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理化因子对发根农杆菌Ri质粒转化骆驼刺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步怀宇 景建洲 +1 位作者 郝建国 贾敬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77-584,共8页
骆驼刺苗茎切段有很强的离体培养再生能力 ,用野生型发根农杆菌 A4 菌株转化骆驼刺试管苗茎段 ,并建立了发根转化体的培养体系。高压纸电泳显示转化组织可合成冠瘿碱。试验不同转化条件及理化因子对提高转化率和加快发根生长的影响。结... 骆驼刺苗茎切段有很强的离体培养再生能力 ,用野生型发根农杆菌 A4 菌株转化骆驼刺试管苗茎段 ,并建立了发根转化体的培养体系。高压纸电泳显示转化组织可合成冠瘿碱。试验不同转化条件及理化因子对提高转化率和加快发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过 3d预培养及 0 .3mol/L甘露醇 1 2 h高渗处理后培养于 MS培养基中可有效提高转化率 ,而 2 %~3%蔗糖 ,3mg/L GA3,1 0 μmol/L Cu2 + ,1 0 mg/L Ag+都对发根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从而建立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实验系统 ,为进一步转入目的基因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发根农杆菌 转化率 发根生长 遗传转化
下载PDF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百脉根的基因转化 被引量:8
2
作者 陈燕 李聪 +3 位作者 苏加楷 黄文惠 吕德杨 赵广宇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16-120,共5页
本文报道了豆科植物简单有效的转化再生实验系统。百脉根子叶外植体被含发根性Ri质粒载体的发根农杆菌感染,孩载体带有一个npt-Ⅱ基因和一个甘露碱合成酶基因。在含卡那霉素的筛选培养基上,外值体能诱导出毛根,并不断生长,毛根诱... 本文报道了豆科植物简单有效的转化再生实验系统。百脉根子叶外植体被含发根性Ri质粒载体的发根农杆菌感染,孩载体带有一个npt-Ⅱ基因和一个甘露碱合成酶基因。在含卡那霉素的筛选培养基上,外值体能诱导出毛根,并不断生长,毛根诱导频率为45.5%。切取毛根根段在筛选培养基上培养,毛很能膨大,并分化再生成苗和植株,其再生率为77.9%。抗性植株形态正常,浅层根系发达。DNA斑点杂交与Southern杂交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百脉根基因组上。甘露碱测定结果表明外源甘露碱合成酶基因已在百脉根植株水平上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根农杆菌 基因转化 百脉根 再生植株
下载PDF
发根农杆菌介导山定子遗传转化及发根再生植株 被引量:11
3
作者 武姣 孔瑾 +2 位作者 王忆 韩振海 许雪峰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59-966,共8页
为了提高山定子的生根能力,用发根农杆菌转化山定子,诱导产生发根,并由发根诱导出再生植株。通过对不同发根农杆菌株系、培养基、共培养时间以及添加乙酰丁香酮(AS)的研究,优化了发根农杆菌转化体系。植株切段用添加AS(100μmol·L... 为了提高山定子的生根能力,用发根农杆菌转化山定子,诱导产生发根,并由发根诱导出再生植株。通过对不同发根农杆菌株系、培养基、共培养时间以及添加乙酰丁香酮(AS)的研究,优化了发根农杆菌转化体系。植株切段用添加AS(100μmol·L-1)的菌液侵染30min,共培养3d,以在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固体1/4MS培养基上的发根诱导率最高,达到88.89%。将发根根段置于MS+BA2.0mg·L-1+IBA0.1mg·L-1+GA30.1mg·L-1再生培养基上,通过愈伤组织的诱导可得到再生植株,再生率达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定子 发根农杆菌 转化 再生
下载PDF
发根农杆菌对骆驼刺的转化及转化组织的形态发生 被引量:4
4
作者 步怀宇 景建洲 贾敬芬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88,共8页
将骆驼刺离体再生苗的茎切段经发根农杆菌A4菌株感染后,在含500mg/L头孢霉素的MS无激素培养基上培养,产生了转化的发根和愈伤组织。转化根在附加2mg/L 2,4-D和0.5-1mg/L 6BA的MS培养基上培养后,亦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在含3mg/L 6BA和0.5m... 将骆驼刺离体再生苗的茎切段经发根农杆菌A4菌株感染后,在含500mg/L头孢霉素的MS无激素培养基上培养,产生了转化的发根和愈伤组织。转化根在附加2mg/L 2,4-D和0.5-1mg/L 6BA的MS培养基上培养后,亦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在含3mg/L 6BA和0.5mg/L NAA的培养基上诱导出了苗的分化。冠瘿碱分析表明,在95%以上的发根和75%的转化愈伤组织及再生植株中都显示了T-DNA的整合和表达。染色体检查发现,约81%的发根细胞具有正常染色体数(2n=18),其余则存在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在继代培养一年之后,转化体仍维持旺盛的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根农杆菌 骆驼刺 转化组织 形态发生 豆科牧草
下载PDF
发根农杆菌A4对骆驼刺的遗传转化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毓美 王鸣刚 +1 位作者 王江波 贾敬芬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3-87,共5页
用野生型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rhizogenes)A4菌株感染骆驼刺(Alhagipseudoalhagi)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15d左右在感染部位诱导出发根.将发根切段放在附加2.0mg/L2,4-D和0.5mg/L6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在3.0mg/L6BA的MS培养... 用野生型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rhizogenes)A4菌株感染骆驼刺(Alhagipseudoalhagi)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15d左右在感染部位诱导出发根.将发根切段放在附加2.0mg/L2,4-D和0.5mg/L6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在3.0mg/L6BA的MS培养基上进一步分化形成完整植株.冠瘿碱检测结果表明,不仅在初生发根中,在次生发根、来源于发根的愈伤组织以及再生转化植株的叶片都能合成农杆碱和甘露碱.比较不同外植体诱导发根的频率,发现子叶诱导发根的频率比下胚轴的诱导频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发根农杆菌 再生 转化 根瘤菌
下载PDF
发根农杆菌对柑桔的离体转化和植株再生作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名扬 罗金华 陈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90-95,共6页
用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发根农杆菌(R1000,A4和15834)感染甜橙子叶外植体,与菌体共培养3天后,转至含头孢霉素的无激素MT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15天后开始产生毛状根,转化率在25%~36%之间。毛状根在分单根进行... 用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发根农杆菌(R1000,A4和15834)感染甜橙子叶外植体,与菌体共培养3天后,转至含头孢霉素的无激素MT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15天后开始产生毛状根,转化率在25%~36%之间。毛状根在分单根进行的克隆培养中能稳定地保持激素自主性生长。在无激素的MT培养基上,毛状根可自发地产生不定芽,适当添加一定种类及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明显提高毛状根再生芽的频率。再生植株叶片和毛状根提取液的电泳检测表明,甘露碱合成酶及农杆碱合成酶均呈阳性,证明Ri质粒的T—DNA转移并整合到甜橙细胞核基因组中,在转化体及再生植株中得到了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发根农杆菌 离体转化 植株再生
下载PDF
茶树离体植株再生与遗传转化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广辉 吕才有 段红星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0年第2期345-349,共5页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属山茶科(Theaceae),是重要的饮料作物。茶树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其自身的一些特性,如长生育周期、自交不亲和性、高度自交衰退等,使人工杂交或自交进行的遗传改良受到诸多限制。因此通过遗传转化进...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属山茶科(Theaceae),是重要的饮料作物。茶树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其自身的一些特性,如长生育周期、自交不亲和性、高度自交衰退等,使人工杂交或自交进行的遗传改良受到诸多限制。因此通过遗传转化进行茶树育种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离体再生困难和转化效率低是限制茶树遗传转化进行的主要因素。本文在综述了茶树微繁途径、器官发生途径和体细胞胚发生途径等离体植株再生和遗传转化的主要研究进展基础上,提出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介导法最有可能在茶树遗传转化上取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离体再生 发根农杆菌 遗传转化
下载PDF
罗汉果遗传转化受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发根农杆菌转化初探 被引量:3
8
作者 曾黎辉 吴金寿 +1 位作者 柯石山 刘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2期403-406,共4页
以罗汉果品种“青皮果”试管苗的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适合于遗传转化的受体再生系统, 并进行了发根农杆菌转化的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茎段的再生能力强于叶片,且对农杆菌敏感,是 进行遗传转化合适的受体材料。在MS基本培养基附加B... 以罗汉果品种“青皮果”试管苗的茎段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适合于遗传转化的受体再生系统, 并进行了发根农杆菌转化的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茎段的再生能力强于叶片,且对农杆菌敏感,是 进行遗传转化合适的受体材料。在MS基本培养基附加BA 1mg/L、KT 1mg/L、NAA 0.2mg/L、蔗糖30 mg/L培养基中,20d龄的茎段不定芽诱导率为100%,平均每个外植体诱导的不定芽数达到9.7个,移 苗成活率90%以上;外植体培养前的割伤处理有利于提高出芽数;发根农杆菌转化茎段诱导出毛状 根。罗汉果毛状根的诱导和培养将为罗汉果药用成分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遗传转化 受体再生系统 发根农杆菌 茎段
下载PDF
发根农杆菌A_4菌株转化红豆草途径及转化组织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子勤 贾敬芬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6-100,共5页
将生长20d的红豆草(onobrychisviciaefolia)无菌苗的下胚轴切成0.5~1cm片段,倒插在含2,4-D的固体MS培养基上预培养两天;然后转至无激素培养基上,用发根农杆菌A4,(Agrobacter... 将生长20d的红豆草(onobrychisviciaefolia)无菌苗的下胚轴切成0.5~1cm片段,倒插在含2,4-D的固体MS培养基上预培养两天;然后转至无激素培养基上,用发根农杆菌A4,(AgrobacteriumrhizogenesA4)菌悬液感染切面,10d后长出许多发状根。这些发状根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继代培养,生长旺盛,且产生许多次生侧根,将次生根切段后,在含2,4-D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形成完整植株,初生根、次生根、愈伤组织,以及再生植株叶片均含有农杆碱和甘露碱,而未转化的对照愈伤组织则没有。另外对Cu2+促进发状报生长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状根 愈伤组织 红豆草 再生植株
下载PDF
中药植物黄山药发根基因的遗传转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顾月华 李艳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5-757,共3页
以发根农杆菌菌株A4转染已预培养1d的黄山药茎段后,共感染3d,其转化效果最佳;转化毛状根在无生长调节物质的MS培养基上培养可获得丛状芽,并发育成植株。
关键词 黄山药 发根农杆菌 转化 再生植株
下载PDF
发根农杆菌对苦马豆转化及植株再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军 彭正松 +1 位作者 王祖秀 夏玲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04-307,共4页
用发根农杆菌A4转化苦马豆子叶和下胚轴外植体,获得转化发根.将发根转移到MS无激素培养基上,发根能够持续生长,并于继代40天后自发形成不定芽.将不定芽转移到1/2MS无激素培养基,长出不定根,形成再生植株.再生植株表现出典型的发根综合症... 用发根农杆菌A4转化苦马豆子叶和下胚轴外植体,获得转化发根.将发根转移到MS无激素培养基上,发根能够持续生长,并于继代40天后自发形成不定芽.将不定芽转移到1/2MS无激素培养基,长出不定根,形成再生植株.再生植株表现出典型的发根综合症,初步判断再生植株为转化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植株 植株再生 发根农杆菌 培养基 不定根 不定芽 子叶 苦马豆 MS 激素
下载PDF
纤维植物罗布麻发根的诱导及植株再生(英文) 被引量:5
12
作者 贾海燕 赵兵 +1 位作者 王晓东 王玉春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23-1728,共6页
利用3种发根农杆菌(LBA9402、R601、和R1000)转化纤维植物罗布麻无菌种子苗的根茎叶不同外植体部位,首次诱导其生成发根并实现了直接由发根途径的植株再生。罗布麻发根诱导与所用的发根农杆菌菌株,外植体部位及光周期密切相关。发根农杆... 利用3种发根农杆菌(LBA9402、R601、和R1000)转化纤维植物罗布麻无菌种子苗的根茎叶不同外植体部位,首次诱导其生成发根并实现了直接由发根途径的植株再生。罗布麻发根诱导与所用的发根农杆菌菌株,外植体部位及光周期密切相关。发根农杆菌LBA9402感染罗布麻的根外植体,实现了最高转化率达100%。与LBA9402及R601相比,被发根农杆菌R1000感染的根外植体适合在黑暗环境下培养,其诱导生成的发根密度可达平均每个外植体22条。在不加激素的1/2 MS培养基上,LBA9402和R601诱导产生的发根可以诱导生成不定芽,不定芽诱导率达20%。不定芽切下后,在不加激素的1/2 MS培养基上2周内可以诱导生根。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发根及再生植株进行了鉴定,证明发根农杆菌的T-DNA插入了植物的基因组。为罗布麻的分子育种建立了稳定的转化及再生体系,为下一步通过转入外源基因改善其农艺性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 发根农杆菌 发根 植株再生 转化
下载PDF
农杆菌对毛白杨的转化及完整转化植株的获得 被引量:19
13
作者 卜学贤 林忠平 陈维伦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1年第3期206-213,共8页
本文报道农杆菌转化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的高效遗传转化系统的成立。所用农杆菌菌株为:1.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R1000,含有 Ri 质粒 pRiA4b。2.发根农杆菌 R1000(pTVK 85),是菌株 R1000中除含有 pRiA4b 外,并兼容... 本文报道农杆菌转化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的高效遗传转化系统的成立。所用农杆菌菌株为:1.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R1000,含有 Ri 质粒 pRiA4b。2.发根农杆菌 R1000(pTVK 85),是菌株 R1000中除含有 pRiA4b 外,并兼容一个带有超致病区(supervirulent region)的质粒 pTVK 85。3.根癌农杆菌(A.tumefaciens)C58C1(pBZ693),其质粒 pBZ 693是改建过的 Ti 质粒,载有 T-DNA 的基因1和基因2。根癌农杆菌诱导的根在形态上明显区别于发根农杆菌诱导的根。R1000(pTVK 85)诱导生根的外植体可占供试外植体总数的59%。转化的根有的可自发地形成不定芽或愈伤组织。通过培养基中激素的调整,可使转化的限系统100%再生出不定芽,并可由这些不定芽得到完整植株。转化植株的各克隆之间表型差异很大。取三个克隆的植株进行 Southern 杂交,其中两个为杂交阳性,表明确已被转化;另一个为杂交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农杆菌 转化 植株再生
下载PDF
西洋参发根器官发生及再生植株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海云 王义 +4 位作者 李维 刘伟灿 孙春玉 蒋世翠 张美萍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4-166,共3页
以西洋参播种苗切断儿为外植体,由发根农杆菌R1601诱导发状根,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建立高频再生体系,建立西洋参悟性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诱导西洋参发根脱分化成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 2.0mg/L+KT 0.5mg/L诱导不定芽增殖和... 以西洋参播种苗切断儿为外植体,由发根农杆菌R1601诱导发状根,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建立高频再生体系,建立西洋参悟性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诱导西洋参发根脱分化成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 2.0mg/L+KT 0.5mg/L诱导不定芽增殖和分化的培养基为MS+KT 0.2mg/L+IBA 0.5mg/L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GA_3 5.0mg/L+IBA0.5mg/L+NAA 2.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 发根农杆菌 R1601转化 植株再生
下载PDF
甘蓝Ri T-DNA转化根的植株再生 被引量:12
15
作者 何玉科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0-125,共6页
利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的遗传转化作用,从甘蓝下胚轴切段上诱发产生了Ri T-DNA转化根。在无激素MS琼脂培养基上,经过长达4个月的连续培养后,有些转化根的根段组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块,然后又再分化形成茎芽。在含... 利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的遗传转化作用,从甘蓝下胚轴切段上诱发产生了Ri T-DNA转化根。在无激素MS琼脂培养基上,经过长达4个月的连续培养后,有些转化根的根段组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块,然后又再分化形成茎芽。在含有激动素的MS琼脂培养基上,转化根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直接分化出茎芽,其中以14经μmol/L激动素处理的生茎效果最佳。在MS液体培养基内加入4.5βmol/L BA也增加了转化根上的茎芽数。所有这些茎芽能够进一步生长,并且在生根培养基上生根,长成小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RI T-DNA 植株再生
下载PDF
骆驼刺发根农杆菌转化系的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改娜 贾敬芬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7-371,共5页
从发根农杆菌A4转化的荒漠植物——骆驼刺毛状根愈伤组织中分离的原生质体培养的结果表明,酶解新转代7~10d的淡黄色松软愈伤组织,可获得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附加有1.5mg·L-12,4-D、0.2mg·L-16-BA、0.3mol·... 从发根农杆菌A4转化的荒漠植物——骆驼刺毛状根愈伤组织中分离的原生质体培养的结果表明,酶解新转代7~10d的淡黄色松软愈伤组织,可获得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附加有1.5mg·L-12,4-D、0.2mg·L-16-BA、0.3mol·L-1甘露醇、2%(W/V)蔗糖和500mg·L-1水解酪蛋白的DPD培养基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可持续分裂。培养基的最适渗透压为(450±3)mOsm·kg-1,原生质体的最适植板密度为4×105个·mL-1。制备原生质体的愈伤组织以低温(4℃)预处理后,原生质体的产率和分裂频率均提高,分裂频率最高可达50%。原生质体分裂形成的愈伤组织转移在附加1~2mg·L-16-BA(或KT)和0.2mg·L-1NAA的MS培养基上培养后,可以分化并获得再生植株。纸电泳检测表明,原生质体再生的愈伤组织和分化植株仍然含有毛状根转化系的特异产物——冠瘿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发根农杆菌A4转化系 原生质体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