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opomer CoMFA技术的AKR1C3选择性抑制剂的研究
1
作者 吴峥 吴伟俊 +3 位作者 覃文亭 覃馨玉 邵侃 何温靖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0-378,共9页
醛酮还原酶(AKR1C3)是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重要靶点,寻找高选择性的AKR1C3抑制剂是该靶点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采用Topomer CoMFA技术,对46个AKR1C3选择性抑制剂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得到3D-QSAR模型,其交互验证系数q... 醛酮还原酶(AKR1C3)是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重要靶点,寻找高选择性的AKR1C3抑制剂是该靶点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采用Topomer CoMFA技术,对46个AKR1C3选择性抑制剂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得到3D-QSAR模型,其交互验证系数q2为0.59,非交叉相关系数r^(2)为0.918,主成分数N为5,q^(2)_(p red)为0.98,结果表明该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采用Topomer Search技术在Decoy数据库中进行R基团的筛选,选择RN值最大的10个Ra片段和8个Rb片段进行拼接,获得7个活性预测值高于模板分子,3个活性预测值与模板分子相当的化合物。最后,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所设计的新化合物与AKR1C3的作用模式,发现化合物N05和N06可以同时与关键酶催化位点(OS)和选择性口袋SP1中的氨基酸残基Tyr55和Asn167发生作用,说明所设计的AKR1C3抑制剂具有较高的AKR1C3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r1c3抑制剂 Topomer coMFA Topomer Search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异补骨脂素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AKR1C3抑制活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明娜 江晓怡 +4 位作者 曾思莹 黄萍 郑雪花 刘欢 张超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0-166,共7页
以7-羟基香豆素为初始原料,经Duff甲酰化反应、Rap-Stoermer反应、水解反应和缩合反应得具有酰胺侧链的角型呋喃香豆素(异补骨脂素)类化合物;利用HR-MS、1HNMR及13 CNMR确证化合物的结构;通过中通量抑酶活性测试方法评价化合物对AKR1C3... 以7-羟基香豆素为初始原料,经Duff甲酰化反应、Rap-Stoermer反应、水解反应和缩合反应得具有酰胺侧链的角型呋喃香豆素(异补骨脂素)类化合物;利用HR-MS、1HNMR及13 CNMR确证化合物的结构;通过中通量抑酶活性测试方法评价化合物对AKR1C3及AKR1C1的抑制作用。合成了7个新的异补骨脂素酰胺类化合物;初步酶活性测试结果显示,N,N-二正丙基-4-甲基-2-氧-2 H-呋喃并[2,3-h]色烯-8-甲酰胺对AKR1C3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抑制作用。采用上述方法可成功合成异补骨脂素酰胺类化合物,化合物5e具有一定的选择性AKR1C3抑制作用,可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补骨脂素 酰胺 akr1c3 呋喃香豆素 合成
下载PDF
中晚期食管癌AKR1C3、LEF1表达与放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洋 熊伟 米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研究中晚期食管癌醛固酮类还原酶家族1成员C3(AKR1C3)、淋巴细胞增强结合因子1(LEF1)表达与放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12月期间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并接受调强放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 目的研究中晚期食管癌醛固酮类还原酶家族1成员C3(AKR1C3)、淋巴细胞增强结合因子1(LEF1)表达与放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12月期间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并接受调强放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食管癌中AKR1C3、LEF1的表达。放疗4周后,根据疗效评估结果分为放疗敏感组49例,放疗抵抗组25例。比较放疗敏感组与放疗抵抗组AKR1C3及LEF1表达、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Logistics回归分析放疗敏感性影响因素。随访生存情况,比较不同AKR1C3、LEF1表达的食管癌患者预后差异。结果放疗抵抗组患者食管癌中AKR1C3及LEF1的阳性率、肿瘤最大横径≥4 cm及低未分化的患者比率分别为80.00%、84.00%、48.00%、56.00%,显著高于放疗敏感组(44.90%、48.98%、22.45%、3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AKR1C3、LEF1、肿瘤最大横径、分化程度是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因素(P<0.05);经Kaplan-Meier曲线分析,AKR1C3及LEF1阳性表达的食管癌患者累积生存率低于AKR1C3、LEF1阴性表达的食管癌(P<0.05)。结论中晚期食管癌中AKR1C3、LEF1阳性表达与放疗抵抗及生存时间缩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放疗 akr1c3 LEF1 敏感性 预后
下载PDF
AKR1C3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玉 秦叔逵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935-941,共7页
醛固酮还原酶(Aldo-keto reductase family 1 member C3,AKR1C3)是一种人类细胞内的多功能酶,广泛表达于肝脏、肺、前列腺、睾丸和乳腺组织等,主要参与类固醇激素的代谢,可以保护人体细胞。然而,近年来一系列的研究发现,AKR1C3在多种肿... 醛固酮还原酶(Aldo-keto reductase family 1 member C3,AKR1C3)是一种人类细胞内的多功能酶,广泛表达于肝脏、肺、前列腺、睾丸和乳腺组织等,主要参与类固醇激素的代谢,可以保护人体细胞。然而,近年来一系列的研究发现,AKR1C3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呈高表达状态,通过影响血管生成等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并且与其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此外,AKR1C3还与多种抗肿瘤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的耐药有关。深入研究AKR1C3及其抑制剂,以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可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潜在的实用价值。因此,本文总结和分析了AKR1C3与恶性肿瘤关系的有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r1c3 恶性肿瘤 发病机制 治疗靶点
下载PDF
AKR1C3在评估直肠癌放化疗早期疗效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崔磊 徐晓南 +3 位作者 曾星 孙俊旗 高双全 苗淑红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5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究醛固酮类还原酶家族1成员C3(AKR1C3)在评估直肠癌放化疗早期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月于粤北人民医院进行放化疗的6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免疫组化检测法对患者病理标本中AKR1C3表达水平进行检... 目的探究醛固酮类还原酶家族1成员C3(AKR1C3)在评估直肠癌放化疗早期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月于粤北人民医院进行放化疗的6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免疫组化检测法对患者病理标本中AKR1C3表达水平进行检测,使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对AKR1C3应用价值进行研究。结果放化疗抵抗组共40例,放化疗敏感组共20例。放化疗抵抗组患者的AKR1C3表达程度高于放化疗敏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分化程度、病变长度、AKR1C3表达患者的放化疗抵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R1C3高表达是影响直肠癌患者放化疗早期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KR1C3可能为适用于直肠癌患者放化疗疗效判定的一项敏感性指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r1c3 直肠癌 放疗 化疗 疗效
下载PDF
醛酮还原酶AKR1C3介导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凯振 杨婉婉 +2 位作者 徐晟瑶 郭青龙 赵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2-360,共9页
为了探讨醛酮还原酶AKR1C3在乳腺癌阿霉素耐药中的作用,成功建立了阿霉素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DOX以及AKR1C3稳定过表达和敲低的乳腺癌细胞株。Western blot发现MCF-7/DOX细胞内AKR1C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敏感株MCF-7细胞。CCK-8... 为了探讨醛酮还原酶AKR1C3在乳腺癌阿霉素耐药中的作用,成功建立了阿霉素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DOX以及AKR1C3稳定过表达和敲低的乳腺癌细胞株。Western blot发现MCF-7/DOX细胞内AKR1C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敏感株MCF-7细胞。CCK-8细胞药物敏感实验和DAPI染色实验发现在AKR1C3高表达的细胞中,阿霉素的细胞毒性明显降低(IC50增加了6倍);集落形成实验也证实AKR1C3过表达细胞中,集落形成能力增高。进一步实验证实,AKR1C3介导的β-catenin入核增多是导致乳腺癌细胞阿霉素耐药的原因之一。应用β-catenin抑制剂XAV939,能够逆转AKR1C3诱导的阿霉素耐药。上述结果提示,AKR1C3可以作为逆转阿霉素耐药的潜在治疗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酮还原酶 akr1c3 Β-cATENIN 乳腺癌 阿霉素耐药
下载PDF
AKR1C3酶抑制剂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在中药五环三萜类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郑雪花 赵奕宁 +2 位作者 王小雨 潘淑琼 张超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51-1856,共6页
目的:建立与优化AKR1C3抑制剂类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药物筛选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中药五环三萜类化合物进行体外活性筛选和构效关系分析。方法:优化酶催化反应的辅酶NADPH浓度、底物9,10-菲醌浓度、酶浓度、反应温度、预孵育时间等因素... 目的:建立与优化AKR1C3抑制剂类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药物筛选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中药五环三萜类化合物进行体外活性筛选和构效关系分析。方法:优化酶催化反应的辅酶NADPH浓度、底物9,10-菲醌浓度、酶浓度、反应温度、预孵育时间等因素,建立AKR1C3酶抑制剂筛选模型,采用阳性对照药物甲氯酚那酸及雷公藤红素等6种五环三萜化合物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为:0.15 mmol/L辅酶NADPH、8μmol/L底物9,10-菲醌、0.33μmol/L酶,反应温度为30℃,预孵育时间和反应时间均为10 min。运用该模型测定的甲氯酚那酸的IC_(50)值为0.516μmol/L,与文献报道值相符。6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中,雷公藤红素和甘草次酸对AKR1C3酶的抑制活性最强。结论:建立的模型可应用于AKR1C3抑制剂的筛选,并为靶向AKR1C3的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药及中药复方活性成分的筛选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r1c3 五环三萜 筛选模型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下载PDF
AKR1C_3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麻艺群 崔倩 汤諹 《皮肤病与性病》 2018年第4期496-499,共4页
醛-酮还原酶(Aldehyde-ketone reductase,AKRs)是可溶性的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还原酶,其参与氧化应激产物(醛、酮)的代谢。AKR1C_3是AKRs的一个亚型,在瘢痕疙瘩的形成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笔者从AKR1C_3的表达在瘢... 醛-酮还原酶(Aldehyde-ketone reductase,AKRs)是可溶性的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还原酶,其参与氧化应激产物(醛、酮)的代谢。AKR1C_3是AKRs的一个亚型,在瘢痕疙瘩的形成中发挥了一定作用,笔者从AKR1C_3的表达在瘢痕疙瘩生物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akr1c3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稳定表达AKR1C3的前列腺癌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1
9
作者 谢程国 陈智新 +2 位作者 邓业瀚 李世林 张镜伟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AKR1C3基因的人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AKR1C3,探讨AKR1C3基因对DU145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AKR1C3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p EZ-LV201-AKR1C2和对照质粒p EZ-LV201-NC,并包装相应的慢病毒,用病毒感染低表达AKR1C3...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AKR1C3基因的人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AKR1C3,探讨AKR1C3基因对DU145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AKR1C3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p EZ-LV201-AKR1C2和对照质粒p EZ-LV201-NC,并包装相应的慢病毒,用病毒感染低表达AKR1C3基因的DU145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后获得稳定细胞克隆DU145-AKR1C3和DU145-N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稳定细胞株中AKR1C3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用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慢病毒表达质粒p EZ-LV201-AKR1C3和p EZ-LV201-NC,并制备了相应的慢病毒;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细胞株DU145-AKR1C3和DU145-NC;DU145-AKR1C3细胞中AKR1C3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相对母细胞DU145和DU145-NC对照组,DU145-AKR1C3细胞在接种2 d后开始出现明显的生长加快(P<0.05)。结论:AKR1C3基因过表达可以促进人前列腺癌细胞DU145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r1c3基因 前列腺肿瘤 DU145 细胞增殖
下载PDF
染料木黄酮抑制AKR1C3抗去势抵抗前列腺癌的生长及其机制研究
10
作者 陈晋 伏天雨 +5 位作者 刘江 周恒平 孙永霞 陈思琪 艾丽 朱彦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350-354,共5页
目的:研究植物雌激素染料木黄酮(GEN)抑制AKR1C3的表达,进而抑制去势抵抗前列腺癌(CRPC)的生长,为染料木黄酮临床治疗CRPC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无激素的血清环境下培养22RV1、VCaP、RWPE-1细胞,以不同浓度(0、12.5、25、50、100μmol/L... 目的:研究植物雌激素染料木黄酮(GEN)抑制AKR1C3的表达,进而抑制去势抵抗前列腺癌(CRPC)的生长,为染料木黄酮临床治疗CRPC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无激素的血清环境下培养22RV1、VCaP、RWPE-1细胞,以不同浓度(0、12.5、25、50、100μmol/L)的GEN处理48 h。利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通过AKR1C3 siRNA、AKR1C3抑制剂(ASP-9521)分别与GEN联合干扰22RV1、VCaP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SA及AKR1C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染料木黄酮能抑制去势抵抗前列腺癌的生长。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EN能够抑制PSA、AKR1C3蛋白的表达,且与AKR1C3 siRNA、AKR1C3抑制剂(ASP-9521)联合作用时,对AKR1C3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结论:染料木黄酮可能通过抑制去势抵抗前列腺癌细胞中AKR1C3的表达,进而抑制CRPC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势抵抗前列腺癌 染料木黄酮 醛-酮还原酶 1c 家族 3 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
下载PDF
醛酮还原酶1C3促进肿瘤发生发展与耐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高青 杨英杰 +2 位作者 丁纪鹏 邱颖 田原僮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95-200,共6页
醛酮还原酶1C3(Aldo-Keto Reductase Family 1 Member C3,AKR1C3)是可溶性NADPH还原酶,兼具有3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α-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α-HSD)、3β-HSD、17β-HSD和11-酮前列腺素还原酶活性,能催化雌激素、孕酮、雄... 醛酮还原酶1C3(Aldo-Keto Reductase Family 1 Member C3,AKR1C3)是可溶性NADPH还原酶,兼具有3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α-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α-HSD)、3β-HSD、17β-HSD和11-酮前列腺素还原酶活性,能催化雌激素、孕酮、雄激素和前列腺素代谢。AKR1C3在肿瘤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和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多种激素相关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耐药密切相关。研究显示,AKR1C3能够与雌激素受体(ER)、孕酮受体(PR)、雄激素受体(AR)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等核受体结合,间接调控这些核受体的反式激活,影响细胞的活性。为了进一步了解AKR1C3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与肿瘤耐药的关系,本文对近年与AKR1C3相关肿瘤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酮还原酶akr1c3 肿瘤 耐药
下载PDF
醛缩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C3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生物信息学综合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怀自友 李姝婧 +2 位作者 孟上森 张家乐 袁少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7期797-803,共7页
目的系统分析评估AKR1C3基因(醛缩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C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诊疗中的意义。方法本研究通过对Oncomine和UALCAN数据库分析,获得了肝癌患者AKR1C3基因的mRNA转录表达水平、DNA... 目的系统分析评估AKR1C3基因(醛缩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C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诊疗中的意义。方法本研究通过对Oncomine和UALCAN数据库分析,获得了肝癌患者AKR1C3基因的mRNA转录表达水平、DNA甲基化状态;利用LinkedOmics工具对AKR1C3共表达基因进行了富集分析;采用Kaplan-Meier Plotter绘制了肝癌患者的生存曲线。结果在肝癌患者的肝组织中AKR1C3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同时,AKR1C3的mRNA高表达水平与DNA甲基化状态的降低明显相关。通过对与AKR1C3共表达基因的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可促进翻译延伸、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的组装、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的生物合成、tRNA代谢过程等。此外,AKR1C3 mRNA的高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HR=1.69,P=0.0027)、疾病特异性生存率(HR=1.63,P=0.03)和无复发生存率(HR=1.43,P=0.035)显著相关。结论AKR1C3基因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肝癌患者生存率低有关,ARK1C3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r1c3基因 原发性肝癌 转录 DNA甲基化 生存分析
下载PDF
Prediction and validation of molecular biological mechanism of Fuzheng Huayu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
13
作者 Zi-Ning Wang Ayesha T.Tahir +2 位作者 Saba Waris Wen-Bo Cheng Jun Kang 《Cancer Advances》 2023年第7期1-9,共9页
Background:Fuzheng Huayu capsule(FZHY)combined with antiviral treatment has been shown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isk of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cirrhosis.However,the potential of FZHY to directly ... Background:Fuzheng Huayu capsule(FZHY)combined with antiviral treatment has been shown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isk of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cirrhosis.However,the potential of FZHY to directly treat liver cancer remains largely unknown.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potential of FZHY in treating liver cancer.Methods:A network pharmacolog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to identify FZHY compounds and targets.Disease targets were searched using the Genecards database,and transcriptome data was downloaded from the NCBI database.Gene Ontology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DAVID database,and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analysis was based on KOBAS and bioinformatics methods.The Swissdock database was used for molecular docking.In cell experiments,the 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of FZHY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CCK8 method.The effects of FZHY on cell viability,apoptosis,and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were evaluated using a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and flow cytometry.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FZHY in treating liver cancer was verified using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ults:A total of 127 compounds and 184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 as potential active ingredients and putative liver cancer-related targets.Additionally,1,899 liver cancer targets,279 transcriptome targets,and 3 pathways(p53 signaling pathway,apoptosis and PI3K-Akt pathway)were collected.The FZHY-targets-liver cancer interaction network was constructed.IC50 of FZHY lyophilized powder solution to liver cancer was 5.13 mg/mL(IC50=5.13 mg/mL).FZHY treatment l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ratio of cell apoptosis and induced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damage,resulting in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dead cells.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CNB1 and BIRC5 were induced with FZHY treatment,whil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AKR1C3 and IGF2 were reduced.Conclusion:FZHY promotes apoptosis of liver cancer cells by acting on the p53 signaling pathway,apoptosis,and PI3K-Akt pathway.CCNB1,BIRC5,AKR1C3,and IGF2 are potential target proteins for FZHY in treating liver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cancer Fuzheng Huayu capsul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cNB1 BIRc5 akr1c3 IGF2
下载PDF
AKR1C3在放疗食管癌患者病理标本检测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静 熊伟 +2 位作者 周德敏 高献书 任军 《军事医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4-497,共4页
目的对单纯放疗食管癌患者病理标本进行检测,评估醛固酮类还原酶家族1成员C3(AKR1C3)表达与放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行单纯放疗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检测食管癌患者中AKR1C3的表达情况。结果 AKR1C3... 目的对单纯放疗食管癌患者病理标本进行检测,评估醛固酮类还原酶家族1成员C3(AKR1C3)表达与放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行单纯放疗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检测食管癌患者中AKR1C3的表达情况。结果 AKR1C3在不同分化程度的食管癌患者中表达程度不同,其表达水平与放疗短期疗效呈负相关(P=0.031,95%可信区间0.151~0.914)。结论 AKR1C3有可能成为食管癌放疗疗效判定的敏感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疗法 akr1c3
原文传递
ARID3A调控AKR1C3促进结肠癌细胞对5-FU敏感性的机制
15
作者 宁宁 张雁凯 颜艺超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981-989,共9页
目的 探讨AT富交互域3A (ARID3A)对结肠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在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和SW1116中构建ARID3A过表达或敲低细胞系,设置HCT116-PLVX/SW1116-PLVX过表达对照组、HCT116-ARID3A/SW1116-ARID3A过表达组、H... 目的 探讨AT富交互域3A (ARID3A)对结肠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在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和SW1116中构建ARID3A过表达或敲低细胞系,设置HCT116-PLVX/SW1116-PLVX过表达对照组、HCT116-ARID3A/SW1116-ARID3A过表达组、HCT116-ARID3A-sh1/SW1116-ARID3A-sh1敲减组、HCT116-ARID3A-sh2/SW1116-ARID3A-sh2敲减组和HCT116-SH/SW1116-SH敲减对照组。应用MTT实验检测5-FU作用于各组后的抑制效率。蛋白质谱检测筛选下游调控基因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C3(AKR1C3),采用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RID3A过表达或敲减对AKR1C3表达的影响。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染色质免疫沉淀(ChIP)实验分析ARID3A对AKR1C3的调控作用。进一步构建AKR1C3过表达或敲低细胞系,再次应用MTT实验检测其对5-FU的敏感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CT116-ARID3A过表达组(F=151.300,P<0.001;F=11.980,P=0.003;F=5.250,P=0.005)和SW1116-ARID3A过表达组(F=404.902,P<0.001;F=215.901,P<0.001;F=3.185,P=0.023)细胞受5-FU的抑制效率增加,药物和ARID3A表达水平的作用效应存在交互作用。而敲减ARID3A后,相较于对照组细胞表现出了对5-FU敏感性的降低,均P<0.05。进一步筛选出ARID3A的下游靶基因AKR1C3,qRT-PCR实验结果显示,在过表达ARID3A的HCT116和SW1116细胞中,AKR1C3的mRNA水平均低于相应对照组细胞(HCT116:0.395±0.054 vs 1.000±0.162,t=6.147,P=0.004;SW1116:0.250±0.017 vs 1.000±0.332,t=3.911,P=0.017);而在ARID3A敲减细胞中则相反,即AKR1C3的mRNA水平高于相应对照组细胞(HCT116:2.886±0.421 vs 1.000±0.080,t=7.621,P=0.002;SW1116:2.990±0.851 vs 1.000±0.148,t=3.909,P=0.016)。在过表达ARID3A的HCT116和SW1116细胞中,AKR1C3的蛋白水平均低于相应对照组细胞(HCT116:0.780±0.010 vs 1.000±0.012,t=19.630,P=0.004;SW1116:0.130±0.012 vs 0.240±0.029,t=4.880,P=0.032)。而在ARID3A敲减细胞中则相反,即AKR1C3的蛋白水平均高于相应对照组细胞(HCT116:1.630±0.040 vs 1.030±0.026,t=18.140,P=0.005;SW1116:1.070±0.153 vs 0.450±0.033,t=5.590,P=0.031)。并进一步明确ARID3A与AKR1C3结合并发挥其对AKR1C3的转录抑制作用。在HCT116和SW1116细胞中,过表达AKR1C3后,相较于对照组细胞均表现出了对5-FU敏感性的减弱,药物和AKR1C3表达水平的作用效应存在交互作用,均P<0.05。而敲减AKR1C3后,相较于对照组细胞表现出了对5-FU敏感性的增强,均P<0.05。结论 ARID3A通过抑制结肠癌细胞中的耐药相关基因AKR1C3促进结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5-FU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AT富交互域3A akr1c3 化疗敏感性 5-FU
原文传递
葛根素调控铁死亡干预肝细胞癌的机制研究
16
作者 安明宇 杨霞 +4 位作者 程方玲 杨凯平 朱燚 张楠楠 李军 《贵州科学》 2024年第2期46-52,共7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调控铁死亡干预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等方法对葛根素-铁死亡-肝细胞癌共同作用靶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交集靶点为PTGS2、AKR1C3、JUN、PLIN2、ALB;其中有4个关键靶点(AKR1C3... 目的:探讨葛根素调控铁死亡干预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等方法对葛根素-铁死亡-肝细胞癌共同作用靶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交集靶点为PTGS2、AKR1C3、JUN、PLIN2、ALB;其中有4个关键靶点(AKR1C3、ALB、PTGS2、JUN)能与葛根素结合,差异表达结果表明均有显著差异,进一步通过THPA验证在人类正常组织和癌症组织之间的表达结果具有一致性,临床相关性分析表明四者均有突出临床意义。生存分析曲线表明,10年生存预后分析中AKR1C3具有显著生存意义(P<0.05),ALB、PTGS2、JUN生存意义较差(P>0.05);ROC曲线显示AKR1C3的预测能力有较高准确性(AUC=0.945,CI=0.922~0.968)。免疫浸润分析可知,AKR1C3表达与巨噬细胞等细胞浸润呈正相关,而与CD4+T细胞负相关。结论:葛根素可能通过靶向作用于AKR1C3基因调控铁死亡干预肝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akr1c3 铁死亡 肝细胞癌
下载PDF
醛酮还原酶AKR1C3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牛莹莹 刘传志 +4 位作者 李艳红 陈元安 杨惠宇 武成 于源华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461-467,共7页
目的原核表达醛酮还原酶AKR1C3基因,并探讨其生物学活性。方法经人工合成醛酮还原酶AKR1C3基因,克隆至质粒p ET-15b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T-15b-AKR1C3,转化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镍柱纯化。采用荧光分光... 目的原核表达醛酮还原酶AKR1C3基因,并探讨其生物学活性。方法经人工合成醛酮还原酶AKR1C3基因,克隆至质粒p ET-15b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T-15b-AKR1C3,转化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镍柱纯化。采用荧光分光法检测酶活性,确定AKR1C3的最适底物,并检测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用纯化蛋白分别免疫BALB/c小鼠和新西兰大耳白兔,ELISA法检测动物血清中抗体水平,并对免疫后的兔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检验,对兔和小鼠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MTT法进行细胞毒理试验。结果重组质粒p ET-15b-AKR1C3经双酶切及PCR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36 000,可溶性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27%,纯化后纯度达95%以上。睾丸酮为AKR1C3最适底物,酶活为100.086 U;金属离子Cu2+、K+可提高AKR1C3酶活;小鼠血清中最高效价为5×104,兔血清中最高效价为6.25×104。AKR1C3对动物肝、肾等器官均有损害。AKR1C3对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低于正常细胞。结论醛酮还原酶AKR1C3在E.coli BL21(DE3)中成功表达,并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酶,对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对动物肝、肾等器官均有损害,为诊断及治疗多种癌症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酮还原酶akr1c3 原核细胞 基因表达 生物学活性
原文传递
AKR1C3基因沉默对前列腺癌PC3细胞转移潜能及多西紫杉醇敏感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甄明慧 杜英 +1 位作者 冯国清 朱沙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5-268,279,共5页
目的:探讨AKR1C3基因沉默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与转移以及多西紫杉醇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GAPDH-pGIPZ shRNA和AKR1C3-pGIPZ shRNA瞬时转染前列腺癌PC3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阴性对照组(GAPDH-pGIPZ shRNA)... 目的:探讨AKR1C3基因沉默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与转移以及多西紫杉醇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GAPDH-pGIPZ shRNA和AKR1C3-pGIPZ shRNA瞬时转染前列腺癌PC3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阴性对照组(GAPDH-pGIPZ shRNA)和实验组(AKR1C3-pGIPZ shRNA)。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72h后PC3细胞中AKR1C3蛋白的表达;细胞计数法检测各组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生长曲线及多西紫杉醇对各组细胞的抑制作用;划痕实验检测各组前列腺癌PC3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shRNA转染前列腺癌PC3细胞48h后荧光显微镜下细胞发绿色荧光。蛋白质印迹法结果表明,实验组AKR1C3蛋白表达下降,相对表达量为(5.71±0.03)%,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9.75±0.08)%和对照组(9.55±0.05)%,F=44.050,P<0.001。同时PC3细胞生长速率变慢,对多西紫杉醇的药物敏感性增加,实验组耐药IC50(27.81±0.02)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60.26±0.03)nmol/L和阴性对照组(59.94±0.05)nmol/L,F=823 200.711,P<0.001。实验组细胞迁移能力下降。结论:前列腺癌PC3中AKR1C3基因的沉默能有效影响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对多西紫杉醇药物的敏感性,提示AKR1C3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akr1c3 多西紫杉醇 Pc3 细胞增殖 抗肿瘤药
原文传递
AKR1C3对子痫前期大鼠肾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金娅 孙成娟 张为远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 探讨AKR1C3对子痫前期大鼠肾脏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建立大鼠子痫前期的模型,治疗组同时采用灌胃的方法口服格列苯脲.40只Wistar雌鼠随机分为子痫前期组(孕鼠+L-NAME... 目的 探讨AKR1C3对子痫前期大鼠肾脏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建立大鼠子痫前期的模型,治疗组同时采用灌胃的方法口服格列苯脲.40只Wistar雌鼠随机分为子痫前期组(孕鼠+L-NAME)、治疗组(孕鼠+L-NAME+格列苯脲)、未孕组(L-NAME)、对照组(孕鼠+生理盐水),每组10只.通过测血压、24 h尿蛋白和透射电镜观察肾脏结构确认子痫前期大鼠造模成功,采用RT-PCR、免疫印迹检测大鼠肾脏AKR1C3蛋白及mRNA含量,Elisa方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的浓度.结果 造模前各组大鼠的血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子痫前期组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治疗组[(143.83±9.62)比(120.83±4.31)及(129.43±14.41) mmHg,均P<0.05].造模前各组大鼠的24 h尿蛋白含量无差异;造模后子痫前期组的24h尿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治疗组.子痫前期组大鼠肾脏中AKR1 C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48±0.09)比(0.98 ±0.27)、(0.05 ±0.02)比(0.87±0.45),均P<0.05].与子痫前期组相比,治疗组AKR1 C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0.48±0.09)比(1.05±0.20)、(0.05±0.02)比(0.22 ±0.06),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子痫前期组SOD、CAT、GSH-Px的浓度明显降低,MDA的浓度升高;与子痫前期组相比,治疗组SOD、CAT、GSH-Px的浓度升高,MDA的浓度降低.结论 AKR1C3在子痫前期大鼠肾脏中表达降低,其作用途径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格列苯脲对子痫前期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r1c3 子痫前期 动物模型 格列苯脲 肾损伤
原文传递
3-氨磺酰苯甲酸类AKR1C3抑制剂的3D-QSAR和分子对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建军 马玉卓 +1 位作者 戴雪娥 刘鹰翔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09-709,共1页
醛酮还原酶1C3(AKR1C3)作为治疗前列腺癌的新靶点已成为研究热点,3-氨磺酰苯甲酸衍生物对其具有高效的选择性和抑制活性。本文采用比较分子场分析(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方法,将经分子对接后的34个优势构象组成训练集... 醛酮还原酶1C3(AKR1C3)作为治疗前列腺癌的新靶点已成为研究热点,3-氨磺酰苯甲酸衍生物对其具有高效的选择性和抑制活性。本文采用比较分子场分析(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方法,将经分子对接后的34个优势构象组成训练集和11个优势构象组成测试集,构建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模型。COMFA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q2),非交叉验证系数(R2),标准偏差(SEE)和F值分别为0.761,0.973,0.122,185.963;自举法回归系数为R2bs=0.98。最佳组合COMSIA模型的q2,R2,SEE,F和R2bs分别为0.734,0.984,0.097,147.850,0.994。COMFA和COMSIA模型的系统外部测试R2pred分别为0.864和0.756,r2m分别为0.8127和0.5377。这些结果表明,所建立的QSAR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较强预测能力。经三维等势图分析可知,在2、5或6位适当增加取代基体积,或在5位引入氢键受体,或在7位引入负电性取代基则能提高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该模型为进一步设计具有更优选择性和活性的化合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氨磺酰基苯甲酸衍生物 akr1c3抑制剂 分子对接 cOMFA cOMSI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