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褥期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TAC、IFN-γ及α1-AG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连红 杨晓宁 江晓红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3期690-694,699,共6页
目的:分析产褥期感染危险因素并探讨总抗氧化能力(TAC)、干扰素γ(IFN-γ)及α1酸性糖蛋白(α1-AG)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3年1月本院接诊的250例产妇临床资料,根据产褥期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n=31)和未感染组(n=21... 目的:分析产褥期感染危险因素并探讨总抗氧化能力(TAC)、干扰素γ(IFN-γ)及α1酸性糖蛋白(α1-AG)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3年1月本院接诊的250例产妇临床资料,根据产褥期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n=31)和未感染组(n=219),收集临床资料,分析产褥期感染危险因素,检测血清TAC、IFN-γ、α1-AG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预测产褥期感染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年龄、孕周、产次、内分泌疾病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产程、妇科炎症、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居住地、分娩方式、胎膜早破、卧床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感染组血清IFN-γ(150.05±36.25 pg/ml)、α1-AG(156.35±40.91 mg/dl)高于未感染组(134.71±30.56 pg/ml、116.25±38.36 mg/dl),TAC(8.20±1.50 kU/ml)低于未感染组(10.83±2.45 kU/ml)(均P<0.05);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产前两组无差异(P>0.05),产后两组均升高且感染组高于未感染组(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产程长、妇科炎症、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居住地为乡村、分娩方式为剖宫产、胎膜早破、卧床时间≥3d、TAC降低、IFN-γ升高及α1-AG升高均是产褥期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预测产褥期感染血清TA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8,灵敏度76.3%,特异度79.5,截断值9.56 kU/ml;血清IFN-γ的AUC为0.651,灵敏度61.5%,特异度69.4%,截断值141.24 pg/ml;血清α1-AG的AUC为0.753,灵敏度73.4%,特异度70.8%,截断值130.35 mg/dl。结论:产程长、妇科炎症、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居住地为乡村、剖宫产、胎膜早破、卧床时间长均是产褥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TAC、IFN-γ、α1-AG在产褥期感染者血清中表达异常且可对产褥期感染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褥期感染 总抗氧化能力 干扰素Γ Α1酸性糖蛋白 危险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基于新绿原酸的紫外吸收和电化学双信号响应的Al^(3+)分析新方法研究
2
作者 魏文凤 董永亮 张自品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4期949-954,共6页
目的 利用新绿原酸(NCGA)与Al^(3+)的相互作用,建立一种基于NCGA的紫外吸收和电化学双信号响应的Al^(3+)分析新方法。方法 基于NCGA与单壁碳纳米管(CNTs)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构建了NCGA/CNTs/GC电极。利用差分脉冲(DPV)技术和修饰电极... 目的 利用新绿原酸(NCGA)与Al^(3+)的相互作用,建立一种基于NCGA的紫外吸收和电化学双信号响应的Al^(3+)分析新方法。方法 基于NCGA与单壁碳纳米管(CNTs)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构建了NCGA/CNTs/GC电极。利用差分脉冲(DPV)技术和修饰电极在+0.23 V的氧化电流的下降对Al^(3+)进行定量分析。基于NCGA对Al^(3+)在325 nm处的吸收降低同时伴随365 nm新峰生成的紫外光谱响应,并且在277和340 nm处出现等吸收点,利用365 nm和325nm处的吸光度值之比(A_(365)/A_(325))对Al^(3+)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基于NCGA的分析方法对Al^(3+)的紫外吸收在0.1~100μmol·L^(-1)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34μmol·L^(-1);基于NCGA的修饰电极对Al^(3+)的电流响应在0.01~0.1,0.1~10和10~100μmol·L^(-1)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45 nmol·L^(-1)。生理浓度的其他金属离子和生理活性物质对两种信号测定方法均无明显干扰。在NCGA的紫外分析方法和电化学分析方法下,大鼠血清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4%~101%(n=3)和98.5%~99.4%(n=3)。结论 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选择性和准确度,并被成功用于大鼠中Al^(3+)的准确定量。该方法有望应用于Al^(3+)相关的生理和病理事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绿原酸 Al^(3+) 双信号响应 修饰电极 紫外吸收 电化学分析
下载PDF
Al-Zn-Mn-Si-Mg系压铸铝合金阳极氧化工艺
3
作者 张富强 薛龙飞 +2 位作者 李佳佳 张志刚 刘宜汉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5,共6页
在传统铝合金阳极氧化电解工艺基础上,添加草酸、酒石酸和柠檬酸等形成硫酸-有机酸混合体系氧化处理液,对Al-Zn-Mn-Si-Mg系压铸铝合金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探索阳极氧化工艺参数和有机酸种类对氧化膜微观形貌、耐腐蚀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研... 在传统铝合金阳极氧化电解工艺基础上,添加草酸、酒石酸和柠檬酸等形成硫酸-有机酸混合体系氧化处理液,对Al-Zn-Mn-Si-Mg系压铸铝合金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探索阳极氧化工艺参数和有机酸种类对氧化膜微观形貌、耐腐蚀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硫酸质量分数为10%、氧化电压为18V、氧化时间为60 min、氧化温度为20℃的条件下,与纯硫酸体系相比,混合酸体系能显著增加Al-Zn-Mn-Si-Mg系压铸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厚度,提高氧化膜的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性能;其中10%硫酸-15%柠檬酸混合体系(百分数均为质量分数,下同)下的氧化膜耐腐蚀性能较强,10%硫酸-10%酒石酸体系下的氧化膜耐磨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n-Si-Mg系铝合金 阳极氧化 有机酸 耐腐蚀 耐摩擦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不同硅铝比的硅铝复合氧化物酸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盖媛媛 李海涛 柴晶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6期1279-1283,共5页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硅铝复合氧化物,利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吸附吡啶红外光谱(Py-IR)等表征手段探讨焙烧温度变化对硅铝复合氧化物酸强度、酸量和酸类型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硅铝复合氧化物,利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吸附吡啶红外光谱(Py-IR)等表征手段探讨焙烧温度变化对硅铝复合氧化物酸强度、酸量和酸类型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在500~900℃的考察范围内,硅铝复合氧化物样品均显示出弱酸和中强酸性;随处理温度升高,硅铝复合氧化物样品呈现硅、铝物种复合程度增加(Si—O—Al键增多),B酸中心数量逐渐减少,且总酸量递减的趋势,这可归因于高温条件下硅铝复合氧化物羟基数量的减少。与Al/Si原子数之比为0.05的硅铝复合氧化物相比,Al/Si原子数之比为0.5的硅铝复合氧化物具有更多的Si—O—Al键,且存在少量强酸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硅铝复合氧化物 Al/Si原子比 焙烧温度 酸性
下载PDF
Al掺杂对Pt/SO_(4)^(2-)-(ZrO_(2)-Al_(2)O_(3))催化异丁烷正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张海洪 辛靖 +4 位作者 宋宇 曾土城 范文轩 王廷海 王鹏照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8-153,共6页
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铝质量分数的Pt/SO_(4)^(2-)-(ZrO_(2)-Al_(2)O_(3))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催化异丁烷正构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适量铝的加入抑制了热力学上处于亚稳态的四方相ZrO_(2)向单斜相的转变,提高了催化剂... 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铝质量分数的Pt/SO_(4)^(2-)-(ZrO_(2)-Al_(2)O_(3))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催化异丁烷正构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适量铝的加入抑制了热力学上处于亚稳态的四方相ZrO_(2)向单斜相的转变,提高了催化剂表面的固硫能力,促进了催化剂表面超强酸性位的形成。铝掺杂质量分数为3%的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异丁烷正构化反应性能,在250℃时异丁烷转化率和正丁烷选择性分别达45.47%和7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丁烷正构化 锆基催化剂 铝掺杂 超强酸性位
下载PDF
海鲜壳生物质炭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与机制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文瑞 张文娟 +6 位作者 胡慧 宋钰洁 王海厚 杨莹莹 卞子怡 王聪 赵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0-1087,共8页
以花甲、扇贝、生蚝、青口贝4种市场产量大且壳生物量高的海鲜壳为原材料厌氧热解制备生物质炭作为改良剂,以我国南方红黏土、红砂土、砖红壤3种主要典型酸性土壤为供试土壤,探究海鲜壳炭最佳制备条件及其对我国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与机... 以花甲、扇贝、生蚝、青口贝4种市场产量大且壳生物量高的海鲜壳为原材料厌氧热解制备生物质炭作为改良剂,以我国南方红黏土、红砂土、砖红壤3种主要典型酸性土壤为供试土壤,探究海鲜壳炭最佳制备条件及其对我国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与机制。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制备的海鲜壳炭主要成分是CaO和CaCO_(3),同时含有NaO、MgO等碱性物质,碱含量极高。热解温度对4种海鲜壳炭碱含量影响巨大。800℃是制备海鲜壳炭的最佳温度,此时其碱含量已达到甚至超过石灰的水平,同时保留部分–OH等多种官能团,比石灰更稳定,且含有比石灰更少的致酸物质。800℃制备的海鲜壳炭可以大幅度提高我国南方酸性土壤pH、固相吸附态羟基铝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酸缓冲容量,降低土壤溶液铝和交换态铝含量,土壤固相有机结合态铝含量呈上升趋势。800℃制备的海鲜壳炭是可以替代传统石灰的理想酸性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缓解石灰资源压力并降低改良成本。本研究成果对于酸性土壤改良成本降低及海鲜壳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海鲜壳炭 土壤铝形态 土壤PH
下载PDF
30%HNO_(3)环境下2195铝锂合金应力腐蚀开裂研究
7
作者 朱亚峰 田干 +1 位作者 钟建军 张炜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6-292,共7页
铝锂合金作为新型液体导弹推进剂贮箱结构材料,在湿态长期贮存条件下,铝锂合金与推进剂之间相容性问题亟需解决.为此,将针对贮箱用2195铝锂合金开展应力腐蚀开裂研究,首先,采用4点弯曲法探究2195铝锂合金在30%HNO_(3)介质中的应力腐蚀性... 铝锂合金作为新型液体导弹推进剂贮箱结构材料,在湿态长期贮存条件下,铝锂合金与推进剂之间相容性问题亟需解决.为此,将针对贮箱用2195铝锂合金开展应力腐蚀开裂研究,首先,采用4点弯曲法探究2195铝锂合金在30%HNO_(3)介质中的应力腐蚀性能,深入分析合金表面腐蚀形貌,重点研究由腐蚀坑处萌生的沿晶裂纹扩展行为;其次,基于实验结果运用有限元法对应力腐蚀裂纹萌生与扩展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演变过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2195铝锂合金在稀硝酸中随外载挠度增大,应力腐蚀敏感性逐步降低,表面出现大面积腐蚀坑与晶间腐蚀;腐蚀程度增大到一定时,晶间强度削弱易造成晶间裂纹扩展;腐蚀裂纹扩展过程中的晶体剥落是由晶间强度和晶体变形共同决定的,其中晶间强度大小可作为衡量铝锂合金抗应力腐蚀开裂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锂合金 稀硝酸 应力腐蚀 有限元 开裂
下载PDF
酸铝浸种对荞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朝苏 刘鹏 +2 位作者 徐根娣 何文彬 朱佳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11,共3页
用不同浓度不同 p H值 (浓度分别为 :0 ,10 ,10 0 ,10 0 0 ,2 5 0 0 ,5 0 0 0 mg/L ;p H:3,4 ,5 )的酸铝溶液对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进行浸种处理 ,研究酸铝对荞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浓度的铝处理对荞麦种子萌... 用不同浓度不同 p H值 (浓度分别为 :0 ,10 ,10 0 ,10 0 0 ,2 5 0 0 ,5 0 0 0 mg/L ;p H:3,4 ,5 )的酸铝溶液对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进行浸种处理 ,研究酸铝对荞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浓度的铝处理对荞麦种子萌发及种子萌发后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而高浓度的铝处理对荞麦种子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 ;在低浓度铝溶液中 ,铝的不同形态对荞麦的萌发影响较小 ,在高浓度铝溶液中 ,随着 p H值的降低 ,活性铝浓度的增加 ,对荞麦萌发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种 种子萌发 浸种处理 荞麦 活性铝 生长 浓度 养麦 影响 抑制作用
下载PDF
催化精馏专用填料型固体酸SO_4^(2-)/ZrO_2-Al_2O_3-Al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杜长海 秦永宁 +2 位作者 贺岩峰 马智 吴树新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04-508,共5页
为了研制催化精馏专用催化剂 ,采用铝阳极氧化法制备了Al2 O3 Al一体型载体 ,并将活性固体超强酸SO42 -/ZrO2 引入到Al2 O3 Al上 ,得到一种新型催化精馏专用填料式固体酸SO42 -/ZrO2 Al2 O3 Al催化剂 .利用XRD、SEM、BET、XPS、NH3 ... 为了研制催化精馏专用催化剂 ,采用铝阳极氧化法制备了Al2 O3 Al一体型载体 ,并将活性固体超强酸SO42 -/ZrO2 引入到Al2 O3 Al上 ,得到一种新型催化精馏专用填料式固体酸SO42 -/ZrO2 Al2 O3 Al催化剂 .利用XRD、SEM、BET、XPS、NH3 TPD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所制得的阳极氧化铝膜厚为 5 6 μm ,SO42 -/ZrO2 Al2 O3 Al固体酸具有比表面积大、酸强度适中的特点 .XRD结果表明 ,ZrO2 在Al2 O3 Al上处于高度分散状态 .将该固体酸用于乙酸 /乙醇酯化反应中 ,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4^2-/ZRO2 阳极氧化 Al2O3-Al 填料型固体酸 催化精馏 催化剂
下载PDF
Al促进SO_ 4^(2-)/M_xO_y(M=Zr,Ti,Fe)固体强酸的研究 被引量:42
10
作者 夏勇德 华伟明 高滋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6-91,共6页
合成与表征了三个系列的Al促进固体强酸样品,并研究了对甲苯的苯甲酰化反应性能.实验表明,SO_4^(2-)/ZrO_2,SO_4^(2-)/TiO_2和SO_4^(2-)/Fe_2O_3中引入适量的Al_2O_3,有助于稳定样品表面的含硫物种,增加样品表面的有效酸位,提高样品的... 合成与表征了三个系列的Al促进固体强酸样品,并研究了对甲苯的苯甲酰化反应性能.实验表明,SO_4^(2-)/ZrO_2,SO_4^(2-)/TiO_2和SO_4^(2-)/Fe_2O_3中引入适量的Al_2O_3,有助于稳定样品表面的含硫物种,增加样品表面的有效酸位,提高样品的强酸性和对甲苯的苯甲酰化的反应活性.NH_3吸附微量热结果表明,Al促进样品的强酸性和催化活性的显著提高是由于样品表面的酸位强度分布发生了变化,有利于正丁烷异构化反应和苯甲酰化反应的中强酸位和强酸位的酸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强酸 A1促进催化剂 石油炼制 酸催化剂
下载PDF
采用DFT方法研究Al分布对Y分子筛酸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袁帅 龙军 +3 位作者 田辉平 赵毅 刘宇键 周涵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5,共8页
采用量子力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Y分子筛Br?nsted酸中心Al—OH周围NNN(Next nearest neighbor)和NNNN(Next next nearest neighbor)位置上的Al原子对分子筛Br?nsted酸强度的影响,并分析了Al原子对酸强度影响的化学细节。结果表... 采用量子力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Y分子筛Br?nsted酸中心Al—OH周围NNN(Next nearest neighbor)和NNNN(Next next nearest neighbor)位置上的Al原子对分子筛Br?nsted酸强度的影响,并分析了Al原子对酸强度影响的化学细节。结果表明,当Al原子分布在酸中心Al—OH周围的NNN位置时,Al原子会明显降低酸中心的酸强度;酸中心NNN位置分布的Al原子数目越多,酸强度降低越明显。因此当Al原子以NNN方式分布于酸中心Al—OH周围时,酸强度随着Si/Al摩尔比的降低而显著降低。当Al原子分布在酸中心Al—OH周围NNNN位置时,Al原子对酸中心强度的影响较小;酸中心NNNN位置上分布多个Al原子时,酸强度也无明显变化。因此当Al以NNNN方式分布于酸中心周围时,酸强度基本不随Si/Al摩尔比的变化而明显改变。由此可见,不同位置的Al原子对酸强度的影响不同,不能仅从Y分子筛Si/Al摩尔比大小判断分子筛酸强度,还需考虑Al原子的分布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分子筛 Al分布 酸强度 密度泛函理论(DFT)
下载PDF
酶法制备n-3多不饱和脂肪酸型磷脂的工艺 被引量:9
12
作者 孙兆敏 李金章 +2 位作者 丛海花 王玉明 薛长湖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6,共4页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固定化磷脂酶A1催化大豆磷脂与乙酯型鱼油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n-3多不饱和脂肪酸型磷脂的工艺。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底物比(乙酯型鱼油与磷脂的质量比)以及加水量的影响,得到了较优的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固定化磷脂酶A1催化大豆磷脂与乙酯型鱼油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n-3多不饱和脂肪酸型磷脂的工艺。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底物比(乙酯型鱼油与磷脂的质量比)以及加水量的影响,得到了较优的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加酶量(按大豆磷脂的质量计算)20%,底物比8∶1,底物总质量5.0g,加水量55μL,55℃反应12h时,所得产物中EPA和DHA的含量分别为8.0%和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A1 二十碳五烯酸(EPA)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磷脂
下载PDF
桑色素-铝离子-核酸三元体系的研究及其分析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凤林 王亚婷 +1 位作者 刘芳芳 李克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41-745,共5页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桑色素 铝离子 核酸三元体系。在pH 3 2 5的Britton Robinson介质中 ,桑色素在 2 5 0 ,30 0和 35 0nm处有吸收峰。铝离子的加入使桑色素 35 0nm处的吸收峰下降 ,在4 19nm处出现桑色素 铝络合物的吸收峰。再往桑色...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桑色素 铝离子 核酸三元体系。在pH 3 2 5的Britton Robinson介质中 ,桑色素在 2 5 0 ,30 0和 35 0nm处有吸收峰。铝离子的加入使桑色素 35 0nm处的吸收峰下降 ,在4 19nm处出现桑色素 铝络合物的吸收峰。再往桑色素 铝离子二元体系中加入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 ,则进一步引起桑色素 35 0nm吸收峰的降低 ,4 19nm处的吸收大大加强 ,同时在 370nm处有一等色点。 4 19nm处吸光度的增加值与加入的核酸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 ,基于此建立了在较宽范围内测定核酸的方法。其线性范围分别为 :ρ(ctDNA) ,0 71~ 35 4 μg mL ;ρ(fsDNA) ,0 64~ 2 5 6μg mL ;ρ(yRNA) ,0 94~ 2 8 4 μg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色素 铝离子 核酸 分光光度法 核酸金属配合物 吸收峰 DNA构象
下载PDF
施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7
14
作者 蔡东 肖文芳 李国怀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6-213,共8页
世界上酸性土壤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施用石灰是一项传统而有效的酸性土壤改良措施,可以中和土壤酸度,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从而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降低Al和其他重金属对作物的毒害,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综述了施用石灰... 世界上酸性土壤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施用石灰是一项传统而有效的酸性土壤改良措施,可以中和土壤酸度,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从而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降低Al和其他重金属对作物的毒害,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综述了施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研究的一些新近进展,并讨论了施用石灰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石灰 土壤酸度 Al毒
下载PDF
铝胁迫下外源有机酸对油菜根系形态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志颖 刘鹏 +3 位作者 李锦山 吴惠芳 刘莹 芦伯鑫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6-762,共7页
为探明铝胁迫下外源有机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对不同耐性油菜品种(华油2790和中双7号)根系形态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该研究采用水培法,用分光光度计、根系扫描仪等测定0μmol/L、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铝和20μmol/L柠檬... 为探明铝胁迫下外源有机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对不同耐性油菜品种(华油2790和中双7号)根系形态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该研究采用水培法,用分光光度计、根系扫描仪等测定0μmol/L、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铝和20μmol/L柠檬酸或苹果酸互作处理下油菜根系的形态指标及叶绿素各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在单铝处理下,随着铝浓度的增加,相对根长、根系总长等各指标均减少,叶绿素含量、最大荧光(Fm)、光系统II潜在活性(Fv/Fo)、光化学量子产量等也不断降低,且敏感品种(华油2790)的下降程度大于耐性品种(中双7号);加入外源有机酸后,与单铝处理组相比上述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铝浓度为200μmol/L时,耐性品种的相对根长比同浓度单铝处理组增加14.9个百分点;叶绿素各指标及铝和有机酸交互有很大的关系,且耐铝品种的叶绿素各指标提高幅度大于敏感品种,柠檬酸的缓解效果略好于苹果酸。因此,铝胁迫能抑制油菜的根系生长和叶片的光合作用,且对敏感品种的毒害更大,油菜品种间在耐铝性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此外,加入外源有机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铝毒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有机酸 铝胁迫 油菜 叶绿素
下载PDF
可变电荷土壤和恒电荷土壤与氢离子相互作用机理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茂旭 蒋新 +2 位作者 杨杰文 季国亮 王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4-199,共6页
研究了可变电荷土壤和恒电荷土壤与 H+相互作用的机理,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氢离子输入土壤后可以转化为表面正电荷、可溶性铝和可交换性酸。但是由于土壤的组成和性质不同,不同土壤中 H+三种去向的贡献不同。 H... 研究了可变电荷土壤和恒电荷土壤与 H+相互作用的机理,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氢离子输入土壤后可以转化为表面正电荷、可溶性铝和可交换性酸。但是由于土壤的组成和性质不同,不同土壤中 H+三种去向的贡献不同。 H+转化为表面正电荷是由于土壤表面 Fe— OH、 Al— OH的质子化造成的。因此 H+转化为表面正电荷的能力与土壤中氧化铁的含量密切相关,从而可变电荷土壤中 H+转化为表面正电荷的贡献比恒电荷土壤中的大。 H+转化为可溶性铝的能力与土壤的矿物组成密切相关。随着 H+输入量的增加,土壤中可溶性铝的含量也增加。可变电荷土壤中可溶性铝增加的顺序为红壤 >赤红壤 >铁质砖红壤。在 H+的加入量小于 15 mmol/kg时,黄棕壤的可溶性铝介于红壤和赤红壤之间;当 H+的加入量大于约 15 mmol/kg时,黄棕壤的可溶性铝略小于赤红壤。棕壤的可溶性铝明显小于红壤和赤红壤,但比铁质砖红壤高。恒电荷土壤的可交换性酸量明显大于可变电荷土壤。但从总的看来, H+加入量的变化对可交换性酸量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电荷土壤 恒电荷土壤 表面正电荷 可溶性铝 交换性酸 氢离子 作用机理
下载PDF
低磷与铝毒胁迫对木豆根尖及其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秦丽凤 左方华 +3 位作者 段居琪 玉永雄 黎晓峰 顾明华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33-536,共4页
通过对木豆在低磷和铝毒胁迫下根尖内及根尖分泌的酸性磷酸酶(APA)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旨在了解木豆对缺磷和铝胁迫的适应性机制,为木豆在酸性土壤上的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低磷(1μm o l.L-1P)使根尖内及根尖分泌的APA活性显著... 通过对木豆在低磷和铝毒胁迫下根尖内及根尖分泌的酸性磷酸酶(APA)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旨在了解木豆对缺磷和铝胁迫的适应性机制,为木豆在酸性土壤上的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低磷(1μm o l.L-1P)使根尖内及根尖分泌的APA活性显著增加,并且低磷诱导根尖内APA活性增加早于根尖分泌的APA活性增加,在低磷胁迫的第7d,木豆根尖内APA活性达到最高,而根尖分泌的APA活性于第9d才达到最高。低磷引起的根尖及其分泌的APA活性增加在供磷24h后即显著降低,说明APA活性的增强是植物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性反应。另一方面,20μm o l.L-1A l虽然使低磷胁迫下植株根尖内的APA活性显著降低,但根尖分泌的APA活性却有所增加,说明在低磷胁迫下铝引起根系分泌的APA活性增加可能是木豆适应酸性土壤逆境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 低磷 铝毒 酸性磷酸酶(APA)
下载PDF
铝毒胁迫诱导菜豆柠檬酸的分泌与累积 被引量:21
18
作者 沈宏 严小龙 +1 位作者 郑少玲 王秀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07-310,共4页
水培试验结果表明 ,铝毒诱导菜豆柠檬酸的分泌与累积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差异 .Al3 + 浓度 <5 0 μmol·L-1时 ,柠檬酸分泌量随Al3 + 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Al3 + 浓度在 5 0~ 80 μmol·L-1时 ,柠檬酸分泌量随Al3 + 浓度的增... 水培试验结果表明 ,铝毒诱导菜豆柠檬酸的分泌与累积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差异 .Al3 + 浓度 <5 0 μmol·L-1时 ,柠檬酸分泌量随Al3 + 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Al3 + 浓度在 5 0~ 80 μmol·L-1时 ,柠檬酸分泌量随Al3 + 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不同菜豆基因型以G1984 2的柠檬酸分泌量最大 ,单位干重Al吸收量最小 .铝毒胁迫时 ,不同菜豆基因型叶片柠檬酸累积量无明显差异 ,根系柠檬酸累积量为G1984 2 >AFR >ZPV >G5 2 73.菜豆柠檬酸分泌量缺P处理 <铝毒胁迫 ,5 0 μmol·L-1LaCl3 不能诱导菜豆分泌柠檬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毒胁迫 柠檬酸 分泌 累积 菜豆 酸性红壤 改良
下载PDF
固体酸碱性质对丙酮缩合生成异佛尔酮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谢丽莎 陈霄榕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30-1234,1240,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镁铝酸碱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固体酸碱性质对丙酮缩合生成异佛尔酮反应的影响。利用CO2和NH3程序升温脱附法对催化剂的酸碱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镁铝酸碱复合氧化物具有弱酸和弱碱中心,催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催化...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镁铝酸碱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固体酸碱性质对丙酮缩合生成异佛尔酮反应的影响。利用CO2和NH3程序升温脱附法对催化剂的酸碱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镁铝酸碱复合氧化物具有弱酸和弱碱中心,催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酸量约为0.21mmol/g,碱量约为0.015mmol/g时催化剂表现较好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佛尔酮 丙酮 共沉淀法 镁铝酸碱复合氧化物 固体酸碱性质
下载PDF
有机酸对铝氧化物吸附磷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胡红青 李学垣 贺纪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5-41,共7页
以存在不同配位阴离子 (硫酸根、磷酸根、草酸根、柠檬酸根 )时合成的铝氧化物为对象 ,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草酸、柠檬酸等的浓度和 pH对铝氧化物吸附磷的影响 ,并讨论有机酸影响磷吸附的机制。结果表明 :六种合成铝氧化物的最大吸磷量 (... 以存在不同配位阴离子 (硫酸根、磷酸根、草酸根、柠檬酸根 )时合成的铝氧化物为对象 ,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草酸、柠檬酸等的浓度和 pH对铝氧化物吸附磷的影响 ,并讨论有机酸影响磷吸附的机制。结果表明 :六种合成铝氧化物的最大吸磷量 (Xm)介于 0 189~ 0 838mmol/ g ,以Al(OH)x的吸磷量最高 ,“铝 柠檬酸”复合物 (Al CA)的吸磷量最低 ;有机酸浓度升高时 ,铝氧化物的吸磷量降低 ,且柠檬酸的影响程度高于草酸 ;先加 pH为 2的草酸或酒石酸 ,Al(OH)x对磷的次级吸附量最低 ,而有机酸pH为 3时 ,Al(OH)x对磷的次级吸附量达最高 ,有机酸溶液 pH由 4增至 9,铝氧化物吸磷量变化不大或逐渐降低。有机酸与磷混合加入同单加磷相比 ,pH 3时差异较小 ,pH 4~ 6时差异最显著 ,pH 7~ 8时又减小 ;有机酸降低铝氧化物吸磷量的机理包括酸性溶解和络合竞争两方面 ,在 pH 2时以前者为主 ,pH 3~ 9时以后者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 铝氧化物 吸附 土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