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kali metal cation doping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 for enhancing carbon dioxide adsorption capacity 被引量:6
1
作者 Yan Cao Yunxia Zhao +1 位作者 Fujiao Song Qin Zho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68-474,共7页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as adsorbents for the separation of CO2 from flue gas or natural gas. Here, a typic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 HKUST-I(also named Cu-BTC or MOF-199) was...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as adsorbents for the separation of CO2 from flue gas or natural gas. Here, a typic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 HKUST-I(also named Cu-BTC or MOF-199) was chemically reduced by doping it with alkali metals (Li, Na and K) and they were further used to investigate their CO2 adsorption capacities. The structural information, surface chemistry and thermal behavior of the prepared adsorbent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and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2 storage capacity of HKUST-1 doped with moderate quantities of Li+, Na+ and K+, individually,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unmodified HKUST-1. The highest CO2 adsorption uptake of 8.64 mmol/g was obtained with 1K-HKUST-1, and it was ca. 11% increase in adsorption capacity at 298 K and 18 bar as compared with HKUST- 1. Moreover, adsorption tests showed that HKUST-1 and 1K-HKUST-1 displayed much higher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CO2 than those of N2. Finally,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cycle experiment revealed that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1K-HKUST-1 was fairly stable, without obvious deterioration in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O2 after 10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organic framework HKUST-1 carbon dioxide adsorption alkali metals cation doping adsorption-desorption cycles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n Mechanism for Separation of Alkali, Alkaline Metal and Ammonium Cations in Nonaqueous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红霞 宋鹃梅 +2 位作者 张书胜 MACKA Miroslav HADDAD Paul R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5-328,共4页
关键词 碱金属 碱性稀土金属 毛细管电泳 电色谱法 铵根离子 非水媒介 分离
下载PDF
沸石中碱金属阳离子对CO_(2)/N_(2)O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蔺彩虹 王丽 +3 位作者 吴瑜 刘鹏 杨江峰 李晋平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13-2021,共9页
氧化亚氮(N_(2)O)是仅次于CO_(2)和CH_(4)的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后加剧温室效应,而N_(2)O具有广泛的用途,因此对其进行回收具有重要意义。苯酚法和环己烷法生产己二酸时排放的尾气中CO_(2)与N_(2)O共存,二者具有相同的动力学直径和相似... 氧化亚氮(N_(2)O)是仅次于CO_(2)和CH_(4)的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后加剧温室效应,而N_(2)O具有广泛的用途,因此对其进行回收具有重要意义。苯酚法和环己烷法生产己二酸时排放的尾气中CO_(2)与N_(2)O共存,二者具有相同的动力学直径和相似的物理性质,它们的分离具有很大的挑战。研究了A型沸石中一价碱金属阳离子(Li^(+)、Na^(+)、K^(+)、Cs^(+))对CO_(2)/N_(2)O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通过XRD、ICP-OES、SEM和TGA进行表征,并对吸附性能、IAST选择性以及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碱金属阳离子半径的增大,CO_(2)和N_(2)O的吸附容量逐渐降低,CsA几乎对CO_(2)和N_(2)O均不吸附;但CO_(2)/N_(2)O选择性却呈相反的趋势,其中KA的选择性达到最高(2.6),混合气体(VCO_(2)/VN_(2)O=50%/50%)穿透实验结果也表明KA具有一定的CO_(2)/N_(2)O吸附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氧化亚氮 沸石 碱金属阳离子 离子交换 吸附分离
下载PDF
铂电极电催化过程中的阳离子效应研究
4
作者 张伟 赵玉艳 +3 位作者 苏磊 闫译文 孟嘉宁 李凤丽 《化学世界》 CAS 2023年第3期172-177,共6页
金属阳离子在铂电极的电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伏安法研究了Na^(+)、K^(+)和Rb^(+)阳离子在多晶铂电极表面对氢的吸脱附以及羟基吸附中的作用。在稀硫酸溶液中,多晶铂电极表面两个氢的脱附电流氧化峰是由于氢在(... 金属阳离子在铂电极的电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伏安法研究了Na^(+)、K^(+)和Rb^(+)阳离子在多晶铂电极表面对氢的吸脱附以及羟基吸附中的作用。在稀硫酸溶液中,多晶铂电极表面两个氢的脱附电流氧化峰是由于氢在(100)和(110)面上脱附造成的,氢的脱附峰电流随着稀硫酸溶液中所含金属离子半径的增大而增大。此外,金属阳离子浓度对Pt(100)面的氢的脱附峰影响更大。在0.90 V附近,铂电极表面氧化物的生成电流随着阳离子半径的增加而增加,其电流顺序为:I(Rb^(+))>I(K^(+))>I(Na^(+))。最后以相应的碱金属碘化物为研究对象,在0~1.00 V范围内,其氧化峰电流大小顺序为:I(RbI)>I(KI)>I(N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阳离子 铂电极 电催化 碘化物
下载PDF
一种简易型毛细管电泳电导检测装置及其应用 被引量:29
5
作者 谢天尧 郑一宁 +1 位作者 莫金垣 赖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5-7,共3页
报道了一种简便、实用的毛细管电泳电导检测装置 ,该装置使用毛细管微铂丝为敏感电极 ,大面积铂电极为参比电极 ,并以一根不锈钢针管为连接导管 ,成功地实现了毛细管电泳的柱端式电导检测 ,并对K+、Na +、Li+3种碱金属离子进行了分离检... 报道了一种简便、实用的毛细管电泳电导检测装置 ,该装置使用毛细管微铂丝为敏感电极 ,大面积铂电极为参比电极 ,并以一根不锈钢针管为连接导管 ,成功地实现了毛细管电泳的柱端式电导检测 ,并对K+、Na +、Li+3种碱金属离子进行了分离检测。实践表明 ,该装置具有制作简单且成功率高、更换电极方便的特点。在所选的实验条件下 ,3种金属离子在1×10 -5~1×10 -3mol/L浓度范围内电泳峰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5×10-6 mol/L。应用该法对城市自来水样品进行了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导检测器 碱金属离子
下载PDF
水合碱金属离子Na^+(H_2O)_n和K^+(H_2O)_n(n=1~6)体系电荷分布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宫利东 张娜 +1 位作者 刘翠 杨忠志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632-636,共5页
应用量子化学方法和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ABEEM)对Na+(H2O)n和K+(H2O)n(n=1~6)体系进行研究.采用MP2/6-31++G(d,p)方法进行几何构型的优化及频率的计算,在MP2/6-311++G(2d,2p)方法下计算了能量.以HF/STO-3G所计算的体系电荷为基准,... 应用量子化学方法和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ABEEM)对Na+(H2O)n和K+(H2O)n(n=1~6)体系进行研究.采用MP2/6-31++G(d,p)方法进行几何构型的优化及频率的计算,在MP2/6-311++G(2d,2p)方法下计算了能量.以HF/STO-3G所计算的体系电荷为基准,拟合确定了Na+和K+的ABEEM参数,应用其计算所得的Na+(H2O)n和K+(H2O)n(n=1~6)的电荷分布,与从头计算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碱金属离子 量子化学计算 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 电荷分布
下载PDF
阳离子-π体系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Ⅲ.碱金属阳离子-苯复合物体系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蒋华良 朱维良 +5 位作者 谭小健 陈建忠 翟宇峰 刘冬祥 陈凯先 嵇汝运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860-868,共9页
运用ah initio Hartree-Fock从头算,微扰MP2和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不同的基组水平上对碱金属阳离子-苯复合物体系的可能构型进行了自由优化,得到了复合物的能量最低构型为碱金属阳离子位于苯环平面的正上方,频率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为稳... 运用ah initio Hartree-Fock从头算,微扰MP2和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不同的基组水平上对碱金属阳离子-苯复合物体系的可能构型进行了自由优化,得到了复合物的能量最低构型为碱金属阳离子位于苯环平面的正上方,频率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为稳定结构.复合物的键长、原子净电荷、分子轨道系数、前沿轨道能量、Mullicken键级等都表明,碱金属阳离子和苯环碳原子之间的作用包含p-π作用方式,碱金属阳离子与苯结合时电子从苯环向碱金属阳离子转移,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它们之间的结合方式和氢键的结合方式相似,但计算得到的热力学参数表明复合物中碱金属阳离子与苯之间的结合强度远远大于典型的氢键,尤其是锂离子-苯复合物的生成焓已和普通的化学键相当.复合物的红外特征振动频率位于200cm^(-1)附近,对应于碱金属阳离子垂直于苯环平面的来回振动,同时形成复合物后,原来位于3200cm^(-1)的苯的C—H振动红外活性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 锂离子 相互作用 碱金属 复合物 氢键
下载PDF
碱金属离子在汞金属界面吸附作用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于洋 于春阳 宫利东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293-295,共3页
应用量子化学方法对碱金属离子在汞金属界面的吸附作用进行了研究.选取汞金属界面的3个典型的位置(空穴、桥位和顶点),采用MP2方法计算得到Li+、Na+、K+3种离子在汞表面不同位置的吸附能.结果表明:3种金属离子都是在空穴位置有较... 应用量子化学方法对碱金属离子在汞金属界面的吸附作用进行了研究.选取汞金属界面的3个典型的位置(空穴、桥位和顶点),采用MP2方法计算得到Li+、Na+、K+3种离子在汞表面不同位置的吸附能.结果表明:3种金属离子都是在空穴位置有较大的吸附能,然后是桥位和顶点位置;对于平衡结构,从Li+到Na+和K+,随着离子半径的增大,离子与汞金属界面的平衡距离在逐渐增大,吸附作用逐渐减弱,而且离子与汞之间的电荷转移在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金属界面 碱金属离子 吸附能 量子化学方法
下载PDF
阳离子XY^+(X,Y=Li,Na,K)光谱常数和分子特性计算
9
作者 陈恒杰 程新路 +1 位作者 陈琼 杨则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2-777,共6页
用三参数密度泛函B3LYP和耦合族理论CCSD(T)方法对6个阳离子分子XY+(X,Y=Li,Na,K)的基态进行频率和结构优化计算,获得了其平衡键长re和谐振频率ωe.进而在全空间上进行势能扫描,获得的离散势能点被拟合到SPF函数,从拟合函数中抽取相应... 用三参数密度泛函B3LYP和耦合族理论CCSD(T)方法对6个阳离子分子XY+(X,Y=Li,Na,K)的基态进行频率和结构优化计算,获得了其平衡键长re和谐振频率ωe.进而在全空间上进行势能扫描,获得的离散势能点被拟合到SPF函数,从拟合函数中抽取相应的光谱常数,包括非谐振频率ωexe、旋转常数Be、离心畸变常数De和旋振相互作用常数αe,解离能等分子特性也进行了计算.为了研究基组对结构和光谱常数的影响,分别应用6-311++G(d,f),6-311++G(2df,2pd),6-311++G(3df,3pd)3种基组,同时验证计算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表明:CCSD(T)计算的光谱常数结果更接近实验值;6-311++G(2df,2pd),6-311++G(3df,3pd)的结果比较一致,但对个别分子离子的光谱常数ωeye和ωeze3种基组显示出了较大的差异.理论计算的结果和可获得的实验结果以及其它理论计算结果符合得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 阳离子 光谱常数 分子特性
下载PDF
Studies on basicity of alkali metal catron exchanged β and X zeolites by pyrrole-IR spectroscopy
10
作者 XU, Jun YAN, Ai-Zhen XU, Qin-Hua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3,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56-162,共7页
The strength of basic sites has been measured by pyrrole-IR on alkali metal cation exchanged β and X zeolites, as well as NaOH loaded Naβ. The influence of cation type and the structure of zeolites on their basicity... The strength of basic sites has been measured by pyrrole-IR on alkali metal cation exchanged β and X zeolites, as well as NaOH loaded Naβ. The influence of cation type and the structure of zeolites on their basicity has been studied. The acidic and basic properties of the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by NH3-TPD and isopropanol reaction. It was shown that the strength of basic sites on samples could be characterized by the shift of vNH band in the pyrrole-IR spectra. The framework oxygen charges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Sanderson electronegativity. The changes in basic properties with various alkali metal cation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changes of local oxygen charges of the zeolite frame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ICITY alkali metal cation exchange B and X zeolites pyrrole-IR.
原文传递
碱金属、铵离子和烷基胺在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上以有机酸和无机酸为淋洗液的保留行为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文凤 吴伟 于泓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70-73,共4页
系统研究了碱金属、铵离子和烷基胺在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上以有机酸和无机酸为淋洗液的保留行为.比较了草酸、柠檬酸、酒石酸三种有机酸在洗脱碱金属、铵离子和烷基胺时的差异,研究了有机酸和无机酸浓度对离子保留值的影响.在磺酸... 系统研究了碱金属、铵离子和烷基胺在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上以有机酸和无机酸为淋洗液的保留行为.比较了草酸、柠檬酸、酒石酸三种有机酸在洗脱碱金属、铵离子和烷基胺时的差异,研究了有机酸和无机酸浓度对离子保留值的影响.在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上,以有机酸或无机酸为淋洗液均可以同时分离碱金属离子(Li+、Na+、K+ )、铵离子和烷基胺(甲胺、乙胺、正丙胺).淋洗液中起淋洗作用的阳离子是H+.溶质阳离子容量因子对数值与淋洗液中淋洗剂阳离子H+浓度对数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直线斜率近似为-1,与文献中溶质保留值方程完全相符.碱金属、铵离子和烷基胺的保留行为符合离子交换机理.随着淋洗液浓度的增加,溶质保留值减小,但溶质的洗脱顺序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交换 保留行为 淋洗液 有机酸 烷基胺 铵离子 无机酸 树脂柱 磺酸型 离子交换机理 碱金属离子 保留值方程 系统研究 同时分离 Na^+ 线性关系 容量因子 直线斜率 H^+ 溶质 柠檬酸 酒石酸 酸浓度 淋洗剂 正丙胺 洗脱
下载PDF
碱金属阳离子对Cu^+Y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性能影响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艳青 郑华艳 +3 位作者 章日光 李忠 王宝俊 赵秋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45-1953,共9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方法构建并优化了Cu MY(M为碱金属阳离子)分子筛的稳定构型,采用速控步骤CO插入CH3O形成CH3OCO反应,研究了碱金属阳离子对Cu+Y分子筛中活性中心周围电子环境及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方法构建并优化了Cu MY(M为碱金属阳离子)分子筛的稳定构型,采用速控步骤CO插入CH3O形成CH3OCO反应,研究了碱金属阳离子对Cu+Y分子筛中活性中心周围电子环境及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Li+,Na+和K+稳定落位于Y分子筛小笼中,且随着金属离子半径的增大,CH3OH,CO,CH3O在Cu MY上的吸附能和CO/CH3O的共吸附能均逐渐增加,CO插入CH3O反应的过渡态结构稳定性逐渐降低,活化能逐渐上升,相应的反应活性逐渐下降.而落位在超笼中Ⅱ*位的Rb+与Cs+则随着离子半径的增大,反应过渡态的结构稳定性提高,克服的活化能降低,反应活性升高.不同Cu MY分子筛上催化活性顺序为Cu Li Y-Ⅰ'>Cu Cs Y-Ⅱ*>Cu Na Y-Ⅰ'>CuRb Y-Ⅱ*>Cu KY-Ⅰ'>Cu Cu Y-Ⅰ',其中Cu Li Y-Ⅰ'分子筛克服速控反应的活化能垒(52.74 k J/mol)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阳离子 密度泛函理论 Cu Y分子筛 氧化羰基化 碳酸二甲酯
下载PDF
离子色谱电导法检测白酒、红酒、啤酒和多种黄酒中的6种阳离子 被引量:4
13
作者 茅嘉田 周晚晴 +3 位作者 Pavel NNESTERENKO 叶明立 谢广发 陈梅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10-315,共6页
为探讨不同的酿造原料、发酵程度(乙醇体积分数)、酿造方式及酒龄等因素对黄酒中阳离子浓度水平的影响,特别是黄酒中的NH4+含量。采用离子色谱抑制电导法检测并对比黄酒、白酒、啤酒、葡萄酒4种酒样类型(共27个样品)中阳离子含量变化。... 为探讨不同的酿造原料、发酵程度(乙醇体积分数)、酿造方式及酒龄等因素对黄酒中阳离子浓度水平的影响,特别是黄酒中的NH4+含量。采用离子色谱抑制电导法检测并对比黄酒、白酒、啤酒、葡萄酒4种酒样类型(共27个样品)中阳离子含量变化。色谱分离选用Ion Pac CS16分析柱(5 mm×250 mm)和Ion Pac CG16保护柱(5 mm×50 mm),淋洗液为30 mmol/L甲基磺酸溶液。结果表明:方法回归系数良好(r2≥0.9990),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52(n=6),在检测的18种黄酒中,NH4+的质量浓度范围为137.00~284.01 mg/L,在啤酒及葡萄酒中为28.29~42.88 mg/L,在白酒中未检出。进一步研究表明,黄酒中高含量NH4+与原料中粗蛋白含量有关,NH4+的含量与发酵程度有关;其次黄酒中阳离子的含量与酒龄没有明显规律。作为蒸馏酒的白酒中整体阳离子含量普遍较低,葡萄酒由于葡萄原料的K+含量较高,导致葡萄酒中K+含量远高于其他类型酒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 黄酒 碱金属阳离子 发酵 酿造
下载PDF
不同温度及曲率NaK-BASE管内Na^+和K^+迁移数值模拟
14
作者 管宁 刘志刚 +2 位作者 姜桂林 张承武 吕明明 《山东科学》 CAS 2016年第5期76-80,共5页
本文以NaK-AMTEC的BASE管内的Na^+和K^+迁移为研究对象,建立了NaK-BASE管显微结构的分形模型,采用微观Poisson-Nernst-Planck多离子运移模型模拟了Na^+和K^+在BASE管中的迁移,考察了不同温度下NaK-BASE管内离子的迁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以NaK-AMTEC的BASE管内的Na^+和K^+迁移为研究对象,建立了NaK-BASE管显微结构的分形模型,采用微观Poisson-Nernst-Planck多离子运移模型模拟了Na^+和K^+在BASE管中的迁移,考察了不同温度下NaK-BASE管内离子的迁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NaK-BASE管内的阳离子迁移浓度和表面电荷密度与BASE管的温度直接相关;温度的升高会使BASE管内阳离子浓度峰值有所减小,可通过增加BASE管曲率来提高该峰值。BASE管内的表面电荷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且不同温度表面电荷密度之差随着曲率的增加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热电转换器 BASE管 温度 离子浓度 电荷密度
下载PDF
碱金属阳离子对铁卟啉电催化CO_(2)还原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凯 雷海涛 +5 位作者 李夏亮 张宗尧 王亚博 郭鸿波 张伟 曹睿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9期1439-1444,共6页
电催化CO_(2)还原反应(CO_(2)RR)可以有效地将温室气体转化为燃料或高附加值的化学品,从而缓解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其中开发高效的电催化剂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近年来,研究者设计了多种高效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包括Mn,Fe,Co... 电催化CO_(2)还原反应(CO_(2)RR)可以有效地将温室气体转化为燃料或高附加值的化学品,从而缓解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其中开发高效的电催化剂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近年来,研究者设计了多种高效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包括Mn,Fe,Co,Ni和Cu)用作CO_(2)RR分子电催化剂,并研究了其中的构效关系,例如,在分子内修饰质子给体取代基或电荷取代基可以显著提高CO_(2)RR的催化效率.而电催化CO_(2)RR的实际应用要在含有碱金属阳离子(例如,Na^(+)和K^(+))的电解质水溶液中进行,但在已有报道中,很少有关于碱金属阳离子对CO_(2)RR的影响.在众多的分子催化剂中,铁卟啉可以以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实现CO_(2)到CO的转化.重要的是,卟啉环的刚性结构、稳定的配位环境及其骨架上官能团的易于修饰性成为研究CO_(2)RR的构效关系的理想分子模型.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以铁卟啉配合物为分子模型,研究了碱金属阳离子Na^(+)和K^(+)对电催化CO_(2)RR的影响.首先,本文合成了简单的A4型铁卟啉化合物四-(3,4,5-三甲氧基苯基)-铁卟啉(FeP).并采用核磁共振、质谱分析、单晶衍射等表征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在含有电解质的DMF溶液中测试其电催化CO_(2)还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FeP可以实现高效的电催化CO_(2)还原,催化电流随FeP的浓度呈线性增加,说明催化反应速率与催化剂浓度呈一级反应速率关系.较长时间的恒电压电解实验以及电解前后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证实了FeP的稳定性.通过气相色谱对产物进行分析,CO为主要产物,法拉第效率为95%.以上结果均表明,FeP是一个优良的分子催化剂.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发现加入Na^(+)和K^(+)均可以显著提升催化活性,而K^(+)的加入使催化电流的提升更加显著,这可能是由于K^(+)在溶液中的迁移速度比Na^(+)更快.基于此实验现象,本文通过在FeP的第二配位层修饰1-氨-18-冠-6-醚官能团(^(N)18C6),合成了^(N)18C6-FeP化合物.结果表明,由于^(N)18C6与Na^(+)/K^(+)之间的配位作用,使得^(N)18C6-FeP比FeP具有更好的电催化CO_(2)RR活性.研究表明,催化活性的提升归因于碱金属阳离子能够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稳定Fe-CO_(2)中间体.1H NMR谱证实了^(N)18C6基团的确能够螯合碱金属阳离子.本文研究证明了碱金属阳离子对改善电催化CO_(2)RR的积极作用,对于进一步深入了解CO_(2)RR催化反应机理和未来合理的设计高效催化剂也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还原 分子电催化 碱性金属阳离子效应 铁卟啉 构效关系
下载PDF
碱金属离子对Fe(phen)_3/Y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夏峰 刘肇敏 +1 位作者 范彬彬 李瑞丰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01-605,共5页
采用自由配体法,将铁邻菲啰啉(Fe(phen)3)配合物封装在含有不同碱金属阳离子的Y型分子筛中,制备了系列Fe(phen)3/M-Y(M=Li+,Na+,K+和Cs+)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差热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N... 采用自由配体法,将铁邻菲啰啉(Fe(phen)3)配合物封装在含有不同碱金属阳离子的Y型分子筛中,制备了系列Fe(phen)3/M-Y(M=Li+,Na+,K+和Cs+)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差热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N2吸附-脱附以及催化氧化反应考察了碱金属离子对Fe(phen)3/M-Y催化剂物化性质和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换有不同碱金属离子的Y型沸石中Fe(phen)3的封装量不同,而且Fe(phen)3在Y型沸石中的热稳定性随着碱金属离子半径的增加有所降低,其中Fe(phen)3/Li+-Y具有最高的配合物封装量和热稳定性能.在环己烷或苯乙烯氧化反应中,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Fe(phen)3/K+-Y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而在较高的反应温度下,Fe(phen)3/Cs+-Y的催化活性最高,碱金属离子对Fe(phen)3/M-Y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是电子效应、空间限制作用和扩散效应的综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离子 邻菲啰啉 Y型分子筛 催化氧化
下载PDF
碱金属阳离子对手性硼磷酸铜锂化合物LiCu_2[BP_2O_8(OH)_2]晶化的影响
17
作者 刘琳 王婵 杨淼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7-651,共5页
采用硼酸熔融法研究对映体过量的开放骨架硼磷酸铜锂化合物LiCu_2[BP_2O_8(OH)_2]的合成条件,并用Na和K源取代Li源合成该手性化合物.实验结果表明:水和Li^+是生成该手性化合物的关键因素,水过量会使Li^+无法参与晶化,少量的水会促进目... 采用硼酸熔融法研究对映体过量的开放骨架硼磷酸铜锂化合物LiCu_2[BP_2O_8(OH)_2]的合成条件,并用Na和K源取代Li源合成该手性化合物.实验结果表明:水和Li^+是生成该手性化合物的关键因素,水过量会使Li^+无法参与晶化,少量的水会促进目标产物形成大单晶;Na^+不能取代Li^+合成该化合物,K^+仅可部分取代Li^+合成该化合物,所得产物均发生对称性破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磷酸盐 碱金属阳离子 模板能力 手性
下载PDF
双阳离子体系高通量丝光沸石膜的合成及其乙酸脱水应用
18
作者 吴晓位 桂田 +2 位作者 严智成 李玉琴 陈祥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82-1492,共11页
采用多种表征技术详细研究了碱金属阳离子对丝光沸石分子筛膜生长和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Na^(+)、K^(+)和Cs^(+)以及Na^(+)-Li^(+)、Na^(+)-K^(+)和Na^(+)-Cs^(+)的不同离子组合对丝光沸石分子筛膜的形貌和性能有很大... 采用多种表征技术详细研究了碱金属阳离子对丝光沸石分子筛膜生长和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Na^(+)、K^(+)和Cs^(+)以及Na^(+)-Li^(+)、Na^(+)-K^(+)和Na^(+)-Cs^(+)的不同离子组合对丝光沸石分子筛膜的形貌和性能有很大影响。研究发现,碱金属阳离子通过促进硅在初始凝胶中的溶解,在硅铝酸盐的重排过程中起到结构导向作用,进而起到构筑丝光沸石晶体骨架结构的作用。Na^(+)对丝光沸石晶体的结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Li^(+)、K^(+)和Cs^(+)在相同的结晶时间内表现出较慢的结晶速率。在合成凝胶中用K^(+)代替少量Na^(+)可以显著改善膜表面的亲水性。特别是合成凝胶中Na^(+)/K^(+)比(nNa^(+)/nK^(+))为2时,形成了更致密、更亲水的丝光沸石分子筛膜,显示出更高的渗透汽化性能。对于90℃下HAc质量分数为90%的HAc/H_(2)O混合物的分离,该膜显示出2.67 kg·m^(-2)·h^(-1)的高渗透通量和约为4000的分离因子。此外,最优条件下合成的丝光沸石分子筛膜在90℃下长达240 h渗透汽化分离90%的HAc/H_(2)O混合物依然显示优越的酸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光沸石膜 碱金属阳离子 高通量 长期酸稳定性 脱水
下载PDF
碱金属阳离子对硅酸盐溶液激发的碱矿渣水泥浆体黏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傅博 程臻赟 +1 位作者 韩静云 胡云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101-4106,共6页
分别研究了不同碱金属阳离子与硅酸根质量比(M/Si)的钠、钠钾复合硅酸盐溶液,和由硅酸盐溶液激发的碱矿渣水泥浆体的黏度和凝结时间。结合硅酸盐溶液的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对溶液中硅酸根离子的聚合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硅酸盐溶液的... 分别研究了不同碱金属阳离子与硅酸根质量比(M/Si)的钠、钠钾复合硅酸盐溶液,和由硅酸盐溶液激发的碱矿渣水泥浆体的黏度和凝结时间。结合硅酸盐溶液的傅里叶红外光谱试验,对溶液中硅酸根离子的聚合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硅酸盐溶液的M/Si越低,硅酸根的聚合度越小。在硅酸钠溶液体系中掺入一定量的K^+可以降低体系中硅酸根离子的聚合度,显著降低溶液和浆体的黏度,提高碱矿渣水泥的工作性能。同时,在较低M/Si(M/Si≤1.5)情况下,K^+的加入还能够延长碱矿渣水泥的初凝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溶液 黏度 碱金属阳离子 碱矿渣水泥 傅里叶红外光谱
下载PDF
C_(60)与碱金属离子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20
作者 孙成涛 王一波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4期385-389,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方法,在PBE/DZP水平上对M+…C60(M=Li,Na,K,Rb,Cs)复合物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对复合物的可能构型进行了全优化,获得了复合物的几何构型、相互作用能及电荷转移量等重要信息。计算结果表明,碱金属离子导致了复合...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方法,在PBE/DZP水平上对M+…C60(M=Li,Na,K,Rb,Cs)复合物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对复合物的可能构型进行了全优化,获得了复合物的几何构型、相互作用能及电荷转移量等重要信息。计算结果表明,碱金属离子导致了复合物中C60分子C—C键长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同时,通过能量分解分析,复合物的相互作用能与碱金属离子半径呈现出规则的递变规律,并且在相互作用能的各分量中,轨道相互作用在总的吸引作用中占绝对优势。通过电荷分析很好的解释了上述结构特征和能量特征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 碱金属离子 密度泛函理论 能量分解 电荷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