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Salt Stress on Photosynthetic GasExchange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Parameters in Alhagi pseudalhagi 被引量:6
1
作者 Mahmut SHAWKAT Mansur NASIR +1 位作者 Qijun CHEN Halil KURBAN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3期411-416,423,共7页
Soil salin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limiting plant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in many regions in the world. Salt stress directly affects plant photosynthesis, which is an important physiologi... Soil salin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limiting plant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in many regions in the world. Salt stress directly affects plant photosynthesis, which is an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process to limit plant growth and crop yield. But the effects of salt stress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photosynthesis is still not clear. In this experiment, the salt tolerant plant Alhagi pseudalhagi was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 material, and the salt sensitive plant Vigna radiata as the control,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alt stress on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 of A. pseudalhagi. Plants were grown in a greenhouse,cultured with 1/2 Hoagland nutrient solution, treated by 0(control), 50, 100 or 200 s of mmol/L of NaCl solution for 12 d. Then,the chlorophyll contents, gas exchange parameters and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in each treatment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salt stress simulated by 50 mmol/L NaCl,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gs)of A. pseudalhagi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while intercellular CO_2 concentration(Ci)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v'/Fm', Fv/Fm and Fv/Fo were increased over time, bu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the control ФPSⅡ,ETR and q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NPQ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Under the salt stress simulated by 100 and 200mmol/L NaCl, Fv'/Fm', Fv/Fm, Fv/Fo, ФPSⅡ and qP of A. pseudalhagi were gradually decreased over time. In contrary, under the salt stress simulated by 50 and 100 mmol/L NaCl, the Pn, gs, Ci, Fv'/Fm', Fv/Fm, Fv/Fo, ФPSII, qP and ETR were al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le NPQ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INITY STRESS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 alhagi pseudalhagi Vigna RADIATA
下载PDF
骆驼刺提取物对脂多糖诱导的IEC-6细胞损伤模型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2
作者 徐晓琴 卿德刚 +3 位作者 陈良 张娟 孙宇 夏提古丽·阿不利孜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40-745,754,共7页
目的研究骆驼刺提取物(Alhagi pseudalhagi(M.B.)Desv.Extract,APE)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IEC-6)损伤模型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培养IEC-6细胞,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AP... 目的研究骆驼刺提取物(Alhagi pseudalhagi(M.B.)Desv.Extract,APE)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IEC-6)损伤模型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培养IEC-6细胞,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APE低、中、高浓度组,用1.0μg/mL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建立细胞炎症损伤模型,APE(低、中、高浓度:15、25、35μg/mL)干预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炎症因子IL-1β、IL-18、TNF-α的分泌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5个关键蛋白: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asparate protease-1,Caspase-l)、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及抗凋亡蛋白Bcl-2(Anti-apoptosis Protein Bcl-2)和Bcl-xl(Anti-apoptosis Protein Bcl-xl)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EC-6细胞的存活率降低,NLRP3、Caspase-1、ASC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抗凋亡蛋白Bcl-2、Bcl-xl的表达水平降低,促炎因子IL-1β、IL-18和TNF-α的分泌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APE低、中、高浓度组细胞存活率升高,35μg/mL APE组IEC-6细胞的NLRP3、Caspase-1、ASC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Bcl-xl的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浓度的APE能够抑制炎症因子分泌,25μg/mL APE对IL-1β、IL-18、TNF-α炎症因子分泌水平抑制率分别为31.60%、31.19%和31.09%(P<0.05)。结论骆驼刺提取物通过提高抗凋亡蛋白Bcl-2、Bcl-xl的表达水平,下调NLRP3炎症小体组成成分以及促炎因子IL-1β、IL-18和TNF-α分泌,从而抑制NLRP3炎症小体组装和激活,实现缓解LPS对IEC-6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提取物 脂多糖 小肠隐窝上皮细胞 NLRP3炎症小体
下载PDF
骆驼刺对后备羊生产性能、免疫力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宏斌 侯良忠 +3 位作者 张学斌 古再丽努尔·艾麦提 苏玲玲 蒋晓梅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90-194,共5页
为分析添加骆驼刺对后备羊生产性能、免疫力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将体重(36.08±3.71)kg且健康的湖羊后备母羊30只,经体外和体内两次驱虫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K组)、骆驼刺添加5%组(A组)、10%组(B组)、20%组(C组)和40%组(D组)5组,每组6只... 为分析添加骆驼刺对后备羊生产性能、免疫力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将体重(36.08±3.71)kg且健康的湖羊后备母羊30只,经体外和体内两次驱虫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K组)、骆驼刺添加5%组(A组)、10%组(B组)、20%组(C组)和40%组(D组)5组,每组6只,预试期10 d,正试期50 d。试验过程中收集采食量、体增重数据,并采集饲料样、血样用于分析测定。结果表明:(1)20%组日增重(ADG)极显著高于、料肉比(F/G)极显著低于对照组、5%组、20%组和40%组(P<0.01)。(2)当骆驼刺添加量不小于10%时,总蛋白(TP)、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Ig M)均有明显提高,其中TP含量10%组和20%组显著高于5%组(P<0.05);ALB含量10%组、20%组和4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M含量40%组极显著高于5%组(P<0.01),10%组和20%组显著高于5%组(P<0.05);10%组和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高于5%组、20%组和40%组(P<0.05);40%组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20%组的经济效益最高,比对照组、5%组、10%组和40%组分别高87.14%、75.10%、74.76%和511.87%。日粮中添加10%以上骆驼刺可显著增加后备母羊免疫力,综合后备绵羊ADG、F/G、机体免疫力和经济效益,生产中建议添加20%的骆驼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饲喂量 免疫力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不同理化因子对发根农杆菌Ri质粒转化骆驼刺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步怀宇 景建洲 +1 位作者 郝建国 贾敬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77-584,共8页
骆驼刺苗茎切段有很强的离体培养再生能力 ,用野生型发根农杆菌 A4 菌株转化骆驼刺试管苗茎段 ,并建立了发根转化体的培养体系。高压纸电泳显示转化组织可合成冠瘿碱。试验不同转化条件及理化因子对提高转化率和加快发根生长的影响。结... 骆驼刺苗茎切段有很强的离体培养再生能力 ,用野生型发根农杆菌 A4 菌株转化骆驼刺试管苗茎段 ,并建立了发根转化体的培养体系。高压纸电泳显示转化组织可合成冠瘿碱。试验不同转化条件及理化因子对提高转化率和加快发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过 3d预培养及 0 .3mol/L甘露醇 1 2 h高渗处理后培养于 MS培养基中可有效提高转化率 ,而 2 %~3%蔗糖 ,3mg/L GA3,1 0 μmol/L Cu2 + ,1 0 mg/L Ag+都对发根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从而建立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实验系统 ,为进一步转入目的基因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发根农杆菌 转化率 发根生长 遗传转化
下载PDF
骆驼刺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贵杰 李宁 +4 位作者 熊元君 波拉提.马卡比力 王金辉 李铣 贾晓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0年第5期16-19,共4页
目的:研究骆驼刺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阐明其活性成分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骆驼刺中分离鉴定了12个... 目的:研究骆驼刺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阐明其活性成分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骆驼刺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即异鼠李素(isorhamnetin,1),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isorhamnetin 3-O-β-D-glucopyranoside,2),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isorhamnetin 3-O-β-D-rutinoside,3),山柰酚(kaempferol,4),槲皮素(quercetin,5),芦丁(rutin,6),芒柄花苷(ononin,7),二十六烷醇(1-hexacosanol,8),二十七烷醇(1-heptacosanol,9),二十八烷醇(octacosanol,10),三十烷醇(1-triacontanol,11),三十烷酸甲酯(triacontanoic acid,methylester,12)。结论:化合物4、7~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骆驼刺高效离体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9
6
作者 步怀宇 贾敬芬 郝建国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5-508,共4页
通过对骆驼刺 (Alhagi pseudalhagi Desv)不同外植体来源、不同培养基及激素配比的比较 ,建立骆驼刺组织培养高效再生植株实验体系。表明骆驼刺下胚轴切段在含 1 .5~ 2 .0 mg/L2 ,4- D和 0 .5~ 1 .0 mg/L 6- BA的 MS培养基中 1 0 0 %... 通过对骆驼刺 (Alhagi pseudalhagi Desv)不同外植体来源、不同培养基及激素配比的比较 ,建立骆驼刺组织培养高效再生植株实验体系。表明骆驼刺下胚轴切段在含 1 .5~ 2 .0 mg/L2 ,4- D和 0 .5~ 1 .0 mg/L 6- BA的 MS培养基中 1 0 0 %诱导愈伤组织 ,在含 1 .5mg/L 6- BA和 1 .0 mg/LNAA的 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分化成苗 ,转至含 2 .0 mg/L IBA和 0 .2 mg/L NAA的 MS培养基上成根得到完整再生植株。组织学观察表明植株再生主要为器官发生途径 ,染色体稳定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器官发生 染色体稳定
下载PDF
发根农杆菌对骆驼刺的转化及转化组织的形态发生 被引量:4
7
作者 步怀宇 景建洲 贾敬芬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88,共8页
将骆驼刺离体再生苗的茎切段经发根农杆菌A4菌株感染后,在含500mg/L头孢霉素的MS无激素培养基上培养,产生了转化的发根和愈伤组织。转化根在附加2mg/L 2,4-D和0.5-1mg/L 6BA的MS培养基上培养后,亦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在含3mg/L 6BA和0.5m... 将骆驼刺离体再生苗的茎切段经发根农杆菌A4菌株感染后,在含500mg/L头孢霉素的MS无激素培养基上培养,产生了转化的发根和愈伤组织。转化根在附加2mg/L 2,4-D和0.5-1mg/L 6BA的MS培养基上培养后,亦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在含3mg/L 6BA和0.5mg/L NAA的培养基上诱导出了苗的分化。冠瘿碱分析表明,在95%以上的发根和75%的转化愈伤组织及再生植株中都显示了T-DNA的整合和表达。染色体检查发现,约81%的发根细胞具有正常染色体数(2n=18),其余则存在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在继代培养一年之后,转化体仍维持旺盛的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根农杆菌 骆驼刺 转化组织 形态发生 豆科牧草
下载PDF
骆驼刺油脂活性成分及其保健功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贾磊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67-169,共3页
通过测定分析得知豆科植物骆驼刺(Alhagi pseudalhagi)种子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8%及大量生理上必需的微量元素.经小鼠游泳试验和果蝇寿命试验不仅表现出加喂骆驼刺种子油的小鼠游泳耐受时间明显提高,而且在添加种子油培养基中培养... 通过测定分析得知豆科植物骆驼刺(Alhagi pseudalhagi)种子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8%及大量生理上必需的微量元素.经小鼠游泳试验和果蝇寿命试验不仅表现出加喂骆驼刺种子油的小鼠游泳耐受时间明显提高,而且在添加种子油培养基中培养的果蝇寿命延长率高达21.43%~22.56%.骆驼刺种子油是一种很值得关注和开发的强身健体、防癌延寿保健油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种子油 活性成分 保建功能
下载PDF
骆驼刺对鸡生化指标、免疫力及生产性能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雷红 祁成年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6年第1期7-9,共3页
选择1日龄三黄鸡80只,随机分为两组,试验期为4周,按常规免疫,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的骆驼刺,在7、14、21、28日龄检测两组鸡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骆驼刺可以提高鸡的抗体水平、E玫瑰花环率、红细胞... 选择1日龄三黄鸡80只,随机分为两组,试验期为4周,按常规免疫,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的骆驼刺,在7、14、21、28日龄检测两组鸡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骆驼刺可以提高鸡的抗体水平、E玫瑰花环率、红细胞数、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体重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LDL、IB、AST的含量,但差异不显著(P>0.05),骆驼刺对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指数有升高作用,可降低嗜碱性细胞的百分比,降低TC、TG、HDL、TB、DB、ALP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生理生化指标 免疫力 生产性能
下载PDF
骆驼刺内生菌分离及代谢物活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阿依乃再·孜亚克 吾甫尔·米吉提 +2 位作者 阿布都卡地尔·阿布力孜 阿力木江·阿合约力 古丽祖热·佐努尼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66-1473,共8页
采用研磨法首次从新疆药用植物骆驼刺茎和叶等组织中分离得到20株内生菌并从中筛选出一株对作物致病菌的拮抗活性最强的内生菌XJAS-AB-1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最终将菌株XJAS-AB-11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 采用研磨法首次从新疆药用植物骆驼刺茎和叶等组织中分离得到20株内生菌并从中筛选出一株对作物致病菌的拮抗活性最强的内生菌XJAS-AB-1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最终将菌株XJAS-AB-11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进一步对该拮抗菌株进行扩大培养,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初步研究,经硅胶柱色谱及TLC从具有抑菌作用的活性部位分离出活性单体C2和H2-2。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分析证明化合物C2和H2-2均属于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表明,骆驼刺植物内生菌中蕴藏着较丰富的抗菌活性物质,是开发天然抗菌药物的潜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内生菌 鉴定 代谢产物
下载PDF
几丁质酶基因转化亚麻、红豆草、骆驼刺的同工酶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毓美 李武兴 +5 位作者 陈曦 贾敬芬 WANG Yu-mei LI Wu-xing CHEN Xi Jia Jing-fen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6-31,共6页
以亚麻、红豆草、骆驼刺的下胚轴为外植体 ,用含几丁质酶 RC2 4基因的根瘤农杆菌LBA440 4进行转化。对 3种植物转化植株叶片及对照植株叶片的愈伤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 ,转基因植株叶片愈伤组织的同工酶谱与对照系相比... 以亚麻、红豆草、骆驼刺的下胚轴为外植体 ,用含几丁质酶 RC2 4基因的根瘤农杆菌LBA440 4进行转化。对 3种植物转化植株叶片及对照植株叶片的愈伤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 ,转基因植株叶片愈伤组织的同工酶谱与对照系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由此推测转化系愈伤组织中可能存在变化了的基因产物 ,并认为导入的外源几丁质酶基因可能引起了转化材料的遗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红豆草 骆驼刺 遗传转化 几丁质酶基因 同工酶 基因变异
下载PDF
骆驼刺提取物抑制肠蠕动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夏提古丽.阿不利孜 魏鸿雁 +3 位作者 贾晓光 徐晓琴 石磊岭 马晓玲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对骆驼刺植物中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探讨其活性部位对豚鼠离体回肠收缩活动及小鼠肠推进活动的影响。方法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对植物中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法及碳末推进法进行药效学研究。结果骆驼刺提取物可明显... 目的对骆驼刺植物中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探讨其活性部位对豚鼠离体回肠收缩活动及小鼠肠推进活动的影响。方法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对植物中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法及碳末推进法进行药效学研究。结果骆驼刺提取物可明显抑制豚鼠离体回肠的自发收缩运动,并且能够显著性抑制正常小鼠的小肠推进运动,对溴吡斯的明负荷小鼠的小肠亢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骆驼刺植物中活性部位对肠蠕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对抗胆碱能神经对胃肠道运动的支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提取物 抑制肠蠕动 药效学
下载PDF
骆驼刺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敏芳 陈佰鸿 +1 位作者 赵长增 毛娟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6-320,386,共6页
以骆驼刺(Alhagi pseudalhagi Desv.)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基本培养基、不同叶位、放置方式及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等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骆驼刺叶片再生的最佳取材位置是试管苗中部;不同放置方式对不定芽的再生无明显影响;叶... 以骆驼刺(Alhagi pseudalhagi Desv.)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基本培养基、不同叶位、放置方式及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等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骆驼刺叶片再生的最佳取材位置是试管苗中部;不同放置方式对不定芽的再生无明显影响;叶片不定芽再生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IBA 0.1 mg.L-1,其不定芽分化率为100%,分化系数达11.28。低浓度IAA有利于叶片再生茎段的生根,在1/2MS+IAA 0.15 mg.L-1的培养基上生根率为100%,平均根数达10.2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叶片 再分化 植株再生
原文传递
骆驼刺发根农杆菌转化系的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改娜 贾敬芬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7-371,共5页
从发根农杆菌A4转化的荒漠植物——骆驼刺毛状根愈伤组织中分离的原生质体培养的结果表明,酶解新转代7~10d的淡黄色松软愈伤组织,可获得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附加有1.5mg·L-12,4-D、0.2mg·L-16-BA、0.3mol·... 从发根农杆菌A4转化的荒漠植物——骆驼刺毛状根愈伤组织中分离的原生质体培养的结果表明,酶解新转代7~10d的淡黄色松软愈伤组织,可获得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附加有1.5mg·L-12,4-D、0.2mg·L-16-BA、0.3mol·L-1甘露醇、2%(W/V)蔗糖和500mg·L-1水解酪蛋白的DPD培养基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可持续分裂。培养基的最适渗透压为(450±3)mOsm·kg-1,原生质体的最适植板密度为4×105个·mL-1。制备原生质体的愈伤组织以低温(4℃)预处理后,原生质体的产率和分裂频率均提高,分裂频率最高可达50%。原生质体分裂形成的愈伤组织转移在附加1~2mg·L-16-BA(或KT)和0.2mg·L-1NAA的MS培养基上培养后,可以分化并获得再生植株。纸电泳检测表明,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和分化植株仍然含有毛状根转化系的特异产物——冠瘿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发根农杆菌A4转化系 原生质体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