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9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层状锌铝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优化制备Cu/ZnO/Al_(2)O_(3)气相醛加氢催化剂
1
作者 白鹏 刘函澎 +6 位作者 陈雪娇 张永辉 赵振祥 吴萍萍 黄德鑫 吴先锋 张志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4-232,共9页
以偏铝酸钠作为铝源通过一步法、两步法和混合法引入Cu制备基于ZnAl-LDH前驱体的3种不同的Cu/ZnO/Al_(2)O_(3)催化剂,对催化剂及其前驱体结构性质进行表征,结合辛烯醛(2-乙基-2-己烯醛,EPA)加氢反应评价结果,探究不同制备方法、不同铝... 以偏铝酸钠作为铝源通过一步法、两步法和混合法引入Cu制备基于ZnAl-LDH前驱体的3种不同的Cu/ZnO/Al_(2)O_(3)催化剂,对催化剂及其前驱体结构性质进行表征,结合辛烯醛(2-乙基-2-己烯醛,EPA)加氢反应评价结果,探究不同制备方法、不同铝的引入方式对ZnAl_(2)O_(4)尖晶石形成的影响,考察不同条件下所得催化剂的结构与反应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与工业催化剂相比,在辛烯醛气相加氢反应中混合法制得的催化剂与工业催化剂活性相当,产物选择性在空速1.5 h^(-1)时高于工业剂1.9%,在空速4.0 h^(-1)时高于工业剂2.5%;以偏铝酸钠作为铝源制备的ZnAl-LDH前驱物大大提高锌铝结合效率,减少非结合Al_(2)O_(3)的产生,提高产物选择性,同时实现380℃低温焙烧条件下ZnAl-LDH向ZnAl_(2)O_(4)尖晶石的转变,避免传统的高温焙烧过程中CuO的烧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no/al_(2)o_(3)催化剂 Znal_(2)o_(4)尖晶石 Znal-LDH 气相醛加氢
下载PDF
Al_(2)O_(3)前驱体对Cu/ZnO/Al_(2)O_(3)催化甲醇重整制氢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黄敏 薄其飞 +5 位作者 李娟 乔靖萱 袁善良 张彪 陈洪林 蒋毅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3-1452,共10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u/ZnO/Al_(2)O_(3)催化剂,通过XRD、BET、H_(2)-TPR、N_(2)O化学吸附、XPS表征技术,研究了Al_(2)O_(3)前驱体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同时对其在甲醇重整制氢中的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Al^(3+)与Cu^(2+)、Zn...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u/ZnO/Al_(2)O_(3)催化剂,通过XRD、BET、H_(2)-TPR、N_(2)O化学吸附、XPS表征技术,研究了Al_(2)O_(3)前驱体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同时对其在甲醇重整制氢中的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Al^(3+)与Cu^(2+)、Zn^(2+)同时共沉淀时,Al^(3+)对碱式碳酸盐中Cu^(2+)-Zn^(2+)部分取代生成类水滑石结构,增强了Zn-Al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反,在Cu^(2+)、Zn^(2+)完成共沉淀后,引入Al_(2)O_(3)前驱体对消除Al^(3+)对碱式碳酸盐中Cu-Zn取代的不良影响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Cu-ZnO间的相互作用、CuO物种的分散和催化剂的还原,进一步促进表面Cu的分散,有利于其活性的提升。其中,以拟薄水铝石为铝源制备的催化剂呈现出优异的活性。在水醇物质的量比为1.2,反应温度为493 K的条件下,甲醇转化率可达94.8%,H_(2)时空收率可达97.5 mol/(kg·h),并且连续运行25 h其活性仍保持相对稳定。在反应条件下,经过723 K的10 h热处理后,该催化剂的活性损失率仅为5.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前驱体 cu/Zno/al_(2)o_(3)催化剂 甲醇水蒸气重整 热稳定性
下载PDF
稀土修饰对Cu/Al_(2)O_(3)催化乙酰丙酸乙酯加氢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商宗玲 张弨 赵凤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0-348,共9页
生物质催化转化制大宗化学品符合低碳战略的重要研究方向,将纤维素衍生物乙酰丙酸乙酯转化为1,4-戊二醇是最具前景的技术路线之一。非贵金属铜基催化剂在该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活性,Cu/Al_(2)O_(3)在160℃、4 MPa H_(2)条件下催化乙酰丙... 生物质催化转化制大宗化学品符合低碳战略的重要研究方向,将纤维素衍生物乙酰丙酸乙酯转化为1,4-戊二醇是最具前景的技术路线之一。非贵金属铜基催化剂在该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活性,Cu/Al_(2)O_(3)在160℃、4 MPa H_(2)条件下催化乙酰丙酸乙酯氢解制1,4-戊二醇收率为50.8%,经稀土改性后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显著提升,其中CuNd0.25/Al_(2)O_(3)催化剂上获得1,4-戊二醇的收率高达92.7%。通过对催化剂性能以及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氢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CO红外吸附(CO-DRIFT)等表征结果的分析发现,稀土元素的存在不仅改变了Cu活性中心的还原性质、分散度和电子结构,还改变了催化剂表面酸、碱性位点的分布。稀土元素的修饰既促进了催化剂表面反应物的吸附与活化,又抑制了目标产物1,4-戊二醇的脱水副反应,从而提高了活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l_(2)o_(3)催化剂 稀土修饰 1 4-戊二醇 乙酰丙酸乙酯 氢解
下载PDF
Al_(2)O_(3)-Cu/25Cr复合材料的热变形行为与热加工图
4
作者 李恒 田保红 +3 位作者 周孟 马紫鹏 景柯 刘勇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146,共8页
采用内氧化-快速热压烧结方法制备了Al_(2)O_(3)-Cu/25Cr复合材料,利用Gleeble-1500D型热模拟试验机对其进行热变形试验(变形温度为600~900℃,变形速率为0.001~1 s^(-1)),绘制了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根据双曲正弦模型计算了复合材料的... 采用内氧化-快速热压烧结方法制备了Al_(2)O_(3)-Cu/25Cr复合材料,利用Gleeble-1500D型热模拟试验机对其进行热变形试验(变形温度为600~900℃,变形速率为0.001~1 s^(-1)),绘制了其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根据双曲正弦模型计算了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激活能和本构方程,得到了Al_(2)O_(3)-Cu/25Cr复合材料热变形过程的热加工图。结果表明:Al_(2)O_(3)-Cu/25Cr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激活能为287.227 kJ/mol,根据热加工图,确定了复合材料最佳的热加工工艺参数为变形温度为800~900℃、变形速率为0.25~1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cu/25Cr复合材料 热变形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下载PDF
超音速激光沉积Cu-Al_(2)O_(3)-石墨复合涂层微观结构及耐磨损性能
5
作者 孙启帆 林钟卫 +3 位作者 刘博 章钢 李波 姚建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5,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石墨含量对超音速激光沉积Cu-Al_(2)O_(3)-石墨复合涂层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耐磨损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谱仪、维氏硬度计、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系统、X射线衍射仪、摩擦磨损测试对复合涂层的微观... 目的研究不同石墨含量对超音速激光沉积Cu-Al_(2)O_(3)-石墨复合涂层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耐磨损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谱仪、维氏硬度计、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系统、X射线衍射仪、摩擦磨损测试对复合涂层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耐磨损性能及磨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原始粉末中镀铜石墨质量占比的增加,Cu-Al_(2)O_(3)-石墨复合涂层的沉积效率逐渐降低。基于Al_(2)O_(3)颗粒的原位喷丸效应及激光辐照的加热软化效应,复合涂层具有致密的微观组织,且复合涂层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单一添加Al_(2)O_(3)颗粒可以将Cu涂层的硬度从108.19HV0.2提高至121.82HV0.2。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大,涂层的显微硬度逐渐降低,镀铜石墨在原始粉末中的质量分数从5%增至15%,Cu-Al_(2)O_(3)-石墨复合涂层的硬度从116.09HV0.2降至94.17HV0.2。添加石墨能够在复合涂层表面形成固体润滑层,降低复合涂层的摩擦因数,提升涂层的耐磨损性能。CuAlGr10复合涂层具有最优的耐磨损性能,磨损率为0.7×10^(−4)mm^(3)/(N·m)。此外,由于激光辐照促进了复合涂层内部颗粒间的界面结合,均匀分散在石墨润滑相中的Al_(2)O_(3)颗粒作为负载支撑和耐磨相,可进一步降低复合涂层的磨损率。结论Cu-Al_(2)O_(3)-石墨复合涂层优异的耐磨性能是润滑相石墨颗粒和硬质增强相Al_(2)O_(3)颗粒共同作用的结果,石墨的添加能够降低复合涂层的摩擦因数,提升涂层的耐磨损性能,但过量的石墨颗粒会对涂层产生割裂作用,导致增强相Al_(2)O_(3)颗粒脱离涂层,从而加剧涂层的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激光沉积 cu-al_(2)o_(3)-石墨复合涂层 微观组织 显微硬度 耐磨损性能 磨损机制
下载PDF
含硫气氛中Ce改性Cu-Mn/Al_(2)O_(3)低温催化氧化CO性能研究
6
作者 王正芳 高君安 +1 位作者 张傑 曲令多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3,共12页
为了解决Cu-Mn催化剂在含硫气氛中催化氧化CO时快速失活的问题,以Cu-Mn为活性组分、Ce改性的γ-Al_(2)O_(3)为载体制备了Ce改性Cu-Mn/Al_(2)O_(3)催化剂,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测试(BET)、氢气程序升... 为了解决Cu-Mn催化剂在含硫气氛中催化氧化CO时快速失活的问题,以Cu-Mn为活性组分、Ce改性的γ-Al_(2)O_(3)为载体制备了Ce改性Cu-Mn/Al_(2)O_(3)催化剂,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测试(BET)、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eO_(2)的加入提高了活性组分的分散度,降低了Cu-Mn/Al_(2)O_(3)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增加了Cu^(2+)、Mn^(3+)及氧空位的含量。测试了Ce改性Cu-Mn/Al_(2)O_(3)催化剂的CO催化氧化活性及抗硫中毒性能,发现Ce的加入可以提高催化剂的CO催化氧化性能,采用浸渍法改性(Ce)/Al_(2)O_(3)载体(Ce负载量为2%)制备的催化剂(10Cu_(1)Mn_(2)/2(Ce)/Al_(2)O_(3))的催化性能较高,可以在130℃下实现CO完全氧化;添加Ce后催化剂的抗硫中毒性能有一定提升,在160℃下通入SO_(2)后5 h,催化剂10Cu_(1)Mn_(2)/2(Ce)/Al_(2)O_(3)能够维持57%左右的CO转化率,在300℃下测试25 h该催化剂的活性没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_(2) cu-Mn/al_(2)o_(3) Co催化氧化 抗硫中毒
下载PDF
CuO/CeO_(2)/γ-Al_(2)O_(3)工业球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脱除石灰窑尾气CO的性能
7
作者 宓家宁 杨瑞瑶 +3 位作者 赵文 王保举 张立平 于如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66-1472,共7页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CuO/CeO_(2)/γ-Al_(2)O_(3)工业球型催化剂。通过XRD,SEM,TEM,Raman,H_(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将CuO/CeO_(2)/γ-Al_(2)O_(3)应用于石灰窑尾气处理中,考察了CuO/CeO_(2)/γ-Al_(2)O_(3)的CO催化...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CuO/CeO_(2)/γ-Al_(2)O_(3)工业球型催化剂。通过XRD,SEM,TEM,Raman,H_(2)-TPR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将CuO/CeO_(2)/γ-Al_(2)O_(3)应用于石灰窑尾气处理中,考察了CuO/CeO_(2)/γ-Al_(2)O_(3)的CO催化氧化效果及使用寿命。实验结果表明,在气体流量为1 m^(3)/h,150℃条件下,CuO/CeO_(2)/γ-Al_(2)O_(3)脱除石灰窑尾气(2%(φ)CO,2%(φ)O_(2),35%(φ)CO_(2)及N2)时,可实现超350 h的稳定运行,且稳定运行后催化剂的结构并未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Ceo_(2)/γ-al_(2)o_(3) 球型催化剂 Co氧化 石灰窑尾气
下载PDF
La修饰提高CO_(2)制甲醇催化剂Cu/ZnO/Al_(2)O_(3)的稳定性
8
作者 牛萌萌 姜雅楠 +2 位作者 张弦 张翠娟 刘源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5-1102,共8页
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中Cu/ZnO/Al_(2)O_(3)催化剂的失活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验通过向Cu/ZnO/Al_(2)O_(3)催化剂中添加不同含量的La,合成了一系列La改性的Cu/ZnO/Al_(2)O_(3)催化剂,以提高其对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的催化稳... 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中Cu/ZnO/Al_(2)O_(3)催化剂的失活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验通过向Cu/ZnO/Al_(2)O_(3)催化剂中添加不同含量的La,合成了一系列La改性的Cu/ZnO/Al_(2)O_(3)催化剂,以提高其对CO_(2)加氢制甲醇反应的催化稳定性。在温度200℃,压力3 MPa,空速12000 mL/(g·h)条件下进行的100 h短期稳定性测试,未改性的Cu/ZnO/Al_(2)O_(3)催化剂在100 h内活性衰减明显,添加La后催化剂稳定性逐渐得到提高,当La添加量为5%时活性最佳(CO_(2)转化率4%,甲醇选择性85%),并且该催化剂在1000 h长期稳定性测试中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在190−220 h失活17%后保持稳定)。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发现,加入5%La提高了Cu/ZnO/Al_(2)O_(3)催化剂中Cu、ZnO的分散度,抑制了催化剂中Cu的烧结;同时稳定了Cu^(0/+),延缓了催化剂中Cu的氧化,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no/al_(2)o_(3) La助剂 稳定性
下载PDF
Ce-Cu协同作用对Ce-CB/Al_(2)O_(3)催化剂催化甲醛乙炔化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孙伟 崔丽凤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157,162,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具有不同Ce质量分数掺杂改性的CuO-Bi_(2)O_(3)/Al_(2)O_(3)催化剂,通过XRD、BET、H2-TPR、SEM、XPS等手段研究了Ce助剂对催化剂结构及其甲醛乙炔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和Cu的双金属协同作用不仅提高了CuO在...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具有不同Ce质量分数掺杂改性的CuO-Bi_(2)O_(3)/Al_(2)O_(3)催化剂,通过XRD、BET、H2-TPR、SEM、XPS等手段研究了Ce助剂对催化剂结构及其甲醛乙炔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和Cu的双金属协同作用不仅提高了CuO在催化剂中载体表面的分散度,还促进了CuO的还原活化过程,使得催化剂中的CuO高效转变为乙炔亚铜活性物种,并在反应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分散度与稳定性。Ce掺杂改性的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在Ce5-CB/Al_(2)O_(3)催化剂催化甲醛乙炔化反应中,实现了93.7%的甲醛转化率以及98.1%的1,4-丁炔二醇选择性,且催化剂经历6次循环后催化活性未见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掺杂 Ce-CB/al_(2)o_(3)催化剂 协同作用 甲醛乙炔化
下载PDF
Efficient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diesel particulate matter and hydrocarbons from diesel exhaust gas at low temperatures over Cu–CeO_(2)/Al_(2)O_(3) coupling with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10
作者 任保勇 方世玉 +7 位作者 张甜甜 孙燕 高尔豪 李晶 吴祖良 朱佳丽 王伟 姚水良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00-109,共10页
Diesel particulate matter(DPM)and hydrocarbons(HCs)emitted from diesel engines have a negative affect on air quality and human health.Catalysts for oxidative removal of DPM and HCs are currently used universally but t... Diesel particulate matter(DPM)and hydrocarbons(HCs)emitted from diesel engines have a negative affect on air quality and human health.Catalysts for oxidative removal of DPM and HCs are currently used universally but their low removal efficiency at low temperatures is a problem.In this study,Cu-doped CeO_(2) loaded on Al_(2)O_(3) coupled with plasma was used to enhance low-temperature oxidation of DPM and HCs.Removals of DPM and HCs at 200℃ using the catalyst were as high as 90%with plasma but below 30%without plasma.Operando plasma 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was conducted to reveal the functional mechanism of the oxygen species in the DPM oxidation process.It was found that Cu-CeO_(2) can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dsorbed oxygen(M^(+)-O_(2)^(-))and terminal oxygen(M=O),which can react with DPM to form carbonates that are easily converted to gaseous CO_(2).Our results provide a practical plasma catalysis technology to obtain simultaneous removals of DPM and HCs at low temperatures.M+O-2Diesel particulate matter(DPM)and hydrocarbons(HCs)emitted from diesel engines have a negative affect on air quality and human health.Catalysts for oxidative removal of DPM and HCs are currently used universally but their low removal efficiency at low temperatures is a problem.In this study,Cu-doped CeO_(2) loaded on Al_(2)O_(3) coupled with plasma was used to enhance low-temperature oxidation of DPM and HCs.Removals of DPM and HCs at 200°C using the catalyst were as high as 90%with plasma but below 30%without plasma.Operando plasma 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was conducted to reveal the functional mechanism of the oxygen species in the DPM oxidation process.It was found that Cu–CeO_(2) can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dsorbed oxygen(–)and terminal oxygen(M=O),which can react with DPM to form carbonates that are easily converted to gaseous CO_(2).Our results provide a practical plasma catalysis technology to obtain simultaneous removals of DPM and HCs at low temper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sel PM plasma catalysis cu-Ceo_(2)/al_(2)o_(3) DRIFTS-MS synergy effect
下载PDF
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Photothermal Study of PVA/Ti_(2)O_(3) Composite Films
11
作者 尚蒙娅 HE Yanyan +3 位作者 YU Jianhui YAN Jiahui XIE Haodi 李金玲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658-663,共6页
In this work,flexible photothermal PVA/Ti_(2)O_(3) composite films with different amount(0 wt%,5 wt%,10 wt%,15 wt%)of Ti_(2)O_(3) particles modified by steric acid were prepared by a simple solution casting method.The... In this work,flexible photothermal PVA/Ti_(2)O_(3) composite films with different amount(0 wt%,5 wt%,10 wt%,15 wt%)of Ti_(2)O_(3) particles modified by steric acid were prepared by a simple solution casting method.The microstructures,XRD patterns,FTIR spectra,UV-Vis-NIR spectra thermo-conductivity,thermo-stability and photothermal effects of these composite films were all characterized.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i_(2)O_(3) particles were well dispersed throughout the polyvinyl alcohol(PVA)matrix in the PVA/Ti_(2)O_(3) composite films.And Ti_(2)O_(3) particles could als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hoto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films which exhibited high light absorption and generated a high temperature(about 57.4℃for film with 15 wt%Ti_(2)O_(3) amount)on the surface when it was irradiated by a simulated sunlight source(1 k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2)o_(3)particles solution casting method composite film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下载PDF
CuFe_(2)O_(4)/Al_(2)O_(3)非均相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盐酸四环素
12
作者 张嘉瑶 许家惠 李庆永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5-49,共5页
基于过一硫酸盐的高级氧化工艺因其在环境修复中的独特优势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然而开发低成本、高效的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仍是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关键问题。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了一种磁性可回收复合材料(即Cu Fe_(2)O_... 基于过一硫酸盐的高级氧化工艺因其在环境修复中的独特优势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然而开发低成本、高效的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仍是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关键问题。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了一种磁性可回收复合材料(即Cu Fe_(2)O_(4)/Al_(2)O_(3)),并首次作为一种非均相催化剂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水中盐酸四环素(TC·HCl)。用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复合材料晶体结构和相形成。系统考察了PMS浓度、催化剂投加量和初始溶液p H对催化活性的影响以及不同水基质下对TC·HCl的降解影响。结果表明,在PMS浓度为0.3 g/L、Cu Fe_(2)O_(4)/Al_(2)O_(3)投加量为0.2 g/L、初始溶液p H为4.7的最佳条件下,反应10 min后Cu Fe_(2)O_(4)/Al_(2)O_(3)/PMS体系可降解约95.1%的TC·HCl。循环实验和磁性测试结果表明,Cu Fe_(2)O_(4)/Al_(2)O_(3)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磁性。因此,Cu Fe_(2)O_(4)/Al_(2)O_(3)可作为一种高效催化剂非均相活化PMS处理含TC·HCl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 cuFe_(2)o_(4) 非均相活化 过一硫酸盐 盐酸四环素
下载PDF
铜盐种类及含量对Cu/ZnO/Al_(2)O_(3)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高德宏 谢忠 +3 位作者 胡锦婷 周文 田朋 张文艺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ZnO/Al_(2)O_(3)催化剂,固定Zn^(2+)含量为0.0062 mol和Zn/Al摩尔比为1.5,以碳酸氢钠为沉淀剂,控制Na^(+)与金属离子总量比为2.5(Na/M=2.5),通过条件试验研究了铜盐种类(硝酸铜、乙酸铜)和含量(Cu/Zn分别为2.50、2.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ZnO/Al_(2)O_(3)催化剂,固定Zn^(2+)含量为0.0062 mol和Zn/Al摩尔比为1.5,以碳酸氢钠为沉淀剂,控制Na^(+)与金属离子总量比为2.5(Na/M=2.5),通过条件试验研究了铜盐种类(硝酸铜、乙酸铜)和含量(Cu/Zn分别为2.50、2.00、1.67、1.33和1.00)对催化剂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及固定床催化剂评价装置对催化剂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及评价。数据表明,CuO晶粒随着铜量的增加而变大,催化剂结晶度变佳,铜盐种类对催化剂活性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no/al_(2)o_(3)催化剂 Co_(2)加氢 Co_(2)制甲醇
下载PDF
多级孔CuO/Al_(2)O_(3)的制备及其臭氧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14
作者 刘智铭 高兴敏 +3 位作者 吴雷 王晓宁 吴张雄 吴铎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65-167,共3页
为提升负载型CuO催化剂的臭氧催化氧化性能,本工作从改善气-液-固反应的传质效率出发,结合发泡法、碱处理和湿法浸渍,制备了具有多级孔结构的CuO/Al_(2)O_(3)催化剂(CuO/Al_(2)O_(3)-N-H600)。该催化剂由γ-Al_(2)O_(3)载体和负载于载体... 为提升负载型CuO催化剂的臭氧催化氧化性能,本工作从改善气-液-固反应的传质效率出发,结合发泡法、碱处理和湿法浸渍,制备了具有多级孔结构的CuO/Al_(2)O_(3)催化剂(CuO/Al_(2)O_(3)-N-H600)。该催化剂由γ-Al_(2)O_(3)载体和负载于载体的CuO组成,其具有三维的大孔网络、高的比表面积(261 m^(2)/g)和大的介孔体积(1.06 cm^(3)/g)。在臭氧催化氧化降解水中草酸根的应用中,该催化剂相比无三维大孔结构的对照样品表现出更优的催化性能,在1h内对草酸根的降解率达到100%,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al_(2)o_(3) 多级孔材料 臭氧催化氧化
下载PDF
活性金属Ni d电荷密度对Ni_(2)P/Al_(2)O_(3)催化剂菲加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荆洁颖 李泽 +1 位作者 赵泽敏 张雨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3,共12页
高温煤焦油中菲含量高,将菲深度加氢饱和得到全氢菲,可提升菲利用率,且全氢菲密度大,热值高,可作为喷气燃料理想组分。然而,在菲加氢反应过程中菲与中间加氢产物的竞争吸附不利于菲在催化剂上吸附活化,且对称八氢菲进一步加氢是菲加氢... 高温煤焦油中菲含量高,将菲深度加氢饱和得到全氢菲,可提升菲利用率,且全氢菲密度大,热值高,可作为喷气燃料理想组分。然而,在菲加氢反应过程中菲与中间加氢产物的竞争吸附不利于菲在催化剂上吸附活化,且对称八氢菲进一步加氢是菲加氢饱和过程的速控步骤,其吸附活化困难不易解决,催化剂活性难以满足加氢需求。根据稠环芳烃与过渡金属间π络合吸附机理,在反应物吸附活化过程中,稠环芳烃分子和活性金属分别充当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故Ni基催化剂中活性金属Ni处于缺电子状态时利于生成全氢菲,但关于Ni缺电子量及其电子结构如何影响催化剂菲、对称八氢菲加氢性能的原因需进一步探究。此外,基于负载型Ni_(2)P催化剂稳定性高、耐硫、耐氮性强等优势,采用次磷酸盐歧化法通过调变P/Ni物质的量比制备具有不同Ni d电荷密度的Ni2P/Al_(2)O_(3)催化剂,考察Ni d电荷密度对菲、对称八氢菲吸附和反应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320℃、5 MPa、空速1 309 h-1反应条件下,Ni-2.5P/Al_(2)O_(3)催化剂转换频率fTO最高(44.64×10^(-3)s^(-1))。通过吸附活化熵描述菲、对称八氢菲与催化剂表面间相互作用强度,发现菲、对称八氢菲在不同Ni-xP/Al_(2)O_(3)催化剂表面吸附强度不同。通过定量计算Ni d电荷密度,明确了Ni2P/Al_(2)O_(3)催化剂用于菲加氢反应时适宜Ni d电荷密度约-0.24 e,对称八氢菲加氢反应适宜的Ni d电荷密度约-0.05 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饱和 Ni_(2)P/al_(2)o_(3)催化剂 d电荷密度 全氢菲
下载PDF
Al_(2)O_(3)/Cu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16
作者 宋思晴 许龙山 +2 位作者 吴玉蓉 王小帅 陈宇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6-87,共12页
以硝酸铜和硝酸铝为原材料,采用喷雾干燥-煅烧-氢还原工艺得到超细、Al_(2)O_(3)在铜基体中均匀弥散分布的Al_(2)O_(3)/Cu复合粉体;经热压烧结(HP)和模压成型-烧结-复压-复烧(MP)分别制备出不同Al_(2)O_(3)含量的Al_(2)O_(3)/Cu复合材料... 以硝酸铜和硝酸铝为原材料,采用喷雾干燥-煅烧-氢还原工艺得到超细、Al_(2)O_(3)在铜基体中均匀弥散分布的Al_(2)O_(3)/Cu复合粉体;经热压烧结(HP)和模压成型-烧结-复压-复烧(MP)分别制备出不同Al_(2)O_(3)含量的Al_(2)O_(3)/Cu复合材料,实验对比两种方法制备出的样品的物相、微观结构、硬度和电导率。结果表明:两种工艺得到的复合材料均具有较高致密度,硬度随着氧化铝含量增加而增大,电导率随着氧化铝含量增加而减小。热压烧结(HP)工艺获得的材料维氏硬度(143.9 HV)比同工艺下纯铜的硬度值(74.2HV)提高了93.9%,电导率高于80.09%IACS;模压成型(MP)工艺制备的样品维氏硬度(136.8 HV)比相同工艺下纯铜的硬度值(42.3 HV)提高了223.4%,电导率维持在82.25%IACS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cu复合材料 喷雾干燥法 热压烧结 硬度 电导率
下载PDF
原子层沉积Al_(2)O_(3)对尖晶石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影响机理
17
作者 李倩 赵妍 +8 位作者 崔雅茹 王硕然 黄娜 李常林 王文培 马红周 杜金晶 何喜红 翁雅青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2,共5页
为提升尖晶石相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在深度荷电状态下的界面稳定性,采用原子层沉积法在单晶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表面可控沉积了纳米级Al_(2)O_(3)层。改性后的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长... 为提升尖晶石相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在深度荷电状态下的界面稳定性,采用原子层沉积法在单晶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表面可控沉积了纳米级Al_(2)O_(3)层。改性后的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长循环耐腐蚀性能(1C电流密度下循环500次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4.7%)。进一步的表界面解析结果表明:原子层沉积技术构建的纳米级Al_(2)O_(3)包覆层能够明显抑制材料本体与电解液的腐蚀反应,降低过渡金属离子的不可逆溶解与析出;另外,基于HF表面刻蚀产生的AlF_(3)具有增强的耐刻蚀性能,可显著提升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在长循环及高电压下的服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_(0.5)Mn_(1.5)o_(4) 正极材料 原子层沉积 al_(2)o_(3) 表面改性
下载PDF
超声功率对连杆轴瓦Ni-Al_(2)O_(3)镀层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斌 徐律 +1 位作者 张晓明 马春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2,共7页
用超声-喷射电沉积方法研究了超声波功率对连杆轴瓦表面Ni-Al_(2)O_(3)镀层耐磨性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TEM)对Ni-Al_(2)O_(3)镀层的表面形貌、物相组成、组织结构进... 用超声-喷射电沉积方法研究了超声波功率对连杆轴瓦表面Ni-Al_(2)O_(3)镀层耐磨性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TEM)对Ni-Al_(2)O_(3)镀层的表面形貌、物相组成、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及纳米显微硬度计对镀层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功率通过空化效应及微射流作用搅拌镀液,可使Al_(2)O_(3)纳米粒子更好的悬浮在镀液中,从而影响镀层耐磨性。当超声波功率为200 W时,Ni-Al_(2)O_(3)镀层中Ni峰低且宽,镀层晶粒细小,结构致密,显微硬度达到639.2HV,摩擦因数和磨损质量损失分别为0.53和0.27 mg。涂覆Ni-Al_(2)O_(3)镀层的连杆轴瓦磨损量仅为0.31 mg,耐磨性高于未涂覆Ni-Al_(2)O_(3)镀层的连杆轴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喷射电沉积 Ni-al_(2)o_(3)镀层 空化效应 显微硬度 耐磨性能
下载PDF
CeO_(2)-Ps-LaCoO_(3)/Al_(2)O_(3)的制备及其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臭氧催化降解研究
19
作者 朱开金 冯中营 +2 位作者 韩强 谭俊华 吴佳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145,151,共7页
为有效降解高浓度造纸废水有机物,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分别在磷酸盐中性缓冲溶液和纯水中制得CeO_(2)-Ps-LaCoO_(3)/Al_(2)O_(3)和CeO_(2)-LaCoO_(3)/Al_(2)O_(3)。通过对CeO_(2)-Ps-LaCoO_(3)/Al_(2)O_(3)、CeO_(2)-LaCoO_(3)/Al_(2)O_(3... 为有效降解高浓度造纸废水有机物,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分别在磷酸盐中性缓冲溶液和纯水中制得CeO_(2)-Ps-LaCoO_(3)/Al_(2)O_(3)和CeO_(2)-LaCoO_(3)/Al_(2)O_(3)。通过对CeO_(2)-Ps-LaCoO_(3)/Al_(2)O_(3)、CeO_(2)-LaCoO_(3)/Al_(2)O_(3)以及LaCoO_(3)/Al_(2)O_(3)进行XRD、SEM、析氧过电位和电阻抗等物性表征发现,CeO_(2)-Ps-LaCoO_(3)/Al_(2)O_(3)具有更强催化氧化性及稳定性。对高浓度造纸废水臭氧催化氧化降解3 h后,CeO_(2)-Ps-LaCoO_(3)/Al_(2)O_(3)对废水COD的降解率为76.5%,而相同条件下CeO_(2)-LaCoO_(3)/Al_(2)O_(3)和LaCoO_(3)/Al2O_(3)的化学需氧量(COD)降解率分别为68.5%和6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_(2)-Ps-LaCoo_(3)/al_(2)o_(3) Ceo_(2)辅助催化 磷酸盐缓冲溶液 电化学制取 臭氧催化氧化
下载PDF
La_(1-x)Ce_(x)MnO_(3)-Ba/Al_(2)O_(3)催化剂对NO选择性生成NH_(3)的影响
20
作者 宋崇林 郑庆贺 +3 位作者 吕誉 崔立峰 李云强 吕刚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3-1061,共9页
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降低内燃机碳排放,稀薄燃烧技术成为了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该技术不仅能提高发动机燃油热效率,还能有效降低CO_(2)排放.但是稀薄燃烧往往会伴随着大量氮氧化物的产生,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LNT-SCR耦合的NO_(x)净化技... 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降低内燃机碳排放,稀薄燃烧技术成为了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该技术不仅能提高发动机燃油热效率,还能有效降低CO_(2)排放.但是稀薄燃烧往往会伴随着大量氮氧化物的产生,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LNT-SCR耦合的NO_(x)净化技术,此时LNT的作用是将排气中部分NO_(x)转化为NH_(3),为下游的SCR提供还原剂.基于此,制备了LNT催化剂,研究催化剂对NO选择性生成NH_(3)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_(1-x)Ce_(x)MnO_(3)系列钙钛矿氧化物,并通过分步浸渍法得到了La_(1-x)Ce_(x)MnO_(3)-Ba/Al_(2)O_(3)负载型催化剂.利用XRD、H_(2)-TPR、NO-TPD等表征手段研究了钙钛矿氧化物的晶相结构,以及负载型催化剂的还原特性、NO_(x)吸附-脱附性能等物化性质,并且通过H_(2)选择性催化还原NO实验探究了催化剂掺杂Ce对NO转化成NH_(3)的影响.结果表明,Ce掺杂催化剂具有良好的NH_(3)产物选择性,并且显著提高了NO转化率.温度是NO转化和NH_(3)产物选择性生成的决定性因素,而H_(2)和NO体积比是NO转化和NH_(3)产物选择性生成的关键性因素.其中,La_(0.95)Ce_(0.05)MnO_(3)-Ba/Al_(2)O_(3)在低温下催化活性表现最佳,在350℃、H_(2)和NO体积比为5.0时NH_(3)产物选择性为65%,NO转化率为100%.此外,所制备的La_(1-x)Ce_(x)MnO_(3)都形成了钙钛矿型结构,而且Ce掺杂催化剂的大部分Ce离子可以进入到LaMnO_(3)结构中.在催化剂适量掺杂Ce后,H_(2)消耗总面积增大、还原峰的峰值温度降低,表明掺杂Ce改善了催化剂的还原特性;同时NO吸附和脱附面积增大,表明Ce掺杂改变了催化剂的NO_(x)吸附-脱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_(1-x)Ce_(x)Mno_(3)-Ba/al_(2)o_(3)催化剂 H_(2)选择性催化还原No NH_(3)产物选择性 No转化率 晶相结构 还原特性 No_(x)吸附-脱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