗粒 CU含量 复合材料 时效 DSC
下载PDF
原位Al_2O_3颗粒对近液相线铸造Al-Cu合金二次加热组织的影响
11
作者 刘丽 刘慧敏 +1 位作者 张复懿 郭远河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2-485,共4页
采用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方法制备Al2O3p/Al-Cu基复合材料,对其进行二次加热,研究晶粒的形貌演变和长大规律。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I mage Tool软件测量平均晶粒尺寸、I mage pro plus软件测量合金液相率,并与理论计算数值比较。结... 采用原位反应近液相线铸造方法制备Al2O3p/Al-Cu基复合材料,对其进行二次加热,研究晶粒的形貌演变和长大规律。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I mage Tool软件测量平均晶粒尺寸、I mage pro plus软件测量合金液相率,并与理论计算数值比较。结果表明,在590℃保温10、20、40、60 min后,Al2O3p/Al-Cu基复合材料的平均晶粒尺寸比不含Al2O3颗粒的基体合金减少15~25μm,液相率依次为11.6%、13.2%、15.3%、20.9%,较基体合金的液相率小且增长速度慢。说明Al2O3在合金的二次加热过程中对晶粒长大行为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为优化半固态组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p/al-cu基复合材料 近液相线铸造 二次加热 组织 晶粒长大
下载PDF
Al-Cu合金熔炼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德斌 李永平 陈金花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16,60,共4页
结合生产实际研究连铸连轧生产YL185Al-Cu合金的熔炼工艺。采用w(Cu)=2.5%的Al-Cu中间合金来调配YL185铝合金的化学成分。在熔炼炉内添加Al-B中间合金对铝合金细化晶粒处理,获得细小晶粒的产品,采用电磁搅拌铝合金熔体,其频率越高则产... 结合生产实际研究连铸连轧生产YL185Al-Cu合金的熔炼工艺。采用w(Cu)=2.5%的Al-Cu中间合金来调配YL185铝合金的化学成分。在熔炼炉内添加Al-B中间合金对铝合金细化晶粒处理,获得细小晶粒的产品,采用电磁搅拌铝合金熔体,其频率越高则产品越容易获得细小晶粒且组织均匀致密。铸造工序在线添加Al-Ti-B丝,有利于Ti在熔体中均匀分布,使Ti在熔体浇铸过程中更能有效地抑制晶粒长大,从而更有效地细化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合金 偏析 气孔 夹渣 熔炼技术 al-B中间合金 电磁搅拌 al-Ti-B丝
下载PDF
激光烧结原位合成Cu-Al合金组织结构及性能研究
13
作者 水东莉 李刚 徐晓辰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6-159,共4页
针对铜铝粉末坯体,以激光高能束为热源引发铝热放热反应,原位合成硬质增强相Al_(2)O_(3),烧结制备了Cu-Al合金,研究了铜铝成分配比对合金体系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Al合金组织是由硬质增强相Al_(2)O_(3)和基体CuAl_(2)、Al... 针对铜铝粉末坯体,以激光高能束为热源引发铝热放热反应,原位合成硬质增强相Al_(2)O_(3),烧结制备了Cu-Al合金,研究了铜铝成分配比对合金体系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Al合金组织是由硬质增强相Al_(2)O_(3)和基体CuAl_(2)、AlCu_(4)、Al_(4)Cu_(9)等金属间化合物构成的多相结构;合金显微组织具有丰富的树枝晶,且随着铝含量增加,组织均匀细化程度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铝含量有助于提高烧结产物致密性;当铜铝质量比为33.2∶66.8时,烧结产物的孔隙率最低(10.57%)、显微硬度值最高(373HV)、磨损性最佳(磨损率0.137 g/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烧结 增强相 硬质相 原位合成 三氧化二铝 CU-al合金 微观组织
下载PDF
Si含量对Al-Cu-Mg-Ag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铜铜 刘志义 +2 位作者 柏松 赵娟刚 曹靖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7-140,145,共5页
通过室温拉伸、高温拉伸,研究了固溶时效态Al-Cu-Mg-Ag合金力学性能随Si含量的变化关系;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高分辨投射电镜观察不同Si含量合金峰时效态下的微观组织特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合金中Si含量增多,会导致Al-Cu-Mg-Ag合... 通过室温拉伸、高温拉伸,研究了固溶时效态Al-Cu-Mg-Ag合金力学性能随Si含量的变化关系;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高分辨投射电镜观察不同Si含量合金峰时效态下的微观组织特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合金中Si含量增多,会导致Al-Cu-Mg-Ag合金拉伸强度尤其是高温拉伸强度下降;Si含量从0.03%增加到0.20%,合金固溶时效后残余大尺寸第二相粒子(AlFeMnSi)数量增多,合金延伸率明显下降;当Si含量大于0.10%时,合金基体中开始有β″(MgSi)相析出,影响时效初期析出过程中Mg-Ag团簇的形成,抑制了Ω相的析出,θ′相密度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铜镁合金 al-cu-MG-AG合金 硅含量 Ω相 固溶处理 双级时效
下载PDF
2A97 Al-Cu-Li合金在铝酸盐和磷酸盐电解液中等离子电解氧化膜的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曹金晖 程英亮 +2 位作者 左安蕾 彭昭美 梁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34-943,共10页
采用交流双脉冲电流制度对2A97 Al-Cu-Li合金分别在铝酸盐和磷酸盐电解液中进行等离子电解氧化处理的研究,分析所得膜层的微观结构和相组成,并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和摩擦试验对两种电解液中所得膜层的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进行评价。结... 采用交流双脉冲电流制度对2A97 Al-Cu-Li合金分别在铝酸盐和磷酸盐电解液中进行等离子电解氧化处理的研究,分析所得膜层的微观结构和相组成,并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和摩擦试验对两种电解液中所得膜层的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两种电解液中所得膜层表面存在大量饼状结构,膜层由内外两层构成,两层之间分布大量微孔,膜层的相组成主要为α、γ、δ-Al2O3,铝酸盐电解液中所得膜层有较多的α-Al2O3。磷酸盐电解液中所得膜层的耐腐蚀性高于相应的铝酸盐中所得膜层的耐腐蚀性。磷酸盐电解液中所得膜层具有较低的摩擦因数,与膜层中含有的P元素有关。然而,铝酸盐电解液中所得膜层具有更高的耐磨性,是因为铝酸盐膜层中含有更多硬度较高的α-Al2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电解氧化 摩擦 腐蚀 氧化铝
下载PDF
Cu对Al-50%Si合金法提纯太阳能级多晶硅过程中初晶硅Al含量影响研究
16
作者 陈文雨 刘家旭 +5 位作者 刘嘉霖 陈嘉慧 张银涛 唐洪 赵紫薇 高忙忙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60-1667,共8页
Al-Si合金法提纯具有生产成本低、除杂效率高、副产物单一等特点,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原料的制备方法。在该工艺路线中,Al作为溶剂不可避免地会对Si产生污染,如何降低初晶硅中Al的含量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向Al-50... Al-Si合金法提纯具有生产成本低、除杂效率高、副产物单一等特点,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原料的制备方法。在该工艺路线中,Al作为溶剂不可避免地会对Si产生污染,如何降低初晶硅中Al的含量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向Al-50%Si合金中加入Cu,分析Cu对合金溶液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Cu的存在方式,探讨Cu对Al污染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Al-50%Si合金中添加10%(质量分数)Cu后,合金中Al的活度系数降低至0.7148;初晶硅中Al的含量从250.960 mg/kg降低到181.637 mg/kg,比未添加Cu时减少了27.62%,同时,Cu在初晶硅中的残留仅为12.6 mg/kg,低于Cu在Si中的固溶度。可见,在Al-Si合金中引入Cu并未对初晶硅造成二次污染。因此,采用Al-Si-Cu三元合金体系进行提纯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能够有效抑制Al对初晶硅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合金 CU al含量 活度系数 al 2 Cu 初晶硅
下载PDF
新型高再结晶抗力α-Al(MnCr)Si弥散强化Al-Mg-Si-Cu合金研究
17
作者 王孝国 秦简 +1 位作者 刘方镇 长海博文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08-215,共8页
Al-Mg-Si-Cu铝合金(6XXX)属于可热处理强化合金,其高比强度、耐腐蚀及优良的成形性能使得它们在各种工业应用中具有吸引力,包括电力传输和交通运输行业;但相对较低的强度和硬度限制了其应用。最新研究表明,在合金中加入Mn/Cr等过渡族元... Al-Mg-Si-Cu铝合金(6XXX)属于可热处理强化合金,其高比强度、耐腐蚀及优良的成形性能使得它们在各种工业应用中具有吸引力,包括电力传输和交通运输行业;但相对较低的强度和硬度限制了其应用。最新研究表明,在合金中加入Mn/Cr等过渡族元素结合均匀化热处理工艺能够在Al-Mg-Si-Cu铝合金基体中形成纳米级、与基体部分共格的α-Al(MnCr)Si弥散相,从而借助弥散强化作用进一步提升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拓展Al-Mg-Si-Cu铝合金的应用范围。弥散相因其对位错运动和(亚)晶界迁移的钉扎作用而有助于限制动态回复并抑制动态再结晶。此外,弥散相还能够限制合金在固溶处理过程中再结晶晶粒的形核和长大过程,进而抑制静态再结晶的发生。但较少有文献针对弥散相对Al-Mg-Si-Cu合金变形后热处理过程中的微观演变进行量化统计和机理分析,未能建立模型来描述变形条件对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本工作对6061合金和Mn/Cr微合金化的Al-Mg-Si-Cu合金(后者被标记为HSW-1合金)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热变形处理(变形温度:300、400、500℃;应变速率:0.01、0.1、1、10 s^(-1);真应变:1.2),研究变形合金在固溶和时效热处理过程中的微观结构演变,提出热变形合金经固溶处理后的微观组织调控机制。采用TEM观察证实了HSW-1合金基体中均匀分布着大量纳米级的α-Al(MnCr)Si弥散相。将热变形后的两种合金在560℃下盐浴保温不同时间,应用准原位EBSD技术表征微观结构的演变,统计取向差分布及亚晶粒尺寸的变化。结果表明,热变形条件(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对6061和HSW-1合金在固溶处理过程中的静态再结晶行为有显著影响。两种合金静态再结晶行为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应变量的增加及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得到强化。相同的变形条件下,尽管6061合金静态软化驱动力低于HSW-1合金,但其在固溶处理过程中的静态再结晶行为明显强于HSW-1合金。这表明,弥散相通过钉扎作用有效抑制变形合金在固溶和时效过程中的静态再结晶行为,在显著提升合金的抗再结晶能力的同时保持变形合金的微观结构,使变形合金获得弥散强化和变形强化的综合效果,进而赋予其高强度。最后,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T6热处理后两种变形合金的微观结构控制模型。通过调整变形参数,即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可以精确调节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成分,实验数据有效支持了模型的可行性。该结果为开发新型高强韧高性能铝合金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CU合金 α-al(MnCr)Si弥散相 热变形 再结晶抗力 微观组织调控
下载PDF
Al元素含量对Zn-Al钎料性能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满 薛松柏 +2 位作者 戴玮 娄银斌 王水庆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3-96,共4页
研究了Al元素含量对Zn-Al钎料在铝—铝钎焊及铜—铝钎焊过程中的铺展性能、接头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l元素含量的增加,钎料在铝板上的铺展性能明显改善,当Al元素含量达到15%(质量分数)时铺展面积最大,继续增加Al元... 研究了Al元素含量对Zn-Al钎料在铝—铝钎焊及铜—铝钎焊过程中的铺展性能、接头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l元素含量的增加,钎料在铝板上的铺展性能明显改善,当Al元素含量达到15%(质量分数)时铺展面积最大,继续增加Al元素含量,铺展面积减小.Al元素含量在2%~25%范围内,钎料在铜板上的铺展性能随Al元素含量增加呈上升趋势,但是Zn-Al钎料在铜板上的铺展性能显著低于在铝板上的铺展性能.钎焊接头力学性能试验表明,铝—铝对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以及铜—铝钎焊接头力学性能均随着Al元素含量增加而逐渐增大,当Al元素含量达到15%时强度达到最高,继续增加Al元素含量,钎焊接头强度均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铝钎焊 铜-铝钎焊 锌铝钎料 铺展性能 力学性能
下载PDF
Co-Cu-Al水滑石的合成及对NO+CO反应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惠娟 蒋晓原 +1 位作者 陈顺林 郑小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3-638,共6页
本文研究了Co-Al水滑石中加入过渡金属(M)离子后对NO+CO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Co-Al上引入Cu离子对NO+CO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以Co-Cu-Al水滑石为研究对象,考察了Co和Cu含量的变化对NO+CO反应活性的影响,发现Co-Cu-Al对NO+CO反应存在... 本文研究了Co-Al水滑石中加入过渡金属(M)离子后对NO+CO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Co-Al上引入Cu离子对NO+CO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以Co-Cu-Al水滑石为研究对象,考察了Co和Cu含量的变化对NO+CO反应活性的影响,发现Co-Cu-Al对NO+CO反应存在一个最佳Co和Cu的含量配比;当nCo∶nCu∶nAl=5∶3∶1时,其催化活性为最佳,在反应温度120℃时,NO的转化率达100%;XRD结果表明Co-Cu-Al经450℃焙烧2h后已有少量的尖晶石相形成,随焙烧温度的提高尖晶石相增多,尖晶石相的形成对催化还原NO有明显的影响;NO-TPD-MS结果表明NO吸附在Co-Cu-Al上的热脱附产物经质谱跟踪能检测到NO(m/e=30)、N2O(m/e=44)、N2(m/e=28)和O2(m/e=32)等4种脱附物种,推测低温脱附物种为吸附在弱位上的NO,而高温脱附物种为吸附在强位上的NO,400℃焙烧的Co-Cu-Al水滑石上NO的脱附峰温略低于600℃焙烧的,NO在Co-Cu-Al表面的解离是NO+CO反应的速控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Cu-al和Co-Cu-al水滑石 尖晶石结构 NO+CO催化反应
下载PDF
Cu-Zn-Al-Zr甲醇合成催化剂的UVDR、TPD和TPR表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意泉 方雪明 +4 位作者 李晨 程大典 袁友珠 林仁存 张鸿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51-1255,共5页
在 Cu- Zn- Al甲醇合成催化剂中添加适量的氧化锆助剂 ,制得 Cu- Zn- Al- Zr催化剂及表征其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 ,Cu- Zn- Al- Zr催化剂最佳反应温度为 2 30℃ ,比 Cu- Zn- Al低约 10℃ ;热处理前后甲醇得率分别比 Cu- Zn- Al高 16%和 38... 在 Cu- Zn- Al甲醇合成催化剂中添加适量的氧化锆助剂 ,制得 Cu- Zn- Al- Zr催化剂及表征其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 ,Cu- Zn- Al- Zr催化剂最佳反应温度为 2 30℃ ,比 Cu- Zn- Al低约 10℃ ;热处理前后甲醇得率分别比 Cu- Zn- Al高 16%和 38% .UVDR表征显示 ,反应后催化剂在 5 98nm处观测到在 Zn O晶格介面上的 Cu+;CO- TPD表征显示 ,经 4 5 0℃热处理后的催化剂只在 182℃~ 197℃处出现一个由 Cu0 位贡献的吸附峰 ,热处理前在 2 61℃~ 2 74℃处由 Cu+位贡献的吸附峰消失 .Cu-Zn- Al- Zr催化剂对 CO的吸附量和 Cu+含量均大于 Cu- Zn- Al催化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合成 Cu-Zn-al-Zr催化剂 热稳定性 低温活性 UVDR TPD TPR 表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