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7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Q Alexandrite激光治疗522例太田痣 被引量:6
1
作者 卢忠 方丽华 +3 位作者 焦圣 黄雯 陈军庞 王侠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34-436,共3页
为评价调QAlexandrite激光对太田痣的疗效,对522例患者进行了2次以上治疗。结果:522例患者中,无1例有疤痕形成。疗效随次数的增加而提高;治疗间隔5~6个月较为合理;睑、颞部的疗效逊于其他部位;多因素分析中,次数、剂量间隔具有显著意... 为评价调QAlexandrite激光对太田痣的疗效,对522例患者进行了2次以上治疗。结果:522例患者中,无1例有疤痕形成。疗效随次数的增加而提高;治疗间隔5~6个月较为合理;睑、颞部的疗效逊于其他部位;多因素分析中,次数、剂量间隔具有显著意义。研究表明,调QAlexandrite激光能无创伤地治愈太田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Q alexandrite激光 治疗 太田痣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调Q Alexandrite激光治疗太田痣的合理间隔时间 被引量:2
2
作者 卢忠 方丽华 +3 位作者 焦圣 黄雯 陈军庞 王侠生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 探讨调QAlexandrite激光对太田痣的合理治疗间隔时间。方法  2 67例接受 3次治疗的患者按治疗间隔分为 4组 ,并进行疗效评判 ;对 187例患者就术后色泽消退停止的时间进行调查 ;5例患者接受了多例次活检 ,对 7例次术后采集的标本... 目的 探讨调QAlexandrite激光对太田痣的合理治疗间隔时间。方法  2 67例接受 3次治疗的患者按治疗间隔分为 4组 ,并进行疗效评判 ;对 187例患者就术后色泽消退停止的时间进行调查 ;5例患者接受了多例次活检 ,对 7例次术后采集的标本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色素消退 ,无一例产生瘢痕。治疗间隔 5~ 6月者疗效明显优于 3~ 4月 ,而与 7~ 8月及 9月以上者相比疗效无显著差异。 80 .2 1%患者至术后 7月已观察不到明显的色素消退。光镜下 ,术后 4月左右噬黑素细胞明显增加 ;此时在电镜下可见黑素小体与细胞残骸仍散在于胶原纤维之间。结论 大多数太田痣患者的合理治疗间隔为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田痣 激光治疗 治疗间职 Q alexandrite激光
下载PDF
调Q-Alexandrite激光治疗太田痣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吕蓉 潘福琼 +1 位作者 常有军 赖龙清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目的评价调Q-Alexandrite激光治疗太田痣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对随访的经调Q-Alexandrite激光(波长755nm、光斑直径3mm、脉冲时间50ns、能量密度6.0~10.0J/cm2)治疗的329例太田痣患者,分析其疗效及与治疗次数、治疗剂... 目的评价调Q-Alexandrite激光治疗太田痣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对随访的经调Q-Alexandrite激光(波长755nm、光斑直径3mm、脉冲时间50ns、能量密度6.0~10.0J/cm2)治疗的329例太田痣患者,分析其疗效及与治疗次数、治疗剂量、治疗间隔时间、治疗部位及年龄的关系。结果329例患者中,无一例有瘢痕形成,疗效随治疗次数、剂量增加而提高,治疗间隔5~6个月较为合理,睑、颞、颧部疗效逊于额、颊部位,婴幼儿治疗次数明显少于成年人。结论调Q-Alexandrite激光能无创性治疗太田痣,治疗效果与治疗次数、治疗剂量、病变部位、患者年龄和治疗时间间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alexandrite激光治疗 太田痣 色素 临床资料 剂量
下载PDF
Q开关Alexandrite激光治疗口周色素沉着肠道息肉综合征皮肤黑色斑 被引量:2
4
作者 宋为民 冯卫国 《华中医学杂志》 2001年第2期110-110,共1页
关键词 口周色素沉着-肠道息肉综合征 皮肤黑色班 Q开关 alexandriter激光
下载PDF
调Q-Alexandrite激光治疗皮肤色素性疾病远期疗效观察
5
作者 吕蓉 陶丁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调Q-Alexandrite激光治疗皮肤色素性疾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对皮肤色素性疾病(太田痣、脂溢性角化、雀斑、颧部褐青色痣、外源性色素沉着包括纹眉、文身、外伤)经该激光治愈后满5年的391例患者进行电话或信件方式随访,了解分析复... 目的观察调Q-Alexandrite激光治疗皮肤色素性疾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对皮肤色素性疾病(太田痣、脂溢性角化、雀斑、颧部褐青色痣、外源性色素沉着包括纹眉、文身、外伤)经该激光治愈后满5年的391例患者进行电话或信件方式随访,了解分析复发情况、复发时间。结果太田痣63例,复发14例,复发率22.2%;脂溢性角化25例,复发13例,复发率52.0%;雀斑31例,复发18例,复发率58.0%;颧部褐青色痣17例,复发1例,复发率5.9%;外源性色素沉着47例,无复发。结论雀斑、脂溢性角化5年复发率高达50.0%以上,太田痣复发率22.2%,颧部褐青色痣、外源性色素性疾病效果稳定。其复发率与各种皮肤色素性疾病的病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皮肤色素性疾病 复发
下载PDF
Alexandrite激光治疗雀斑近远期疗效观察
6
作者 吕蓉 陶丁 《华西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307-308,共2页
目的观察Alexandritc(Alex)激光治疗雀斑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1998年10月-2006年5月经Alex激光治疗的172例雀斑患者的近期(术后半年)效果及31例远期(治愈后满5年的患者)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期疗效:术后3~6个月复查,172... 目的观察Alexandritc(Alex)激光治疗雀斑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1998年10月-2006年5月经Alex激光治疗的172例雀斑患者的近期(术后半年)效果及31例远期(治愈后满5年的患者)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期疗效:术后3~6个月复查,172例雀斑患者经1次治疗治愈165例,占95.9%,2次治愈3例(1.7%),1次治疗有效但中断治疗4例,总有效率100.0%。远期疗效:经Alex激光治愈后满5年的患者。符合条件的随访者87例,回收信息31条。复发18例,复发率58.1%(18/31)。结论Alex激光治疗雀斑近期疗效良好,远期复发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exandrite激光 雀斑 近远期疗效
原文传递
调Q Alexandrite激光对太田痣黑素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卢忠 陈军庞 +3 位作者 王侠生 方丽华 焦圣 黄雯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3-164,共2页
目的 研究调QAlexandrite激光对太田痣黑素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激光照射前及照射后各个阶段 ,对 4例患者分别进行 11例次组织病理学观察和 14例次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激光照射瞬间 ,真皮黑素细胞破坏 ,黑素小体空泡化 ,真皮中形... 目的 研究调QAlexandrite激光对太田痣黑素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激光照射前及照射后各个阶段 ,对 4例患者分别进行 11例次组织病理学观察和 14例次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激光照射瞬间 ,真皮黑素细胞破坏 ,黑素小体空泡化 ,真皮中形成圆形空泡。表皮无明显损伤。照射后 3个月至 1年间 ,巨噬细胞吞噬并清除黑素小体和细胞残骸 ,真皮黑素细胞减少 ,无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调QAlexandrite激光能选择性地破坏真皮黑素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田痣 激光 黑素细胞 显微镜检查
原文传递
调Q Alexandrite激光治疗太田痣对正常表皮黑素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卢忠 方丽华 +3 位作者 焦圣 黄雯 陈军庞 王侠生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1年第3期130-132,共3页
目的 了解调QAlexandrite激光治疗太田痣过程中对正常表皮黑素细胞的损伤。方法 对 5例患者进行多例次活检 ,于光镜 (14例次 )和电镜 (17例次 )下观察激光对表皮黑素细胞的作用 ,及其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表皮黑素细胞中的黑素小体的... 目的 了解调QAlexandrite激光治疗太田痣过程中对正常表皮黑素细胞的损伤。方法 对 5例患者进行多例次活检 ,于光镜 (14例次 )和电镜 (17例次 )下观察激光对表皮黑素细胞的作用 ,及其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表皮黑素细胞中的黑素小体的数目及大小均明显少于真皮黑素细胞 ,在激光作用瞬间大多受到轻中度损伤 ,术后 5个月~ 1年可逐渐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田痣 黑素细胞 光镜 电镜 激光治疗
原文传递
The Spectral Characterization of Blue Spinel and Other Blue Gemstones with the Alexandrite Effect
9
作者 Jiling Zhou Chengsi Wang +2 位作者 Xishan Zhao Yunqi Yang Andy Hsitien Shen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4期69-76,共8页
In gemmology,the term“Alexandrite effect”is used to describe colour change phenomenon when a gemstone is observed under different light sources,usually between daylight and incandescent light.The definition of the A... In gemmology,the term“Alexandrite effect”is used to describe colour change phenomenon when a gemstone is observed under different light sources,usually between daylight and incandescent light.The definition of the Alexandrite effect is constantly being broadened with new discovery of gem resource.The traditional definition of the Alexandrite effect attributing the colour change phenomenon to the presence of two maximum transmission regions and a maximum absorption region in the absorption spectra.In this study,7 blue spinels and 5 blue gemstones(including tanzanite,kyanite,fluorite,and 2 sapphires)showing the Alexandrite effect were investigated.The goal is to explain the cause of blue-to-violet Alexandrite effect and the spectral features causing such colour change.In the UV-Vis spectra,all samples showed a maximum absorption peak in the range of 534-610 nm,within the green region to orange region.The traditional explanation of green to red Alexandrite effect required a transmission window in the red region;however,some of our samples did not show this transmission window and the blue-to-violet Alexandrite effect was still visible.Therefore,it is incomplete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the Alexandrite effect according to their 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spectra,a systematic study based on modern colour science and colour perception in human vision is required to elucidate the blue-to-violet Alexandrite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ue spinel alexandrite effect absorption spectrum
下载PDF
激光技术在食品3D打印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10
作者 童强 肖帅磊 +2 位作者 姜宇 董秀萍 庞桂兵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5-321,共7页
随着食品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辅助技术与其结合的创新应用越来越受关注。激光技术具有精确、高能量和快速实现材料成型等特点,与食品3D打印技术的个性化定制优势高度契合,两者的结合在食品加工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在... 随着食品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辅助技术与其结合的创新应用越来越受关注。激光技术具有精确、高能量和快速实现材料成型等特点,与食品3D打印技术的个性化定制优势高度契合,两者的结合在食品加工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在介绍食品3D打印技术和激光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激光技术在食品3D打印中的应用,包括激光参数(如波长、功率、脉冲等)和工艺优势。同时,指出激光技术在食品3D打印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如激光照射下的食品安全、应用局限等问题。最后,对激光技术和食品3D打印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与展望,指明未来发展方向,为激光技术在食品3D打印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3D打印 增材制造 激光技术 食品加工
下载PDF
激光诱导荧光技术与地下水重金属原位检测应用进展
11
作者 毛康 薛家奇 +1 位作者 陈卓 张华 《岩矿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4,共16页
对地下水重金属污染进行现场检测,是快速识别重金属种类和评价污染程度的重要手段。激光诱导荧光技术(LIF)利用特定荧光探针,在目标重金属存在下,通过激光诱导荧光探针产生/猝灭荧光,从而完成对重金属的识别和检测,具有快速甄别地下水... 对地下水重金属污染进行现场检测,是快速识别重金属种类和评价污染程度的重要手段。激光诱导荧光技术(LIF)利用特定荧光探针,在目标重金属存在下,通过激光诱导荧光探针产生/猝灭荧光,从而完成对重金属的识别和检测,具有快速甄别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特性和无损获取其价态的优势。本文在简述LIF检测重金属原理和LIF原位检测地下水重金属装备基础上,重点从荧光探针合成及其在重金属传感检测方法的构建上总结了基于不同荧光探针的LIF现场检测重金属的研究进展。目前可用于重金属检测的荧光探针包括以小分子探针、有机大分子和聚集诱导发光为主的有机荧光探针和以金纳米簇、量子点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为代表的纳米荧光探针。这些探针的合成及其对应的传感检测方法的构建表明LIF技术在地下水重金属检测中具有巨大优势。而针对地下水重金属检测的LIF设备研发方面的成果虽不如荧光传感检测方法丰富,但已研制出部分重金属的传感器和检测装备,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未来研究将会聚焦在地下水重金属主控因子识别和抗干扰技术研发、荧光探针合成与LIF检测方法构建、重金属传感部件和检测装备集成研制,以及检测技术标准化,为后续场地地下水典型重金属LIF检测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重金属 激光诱导荧光 荧光探针 现场检测
下载PDF
利用原子在圆偏振激光场中的强场电离产生自旋极化电子
12
作者 王中元 高轩鸿 +2 位作者 景文泉 杜进旭 赵松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09,共9页
圆偏振激光场中原子的非绝热强场电离为产生自旋极化电子提供了机会.我们应用这些解析电离速率公式[Ingo Barth and Olga Smirnova,Phys.Rev.A 88,013401(2013)]更系统地研究了通过Kr和Xe原子在右旋圆偏振激光脉冲中的强场电离产生自旋... 圆偏振激光场中原子的非绝热强场电离为产生自旋极化电子提供了机会.我们应用这些解析电离速率公式[Ingo Barth and Olga Smirnova,Phys.Rev.A 88,013401(2013)]更系统地研究了通过Kr和Xe原子在右旋圆偏振激光脉冲中的强场电离产生自旋极化电子,并证实了不同自旋态的光电子能量分布有很大差异、电子的自旋极化敏感地依赖于光电子能量.另外,在光电子能谱的低能部分其自旋极化可以达到100%,并且通过调节激光强度和频率可以很好地控制能量积分的自旋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极化电子 非绝热强场电离 右旋圆偏振激光
下载PDF
Y_(2)O_(3)弥散强化高速钢的激光选区熔化制备及性能
13
作者 刘岩 赵定国 +3 位作者 李月 崔小杰 王书桓 薛月凯 《工程科学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3,共11页
为提高高速钢的综合性能,利用行星式球磨机将M2高速钢(W_(6)Mo_(5)Cr_(4)V_(2))粉体与纳米尺寸的Y_(2)O_(3)颗粒进行低能球磨混合,并采用激光选区熔化制备Y_(2)O_(3)弥散强化M2高速钢.实验结果表明,球磨后的M2高速钢粉体基本呈球形,未... 为提高高速钢的综合性能,利用行星式球磨机将M2高速钢(W_(6)Mo_(5)Cr_(4)V_(2))粉体与纳米尺寸的Y_(2)O_(3)颗粒进行低能球磨混合,并采用激光选区熔化制备Y_(2)O_(3)弥散强化M2高速钢.实验结果表明,球磨后的M2高速钢粉体基本呈球形,未发生严重变形,表面嵌布大量纳米级Y_(2)O_(3)颗粒.激光选区熔化成形的Y_(2)O_(3)弥散强化M2高速钢试样的致密度为98.3%,纵向微观组织主要为等轴晶和柱状枝晶,横向微观组织为等轴晶,平均晶粒尺寸为900 nm.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Y_(2)O_(3)颗粒的加入对M2高速钢物相种类影响不大,仍由马氏体相、残余奥氏体相和碳化物组成.其抗拉强度达到了943 MPa,与未添加Y_(2)O_(3)颗粒的高速钢相比,强度提高了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选区熔化 M2高速钢 氧化物弥散强化 激光电冶金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非均匀强激光场下正负电子对的产生
14
作者 落彩青 任云亮 吾拉依木江·司提瓦力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23,共7页
随着强激光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使得能量转化成物质的施温格过程的实验指日可待.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接近实际强激光的模型中理论研究施温格效应至关重要.本文采用量子场论模拟方法在非均匀电场中研究施温格效应的空间特性.首先,发现在能... 随着强激光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使得能量转化成物质的施温格过程的实验指日可待.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接近实际强激光的模型中理论研究施温格效应至关重要.本文采用量子场论模拟方法在非均匀电场中研究施温格效应的空间特性.首先,发现在能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电场的空间尺度显著影响正负电子对的产生率、动量和空间分布.正负电子对的动量和空间分布显示,当电场的空间尺度增大时,因为电场强度变小,所以产生的正负电子对无法及时被分开,抑制正负电子对的产生.最后,用连续性方程研究正负电子对的产生位置分布,发现正负电子对的产生位置分布与电场强度分布是对应的,电子和正电子的产生位置分离一个康普顿波长.此研究结果展示了施温格效应的空间特性,同时解释了弱电场下施温格效应的抑制机制.这些结论在人们常采用的均匀电场近似研究中无法得到.我们的研究对检测施温格实验中的正负电子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施温格效应 量子场论模拟方法 非均匀电场 空间分布
下载PDF
移动激光扫描在地铁车站限界测量中的应用
15
作者 高志强 《山西建筑》 2025年第1期173-176,186,共5页
为满足限界要求,地铁车站站台边缘与地铁列车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但可能发生乘客踏空风险。现需对车站区段的站台边缘至线路中心线距离现状进行快速普查,为更新改造提供决策数据。文章利用移动激光扫描技术快速获取车站段全断面点云,通... 为满足限界要求,地铁车站站台边缘与地铁列车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但可能发生乘客踏空风险。现需对车站区段的站台边缘至线路中心线距离现状进行快速普查,为更新改造提供决策数据。文章利用移动激光扫描技术快速获取车站段全断面点云,通过点云数据处理提取关键特征点,实现了对空间距离的非接触测量,经传统方法对比复核,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激光扫描 地铁车站 站台特征点 限界测量
下载PDF
Q345B/304异种钢激光填丝焊接工艺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海 陈辉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34,共6页
为了提高异种钢焊接质量,采用激光焊技术填充ER308L焊丝对Q345B低合金钢与304不锈钢两种异质材料进行焊接。在不同的激光功率下,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对焊接接头进行了深入的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当激光功率高于3 kW时,... 为了提高异种钢焊接质量,采用激光焊技术填充ER308L焊丝对Q345B低合金钢与304不锈钢两种异质材料进行焊接。在不同的激光功率下,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对焊接接头进行了深入的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当激光功率高于3 kW时,接头处得以焊透,4 kW、4.5 kW和5 kW这3种焊缝截面均呈现束腰现象,且焊缝组织均为典型的板条状马氏体,其中5 kW焊接件焊缝所含的板条马氏体更加细小,表现出最高的硬度值;4 kW焊接件的抗拉强度达到590 MPa,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焊接件的抗拉强度逐步下降;焊缝中主要出现了Cr_(2)Ni_(3)、Fe_(2)Ni_(3)、α-Fe等相,没有大量出现对质量有较大影响的M_(23)C_(6)和σ相等有害相。采用激光填丝焊接技术能够实现Q345B/304异种钢的高质量焊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异种钢 激光焊接 激光功率 焊缝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表面张力对激光焊接熔池及匙孔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彭进 许红巧 +4 位作者 杨晓红 王星星 谢世华 李俐群 张定宇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4,I0003,共9页
基于FLUENT19.0软件,建立了激光焊接热-流耦合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表面张力温度系数(为负值)对熔池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表面张力温度系数的减小,熔池后方顺时针漩涡的流动趋势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而且焊接飞溅的数量增多.纵截面熔... 基于FLUENT19.0软件,建立了激光焊接热-流耦合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表面张力温度系数(为负值)对熔池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表面张力温度系数的减小,熔池后方顺时针漩涡的流动趋势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而且焊接飞溅的数量增多.纵截面熔池长度逐渐增加,纵截面熔池流体最大流动速度逐渐增大,熔池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当表面张力温度系数为-2.5×10^(-4)N/(m·K)时,熔池长度平均值为3.28 mm、熔池流体最大流动速度的平均值为2.89 m/s、熔池横截面面积的平均值为4.52 mm^(2);当表面张力温度系数为-3.5×10^(-4)N/(m·K)时,熔池长度平均值为3.73 mm、熔池流体最大流动速度的平均值为3.53 m/s、熔池横截面面积的平均值为4.03 mm^(2);当表面张力温度系数为-4.9×10^(-4)N/(m·K)时,熔池长度平均值为4.14 mm、熔池流体最大流动速度的平均值为4.09 m/s、熔池横截面面积的平均值为3.28 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焊接 表面张力 熔池 匙孔
下载PDF
海面溢油激光探测系统及相关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培良 王智伟 +2 位作者 孔德明 崔永强 马勤勇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7,共8页
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海面溢油探测技术之一,但基于该技术的油膜厚度反演算法不适用于评估厚油膜(>800μm)。激光方向性强且能量集中,研究已表明其具备评估海面油膜的能力,然而现有探测系统将激光信号作为干扰信号... 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海面溢油探测技术之一,但基于该技术的油膜厚度反演算法不适用于评估厚油膜(>800μm)。激光方向性强且能量集中,研究已表明其具备评估海面油膜的能力,然而现有探测系统将激光信号作为干扰信号加以抑制或去除。为了重新找回该信号以实现探测海面厚油膜的目的,研究了一种海面溢油激光探测系统并对其协调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另外,基于此系统建立了一种利用激光反射信号评估海面厚油膜的模型。通过选用原油和白油的混合油(1:50)作为实验油,验证了海面溢油激光探测系统的可行性和油膜厚度评估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量计量 激光探测系统 激光诱导荧光 海面溢油 油膜厚度
下载PDF
激光距离选通三维成像技术研究进展(特邀)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新伟 孙亮 +3 位作者 张岳 宋博 夏晨昊 周燕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41,共19页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同时获得反映目标辐射特性和纹理特征的高分辨率强度图像以及反映目标和所处场景的三维空间信息的稠密点云数据/三维图像的激光相机雷达技术已成为激光雷达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摄像机与激光雷达复合的技术方案存...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同时获得反映目标辐射特性和纹理特征的高分辨率强度图像以及反映目标和所处场景的三维空间信息的稠密点云数据/三维图像的激光相机雷达技术已成为激光雷达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摄像机与激光雷达复合的技术方案存在异源数据融合问题,尤其是在雾雨雪天气条件下以及水下等传输链路中存在严重散射的情况时难以有效工作。激光距离选通三维成像技术利用单一门控成像器件可同时获得高质量二维强度图像和高分辨率三维图像,其二维图像中的像素和三维图像中的体素一一对应,并继承了激光距离选通成像透散射成像的技术优势,具有实现高性能激光相机雷达的技术潜力。论文系统综述了步进延时扫描、增益调制、距离能量相关等激光距离选通三维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该类技术的国内外典型应用情况,最后分析了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及进一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选通成像 三维成像 激光雷达 激光相机雷达 距离能量相关
下载PDF
调Q激光与手术切除治疗口腔黏膜黑斑后的复发率比较: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20
作者 孙凯 施琳俊 沈雪敏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1期36-42,共7页
目的比较755 nm调Q激光与手术切除治疗口腔黏膜黑斑后的复发率。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9年1月—2021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病科门... 目的比较755 nm调Q激光与手术切除治疗口腔黏膜黑斑后的复发率。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9年1月—2021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病科门诊接受调Q激光或手术切除治疗的口腔黏膜黑斑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和随访病史。将治疗后1年复发率作为主要结局指标,长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间的1年无复发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57例患者,其中16例患者接受了手术切除治疗,41例患者接受了调Q激光治疗,两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基线无显著差异。手术切除组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口腔黏膜黑斑的复发(0%),而调Q激光组有12例(29.27%)患者出现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治疗后6.08个月,复发与吸烟(P=1.000)、胃肠道息肉(P=1.000)、纵型黑甲(P=0.187)、家族史(P=0.552)、治疗次数(P=0.567)或是否多发(P=0.497)均无相关性。与手术切除相比,调Q激光治疗口腔黏膜黑斑1年复发的比值比为4.41,95%置信区间为1.27⁃15.24(P=0.020)。手术切除组中有3例患者(18.75%)报告损害切除处出现凹陷和疤痕,而调Q激光组没有患者报告长期不良反应(0%)(P=0.019)。结论与手术切除相比,调Q激光治疗口腔黏膜黑斑的优势在于长期不良反应率较低,但复发率相对较高,在治疗前需与患者沟通两种方法的优劣,以助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黑斑 调Q激光 手术切除 随访 复发 不良反应 凹陷 疤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