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糖低聚糖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宋建忠 吕志远 +5 位作者 杨婧 陈盈盈 赵欣 陈章浩 李改茹 常军民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从刺糖中分离纯化获得刺糖低聚糖单体,并对其进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刺糖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HPLC/ESI-MS)、红外光谱(IR)及核磁共振波谱(NMR)等技术,对所得刺糖低聚糖单体进行... 目的从刺糖中分离纯化获得刺糖低聚糖单体,并对其进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刺糖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HPLC/ESI-MS)、红外光谱(IR)及核磁共振波谱(NMR)等技术,对所得刺糖低聚糖单体进行结构鉴定。结果经分离纯化得到1个刺糖低聚糖单体,相对分子质量为504,结构为α-D-葡萄糖-(1→6)-β-D-葡萄糖-(1→6)-D-葡萄糖,经查证定性为低聚异麦芽糖。结论本研究首次从刺糖中分离纯化出低聚异麦芽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糖 低聚糖 核磁共振波谱 结构解析
下载PDF
刺糖多糖调控Toll样受体4对免疫抑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吕志远 宋建忠 +3 位作者 曲真真 李进发 李改茹 常军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93-1400,1384,共9页
揭示刺糖多糖对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调控机制。构建C57BL/6J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及TAK-242抑制剂诱导的RAW 264.7模型,小鼠模型给予刺糖多糖组800 mg/kg以及RAW 264.7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刺糖多糖(25、50、75、100μg/... 揭示刺糖多糖对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调控机制。构建C57BL/6J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及TAK-242抑制剂诱导的RAW 264.7模型,小鼠模型给予刺糖多糖组800 mg/kg以及RAW 264.7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刺糖多糖(25、50、75、100μg/mL)进行干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测定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RAW 264.7细胞因子分泌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与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法检测TLR4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differentiationfactor88,MyD88)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分子6(TNF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6,TRAF6)在相关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刺糖多糖显著提高了免疫抑制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和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的含量。在TAK-242抑制剂诱导的细胞模型中,刺糖多糖增加了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TNF-α、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分泌。此外,刺糖多糖逆转了TLR4和MyD88/TRAF6的表达下调。刺糖多糖可以通过调节MyD88途径激活TLR4受体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糖多糖 TOLL样受体4 巨噬细胞RAW 264.7 免疫抑制
下载PDF
刺糖3种糖分对小鼠免疫调节及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吐尔洪·库德热提 孜克拉·尼牙孜 +5 位作者 吐鲁洪江·托乎提 巴合塔尔古丽·伊力亚斯 巴丽江·木哈希 司马义·艾沙 郭庆勇 赛福丁·阿不拉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96-101,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刺糖3种主要糖分对小鼠的免疫调节及空肠形态的影响。通过水提醇沉法和透析法分别得到刺糖多糖(AHP)、刺糖水溶性小分子糖(AHWS)和刺糖醇溶性小分子糖(AHAS)。选取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NC组)和试验组(AHA... 试验旨在探究刺糖3种主要糖分对小鼠的免疫调节及空肠形态的影响。通过水提醇沉法和透析法分别得到刺糖多糖(AHP)、刺糖水溶性小分子糖(AHWS)和刺糖醇溶性小分子糖(AHAS)。选取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NC组)和试验组(AHAS组、AHWS组、AHP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小鼠。NC组灌胃生理盐水,试验组分别灌胃400 mg/(kg·d)的AHAS、AHWS、AHP,0.4 mL/只,每天1次,连续灌胃14 d。结果显示,AHAS、AHWS和AHP的总糖得率分别为42.40%、8.20%、1.90%。与NC组相比,各试验组小鼠胸腺重量均显著增加(P<0.05),AHAS组和AHP组小鼠脾脏重量、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5),AHAS组和AHWS组的胸腺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与NC组相比,各试验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AHAS组和AHP组小鼠空肠绒毛长度、隐绒比显著升高(P<0.05),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小鼠空肠肠道上皮淋巴细胞(IELs)数量均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刺糖中的AHAS、AHWS和AHP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以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改善小鼠肠道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糖 水溶性小分子糖 醇溶性小分子糖 免疫调节 小鼠
下载PDF
骆驼刺提取物对脂多糖诱导的IEC-6细胞损伤模型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4
作者 徐晓琴 卿德刚 +3 位作者 陈良 张娟 孙宇 夏提古丽·阿不利孜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40-745,754,共7页
目的研究骆驼刺提取物(Alhagi pseudalhagi(M.B.)Desv.Extract,APE)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IEC-6)损伤模型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培养IEC-6细胞,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AP... 目的研究骆驼刺提取物(Alhagi pseudalhagi(M.B.)Desv.Extract,APE)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IEC-6)损伤模型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培养IEC-6细胞,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APE低、中、高浓度组,用1.0μg/mL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建立细胞炎症损伤模型,APE(低、中、高浓度:15、25、35μg/mL)干预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炎症因子IL-1β、IL-18、TNF-α的分泌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5个关键蛋白: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asparate protease-1,Caspase-l)、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及抗凋亡蛋白Bcl-2(Anti-apoptosis Protein Bcl-2)和Bcl-xl(Anti-apoptosis Protein Bcl-xl)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EC-6细胞的存活率降低,NLRP3、Caspase-1、ASC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抗凋亡蛋白Bcl-2、Bcl-xl的表达水平降低,促炎因子IL-1β、IL-18和TNF-α的分泌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APE低、中、高浓度组细胞存活率升高,35μg/mL APE组IEC-6细胞的NLRP3、Caspase-1、ASC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Bcl-xl的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浓度的APE能够抑制炎症因子分泌,25μg/mL APE对IL-1β、IL-18、TNF-α炎症因子分泌水平抑制率分别为31.60%、31.19%和31.09%(P<0.05)。结论骆驼刺提取物通过提高抗凋亡蛋白Bcl-2、Bcl-xl的表达水平,下调NLRP3炎症小体组成成分以及促炎因子IL-1β、IL-18和TNF-α分泌,从而抑制NLRP3炎症小体组装和激活,实现缓解LPS对IEC-6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提取物 脂多糖 小肠隐窝上皮细胞 NLRP3炎症小体
下载PDF
骆驼刺对后备羊生产性能、免疫力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宏斌 侯良忠 +3 位作者 张学斌 古再丽努尔·艾麦提 苏玲玲 蒋晓梅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90-194,共5页
为分析添加骆驼刺对后备羊生产性能、免疫力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将体重(36.08±3.71)kg且健康的湖羊后备母羊30只,经体外和体内两次驱虫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K组)、骆驼刺添加5%组(A组)、10%组(B组)、20%组(C组)和40%组(D组)5组,每组6只... 为分析添加骆驼刺对后备羊生产性能、免疫力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将体重(36.08±3.71)kg且健康的湖羊后备母羊30只,经体外和体内两次驱虫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K组)、骆驼刺添加5%组(A组)、10%组(B组)、20%组(C组)和40%组(D组)5组,每组6只,预试期10 d,正试期50 d。试验过程中收集采食量、体增重数据,并采集饲料样、血样用于分析测定。结果表明:(1)20%组日增重(ADG)极显著高于、料肉比(F/G)极显著低于对照组、5%组、20%组和40%组(P<0.01)。(2)当骆驼刺添加量不小于10%时,总蛋白(TP)、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Ig M)均有明显提高,其中TP含量10%组和20%组显著高于5%组(P<0.05);ALB含量10%组、20%组和4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M含量40%组极显著高于5%组(P<0.01),10%组和20%组显著高于5%组(P<0.05);10%组和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高于5%组、20%组和40%组(P<0.05);40%组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20%组的经济效益最高,比对照组、5%组、10%组和40%组分别高87.14%、75.10%、74.76%和511.87%。日粮中添加10%以上骆驼刺可显著增加后备母羊免疫力,综合后备绵羊ADG、F/G、机体免疫力和经济效益,生产中建议添加20%的骆驼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饲喂量 免疫力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疏叶骆驼刺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徐梦琦 高艳菊 +2 位作者 张志浩 黄彩变 曾凡江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7-267,共11页
叶片和根系能通过形态、生理和生物量累积的变化响应干旱胁迫。以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的优势植物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模拟3种水分条件(充分灌溉CK:土壤含水量占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75%;轻度胁... 叶片和根系能通过形态、生理和生物量累积的变化响应干旱胁迫。以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的优势植物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模拟3种水分条件(充分灌溉CK:土壤含水量占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75%;轻度胁迫W1:田间持水量的50%~55%;重度胁迫W2:田间持水量的25%~30%),分析一年生骆驼刺幼苗叶片和根系生长、生理的变化特征,揭示骆驼刺对干旱胁迫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1)干旱显著抑制骆驼刺地上和地下各器官生长,主要表现为:叶面积、根长、根表面积、根组织密度以及叶和根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减小(P<0.05);叶组织密度、叶干物质含量、比根长以及叶和根的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增大。(2)生长前期,各处理地上生物量均占比较大(CK、W_(1)、W_(2)下根冠比分别为0.43±0.14、0.59±0.1、0.83±0.83);而生长后期各处理地下生物量占比较大,其中重度胁迫下根冠比最大(3.12±0.32),表明骆驼刺在生长后期增强了地下部分的资源投入,且这种资源分配特征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更明显。(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骆驼刺叶形态与根生理相关的核心性状存在显著的权衡关系(P<0.05),同时叶与根在生理代谢上能够协同变化。初步说明,骆驼刺幼苗在干旱下表现出干物质储存和防御能力高、水分消耗低的适应特征,能够协调叶片和根系的资源分配关系,随胁迫时间的增加逐步形成缓慢投资、保守生长的策略。该结果为该区域荒漠植被恢复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叶骆驼刺 干旱胁迫 形态性状 生物量 叶和根 适应策略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疏叶骆驼刺和多枝柽柳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麦格皮热提古丽·达吾提 王海鸥 +2 位作者 陈晓楠 伊丽努尔·艾力 马晓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97-1909,共13页
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与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是塔里木河下游优势种,也是重要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共生植物,二者常相伴而生且均受水分严重限制。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法,以疏叶骆驼刺和多... 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与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是塔里木河下游优势种,也是重要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共生植物,二者常相伴而生且均受水分严重限制。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法,以疏叶骆驼刺和多枝柽柳幼苗为试验材料,设定正常水分[土壤相对含水量(70±5)%,D0]、中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40±5)%,D1]和重度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20±5)%,D2]3个水分梯度,设置接种(AMF+)和不接种(AMF-)2种处理,以及供体植物疏叶骆驼刺和受体植物多枝柽柳之间2种菌丝传递距离(长菌丝传递距离30 cm,L;短菌丝传递距离15 cm,S),探究了干旱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菌丝传递距离对2种不同生活型的植物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供体植物接种AMF后在供、受体间形成丛枝菌根菌丝网络(arbuscular mycorrhizal networks,AMNs),其中与正常水分(D0)处理下的侵染率相比,重度水分(D2)处理下长距离处理受体侵染率的降幅为73.22%。(2)在中度水分处理下,AMF对长、短距离处理受体均有促进作用,而在重度水分处理下对长距离处理受体株高、基径相对增长率和生物量无促进作用。(3)各水分处理下AMF对受体植物根系生长指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且S处理优于L处理,但在重度水分及长距离处理下的受体表现出显著较低的水平。(4)在中度水分处理下,AMF对长、短距离处理受体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有促进作用,且不同距离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在重度水分处理下对长距离处理幼苗无促进作用。因此,在正常水分和中度水分处理下,接种AMF可显著促进长距离端受体植物的表观生长、生物量积累、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叶绿素的含量,提高受体植物的抗旱性,在重度水分胁迫下AMF对长距离端受体植物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丛枝菌根真菌(AMF) 疏叶骆驼刺 多枝柽柳 生理变化
下载PDF
刺糖多糖脱色脱蛋白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陈盈盈 李杰 +3 位作者 宋建忠 陈章浩 李改茹 常军民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3,共8页
为优化刺糖多糖脱色脱蛋白的最佳工艺,运用静动态吸附-解吸的方法,从8种极性不同的树脂中筛选最佳纯化效果的树脂,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法设计优化树脂的最佳纯化工艺。对比纯化前后多糖紫外、红外图谱特征及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 为优化刺糖多糖脱色脱蛋白的最佳工艺,运用静动态吸附-解吸的方法,从8种极性不同的树脂中筛选最佳纯化效果的树脂,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法设计优化树脂的最佳纯化工艺。对比纯化前后多糖紫外、红外图谱特征及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XDA-1型树脂脱色脱蛋白的效果最佳,最优工艺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为0.03 g/mL,洗脱流速为2 mL/min,上样量为0.5 BV(1 BV=100 mL);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为(72.93±0.54)%,脱蛋白率为(74.72±0.37)%,多糖的保留率为(88.89±0.84)%;纯化后紫外谱图中蛋白质等杂质的特征吸收峰消失,多糖的红外特征吸收峰未发生变化,纯化后获得的刺糖多糖抗氧化活性增强。XDA-1型大孔吸附树脂可用于刺糖多糖的高效纯化,优选的脱色脱蛋白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糖多糖 脱色 脱蛋白 大孔吸附树脂 抗氧化
下载PDF
刺糖多糖对鸡免疫新城疫疫苗后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蔡高峰 毛宁宁 +7 位作者 朱天宇 贺瑾 朱少武 薛瑞 雷商商 刘振广 胡元亮 王德云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4,共6页
为了研究刺糖多糖(AH)对鸡免疫功能和新城疫抗体效价的影响,选取150只1日龄海兰褐公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待母源抗体低至2.23log2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都进行新城疫疫苗免疫,空白对照组和免疫对照组连续灌服生理盐水14 d,试... 为了研究刺糖多糖(AH)对鸡免疫功能和新城疫抗体效价的影响,选取150只1日龄海兰褐公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待母源抗体低至2.23log2时,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都进行新城疫疫苗免疫,空白对照组和免疫对照组连续灌服生理盐水14 d,试验组连续灌服不同剂量AH(0.3、0.6和1.2 g/kg)14 d,分别在免疫后7、14、21、28 d采集血液、脾脏、胸腺和法氏囊等样品用于后续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免疫对照组相比,AH可以显著提高血清中新城疫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和肠道中特异性IgA抗体含量,提升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4、IL-17、干扰素γ(IFN-γ)水平;HE染色发现,AH可以显著促进脾脏、胸腺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的发育;血生化分析发现AH对鸡肝肾功能无显著毒害作用。研究表明,AH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的免疫增强剂,显著增强鸡的免疫功能和新城疫抗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糖 多糖 免疫调节 新城疫
下载PDF
刺糖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盈盈 宋建忠 +2 位作者 李杰 陈章浩 常军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7期42-45,58,共5页
刺糖是豆科植物骆驼刺枝叶分泌凝结而成的糖粒,是一种传统的维吾尔民族药物。刺糖在中医临床中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本草纲目》记载刺糖具有滋养强健、平衡体液、调理内分泌和涩肠之痛、祛痰止咳等功能。刺糖中含有大量的多糖、低聚... 刺糖是豆科植物骆驼刺枝叶分泌凝结而成的糖粒,是一种传统的维吾尔民族药物。刺糖在中医临床中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本草纲目》记载刺糖具有滋养强健、平衡体液、调理内分泌和涩肠之痛、祛痰止咳等功能。刺糖中含有大量的多糖、低聚糖、黄酮、挥发油、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随着对其药理活性的不断研究,发现刺糖提取物具有免疫调节、保肝保肾、抑菌、抗氧化、降血糖、双重调节肠平滑肌等活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刺糖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刺糖的深度开发和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糖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骆驼刺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11
作者 邹炙臻 邓喜玲 +10 位作者 王云来 张杰 董江涛 柳小玲 梁粟 王菊 张辉 吴江东 章乐 吴芳 张万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24-3036,共13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及分子动力学技术,研究骆驼刺治疗脓毒症作用机制,并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方法首先筛选骆驼刺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同时筛选治疗脓毒症的相关作用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及分子动力学技术,研究骆驼刺治疗脓毒症作用机制,并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方法首先筛选骆驼刺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同时筛选治疗脓毒症的相关作用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绘制中药-疾病-靶点网络图。其次对网络图中核心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同时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接着对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验证。最后采用小鼠进行动物实验验证。结果筛选出骆驼刺活性成分30个,度值排名前5为(-)-儿茶素酸酯、金雀异黄酮、山奈酚、槲皮素、表没食子儿茶素,作用靶点196个;脓毒症疾病相关靶点2144个,骆驼刺-脓毒症交集靶点105个,核心靶点为TNF、IL-6、AKT1、VEGFA、CASP3、IL-1β等。涉及PI3K-Akt、TNF、HIF-1、AGE-RAGE、IL-17等信号通路,介导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发挥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骆驼刺黄酮类化合物与各关键靶点结合性能均良好,其中结合能最低最稳定的构象为(-)-epigallocatechin gallate-IL-6和quercetin-IL-6,对两对复合物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通过静电、范德华势能和氢键的共同作用,可以达到稳定结合的效果。动物实验证实骆驼刺可抑制脓毒症小鼠肺组织内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Caspase-3、VEGF蛋白表达,减少外周血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分泌,减轻组织及脏器炎性损伤。结论骆驼刺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多生物过程、多靶点、多通路来实现的。本研究为骆驼刺的临床应用以及脓毒症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脓毒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盐胁迫对AMF介导下两种荒漠植物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王海鸥 麦格皮热提古丽·达吾提 +3 位作者 高文礼 陈晓楠 伊力努尔·艾力 马晓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12-2721,共10页
本试验以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和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分别为供、受体植物,探讨在盐胁迫下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菌丝传递距离处理对其幼苗的影响。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盐浓度(0,... 本试验以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和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分别为供、受体植物,探讨在盐胁迫下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菌丝传递距离处理对其幼苗的影响。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盐浓度(0,0.4%和0.8%)及丛菌丝传递距离(15 cm和30 cm)处理下供、受体植物的AMF侵染率、株高基径、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受体植物中,AMF对S1水平下L1和L2处理的Fo, Fm和Fv/Fm值、MDA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不同距离受体间差异不显著,但对S2水平L2处理下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无促进作用。综上所述,AMF在低盐胁迫长距离下能通过显著提高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和渗透调节能力缓解盐胁迫对受体植物的伤害;但高盐胁迫下,长距离不利于菌根定殖和植物生长,导致AMF无法对受体植物产生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丛枝菌根网络 疏叶骆驼刺 多枝柽柳 生理特性
下载PDF
Water Relations on Alhagi sparsifolia in the Southern Fringe of Taklamakan Desert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向义 张希明 +5 位作者 曾凡江 Andrea FOETZKI Frank M .THOMAS 李小明 Michael RUNGE 何兴元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10期1219-1224,共6页
Water relations of Alhagi sparsifolia Shap. at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oases and sandy desert were studied in the southern fringe of Taklamakan Desert. Results showed that A. sparsifolia maintained the positive tu... Water relations of Alhagi sparsifolia Shap. at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oases and sandy desert were studied in the southern fringe of Taklamakan Desert. Results showed that A. sparsifolia maintained the positive turgor during the summer. The steady high predawn water potential (psi(P)) indicated A. sparsifolia had sufficient hydration and water supply in growing season. In July, water deficit caused by drought stress had no effect on the transpiration of A. sparsifolia. Therefore, drought stress is not a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survival of plants. The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 to drought of A. sparsifolia was shown mainly at the leaf level b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DeltaII) and relative water content (RWC) between the osmotic pressure at full turgor and at turgor loss, by occurring of osmotic adjustment, by high percentage of dry mass-related water content ( WCsat), by RWC at turgor loss point ( RWCp) in stable level and low RWC of the saturated symplast (RWCsym). However, th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ranspiring surface reduction and deep root system seem to be the main way for the plant to adapt to the extreme drought environment. Result also suggests that one time of irregular irrigation in summer will not be helpful to recover water status of A. sparsifolia in location where the water table is very 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hagi sparsifolia water relation drought stress water potential PV parameters irrigation effect
下载PDF
枯黄期骆驼刺与稻草混贮对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蒋慧 张玲 +3 位作者 马金萍 晋玉霞 万英 马春晖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9-116,共8页
采用枯黄期骆驼刺、稻草及其二者不同比例混合料为青贮原料,通过鉴定感官指标,分析青贮料的pH值、CP、NDF、ADF、乙酸、丙酸、丁酸、乳酸及总酸的变化,研究骆驼刺与稻草不同比例混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骆驼刺虽然是豆科牧草,... 采用枯黄期骆驼刺、稻草及其二者不同比例混合料为青贮原料,通过鉴定感官指标,分析青贮料的pH值、CP、NDF、ADF、乙酸、丙酸、丁酸、乳酸及总酸的变化,研究骆驼刺与稻草不同比例混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骆驼刺虽然是豆科牧草,却容易成功青贮,青贮发酵以乳酸发酵为主(乳酸/总酸大于50%);骆驼刺与稻草混贮,能显著提高稻草青贮原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降低pH值和NH3-N/TN的百分比(P<0.01),提高混贮料中乳酸,丙酸(P<0.01)和总酸(P<0.05)含量,骆驼刺占混贮料的40%以上时就能显著降低青贮料中丁酸(P<0.05)的含量,改善稻草的青贮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稻草 青贮品质
下载PDF
绿洲与沙漠地带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光合生理特征的适应差异 被引量:12
15
作者 骆郴 谭勇 +3 位作者 刘彤 龚海涛 魏鹏 张艳红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3-509,共7页
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生物量积累和形态变化三个方面对比研究了新疆石河子地区绿洲和沙漠生境下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光合生理特征的适应特点,发现两地Pn(净光合速率)特征值表现出清晨高,午后低的节律变化。沙漠生境下... 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生物量积累和形态变化三个方面对比研究了新疆石河子地区绿洲和沙漠生境下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光合生理特征的适应特点,发现两地Pn(净光合速率)特征值表现出清晨高,午后低的节律变化。沙漠生境下疏叶骆驼刺具有光饱合点高、蒸腾速率低和高水分利用率的特点,而绿洲生境下疏叶骆驼刺则通过较高的蒸腾速率来维持其高的光合速率,表现出高蒸腾、高光合的特点。二个样点Pn都与gs,WUE相关显著,而受Fv/Fm和水势变化的影响较小。认为疏叶骆驼刺对新疆沙漠和绿洲二种生境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并形成了不同的光合生理的适应特点;沙漠环境虽然不利于种群繁殖,但不影响疏叶骆驼刺的个体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叶骆驼刺 气体交换 FV/FM PN WUE 绿洲
下载PDF
短期环割对骆驼刺气孔导度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唐钢梁 李向义 +2 位作者 林丽莎 李磊 鲁建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6817-6827,共11页
为研究骆驼刺对不同环割的生理响应,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外围骆驼刺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对照(CK),韧皮部半割(PS),韧皮部全割(PF),木质部半割(XS)4种处理,研究了骆驼刺的气孔导度、光合色素含量、Chl a/b、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曲线... 为研究骆驼刺对不同环割的生理响应,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外围骆驼刺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对照(CK),韧皮部半割(PS),韧皮部全割(PF),木质部半割(XS)4种处理,研究了骆驼刺的气孔导度、光合色素含量、Chl a/b、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曲线在不同环割处理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短期韧皮部半割对骆驼刺各项生理指标影响不明显;韧皮部全割下,骆驼刺气孔导度、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木质部半割显著降低了骆驼刺气孔导度但光合色素含量和大部分荧光参数没有发生变化。处理后第5天和第10天各项参数相差不大,短期内环割对骆驼刺的伤害程度随时间推移变化较小。总体来看,短期环割处理对骆驼刺伤害程度是PF>XS>PS>CK。在荒漠化防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骆驼刺的韧皮部被全部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叶绿素荧光 环割 光合色素 气孔导度
下载PDF
不同干扰方式对疏叶骆驼刺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高欢欢 曾凡江 +3 位作者 鲁艳 刘镇 安桂香 刘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207,共6页
本实验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疏叶骆驼刺为研究对象,设置春季刈割、春季火烧、秋季刈割、对照4个处理,研究干扰对其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秋季刈割叶片长宽比、叶片厚度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叶片进行能量交换、物质积累的... 本实验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疏叶骆驼刺为研究对象,设置春季刈割、春季火烧、秋季刈割、对照4个处理,研究干扰对其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秋季刈割叶片长宽比、叶片厚度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叶片进行能量交换、物质积累的能力最强。2)不同干扰方式均降低了疏叶骆驼刺株高,不利于疏叶骆驼刺的恢复与再生,3种人为干扰方式比较秋季刈割骆驼刺再生能力最强。3)秋季刈割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4)3种干扰在生理上降低了疏叶骆驼刺受外界逆境的损害,秋季刈割抗逆性最强。因此,秋季适度刈割是疏叶骆驼刺最佳的保护性利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叶骆驼刺 干扰 生长特征 生理特征
下载PDF
不同地下水埋深下骆驼刺幼苗叶片生理参数光响应特性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晓蕾 曾凡江 +3 位作者 刘波 张慧 刘镇 安桂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9-235,共7页
为探讨地下水位变化对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2008年9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外围,利用Li-6400光合作用仪测定了人工控制1,1.5,2.0,2.5 m地下水埋深下骆驼刺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 为探讨地下水位变化对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2008年9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外围,利用Li-6400光合作用仪测定了人工控制1,1.5,2.0,2.5 m地下水埋深下骆驼刺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生理参数对有效光辐射(PAR)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一定光强(0~1 000μmol.m-2.s-1)范围内,不同地下水埋深的骆驼刺幼苗Pn均随着PAR的增强而迅速增加,之后随光强的进一步增加(1 000~2 500μmol.m-2.s-1),Pn基本维持不变,光抑制并不明显,Tr和WUE的变化趋势和Pn相似;(2)上述生理指标在不同地下水埋深间有明显差异,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骆驼刺幼苗叶片Tr增大,同时光补偿点(LCP)降低,光饱和点(LSP)升高,表观量子效率(AQY)升高,Pn也随之增大,表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下水位,能显著提高骆驼刺幼苗的光合能力。1~2.5 m的地下水位变幅对骆驼刺幼苗的光合生理参数光响应特性有显著影响,这为研究骆驼刺对地下水位变化的生理响应和适应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在塔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地下水埋深 光合作用 光响应
下载PDF
不同比例枯黄期骆驼刺与棉籽壳混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蒋慧 方雷 +2 位作者 张玲 晋玉霞 马春晖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07-1112,共6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枯黄期骆驼刺与棉籽壳混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7个处理(处理Ⅰ~Ⅶ)分别采用枯黄期骆驼刺、棉籽壳及其二者不同比例(3:7、4:6、5:5、6:4和7:3)混合料为青贮原料,每个处理3个重复。评价感官指标,并分析青贮料的pH...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枯黄期骆驼刺与棉籽壳混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7个处理(处理Ⅰ~Ⅶ)分别采用枯黄期骆驼刺、棉籽壳及其二者不同比例(3:7、4:6、5:5、6:4和7:3)混合料为青贮原料,每个处理3个重复。评价感官指标,并分析青贮料的pH、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乙酸、丙酸、丁酸、乳酸及总酸的变化。结果表明:骆驼刺虽然是豆科牧草,却容易青贮成功,青贮发酵以单乳酸发酵为主。处理Ⅴ、Ⅵ和Ⅶ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处理Ⅱ(P<0.05),处理Ⅳ、Ⅴ、Ⅵ和Ⅶ的pH和氨态氮占总氮的百分比显著和极显著低于处理Ⅱ(P<0.05,P<0.01),处理Ⅳ、Ⅴ、Ⅵ和Ⅶ的总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处理Ⅱ(P<0.01)。混合青贮饲料中乳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处理Ⅱ(P<0.01)。由此得出,骆驼刺与棉籽壳混贮能改善棉籽壳青贮料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 棉籽壳 青贮品质
下载PDF
添加初花期骆驼刺改善苜蓿青贮品质 被引量:13
20
作者 蒋慧 方雷 +1 位作者 周小玲 李胜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328-335,共8页
为改善苜蓿的发酵品质,软化初花期骆驼刺的刺状花梗,确定二者的适宜混贮比例。采用初花期骆驼刺、紫花苜蓿及其二者不同比例混合料为青贮原料,共5个处理,青贮90 d后,通过分析青贮前、后的化学成分、乳酸菌和酵母菌数量变化;鉴定青贮饲... 为改善苜蓿的发酵品质,软化初花期骆驼刺的刺状花梗,确定二者的适宜混贮比例。采用初花期骆驼刺、紫花苜蓿及其二者不同比例混合料为青贮原料,共5个处理,青贮90 d后,通过分析青贮前、后的化学成分、乳酸菌和酵母菌数量变化;鉴定青贮饲料感官品质和发酵品质,研究骆驼刺与苜蓿混合青贮对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豆科牧草混合后,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乳酸菌数量和酵母菌数量较苜蓿显著提高(P<0.05);青贮90 d后的所有青贮饲料,乳酸菌数量明显上升,酵母菌数量明显下降;混贮饲料的pH值、氨态氮/总氮、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甲醇、乙醇、丙醇含量显著低于苜蓿青贮(P<0.05或P<0.01),乳酸含量显著高于苜蓿青贮(P<0.01);混贮饲料的乙酸、丙酸含量显著高于骆驼刺(P<0.01),混贮饲料有氧稳定性好,感官品质优良。骆驼刺占混贮料的30%及以上时,均能改善苜蓿青贮品质。研究结果为骆驼刺资源开发利用,寻找无添加剂高水分苜蓿青贮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品质控制 试验 骆驼刺 紫花苜蓿 青贮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