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asurement of Ammonia Emission Following Surface Application of Urea Fertilizer from Irrigated Paddy Rice Fields 被引量:4
1
作者 Md.ToufiqIqbal TIANGuang-ming +1 位作者 LIANGXin-qiang FatimaRuksha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88-293,共6页
Ammonia emiss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thways of nitrogen loss from agricultural cultivated field.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the measurement of ammonia emission from paddy rice field obtained by surface applic... Ammonia emiss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thways of nitrogen loss from agricultural cultivated field.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the measurement of ammonia emission from paddy rice field obtained by surface application of urea fertilizer with water management.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to assess the amount of NH3 emission and the loss of nitrogen from paddy field as affected by various N doses, i.e., 0 (control), 90 (N1), 180 (N2), 270 (N3) and 360 (N4) kg ha-1, following field surface application of urea fertilizer with water management. Ammonia emissions were measured by continuous airflow enclosure method from plots fertiliz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surface urea. Increase in urea-N dosage increased NH3 emission that was measured from paddy rice field. Ammonia emission started immediately and was almost complete within 12 days after top dressing of urea application to the soils. Ammonia emissions were nearly constant in all treatments from 12 days after fertilizer application. Highest ammonia emission rate was 28 g /day and total amount of ammonia emission was 56.21 kg ha-1 for 360 kg N ha-1 dose. No remarkable observation was found about temperature for ammonia emission. Due to proper water management practices less emission was observed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 period.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N loss through NH3 emission accounted for 11 to 16% during the rice- growing season. These magnitudes of loss of N appear to be most important for environmental point of vie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a emission Surface application urea paddy field Nitrogen loss
下载PDF
Dry deposition of ammonia around paddy fields in the subtropical hilly area in southern 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YI Yuchen SHEN Jianlin +3 位作者 YANG Chaodong WANG Juan LI Yong WU Jinshui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0年第3期216-223,共8页
This study measured the ammonia(NH3)concentration and dry deposition within 100 m around paddy fields(0.6 ha)with double rice cropping in the subtropical hilly area in southern China,with the aims to quantify the dry ... This study measured the ammonia(NH3)concentration and dry deposition within 100 m around paddy fields(0.6 ha)with double rice cropping in the subtropical hilly area in southern China,with the aims to quantify the dry deposition of NH3 around the emission source and to clarify its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NH3 concentrations were found during the 15 d after nitrogen(N)fertilizer application at downwind sites within 100maround the paddy fields,and the NH3 concentrations were 12–62,2.8–7.3,13–38,and 4.9–36μg N m−3 during the 15 d after bas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topdressing in the early rice season and after bas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topdressing in the late rice season,respectively.The NH3 concentrations were relatively low(1.5–-3.8μg N m−3)during other periods of the rice season at the downwind sites,which indicated that 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n paddy fields highly affected the NH3 concentration at downwind sites.The NH3 concentrations at the downwind sit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in distance from the paddy fields.The total NH3 dry deposition around 100 m of the paddy fields accounted for approximately 79%and 81%of the emitted NH3 from the paddy fields in the early and late rice seasons,respectivel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ry deposition of NH3 around emission sources may be an important way to remove the NH3 volatilized from croplands in this subtropical hill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a dry deposition nitrogen deposition ammonia volatilization paddy field
下载PDF
稻田氮排放规律对氮肥调控的响应
3
作者 赵浩 赖鹏 +4 位作者 霍帅豪 陈虹 杨国涛 王学春 胡运高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0,120,共9页
为明确稻田氮排放规律对氮肥调控的响应,优化氮肥调控措施,设置不施氮处理(N0)对照组、低氮(N1,90 kg·hm^(-2))、正常施氮(N2,150 kg·hm^(-2))和过量施氮(N3,270 kg·hm^(-2))4个不同氮水平处理,于2021—2022年进行为期... 为明确稻田氮排放规律对氮肥调控的响应,优化氮肥调控措施,设置不施氮处理(N0)对照组、低氮(N1,90 kg·hm^(-2))、正常施氮(N2,150 kg·hm^(-2))和过量施氮(N3,270 kg·hm^(-2))4个不同氮水平处理,于2021—2022年进行为期两年的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后表观氮排放较对照增加140.8%~728.3%,显著高于植株吸氮量(61.1%~139.6%)和残留无机氮(17.5%~37.7%);气体、水体、淋溶氮排放量在N3条件下分别较对照增加915.0%,194.7%和379.8%,气体氮排放量增幅显著高于其他排放途径;土壤NO_(3)^(-)-N淋溶排放比例在3个施氮处理间变化量为0.31%~1.68%,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土壤NH_(4)^(+)-N淋溶排放比例则在增施氮肥后显著增加了17.1%~44.7%。以上结果表明:与植株吸氮量和残留无机氮相比,表观氮排放对氮肥调控的响应更敏感;与水体氮排放和淋溶氮排放相比,气体氮排放对氮肥调控响应更敏感;与晒田排水氮排放相比,降雨径流氮排放对氮肥调控更为敏感;与土壤NO_(3)^(-)-N淋溶相比,土壤NH_(4)^(+)-N淋溶对氮肥调控响应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排放 氨挥发 氮淋溶 施氮量
下载PDF
GPMCP原位在线监测稻田土壤氨挥发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天玲 黄家宇 +5 位作者 蒋明昊 李兆兴 汪晨煦 汪正国 邱子健 申卫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55-2165,共11页
为实现原位在线精准监测氨挥发并探究农田氨挥发实时排放特征,本研究将自主研发的基于薄膜梯度扩散的电化学氨气实时传感器(GPMCP)应用于施用基肥和分蘖肥后的水稻田进行氨挥发实时跟踪监测。结果首先证实了农田温室气体(CO_(2),CH_(4)... 为实现原位在线精准监测氨挥发并探究农田氨挥发实时排放特征,本研究将自主研发的基于薄膜梯度扩散的电化学氨气实时传感器(GPMCP)应用于施用基肥和分蘖肥后的水稻田进行氨挥发实时跟踪监测。结果首先证实了农田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均对GPMCP监测结果无影响,表明了GPMCP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对基肥和分蘖肥期的氨挥发跟踪监测发现,日间平均氨挥发量约是夜间的3倍,每天的11:00—15:00是氨挥发高峰时段(损失率高达40%)。两肥期均在施肥第2天氨排放量达峰,氨累积排放量为(24.4±6.6)kg·hm^(-2),累积氨损失率为7.7%±2.1%。GPMCP与密闭式抽气法测定的氨挥发结果具有良好正相关性,但由于密闭式抽气法受采样时段限制,其实测值低于GPMCP。与当前常用氨监测法相比,GPMCP更能有效捕捉氨挥发动态变化过程、精准反映氨挥发规律,有望成为农田氨挥发精准监测新技术,极具推广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透过电化学传感技术 氨挥发 原位实时 在线监测 水稻田
下载PDF
太湖地区稻田氨挥发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72
5
作者 宋勇生 范晓晖 +2 位作者 林德喜 杨林章 周健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5-269,共5页
应用微气象学方法研究太湖地区水稻三个不同施肥期施用尿素后的氨挥发损失 ,并对其影响因素 (气候、田面水中NH+4 N浓度和作物覆盖等 )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施用尿素后的氨挥发损失为各时期施氮量的 18 6 %~ 38 7% ,... 应用微气象学方法研究太湖地区水稻三个不同施肥期施用尿素后的氨挥发损失 ,并对其影响因素 (气候、田面水中NH+4 N浓度和作物覆盖等 )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施用尿素后的氨挥发损失为各时期施氮量的 18 6 %~ 38 7% ,其中以分蘖肥时期损失最大 ,其次为基肥 ,穗肥氨挥发损失最小。氨挥发损失主要时期是在施肥后 7d内。在水稻不同生长期 ,各因素对氨挥发的影响能力大小并不一样 ,三个施肥期的氨挥发损失通量与施肥后田面水中铵态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稻田 氨挥发损失 微气象学 尿素 氮肥 肥料利用率
下载PDF
南京两种菜地土壤氨挥发的研究 被引量:81
6
作者 贺发云 尹斌 +2 位作者 金雪霞 曹兵 蔡贵信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3-259,共7页
在南京雨花区武警农场和栖霞区东阳科技站先后进行了秋季小青菜和秋冬季大白菜田间试验,研究菜地土壤施用氮肥后的氨挥发及其影响因素,氨挥发采用密闭室间歇密闭通气法测定。结果表明,小青菜试验地的pH为5 .4 ,施肥后土壤pH值也未高于6 ... 在南京雨花区武警农场和栖霞区东阳科技站先后进行了秋季小青菜和秋冬季大白菜田间试验,研究菜地土壤施用氮肥后的氨挥发及其影响因素,氨挥发采用密闭室间歇密闭通气法测定。结果表明,小青菜试验地的pH为5 .4 ,施肥后土壤pH值也未高于6 .0 ,故氨挥发损失低(<0 .4 % ) ;而在pH为7.7的大白菜试验地上,控释尿素、低氮和高氮3个处理(施氮量分别为N 180、30 0和6 0 0kghm-2 )氨挥发率分别为0 .97%、12 .1%和17 1%。以上结果表明,土壤pH是影响菜地土壤氨挥发的主要因素,降低氮肥用量能明显减少氨挥发,而施用控释尿素是一种有效控制氨挥发损失的措施。大白菜不同施肥期的结果还表明,施尿素后降雨通过降低表层土壤氮的浓度而影响氨挥发,降雨离施肥期越近,雨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挥发 菜地 大白菜 施肥 控释尿素 试验地 施用 南京 农场 科技
下载PDF
藻类在稻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对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启明 铁文霞 +2 位作者 尹斌 贺发云 朱兆良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4-819,共6页
本文在总结已有稻田藻类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温室盆栽试验的初步结果,阐述了藻类对稻田氨挥发损失过程的影响,及其在稻田土壤N素转化、供应与调节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减少N素氨挥发损失和合理利用稻田藻类的方法。
关键词 藻类 稻田 尿素 氨挥发
下载PDF
太湖地区氮磷肥施用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60
8
作者 田玉华 贺发云 +1 位作者 尹斌 朱兆良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93-900,共8页
在太湖地区乌栅土上,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连续两年研究了施氮(N)量为0、180、255、330kghm^-2,施磷(P205)量为0、30、90、180kghm^-2的6个组合(对照NOP0、低氮N180P90、优化N255P90、低磷N255P30、高磷N255P180、高氮N330P90)以及... 在太湖地区乌栅土上,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连续两年研究了施氮(N)量为0、180、255、330kghm^-2,施磷(P205)量为0、30、90、180kghm^-2的6个组合(对照NOP0、低氮N180P90、优化N255P90、低磷N255P30、高磷N255P180、高氮N330P90)以及三个施肥时期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氨挥发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测定。结果表明,稻田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后6d内,基肥和第一次追肥后各处理氨挥发量占施氮量的0.4%~11.5%,而第二次追肥后氨挥发损失比例较大,对照、低氮、优化、低磷、高磷和高氮处理的氨挥发在2002年稻季分别占施氮量的5.8%、9.7%、25.6%、15.6%和11.6%,在2003年稻季则分别为27.4%、26.2%、30.0%、35.1%和27.6%。若施肥后遇阴雨天气或正值水稻拔节孕穗期,氨挥发量便降低。田面水中的NH4^+-N浓度是氨挥发的决定因素之一,与氨挥发通量呈正相关。施磷量相同时,氨挥发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量相同时,高磷和低磷处理氨挥发均高于优化处理,表明在氮磷不平衡施用时,氮肥氨挥发损失会加剧,从氨挥发损失方面考虑,稻田推荐施磷量不宜超过P2O59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尿素 磷肥 氨挥发
下载PDF
镇江丘陵区稻田化肥氮的氨挥发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6
9
作者 田光明 蔡祖聪 +1 位作者 曹金留 李小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4-332,共9页
采用密闭室方法对镇江丘陵区典型稻麦轮作制度下的水稻插秧、分蘖和孕穗期施用尿素的氨挥发进行了测定 ,并对施肥后土壤pH的变化及其对氨挥发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田施用尿素有明显的氨挥发损失 ,氨挥发损失率在水稻不同生育期... 采用密闭室方法对镇江丘陵区典型稻麦轮作制度下的水稻插秧、分蘖和孕穗期施用尿素的氨挥发进行了测定 ,并对施肥后土壤pH的变化及其对氨挥发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田施用尿素有明显的氨挥发损失 ,氨挥发损失率在水稻不同生育期有很大的差异 ,分蘖肥的氨挥发显著高于基肥和孕穗肥。受温度、植株状况以及光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氨挥发存在明显的年际差异。田面水的 pH值在施肥后有明显的昼夜波动 ,而氨挥发损失受田面水 pH值变化的显著影响。稻草对不同生育期施肥的氨挥发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土 氨挥发 尿素 影响因素 江南丘陵区 化肥氮素
下载PDF
沼液稻田消解对水稻生产、土壤与环境安全影响研究 被引量:82
10
作者 姜丽娜 王强 +4 位作者 陈丁江 李艾芬 钱士明 符建荣 汪建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28-1336,共9页
为研究稻田消解沼液对水稻安全生产、土壤肥力及质量的影响,评价沼液施用后对水体及大气环境污染的风险,提出稻田沼液消解安全容量,在浙江省嘉兴市青紫泥田(属脱潜潴育型水稻土)上,进行3a定位田间小区试验,考察了不同沼液用量下水稻产... 为研究稻田消解沼液对水稻安全生产、土壤肥力及质量的影响,评价沼液施用后对水体及大气环境污染的风险,提出稻田沼液消解安全容量,在浙江省嘉兴市青紫泥田(属脱潜潴育型水稻土)上,进行3a定位田间小区试验,考察了不同沼液用量下水稻产量、稻谷及土壤中有害重金属含量差异,测定了稻田氨挥发通量及田面水、下渗水氮含量,并确定了稻田沼液消解容量。结果表明,连续3a、每年水稻生长季施灌沼液135~540kgN·hm-2的范围内,水稻产量与全化肥区持平或略有增产,施灌沼液处理的稻谷中有害重金属镉、铅、汞、砷含量没有明显增加;除高沼液用量处理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含量明显增加外,其他土壤肥力指标没有明显增加,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也没有明显积累;施用沼液处理田面水中铵态氮含量明显高于全化肥处理,但对土壤下渗水氮含量影响较小;2倍氮沼液用量下,水田消解中氨挥发量占总氮投入量的13%,高于全化肥处理10倍以上。在水稻生产安全、农产品安全、土壤质量可持续、农田水环境友好的前提下,水稻生长季沼液稻田消解的安全容量为540kgN·hm-2·a-1;氨挥发是目前沼液稻田消解中主要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稻田消解 水稻生产 重金属 氨挥发
下载PDF
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82
11
作者 张文学 孙刚 +4 位作者 何萍 梁国庆 王秀斌 刘光荣 周卫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1-1419,共9页
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和15N标记技术研究了尿素施入稻田后氨挥发损失特征以及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施用尿素后第4天氨挥发速率达到峰值,... 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和15N标记技术研究了尿素施入稻田后氨挥发损失特征以及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施用尿素后第4天氨挥发速率达到峰值,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后21天内。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添加NBPT处理的氨挥发速率峰值降低27.04%,累积氨挥发损失量降低21.65%;NBPT与DMPP配施时,氨挥发速率峰值降低12.95%,累积氨挥发损失量降低13.58%;而添加DMPP时,氨挥发速率峰值增加23.61%,累积氨挥发损失量与单施尿素的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地表水中铵态氮浓度和pH值与氨挥发速率均达极显著正相关,说明二者是影响氨挥发速率的主要因素,而气温、地温和水温与氨挥发速率的相关性不显著。与单施尿素相比,添加脲酶抑制剂可显著增加稻谷产量。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配合施用可更有效地提高氮肥的回收率。综合降低氨挥发、提高水稻产量及地上部氮肥回收率的效果,添加脲酶抑制剂以及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配施的两个处理效果较为理想,硝化抑制剂不宜单独添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氨挥发 氮素回收率 稻田
下载PDF
不同水氮管理下稻田氨挥发损失特征及模拟 被引量:44
12
作者 杨士红 彭世彰 +3 位作者 徐俊增 姚俊琪 金小平 宋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9-104,共6页
为了探讨减少稻田氨挥发的合理水氮管理措施,基于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水氮管理稻田氨挥发损失规律及其交互影响,并用DNDC(土壤碳氮循环模型)模型模拟了节水灌溉条件下不同氮肥管理稻田氨挥发损失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控制灌溉和实地... 为了探讨减少稻田氨挥发的合理水氮管理措施,基于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水氮管理稻田氨挥发损失规律及其交互影响,并用DNDC(土壤碳氮循环模型)模型模拟了节水灌溉条件下不同氮肥管理稻田氨挥发损失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控制灌溉和实地氮肥管理的联合应用既大幅降低了稻田氨挥发峰值,又降低了稻田大部分无施肥时段的氨挥发损失,稻田氨挥发损失量为39.63kg/hm2,较常规水肥管理稻田降低44.69%。采用DNDC模型模拟节水灌溉条件下不同氮肥管理稻田氨挥发损失量是可行的,稻季氨挥发总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节水灌溉和实地氮肥管理的水氮联合调控显著降低了稻田氨挥发损失量,且实地氮肥管理对氨挥发损失降低的贡献率要大于节水灌溉。该文研究结果可为稻田的水肥科学管理,减少稻田氨挥发损失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模型 稻田 氨挥发 DNDC
下载PDF
大量沼液施灌稻田的氨挥发特征 被引量:13
13
作者 邓欧平 姜丽娜 +2 位作者 陈丁江 孙嗣旸 吕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3-236,共4页
基于沼液灌溉田间试验,采用通气法研究化肥和沼液施灌稻田的氨挥发特征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尿素施用处理的氨挥发速率峰值出现在每次施氮后当天或第2天,而各沼液施灌处理则在施氮后当天。氨挥发速率和累计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 基于沼液灌溉田间试验,采用通气法研究化肥和沼液施灌稻田的氨挥发特征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尿素施用处理的氨挥发速率峰值出现在每次施氮后当天或第2天,而各沼液施灌处理则在施氮后当天。氨挥发速率和累计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沼液灌溉田间氨挥发速率随时间的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田面水中铵氮浓度的变化。每次沼液施灌后的前7天是稻田氨挥发的关键时期。水稻分蘖初期氨挥发明显高于其他时期的。等氮量沼液施灌处理的平均氨挥发速率为(1.48±2.08)kg/(hm2.d),累计量为(51.00±4.46)kg/hm2,全生育期氮素损失率(14.90±1.65)%,分别是尿素施用处理的5.1,3.0,6.4倍。因此,若以等氮量的沼液代替尿素不仅存在稻田供氮不足的风险,而且增加了氨挥发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可能,这需要在沼液广泛应用于水稻生产的过程中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稻田 氨挥发 尿素 差异性
下载PDF
节水灌溉稻田氨挥发损失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3
14
作者 彭世彰 杨士红 徐俊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5-39,共5页
为了揭示节水灌溉稻田氨挥发特征,开展了不同灌溉模式稻田氨挥发损失的田间试验,分析了节水灌溉稻田氨挥发速率季节变化规律与稻季氨挥发损失量,以及稻田氨挥发速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控制灌溉稻田氨挥发速率与淹水灌... 为了揭示节水灌溉稻田氨挥发特征,开展了不同灌溉模式稻田氨挥发损失的田间试验,分析了节水灌溉稻田氨挥发速率季节变化规律与稻季氨挥发损失量,以及稻田氨挥发速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控制灌溉稻田氨挥发速率与淹水灌溉稻田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在分蘖肥引起氨挥发出现峰值后的大部分时间里都要低于淹水灌溉;控制灌溉与淹水灌溉稻田稻季氨挥发损失总量(以纯氮计)分别为125.27kg/hm2和145.64kg/hm2,分别占稻季施氮量的31.06%和36.11%。除了受施肥影响外,稻田氨挥发还与田面水(表层土壤水)铵态氮浓度、空气温度、风速、日照时数及空气湿度等有密切关系。与淹水灌溉相比,控制灌溉减少了稻田氨挥发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挥发 铵化合物 稻田
下载PDF
施肥对巢湖流域稻季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朱小红 马中文 +4 位作者 马友华 张丽娟 汪丽婷 徐宏军 肖圣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19-2126,共8页
采用通气法对巢湖流域稻季土壤氨挥发原位监测,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及秸秆还田处理对稻季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挥发峰值发生在施肥后的第1—3天,氨挥发损失主要集中于施肥后的1周。2010年整个稻季氨挥发净损失量为7.22—14.20 kg/hm2... 采用通气法对巢湖流域稻季土壤氨挥发原位监测,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及秸秆还田处理对稻季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挥发峰值发生在施肥后的第1—3天,氨挥发损失主要集中于施肥后的1周。2010年整个稻季氨挥发净损失量为7.22—14.20 kg/hm2,占氮肥施用量的4.59%—6.64%,基肥期是主要的氨挥发时期,约占总氨挥发量的60%,穗肥期氨挥发总损失量最小。常规施肥处理氨挥发总损失量最大,与常规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减量化施肥均能减少稻田土壤氨挥发损失1%—2%,氮磷肥减量同时秸秆还田处理氨挥发量最小,其总氨挥发量占常规处理的54%。施肥后的1—2d内田面水中的NH+4-N浓度达到最大值,且各施肥处理的氨挥发量与同期田面水中的NH+4-N浓度呈线性正相关。结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分析发现,秸秆还田处理可减少氨挥发损失,同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适宜在巢湖流域水稻季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施肥 氨挥发 巢湖流域
下载PDF
不同水氮管理条件下稻田氨挥发损失特征 被引量:21
16
作者 邬刚 袁嫚嫚 +4 位作者 曹哲伟 张兆冬 王莉莉 王永露 孙义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1-658,共8页
基于田间试验,采用密闭室连续抽取法研究不同水分和氮肥管理条件下稻田氨挥发损失特征,以期为减少水稻生产中氮素损失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基肥阶段,氨挥发量占当季损失量的52. 92%~90. 78%;氮肥管理模式显著影... 基于田间试验,采用密闭室连续抽取法研究不同水分和氮肥管理条件下稻田氨挥发损失特征,以期为减少水稻生产中氮素损失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基肥阶段,氨挥发量占当季损失量的52. 92%~90. 78%;氮肥管理模式显著影响氨挥发损失,采用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配施的一次性基施能显著降低8. 27%~14. 22%的氨挥发损失。在常规施肥1〔m(基肥)∶m(分蘖肥)∶m(穗肥)=5∶2∶3,肥料种类均为普通尿素,N1〕条件下,控制灌溉处理氨挥发损失较常规灌溉处理显著降低10. 04%(P<0. 05)。各施肥处理氨挥发量与同期田面水NH4^+-N浓度呈线性正相关。综合氨挥发排放强度分析,控制灌溉和采用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配施的一次性基施组合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的稻田水肥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管理 氮肥管理 稻田 氨挥发
下载PDF
添加脲酶抑制剂NBPT对麦秆还田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42
17
作者 彭玉净 田玉华 尹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3,共5页
氨挥发是稻田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为探明脲酶抑制剂NBPT对小麦秸秆还田稻田中氨挥发的影响,采用密闭室通气法,在太湖地区乌珊土上,研究了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对小麦秸秆还田稻田中施肥后尿素水解和氨挥发动态变化的影响... 氨挥发是稻田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为探明脲酶抑制剂NBPT对小麦秸秆还田稻田中氨挥发的影响,采用密闭室通气法,在太湖地区乌珊土上,研究了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对小麦秸秆还田稻田中施肥后尿素水解和氨挥发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氨挥发损失主要集中在基肥和分蘖肥时期。添加NBPT可明显延缓尿素水解,推迟田面水NH4+-N峰值出现的时间,并降低NH4+-N峰值,降低了田面水氨挥发速率和挥发量。NBPT的效果在基肥和分蘖肥施用后尤为明显,不加NBPT时施入的尿素在2~3 d内基本水解彻底,NH4+-N和氨挥发速率在第2 d即达到峰值,两次施肥后NH4+-N峰值分别为132.3 mg·L-1和66.3mg·L-1,氨挥发峰值为15.6 kg·hm-2·d-1和10.4 kg·hm-2·d-1;而添加NBPT后,NH4+-N峰值推迟至施肥后第4 d出现,NH4+-N峰值降至70.7 mg·L-1和51.6 mg·L-1,氨挥发峰值降至4.7 kg·hm-2·d-1和2.6 kg·hm-2·d-1。添加NBPT使稻田氨挥发损失总量从73.3 kg(N)·hm-2(占施氮量的24.4%)降低至34.5 kg(N)·hm-2(占施氮量的11.5%),降低53%。在添加小麦秸秆稻田中添加NBPT通过延缓尿素水解而显著降低了氨挥发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小麦秸秆 尿素 脲酶抑制剂(NBPT) 氨挥发 田面水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水稻田间氨挥发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肖新 杨露露 +1 位作者 邓艳萍 汪建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066-2071,共6页
在防雨棚池栽试验中应用通气法研究了水氮耦合对稻田土壤氨挥发速率的动态变化及损失量。结果表明,稻田施用氮肥后有明显NH3挥发损失,整个生育期累计氨挥发量为31.67~69.70kg·hm-2,占施氮量的17.95%~28.64%;不同生育时期氨挥发... 在防雨棚池栽试验中应用通气法研究了水氮耦合对稻田土壤氨挥发速率的动态变化及损失量。结果表明,稻田施用氮肥后有明显NH3挥发损失,整个生育期累计氨挥发量为31.67~69.70kg·hm-2,占施氮量的17.95%~28.64%;不同生育时期氨挥发量的大小依次为返青期>拔节孕穗期>分蘖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挥发高峰出现在施氮肥后的1~3d内;随着施氮水平增加,田间氨挥发量显著增加。与此同时,稻田水分状况对NH3挥发损失具有重要影响,与常规灌溉模式相比,控制灌溉条件下氨挥发总量和氨挥发损失率均较小,且不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就氨挥发损失率而言,在试验条件下水氮耦合效应显著,以控制灌溉模式下施氮量为180kg·hm-2时的氨挥发损失率最低,为17.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灌溉 氮肥 稻田 氨挥发
下载PDF
湖南典型双季稻田氨挥发对施氮量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朱坚 石丽红 +2 位作者 田发祥 霍莲杰 纪雄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29-1138,共10页
选择湖南典型双季稻田为对象,采用密闭室连续抽气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的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稻田氨挥发总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在当地农民习惯施肥水平(早稻150 kg/hm2、晚稻180 kg/hm2)下,早稻氨挥发损失氮量占施氮量的39.8%,... 选择湖南典型双季稻田为对象,采用密闭室连续抽气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的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稻田氨挥发总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在当地农民习惯施肥水平(早稻150 kg/hm2、晚稻180 kg/hm2)下,早稻氨挥发损失氮量占施氮量的39.8%,晚稻则达46.9%,双季稻平均氨挥发损失率达43.7%。氨挥发通量与田面水的NH+4-N浓度和pH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见,氨挥发是该区域稻田氮素损失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田 施氮量 氨挥发
下载PDF
沼液与有机肥配施条件下氮损失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周炜 孙国峰 +2 位作者 王鑫 童红玉 盛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43-1750,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沼液、有机肥配施等氮量替代化肥的模式,期望能够在保持产量稳定的前提下,降低稻田氮素损失的风险。本试验以太湖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了空白对照(CK)、常规化肥(NPK)、100%沼液、75%沼液+25%猪粪有机肥、50... 本研究旨在探索沼液、有机肥配施等氮量替代化肥的模式,期望能够在保持产量稳定的前提下,降低稻田氮素损失的风险。本试验以太湖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了空白对照(CK)、常规化肥(NPK)、100%沼液、75%沼液+25%猪粪有机肥、50%沼液+50%猪粪有机肥和100%猪粪有机肥六个处理,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的稻田氨挥发特性,同期测定稻田田面水氮含量,以及全施肥期径流流失量。试验结果显示,在等施氮量条件下,常规化肥处理水稻产量达12 752.70 kg·hm^-2,其农田氨挥发总量为76.99 kg·hm^-2,径流氮损失量39.11 kg·hm^-2;100%沼液施用处理和75%沼液+25%猪粪有机肥配施处理氨挥发量较高,分别为120.66、88.01 kg·hm^-2;而50%沼液+50%猪粪有机肥配施处理氨挥发总量和径流氮流失量均低于常规化肥处理,分别为58.03、22.00 kg·hm^-2,其产量与常规化肥处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100%猪粪有机肥施用处理尽管氨挥发总量和径流氮流失量表现最低,但其产量低于50%沼液+50%猪粪有机肥配施处理。综合比较而言,50%沼液+50%猪粪有机肥配合施用处理在保持一定产量的基础上又能减少氨挥发及氮流失风险,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有机肥 氮损失 稻田 氨挥发 径流流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