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_(2)O_(3)-13%TiO_(2)绝缘防护复合涂层组织及电偶腐蚀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护林 张智峰 +8 位作者 彭冬 杨钊 宋凯强 丛大龙 李毅 谢杨 陈爽 黄安畏 李忠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6-275,286,共11页
目的研究等离子喷涂的Al_(2)O_(3)-13%TiO_(2)涂层和封孔处理后的Al_(2)O_(3)-13%TiO_(2)复合涂层对TC4-H70异种金属电偶对的腐蚀防护效果。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仪对涂层的物相组成、组织形貌、元素分布进行表征分析,... 目的研究等离子喷涂的Al_(2)O_(3)-13%TiO_(2)涂层和封孔处理后的Al_(2)O_(3)-13%TiO_(2)复合涂层对TC4-H70异种金属电偶对的腐蚀防护效果。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仪对涂层的物相组成、组织形貌、元素分布进行表征分析,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和电偶腐蚀测量仪对涂层及对比试样的耐蚀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等离子喷涂的Al_(2)O_(3)-13%TiO_(2)涂层由α-Al_(2)O_(3)和γ-Al_(2)O_(3)两相组成,以γ-Al_(2)O_(3)相为主。Al_(2)O_(3)-13%TiO_(2)涂层中存在微孔与微裂纹等缺陷,腐蚀介质易渗入,因此Al_(2)O_(3)-13%TiO_(2)涂层的耐蚀性较差。经过封孔处理后的Al_(2)O_(3)-13%TiO_(2)涂层,表层缺陷被充分填充,同时在陶瓷表层形成厚度为20~40μm的致密阻挡层,有效阻隔了NaCl腐蚀介质的渗入,涂层腐蚀电流密度相比于H70基体和Al_(2)O_(3)-13%TiO_(2)涂层试样减小了4个数量级,基底与涂层间的界面电荷转移电阻值相较于H70基体和Al_(2)O_(3)-13%TiO_(2)涂层提高了5个数量级,涂层耐蚀性和绝缘性显著提升。TC4-H70电偶对经15 d电偶腐蚀试验后,H70表面发生腐蚀,封孔处理后的Al_(2)O_(3)-13%TiO_(2)涂层可有效降低TC4-H70电偶对间的电偶腐蚀作用,经15 d电偶腐蚀试验后,试样未腐蚀,且涂层完整。结论封孔处理后的Al_(2)O_(3)-13%TiO_(2)涂层优异的电偶腐蚀防护效果主要得益于其高电阻和表层的高致密性,几乎阻隔了异种金属间的电子传输,使得异种金属间的电偶电池作用极其微弱,可有效延长异种金属海水管路的使用寿命,在电偶腐蚀防护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等离子喷涂 al_(2)O_(3)-13%TiO_(2)涂层 缺陷 封孔处理 电阻 电偶腐蚀
下载PDF
Al_(2)O_(3)-13%TiO_(2)/铁基非晶合金复合涂层的室温摩擦磨损行为
2
作者 刘军 邓文兴 +2 位作者 张春月 褚振华 张隶新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55,66,共7页
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含质量分数15%Al_(2)O_(3)-13%TiO_(2)陶瓷相的Fe_(45)Cr_(16)Mo_(16)C_(18)B_(5)铁基非晶合金复合涂层并进行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通过与铁基非晶合金涂层进行对比,研究了复合涂层在不同载荷(20,30,50 N)和销轴转... 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含质量分数15%Al_(2)O_(3)-13%TiO_(2)陶瓷相的Fe_(45)Cr_(16)Mo_(16)C_(18)B_(5)铁基非晶合金复合涂层并进行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通过与铁基非晶合金涂层进行对比,研究了复合涂层在不同载荷(20,30,50 N)和销轴转速(300,500,800 r·min^(-1))下的摩擦磨损行为,分析了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当销轴转速为300 r·min^(-1)时,不同载荷下复合涂层的磨损率较铁基非晶合金涂层降低近50%,复合涂层的磨损机制随着载荷的增大由磨粒磨损转变为疲劳磨损;当载荷为30 N时,复合涂层的磨痕深度与磨损率随销轴转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均在转速为500 r·min^(-1)达到最大,在销轴转速为500 r·min^(-1)和800 r·min^(-1)时复合涂层均表现为黏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al_(2)O_(3)-13%TiO_(2) 铁基非晶合金 复合涂层 摩擦磨损
下载PDF
Sb-SnO_(2)掺杂量对Al_(2)O_(3)-13%TiO_(2)复合陶瓷涂层抗结垢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左凯 鞠少栋 +1 位作者 张斌 洪秀玫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1-105,共5页
以Al_(2)O_(3)-13%TiO_(2)(AT13)和纳米掺锑SnO_(2)(Sb-SnO_(2))粉体为原料,采用等离子喷涂工艺在4145H合金钢基体表面制备了掺杂不同质量分数(0~16%)Sb-SnO_(2)的AT13复合陶瓷涂层,研究了复合陶瓷涂层的表面性能、微观形貌、显微硬度... 以Al_(2)O_(3)-13%TiO_(2)(AT13)和纳米掺锑SnO_(2)(Sb-SnO_(2))粉体为原料,采用等离子喷涂工艺在4145H合金钢基体表面制备了掺杂不同质量分数(0~16%)Sb-SnO_(2)的AT13复合陶瓷涂层,研究了复合陶瓷涂层的表面性能、微观形貌、显微硬度、结合强度以及在地层采出水中的抗结垢性能,并与电镀铬层和未处理4145H合金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电镀铬层和未处理4145H合金钢相比,复合陶瓷涂层的水接触角较大,表面能较低,随着Sb-SnO_(2)掺杂量的增加,水接触角基本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面能先减小后增大;复合陶瓷涂层具有大量的孔隙;随着Sb-SnO_(2)掺杂量的增加,硬度整体呈降低趋势,但均高于4145H合金钢和电镀铬层,单位面积结垢质量先减小后增大;掺杂质量分数10%Sb-SnO_(2)的复合陶瓷涂层具有最大的水接触角、最小的表面能、最小的单位面积结垢质量,平均结合强度为25.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b-SnO_(2) al_(2)O_(3)-13%TiO_(2)复合陶瓷涂层 抗结垢性能
下载PDF
Al_(13)去除水中腐殖酸的混凝作用机理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红 王东升 +2 位作者 吕春华 鲁毅强 汤鸿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研究对比了Al_(13)、不同碱化度的聚合氯化铝(PACl)及工业聚合氯化铝等去除水中腐殖酸的絮凝特征,从Zeta电位、RT(余浊)、UV254等角度分别考察了pH值和投药量的影响,对不同形态组成絮凝剂的混凝效能有了进一步明确的认识,并且对Al13的... 研究对比了Al_(13)、不同碱化度的聚合氯化铝(PACl)及工业聚合氯化铝等去除水中腐殖酸的絮凝特征,从Zeta电位、RT(余浊)、UV254等角度分别考察了pH值和投药量的影响,对不同形态组成絮凝剂的混凝效能有了进一步明确的认识,并且对Al13的絮凝机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结果表明,Al13是混凝过程中的优势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作用 al13 腐殖酸 絮凝机理 碱化度 去除 混凝剂 除水 ZETA电位 组成
下载PDF
高Al_(13)纳米聚合氯化铝的结构表征及混凝效果 被引量:14
5
作者 高宝玉 岳钦艳 +1 位作者 王炳建 初永宝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7-660,共4页
采用AlCl3·6H2O和Na2CO3制备了聚合氯化铝(PAC),并采用SO2-4/Ba2+沉淀-置换法分离提纯了其中的纳米Al13形态,应用27Al-NMR和XRD等现代实验技术对其中的Al13形态进行了分析表征,27Al-NMR结果表明,分离提纯后样品中的Al13含量明显高... 采用AlCl3·6H2O和Na2CO3制备了聚合氯化铝(PAC),并采用SO2-4/Ba2+沉淀-置换法分离提纯了其中的纳米Al13形态,应用27Al-NMR和XRD等现代实验技术对其中的Al13形态进行了分析表征,27Al-NMR结果表明,分离提纯后样品中的Al13含量明显高于PAC,XRD结果表明,Al13的衍射峰出现在2θ角为5~25°之间;混凝烧杯实验表明,纳米级PAC较传统的混凝剂AlCl3、Al2(SO4)3和PAC具有更好的除浊、脱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 al13 分离提纯 分析表征 混凝效果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中Al_(13)形态水解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初永宝 高宝玉 +1 位作者 岳钦艳 王燕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9,29,共3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聚合氯化铝(PAC)中的Al13形态,并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对比研究了Al13形态、PAC和Al13三种样品水解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Al13形态无论是对于稀释倍数、介质的pH值和水解时间都具有较高的水解...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聚合氯化铝(PAC)中的Al13形态,并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对比研究了Al13形态、PAC和Al13三种样品水解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Al13形态无论是对于稀释倍数、介质的pH值和水解时间都具有较高的水解稳定性,是给水和废水处理中的一种较为有效的Al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13形态 聚合氯化铝(PAC) 水解过程
下载PDF
Al_(13)形态的凝胶层析分离及分离级分特性对比 被引量:4
7
作者 初永宝 高宝玉 +2 位作者 岳钦艳 王曙光 王燕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7-91,共5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聚合氯化铝(PAC)中的Al1 3 形态,并采用Al-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透射电镜(TEM)和ZATESIZER测定仪对分离纯化过程中所得3个级分进行了分析表征和电荷特性的研究;采用烧杯实验法对3个级分处理实际...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聚合氯化铝(PAC)中的Al1 3 形态,并采用Al-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透射电镜(TEM)和ZATESIZER测定仪对分离纯化过程中所得3个级分进行了分析表征和电荷特性的研究;采用烧杯实验法对3个级分处理实际和模拟水样的混凝效果进行了对比性研究.Al-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TEM结果表明,在层析法分离中级分随着洗脱时间延长按分子的大小依次洗脱下来,因此截取中间组分即可得到含量95 %左右的纳米Al1 3 形态;电荷特性和混凝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第3个级分其他两者具有更好的除浊、除腐殖酸和脱色效果,并且具有更强的电中和能力,因此Al1 3 形态是一种具有较高正电荷和较高的水解稳定性以及宽的pH适用范围,在给水和废水处理中是一种较为有效的Al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13形态 分离纯化 聚合氯化铝(PAC) 柱层析
下载PDF
纳米Al_2O_3-13%TiO_2粉末及其等离子喷涂涂层的相变(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路学成 阎殿然 +3 位作者 杨勇 董艳春 何继宁 张建新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2951-2956,共6页
将商用纳米Al2O3与TiO2粉末混合制浆,通过喷雾造粒技术重构成大颗粒纳米Al2O3-13%TiO2团聚粉体,然后采用不同加热温度进行烧结,制备用于热喷涂的纳米喂料。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沉积形成纳米涂层。利用XRD和SEM对纳米粉末和涂层的形貌、... 将商用纳米Al2O3与TiO2粉末混合制浆,通过喷雾造粒技术重构成大颗粒纳米Al2O3-13%TiO2团聚粉体,然后采用不同加热温度进行烧结,制备用于热喷涂的纳米喂料。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沉积形成纳米涂层。利用XRD和SEM对纳米粉末和涂层的形貌、显微结构和晶相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纳米氧化铝没有发生相变,而纳米氧化钛则由锐钛矿相转变为金红石相;在等离子喷涂过程中,部分α-Al2O3发生熔化转变为γ-Al2O3,且转变量与喷涂工艺参数有关;而TiO2相只在较低喷涂工艺参数下存在衍射峰,在较高喷涂工艺参数下则以χ-Al2O3·TiO2固溶体存在;涂层在热处理过程中会发生γ-Al2O3向α-Al2O3的转变,且有TiO2相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13%TiO_2 纳米粉末 纳米涂层 相变
下载PDF
从P-Mo(Ⅴ)杂多化合物合成多形貌Al_(13)基钼酸盐晶体
9
作者 张渊明 杨发达 +2 位作者 李红 唐渝 杨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6-632,共7页
以H3PMo12O4·0nH2O、H4PMo11VO4·0nH2O和(NH4)6P2Mo18O6·2nH2O3种杂多化合物为钼源,采用直接混合后陈化的方法合成了多形貌A113基钼酸盐晶体,相应A113基钼酸盐晶体的形貌和尺寸分别是斜方三棱柱形(80μm×30μm)、星... 以H3PMo12O4·0nH2O、H4PMo11VO4·0nH2O和(NH4)6P2Mo18O6·2nH2O3种杂多化合物为钼源,采用直接混合后陈化的方法合成了多形貌A113基钼酸盐晶体,相应A113基钼酸盐晶体的形貌和尺寸分别是斜方三棱柱形(80μm×30μm)、星形(30μm×10μm)和叶片形(500μm×150μm)。粉末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这3种多形貌A113基钼酸盐晶体结晶较好,在2θ为6.65°、8.00°和14.16°处都有强而尖锐的衍射峰。而以Na2MoO4·2H2O为钼源时只能制得无定形簇合物。根据ICP、FTIR和TG/DTG结果给出多形貌的Al13基钼酸盐晶体的化学简式为Na[AlO4Al12(OH)24(H2O)12][MoO4]·48H2O。初步探讨了A113基钼酸盐晶体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13 杂多化合物 钼酸盐 形貌 晶体 合成 粉末X射线衍射 Na2MoO4 TG/DTG FTIR 形成机理 簇合物 无定形 衍射峰 ICP 铜源
下载PDF
涂布刮刀表面等离子喷涂纳米Al_2O_3-13%TiO_2涂层的特性
10
作者 毕恩兵 孙宏飞 +4 位作者 高鹏 李冲 郭娜娜 牛占蕊 李艳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8,6,共4页
为了深入研究纳米Al_2O_3-13%TiO_2(AT13)涂层的组织、性能与喷涂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等离子喷涂工艺的电流、电压、送粉率和喷涂距离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涂布刮刀表面制备了纳米AT13涂层。采用金相显微镜,SEM,EPMA和XR... 为了深入研究纳米Al_2O_3-13%TiO_2(AT13)涂层的组织、性能与喷涂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等离子喷涂工艺的电流、电压、送粉率和喷涂距离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涂布刮刀表面制备了纳米AT13涂层。采用金相显微镜,SEM,EPMA和XRD等对纳米AT13涂层的组织、磨粒磨损性能和结合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纳米AT13涂层均匀致密,孔隙率低;涂层存在全熔和半熔双态结构特征,相结构明显,以稳定相α-Al_2O_3和Rutile-TiO_2为主,存在亚稳态γ-Al_2O_3相结构转变;涂层与基体以机械结合为主,结合强,耐磨性良好;涂层表面应力以残余压应力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al_2O_3-13%TiO_2 陶瓷涂层 纳米结构 残余应力 磨粒磨损 双态分布
下载PDF
Al_(60)Mn_(13)Ti_(25)V_2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氧化行为和氧化膜的纳米压入研究
11
作者 金光熙 桥本健纪 木村隆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后的Al60Mn13Ti25V2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和氧化膜的纳米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1000℃下,单纯均匀化热处理合金和热等静压+均匀化热处理的合金均具有良好的恒温抗氧化性能;而在900℃和1000℃条件下,热等静压+均匀化热处理...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后的Al60Mn13Ti25V2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和氧化膜的纳米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1000℃下,单纯均匀化热处理合金和热等静压+均匀化热处理的合金均具有良好的恒温抗氧化性能;而在900℃和1000℃条件下,热等静压+均匀化热处理合金的循环氧化性能明显优于单纯均匀化热处理合金的循环氧化性能.其原因为热等静压处理有助于消除合金内部微孔等缺陷,使合金组织的均匀化得到改善,降低氧化膜的热应力对循环氧化的影响.而纳米压入法则显示,Al60Mn13Ti25V2合金生成的氧化膜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这与SEM观察相吻合,并讨论了氧化膜的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60Mn13Ti25V2 金属间化合物 恒温氧化 循环氧化 纳米压入法 氧化膜 力学特征 热处理
下载PDF
Cr、Mn、Co、Ni掺杂对Al_(13)Fe_(4)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庞娜 史志铭 +3 位作者 王存权 吴玉婷 张江超 孙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5-172,共8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下过渡族元素Cr、Mn、Co、Ni在Al_(13)Fe_(4)相中的占位情况、结构稳定性和机械性能.计算得到所有的Al_(78)(Fe_(24)-xMx)(M=Cr、Mn、Co、Ni;x=1,2,4)相都具有良好...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下过渡族元素Cr、Mn、Co、Ni在Al_(13)Fe_(4)相中的占位情况、结构稳定性和机械性能.计算得到所有的Al_(78)(Fe_(24)-xMx)(M=Cr、Mn、Co、Ni;x=1,2,4)相都具有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相同掺杂浓度化合物的形成焓按如下顺序减小:Al_(78)(Fe_(24)-xCrx)>Al_(78)(Fe_(24)-xMnx)>Al_(13)Fe_(4)>Al_(78)(Fe_(24)-xNix)>Al_(78)(Fe_(24)-xCox).形成焓的降低增加了Al_(13)Fe_(4)相成核驱动力,Co和Ni有利于促进Al-Fe合金中Al_(13)Fe_(4)相形核,细化Al_(13)Fe_(4)相.过渡族元素可以改善金属间化合物的脆性,增强塑性变形能力.并且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过渡族元素的加入对脆性的改善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13)Fe_(4) 相稳定性 过渡族元素 机械性能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等离子弧功率对Al_(2)O_(3)-13wt%TiO_(2)涂层组织与磨损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张景 李新梅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6-170,共5页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方法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了不同等离子弧功率的Al_(2)O_(3)-13wt%TiO_(2)涂层,粒度为(20~40)μm。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等对涂层微观形貌、相组织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了涂层截面孔隙率、沉积厚度、显微硬...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方法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了不同等离子弧功率的Al_(2)O_(3)-13wt%TiO_(2)涂层,粒度为(20~40)μm。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能谱仪等对涂层微观形貌、相组织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了涂层截面孔隙率、沉积厚度、显微硬度以及干摩擦磨损性能。等离子弧功率为29640W时涂层质量较好,截面显微硬度达1145 HV0.2、沉积厚度为338μm,孔隙率为3.9%,干摩擦磨性能最佳。在较大载荷下犁沟效应明显,涂层失效形式表现为颗粒剥落、磨粒磨损。载荷减小时,涂层微观脆性断裂显著,磨损失效形式为疲劳剥落和显微犁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弧功率 al_(2)O_(3)-13wt%TiO_(2)涂层 显微硬度 干摩擦磨损 显微犁削
下载PDF
Protection Performance of Plasma Sprayed Al_(2)O_(3)-13 wt%TiO_(2) Coating Sealed with an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Agent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凯城 周泽华 +4 位作者 DENG Yong WANG Guangyu WANG Zehua WU Lintao YANG Guanghe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22年第3期331-335,共5页
An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sealing agent was fabricated and used in the plasma sprayed Al_(2)O_(3)-13 wt%TiO_(2)coating,and conventional silicone agent was also used for comparison.Prot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coati... An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sealing agent was fabricated and used in the plasma sprayed Al_(2)O_(3)-13 wt%TiO_(2)coating,and conventional silicone agent was also used for comparison.Prote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coatings was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based on both anti-corrosion and anti-biofouling properties.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sealing treatment is remarkably useful to decrease the porosity of the coating,and the porosity of the coating sealed with the hybrid agent is only 0.035%.Immersion corrosion test and Tafel polarization test reveal that the sealed coating with the hybrid agent exhibits a better corrosion resistance by compared with the coating sealed with silicone agent.The corrosion current density i_(corr) of the hybrid agent sealed coating is only 0.7×10^(-6)A·cm^(-2).Moreover,anti-biofouling tests both in the outdoor analogue hydraulic environment and in the natural marine environment prove that the mentioned novel coating presents a better combination of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anti-biofouling property by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coatings,and it could be used as a protection of metal components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sprayed coating marine corrosion al_(2)O_(3)-13 wt%TiO_(2) corrosion resistance sealing treatment
下载PDF
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ed CuMn_(13)Al_(7)High-Manganese Aluminium Bronze
15
作者 Chun Guo Baisong Hu +1 位作者 Baoli Wei Feng Chen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5期382-392,共11页
In this work,high-manganese aluminium bronze CuMn_(13)Al_(7)samples were prepared by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The phase composition,microstructure,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igh-manganese aluminium bro... In this work,high-manganese aluminium bronze CuMn_(13)Al_(7)samples were prepared by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The phase composition,microstructure,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igh-manganese aluminium bronze CuMn_(13)Al_(7)arc additive manufactured samples were analysed using direct-reading spectrometer,metallographic microscope,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he micro-hardness tester,tensile tester,impact tester,and electrochemical workstation were also used to tes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uMn_(13)Al_(7)samples.By studying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CuMn_(13)Al_(7)samples,it was found that preparation of the samples by th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ensured good forming quality,almost no defects,and good metallurgical bonding inside the sample.The metallographic structure(α+β+point phase)mainly comprises the following:the metallographic structure in the equiaxed grain region has an obvious grain boundaryα;the metallographic structure in the remelting region has no obvious grain boundaryα;the thermal influence on the metallographic structure produced a weaker grain boundaryαthan the equiaxed grain region.The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cross sections of the sample had uniform microhardness distributions,and the average microhardness values were 190.5 HV0.1 and 192.7 HV0.1,respectively.The sample also had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yield strength of 301 MPa,tensile strength of 633 MPa,elongation of 43.5%,reduction of area by 58%,Charpy impact value of 68 J/cm^(2)at–20℃,and dynamic potential polarisation curve test results.Further,it was shown that the average corrosion potential of the sample was–284.5 mV,and the average corrosion current density was 4.1×10–3 m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n_(13)al_(7) High-manganese aluminium bronze Wire arc additive manufacturing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即时合成MgAl_(13)-LDH处理高氟水的效果
16
作者 祁淑媛 张亚龙 +3 位作者 郭飞刚 郝莹珂 马莹 何静 《能源与环保》 2022年第10期182-188,194,共8页
高氟水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泛,长期饮用高氟水易患全身性慢性疾病,甚至对人脑神经造成损害,使人丧失劳动能力。这不仅严重危害着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也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具有优异的阴离子交换性能,在对高氟水... 高氟水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泛,长期饮用高氟水易患全身性慢性疾病,甚至对人脑神经造成损害,使人丧失劳动能力。这不仅严重危害着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也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具有优异的阴离子交换性能,在对高氟水的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通过以Al_(13)即时合成的镁铝型LDH与以AlCl_(3)即时合成的镁铝型LDH对高氟水进行处理进行对比,考察了各个影响因素以及反应条件对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技术对含氟5 mg/L以下的高氟水地下水有良好的处理效率,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出水可以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所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降低高氟水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即时合成LDH较为适宜的反应条件为:溶液pH值为10.5,Mg^(2+)浓度为48 mg/L,Al_(13)浓度为0.06 mmol/L,Ca^(2+)浓度为20 mg/L,即Mg^(2+)/Ca^(2+)为2∶1,反应时间8 min,该条件下氟离子去除率可以达到70%左右。此时Mg^(2+)和Al_(13)水解较完全,综合去除效果最好,且生成固体中没有发现其他的物相。通过Mg/Al_(13)/MgAl_(13)-LDH的单独实验表明,相对于铝盐,即时合成LDH的去除效果更好。采用北大自来水为水样,在优化条件上,证明以Al_(13)即时合成的镁铝型LDH比以AlCl_(3)即时合成的镁铝型LDH对F^(-)的去除率更优。该方法可以在水处理过程中即时合成LDH,既能达到处理高氟水的目的,又省去了LDH在实验室合成过程中的复杂且严格的条件控制、固液分离、干燥以及粉碎等步骤。采用絮凝性能更好的Al_(13)为金属离子M^(3+)即时合成MgAl-LDH,用以处理高氟水效果更好,为将LDH应用于实际水处理方面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氢氧化物 高氟水 al_(13)
下载PDF
Pt状态对Pt/SA和Pt/SSZ-13催化剂上NH_(3)-SCO的N_(2)选择性的影响
17
作者 姚潘 刘静莹 +1 位作者 徐海迪 陈耀强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16-1725,共10页
氨气选择性催化氧化(NH_(3)-SCO)催化剂是满足国六标准的柴油车尾气后处理系统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N_(2)选择性是评价NH_(3)-SCO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但高于300℃时通常会在NH_(3)-SCO催化剂上发生NH_(3)非选择性氧化反应,导致N... 氨气选择性催化氧化(NH_(3)-SCO)催化剂是满足国六标准的柴油车尾气后处理系统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N_(2)选择性是评价NH_(3)-SCO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但高于300℃时通常会在NH_(3)-SCO催化剂上发生NH_(3)非选择性氧化反应,导致N_(2)选择性急剧下降。本工作制备了与商用Pt/SiO_(2)-Al_(2)O_(3)(Pt/SA)元素组成相似的Pt/SSZ-13催化剂,其在300℃以上的N_(2)选择性比Pt/SA的高52%。NH_(3)-SCR活性结果显示,在200-500℃的温度范围内,Pt/SSZ-13的NO_(x)转化率显著高于Pt/SA。Pt/SSZ-13在200℃时获得最高NO_(x)转化率(95%),在300℃以上的NO_(x)转化率不低于82%;而Pt/SA在200℃时的NO_(x)转化率仅为68%,并且其NO_(x)转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XRD和CO-DRIFT光谱结果表明,Pt/SSZ-13上共同存在的Pt^(σ+)和Pt^(0)物种有利于NH_(3)-SCO反应遵循i-SCR反应路径;而Pt在Pt/SA上主要以Pt^(0)形式存在,故其NH_(3)-SCO反应主要遵循NH机制。Pt/SSZ-13的NH_(3)-SCO活性与Pt/SA相似,但其N_(2)选择性明显高于后者。因此,本工作为后续设计并制备同时具有优异NH_(3)-SCO活性和高N_(2)选择性的NH_(3)-SCO催化剂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选择性催化氧化 氮气选择性 SSZ-13 硅铝氧化物
下载PDF
Al_2O_3/13TiO_2涂层材料去除方式的在线预测
18
作者 周伟 马传帅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第9期22-23,共2页
运用BP神经网络对纳米结构Al_2O_3/13TiO_2(n~Al_2O_3/13TiO_2)涂层精密磨削材料去除方式进行在线预报。结果表明,利用BP网络的高度非线性映射表达能力,实现了样本特征值空间到模式空间的映射,采用弹性BP算法对不同磨削条件下的n~Al_2... 运用BP神经网络对纳米结构Al_2O_3/13TiO_2(n~Al_2O_3/13TiO_2)涂层精密磨削材料去除方式进行在线预报。结果表明,利用BP网络的高度非线性映射表达能力,实现了样本特征值空间到模式空间的映射,采用弹性BP算法对不同磨削条件下的n~Al_2O_3/13TiO_2涂层精密磨削材料去除方式进行了预报,且识别正确率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网络 纳米结构al_2O_3/13TiO_2(n^al_2O_3/13TiO_2)涂层 精密磨削 材料去除方式 脆性去除 在线预测
下载PDF
气化灰渣合成13X分子筛及其表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程晓莹 武成利 +1 位作者 吴祥 李寒旭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82,共7页
以气化灰渣为原料,通过水热反应合成13X分子筛,研究n(SiO_(2))∶n(Al_(2)O_(3)),n(Na_(2)O)∶n(SiO_(2))和结晶温度对气化灰渣合成13X分子筛的影响,并利用XRD,SEM,FTIR,TG-DTG和BET等方法对合成产物的化学组成、微观形貌、表面基团、热... 以气化灰渣为原料,通过水热反应合成13X分子筛,研究n(SiO_(2))∶n(Al_(2)O_(3)),n(Na_(2)O)∶n(SiO_(2))和结晶温度对气化灰渣合成13X分子筛的影响,并利用XRD,SEM,FTIR,TG-DTG和BET等方法对合成产物的化学组成、微观形貌、表面基团、热稳定性、吸附性能和孔隙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的气化灰渣最优合成工艺条件是n(SiO_(2))∶n(Al_(2)O_(3))=3.0,n(Na_(2)O)∶n(SiO_(2))=1.9,n(H_(2)O)∶n(Na_(2)O)=60,形成的混合溶液于室温老化24 h,添加10%非晶态导向剂,以80 r/min的搅拌速度在结晶温度90℃下晶化9 h,合成得到的13X分子筛纯度高,表观呈米白色粉末,微观呈四面体结构,表面基团与天然八面沸石的表面基团类似,热稳定性较优,比表面积为505 m^(2)/g,微粒堆积孔孔径为3.79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灰渣 水热合成 13X分子筛 n(SiO_(2))∶n(al_(2)O_(3)) n(H_(2)O)∶n(Na_(2)O) 结晶温度
下载PDF
AlCl_(3)与Al_(13)对不同HA浓度含氟废水的处理效果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福雨 王涛 +7 位作者 程紫微 李能能 张龙 樊小东 马龙 郭忠 徐慧 段淑璇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88-1197,共10页
混凝是一种重要的除氟工艺。以不同腐殖质(HA)浓度的含氟废水为研究对象,对比高正电性分子[AlO_(4)Al_(12)(OH)_(24)(H_(2)O)_(12)]^(7+)(Al_(13))和氯化铝(AlCl_(3))2种不同形态混凝剂的除氟效果。结果表明,在纯氟水中,增加混凝剂投加... 混凝是一种重要的除氟工艺。以不同腐殖质(HA)浓度的含氟废水为研究对象,对比高正电性分子[AlO_(4)Al_(12)(OH)_(24)(H_(2)O)_(12)]^(7+)(Al_(13))和氯化铝(AlCl_(3))2种不同形态混凝剂的除氟效果。结果表明,在纯氟水中,增加混凝剂投加量,除氟率均为先升高后下降,而在HA存在的条件时,混凝剂的除氟效果是氟和有机物的竞争作用与三元络合促进作用在动态平衡下的结果。氟离子和有机物混合废水中的氟离子能够促使有机质中酚羟基与Al_(13)的络合。Al_(13)在混凝过程中会形成三元络合物,促使氟离子脱离水相,因此,除氟效果更好。当溶解性有机碳质量浓度为5 mg·L^(-1)时,Al13的最高除氟率可达8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l_(3) al_(13) 混合废水 混凝 除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