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pdate of Al-Fe-Si, Al-Mn-Si and Al-Fe-Mn-Si thermodynamic descriptions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海林 陈清 +2 位作者 杜勇 Johan BRATBERG Anders ENGSTR?M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7期2041-2053,共13页
A thermodynamic assessment of the Al-Fe-Mn-Si quaternary system and its subsystems was performed by the Calphad method. First, the Al-Fe-Si ternary description was deeply revised by considering the most recent experim... A thermodynamic assessment of the Al-Fe-Mn-Si quaternary system and its subsystems was performed by the Calphad method. First, the Al-Fe-Si ternary description was deeply revised by considering the most recent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and employing new models to ternary compound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were made on the calculated liquidus projection over the entire compositional range, especially in the Al-rich corner. The Al-Mn-Si system was refined in the Al-rich region by adopting new models for the two ternary compounds, a-AlMnSi and β-AlMnSi. The extended solubility of the a-AlMnSi phase into the Al-Fe-Mn-Si quaternary system was modeled to reproduce the phase equilibria in the Al-rich region. Special cares were taken in order to prevent a-AlMnSi from becoming stable in the Al-Fe-Si ternary system. The obtained thermodynamic descriptions were then implemented into the TCAL database, and extensively validated with phase equilibrium calculations and solidification simulations against experimental data/information from commercial aluminum alloys. The updated TCAL database can reliably predict the phase formation in Al-Fe-Si- and Al-Fe-Mn-Si-based aluminum allo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Fe-Si al-fe-mn-Si aluminum alloys thermodynamic modeling SOLIDIFICATION
下载PDF
织构对Al-Fe-Mn铝合金冲压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陆伟 周峰 +3 位作者 徐春 尤伟任 单小龙 徐海波 《上海金属》 CAS 2023年第2期38-42,56,共6页
以自主研发的Al-Fe-Mn铝合金板材和2个不同批次的进口电池壳盖板用铝板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向拉伸试验和杯突试验测定了3种铝合金板的塑性应变比、凸耳参数以及杯突值。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测定并计算了铝合金板的取向分布函数和主要... 以自主研发的Al-Fe-Mn铝合金板材和2个不同批次的进口电池壳盖板用铝板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向拉伸试验和杯突试验测定了3种铝合金板的塑性应变比、凸耳参数以及杯突值。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测定并计算了铝合金板的取向分布函数和主要织构组分的体积分数,研究了织构对铝板冲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自主研发DQAl铝板虽然与进口铝合金板织构组分不同,但通过优化织构组分,即增加Cube织构组分、减少Copper织构组分,以及将Q织构组分与较高■值的R和S织构组分组合,很好地改善了DQAl铝板的各向异性,由此获得了与进口电池壳盖板用铝板十分接近的成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fe-mn铝合金 各向异性 织构 杯突试验 冲压性能
下载PDF
形变Al-Fe-Mn铝合金的再结晶激活能研究
3
作者 陆伟 单小龙 +3 位作者 徐春 白清领 尤伟任 钱蒋锋 《应用技术学报》 2023年第1期61-64,84,共5页
将一种自主研发Al-Fe-Mn铝合金进行热轧和冷轧至2 mm,然后将轧板加热到340~400℃进行等温退火,通过比较不同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条件下的铝合金板的硬度变化,并结合金相组织检验,确定了该合金的定时条件下的再结晶温度以及恒温条件下的... 将一种自主研发Al-Fe-Mn铝合金进行热轧和冷轧至2 mm,然后将轧板加热到340~400℃进行等温退火,通过比较不同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条件下的铝合金板的硬度变化,并结合金相组织检验,确定了该合金的定时条件下的再结晶温度以及恒温条件下的再结晶时间。通过Arrhenius公式计算了试验钢的再结晶激活能。试验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为340℃时,再结晶发生时间为13 min;当退火温度提高360℃时,再结晶时间缩短到8 min;而当退火温度进一步提高到380℃,再结晶在3 min时发生。再结晶激活能Q为115.9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fe-mn铝合金 冷轧薄板 等温退火 再结晶激活能
下载PDF
Calculation of phase equilibria in Al-Fe-Mn ternary system involving three new ternary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4
作者 Lu-Hai Zhou Zhu L +5 位作者 Shu-Sen Wang Ren-Min Hu Shi-Hua Wang Zi-Wei Qin Xiong-Gang Lu Chong-He Li 《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47-257,共11页
In this study, the Al-Fe-Mn ternary system is reassessed by the CALPHAD method. Three new ternary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are initially described and a rea- sonable and self-consistent set of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 In this study, the Al-Fe-Mn ternary system is reassessed by the CALPHAD method. Three new ternary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are initially described and a rea- sonable and self-consistent set of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are established to describe this system. The 973 K, 1 073K, 1 173K, 1 273K, 1 373K, and 1 473K isothermal sections and the 1 073 K, 1 013 K, 968 K and 913 K isothermal sections at the AI corner as well as the liquidus projection at the Al corner are calculated. It is shown that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almost all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eviously repor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fe-mn - CALPHAD Phase equilibria Isothermal sections
原文传递
孔隙和α-Al(Fe/Mn)Si相对高压压铸Al-7Si-0.2Mg合金塑性的影响
5
作者 杨雨童 黄诗尧 +4 位作者 郑江 杨莉 程晓农 陈睿凯 韩维建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78-391,共14页
采用高压压铸工艺制备两批次不同尺寸的Al-7Si-0.2Mg(质量分数,%)合金,获得显微组织和孔隙非均匀分布的薄壁铸件,并对比研究孔隙和显微组织对铸态合金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铸件和不同位置样品的伸长率有较大波动(9.7%~17.9%)。当... 采用高压压铸工艺制备两批次不同尺寸的Al-7Si-0.2Mg(质量分数,%)合金,获得显微组织和孔隙非均匀分布的薄壁铸件,并对比研究孔隙和显微组织对铸态合金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铸件和不同位置样品的伸长率有较大波动(9.7%~17.9%)。当合金存在大面积孔隙时,有效承载面积减小导致由孔隙产生的应力集中使合金伸长率显著降低。当合金只存在小面积孔隙时,塑性变形过程中合金中的α-Al(Fe/Mn)Si相先于共晶硅相发生脆性断裂,α-Al(Fe/Mn)Si相的数量密度对伸长率的波动起主导作用,具有高数量密度α-Al(Fe/Mn)Si相试样的伸长率显著降低。此外,局部较高的冷却速率导致铸件α-Al(Fe/Mn)Si相数量密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压铸 Al-7Si-0.2Mg合金 孔隙 α-Al(Fe/Mn)Si相 塑性
下载PDF
Al-Cr-Fe-Mn-Ni高熵合金中的L2_(1)相的相稳定性及其性能研究
6
作者 易慧 吴长军 +3 位作者 周琛 刘亚 陆晓旺 苏旭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6-204,共9页
为开发兼具良好强度与塑性的BCC基高熵合金,可引入与基体共格的B2或L2_(1)相。L2_(1)相具有更好的抗蠕变性能,有望在高温环境中得到应用。但是,目前对BCC型高熵合金中L2_(1)相的存在规律、相稳定性及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的研... 为开发兼具良好强度与塑性的BCC基高熵合金,可引入与基体共格的B2或L2_(1)相。L2_(1)相具有更好的抗蠕变性能,有望在高温环境中得到应用。但是,目前对BCC型高熵合金中L2_(1)相的存在规律、相稳定性及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为此,本工作研究了电弧熔炼制备的铸态Al_(0.5)Cr_(2.5-x)FeMn_(x)Ni(x=0.5~1.75)、Al_(0.75)Cr_(2.25-y)FeMn_(y)Ni(y=0.25~1.5)、AlCr_(2-z)FeMn_(z)Ni(z=0.5~1.5)高熵合金的相组成,及800℃或1000℃真空退火120 h对合金组织和相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这些合金中L2_(1)相的成分特征由40%~50%(原子分数)Ni和15%~20%(原子分数)Al、Mn组成。L2_(1)相只存在于Al含量为10%~15%(原子分数)的合金中,且多以BCC+L2_(1)两相共存,获得的组织为编织网状的调幅分解组织。当Al含量达到20%(原子分数)后,合金则由BCC+B2两相构成。L2_(1)相的存在会使BCC型XRD特征峰出现明显的峰分裂。经过800℃或1000℃退火后,合金中L2_(1)相仍能稳定存在,合金显微组织发生粗化并会形成σ或FCC相。铸态合金的硬度随Mn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含L2_(1)相的合金的硬度在463HV~558HV范围内。800℃退火会使含5%~15%(原子分数)Mn的合金硬度降低70HV~100HV,但由于硬质σ相的析出,含20%~30%(原子分数)Mn的合金硬度提高200HV以上;1000℃退火后,由于软质FCC相的形成,合金的硬度略有降低,这些结果将为BCC型高熵合金的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r-Fe-Mn-Ni 高熵合金 L2_(1)相 硬度 相稳定性
下载PDF
Mn/Fe比对Al-Mg-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刘雅婷 李元东 +3 位作者 刘文憬 王梓臣 罗晓梅 毕广利 《铸造》 CAS 2024年第5期587-595,共9页
以Al-Mg-Si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金属型铸造研究Mn/Fe比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Mg-Si铸态合金组织中枝晶间存在α-Al基体和大量析出相,主要以Mg_(2)Si相为主,还存在少量的共晶Si相、AlFeSi相和Al(FeMn)Si相。随Mn/Fe比的增大... 以Al-Mg-Si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金属型铸造研究Mn/Fe比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Mg-Si铸态合金组织中枝晶间存在α-Al基体和大量析出相,主要以Mg_(2)Si相为主,还存在少量的共晶Si相、AlFeSi相和Al(FeMn)Si相。随Mn/Fe比的增大,合金中的晶粒逐渐变得细小圆整,且由树枝晶向等轴晶发生转变。Mn可以促进铝合金中针状的β-AlFeSi相向骨骼状、颗粒状或块状的α-Al(FeMn)Si相的转变。当Mn/Fe比为0.5时,合金的热导率达到最大值181.08 W·m^(-1)·K^(-1)。当Mn/Fe比为1.0时,合金的晶粒尺寸最小且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伸长率和硬度相较于Mn/Fe为0.2时分别提升17.45%、49.57%和27.48%,达到167.35 MPa、17.23%、HV 6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SI合金 Mn/Fe比 金属型铸造 力学性能 热导率
下载PDF
Al-Cu-Mn-Fe-Ag-Zr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室温和高温性能研究
8
作者 刘敬彬 栗梦玉 +3 位作者 胡静怡 苏宏福 高通 刘相法 《铸造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432-439,共8页
Al-Cu合金具有低密度、耐热性好和潜在的高温稳定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为提高Al-Cu基铸造合金的耐热性能,本文制备了质量分数为Al-4%Cu-0.5%Mn-0.1%Fe-0.4%Ag-0.3%Zr(简称AC)的合金。采用OM和SEM分析了合金的微观... Al-Cu合金具有低密度、耐热性好和潜在的高温稳定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为提高Al-Cu基铸造合金的耐热性能,本文制备了质量分数为Al-4%Cu-0.5%Mn-0.1%Fe-0.4%Ag-0.3%Zr(简称AC)的合金。采用OM和SEM分析了合金的微观形貌及化学成分,采用XRD分析了合金的物相结构,采用EBSD研究了晶粒形态与尺寸分布,采用TEM分析了合金在时效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和析出相形态,采用高低温拉伸试验机进行了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C合金在铸造过程中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主要包括Al_2Cu和Al_7Cu_2Fe,其中,Al_2Cu相在固溶处理后溶入基体中,并在时效处理后重新沉淀为θ′相,成为主要的强化相。此外,经T6热处理后,合金中还包含着T_(Mn)(Al_(20)Cu_2Mn_3)相,Ag元素固溶于铝基体中,而Zr元素则使得合金析出L1_2-Al_3Zr纳米相,其与θ′相存在位向关系。测试了合金在室温和高温(200、300和400℃)下的拉伸性能,对应屈服强度可分别达236、155、129和6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Mn-Fe-Ag-Zr合金 Al-Cu铸造合金 耐热性能 T6热处理
下载PDF
Mn对铸态及均匀化态6082铝合金组织的影响
9
作者 崔振杰 姜海昌 +3 位作者 张舵 张汝梦 牌君君 贾娈娈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1,共9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电导率测试仪等研究了Mn含量分别为0.7 mass%和0.5 mass%(分别命名为07Mn合金和05Mn合金)的6082铝合金铸态、均匀化态组织及析出行为。结果表明:铸态07Mn合金...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电导率测试仪等研究了Mn含量分别为0.7 mass%和0.5 mass%(分别命名为07Mn合金和05Mn合金)的6082铝合金铸态、均匀化态组织及析出行为。结果表明:铸态07Mn合金组织中形成了更粗大的鱼骨状结晶相,均匀化退火后,晶界处难溶结晶相转化为了微米级α-Al(Mn, Fe)Si相,并在晶内析出了纳米级的α-Al(Mn, Fe)Si相。07Mn合金中α-Al(Mn, Fe)Si相的析出激活能更低,从而析出了数量更多、尺寸更小的α-Al(Mn, Fe)Si相。通过电导率计算,确认了Mn元素会促进合金中α-Al(Mn, Fe)Si相的形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82铝合金 MN含量 结晶相 弥散相 α-Al(Mn Fe)Si
下载PDF
Mn和B对Al-Si合金中Fe相组织的影响
10
作者 王家伟 席赟 +2 位作者 王连超 李亨 陈星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3-51,共9页
研究Mn、B以中间合金形式加入铝液中对Al-Si合金中Fe相组织的影响。此次研究中,在熔体中加入0.625~2.5 wt.%的Mn和1~3 wt.%的Al-8%B中间合金进行保温沉降,因此合金的底部形成了块状α-Al(FeMn)Si相和AlB_(2)相沉淀,从而达到除铁的目的... 研究Mn、B以中间合金形式加入铝液中对Al-Si合金中Fe相组织的影响。此次研究中,在熔体中加入0.625~2.5 wt.%的Mn和1~3 wt.%的Al-8%B中间合金进行保温沉降,因此合金的底部形成了块状α-Al(FeMn)Si相和AlB_(2)相沉淀,从而达到除铁的目的。Mn有利于块状富Fe相粒径的增大,加速沉降;AlB_(2)相会促进Mn在固液界面前沿析出,有利于富Fe相的形成。在温度为630~640℃时,具有较大的过冷度,铝液黏度较低,更有利于富Fe相的沉降。当Mn/Fe为2,Al-8%B的添加量为2 wt.%时为最佳合金设计。在630℃时铁含量降至0.5 wt.%,除铁率为60%,且保持较低的Mn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Fe α-Al(FeMn)Si相 保温温度 AlB_(2)
下载PDF
Fe-C-Mn-Si-Al双相钢两相区加热过程中的奥氏体相变行为研究
11
作者 谢钊远 林关强 +1 位作者 王定峰 蓝慧芳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27-130,共4页
采用Dictra软件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研究了不同加热条件下铁素体+渗碳体向奥氏体的相变过程,重点分析了渗碳体溶解规律及其对奥氏体相变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借助场发射电子探针对不同加热路径下的铁素体及马氏体组织形貌及元素分布进行... 采用Dictra软件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研究了不同加热条件下铁素体+渗碳体向奥氏体的相变过程,重点分析了渗碳体溶解规律及其对奥氏体相变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借助场发射电子探针对不同加热路径下的铁素体及马氏体组织形貌及元素分布进行观测,使用透射电镜对渗碳体和残余奥氏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慢速加热至740℃长时间等温与加热至780℃较短时间等温对比发现,虽然渗碳体刚溶解完全时的奥氏体分数相差不大,但在渗碳体溶解的过程中,奥氏体相变的方式不尽相同。在慢速加热条件下,铁素体晶界处为奥氏体优先形核地点;快速加热条件下,由于形核驱动力提高,铁素体晶粒内部的渗碳体处同样可以形核。740℃等温结合快速加热,获得了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的“壳-核”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Mn-Si-Al钢 渗碳体溶解 奥氏体相变 残余奥氏体
下载PDF
累积连续流变挤压对Al-Mg(-Mn-Fe)合金组织性能影响
12
作者 高民强 杨博威 管仁国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5-223,共9页
目的研究多道次累积连续流变挤压变形对Al-Mg(-Mn-Fe)合金组织演化和力学行为的影响,为高性能细晶Al-Mg(-Mn-Fe)合金的制备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采用连续流变挤压方法制备Al-Mg(-Mn-Fe)合金,对流变挤压态Al-Mg(-Mn-Fe)合金进行多道次累... 目的研究多道次累积连续流变挤压变形对Al-Mg(-Mn-Fe)合金组织演化和力学行为的影响,为高性能细晶Al-Mg(-Mn-Fe)合金的制备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采用连续流变挤压方法制备Al-Mg(-Mn-Fe)合金,对流变挤压态Al-Mg(-Mn-Fe)合金进行多道次累积连续流变挤压变形,研究多道次变形前后Al-Mg(-Mn-Fe)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讨论变形过程中Al_(6)(Mn,Fe)相对动态再结晶的影响,揭示累积连续流变挤压态Al-Mg(-Mn-Fe)合金的强化机制。结果经3道次累积连续流变挤压变形后,Al-Mg合金和Al-Mg-Mn-Fe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分别减小至21.5μm和2.8μm,细化效果显著;在多道次变形过程中,Al-Mg-Mn-Fe合金内的Al_(6)(Mn,Fe)相逐渐破碎细化并趋于均匀分布,再结晶驱动力增加,阻碍再结晶晶粒长大;经3道次变形后,Al-Mg合金杆材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同步提高至267.4 MPa和52.2%,而Al-Mg-Mn-Fe合金杆材的抗拉强度提高至364.2 MPa,伸长率降低至31.7%,该合金的强化机制主要包括细晶强化、位错强化和第二相强化。结论累积连续流变挤压变形可有效细化合金内的晶粒及第二相,提高Al-Mg(-Mn-Fe)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g(-Mn-Fe)合金 累积连续流变挤压 变形道次 组织性能
下载PDF
锰含量对1050铝合金PS版基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元春 任贤魏 +3 位作者 肖政兵 刘宇 许天成 李音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22,共6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观察方式与拉伸测试手段,研究了锰含量对PS版基用1050铝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纤维组织的细化程度随锰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但是Mn在1050铝合金中的细化效果远不及Al-Ti-C的;随着锰含量增...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观察方式与拉伸测试手段,研究了锰含量对PS版基用1050铝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纤维组织的细化程度随锰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但是Mn在1050铝合金中的细化效果远不及Al-Ti-C的;随着锰含量增加(w(Mn)=0.1%、0.2%、0.3%),1050铝合金中第二相Al3Fe、β-Al(Fe,Si)随之减少,α-Al(Fe,Si)、Al6Mn相却随锰含量的增加而增多;当w(Mn)=0.2%时,基体的第二相占比降到最低值,当w(Mn)=0.3%时,基体初步形成了较为粗大的Al-Fe-Mn化合物;PS版基的抗拉强度随着锰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合金硬度值随锰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50铝合金 轧制 第二相 al-fe-mn化合物 力学性能
下载PDF
Cr元素掺杂对Fe-C-Mn-Al系轻质钢的影响研究进展
14
作者 葛美伶 张欢 +2 位作者 司天宇 程洪 何忠平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Fe-C-Mn-Al系轻质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低密度和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在钢中添加合金元素会显著影响相变热力学与动力学,进一步影响并决定组织形貌的演化过程.添加Cr元素会对Fe-C-Mn-Al系轻质钢微观组织产生显著作用,重点对添加不同含... Fe-C-Mn-Al系轻质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低密度和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在钢中添加合金元素会显著影响相变热力学与动力学,进一步影响并决定组织形貌的演化过程.添加Cr元素会对Fe-C-Mn-Al系轻质钢微观组织产生显著作用,重点对添加不同含量的Cr元素后,对κ-碳化物、β-Mn和DO_(3)等相生长、晶粒尺寸变化及晶界角度的改变,促进Al_(2)O_(3)及含Cr氧化物的生成,以及提高Fe-C-Mn-Al系轻质钢抗拉强度、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等性能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了Cr元素的加入及不同含量的Cr元素给Fe-C-Mn-Al系轻质钢带来的优势,同时对当前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Mn-Al系轻质钢 CR元素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太平洋中国开辟区锰结核生物成因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建林 张富生 +4 位作者 林承毅 史君贤 沈华悌 王基庆 马维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8-233,T005,T006,共8页
本文对叠层石(微小叠层石与奇异叠层石)及其建造者(中华微放线菌与太平洋螺球孢菌)在结核中显示的规律性特征,叠层石纹层与超微生物生长,主要锰矿物及Fe、Mn元素与叠层石类型之间关系以及超微生物直接成矿等作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锰... 本文对叠层石(微小叠层石与奇异叠层石)及其建造者(中华微放线菌与太平洋螺球孢菌)在结核中显示的规律性特征,叠层石纹层与超微生物生长,主要锰矿物及Fe、Mn元素与叠层石类型之间关系以及超微生物直接成矿等作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锰结核中叠层石柱体一般都显示出纹层、纹层组与纹层带3个级别的生长韵律,明层菌丝体密集,暗层菌丝体稀疏;两种叠层石类型与超微生物化石种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主要锰矿物含量变化与叠层石类型密切相关;叠层石柱体内Fe、Mn元素分布比柱间空隙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且营养菌丝矿化程度比生殖菌丝强;超微生物的生化作用与沉积粘附作用直接造成了结核中Fe、Mn元素的富集,而全球性大气候与洋底微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影响了微生物生长的兴衰,导致了明暗相间纹层的交替出现。我们认为,叠层石纹层显示的韵律性特征,是任何胶体化学作用与沉积作用难以形成的,只有微生物群体的世代繁衍,才能构筑成几乎固定不变的叠层石柱体形态。上述研究成果,进一步确立了大洋锰结核的生物成因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锰结核 锰质叠层石 超微生物 铁锰矿物 铁锰元素 生物成因 叠层石纹层
下载PDF
砖红壤磷的有效性及其与土壤化学元素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卢瑛 卢维盛 +1 位作者 刘远金 廖宗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90-93,共4页
研究了玄武岩和浅海沉积物发育的砖红壤磷的有效性及其与土壤化学元素关系,结果表明:浅海沉积物发青砖红壤磷的有效性显著高于玄武岩发青砖红壤;砖红壤磷有效性低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活性铝、铁、锰含量高,另外与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磷... 研究了玄武岩和浅海沉积物发育的砖红壤磷的有效性及其与土壤化学元素关系,结果表明:浅海沉积物发青砖红壤磷的有效性显著高于玄武岩发青砖红壤;砖红壤磷有效性低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活性铝、铁、锰含量高,另外与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磷占无机磷比例有关。因此,提高土壤中Al-P占无机磷的比例和降低铝、铁、锰的活性是提高砖红壤磷有效性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红壤 有效性 土壤 化学元素
下载PDF
新型汽车用钢——低密度高强韧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7
作者 张磊峰 宋仁伯 +3 位作者 赵超 杨富强 秦帅 徐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11-118,129,共9页
轻量化已经成为汽车用钢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对低密度高强韧钢的开发顺应了这一趋势。Al元素的添加,降低钢的密度,同时提高层错能,影响变形机制。从成分设计与制备、变形机制、组织性能及工业化应用等方面,总结Fe-Mn-Al系、Fe-Al系和中锰... 轻量化已经成为汽车用钢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对低密度高强韧钢的开发顺应了这一趋势。Al元素的添加,降低钢的密度,同时提高层错能,影响变形机制。从成分设计与制备、变形机制、组织性能及工业化应用等方面,总结Fe-Mn-Al系、Fe-Al系和中锰系低密度高强韧钢的研究成果,并阐述了低密度高强韧汽车用钢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 汽车用钢 高强韧钢 变形机制 Fe-Mn-Al FE-AL 中锰钢 K系碳化物
下载PDF
红壤中铝、锰和铁在酸雨作用下的释放特征 被引量:22
18
作者 许中坚 徐冬梅 +1 位作者 刘广深 刘维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23,27,共5页
酸雨作用下红壤中Al、Mn和Fe的释放大多具有阶段性特征,旦土壤不同,其阶段性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多数情况下同一土壤中Al和Fe的阶段性释放特征较为相似。3种元素累积释放量(Q)随淋溶量(H)的变化符合二次模型:Q=A+B1H+B2H2。经过9150~1... 酸雨作用下红壤中Al、Mn和Fe的释放大多具有阶段性特征,旦土壤不同,其阶段性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多数情况下同一土壤中Al和Fe的阶段性释放特征较为相似。3种元素累积释放量(Q)随淋溶量(H)的变化符合二次模型:Q=A+B1H+B2H2。经过9150~10650mm的酸雨淋溶以后,与对照(pH5.6)相比,pH4.5的酸雨使Al累积释放量增加8.16%~87.49%,Mn增加-4.29%~24.75%,Fe增加5.78%~86.03%;pH3.5的酸雨使Al累积释放量增加68.59%~158.60%,Mn增加26.11%~205.53%,Fe增加8.48%~138.88%。3种元素对酸雨的敏感性依次是:Al>Fe>Mn。其累积释放量在不同土壤之间表现出基本一致的特点:Al和Mn的释放量较为接近,且远远大于Fe的释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酸雨作用 释放特征
下载PDF
Fe-Cr-Mo、Cu-Zn-Al、Fe-Mn合金减振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姝珂 李宁 +3 位作者 文玉华 胥永刚 滕劲 丁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4-26,共3页
针对目前不同阻尼合金之间可比性差的问题,采用同种测试方法研究了Fe-Cr-Mo、Cu-Zn-Al和Fe-Mn三种阻尼合金的阻尼性能和力学性能,有利于针对实际应用条件选取合适的合金。利用倒扭摆测试合金阻尼性能,万能实验机测试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针对目前不同阻尼合金之间可比性差的问题,采用同种测试方法研究了Fe-Cr-Mo、Cu-Zn-Al和Fe-Mn三种阻尼合金的阻尼性能和力学性能,有利于针对实际应用条件选取合适的合金。利用倒扭摆测试合金阻尼性能,万能实验机测试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同18-8不锈钢相比,三种合金都具有显著的高阻尼性能;Fe-Cr-Mo合金的阻尼性能随着应变振幅增加而迅速增加,在1×10-4~2×10-4范围内出现峰值,随后又逐渐下降;Cu-Zn-Al合金的阻尼性能随着应变振幅的增加而增加,在2×10-4左右出现平台;Fe-Mn合金的阻尼性能随应变振幅的增加呈现线性增加趋势。Fe-Mn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Fe-Cr-Mo合金次之,Cu-Zn-Al合金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合金 Fe-Cr-Mo CU-ZN-AL FE-MN 阻尼机制 振幅效应
下载PDF
Fe-30Mn-9Al奥氏体钢高温循环氧化特征 被引量:11
20
作者 朱雪梅 王新建 +1 位作者 刘明 张彦生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3,38,共4页
研究了Fe - 30Mn - 9Al奥氏体钢在 70 0℃、80 0℃和 95 0℃空气中循环氧化 16 0h表面形成的氧化膜形貌、成分和组织结构 .Fe - 30Mn - 9Al奥氏体钢在 70 0℃和 80 0℃氧化时 ,初期增重较快 ,随着循环次数增加 ,氧化增重减小 ,氧化 16 0... 研究了Fe - 30Mn - 9Al奥氏体钢在 70 0℃、80 0℃和 95 0℃空气中循环氧化 16 0h表面形成的氧化膜形貌、成分和组织结构 .Fe - 30Mn - 9Al奥氏体钢在 70 0℃和 80 0℃氧化时 ,初期增重较快 ,随着循环次数增加 ,氧化增重减小 ,氧化 16 0h分别增重 1 0 0和 4 0 8mg/cm2 .氧化层主要由Mn2 O3 ,Al2 O3 和 (Mn ,Fe) 2 O3 等相组成 .在 95 0℃ ,钢的氧化增重显著上升 ,16 0h增重 4 3 5 0mg/cm2 ,表面形成了Fe2 O3 、MnO2 以及MnAl2 O4、Al2 Fe2 O6等复合氧化物 .80 0℃下循环氧化后形成了多层氧化物膜 ,外层以Mn2 O3 型氧化物为主 ,内层以Al2 O3 为主 ;钢基体表面为富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氧化 奥氏体钢 铁素体 表面 钢基体 氧化膜 相组成 AL2O3 外层 FE2O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