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Cu双金属体系对活性艳红X-3B的脱色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樊金红 马鲁铭 +1 位作者 王红武 吴德礼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87-1592,共6页
以典型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为模型污染物,采用测定染料去除率、TOC去除率、苯胺生成量的方法及添加EDTA的对照试验,考察Al-Cu双金属体系对偶氮染料废水的脱色机理和脱色动力学.结果表明,在近中性条件下处理30 min后脱色率就可达到83%左... 以典型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为模型污染物,采用测定染料去除率、TOC去除率、苯胺生成量的方法及添加EDTA的对照试验,考察Al-Cu双金属体系对偶氮染料废水的脱色机理和脱色动力学.结果表明,在近中性条件下处理30 min后脱色率就可达到83%左右;处理120 min后脱色率高达96.4%,其中约为34%的色度去除是由于活性艳红X-3B被还原为苯胺,约为20%和30%的色度去除是由于铝离子混凝和铝刨花表面吸附.染料废水脱色是一个先大量吸附再进行内电解还原逐步降解的过程,铝离子的絮凝-吸附作用能有效促进色度的去除.脱色反应可视为表观一级反应,提高反应温度可以加快脱色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双金属体系 活性艳红X-3B 脱色 机理 动力学
下载PDF
不同形态双金属氢氧化物颗粒水分散体系及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国鹏 王君 +2 位作者 李伟 刘尚营 孙德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6-393,共8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3种形态的MgAl双金属氢氧化物颗粒的水分散体系,并以其为乳化剂制备了Pickering乳液.比较了3种颗粒的分散体系及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性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表明,低结晶度的颗粒以形...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3种形态的MgAl双金属氢氧化物颗粒的水分散体系,并以其为乳化剂制备了Pickering乳液.比较了3种颗粒的分散体系及其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的性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结果表明,低结晶度的颗粒以形状不规则、结构疏松、表面粗糙的絮状体形式分散于水中,且颗粒尺寸随高速搅拌分散时间的延长而减小;而良好结晶的颗粒以形状规则、结构致密、表面平滑的六角片存在于水中.Zeta电位测试表明,3种颗粒在水中均带正电荷,NaCl可降低颗粒的Zeta电位而使其发生絮凝,但良好结晶颗粒的分散体系在更高NaCl浓度时才出现明显沉淀.分别采用3种双金属氢氧化物颗粒/NaCl水分散体系制备了水包油(O/W)型Pickering乳液,并比较了乳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NaCl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3类乳液的稳定性;良好结晶颗粒稳定乳液的能力强于低结晶度的颗粒;对于低结晶度颗粒,大颗粒稳定乳液的能力比小颗粒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氢氧化物 分散体系 Pickering乳液 稳定性
下载PDF
Al-Cu双金属复合结构的扩散连接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孟胶东 曲文卿 庄鸿寿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4-37,共4页
应用扩散连接方法进行了 Al- Cu双金属复合结构的试验研究 ,比较了不同的焊接工艺、材料组合以及母材状态情况下 Al合金与 Cu的连接性 ,观察了接头区域的微观组织结构。研究表明 ,固相扩散连接是一种适用于异种材料连接的有效方法 ,通... 应用扩散连接方法进行了 Al- Cu双金属复合结构的试验研究 ,比较了不同的焊接工艺、材料组合以及母材状态情况下 Al合金与 Cu的连接性 ,观察了接头区域的微观组织结构。研究表明 ,固相扩散连接是一种适用于异种材料连接的有效方法 ,通过在连接区域形成 Al- Cu金属间化合物 ,达到 Al和 Cu的有效连接。材料组合、母材原始状态以及连接工艺参数对 Al合金与 Cu的扩散连接存在着明显的影响。表面镀 Ni工艺不但能够有效阻止 Al和 Cu之间形成脆性相 ,而且 Al和 Ni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扩散连接 ,改善了接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双金属复合结构 扩散连接试验 微观组织 铝铜合金 接头性能
下载PDF
双金属引发体系苯乙烯活性聚合活性种的交互缔合动力学
4
作者 范赤 应圣康 刘青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86-488,共3页
The dynamics of living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was studied with alkyllithium/potassium alkoxide as bimetallic initiator and cyclohexane as solvent. It was found that the apparent propagation rate constants ( k ap )i... The dynamics of living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was studied with alkyllithium/potassium alkoxide as bimetallic initiator and cyclohexane as solvent. It was found that the apparent propagation rate constants ( k ap )increased greatly with little increasing of K/Li ratios and in linear relationships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of potassium alkoxide (\)when K/Li ratios were lower that 0 1. And the slopes of k ap \|\ lines increased with the decreasing of alkyllithium concentrations. This dynamics feature can not be explained quantitatively by the ordinary association dynamics model which ignored the cross\|association between the propagation species with different metallic ion. In this paper, a new dynamics model on cross\|association concept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dynamics feature of living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can be interpreted satisfactorily. The propagation rate constant of potassium species(\%k\%\-k) and the constant group, (\%K\%\-1/2)\+\{0.5\}/\%K\%\-3, of dissociation constants of cross\|association species (\%K\%\-3)and lithium species (\%K\%\-1)were derived by curve fitting and led to values of 7 1 ×10 3(mol/L)\+\{-1\}min\+\{-1\} and 67 (mol/L) \+\{-0.5\} respectively at a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of 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引发体系 交互缔合 苯乙烯 活性聚合
下载PDF
Al/GaCl_3双金属体系中羰基化合物的烯丙基化反应
5
作者 李海根 谢健 +1 位作者 吴雪峰 熊知行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68-71,共4页
在Al/GaCl3双金属体系中,羰基化合物与烯丙基溴可以在THF-H2O中顺利进行反应,高产率合成相应的高烯丙醇类化合物。
关键词 Al/GaCl3双金属体系 烯丙基化 高烯丙醇
下载PDF
Mg/GaCl_3双金属体系中羰基化合物的烯丙基化反应
6
作者 李海根 熊知行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0-383,共4页
在Mg/GaCl3双金属体系中,研究了羰基化合物与烯丙基溴间的烯丙基化问题,通过研究发现该类反应可以在THF-H2O中高产率地合成高烯丙醇.
关键词 Mg/GaCl3双金属体系 烯丙基化 高烯丙醇类化合物
下载PDF
Sn/GaCl_3双金属体系中羰基化合物的烯丙基化反应
7
作者 李海根 熊知行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0-43,共4页
在Sn/GaCl3双金属体系中,羰基化合物与烯丙基溴可以在H2O中顺利进行反应,高产率合成相应的高烯丙醇类化合物。
关键词 Sn/GaCl3双金属体系 烯丙基化 高烯丙醇
下载PDF
Zn/GaCl_3双金属体系催化合成高烯丙醇
8
作者 李海根 彭亚玲 熊知行 《江西化工》 2010年第3期41-43,共3页
在Zn/GaCl3双金属体系中,羰基化合物与烯丙基溴可以在H2O中顺利进行反应,高产率合成相应的高烯丙醇类化合物。
关键词 双金属体系 羰基化合物 烯丙基化
下载PDF
Pd/Fe双金属对1,2,4-三氯苯的催化脱氯 被引量:7
9
作者 谢凝子 邱罡 +3 位作者 张二华 陈宜菲 吴双桃 陈少瑾 《广东化工》 CAS 2005年第11期54-55,65,共3页
采用Pd/Fe双金属体系对1,2,4-三氯苯(1,2,4-TCB)进行了快速催化还原脱氯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钯的催化作用下,零价铁对1,2,4-TCB有较好的还原脱氯效率。当Pd/Fe双金属的钯化氯为0.06%时,催化剂用量为1g/40mL,反应1h后TCB的脱氯率可达99%... 采用Pd/Fe双金属体系对1,2,4-三氯苯(1,2,4-TCB)进行了快速催化还原脱氯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钯的催化作用下,零价铁对1,2,4-TCB有较好的还原脱氯效率。当Pd/Fe双金属的钯化氯为0.06%时,催化剂用量为1g/40mL,反应1h后TCB的脱氯率可达99%。反应速率随钯化氯的提高而增加。反应在Pd/Fe表面进行,符合准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为0.0837m in-1。TCB在催化脱氯的过程中先脱氯成为DCB,再依次脱氯为氯苯和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铁双金属 还原脱氯 1 2 4-三氯苯 PD/FE 双金属体系 催化脱氯 三氯苯 反应速率常数 还原脱氯 催化剂用量 催化作用 一级反应
下载PDF
铟基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冬梅 刘子华 +2 位作者 李光华 刘云凌 李春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86-1892,共7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2个基于双金属的配位聚合物[In(OH)Cu(TBA)_2(C_2H_6OH)]·NMF(1)和[In_(0.5)Cd_(0.5)(TBA)(CH_3OH)][NO_3]_(0.5)·2NMF(2)(H_2TBA=四氮唑羧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和组...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2个基于双金属的配位聚合物[In(OH)Cu(TBA)_2(C_2H_6OH)]·NMF(1)和[In_(0.5)Cd_(0.5)(TBA)(CH_3OH)][NO_3]_(0.5)·2NMF(2)(H_2TBA=四氮唑羧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在配合物1中,无限的In(OH)In链和四配位金属铜离子通过线性配体连接拓展为三维中性骨架结构.与配合物1相比,配合物2中的金属铟和镉具有相同的配位模式,形成了无限的In(OH)In[或Cd(OH)Cd]链次级结构单元,通过配体桥连为三维阳离子骨架结构.应用TOPOS 4.0软件对2个配合物进行拓扑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为(4,4,8)连接的网络结构,而配合物2为(4,8)连接的网络结构.利用荧光光谱对配合物2进行了离子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其荧光强度随着金属离子的不同而变化.值得指出的是,金属离子Li^+使配合物2的荧光强度增强最多,比配合物2的荧光强度提高约3.5倍,而Fe^(3+)却使配合物2的荧光强度几乎发生猝灭.因此,配合物2在金属离子Li^+和Fe^(3+)的识别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合成 双金属体系 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下载PDF
Cu对Al-Fe双金属界面扩散层形貌及其结合强度的作用
11
作者 戴祖荣 周龙华 《太原机械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8-13,共6页
本文通过对采用 Al—Cu 液态合金共渗复合铸造方法得到的 Al—Fe 双金属材料的界面扩散层形貌观察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了 Al—Fe 双金属界面扩散层形貌和力学性能随 Al—Cu 合金渗液中 Cu 含量不同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合金铸造 共渗 强度 al-cu双金属
下载PDF
双金属复合耐磨铸件通过市级产品认定
12
作者 李德怀 《华电技术》 CAS 1989年第4期3-3,共1页
经上海市经委和上海市标准计量局同意,由上海市电力局于1989年3月21日至23日在宁波主持召开了上海电力修造总厂宁波分厂生产的双金属复合耐磨铸件(冲击板、护钩、护甲等)产品认定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包括有关高校、科研及用户等16个单位,... 经上海市经委和上海市标准计量局同意,由上海市电力局于1989年3月21日至23日在宁波主持召开了上海电力修造总厂宁波分厂生产的双金属复合耐磨铸件(冲击板、护钩、护甲等)产品认定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包括有关高校、科研及用户等16个单位,计37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认定 上海市经委 双金属复合 上海电力 计量局 国内同类产品 质检中心 日至 耐磨件 质保体系
下载PDF
Mo-Ni-γ-Al_2O_3体系中Mo、Ni近邻结构的EXAFS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继红 徐卫 +5 位作者 顾昌鑫 华中一 牛国兴 朱崇业 陈海鹰 李全芝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1108-1114,共7页
运用EXAFS技术对加入P2O5或TiO2的MO-Ni-γ-Al2O3体系中Mo、Ni的K吸收边进行了分析,获得了体系中金属组分原子周围的微观结构信息,从而进一步证实P或Ti的加入有助于含量较高的Mo、Ni在载体表面的高度分散,样品中适量的P有助于形成较... 运用EXAFS技术对加入P2O5或TiO2的MO-Ni-γ-Al2O3体系中Mo、Ni的K吸收边进行了分析,获得了体系中金属组分原子周围的微观结构信息,从而进一步证实P或Ti的加入有助于含量较高的Mo、Ni在载体表面的高度分散,样品中适量的P有助于形成较多的八面体结构,所有含P的样品中八面体结构含量均高于含Ti的样品,八面体结构Mo-O键上的氧在加氢脱硫反应中较易被硫取代,因而提高反应活性,这是含八面体结构较多的MoNiP样品的加氢脱硫活性优于MoNiTi样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炼制 双金属体系 加氢脱硫 催化剂
下载PDF
钒系、钛系Ziegler-Natta催化体系电子作用过程描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刚 王勋章 +2 位作者 刘雯 张柳 郑翔 《弹性体》 CAS 2013年第2期74-76,共3页
对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催化体系电子作用过程进行了描述。重点阐述了烷基铝化合物中铝原子与烷基的电子层分布情况、过渡金属元素的电子结构特点,描述以烷基铝和过渡金属卤化物为代表的类阴离子型催化剂... 对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催化体系电子作用过程进行了描述。重点阐述了烷基铝化合物中铝原子与烷基的电子层分布情况、过渡金属元素的电子结构特点,描述以烷基铝和过渡金属卤化物为代表的类阴离子型催化剂和路易斯酸等阳离子型催化剂反应的具体过程以及钒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egler-Natta催化体系 聚烯烃 电子作用过程 双金属 活性中心 阴离子
下载PDF
CMC稳定的Ni/Fe双金属催化体系的制备及对PCB77原位脱氯降解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长光 赵林 +2 位作者 丁舒 谭欣 余舜雷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12年第5期12-17,共6页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稳定剂,优化了制备条件,在反应温度25℃,m(CMC)/m(Fe)=5以及m(Ni)/m(Fe)=0.03的条件下成功制备了CMC-Ni/Fe纳米双金属颗粒。用制得的CMC-Ni/Fe纳米双金属颗粒于30℃下降解5 mg/L的PCB77溶液48 h,当双金属颗粒...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稳定剂,优化了制备条件,在反应温度25℃,m(CMC)/m(Fe)=5以及m(Ni)/m(Fe)=0.03的条件下成功制备了CMC-Ni/Fe纳米双金属颗粒。用制得的CMC-Ni/Fe纳米双金属颗粒于30℃下降解5 mg/L的PCB77溶液48 h,当双金属颗粒用量为3 g/L时,有高达94%的PCB77被降解,而没有加入CMC的Ni/Fe双金属体系只有71%的PCB77被降解。CMC-Ni/Fe纳米双金属颗粒经XRD检测,表现出明显的单质铁特征峰,且无铁氧化物特征峰,表明制备所得的纳米颗粒中的铁单质没有被氧化。经粒度分析仪的检测,CMC-Ni-Fe双金属纳米颗粒平均粒径在23.94 nm,明显小于没有加CMC的Ni/Fe双金属颗粒粒径(1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双金属体系 纳米颗粒 3 3’ 4 4’-四氯联苯(PCB77)
原文传递
Cu/Fe和Ni/Fe双金属处理模拟地下水中的铬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郭金辉 孟凡生 +2 位作者 王业耀 薛浩 杨琦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515-3521,共7页
研究了零价铁(Fe0)、Cu/Fe、Ni/Fe双金属作为渗透反应格栅(PRB)反应介质对地下水中六价铬〔Cr(Ⅵ)〕去除性能。采用烧杯批次实验研究了铜负载率、镍负载率、投加量及pH对Cr(Ⅵ)去除效率的影响。采用柱模拟室验考察Fe0、Cu/Fe和Ni/Fe双... 研究了零价铁(Fe0)、Cu/Fe、Ni/Fe双金属作为渗透反应格栅(PRB)反应介质对地下水中六价铬〔Cr(Ⅵ)〕去除性能。采用烧杯批次实验研究了铜负载率、镍负载率、投加量及pH对Cr(Ⅵ)去除效率的影响。采用柱模拟室验考察Fe0、Cu/Fe和Ni/Fe双金属作为PRB反应介质对地下水中的Cr(Ⅵ)去除效果。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Fe0,双金属去除效率显著提高,去除效果可达99.7%,速率也是Fe0单独作用时的2倍。Cu/Fe双金属系统随着铜负载率增加去除效率增加,铜负载率达到10%以后,去除效率不再增加,开始有降低的趋势;Ni/Fe双金属系统呈现相同趋势。Cu/Fe、Ni/Fe投加量越大,对Cr(Ⅵ)去除效果越好,并且酸性条件有利于Cr(Ⅵ)的去除。对于Cr(Ⅵ)的去除,Cu/Fe和Ni/Fe双金属比Fe0更具有长效性,其寿命是Fe0单独作用时的2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 Ni/Fe 双金属体系 六价铬 渗透反应格栅(PRB) 地下水
原文传递
Fe_3O_4@(TF-LDHs)纳米复合体的制备及药物缓释性能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满 徐洁 侯万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72-1578,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以替加氟(Tegafur,TF)插层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纳米杂化物(TF-LDHs)包覆磁性基质Fe3O4,得到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体[Fe3O4@(TF-LDHs)],采用XRD,FTIR,TEM,VSM和元素分析等技术对样品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形貌... 采用共沉淀法,以替加氟(Tegafur,TF)插层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纳米杂化物(TF-LDHs)包覆磁性基质Fe3O4,得到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体[Fe3O4@(TF-LDHs)],采用XRD,FTIR,TEM,VSM和元素分析等技术对样品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形貌及磁性等进行了表征,探讨了药物分子在LDHs层间的存在状态,考察了其药物释放行为.结果表明,Fe3O4@(TF-LDHs)纳米复合体具有顺磁性,其比饱和磁化强度随磁性基质含量的增大而增强;TF分子在LDHs层间以长轴略倾斜于LDHs层板的方式呈双层排布;Fe3O4@(TF-LDHs)纳米复合体具有明显的药物缓释性能,其释放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内部扩散为释放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替加氟 纳米复合体 药物控释体系 磁靶向
下载PDF
纳米Co/Fe脱氯3,3’,4,4’-四氯联苯(BZ#77)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少瑾 梁贺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70-774,共5页
用气-质联用仪(GC-MS)监测厌氧条件下溶液中3,3’,4,4’-四氯联苯(BZ#77)被纳米级零价铁、Ni/Fe和Co/Fe双金属脱氯的情况,并尝试了用纳米级Co/Fe脱氯污染沙土中的四氯联苯,GC-MS结果表明:在3,3’,4,4’-四氯联苯浓度为10mg·l-1的乙... 用气-质联用仪(GC-MS)监测厌氧条件下溶液中3,3’,4,4’-四氯联苯(BZ#77)被纳米级零价铁、Ni/Fe和Co/Fe双金属脱氯的情况,并尝试了用纳米级Co/Fe脱氯污染沙土中的四氯联苯,GC-MS结果表明:在3,3’,4,4’-四氯联苯浓度为10mg·l-1的乙醇/水体系中,纳米级Fe,Ni/Fe,Co/Fe的脱氯率分别为23.4%,68.6%和74.2%,其中,Co/Fe效果最好.溶液初始pH值为酸性时,纳米Co/Fe完全脱氯溶液中的3,3’,4,4’-四氯联苯可在几小时内实现,而溶液的离子强度对脱氯反应影响不大.对于模拟污染沙土含量为100mg·kg-1的3,3’,4,4’-四氯联苯,10d后约11%的四氯联苯被纳米Co/Fe脱氯,添加乙醇可使脱氯率增加到25%,但不能完全脱氯.同位素实验证明,纳米Co/Fe脱氯3,3’,4,4’-四氯联苯是逐步进行的,氢取代苯环上的氯,氢原子源自反应介质中的水,最终脱氯产物为联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铁 双金属体系 脱氯 3 3' 4 4'-四氯联苯
下载PDF
Z-N催化剂生产宽/双峰MWD聚乙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海平 林伟国 +2 位作者 荣峻峰 张淑芬 杨锦宗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1-74,共4页
介绍了Ziegler-Natta(Z-N)催化剂在单反应器中生产宽/双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WD)聚乙烯(PE)的最新研究进展,概括了Z-N催化剂制备宽/双峰MWD PE的主要方法及特点,即传统的Ti系催化体系生产的双峰PE的MWD较窄,改进的Ti-V双金属催化体系活... 介绍了Ziegler-Natta(Z-N)催化剂在单反应器中生产宽/双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WD)聚乙烯(PE)的最新研究进展,概括了Z-N催化剂制备宽/双峰MWD PE的主要方法及特点,即传统的Ti系催化体系生产的双峰PE的MWD较窄,改进的Ti-V双金属催化体系活性高,可以调节MWD,但反应操作难度大。通过加入不同的配合物,调节并改进PE的MWD,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宽/双峰MWD PE的生产和开发是PE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MWD 聚乙烯 催化剂生产 双峰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催化体系 催化剂制备 单反应器 工业发展 PE 双金属 配合物
下载PDF
高活性类Fenton铜钴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强 沈健 +2 位作者 姜成春 李锦卫 董紫君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5,共7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具有高催化活性的纳米铜钴双金属氧化物(NCCO),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比表面与孔隙度分析仪(BET)等方法对其进...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具有高催化活性的纳米铜钴双金属氧化物(NCCO),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比表面与孔隙度分析仪(BET)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通过改变制备条件,研究了NCCO在不同的前驱物用量配比、水热时间、水热温度以及有无超声预处理、有无丙醛添加等条件下的合成情况,并以硝基苯(NB)的降解效果为评价指标,确定NCCO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在前驱物用量配比Cu∶Co为1∶1、水热时间为48 h、水热温度为200℃、超声预处理、添加丙醛的条件下,制得的NCCO具有最优的催化活性。此外,NCCO即使在连续使用4次后,45 min内对NB的降解率依然为100%,表明其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钴双金属氧化物 纳米催化剂 非均相Fenton体系 硝基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