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设计师的设计师 Alberto Alessi
1
作者 林卫 谭志荣 《明日风尚》 2008年第9期70-72,共3页
打开点心笼一看。是功夫茶茶具.看到一盘银色水果.是工具齐全的茶及咖啡用品。"原来如此……".用后有惊喜兼会心微笑.是不少Aleasi用家的普遍反应.一如Tea & Coffee Towers的展品。创自1921年的意大利Alessi.从纯铸造性... 打开点心笼一看。是功夫茶茶具.看到一盘银色水果.是工具齐全的茶及咖啡用品。"原来如此……".用后有惊喜兼会心微笑.是不少Aleasi用家的普遍反应.一如Tea & Coffee Towers的展品。创自1921年的意大利Alessi.从纯铸造性的机械工业.转型成为应用美术(Applied Art)的创作工场.将沉闷功能主导的起居用品.变得有趣味有风格。在转型时期.Alberto Alessi透过担演"设计师的设计师"一职,将不同设计师的创意注入品牌作Crossover,包括是次大谈合作经验的建筑师Gary Chang(张智强)。但要成为设计师的设计师.讲求性格外.还要看他如何Manipulate(操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berto Alessi 铸造性 应用美术 原来如此 合作经验 设计单位 市场推广 老顽童 第三
原文传递
阿尔贝托·波尼斯的建筑世界——玉林颂展览讨论实录
2
作者 刘家琨 郭廖辉 《新建筑》 2024年第2期22-26,共5页
意大利建筑师阿尔贝托·波尼斯的度假住宅设计在民居的外观下有着当代的精神和清晰的概念。文章依托在成都玉林颂·设计空间举办的展览“撒丁岛的矮橡树:阿尔贝托·波尼斯的建筑世界”开幕当天的分享和讨论实录,梳理了阿尔... 意大利建筑师阿尔贝托·波尼斯的度假住宅设计在民居的外观下有着当代的精神和清晰的概念。文章依托在成都玉林颂·设计空间举办的展览“撒丁岛的矮橡树:阿尔贝托·波尼斯的建筑世界”开幕当天的分享和讨论实录,梳理了阿尔贝托·波尼斯的实践线索和作品特征,并以对谈的形式围绕其设计意图进行了深度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贝托·波尼斯 撒丁岛 度假屋 民居 地域性 当代
下载PDF
回到视觉:具象表现绘画理论研究——以贾科梅蒂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黄雪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4期121-124,共4页
具象表现绘画基本方法的理论构想是在法国孕育、萌芽并在中国进行实践研究的,学术基础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胡塞尔现象学。以贾科梅蒂为代表的具象表现画家群体把自己的艺术实践理解为一种返回行动:返回纯粹视觉,并且通... 具象表现绘画基本方法的理论构想是在法国孕育、萌芽并在中国进行实践研究的,学术基础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胡塞尔现象学。以贾科梅蒂为代表的具象表现画家群体把自己的艺术实践理解为一种返回行动:返回纯粹视觉,并且通过架上绘画来向世人展示他们对事物存在的"真实"的视觉追问。这一理论研究对图像泛滥的中国当代艺术具有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象表现 现象学 贾科梅蒂
下载PDF
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的三座建筑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方戟 邓文君 《时代建筑》 2005年第6期142-149,共8页
文章通过对建筑师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的三个作品的描述,讨论了他的建筑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精确剖面关系,以及散普尔所说的“切割”和“搭建”这两个概念如何在实践性操作中运用。
关键词 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 建筑 空间 精确
下载PDF
水墨写意 破晓啼莺——希纳斯特拉两首《大提琴协奏曲》的“渲染”与“马尔可夫链”创作技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郝梦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37,71,共9页
文章分析了希纳斯特拉"新表现主义"风格的两首《大提琴协奏曲》。作品借鉴了西欧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渲染"绘画技法,形成了视觉与听觉相连觉的配器效果。同时,作品乐章内部与乐章之间均体现了一种类似"... 文章分析了希纳斯特拉"新表现主义"风格的两首《大提琴协奏曲》。作品借鉴了西欧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渲染"绘画技法,形成了视觉与听觉相连觉的配器效果。同时,作品乐章内部与乐章之间均体现了一种类似"马尔可夫链"形态的曲式结构,引领着全曲由黑暗走向黎明,最终达到破晓啼莺的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纳斯特拉 大提琴协奏曲 新表现主义 渲染 马尔可夫链
下载PDF
读《夜晚的书斋》——关于阅读的思考
6
作者 孙玉鹏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2-115,共4页
阿尔贝托·曼古埃尔在《夜晚的书斋》中,用生动的语言、丰富有趣的史料讲述了图书馆发展的历史,也对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阅读这本书,对于图书馆员来说是一场专业培训的盛宴。
关键词 《夜晚的书斋》 曼古埃尔 图书馆 阅读
下载PDF
论贾克梅蒂和塞尚审美特征的差异
7
作者 宋永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84-88,共5页
贾克梅蒂和塞尚在审美方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人生体验,以及不同的视觉思维方式,也导致了画家审美特征的诸多差异。文章从四个角度进行了论述———情感的体验、观察的方式、审美的倾向和视觉的传达。
关键词 塞尚 贾克梅蒂 审美特征 画家 审美方式 视觉思维 传达 体验 差异 情感
下载PDF
从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到共产国际成立代表大会——1919年3月关于共产国际成立问题的辩论
8
作者 张盛发 《北方论丛》 2021年第5期5-16,共12页
1919年3月初,52名来自21个国家的35个共产主义政党和团体的代表们在莫斯科举行国际会议。由于德国共产党反对立即成立共产国际,3月1日的预备会议和3月2日的正式会议先后两次把会议定名为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而非共产国际成立代表大会... 1919年3月初,52名来自21个国家的35个共产主义政党和团体的代表们在莫斯科举行国际会议。由于德国共产党反对立即成立共产国际,3月1日的预备会议和3月2日的正式会议先后两次把会议定名为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而非共产国际成立代表大会。列宁认为成立第三国际已经刻不容缓,于是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引导会议展开有关成立共产国际问题的辩论,最终以表决的方法通过了关于成立共产国际的提案,使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最终转变为共产国际成立代表大会。辩论的实质是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道路和方法的两种方针的较量和斗争。其历史意义在于通过不同思想观点的交流和交锋,使大会最后克服分歧、达成共识和明确方向,从而为共产国际成立奠定了统一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列宁 阿尔伯特 格鲁贝尔
下载PDF
CHE GUEVARA POSTOR
9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COMPUTER ARTS数码艺术)》 2004年第8期44-45,共2页
1960年Alberto Korda拍摄了一张Che Guevara这一根本变革的照片。然而又有谁会料到这张照片后来会被用来作为人类精神的表达,甚至还被作为全球革命精神的象征呢?
关键词 alberto Korda 摄影师 CHE GUEVARA 照片
下载PDF
诗意的流动——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空间操作方法解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文华 《新建筑》 2016年第6期90-95,共6页
以竖向空间的流动性为切入点,以图示的方式对西班牙建筑师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的空间操作方法进行了详尽深入的分析,指出对巴埃萨空间操作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限定要素层面;进而伴以对重力、光、材料等要素的分析,呈现了巴埃... 以竖向空间的流动性为切入点,以图示的方式对西班牙建筑师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的空间操作方法进行了详尽深入的分析,指出对巴埃萨空间操作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限定要素层面;进而伴以对重力、光、材料等要素的分析,呈现了巴埃萨如何通过对竖向空间的流动性以及其他要素精确、节制的控制,将空间推入诗一般的境界并传达建筑的精神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 空间 流动 诗意 透明性 精神性
下载PDF
本色建筑——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的三个作品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惠青 张懿 《新建筑》 2012年第2期89-95,共7页
通过解读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自2007年以来具有代表性的三个作品,深刻剖析了其以永恒性为导向、以精确性为核心、以光与重力为武器、以环境协同为立足点的"本色建筑"理念,以及他在实践中贯彻这一理念的具体策略,... 通过解读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自2007年以来具有代表性的三个作品,深刻剖析了其以永恒性为导向、以精确性为核心、以光与重力为武器、以环境协同为立足点的"本色建筑"理念,以及他在实践中贯彻这一理念的具体策略,并由此归纳出其"以不变应万变,以变应变"的创作宗旨,以资中国当代建筑创作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 本色建筑 建造思想 环境 传统
下载PDF
城市肌理与内部秩序的共存——阿尔伯特·坎波·巴埃萨的达拉哥公共学校设计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宇 韩冬青 《建筑师》 2013年第5期54-59,共6页
本文以西班牙建筑师阿尔伯特·坎波·巴埃萨设计的达拉哥公共学校(Drago Public School)为分析对象,通过一系列图解分析,从城市、立面、门厅、格网四个方面再现该建筑尊重城市肌理与强调内部秩序共存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 阿尔伯特·坎波·巴埃萨 设计分析 图解 城市肌理 内部秩序
下载PDF
格拉纳达安达卢西亚纪念博物馆
13
作者 张惠青 刘丛红 黄绳 《世界建筑》 2011年第4期98-101,共4页
西班牙格拉纳达市安达卢西亚纪念博物馆的诞生,揭示了建筑师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设计它时所持有的对古城、历史、皇宫、已有建筑及城市整体格局的维系与尊重,赋予了这座建筑巨石板状的简约和推理般的内部空间场所构成,以及... 西班牙格拉纳达市安达卢西亚纪念博物馆的诞生,揭示了建筑师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设计它时所持有的对古城、历史、皇宫、已有建筑及城市整体格局的维系与尊重,赋予了这座建筑巨石板状的简约和推理般的内部空间场所构成,以及对城市空间和视觉环境的吸纳,为这座城市打造出了"最美的建筑"名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 博物馆 城市 皇宫 环境
下载PDF
巴埃萨住宅作品中的正负形空间解读
14
作者 钱维灝 钱晨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7期215-217,共3页
文章从格式塔心理学的"正负图形"出发,以图解的方式解读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的几个住宅作品,从体积、表皮、功能三个方面解析巴埃萨住宅项目中正负形的空间设计与氛围营造方法,总结出其作品中"正负形"... 文章从格式塔心理学的"正负图形"出发,以图解的方式解读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的几个住宅作品,从体积、表皮、功能三个方面解析巴埃萨住宅项目中正负形的空间设计与氛围营造方法,总结出其作品中"正负形"在多个方面的应用策略及服务与被服务空间的对比组织手法,试图将巴埃萨极简主义的建筑设计方法具体化,以供当代建筑创作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埃萨 正负形空间 相对空间 设计方法
下载PDF
论贾柯梅蒂雕塑作品的艺术张力
15
作者 莫凡妮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91-95,共5页
阿尔贝托·贾柯梅蒂是现代、后现代雕塑家的杰出代表,其雕塑风格迥异,具有三大突出的表现主题:"行走的男人""触不到的女人"和"垂头丧气的狗",指向"存在"与"运动"等抽象的哲学范... 阿尔贝托·贾柯梅蒂是现代、后现代雕塑家的杰出代表,其雕塑风格迥异,具有三大突出的表现主题:"行走的男人""触不到的女人"和"垂头丧气的狗",指向"存在"与"运动"等抽象的哲学范畴。贾柯梅蒂的作品虽然小且"不美",但揭示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现代人普遍的生存状态,因此贾柯梅蒂又被誉为艺术界的存在主义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柯梅蒂 雕塑 艺术张力 存在 终极安慰
下载PDF
图解卡拉住宅
16
作者 朱天龙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2期169-171,共3页
文章以西班牙建筑师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的卡拉住宅为例,通过图解的方式,从场地回应、平面图解、对角空间、空间原型这四个方面对卡拉住宅进行详尽深入的分析,以此呈现巴埃萨的建筑设计思想。
关键词 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 卡拉住宅 空间
下载PDF
物化的光与重力——以特尔加诺住宅为例
17
作者 冯海辉 《城市建筑》 2019年第7期128-130,共3页
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曾经提出过“物化的理念”的概念,文章尝试从建构的角度对“物化的理念”的概念进行解读。通过对巴埃萨的特尔加诺住宅的分析,解读光与重力这两个巴埃萨的建筑中的重要主题,是如何在设计中被物化,从而达... 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曾经提出过“物化的理念”的概念,文章尝试从建构的角度对“物化的理念”的概念进行解读。通过对巴埃萨的特尔加诺住宅的分析,解读光与重力这两个巴埃萨的建筑中的重要主题,是如何在设计中被物化,从而达到塑造空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 建构 重力
下载PDF
诠释“在语言边界的建筑”——读阿尔伯托·佩雷斯-戈麦兹《建筑在爱之上》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青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6-112,共7页
针对建筑所展开的语言学诠释,揭示了建筑与语言在共创建筑意义进程中的类比关系。其核心是探讨建筑自身独特的语言机制,其方法是通过批判的诠释学去解读建筑的任务,其目的是指导人们如何深刻地去理解建筑的意义。这一考察旨在运用"... 针对建筑所展开的语言学诠释,揭示了建筑与语言在共创建筑意义进程中的类比关系。其核心是探讨建筑自身独特的语言机制,其方法是通过批判的诠释学去解读建筑的任务,其目的是指导人们如何深刻地去理解建筑的意义。这一考察旨在运用"类比、历时、图说、隐喻、批判"等语言诠释的特定视界来解释建筑,并最终指出现象学和诠释学方法的融合是解读建筑深层问题的一剂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伯托·佩雷斯-戈麦兹 建筑理论 建筑语言 语言学 诠释学 现象学
原文传递
阿森西奥住宅传统元素解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丛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18,共3页
以阿森西奥住宅为例,从3个方面来解析其中的古典传承关系;指出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是一个善于利用原形来围合"空腔"捕捉光的建筑师,其手法传承于古典建筑原则,他对宇宙秩序的执著追求使其作品在时空中也渗透着含... 以阿森西奥住宅为例,从3个方面来解析其中的古典传承关系;指出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是一个善于利用原形来围合"空腔"捕捉光的建筑师,其手法传承于古典建筑原则,他对宇宙秩序的执著追求使其作品在时空中也渗透着含蓄的古典空间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伯托·坎波·巴埃萨 阿森西奥住宅 光重力 古典
原文传递
《盲目的向日葵》中的记忆书写与伦理意义
20
作者 邹萍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2005年同时获得国家文学奖和文学批评奖的《盲目的向日葵》彰显了西班牙作家阿尔贝托·门德斯对内战记忆的追溯和对人类世界中伦理道德问题的探究。作者有意消解人们对西班牙内战的既有认知,淡化政治因素,转而利用记忆书写重返人物... 2005年同时获得国家文学奖和文学批评奖的《盲目的向日葵》彰显了西班牙作家阿尔贝托·门德斯对内战记忆的追溯和对人类世界中伦理道德问题的探究。作者有意消解人们对西班牙内战的既有认知,淡化政治因素,转而利用记忆书写重返人物所处的伦理现场,聚焦其遭遇的伦理困境和身份危机,揭示战争对人类造成的巨大精神创伤;并通过不同叙事层面上的叙事者和被叙事者、作者和读者在面对记忆命题时做出的伦理选择,实现作者的伦理意图,即劝说读者承担过去,而不是忽略或遗忘。《盲目的向日葵》不仅通过记忆书写实现了对历史的多元化阐释,更为今天的读者从伦理道德角度反思历史和理解当下提供了新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目的向日葵》 阿尔贝托·门德斯 记忆书写 伦理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