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0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cords of Anatomy in Ancient China
1
作者 Shuijin Shao Haidong Guo +2 位作者 Fangfang Mou Chunxia Guo Lisheng Zhang 《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 2020年第4期210-215,共6页
Through long-term observations and repeated practices of human body structure,anatomical knowledge in ancient China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the sprouting period when ancient Chinese hunted animals for survival,to... Through long-term observations and repeated practices of human body structure,anatomical knowledge in ancient China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the sprouting period when ancient Chinese hunted animals for survival,to anatomical exploration,which breaks the shackles of fear and religious rites.For example,Hua Tuo(华佗),a famous doctor in the period of The Three Kingdoms,did exquisite abdominal surgery;Yan Luozi(烟萝子),a Taoist priest in the period of The Five Dynasties,drew a map of human anatomy;Wang Weiyi(王唯一),a medical official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was responsible for casting acupuncture bronze figures,an anatomical mold for practicing acupuncture;Song Ci(宋慈),a forensic expert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wrote Xi Yuan Ji Lu(《洗冤集录》Collected Cases of Injustice Rectified);Wang Qingren(王清任),a physician in Qing Dynasty wrote Yi Lin Gai Cuo(《医林改错》Correction on Errors in Medical Works).Ancient Chinese anatomy is far ahead of Western anatomy in understanding and describing human body structures.It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emergence of Huang Di Nei Jing(《黄帝内经》Huangdi's Internal Classic)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visceral manifestation theory and meridian and collateral theory.Even now,it has served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linical practices.Anatomical knowledges,such as relevant operation records,books,Atlas,models in ancient China,especially the names of Zangorgan and Fu-organ,bones and five sense organs,are still used in modern anatomy and modern medicine,making indelible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natomy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TOMY Song ci(宋慈) Xi yuan Ji Lu(《洗冤集录》Collected Cases of Injustice Rectifi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i Lin Gai Cuo(《医林改错》Correction on Errors in Medical Works) Wang Qing Ren(王清任) Hua Tuo(华佗)
下载PDF
现存《新刻金瓶梅词话》为《金瓶梅》初刻本新考——兼论其最终刊刻完成时间
2
作者 杜学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8,共9页
梳理现存《新刻金瓶梅词话》是否为《金瓶梅》的初刻本相关论述,双方不少分歧属于对个别文献解读的仁智之见,沈德符所见“吴中刻本”就是《金瓶梅》的初刻本则是在不断讨论中形成的重要共识。实际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现存《... 梳理现存《新刻金瓶梅词话》是否为《金瓶梅》的初刻本相关论述,双方不少分歧属于对个别文献解读的仁智之见,沈德符所见“吴中刻本”就是《金瓶梅》的初刻本则是在不断讨论中形成的重要共识。实际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现存《新刻金瓶梅词话》刊刻完成时间以及沈德符“金瓶梅”条所记其得见“吴中刻本”时间。根据避讳情况,现存《新刻金瓶梅词话》刊刻完成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九月至天启元年(1621)正月之间;根据沈德符生平及其与丘志充交往情况,其得见《金瓶梅》初刻本并撰写“金瓶梅”条时间亦为万历四十八年。文献记载与实物证据的交叉重合,充分证明现存《新刻金瓶梅词话》就是《金瓶梅》初刻本,其最终刊刻完成时间为万历四十八年年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刻金瓶梅词话》 初刻本 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 “金瓶梅”
下载PDF
楚辞《九歌》的诗体特征与屈原的独特贡献
3
作者 赵敏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9,共12页
楚辞《九歌》的产生,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诗体发展的一大飞跃。它以其独特的句式组合与章法结构,形成一种有别于《诗经》四言诗完全不同的诗体,展现了独特的节奏韵律之美。楚辞《九歌》是楚国王室的祭祀乐歌,诗人屈原以其独特的身份参与... 楚辞《九歌》的产生,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诗体发展的一大飞跃。它以其独特的句式组合与章法结构,形成一种有别于《诗经》四言诗完全不同的诗体,展现了独特的节奏韵律之美。楚辞《九歌》是楚国王室的祭祀乐歌,诗人屈原以其独特的身份参与了《九歌》的创作,并以其非凡的智慧和高超的艺术修养,将其提升到一个极高的艺术境界,成为中国诗歌史上辉煌的艺术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九歌》 诗体特征 屈原 艺术独创
下载PDF
2021年屈原及楚辞研究综述
4
作者 方铭 史凤云 《云梦学刊》 2024年第5期25-37,共13页
屈原及楚辞的学术研究历史悠久,2021年继续呈现出持久生命力,各类专著、学术论文等成果迭出,涉及屈原精神与文化影响研究、楚辞文本研究、楚辞学史研究、宋玉研究、楚辞海外传播与翻译接受研究等诸多领域。
关键词 屈原 楚辞 楚辞学史 宋玉 楚辞传播
下载PDF
论《金瓶梅词话》的骗局叙事
5
作者 史小军 田先红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2-59,共8页
《金瓶梅词话》描绘市井世俗,依据社会世象展开叙述,其中设局行骗是作者重点关注的一个行为,围绕情欲、金钱和报复等展开的骗局故事多达数十起。通过对施骗、受骗双方的着力刻画,人物形象得到了传神写照,情节设计曲折多变、详略得当,加... 《金瓶梅词话》描绘市井世俗,依据社会世象展开叙述,其中设局行骗是作者重点关注的一个行为,围绕情欲、金钱和报复等展开的骗局故事多达数十起。通过对施骗、受骗双方的着力刻画,人物形象得到了传神写照,情节设计曲折多变、详略得当,加强了全书结构的严整性,文学功能突出。骗局叙事鞭笞了人性的丑恶,使晚明社会的黑暗现状暴露无遗,进一步加深了作品的现实主义力度,在明清小说的同类描写中具有典型意义,对后世小说尤其是《儒林外史》《红楼梦》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骗局 叙事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文学核心术语的英译研究——以英译“唐诗、宋词、元曲”为例
6
作者 左娟霞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1-64,124,共5页
为了扩大中国典籍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唐诗、宋词、元曲的英译为例,分析中国典籍文学中的核心术语英译方法。首先介绍中国典籍文学,了解英译中核心术语的必要性。介绍唐诗、宋词、元曲在英译中应注意的要点,并提出最佳英译的建议。... 为了扩大中国典籍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唐诗、宋词、元曲的英译为例,分析中国典籍文学中的核心术语英译方法。首先介绍中国典籍文学,了解英译中核心术语的必要性。介绍唐诗、宋词、元曲在英译中应注意的要点,并提出最佳英译的建议。其次分别从英译主体之间开展合作交流、了解英译受众需求两方面,提出中国典籍文学核心术语英译的策略。通过对唐诗、宋词、元曲的分析,明确中国典籍文学具有的价值,以期能够为今后文学作品翻译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术语 唐诗 宋词 元曲 英译
下载PDF
金元时期陕北地区正一道的流布与全真道的勃兴--以出土碑铭资料为中心
7
作者 杜林渊 杜玮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5-111,F0003,共8页
金元时期中国道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教派纷纷出现且在宗教理论、传教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都逐渐成熟完善。从对陕北地区发现的道教碑刻资料的考察可知,金元时期该区域内道教流派最初以正一派为主,全真教创立后,通过采取拉拢上层官绅... 金元时期中国道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教派纷纷出现且在宗教理论、传教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都逐渐成熟完善。从对陕北地区发现的道教碑刻资料的考察可知,金元时期该区域内道教流派最初以正一派为主,全真教创立后,通过采取拉拢上层官绅、争取下层百姓、道观间相互扶持、发展道观经济、对儒释吸收融合的综合发展模式,一大批全真教道观陆续兴建,教众迅速增加,从而形成以延安城、鄜州葫芦河川、甘泉北洛河中游、宜川鹦鹉川和绥德州镇川寨长春观为核心的道教传播地带。金元时期道教在陕北地区的广泛传播,起到了教化百姓、稳定社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时期 陕北地区 正一道 全真道
下载PDF
再谈《金瓶梅》传世的第一信息答周钧韬先生
8
作者 黄霖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本来,认为袁中郎的《董思白》一信写于万历二十四年,是所有袁中郎研究者的共识,也并非是韩南、魏子云两先生的独创。只要承认这一系年,那《金瓶梅》传世的第一信息就在这一年,无可争辩。周先生为了挑战这一说法,特别挑出了韩南、魏子云... 本来,认为袁中郎的《董思白》一信写于万历二十四年,是所有袁中郎研究者的共识,也并非是韩南、魏子云两先生的独创。只要承认这一系年,那《金瓶梅》传世的第一信息就在这一年,无可争辩。周先生为了挑战这一说法,特别挑出了韩南、魏子云两位先生的大名,无非是为了表示“自觉追求”“与权威的论争中创新”是他从事研究的“信条”。但妙的是,他用以否定“万历二十四年”的立论根据,恰恰是用了韩、魏的所谓“共游”说,而这个“共游”说又恰恰是被他硬按给韩、魏头上的,无非是借用这两“权威”来为自己壮色。这就在同一个问题上,他处在既要挑战两权威,又要借重两权威的矛盾境地。在论述中,不但虚造了韩南说过“共游洞庭山”的话,而且又误读或曲解了一系列的文章。其关键是,陶石篑两次来苏州,明说万历二十三年的那次没有游洞庭,二十四年他带了一批亲朋好友游洞庭。袁中郎的诗文谈及二十四年陶游洞庭时,都表明自己在病中,未曾陪同。袁中郎另有一篇《西洞庭》写的是后来他一人游洞庭。所以,陶与袁从未“共游”过洞庭。周先生既没有读懂《董思白》,又误读了《西洞庭》,在虚构的韩、魏“共游”说的引导下,就咬定陶、袁“共游”过;既然他们“共游”过,那不是二十四年,就一定是二十三年了。于是“第一信息”就来自万历二十三年了。从中可见,做学问不能从打倒权威出发,而是要从求真求实出发。用材料说话,还要读懂材料,要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写这篇文章,特与周先生共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传世的第一个信息 袁中郎 陶石篑 韩南 魏子云 周钧韬
下载PDF
四库进呈本《秘阁元龟政要》考略
9
作者 石芳 马秀娟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4年第2期95-100,共6页
四库进呈本《秘阁元龟政要》为四库存目之书,现存两种,一种为藏书家孙仰曾呈献之明抄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一种为近年新发现的两淮盐政李质颖采进之清抄本,现藏于河北大学图书馆。文章对四库进呈本《秘阁元龟政要》的版本、源流以及《... 四库进呈本《秘阁元龟政要》为四库存目之书,现存两种,一种为藏书家孙仰曾呈献之明抄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一种为近年新发现的两淮盐政李质颖采进之清抄本,现藏于河北大学图书馆。文章对四库进呈本《秘阁元龟政要》的版本、源流以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秘阁元龟政要》中关于该书的撰者、撰写时间、阙佚等进行了考证。经考证,四库进呈本《秘阁元龟政要》不但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而且内容丰富,可以补《明太祖实录》《东潜文稿》等历史文献之不足,还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阁元龟政要》 四库进呈本 四库存目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历史文献
下载PDF
文学地理空间视域与“吴蔡体”的形成
10
作者 于东新 康奥博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15,共9页
吴激、蔡松年由宋仕金的人生际遇及其随之而来的上京、燕山文学地理空间转换,是“吴蔡体”形成的关键进路,吴激肇其始,蔡松年定其型。具体而言,身处上京、燕山文学地理空间的吴激承袭苏轼以词书写士人情志的词学理念,融前人诗句入词,以... 吴激、蔡松年由宋仕金的人生际遇及其随之而来的上京、燕山文学地理空间转换,是“吴蔡体”形成的关键进路,吴激肇其始,蔡松年定其型。具体而言,身处上京、燕山文学地理空间的吴激承袭苏轼以词书写士人情志的词学理念,融前人诗句入词,以词来抒发孤臣孽子的故国之思,引起了其他由宋入金词人的广泛共鸣,“吴蔡体”得以创建。稍后的蔡松年,尽管同样流落天涯异域,然其道德背负较轻,遂于清壮洒落之中寄寓乡关之思,将吴激词的故国之念创造性地转化为归乡和隐逸,建构了异域文学地理空间内入金宋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回应了金代词坛新的生活方式、文化心理、艺术境界的追求与理想,使得“吴蔡体”具有开辟一代词风的情感内容、艺术模式、审美趣味和生命意义,金词的艺术格局由是得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蔡体” 文学地理空间 金词体貌 审美走向
下载PDF
再谈“变形义化”
11
作者 刘钊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7-101,共5页
“变形义化”是指古汉字形体在发展演变中,将部分形体故意改造成与其形体接近的、可以迎合字义的构形成分的一种构形现象。与“变形音化”相比,学界对“变形义化”现象只是偶有提及,鲜少关注。文章通过揭示“辤”“牖”“宝”“皷”“... “变形义化”是指古汉字形体在发展演变中,将部分形体故意改造成与其形体接近的、可以迎合字义的构形成分的一种构形现象。与“变形音化”相比,学界对“变形义化”现象只是偶有提及,鲜少关注。文章通过揭示“辤”“牖”“宝”“皷”“筋”等字形体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变形义化”现象,初步指出了“变形义化”的不同类型、时代特点等,以期能引起学界对这一现象的重视,并对其字例和性质特点进行更多、更细致的归纳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义化 字形演变 “辤”“牖”“宝”“皷”“筋”
下载PDF
宋金元时期心悸病证治特点探析
12
作者 王哲 高利东 +1 位作者 徐存 王保和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575-581,共7页
宋金元时期心悸病的证治理论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完善。北宋时期,心悸病的发展多承晋唐“类分”思想之遗风,医家们注重对前朝医药理论的整理和继承,但又有所发挥。北宋医者新提出时气热毒、热邪两种病因,补入心实热、心中风和肾虚3种脏腑证... 宋金元时期心悸病的证治理论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完善。北宋时期,心悸病的发展多承晋唐“类分”思想之遗风,医家们注重对前朝医药理论的整理和继承,但又有所发挥。北宋医者新提出时气热毒、热邪两种病因,补入心实热、心中风和肾虚3种脏腑证型,扩充了他病致悸的种类,心悸的通用药物被首次提出,历代效验方在方书中也得到全面的总结和整理。南宋时期,医家们受理学影响本经典、重求理,对心悸的病名和分类方式进行规范,发挥火热、脾胃气虚、血虚、气郁、痰浊等病机,并对心悸方剂进行精简,创立诸多名方,同时注重用药的次第问题,丰富了心悸的治法治则。纵观宋金元时期,心悸病的部分用药存在古今变迁,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病机的理解及治法用药亦与当代不同,值得学习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金元时期 心悸 中医 证治特点
下载PDF
宋金元时期伤寒类医著对《诸病源候论》引用研究
13
作者 李彤迪 王育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963-967,共5页
本文以“中国基本古籍库”中收录的古代医籍为研究范围,探析宋金元时期“伤寒类”医籍对《诸病源候论》的引用情况,发现《诸病源候论》之成书对后世医学理论的发展与传承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且“伤寒类”医籍发展的历程为《诸病源... 本文以“中国基本古籍库”中收录的古代医籍为研究范围,探析宋金元时期“伤寒类”医籍对《诸病源候论》的引用情况,发现《诸病源候论》之成书对后世医学理论的发展与传承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且“伤寒类”医籍发展的历程为《诸病源候论》在后世的流传保留了珍贵有效的史料与语料,给后人探寻古籍原貌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伤寒论 伤寒类医籍 宋金元时期
下载PDF
浅析新见辽宋金元碑刻文字简化符号替代现象
14
作者 杨雨环 何山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1-86,共6页
辽宋金元碑刻虽时代靠后,但资料仍很丰富,传承异体字较多,因其特殊记录方式,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文字本真样貌,能直观反映近代汉字阶段发展状况。全面考察新见辽宋金元碑刻隶楷书汉字,可发现其中很多俗字都体现出简化倾向。汉字简化有多种... 辽宋金元碑刻虽时代靠后,但资料仍很丰富,传承异体字较多,因其特殊记录方式,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文字本真样貌,能直观反映近代汉字阶段发展状况。全面考察新见辽宋金元碑刻隶楷书汉字,可发现其中很多俗字都体现出简化倾向。汉字简化有多种方式,符号替代是较为特殊的一种。辽宋金元碑刻隶楷书简体字料有多种简化符号替代方式,其过程具有同一构件用不同符号替代、同一符号替代不同构件、跨构件替代等替代机制,具备与行草书相关、类推性、区别性、结构一致性、固定化、记号化的特征,替代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汉字工具性特点、受书写材料与书体影响和书刻者的主观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宋金元碑刻 字形简化 符号替代 近代汉字研究
下载PDF
山西金元亭榭建筑补间铺作配置探讨
15
作者 曹晔 任丁文 张春彦 《建筑创作》 2024年第1期184-191,共8页
山西金元亭榭补间配置多跳出李诫《营造法式》的制式框架,出巧思奇招,表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基于园林建筑设计的视角,对山西17例金元亭榭从补间铺作与亭榭立面造型,补间铺作与亭榭屋架结构,补间铺作的“解构”与“重构”三个方... 山西金元亭榭补间配置多跳出李诫《营造法式》的制式框架,出巧思奇招,表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基于园林建筑设计的视角,对山西17例金元亭榭从补间铺作与亭榭立面造型,补间铺作与亭榭屋架结构,补间铺作的“解构”与“重构”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山西金元亭榭补间铺作的设计思路,以期为公元10至14世纪亭榭建筑设计寻求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山西 金元 亭榭 补间铺作
下载PDF
辽金元女性头饰文化探赜
16
作者 赵敏楠 朱喆 周瑜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11期45-50,共6页
女性作为建构社会的重要角色之一,在该群体中呼应产生的头饰文化不仅是历史时序下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集结物和艺术品,更是促成女性审美文化之一的必需品。选取辽金元时期女性头饰中的发饰与耳饰作为研究主体并探寻其中的文化意蕴,试... 女性作为建构社会的重要角色之一,在该群体中呼应产生的头饰文化不仅是历史时序下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集结物和艺术品,更是促成女性审美文化之一的必需品。选取辽金元时期女性头饰中的发饰与耳饰作为研究主体并探寻其中的文化意蕴,试图将文章的分析重点放置于历史承衍发展的视角下,并基于文化语义的基础探究辽金元女性头饰中文化生成的主因与结果特征,评析辽金元女性头饰文化的融合性与承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金元 女性头饰 文化探赜
下载PDF
“儒士”身份与正声“律曲”——元代“以曲取士”争论再认识
17
作者 张婷婷 温家天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3,共9页
元代是否存在“以曲取士”,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但仍有可诠释的空间。文章试从“戊戌选试”““曲”“词”称谓”和“以儒任吏”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提出以曲取“士”是为了确定儒人的户籍身份,并非科举意义上的步入“仕途”。在元代以“律... 元代是否存在“以曲取士”,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但仍有可诠释的空间。文章试从“戊戌选试”““曲”“词”称谓”和“以儒任吏”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提出以曲取“士”是为了确定儒人的户籍身份,并非科举意义上的步入“仕途”。在元代以“律赋”为重的风气下,遵守格律的文人“曲”被认为是与词一体的“乐府”,以词赋取士,即包括以“律曲”取士。“以曲取士”概念的再界定,或许可以为戏曲史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科举 元曲 词赋 以儒任吏
下载PDF
两宋金元时期纸币面额的类型及其演进趋势研究
18
作者 王文成 何姣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2,共10页
纸币面额由不同数额和货币单位组成,是纸币名义价值最重要的核心标识。两宋金元时期,纸币面额可分为“贯陌”两等制、“贯文”四等制、“两钱分厘”四等制三种类型,主要以既有的金属货币为依据,通过“以钱计值”“兑银计值”“以银计值... 纸币面额由不同数额和货币单位组成,是纸币名义价值最重要的核心标识。两宋金元时期,纸币面额可分为“贯陌”两等制、“贯文”四等制、“两钱分厘”四等制三种类型,主要以既有的金属货币为依据,通过“以钱计值”“兑银计值”“以银计值”三种方式设定。纸币面额所代表的金属货币价值,逐步从铁钱的价值向铜钱和银两的价值转换,单张纸币面额所标识的名义价值量逐步降低。这不仅是纸币流通范围扩大、日益深入基层市场的直观反映,而且体现了白银货币化和货币白银化进程中,货币流通格局从“钱楮并用”到“银钞相权”的演进。纸币自身的作用,也随之完成了从浓缩大额铁钱(铜钱)的价值,到替代铜(铁)钱、拆零等分银两的转变。纸币面额的类型及其演变,是总结中国古代发明纸币的成就和经验,认识中国古代纸币性质和特点的重要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金元时期 纸币 面额 铜铁钱 银两
下载PDF
王阳明辞赋作品对屈赋的借鉴
19
作者 徐涓 《云梦学刊》 2024年第1期76-84,共9页
王阳明有十四首(其中一首仅存题)辞赋作品流传于世,其赋作深得屈原赋作精髓,主要表现在:在形式上,阳明赋作在语料使用、句式选择、意境营造、典故创设等方面对屈赋进行大量借鉴与模拟;在内容上,阳明赋作在表达其德性高洁、忧国忧民以及... 王阳明有十四首(其中一首仅存题)辞赋作品流传于世,其赋作深得屈原赋作精髓,主要表现在:在形式上,阳明赋作在语料使用、句式选择、意境营造、典故创设等方面对屈赋进行大量借鉴与模拟;在内容上,阳明赋作在表达其德性高洁、忧国忧民以及思慕圣贤之治等方面与屈赋精神一脉相承,可谓是屈原之异代知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辞赋 屈原
下载PDF
论古代山西词的历史发展及创作特征
20
作者 姚亚男 《运城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古代山西词是中国词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词坛起步较早,自晚唐五代词体完成由齐言体向长短句的转变之后,山西词便进入了发展阶段。其中宋代与明代是山西词坛较为沉寂的两个时期,金元时期与清代的词坛相对繁盛。金元时期的山西词人群... 古代山西词是中国词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词坛起步较早,自晚唐五代词体完成由齐言体向长短句的转变之后,山西词便进入了发展阶段。其中宋代与明代是山西词坛较为沉寂的两个时期,金元时期与清代的词坛相对繁盛。金元时期的山西词人群体是当时创作规模与影响力最大的地域性词人群体。清代的山西词亦极为兴盛,词人词作数量众多,凡前代所出现题材与风格在这一时期都有所呈现,体现出集大成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古代 金元 清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