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自然·知识——论艾伦·卡尔松环境模式的超越性
1
作者 林敏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0-44,57,共6页
艾伦·卡尔松提出的环境模式作为一种自然审美欣赏模式,在“环境”“自然”和“知识”三个维度上超越了对象模式、风景模式和人类中心主义模式。环境模式以“自然是自然的”和“自然是环境的”为基本原则,以对象模式和风景模式为主... 艾伦·卡尔松提出的环境模式作为一种自然审美欣赏模式,在“环境”“自然”和“知识”三个维度上超越了对象模式、风景模式和人类中心主义模式。环境模式以“自然是自然的”和“自然是环境的”为基本原则,以对象模式和风景模式为主要批判对象,以自然科学知识为核心要义,以科学认知主义为基本立场和理论根基。但是,环境模式的建构路径囿于自然与艺术二分的分析美学思路,是一种更为隐蔽的艺术模式;环境模式在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将自然与人类相对立,矫枉过正以致陷入生态中心主义。“生态审美模式”综合了多种自然欣赏模式,可以成为环境模式和环境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伦·卡尔松 自然审美欣赏 环境模式 科学认知主义
下载PDF
从主体性到客体性:卡尔森环境美学对传统自然美学的批判与突破
2
作者 刘希言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4-142,共9页
西方传统自然美学具有浓重的“主体性”色彩:自然本身没有审美价值,之所以将其判断为“美的”,是因为它的某种特性符合人类(感官层面或精神层面)的审美需要。这种观念不仅使得自然美学沦为人类意志的附庸,失去独立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而... 西方传统自然美学具有浓重的“主体性”色彩:自然本身没有审美价值,之所以将其判断为“美的”,是因为它的某种特性符合人类(感官层面或精神层面)的审美需要。这种观念不仅使得自然美学沦为人类意志的附庸,失去独立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而且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加剧生态危机。卡尔森提倡“客体性”转向,即建立一种“以客体为导向”的审美欣赏理论:以“自然本身及其真实属性”为研究对象、以“如其本然地欣赏自然”为研究方法、以“对自然之内在价值的深入理解与自觉尊重”为研究目标。这种理论不仅符合美学之重建的要求,能够为自然美学的合法性提供理论依据,而且符合环境保护论的要求,使得自然环境美学能够成为环境伦理学的坚实基础,因而是一条恰当的自然审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体性 主体性 自然审美欣赏 恰当性 卡尔森
下载PDF
自然审美“恰当性”问题与中国“借景抒情”传统 被引量:13
3
作者 薛富兴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5-113,共9页
艾伦·卡尔松集中分析了"不恰当"自然审美欣赏的三种表现:形式主义趣味、艺术地对待自然和分不清自然之所似与所是。他提出"恰当"自然审美欣赏的总体原则是"如其本然"地欣赏自然,具体途径则是求助于... 艾伦·卡尔松集中分析了"不恰当"自然审美欣赏的三种表现:形式主义趣味、艺术地对待自然和分不清自然之所似与所是。他提出"恰当"自然审美欣赏的总体原则是"如其本然"地欣赏自然,具体途径则是求助于科学知识的帮助。依据艾伦.卡尔松关于"恰当"自然审美欣赏的原则反思中国古代自然审美传统,我们发现了其深刻的内在矛盾:形式发达而基本薄弱,发达的"借景抒情"传统是对自然的功利主义态度,它成全了诗画艺术,削弱了对自然本身的独立、深入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伦·卡尔松(allen carlson) 恰当性 中国自然审美传统 借景抒情
下载PDF
艾伦·卡尔松论野生自然的审美欣赏 被引量:4
4
作者 薛富兴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8-127,共10页
艾伦·卡尔松提出了湿地(沼泽)自然审美欣赏困难问题。他分别考察了解决此问题的四种方案——非审美方案、形式主义方案、认知方案和崇高方案,认为这四种方案各有不同的理论立足点,均不完备;但在实践层面,这四种方案可以通过相互补... 艾伦·卡尔松提出了湿地(沼泽)自然审美欣赏困难问题。他分别考察了解决此问题的四种方案——非审美方案、形式主义方案、认知方案和崇高方案,认为这四种方案各有不同的理论立足点,均不完备;但在实践层面,这四种方案可以通过相互补充而解决湿地自然审美欣赏困难问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只有采取综合性方案,通过提倡尊重自然对象内在价值观念,在自然科学知识帮助下深入了解自然对象的特性、功能与生命史,以及在物理层面采取切实有效的隔离保护措施三方面的努力,才能较完善地解决湿地(沼泽)审美欣赏困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伦·卡尔松(allen carlson) 湿地 艰深之美 综合性方案
下载PDF
论艾伦·卡尔松的“环境模式” 被引量:3
5
作者 薛富兴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70,共11页
艾伦·卡尔松认为,西方自然审美欣赏有两种传统模式——"对象模式"和"景观模式"。前者将对象从自然环境中孤立出来欣赏,后者从特定距离和角度静态地欣赏自然,都不足取。他立足于"自然是自然的"和&qu... 艾伦·卡尔松认为,西方自然审美欣赏有两种传统模式——"对象模式"和"景观模式"。前者将对象从自然环境中孤立出来欣赏,后者从特定距离和角度静态地欣赏自然,都不足取。他立足于"自然是自然的"和"自然是环境的"原则,提倡动态、全方位和投入式地欣赏作为整体存在的环境自然。"环境模式"为卡尔松认识论自然美学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有普遍的理论意义。但是,这种三模式并非如卡尔松所理解的那样相互对立,而是可以共存、相互合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伦·卡尔松 对象模式 景观模式 环境模式
下载PDF
艾伦·卡尔松论人类环境的审美欣赏 被引量:2
6
作者 薛富兴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48,共6页
人类环境美学乃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之新阶段。在此阶段,卡尔松反思了人类环境欣赏中传统的"设计者景观"方法,认为它使人们误将人类环境视为独立、精致的艺术对象,因而提倡一种"生态学方法",后者着重强调人类... 人类环境美学乃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之新阶段。在此阶段,卡尔松反思了人类环境欣赏中传统的"设计者景观"方法,认为它使人们误将人类环境视为独立、精致的艺术对象,因而提倡一种"生态学方法",后者着重强调人类环境对人类生活价值的服务,并发现了人类环境各要素在历史过程中相互适应而产生的自然生成类生态效果。然而,卡尔松在人类环境欣赏中对微观对象欣赏视野的绝对性排除则是一种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伦·卡尔松 人类环境 生态学方法 生活价值
下载PDF
艾伦·卡尔松论功能不确定性与转化问题 被引量:2
7
作者 薛富兴 《鄱阳湖学刊》 2012年第3期35-48,共14页
艾伦·卡尔松在其环境美学新著《功能之美》中提出了功能不确定性与转化问题。他拓展了"选择效果理论"用以解决前者,提倡"功能之美现象学"用以解决后者。本文认为,自然对象根本不存在功能不确定性问题,因为自... 艾伦·卡尔松在其环境美学新著《功能之美》中提出了功能不确定性与转化问题。他拓展了"选择效果理论"用以解决前者,提倡"功能之美现象学"用以解决后者。本文认为,自然对象根本不存在功能不确定性问题,因为自然对象所有现存之有效功能均为恰当功能。对于人造物的功能不确定性问题,卡尔松的"选择效果理论"仅能部分地解决,需重新围绕特性、语境与意图三端分别建立不同的方案以解决之。对于功能转化问题,卡尔松仅仅总结了功能之美的数种特征,并未从认识论角度真正解决此问题,而正面提出审美直觉观念很可能是解决功能转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伦·卡尔松 环境美学 功能之美 功能不确定性问题 功能转化问题
下载PDF
艾伦·卡尔松论日常生活建筑审美欣赏 被引量:2
8
作者 薛富兴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1年第4期124-128,共5页
艾伦·卡尔松对传统的建筑观念作了革命性的改造,他将建筑从传统的艺术范畴解放出来,让它回归服务人类日常生活之本性,使建筑的审美内涵发生质的改观;他同时又提倡日常生活建筑的审美欣赏,将审美视野扩大到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人造结构... 艾伦·卡尔松对传统的建筑观念作了革命性的改造,他将建筑从传统的艺术范畴解放出来,让它回归服务人类日常生活之本性,使建筑的审美内涵发生质的改观;他同时又提倡日常生活建筑的审美欣赏,将审美视野扩大到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人造结构物,使建筑美学的领域大大拓展。这一方面为其建筑美学向环境美学过渡铺平了道路,另一方面也为其环境美学开辟了日常生活美学的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伦·卡尔松 建筑美学 日常生活建筑 日常生活美学
下载PDF
卡尔松建筑美学“存在”理论再思考
9
作者 张春燕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59,共5页
在建筑美学中,卡尔松提出了"存在"理论,为环境美学增添了新的内涵,但这一理论有两个重要局限:一是忽视了其他艺术欣赏领域中"存在"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二是没有阐明建筑作品更易产生"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 在建筑美学中,卡尔松提出了"存在"理论,为环境美学增添了新的内涵,但这一理论有两个重要局限:一是忽视了其他艺术欣赏领域中"存在"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二是没有阐明建筑作品更易产生"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审美欣赏活动中"存在"问题的产生与否,从内部看,取决于审美客体的公共资源占用与社会功能实现之间的比例关系;从外部看,则依赖于不同语境下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所建立起来的具体联结方式。建筑作品之所以更易催生"存在"问题,就在于其公共资源占用与社会功能实现之间的不对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松 存在 建筑欣赏 语境 社会功能
下载PDF
知识在审美中的合理存在形式——对卡尔松科学认知主义的本体论评析
10
作者 左剑峰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29-33,共5页
科学认知主义美学认为科学知识不仅是自然审美的"必要条件",而且惟有在相关科学知识视阈内进行的审美才具有"恰当性"。"恰当性"主张可以避免自然欣赏中对自然的人为扭曲,但由于对科学知识的过于信任与依... 科学认知主义美学认为科学知识不仅是自然审美的"必要条件",而且惟有在相关科学知识视阈内进行的审美才具有"恰当性"。"恰当性"主张可以避免自然欣赏中对自然的人为扭曲,但由于对科学知识的过于信任与依赖,使得它未能注意到自然本身的丰富性、复杂性,从而削弱了审美感知的开放性和敏感性。知识不能以保证审美"恰当性"的形式出现,审美中合理形式的知识有"前结构"型、"建构—解构"型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松 科学认知主义 恰当性 知识
下载PDF
艾伦·卡尔松环境美学及其逻辑思维方法
11
作者 徐学凡 《未来与发展》 2012年第7期44-47,共4页
艾伦·卡尔松是西方当代重要的研究环境美学的学者。他的环境美学思想对我们"恰当地"审美欣赏自然环境具重要的启发意义,同时他研究环境美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我们的学术研究也具有重大价值。本论文正是通过对卡尔松环境... 艾伦·卡尔松是西方当代重要的研究环境美学的学者。他的环境美学思想对我们"恰当地"审美欣赏自然环境具重要的启发意义,同时他研究环境美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我们的学术研究也具有重大价值。本论文正是通过对卡尔松环境美学研究的几个重要成果的分析来展现他的环境美学思想及其研究的逻辑思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松环境美学 逻辑思维方法
下载PDF
论环境美学建构的两种取向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文臣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6,共5页
卡尔松和伯林特代表了环境美学研究中两种主要取向,他们在哲学基础、思维方式、环境界定、体系构建等一系列的基本问题上都存在着巨大分歧。环境美学要担负起应对环境危机和变革美学学科的双重历史使命,必须平衡和协调好与环境伦理之间... 卡尔松和伯林特代表了环境美学研究中两种主要取向,他们在哲学基础、思维方式、环境界定、体系构建等一系列的基本问题上都存在着巨大分歧。环境美学要担负起应对环境危机和变革美学学科的双重历史使命,必须平衡和协调好与环境伦理之间的关系,那就是要立足于伯林特的环境审美现象学研究,在对卡尔松陈旧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框架进行扬弃的前提下吸收其有价值的创见,实现二者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美学 艾伦·卡尔松 阿诺德·伯林特
下载PDF
艾伦·卡尔松论建筑美学的生态学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薛富兴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3-131,共9页
艾伦·卡尔松彻底反思了传统的建筑观念,即将建筑视为艺术作品的观念,提出了新的建筑审美欣赏方法——"建筑美学的生态学方法"。这一方法批判了传统的将建筑理解为单个、精致设计、具有显著形式美特征的建筑审美观念,提... 艾伦·卡尔松彻底反思了传统的建筑观念,即将建筑视为艺术作品的观念,提出了新的建筑审美欣赏方法——"建筑美学的生态学方法"。这一方法批判了传统的将建筑理解为单个、精致设计、具有显著形式美特征的建筑审美观念,提倡将所有人造的、成功地服务于人类生活价值的建筑与非建筑物均列为建筑审美欣赏的合法对象,并且将建筑要素、建筑物之间、建筑与环境,以及建筑与人类文化间的功能适应关系确定为建筑审美欣赏的核心内容。这一方法为建筑美学带来一场全方位的革命,并为建筑美学向人类环境美学与日常生活美学的转化铺平道路。当然,其中的一些基本观念亦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伦·卡尔松 建筑美学 建筑美学的生态学方法
原文传递
论肯定美学的生态美学意蕴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思钊 程相占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5-141,共7页
生态美学日益成为我国美学研究领域中一种富有创新性的理论形态,并且已经得到了国际美学界的一定认可。肯定美学及其核心命题"自然全美"是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交叉地带,本文从审美欣赏的适当性、主体的审美能力、自然审美的... 生态美学日益成为我国美学研究领域中一种富有创新性的理论形态,并且已经得到了国际美学界的一定认可。肯定美学及其核心命题"自然全美"是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交叉地带,本文从审美欣赏的适当性、主体的审美能力、自然审美的伦理诉求以及实践诉求等四个方面,论证了肯定美学与生态美学的一致性,从而将肯定美学整合到生态美学建构中,使之成为生态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生态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崭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伦·卡尔森 肯定美学 生态美学 自然全美 环境保护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