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n dissimilar TIG welding-brazing of 5A06 aluminum alloy to SUS321 stainless steel 被引量:3
1
作者 林三宝 宋建岭 +2 位作者 杨春利 范成磊 张东卫 《China Welding》 EI CAS 2010年第1期26-31,共6页
Dissimilar metals TIG welding-brazing of 5A06 aluminum alloy to SUS321 stainless steel has been carried out with Al-Sil2 eutectic filler metal and modified non-corrosive flux. The surface appearance and microstructure... Dissimilar metals TIG welding-brazing of 5A06 aluminum alloy to SUS321 stainless steel has been carried out with Al-Sil2 eutectic filler metal and modified non-corrosive flux. The surface appearance and microstructures of the joint were analyzed and the averag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joint was estim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sound dissimilar metals joint is obtained by TIG welding-brazing. Slag and residual flux on steel surface can be removed by sanding easily. The joint has dual characteristics: in aluminum alloy side, it is a welded joint, while in stainless steel side, it is a brazed joint. The whole interface layer, unequal in thickness at different position, ranges from 5 μm to 25 μm. The averag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butt joint reaches 120 MPa and the fracture occurs at the interface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 welding-brazing aluminum alloy stainless steel microstructure tensile strength
下载PDF
Analysis on interfacial layer of aluminum alloy and non-coated stainless steel joint made by TIG welding-brazing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建岭 林三宝 +2 位作者 杨春利 马广超 王寅杰 《China Welding》 EI CAS 2009年第2期1-5,共5页
Dissimilar metals TIG welding-brazing of aluminum alloy and non-coated stainless steel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ant joint was characterized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phases and the brittle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 Dissimilar metals TIG welding-brazing of aluminum alloy and non-coated stainless steel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ant joint was characterized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phases and the brittle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IMCs) in the interracial layer by optical metalloscope (O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 EDS) , and the cracked joint was analyz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racking mechanism of the joi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fusion of the stainless steel can improve the wetting and spreading of liquid aluminum base filler metal on the steel suuface and the melted steel accelerates the formation of mass of brittle IMCs in the interracial layer, which causes the joint cracking badly. The whole interfacial layer is 5 -7 μm thick and comprises approximately 5μm-thickness reaction layer in aluminum side and about 2 μm-thickness diffusion layer in steel side. The stable Al-rich IMCs are formed in the interfacial layer and the phases transfer from ( Al + FeAl3 ) in aluminum side to ( FeAl3 + Fe2Al5 ) and ( α-Fe + FeAl) in steel 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alloy stainless steel TIG welding-brazing interfacial layer intermetallic compound
下载PDF
Effects of Ni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luminum- stainless steel TIG welding-brazing joint with AI-Si filler 被引量:3
3
作者 何欢 林三宝 +2 位作者 杨春利 范成磊 陈哲 《China Welding》 EI CAS 2012年第4期1-7,共7页
Effects of Ni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luminum-stainless steel TIG welding-brazing joint with Al-Si filler were studied. Different mass percentage of Ni powder was added in the flux separately. Results of ... Effects of Ni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luminum-stainless steel TIG welding-brazing joint with Al-Si filler were studied. Different mass percentage of Ni powder was added in the flux separately. Results of tensile tests show that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butt joint is obtained using the modified flux. Moreover, obvious differences on microstructures of the interfaces were observed with Ni addition, that two intermetallic compound (IMC) layers at the interface change to one layer and the IMC thickness also decreases. Finally, effect mechanism of Ni wa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Ni addition leads to an enrichment of element Si at the brazing interface, and furthermore suppresses the formation of intermetaUic compound. The reduction of IMC thickness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joint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alloy stainless steel WELDING-BRAZING Nocolok NI INTERMETALLIC
下载PDF
TIG welding-brazing joint of aluminum to stainless steel with hot wire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欢 林三宝 +2 位作者 陈哲 范成磊 杨春利 《China Welding》 EI CAS 2013年第3期25-30,共6页
关键词 5A06铝合金 TIG焊 不锈钢 热丝 焊接头 界面微观结构 金属间化合物 焊接工艺
下载PDF
Analysis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uminum alloy
5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3-118,共6页
关键词 《焊接学报》 期刊 摘要 编辑部
下载PDF
6A01-T5铝合金/304不锈钢的缝隙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晓光 王鹏跃 +2 位作者 王睿 王岗 台闯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105-113,共9页
目的 研究6A01-T5铝合金和304不锈钢异种金属间的缝隙腐蚀行为规律。方法 采用常温常压浸泡腐蚀方法,结合SEM、EDS、XRD和白光干涉检测,对6A01-T5铝合金/304不锈钢缝隙结构在碱性Na 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 6A01-T5铝合金/30... 目的 研究6A01-T5铝合金和304不锈钢异种金属间的缝隙腐蚀行为规律。方法 采用常温常压浸泡腐蚀方法,结合SEM、EDS、XRD和白光干涉检测,对6A01-T5铝合金/304不锈钢缝隙结构在碱性Na 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 6A01-T5铝合金/304不锈钢缝隙腐蚀表现为在缝口处产生沿缝口方向的凹陷渠,在缝内,以局部减薄和腐蚀坑为主,并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腐蚀程度逐渐加重。不同区域腐蚀产物的形貌和成分组成不尽相同,缝外暴露区的腐蚀产物表现为晶体颗粒状,主要成分为Ca CO3和Al(OH)3等铝的腐蚀产物。缝口附近沿缝口方向形成一层有明显界线的腐蚀产物覆盖层,缝隙内部的腐蚀产物相对较少,表现为尺寸相对较小的结块,主要成分为Al(OH)3等铝的腐蚀产物。结论 在6A01-T5铝合金与304不锈钢非电连接情况下,6A01-T5铝合金/304不锈钢缝隙内2种金属分别独立发生缝隙腐蚀,因2种金属在腐蚀过程中争夺O2,使得304不锈钢对6A01-T5铝合金的缝隙腐蚀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A01-T5铝合金 304不锈钢 缝隙腐蚀 异种金属 碱性 Na Cl溶液
下载PDF
火箭贮箱结构材料应用及发展现状
7
作者 李雨 王建刚 +4 位作者 杨菊鹏 高士康 马领航 许子彦 周利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2,共14页
火箭贮箱是运载火箭的重要组成部件,但服役环境相对恶劣,在储存液体推进剂的同时还承担着复杂的结构载荷。结构材料是贮箱制造发展的根本,也是航天运载器变革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运载火箭贮箱结构材料的应用及其发展现状,对铝合... 火箭贮箱是运载火箭的重要组成部件,但服役环境相对恶劣,在储存液体推进剂的同时还承担着复杂的结构载荷。结构材料是贮箱制造发展的根本,也是航天运载器变革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运载火箭贮箱结构材料的应用及其发展现状,对铝合金、不锈钢、钛合金等金属材料以及复合材料贮箱进行了综述,系统性地总结了贮箱材料的变革历程和应用情况,并对未来贮箱材料的发展方向提出新的见解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贮箱 铝合金 复合材料 不锈钢 钛合金
下载PDF
合金成分对Al-Mn-Mg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运 武建军 齐向前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9-32,共4页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显微组织及断口形貌分析,研究了主要合金元素、杂质含量对Al-Mn-Mg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了Al-Mn-Mg合金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Mg主要起固溶强化作用;Mn可以改变含铁化合物的形态;低含量Si、适量M...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显微组织及断口形貌分析,研究了主要合金元素、杂质含量对Al-Mn-Mg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了Al-Mn-Mg合金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Mg主要起固溶强化作用;Mn可以改变含铁化合物的形态;低含量Si、适量Mn、Mg的铝合金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mn-mg防锈铝合金 正交试验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异种材料不锈钢和铝合金焊接技术研究及应用
9
作者 杨林杰 邹建军 +6 位作者 祁小娟 张婷 郭家宁 刘馨 马洪涛 黄志民 袁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7-30,34,共5页
应急放试验工装采用异种材料304不锈钢和6061铝合金焊接而成。在采用熔钎焊工艺焊接时,由于这两种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同以及熔点的差异,在焊缝中形成多种Fe-Al脆性金属间化合物以及共晶体混合组织,导致出现严重的裂纹和气孔缺陷。本文进行... 应急放试验工装采用异种材料304不锈钢和6061铝合金焊接而成。在采用熔钎焊工艺焊接时,由于这两种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同以及熔点的差异,在焊缝中形成多种Fe-Al脆性金属间化合物以及共晶体混合组织,导致出现严重的裂纹和气孔缺陷。本文进行了304不锈钢/6061铝合金对接和T形结构的焊接工艺研究。首先在304不锈钢侧采用铝铁青铜材料焊接制作中间过渡层,然后采用ER5356焊丝对6061铝合金和过渡层进行焊接,从而使钢和铝之间相互熔合。采用交流方波TIG焊和合适的焊接参数,控制钢和铝异种材料焊接过程中脆性金属间化合物及共晶体混合组织的形成,解决了不锈钢和铝合金异种材料无法熔融焊接的问题。所得到的焊缝力学性能优良,该工艺已成功用于应急放试验工装的焊接加工制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不锈钢 6061铝合金 铝铁青铜 脆性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异种材料不锈钢和铝合金焊接技术分析及应用
10
作者 李利元 《现代工程科技》 2024年第9期13-16,共4页
不锈钢和铝合金作为两种常用的金属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工程和制造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两种材料的性质差异,其焊接技术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对不锈钢和铝合金焊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在工... 不锈钢和铝合金作为两种常用的金属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工程和制造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两种材料的性质差异,其焊接技术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对不锈钢和铝合金焊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行业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材料 不锈钢 铝合金 焊接技术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n the explosive welding mechanism of corrosion-resisting alu-minum and stainless steel tubes through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被引量:1
11
作者 Guo-fa Sui Jin-shan Li +3 位作者 Hong-wei Li Feng Sun Tie-bang Zhang Heng-zhi F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51-158,共8页
To solve the difficulty in the explosive welding of corrosion-resistant aluminum and stainless steel tubes, three technologies were proposed after investigating the forming mechanism through experiments. Then, a 3D fi... To solve the difficulty in the explosive welding of corrosion-resistant aluminum and stainless steel tubes, three technologies were proposed after investigating the forming mechanism through experiments. Then, a 3D finite element model was established for systematic simulations in the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ition-layer approach, the coaxial initial assembly of tubes with the top-center-point the detonation, and the systematic study by numerical modeling are the key technologies to make the explosive welding of LF6 aluminum alloy and 1Cr18Ni9Ti stainless steel tubes feasible.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s that radial contraction and slope collision through continuous local plastic deformation are necessary for the good bonding of tubes. Stand-off distances between tubes (D1 and D2) and explosives amount (R) have effect on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moving velocity, and bonding of tubes. D1 of 1 mm, D2 of 2 mm, and R of 2/3 are suitable for the explosive welding of LF6-L2-1Cr18Ni9Ti three-layer tubes. The plastic strain and moving velocity of the flyer tubes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tand-off distance. More explosives (R2/3) result in the asymmetrical distribution of plastic strain and non-bonding at the end of detonation on the tub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losive welding modeling aluminum alloys stainless steel finite element method
下载PDF
厚度主导铝合金表面304不锈钢涂层组织结构及性能的演变行为
12
作者 成波 张新懿 +5 位作者 李文生 李旭强 张婷 马拉特·别洛茨科夫斯基 乌拉吉米尔·赛纽特 维克多·卓尼克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5-236,共12页
目的 评价不同沉积厚度对铝合金基体上304不锈钢涂层综合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在铝合金表面制备3种不同厚度(200、600、1 000μm)的304不锈钢涂层。利用附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维氏显微硬度计、纳... 目的 评价不同沉积厚度对铝合金基体上304不锈钢涂层综合性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在铝合金表面制备3种不同厚度(200、600、1 000μm)的304不锈钢涂层。利用附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维氏显微硬度计、纳米压痕仪、液压式万能试验机以及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涂层的微观结构、物相组成、残余应力、硬度分布、弹性模量、结合强度、弯曲性能和摩擦学行为。结果 304不锈钢涂层组织均匀、无裂纹,与基体结合良好。涂层主要由奥氏体相组成,其余为少量铁素体相和氧化物,且涂层中奥氏体晶粒相比粉末中发生晶粒细化。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涂层孔隙率(C200≈0.5%、C600≈2.5%、C1000≈4.3%)、氧含量(C200≈2.4%、C600≈3.1%、C1000≈4.2%)增加,涂层残余压应力减小,显微硬度、弹性模量和结合强度均呈下降趋势;但涂层断裂刚度与其厚度成正比,断裂时裂纹主要沿未熔颗粒边界和氧化物聚集区域萌生和扩展。在干摩擦条件下,304不锈钢涂层的摩擦系数约为0.6,与铝合金相比,摩擦过程更加稳定,耐磨性提高3倍。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涂层摩擦系数稳定性降低,磨损率增大,磨损机制以疲劳磨损和犁沟磨损为主。结论 与304不锈钢粉末相比,晶粒细化和残余压应力的存在致使涂层整体硬度提升。然而,随着涂层厚度增加,涂层中缺陷的增多以及残余压应力的减小又降低了涂层的综合性能。涂层断裂刚度与其断裂能有关,厚涂层体系具有更大的等效抗弯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304不锈钢涂层 超音速火焰 残余应力 三点弯曲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热输入对铝合金/不锈钢双丝冷金属过渡熔钎焊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熊金业 徐望辉 +3 位作者 余陈 秦彬皓 肖逸锋 杨清福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47,共6页
采用双丝冷金属过渡(CMT)熔钎焊工艺对5083铝合金和304不锈钢进行对接焊试验,在保证焊缝成形良好的条件下,研究了焊接热输入对接头金属间化合物(IMC)层厚度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并与单丝CMT熔钎焊接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双丝和单丝CMT熔... 采用双丝冷金属过渡(CMT)熔钎焊工艺对5083铝合金和304不锈钢进行对接焊试验,在保证焊缝成形良好的条件下,研究了焊接热输入对接头金属间化合物(IMC)层厚度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并与单丝CMT熔钎焊接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双丝和单丝CMT熔钎焊接头焊缝获得良好成形质量的热输入范围分别为213.8~486.0,379.6~590.6 J·mm^(-1);双丝CMT和单丝CMT熔钎焊接头界面处的IMC均为FeAl_(3)相;随着热输入的增加,单丝或双丝CMT熔钎焊接头IMC层厚度增加,抗拉强度降低;单丝CMT熔钎焊接头IMC层的最小厚度为9.59μm,此时接头的抗拉强度最大,为76 MPa,而双丝CMT熔钎焊接头IMC层的最小厚度为3.36μm,此时接头的抗拉强度最大,为109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丝CMT熔钎焊 铝合金/不锈钢接头 金属间化合物 抗拉强度
下载PDF
3D打印金属材料疲劳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万蓉 曾国伟 +2 位作者 闫相木 邱乙 张博文 《科技资讯》 2023年第2期135-138,共4页
3D打印金属部件具有无需模具、成型快速、力学性能优异、形状可定制和抗腐蚀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器械等领域。然而,当原材料粉末打印为金属部件时,在凝固及随后冷却过程中极易形成残余应力、微细孔洞、未熔化颗... 3D打印金属部件具有无需模具、成型快速、力学性能优异、形状可定制和抗腐蚀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医疗器械等领域。然而,当原材料粉末打印为金属部件时,在凝固及随后冷却过程中极易形成残余应力、微细孔洞、未熔化颗粒以及表面粗糙缺陷等问题,导致疲劳寿命和韧性均低于传统制造零件。该文介绍了国内外3D打印金属制造工艺,对静态与疲劳力学实验性能、疲劳裂纹扩展以及对应的数值模拟研究进行了总结,阐述了缺陷表征、后处理加工等因素与疲劳性能之间的关联分析,为我国金属3D打印行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疲劳性能 钛合金 不锈钢 铝合金
下载PDF
不锈钢与6061铝合金旋转摩擦焊接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
15
作者 许辉 夏佩云 +5 位作者 张选明 闫学文 朱帅 封小松 袁雅俊 周佳俊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6-70,共5页
采用旋转摩擦焊接技术进行了1Cr18Ni9Ti不锈钢与6061铝合金的焊接,分析不同工艺参数下钢铝旋转摩擦焊接头的焊缝成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不锈钢与铝合金的连接界面发生元素扩散并形成一定厚度的结合层,提高旋转速度能够增... 采用旋转摩擦焊接技术进行了1Cr18Ni9Ti不锈钢与6061铝合金的焊接,分析不同工艺参数下钢铝旋转摩擦焊接头的焊缝成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不锈钢与铝合金的连接界面发生元素扩散并形成一定厚度的结合层,提高旋转速度能够增加结合层的厚度,随着顶锻力的提高,结合层的厚度先增加后减小。钢铝界面处的铝合金晶粒发生拉长变形,出现晶粒细化现象。靠近接头界面处硬度相对较高,接头拉伸强度随着旋转速度和顶锻力的提高先增加后下降,在旋转速度为600 r/min,顶锻力为3.8 kN时获得1Cr18Ni9Ti不锈钢与6061铝合金接头抗拉强度值最高为262 MPa。断裂位置主要位于钢铝连接界面,部分位于铝合金侧,焊接断口存在小而浅的韧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铝合金 旋转摩擦焊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不同状态2A12铝合金与17-4PH不锈钢间的摩擦磨损性能
16
作者 王贝 陈旭立 +1 位作者 胡荣芳 陈延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9-83,89,共6页
为给某锁筒机构导向基座和导向杆摩擦副配对选材,研究了轧制态、固溶态、固溶+时效态2A12铝合金与时效态17-4PH不锈钢组成的摩擦副在干摩擦和抹润滑脂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轧制态2A12铝合金的抗拉强度和显微硬度高于固... 为给某锁筒机构导向基座和导向杆摩擦副配对选材,研究了轧制态、固溶态、固溶+时效态2A12铝合金与时效态17-4PH不锈钢组成的摩擦副在干摩擦和抹润滑脂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轧制态2A12铝合金的抗拉强度和显微硬度高于固溶态和固溶+时效态,远低于时效态17-4PH不锈钢;在抹润滑脂润滑条件下,轧制态2A12铝合金与17-4PH不锈钢配副的平均摩擦因数以及轧制态铝合金的平均体积磨损率明显低于干摩擦条件下,并且低于相同润滑条件下固溶态和固溶+时效态2A12铝合金;2种润滑条件下3种状态铝合金的磨损机制均以磨粒磨损为主、黏着磨损为辅,不锈钢的磨损机制为轻微磨粒磨损。锁筒机构可以选择轧制态2A12铝合金与时效态17-4PH不锈钢进行配对,通过涂抹润滑脂来减少摩擦磨损卡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A12铝合金 17-4PH不锈钢 摩擦磨损性能 干摩擦 润滑脂
下载PDF
铝合金与不锈钢的过渡层钎焊 被引量:38
17
作者 吕学勤 杨尚磊 +1 位作者 吴毅雄 石忠贤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5-98,102,共5页
铝合金与不锈钢的物化性能相差很大 ,两者的直接连接易于在界面上生成Al和Fe的脆性化合物。作者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LF3铝合金与 0Cr18Ni9不锈钢的Ni/Cu过渡层钎焊的工艺方法以及接头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并对各连接界面进行了机理分析。... 铝合金与不锈钢的物化性能相差很大 ,两者的直接连接易于在界面上生成Al和Fe的脆性化合物。作者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LF3铝合金与 0Cr18Ni9不锈钢的Ni/Cu过渡层钎焊的工艺方法以及接头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并对各连接界面进行了机理分析。对钎缝的界面做剪切试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 (SEM )和透射电镜 (TEM )等分析发现 ,镀层与钎料等各界面连接紧密 ,特别是钎缝与母材之间没有生成脆性Al-Fe金属间化合物。由此得出结论 ,面心立方结构的Ni/Cu电刷镀层能有效地阻挡Al、Fe等原子扩散 ,钎缝与镀Cu界面上虽然生成了少量的AlCu3 ,但由于组织不连续 ,没有大幅度降低钎缝的剪切强度。通过过渡层钎焊 ,实现了LF3铝合金与 0Cr18Ni9不锈钢的复合连接 ,满足了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不锈钢 钎焊 Ni/Cu过渡层 电刷镀 复合连接
下载PDF
铝合金/不锈钢钨极氩弧熔-钎焊接头界面层的微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28
18
作者 林三宝 宋建岭 +1 位作者 杨春利 马广超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11-1216,共6页
运用OM,SEM和EDS分析了铝合金/不锈钢TIG熔-钎焊接头界面层的结构特征,并通过微压痕和SEM原位拉伸实验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界面处形成了厚度不均一的锯齿状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为4—9μm,满足界面层的要求(≤10μm);界面反... 运用OM,SEM和EDS分析了铝合金/不锈钢TIG熔-钎焊接头界面层的结构特征,并通过微压痕和SEM原位拉伸实验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界面处形成了厚度不均一的锯齿状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为4—9μm,满足界面层的要求(≤10μm);界面反应层包括两类化合物层,即焊缝一侧的τ5层和钢基体一侧θ+η+τ5层,在界面处首先形成τ5相,抑制了粗大枝晶状θ+η二元相的生长.微压痕测试得出:τ5层平均硬度值为HV1025,θ+η+τ5层硬度值为HV835.τ5层压痕处产生裂纹,表明τ5相是一种硬脆相.SEM原位拉伸实验显示,界面层起裂于θ+η相,在外力作用下沿θ+η+τ5层迅速开裂,界面层抗拉强度达到12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不锈钢 钨极氩弧熔-钎焊 界面层 金属间化合物
下载PDF
铝/镀银层/钢的扩散钎焊及界面化合物的生长行为 被引量:16
19
作者 吴铭方 司乃潮 陈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09-1213,共5页
采用扩散钎焊方法对6063铝合金/镀银层/1Cr18Ni9Ti不锈钢进行焊接,探讨焊接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行为。结果表明:钎缝中靠近不锈钢一侧为Fe-Al金属间化合物层,靠近铝合金一侧主要是Ag(Al)固溶体,中心区域由Ag-Al化合物和Ag(Al)固溶体... 采用扩散钎焊方法对6063铝合金/镀银层/1Cr18Ni9Ti不锈钢进行焊接,探讨焊接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行为。结果表明:钎缝中靠近不锈钢一侧为Fe-Al金属间化合物层,靠近铝合金一侧主要是Ag(Al)固溶体,中心区域由Ag-Al化合物和Ag(Al)固溶体混合而成;随着低温扩散保温时间的延长,化合物层厚度随之增加,Ag在铝合金一侧富集出现晶界渗透现象;钎缝中首先产生Ag-Al金属间化合物,之后共晶液相中的Al原子穿越Ag-Al金属间化合物层和残余镀银层扩散至不锈钢一侧,与Fe原子生成Fe-Al金属间化合物;在任意给定的扩散钎焊低条件下,可以对化合物层厚度进行初步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6063铝合金 不锈钢 AG 扩散钎焊 化合物生长
下载PDF
铝合金与不锈钢热补偿电阻点焊接头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石红信 邱然锋 +4 位作者 张晓娇 尹丹青 于华 张柯柯 里中忍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815-2819,共5页
采用热补偿工艺垫片电阻点焊法对铝合金A5052与不锈钢SUS304异种材料进行了焊接。探讨了焊接参数对接头的抗剪与抗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电子显微镜对接合界面区进行了观察,分析了界面反应物形貌及厚度分布等微观特性。研究结果显示:一锯... 采用热补偿工艺垫片电阻点焊法对铝合金A5052与不锈钢SUS304异种材料进行了焊接。探讨了焊接参数对接头的抗剪与抗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电子显微镜对接合界面区进行了观察,分析了界面反应物形貌及厚度分布等微观特性。研究结果显示:一锯齿状反应层在接合界面生成,其厚度随焊接电流以及界面上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界面反应层对接头抗剪强度无影响,但能减弱接头抗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不锈钢 电阻点焊 界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