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B.Keller et Shap.)Shap.〕的物候学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严成 尹林克 魏岩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28,共5页
对吐鲁番沙漠植物园中自然分布的疏叶骆驼刺〔Alhagisparsifolia (B .KelleretShap .)Shap .〕的物候进行了 5a连续的观测 ,编绘了物候图谱。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对影响疏叶骆驼刺物候的温度和光照因子进行了分析 ,揭示出与其主要物候... 对吐鲁番沙漠植物园中自然分布的疏叶骆驼刺〔Alhagisparsifolia (B .KelleretShap .)Shap .〕的物候进行了 5a连续的观测 ,编绘了物候图谱。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对影响疏叶骆驼刺物候的温度和光照因子进行了分析 ,揭示出与其主要物候期关系最为密切的气象因子 ,表明不同的物候期 ,诱导物候表现的主导因子不同 :诱导疏叶骆驼刺萌动期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旬均最高温、旬均最低温和累计日照时数 ;诱导开花期的主要气象因子为≥ 5℃积温、花期平均日照长度和盛期旬均温 ;诱导果熟期最主要的环境因子有始熟旬均温、累积日照时数和全熟旬均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叶骆驼刺 物候学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Responses of root growth of Alhagi sparsifolia Shap. (Fabaceae) to different simulated groundwater depths in the southern fringe of the Taklimakan Desert, China 被引量:14
2
作者 FanJiang ZENG Cong SONG +5 位作者 HaiFeng GUO Bo LIU WeiCheng LUO DongWei GUI Stefan ARNDT DaLi GUO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3年第2期220-232,共13页
Alhagi sparsifolia Shap. (Fabaceae) is a spiny, perennial herb. The species grows in the salinized, arid regions in North China.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ot growth and the dis- t... Alhagi sparsifolia Shap. (Fabaceae) is a spiny, perennial herb. The species grows in the salinized, arid regions in North China.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ot growth and the dis- tribution of one-year-old A. sparsifolia seedlings to different groundwater depths in controlled plots. The eco- logical adaptability of the root systems of A. sparsifolia seedlings was examined using the artificial digging method. Results showed that: (1) A. sparsifolia seedlings adapted to an increase in groundwater depth mainly through increasing the penetration depth and growth rate of vertical roots. The vertical roots grew rapidly when soil moisture content reached 3%-9%, but slowly when soil moisture content was 13%-20%. The vertical roots stopped growing when soil moisture content reached 30% (the critical soil moisture point). (2) The morphological plasticity of roots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used by A. sparsifolia seedlings to obtain water and adapt to dry soil conditions. When the groundwater table was shallow, horizontal roots quickly expanded and tillering increased in order to compete for light resources, whereas when the groundwater table was deeper, vertical roots developed quickly to exploit space in the deeper soil layers. (3) The decrease in groundwater depth was probably respon- sible for the root distribution in the shallow soil layers. Root biomass and surface area both decreased with soil depth. One strategy of A. sparsifolia seedlings in dealing with the increase in groundwater depth is to increase root biomass in the deep soil lay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oot growth/distribution of A. sparsifolia and the depth of groundwater table can be used as guidance for harvesting A. sparsifolia biomass and managing water resources for forage grasses. It is also of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as it reveals how desert plants adapt to arid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hagi sparsifolia shap. simulated groundwater depth root system growth and distribution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root morphological plasticity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骆驼刺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3
作者 邹炙臻 邓喜玲 +10 位作者 王云来 张杰 董江涛 柳小玲 梁粟 王菊 张辉 吴江东 章乐 吴芳 张万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24-3036,共13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及分子动力学技术,研究骆驼刺治疗脓毒症作用机制,并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方法首先筛选骆驼刺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同时筛选治疗脓毒症的相关作用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及分子动力学技术,研究骆驼刺治疗脓毒症作用机制,并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方法首先筛选骆驼刺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同时筛选治疗脓毒症的相关作用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绘制中药-疾病-靶点网络图。其次对网络图中核心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同时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接着对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验证。最后采用小鼠进行动物实验验证。结果筛选出骆驼刺活性成分30个,度值排名前5为(-)-儿茶素酸酯、金雀异黄酮、山奈酚、槲皮素、表没食子儿茶素,作用靶点196个;脓毒症疾病相关靶点2144个,骆驼刺-脓毒症交集靶点105个,核心靶点为TNF、IL-6、AKT1、VEGFA、CASP3、IL-1β等。涉及PI3K-Akt、TNF、HIF-1、AGE-RAGE、IL-17等信号通路,介导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发挥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骆驼刺黄酮类化合物与各关键靶点结合性能均良好,其中结合能最低最稳定的构象为(-)-epigallocatechin gallate-IL-6和quercetin-IL-6,对两对复合物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通过静电、范德华势能和氢键的共同作用,可以达到稳定结合的效果。动物实验证实骆驼刺可抑制脓毒症小鼠肺组织内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Caspase-3、VEGF蛋白表达,减少外周血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分泌,减轻组织及脏器炎性损伤。结论骆驼刺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多生物过程、多靶点、多通路来实现的。本研究为骆驼刺的临床应用以及脓毒症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脓毒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骆驼刺茎枝粗多糖体内抗氧化活性考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洋 李纯 +4 位作者 马虎强 孙婷婷 王春柳 李晔 张红 《中国药师》 CAS 2021年第2期354-358,共5页
目的:研究骆驼刺茎枝粗多糖(ASSBP)对正常及衰老小鼠的体内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正常小鼠及腹腔注射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模型小鼠,分别测定高、中、低剂量ASSBP对小鼠脾、胸腺等脏器指数、小鼠血清中超氧岐化酶(SOD)、丙二醛(MDA)活力... 目的:研究骆驼刺茎枝粗多糖(ASSBP)对正常及衰老小鼠的体内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正常小鼠及腹腔注射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模型小鼠,分别测定高、中、低剂量ASSBP对小鼠脾、胸腺等脏器指数、小鼠血清中超氧岐化酶(SOD)、丙二醛(MDA)活力水平、以及对总抗氧化能力(Trolox等效抗氧化能力,TEAC)的影响,并与阳性药物香菇菌多糖进行比较。结果:与空白组相比,ASSBP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脾、胸腺指数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模型+ASSBP中、高剂量组小鼠脾、胸腺指数明显增高(P<0.05);阳性对照组小鼠脾、胸腺指数高于ASSBP各剂量组(P<0.05)。与空白组相比,ASSBP高、中剂量组小鼠血清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ASSBP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MDA水平显著降低,TEAC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模型+ASSBP高、中剂量组小鼠血清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模型+ASSBP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MDA水平显著降低,TEAC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阳性药组相比,模型+ASSBP各剂量组小鼠血清SOD、MDA和TEA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SSBP对正常及衰老小鼠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能增强免疫活性。ASSBP中剂量具有良好的体内抗氧化活性,可通过调节免疫活性和抗氧化活性发挥抗衰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茎枝 粗多糖 体内抗氧化 免疫活性 衰老
下载PDF
添加初花期骆驼刺改善苜蓿青贮品质 被引量:13
5
作者 蒋慧 方雷 +1 位作者 周小玲 李胜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28-335,共8页
为改善苜蓿的发酵品质,软化初花期骆驼刺的刺状花梗,确定二者的适宜混贮比例。采用初花期骆驼刺、紫花苜蓿及其二者不同比例混合料为青贮原料,共5个处理,青贮90 d后,通过分析青贮前、后的化学成分、乳酸菌和酵母菌数量变化;鉴定青贮饲... 为改善苜蓿的发酵品质,软化初花期骆驼刺的刺状花梗,确定二者的适宜混贮比例。采用初花期骆驼刺、紫花苜蓿及其二者不同比例混合料为青贮原料,共5个处理,青贮90 d后,通过分析青贮前、后的化学成分、乳酸菌和酵母菌数量变化;鉴定青贮饲料感官品质和发酵品质,研究骆驼刺与苜蓿混合青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豆科牧草混合后,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乳酸菌数量和酵母菌数量较苜蓿显著提高(P<0.05);青贮90 d后的所有青贮饲料,乳酸菌数量明显上升,酵母菌数量明显下降;混贮饲料的pH值、氨态氮/总氮、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甲醇、乙醇、丙醇含量显著低于苜蓿青贮(P<0.05或P<0.01),乳酸含量显著高于苜蓿青贮(P<0.01);混贮饲料的乙酸、丙酸含量显著高于骆驼刺(P<0.01),混贮饲料有氧稳定性好,感官品质优良。骆驼刺占混贮料的30%及以上时,均能改善苜蓿青贮品质。研究结果为骆驼刺资源开发利用,寻找无添加剂高水分苜蓿青贮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品质控制 试验 骆驼刺 紫花苜蓿 青贮品质
下载PDF
不同地下水埋深下骆驼刺幼苗叶片生理参数光响应特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晓蕾 曾凡江 +3 位作者 刘波 张慧 刘镇 安桂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9-235,共7页
为探讨地下水位变化对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2008年9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外围,利用Li-6400光合作用仪测定了人工控制1,1.5,2.0,2.5 m地下水埋深下骆驼刺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 为探讨地下水位变化对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2008年9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外围,利用Li-6400光合作用仪测定了人工控制1,1.5,2.0,2.5 m地下水埋深下骆驼刺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生理参数对有效光辐射(PAR)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一定光强(0~1 000μmol.m-2.s-1)范围内,不同地下水埋深的骆驼刺幼苗Pn均随着PAR的增强而迅速增加,之后随光强的进一步增加(1 000~2 500μmol.m-2.s-1),Pn基本维持不变,光抑制并不明显,Tr和WUE的变化趋势和Pn相似;(2)上述生理指标在不同地下水埋深间有明显差异,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骆驼刺幼苗叶片Tr增大,同时光补偿点(LCP)降低,光饱和点(LSP)升高,表观量子效率(AQY)升高,Pn也随之增大,表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下水位,能显著提高骆驼刺幼苗的光合能力。1~2.5 m的地下水位变幅对骆驼刺幼苗的光合生理参数光响应特性有显著影响,这为研究骆驼刺对地下水位变化的生理响应和适应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在塔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地下水埋深 光合作用 光响应
下载PDF
骆驼刺幼苗生长特性对不同地下水埋深的响应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波 曾凡江 +1 位作者 郭海峰 曾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7-242,共6页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对人工控制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的骆驼刺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特性进行了一个生长季的调查。结果表明:1)幼苗的株高、分枝数、冠幅与不同地下水埋深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不同地下水埋深下幼苗叶片数的...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对人工控制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的骆驼刺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特性进行了一个生长季的调查。结果表明:1)幼苗的株高、分枝数、冠幅与不同地下水埋深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不同地下水埋深下幼苗叶片数的波动较大;2)生长在距地下水埋深为2.5和2.0m及1.5和1.0m条件下的骆驼刺幼苗的基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P>0.05);3)地下水埋深对骆驼刺幼苗根系的垂直根长的影响显著(P<0.01);4)不同土壤深度的根生物量、根质量密度、比根长、根表面积对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响应也有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幼苗 地下水埋深 根系生物量 比根长 根表面积
下载PDF
干旱区不同地理种群骆驼刺元素组成及表面结构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尹辉 张波 +2 位作者 荆瑞雪 曾凡江 牟书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6745-6752,共8页
碳(C)、氮(N)、磷(P)元素在植物各器官中的组成,及植物表面结构差异是其对外界环境适应性的重要表征。以干旱区3个地理种群骆驼刺(塔里木盆地策勒种群,吐鄯托盆地托克逊种群,准噶尔盆地阜康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株各器官 C,N,P 元... 碳(C)、氮(N)、磷(P)元素在植物各器官中的组成,及植物表面结构差异是其对外界环境适应性的重要表征。以干旱区3个地理种群骆驼刺(塔里木盆地策勒种群,吐鄯托盆地托克逊种群,准噶尔盆地阜康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株各器官 C,N,P 元素组成的测定及表面形貌观测,对其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种群的骆驼刺,C 元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没有显著规律;N 元素在叶片中含量最高,茎中最低;策勒种群和阜康种群的 P 含量,叶片中最高,茎与刺中差异不显著;但托克逊种群茎中 P 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2)3 个地理种群的骆驼刺叶中元素组成相比,策勒种群 C,N 含量均最高,托克逊种群C,N含量最低;3个种群叶片的P含量,C∶N,C∶P,N∶P值均没有显著差异。刺中元素含量相比,C含量没有显著差异;N 含量阜康种群>策勒种群>托克逊种群。茎中元素含量相比,N 含量差异不显著,但托克逊种群茎中 P 含量为其他两个种群的 2 倍,可能与托克逊土壤中高浓度的全 N,速效 N,速效 P 有关。(3)托克逊种群表皮极厚,蜡质非常致密,各器官气孔密度均高于其他两个种群;策勒种群比阜康种群叶表皮增厚,蜡质致密,但叶片气孔密度却减小;策勒种群和阜康种群茎与刺的气孔密度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策勒种群骆驼刺最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其叶片具有最高的 C,N 含量,且表面结构没有明显的干旱胁迫特征。托克逊种群表现出明显的干旱适应特征:其表皮增厚,蜡质致密,气孔密度增大,叶片 C,N 含量最低。虽然托克逊种群茎中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地理种群,但3个地理种群骆驼刺叶片中C∶N,C∶P,N∶P比值保持恒定,C∶N=30.6±4.3,C∶P=357.4±49.9,N∶P=12.0±2.4,说明骆驼刺能够保持较高内稳性,这也可能是其在新疆各地广泛生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元素组成 表面结构 地理种群 适应特性
下载PDF
新疆不同产地骆驼刺中总黄酮的含量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石磊岭 魏鸿雁 +3 位作者 徐晓琴 夏提古丽.阿不利孜 贾晓光 张小龙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比较新疆不同产地骆驼刺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在510nm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新疆8个不同产地骆驼刺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新疆地区鄯善县、莎车县、乌鲁木齐县3个产地骆驼刺... 目的比较新疆不同产地骆驼刺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在510nm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新疆8个不同产地骆驼刺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新疆地区鄯善县、莎车县、乌鲁木齐县3个产地骆驼刺总黄酮的含量较高,含量分别为18.2、16.8、16.6mg/g,奇台县骆驼刺中总黄酮的含量最低,为7.3mg/g。结论该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以用作骆驼刺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同时也为骆驼刺药材的优选及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总黄酮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结实期骆驼刺与紫花苜蓿混贮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蒋慧 方雷 +1 位作者 蒋涛 李胜利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765-3771,共7页
本试验旨在确定结实期骆驼刺与紫花苜蓿混贮能否获得优良的青贮品质及其适宜混贮比例。采用单一苜蓿、单一骆驼刺及其二者不同重量百分比混合料(30%骆驼刺+70%苜蓿、50%骆驼刺+50%苜蓿、70%骆驼刺+30%苜蓿)为青贮原料,共5个处理,每个处... 本试验旨在确定结实期骆驼刺与紫花苜蓿混贮能否获得优良的青贮品质及其适宜混贮比例。采用单一苜蓿、单一骆驼刺及其二者不同重量百分比混合料(30%骆驼刺+70%苜蓿、50%骆驼刺+50%苜蓿、70%骆驼刺+30%苜蓿)为青贮原料,共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通过分析青贮前、后的化学成分,鉴定青贮饲料感官品质和发酵品质。结果表明:2种牧草混合后,与单一苜蓿相比,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青贮原料的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或P<0.01);青贮90 d后,混贮料的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单一骆驼刺青贮(P<0.05),单一骆驼刺青贮中未检测出丙酸含量;混贮料的氨态氮/总氮、p H、乙酸、丙酸、正丁酸、异丁酸、异戊酸、甲醇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单一苜蓿青贮(P<0.05或P<0.01),其乳酸含量和乳酸/乙酸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单一苜蓿青贮(P<0.05或P<0.01)。因此,混贮达到了既能改善苜蓿的发酵品质,又能软化骆驼刺的刺状花梗的目的,感官品质优良;骆驼刺占混贮料的30%时,可改善苜蓿青贮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苜蓿 混贮品质
下载PDF
骆驼刺茎枝粗多糖的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马虎强 刘洋 +7 位作者 张红 祝鑫 穆珺 王春柳 孙婷婷 丁腾 李晔 刘峰 《中国药师》 CAS 2018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提取分离骆驼刺茎枝粗多糖,测定其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骆驼刺茎枝粗多糖,硫酸苯酚法测定总糖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含量,咔唑硫酸法测定糖醛酸含量,GC法测定单糖组成及相对摩尔比;通过测定骆驼刺茎... 目的:提取分离骆驼刺茎枝粗多糖,测定其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骆驼刺茎枝粗多糖,硫酸苯酚法测定总糖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含量,咔唑硫酸法测定糖醛酸含量,GC法测定单糖组成及相对摩尔比;通过测定骆驼刺茎枝多糖的还原力,及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力,评价骆驼刺茎枝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水提醇沉制备的骆驼刺茎枝粗多糖总糖含量为73.2%,其中糖醛酸占粗多糖总糖含量的27.2%;蛋白质含量为17.6%;骆驼刺茎枝多糖由Rha、Ara、Xyl、Man、Glc、Gal、Glc A和Gal A 8种单糖组成,相对摩尔比为1.05∶1.00∶1.25∶0.52∶3.05∶1.31∶0.47∶4.78;骆驼刺茎枝多糖的还原力、对DPPH与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随多糖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结论:初步提取分离了骆驼刺茎枝粗多糖,研究了其理化性质和体外抗氧化活性,为骆驼刺的开发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茎枝粗多糖 单糖组成 理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骆驼刺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苏小川 黄昀 +1 位作者 赵永昕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33-1334,共2页
目的筛选出提取骆驼刺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乙醇浓度(A)、料液比(B)、提取时间(C)、提取次数(D)4个因素对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进行检测。结果最佳提... 目的筛选出提取骆驼刺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乙醇浓度(A)、料液比(B)、提取时间(C)、提取次数(D)4个因素对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进行检测。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溶剂为40%乙醇,料液比1∶20,提取时间1.5h,提取3次。结论该工艺条件提取率高且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总黄酮 正交实验 芦丁
下载PDF
极端干旱区疏叶骆驼刺叶绿素荧光对人工水分干扰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明慧 马晓东 +2 位作者 张瑞群 李卫红 朱成刚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60-1868,共9页
选取塔里木河下游天然植被恢复示范区的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为研究对象,测定每年引水灌溉2次(每次0.42m3/m2)、1次和不灌溉(CK)处理下疏叶骆驼刺的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电子传输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 选取塔里木河下游天然植被恢复示范区的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为研究对象,测定每年引水灌溉2次(每次0.42m3/m2)、1次和不灌溉(CK)处理下疏叶骆驼刺的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电子传输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其叶水势变化,探讨疏叶骆驼刺对人工水分干扰的叶绿素荧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灌溉量的减少,疏叶骆驼刺叶水势呈显著降低的趋势,并在CK下达到最低。(2)同期疏叶骆驼刺qP、ΦPSⅡ、ETR、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叶绿素含量和光饱和点均随着灌溉量的减少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和调节性能量耗散(YNPQ)则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3)与每年1次灌溉量处理相比,不灌溉和每年2次的灌溉量处理下疏叶骆驼刺发生了光抑制,光能捕获效率与光化学反应能量下降,热耗散能力提高。研究认为,灌溉量过高(每年2次,0.84m3/m2)或不灌溉均会限制疏叶骆驼刺光化学效率和光和活性,适时适量的(春季灌水1次,0.42m3/m2)水分补给更有利于疏叶骆驼刺适应干旱胁迫并维持正常光合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叶绿素荧光 疏叶骆驼刺 水势 光抑制 叶绿素含量
下载PDF
沙埋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两种建群种植物特征与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韩章勇 王雪芹 +2 位作者 杨帆 马洋 刘进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6-1083,共8页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为研究区,在半固定沙地、半流动沙地和流动沙地选择了3个50 m×50 m的典型样地,分别代表轻度、中度和强度3种沙埋条件。每个样地内确定植物种类组成,测定两种建群种植物的高度和冠幅,同时...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为研究区,在半固定沙地、半流动沙地和流动沙地选择了3个50 m×50 m的典型样地,分别代表轻度、中度和强度3种沙埋条件。每个样地内确定植物种类组成,测定两种建群种植物的高度和冠幅,同时对相应的灌草丛沙堆进行形态测量;利用全站仪采集所有植物的空间点坐标数据,运用Ripley’s K(t)函数点格局分析,研究沙埋对两种建群种植物特征与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沙埋强度的增加,疏叶骆驼刺和花花柴两个建群种植株数量减小,数量比例从以花花柴为主向以骆驼刺为单优势种群方向发展,死亡植株比例从半固定沙地的14.5%升高到流动沙地的40.3%;疏叶骆驼刺和花花柴植株高度和冠幅从半固定沙地到半流动沙地有所降低,但疏叶骆驼刺在流动沙地中又表现出增加趋势;对应的灌草丛沙堆体积随沙埋强度增加而变大,沙堆形态从多种类型并存向带有风影沙尾的蝌蚪形为主转变;花花柴和骆驼刺均以聚集分布应对风积沙埋的威胁,两种植物的种群间关系并不明显。总体来看,风积沙埋有碍于两种建群种植物的繁殖与生长,但骆驼刺具有更强的耐沙埋能力,特别是在流动沙地中留存下来的骆驼刺植物单体明显大于半固定和半流动沙地。集群分布的植物沙堆往往从基部合并,导致相对密集的植物分布区总与局部凸起的地形相对应,是风沙环境中植物群体与风积沙埋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 沙埋 疏叶骆驼刺 花花柴 灌草丛沙堆 分布格局
下载PDF
骆驼刺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鑫 凯撒.苏来曼 +1 位作者 朱国强 阿伊.别克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3-1065,共3页
用CTAB法提取叶片DNA,然后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Taq DNA聚合酶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和Mg2+浓度4种因素对ISSR-PCR扩增的影响,建立了适合于骆驼刺的ISSR-PCR反应体系,其为25μL总体积中含1×PCR反应缓冲液(无Mg2+)、1.5U Taq ... 用CTAB法提取叶片DNA,然后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Taq DNA聚合酶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和Mg2+浓度4种因素对ISSR-PCR扩增的影响,建立了适合于骆驼刺的ISSR-PCR反应体系,其为25μL总体积中含1×PCR反应缓冲液(无Mg2+)、1.5U Taq DNA聚合酶、0.6 mmol/L dNTPs、0.6μmol/L引物、1.5 mmol/L MgC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ISSR-PCR 单因素实验
下载PDF
骆驼刺源产乳酸的木糖葡萄球菌分离鉴定和菌株特性研究
16
作者 应璐 邓芳 蒋慧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1,共3页
为了探讨产乳酸的葡萄球菌对青贮发酵的作用,试验以青贮3个月的豆科牧草疏叶骆驼刺为材料,采用MRS培养基分离、纯化细菌,革兰染色后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呈球状,G+,无芽孢;产... 为了探讨产乳酸的葡萄球菌对青贮发酵的作用,试验以青贮3个月的豆科牧草疏叶骆驼刺为材料,采用MRS培养基分离、纯化细菌,革兰染色后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呈球状,G+,无芽孢;产乳酸,液化明胶,水解淀粉,触酶阳性,温度生长范围为15∽35℃,酸生长范围(p H值)为4∽7,Na Cl生长范围为2%∽12%,可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该菌株与模式菌株ATCC 29971的相似性为99.7%。说明该菌为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木糖葡萄球菌 分离鉴定 生理生化特性 16S RDNA
下载PDF
骆驼刺源产乳酸的枯草芽孢杆菌分离鉴定和菌株特性研究
17
作者 李雅婷 应璐 +1 位作者 苏勇华 蒋慧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12,共4页
为了解疏叶骆驼刺青贮中乳酸菌的组成,用MRS培养基对骆驼刺青贮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革兰氏染色、细胞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的单菌落进行菌株特性研究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L14菌株呈杆状,G^+,有芽... 为了解疏叶骆驼刺青贮中乳酸菌的组成,用MRS培养基对骆驼刺青贮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革兰氏染色、细胞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的单菌落进行菌株特性研究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L14菌株呈杆状,G^+,有芽孢;产乳酸,液化明胶,水解淀粉,触酶阳性,温度生长范围15-55℃,酸生长范围pH值为4-7,NaCl生长范围为2%-10%,可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16SrDNA测序结果显示该菌株与ATCC6051的相似性为98.7%,说明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枯草芽孢杆菌 分离鉴定 菌株特性 16SrDNA
下载PDF
遮阴对骆驼刺叶性状和水分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24
18
作者 马天光 李向义 +3 位作者 林丽莎 李磊 李世民 王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8466-8474,共9页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优势种骆驼刺为试验材料,研究正常光照(NL)、中度遮阴(MS)和重度遮阴(SS)3种不同遮阴环境对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叶厚、单叶面积、比叶面积、比叶质量等叶性状参数和相对含水量、水势、...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优势种骆驼刺为试验材料,研究正常光照(NL)、中度遮阴(MS)和重度遮阴(SS)3种不同遮阴环境对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叶厚、单叶面积、比叶面积、比叶质量等叶性状参数和相对含水量、水势、失水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水分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骆驼刺的叶片厚度(LT)、比叶质量(LMA)、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明显降低,而单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相对含水量(RWC)、失水速率(RWL)和水势(WP)明显升高;各叶性状参数与水分生理参数之间均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说明:骆驼刺在遮阴环境下,其叶性状特征主要通过单叶面积和单叶干物质积累的变化来响应遮阴环境;其水分生理特征主要是牺牲对水分胁迫具有较好抗逆性的水分生理特征并通过气孔调节和更多的水分消耗用于维持一定的光合能力来响应遮阴环境。叶性状与水分生理参数相关性分析表明,遮阴环境下骆驼刺叶性状变化主要通过影响RWL、WP、Tr和WUE进而影响其水分生理特征的变化。因此,建议可利用遮阴措施对极端干旱区荒漠植物骆驼刺进行植被恢复,但其遮光度应设置在70%—80%自然光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遮阴 叶性状 失水速率 蒸腾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骆驼刺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欧阳芬 芮丹云 +4 位作者 陈艳娇 句红萍 陶剑 张燊 何江波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9-123,共5页
目的:研究骆驼刺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和反相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学鉴定方法(1H-NMR、13C-NMR)结合文献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骆驼刺茎中分离并鉴定19个化合物,分别为:(3S,5... 目的:研究骆驼刺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和反相RP-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学鉴定方法(1H-NMR、13C-NMR)结合文献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骆驼刺茎中分离并鉴定19个化合物,分别为:(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 3-O-β-D-glucopyranoside(1)、(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 9-O-β-D-glucopyranoside(2)、(1R)-4-[(3R)-3-hydroxybutyl]-3,5,5-trimethylcyclohex-3-enyl-O-β-D-glucopyranoside(3)、(1R)-3-[(4R)-4-hydroxybutyl]-2,6,6-trimethylcyclohex-1-methy-propyl-O-β-D-glucopyranoside(4)、松脂素(5)、松脂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6)、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epoxyconiferyl alcohol(8)、阿魏酸(9)、2-(2-羟基苯)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0)、4,6-二羟基-2-O-β-D-吡喃葡萄糖基苯丙酮(11)、香草醛(12)、对-羟基苯甲酸(13)、对-羟基苯甲醛(14)、烟酸(15)、甲基-α-D-呋喃果糖苷(16)、红车轴草素(17)、异鼠李素-3-O-刺槐二糖苷(18)、异鼠李素-3-O-β-芸香糖苷(19)。结论:其中,化合物1~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黄酮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骆驼刺三氯甲烷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优化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宗时宇 穆珺 +3 位作者 王春柳 刘洋 张红 李晔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59-2762,共4页
目的:制备骆驼刺三氯甲烷提取物(ASE)固体分散体(SD),以期提高ASE的生物利用度。方法:以制备方法、载体材料、药物⁃载体比例为影响因素,总黄酮溶出度为考察指标,筛选ASE⁃SD的最优制备工艺。按照最优工艺制备ASE⁃SD,采用体外溶出及差示... 目的:制备骆驼刺三氯甲烷提取物(ASE)固体分散体(SD),以期提高ASE的生物利用度。方法:以制备方法、载体材料、药物⁃载体比例为影响因素,总黄酮溶出度为考察指标,筛选ASE⁃SD的最优制备工艺。按照最优工艺制备ASE⁃SD,采用体外溶出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采用溶剂法,以聚氧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为载体材料,药物⁃载体比例为1∶2,制备的ASE⁃SD性质最佳;且以最优工艺制备的ASE⁃SD总黄酮体外溶出度和溶出速率较ASE均明显提高。DSC结果显示ASE在载体中以无定型的形式存在。ASE⁃SD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46.59 mg/g。结论:制备的ASE⁃SD性质良好,工艺简单可行,可有效改善ASE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三氯甲烷提取物 固体分散体 最佳制备工艺 质量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