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layed diagnosis of isolated alar ligament rupture:A case report
1
作者 Robin A Kaufmann Ingo Marzi Thomas J Vogl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15年第10期357-360,共4页
Ligament disruptions at the craniovertebral junction are typically associated with atlantoaxial rotatory dislocation during upper cervical spine injuries and require external orthoses or surgical stabilization. Only i... Ligament disruptions at the craniovertebral junction are typically associated with atlantoaxial rotatory dislocation during upper cervical spine injuries and require external orthoses or surgical stabilization. Only in few patients isolated ruptures of the alar ligament have been reported. Here we present a further case, in which the diagnosis was initially obscured by a misleading clinical symptomatology but finally established six month following the trauma, demonstrating the value of contrast-enhanced high resolution 3 Tesl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identifying this particular le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r ligament RUPTURE CERVICAL SPINE INJURY Contra
下载PDF
翼状韧带断裂对枕颈部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钮心刚 贾连顺 +1 位作者 丁祖泉 杨国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38-141,共4页
目的:研究翼状韧带断裂对枕颈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6具尸体枕颈部骨韧带标本施加1.53Nm的力偶矩,分别切断左、右侧翼状韧带,测定对寰枕和寰枢关节三维运动的影响。结果:左侧韧带断裂使寰枕关节的右侧弯运动范围增加32... 目的:研究翼状韧带断裂对枕颈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6具尸体枕颈部骨韧带标本施加1.53Nm的力偶矩,分别切断左、右侧翼状韧带,测定对寰枕和寰枢关节三维运动的影响。结果:左侧韧带断裂使寰枕关节的右侧弯运动范围增加32.15%;寰枢关节左右轴向旋转和右侧弯运动范围分别增加21.98%、25.88%和26.83%。双侧韧带断裂与单侧韧带断裂相比,寰枢关节轴向旋转运动范围无显著增加。结论:翼状韧带主要限制寰枢关节轴向旋转运动,其作用需要双侧韧带共同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颈部稳定性 寰枢关节 翼状韧带断裂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老年慢性挥鞭性翼状韧带损伤的磁共振研究(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建强 王维 +3 位作者 韩贵宾 韩向君 李香营 战跃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挥鞭性翼状韧带损伤的影像学特点,为因翼状韧带损伤造成老年长期头颈部疼痛提供有效的检查手段。方法:选取134例长期从事挥鞭性运动或工作并患有长期头颈部疼痛的老年患者,对患者进行常规全面体检(包括CT,MR,超声,实...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挥鞭性翼状韧带损伤的影像学特点,为因翼状韧带损伤造成老年长期头颈部疼痛提供有效的检查手段。方法:选取134例长期从事挥鞭性运动或工作并患有长期头颈部疼痛的老年患者,对患者进行常规全面体检(包括CT,MR,超声,实验室检验)和3.0T磁共振质子密度加权像(proton density-weighted imaging,PDWI),根据常规全面体检结果将患者分为病因明确组(CE组)和病因不明组(UE组),对两种的PDWI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磁共振PDWI能够清晰显示翼状韧带的解剖结构及信号改变特点,斜冠位能够有效显示翼状韧带挥鞭性损伤的全貌。在CE组,96例患者中7例韧带损伤征阳性;在UE组38例患者中21例韧带损伤征阳性。有15.7%的长期头颈痛患者被证实源于慢性挥鞭性翼状韧带损伤。结论:挥鞭性翼状韧带损伤是造成老年长期头颈部疼痛的重要原因,高分辨率PDWI是评价翼状韧带的有效方法,能对因翼状韧带挥鞭性损伤造成的慢性头颈部疼痛作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质子密度加权像 翼状韧带 老年 头颈部疼痛
下载PDF
翼状韧带断裂对寰枢关节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钮心刚 贾连顺 丁祖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6-267,共2页
目的:研究翼状韧带断裂对寰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6具尸体枕颈部骨韧带标本施加1.5N.m的力偶距,分别切断左、右侧翼状韧带,测定寰枢关节三维运动。结果:左侧韧带断裂使寰枢关节左右轴向旋转和右侧弯运动范围分别增加... 目的:研究翼状韧带断裂对寰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6具尸体枕颈部骨韧带标本施加1.5N.m的力偶距,分别切断左、右侧翼状韧带,测定寰枢关节三维运动。结果:左侧韧带断裂使寰枢关节左右轴向旋转和右侧弯运动范围分别增加22.0%、25.9%和26.8%。双侧韧带断裂与单侧韧带断裂相比,寰枢关节轴向旋转运动范围无显著增加。结论:翼状韧带主要限制寰枢关节轴向旋转运动,其作用需要双侧韧带共同协调;翼状韧带损伤可导致寰枢关节旋转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韧带 寰枢关节 旋转不稳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翼状韧带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郝彩仙 刘筠 +5 位作者 靳颖 王建 钟进 王金月 朱淼 程金宝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8年第1期3-5,43,74,共5页
目的探讨翼状韧带的位置、形态及走行,并深入研究其断面解剖形态及CT和MRI表现。方法采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正常成人头颅标本12例,其中3例用于大体解剖观察,3例制成5.0mm厚的冰冻切片,6例制成0.5mm厚的薄层切片;选取2组各51例健康志愿者... 目的探讨翼状韧带的位置、形态及走行,并深入研究其断面解剖形态及CT和MRI表现。方法采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正常成人头颅标本12例,其中3例用于大体解剖观察,3例制成5.0mm厚的冰冻切片,6例制成0.5mm厚的薄层切片;选取2组各51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CT和MRI检查。结合大体和断面解剖,分析翼状韧带的CT和MRI表现,并对其进行影像学测量。结果大体和断层解剖均能清晰显示翼状韧带的位置、形态及走行。齿状突上部的横断面和齿状突中部的冠状面是显示翼状韧带的理想层面。翼状韧带在CT和MRI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上的显示率均为100%(51/51)。对于翼状韧带结构的显示,MRI优于CT,尤其是质子密度加权成像的显示效果最佳。翼状韧带宽度在男女性别及左右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均能较好地显示翼状韧带,结合大体和断层解剖进行研究,可为翼状韧带创伤、畸形及感染等病变的诊断提供影像解剖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韧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解剖
下载PDF
MR质子加权成像对翼状韧带损伤程度评价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建强 战跃福 +3 位作者 韩贵宾 韩向君 郭子义 王维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6-379,共4页
目的探讨经MRI判断翼状韧带损伤程度,并以此作为制定治疗方案依据的可行性。方法(1)患者入组标准:有明确的颅颈交界区外伤史,并且受伤时间在1周以内。无颅底及颈部手术史,无MRI检查禁忌证。共计109例患者入组。(2)影像检查:采... 目的探讨经MRI判断翼状韧带损伤程度,并以此作为制定治疗方案依据的可行性。方法(1)患者入组标准:有明确的颅颈交界区外伤史,并且受伤时间在1周以内。无颅底及颈部手术史,无MRI检查禁忌证。共计109例患者入组。(2)影像检查:采用3.0 T超导MR,在翼状韧带ROI内行高分辨率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e, PDWI)。根据MR影像特点将韧带损伤分3度。Ⅰ度损伤MR主要表现为韧带出现局限性条状或斑片状高信号,异常信号未及韧带边缘,Ⅱ度损伤MR表现为韧带内出现斜行或横行高信号,异常信号达韧带边缘,Ⅲ度损伤表现为韧带撕裂大于韧带横径的1/2或完全断裂。(3)治疗:Ⅰ度损伤采用保守治疗,Ⅱ、Ⅲ度损伤采取手术治疗。(4)随访:分别于治疗后3、6个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随访,同时行影像复查。其间患者如有不适随时就诊。保守治疗者,随访期内临床症状渐进性缓解,6个月时MR成像病灶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认为恢复良好,随访期内临床症状渐进性加重,认为病情进展;手术治疗效果主要通过患者临床症状、颈部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DR寰枢关节情况判定。临床症状渐进性缓解,6个月时DR成像寰枢椎关节对位良好,认为恢复良好。结果(1)高分辨MR PDWI成像显示78患者韧带无损伤,31例翼状韧带不同程度损伤,其中Ⅰ度损伤18例、Ⅱ度损伤9例、Ⅲ度损伤4例。(2)Ⅰ度损伤患者采取保守治疗,随访均恢复良好。6例Ⅱ度损伤者进行手术治疗,随访均恢复良好;3例保守治疗者,2例临床症状渐进性加重,于保守治疗3个月时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4例Ⅲ度损伤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1例术中出现呼吸衰竭,抢救无效死亡;余3例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高分辨PDWI是一种评价翼状韧带损伤程度的有效方法,Ⅰ度损伤建议采用保守治疗,Ⅱ度以上损伤建议早期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外伤 翼状韧带 磁共振成像 质子加权成像
原文传递
寰枢关节失稳的翼状韧带MRI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许亮 刘筠 +2 位作者 郝彩仙 钟进 杨筠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86-1089,共4页
目的探讨寰枢关节失稳的翼状韧带形态学改变并评价MRI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病变组包括39例寰枢关节失稳,其中寰椎前移位型失稳7例,侧方移位型失稳6例,旋转型失稳26例;另随机选取50名无症状自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高分辨质子序列MRI... 目的探讨寰枢关节失稳的翼状韧带形态学改变并评价MRI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病变组包括39例寰枢关节失稳,其中寰椎前移位型失稳7例,侧方移位型失稳6例,旋转型失稳26例;另随机选取50名无症状自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高分辨质子序列MRI。依据高信号区与韧带截面积比例将翼状韧带分为0~2级。结果 0~2级翼状韧带病变组分别占33.33%、38.46%和28.21%;对照组分别占78.00%、20.00%和2.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2级翼状韧带旋转型失稳分别占19.23%、42.31%和38.46%;合并组(前移位型+侧方移位型失稳)分别占61.54%、30.77%和7.70%,较高分级韧带前者多于后者(P=0.023),翼状韧带信号升高与旋转型失稳相关(r=0.440,P=0.005)。结论 MRI高分辨质子序列对翼状韧带成像有重要价值,翼状韧带信号升高可作为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失稳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韧带 失稳 寰枢关节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睑翼状韧带悬吊修复额肌瓣矫正重度上睑下垂术后复发 被引量:12
8
作者 潘贰 于建刚 张胜昌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589-59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上睑翼状韧带悬吊修复额肌瓣矫正重度上睑下垂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应用上睑翼状韧带悬吊修复矫正重度上睑下垂复发患者80例(80只眼);常规设计重睑切口线,松解游离各层次的瘢痕组织,离断额肌瓣于睑... 目的探讨应用上睑翼状韧带悬吊修复额肌瓣矫正重度上睑下垂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应用上睑翼状韧带悬吊修复矫正重度上睑下垂复发患者80例(80只眼);常规设计重睑切口线,松解游离各层次的瘢痕组织,离断额肌瓣于睑板的连接进行解剖复位;显露睑板上缘,在外侧位置进入提上睑肌下层,沿结膜面向穹窿方向分离,在上直肌前1/3和提上睑肌之间找到上睑翼状韧带,用6-0尼龙线将上睑翼状韧带及其对应的上睑提肌腱膜一同缝合于睑板上缘来矫正上睑下垂;将眶隔脂肪复位覆盖于睑板上缘,常规缝合形成重睑;设定术后睑裂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大为满意。结果本组共80例(80只眼)患者。随访3~24个月,75只眼矫正良好,5只眼因与对侧差异较大而再次手术后效果满意。电话随访,患者均在15~90 d能完全闭眼,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重睑弧度、形态自然,外观满意。结论应用上睑翼状韧带悬吊修复额肌瓣矫正重度上睑下垂复发,能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上睑下垂 上睑翼状韧带 提上睑肌 联合筋膜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