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鱼敏感的负趋音筛选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吉 邬玉娇 +9 位作者 李晓兵 尼玛旦增 达瓦 张占 刘国勇 许家炜 柯森繁 李卫东 李冬晴 石小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1-230,共10页
声学屏障是一种阻拦鱼类进入危险区域进而保护鱼类资源的重要手段,为筛选鱼类敏感的负趋音作为声学屏障,本研究采用6种单频音(500~3000 Hz)和1种宽频音(扬子鳄吼叫声)作为实验用音对草鱼幼鱼进行负趋音的筛选研究,通过在水槽两端交替播... 声学屏障是一种阻拦鱼类进入危险区域进而保护鱼类资源的重要手段,为筛选鱼类敏感的负趋音作为声学屏障,本研究采用6种单频音(500~3000 Hz)和1种宽频音(扬子鳄吼叫声)作为实验用音对草鱼幼鱼进行负趋音的筛选研究,通过在水槽两端交替播音来对比草鱼幼鱼对不同声音的行为反应。结果显示,大多数实验鱼对声音有反应,扬子鳄吼叫声与其他声音组的差异显著。单频音实验组中播放500 Hz单频音时平均反应次数最大,为(1.7±0.6)次,而播放扬子鳄吼叫声时平均反应次数高达(5.0±0.9)次,显著高于其他实验音。在总平均速度中,宽频音组中草鱼的总平均速度显著高于其他组,表明草鱼对扬子鳄吼叫声敏感,产生逃窜行为。研究表明,草鱼对扬子鳄吼叫声具有负趋音性,扬子鳄吼叫声是一种对草鱼具有驱赶、威慑作用的声音。本研究可为过鱼设施中辅助诱驱鱼手段及水利结构中避免鱼类的夹带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幼鱼 扬子鳄 负趋音性 单频音 宽频音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支流湘曲湘河鱼道声驱鱼效果初探
2
作者 李嘉欣 李晓兵 +9 位作者 白艳勤 石小涛 张占 尼玛旦增 达瓦 杨吉 李新宇 孙攀 王艳 刘国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1-172,共12页
为探求野外场景下利用声驱鱼技术能否提高鱼道进口的通过数量,本研究在雅鲁藏布江支流湘曲湘河鱼道进口2~#上游的河道布置水下扬声器并24 h循环播放捕食者的声音(扬子鳄吼叫声),利用PIT遥测系统对湘河水利枢纽的过鱼对象:拉萨裸裂尻鱼... 为探求野外场景下利用声驱鱼技术能否提高鱼道进口的通过数量,本研究在雅鲁藏布江支流湘曲湘河鱼道进口2~#上游的河道布置水下扬声器并24 h循环播放捕食者的声音(扬子鳄吼叫声),利用PIT遥测系统对湘河水利枢纽的过鱼对象:拉萨裸裂尻鱼、双须叶须鱼和斯氏高原鳅的负趋音行为进行监测。为考虑监测过程中水文情势和环境因子变化对负趋音行为的影响,实验通过构建耦合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AIC模型准则筛选最优模型,并识别影响鱼类负趋音行为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1)实验组进入鱼道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声音和鱼道流量是影响鱼道进口通过率的关键因素;(3)声音开启后,拉萨裸裂尻鱼和双须叶须鱼的鱼道进口通过率显著高于斯氏高原鳅;(4)监测期间2~#鱼道进口流量在0.81~1.32 m~3/s的区间内变化,在此区间内鱼道流量和鱼道进口通过率之间呈负相关趋势(P=0.007),当鱼道流量过高时,鱼道进口通过率会随鱼道流量的增加而降低。研究表明,声驱鱼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鱼类进入电站尾水等危险区域并增加鱼类进入鱼道的概率。本研究可为声驱鱼技术在鱼道工程的应用和湘河水利枢纽过鱼设施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威慑系统 负趋音行为 AIC准则 LOGISTIC回归模型 扬子鳄吼叫声 湘河水利枢纽 雅鲁藏布江
下载PDF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肾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9
3
作者 潘鸿春 唐剑云 陈壁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36-438,共3页
用透射电镜观察扬子鳄肾的超微结构。它的近曲小管和收集管上皮细胞无质膜内褶,远曲小管上皮细胞有较少的质膜内褶。扬子鳄肾小管的这些结构特征与它们在淡水生活有关。本文还就扬子鳄的栖息环境及其肾的超微结构与半咸水生活的美洲鳄... 用透射电镜观察扬子鳄肾的超微结构。它的近曲小管和收集管上皮细胞无质膜内褶,远曲小管上皮细胞有较少的质膜内褶。扬子鳄肾小管的这些结构特征与它们在淡水生活有关。本文还就扬子鳄的栖息环境及其肾的超微结构与半咸水生活的美洲鳄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结构 质膜内褶 扬子鳄
下载PDF
Polymorphism of Exon 3 of MHC Class Ⅱ B Gene in Chinese Alligator(Alligator sinensis)
4
作者 刘辉 吴孝兵 +1 位作者 晏鹏 蒋志刚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18-929,共12页
The polymorphism of MHC class II B gene in 14 Chinese alligators was analyzed, which came from three different areas: a wild population from Xuancheng, Anhui, a captive population from Changxing, Zhejiang, and a capt... The polymorphism of MHC class II B gene in 14 Chinese alligators was analyzed, which came from three different areas: a wild population from Xuancheng, Anhui, a captive population from Changxing, Zhejiang, and a captive population from Anhui Research Center for Reproduction of Chinese Alligators. The gene fragment was amplified using a pair of specific primers designed from the MHC gene sequence of the spectacled caiman. A total of 34 sequence haplotypes of exon 3 were detected in the sampled Chinese alligators. The numbers of haplotypes of the 3 Chinese alligator populations were 15, 10, and 9, respectively. The overall estimation of the MHC polymorphism in the Chinese alligator population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mammals and in cypdnid fish, The rates of nonsynonymous substitutions (dN) occurred at a significantly lower frequency than that of synonymous substitutions (ds), which were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common rule. This result might suggest that the polymorphism of exon 3 seemed not to be maintained by the balancing selection. The neutrality test of Tajima excluded the null hypothesis that the polymorphism of exon 3 was generated by a random drift, and the fact that D = -0.401 indicated an excess of rare mutations in the Chinese alligator. The nucleotide diversity of the sequences and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 were also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the 3 populations of Chinese allig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alligator alligator sinensis)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POLYMORPHISM HAPLOTYPE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Cloaca Bacteria from Candidate Releasing Chinese Alligators 被引量:3
5
作者 麻荣荣 吴孝兵 +3 位作者 江红星 潘继红 朱家龙 王朝林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3-259,共7页
The Chinese alligator (Alligator sinensis) is a critically endangered species in China. Wild populations of Chinese alligator are on the edge of extinction. Through a release program, some captive-bred alligators wi... The Chinese alligator (Alligator sinensis) is a critically endangered species in China. Wild populations of Chinese alligator are on the edge of extinction. Through a release program, some captive-bred alligators will be selected and released into the wild to supplement and renew natural populat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data to select healthy individuals for release. Through bacteriological and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six different genera, eight species and an unclassified bacterium were identified in 13 bacterial strains, which were isolated from the cloaca of 25 Chinese alligators. One genus and four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in eight bacterial strains, which were isolated from the water where the alligators liv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except for the unclassified bacterium, the other bacteria from the cloaca were not pathogenic and were different from the bacteria isolated from the water. Thu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24 Chinese alligators were healthy, and could be selected to be released into the wild. As subject AS 12 was identified carrying an unclassified bacteria, of which the characteristics were unknown,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AS 12 individual not be rel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alligator alligator sinensis) CLOACA BACTERIA IDENTIFICATION Release
下载PDF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卵体积和重量估算及其对孵化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夏宝山 吴孝兵 +4 位作者 朱家龙 王朝林 汪仁平 朱红星 周永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042-3048,共7页
收集了安徽省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2006、2007年的800枚扬子鳄卵和2007年的188条幼鳄的相关数据。经统计分析,得到卵的体积、重量的回归方程(V=0.537LB2+1.151,R2=0.960;W=0.593LB2-0.541,R2=0.975)和估算公式(V=0.553LB2,F=0.2... 收集了安徽省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2006、2007年的800枚扬子鳄卵和2007年的188条幼鳄的相关数据。经统计分析,得到卵的体积、重量的回归方程(V=0.537LB2+1.151,R2=0.960;W=0.593LB2-0.541,R2=0.975)和估算公式(V=0.553LB2,F=0.267,P=0.606>0.05;W=0.585LB2,F=0.003,P=0.960>0.05)。公式V=0.553LB2估算出的卵的体积与实际体积相比,误差小于3%;公式W=0.585LB2估算的卵的重量与实际鲜重相比,误差小于2%。基于卵的体积和重量推导公式,还探讨卵的体积、重量与孵化成功率和繁殖成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扬子鳄卵的体积、重量对孵化成功率和繁殖成功率均有明显的影响,较大的卵孵化出幼鳄的几率及成活率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体积和重量估算 孵化成功率
下载PDF
Current Status of Alligator sinensis
7
作者 LI CHENYUAN SHAO MIN +1 位作者 ZHU HONGXIN NIE JISHANThe Administrative Office of t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for Chinese Alligator,Xuanzhou,Anhui,242034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6年第B10期51-56,共6页
The status about the resources of Alligator sinensis was investigated by sampling methods from August to September in 1994.In t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for Chinese Alligator (ANNRCA) in Anhui,156 marking caves of al... The status about the resources of Alligator sinensis was investigated by sampling methods from August to September in 1994.In t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for Chinese Alligator (ANNRCA) in Anhui,156 marking caves of alligators were found,77 alligators were seen by lighting-counting method and 253 by visiting.Analysing the results above,there were probably 667~740 alligators in ANNRCA and the population age pyramid was wide at the top and narrow at the base,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survival situation of the population was serious.In the Chinese Alligator Reproduction Research Center of Anhui Province (CARRCAP),there were 4376 alligators by the end of the year 1994,of which 248 were breeding alligators,1542 recently hatched and 2586 of different ages.The population with an age pyramid that is narrow at the top and wide at the base shows that it has fast growing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鳄鱼 分布区域 繁殖 生物保护 濒危动物保护
下载PDF
一例扬子鳄痛风病自然病例的病理诊断
8
作者 董俊斌 王文龙 +3 位作者 高娃 郑秉武 丁玉林 王金玲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6-889,共4页
通过尸体剖检、组织病理学方法诊断1例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痛风病自然病例。尸体剖检可见鳄鱼颈部肌肉、胸部肌肉、腹部肌肉、肋间肌肉、胸腔脂肪、腹腔脂肪、肾脏、心脏周围脂肪、心脏表面及切面、二尖瓣与三尖瓣、脾脏、肝脏... 通过尸体剖检、组织病理学方法诊断1例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痛风病自然病例。尸体剖检可见鳄鱼颈部肌肉、胸部肌肉、腹部肌肉、肋间肌肉、胸腔脂肪、腹腔脂肪、肾脏、心脏周围脂肪、心脏表面及切面、二尖瓣与三尖瓣、脾脏、肝脏和胰腺分布大小不等的圆形、针尖状、条索状灰白色尿酸盐沉积灶。组织病理学变化观察显示,扬子鳄的肾脏肾盂、肝脏间质、胃黏膜层、脾脏、肌肉和脂肪均弥漫性分布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痛风结节,痛风结节中央为向外周呈放射状的红色尿酸盐结晶,边缘为含有多核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的特殊肉芽组织。痛风结节的形成使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坏死。研究结果可为鳄鱼痛风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痛风病 病理诊断 自然病例
下载PDF
扬子鳄鞣制皮革和鳞片的DNA提取方法 被引量:33
9
作者 史燕 吴孝兵 +1 位作者 晏鹏 赵哲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7-301,共5页
运用一种改进的提取方法 ,作者从鞣制皮革中成功地提取了总DNA ,同时还对尾尖皮、鳞片、盐腌生皮等皮质进行了DNA提取 ;用 12SrRNA基因扩增的通用引物、扬子鳄鉴别引物、微卫星引物及RAPD引物进行PCR扩增 ,并对部分扩增结果进行测序 ,... 运用一种改进的提取方法 ,作者从鞣制皮革中成功地提取了总DNA ,同时还对尾尖皮、鳞片、盐腌生皮等皮质进行了DNA提取 ;用 12SrRNA基因扩增的通用引物、扬子鳄鉴别引物、微卫星引物及RAPD引物进行PCR扩增 ,并对部分扩增结果进行测序 ,以检验提取效果。结果证明 ,几种皮质标本都可提取出DNA ,其中尾尖皮和鳞片的提取效果较好 ,用四种引物都可扩增出明显亮带 ;盐腌生皮和鞣制皮提取结果也很好 ,并且用12SrRNA通用引物、扬子鳄鉴别引物扩增的亮带较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皮革 鳞片 DNA 提取 PCR
下载PDF
扬子鳄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61
10
作者 吴孝兵 张盛周 +5 位作者 陈壁辉 邓泽沛 周占祥 王朝林 聂继山 谢万树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55-161,共7页
应用7种特异性胃肠激素抗血清对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5-羟色胺细胞在消化道各段都有分布,以十二指肠密度最高,食道、直畅其次。生长抑素细胞在胃幽门部非常密集,胃体中等,胃贲门部... 应用7种特异性胃肠激素抗血清对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5-羟色胺细胞在消化道各段都有分布,以十二指肠密度最高,食道、直畅其次。生长抑素细胞在胃幽门部非常密集,胃体中等,胃贲门部较少,十二指肠偶见。胃泌素细胞主要分布于十二指肠前段,空肠、回肠和直肠偶见。许多血管活性肠肽细胞分布于胃贲门部,胃体和胃幽门部少数。胰高血糖素、胰多肽和P-物质在消化道各段均未检出阳性细胞。结合扬子鳄的食性,对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消化道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扬子鳄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42
11
作者 张盛周 吴孝兵 +3 位作者 陈壁辉 汪仁平 王朝林 谢万树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34,共4页
该文用龙桂开浸银法对扬子鳄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嗜银细胞分布于整个消化道中,从食道到直肠。其中,十二指肠和回、直肠交接处密度很高,胃体及直肠很低。嗜银细胞形态多样。食道嗜银细胞位于上皮基部和... 该文用龙桂开浸银法对扬子鳄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嗜银细胞分布于整个消化道中,从食道到直肠。其中,十二指肠和回、直肠交接处密度很高,胃体及直肠很低。嗜银细胞形态多样。食道嗜银细胞位于上皮基部和固有膜中,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胃嗜银细胞位于胃腺部,圆形或椭圆形,有的可见明显的胞突。肠嗜银细胞位于上皮细胞之间,呈长柱形、纺锤形、长颈瓶形或锤状。多数细胞两端有较长胞突,分别与固有膜及肠腔联系,有时可见部分嗜银细胞正在向肠腔分泌颗粒。还对扬子鳄嗜银细胞的分布特点、形态与功能的关系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消化道 嗜银细胞 形态学 分布特点
下载PDF
野生扬子鳄种群及栖息地现状研究 被引量:35
12
作者 丁由中 王小明 +4 位作者 何利军 邵民 谢万树 Thorbjarnarson B John Mc Murry T Scott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2-108,共7页
1999年 7~ 8月及 2 0 0 0年 8~ 9月 ,利用GPS、激光测距仪等 ,采用夜间灯光照射计数方法 ,对有野生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存在的安徽省宣州、泾县、广德、郎溪、南陵等 5县市的 2 6个地点进行了调查 ,包括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9年 7~ 8月及 2 0 0 0年 8~ 9月 ,利用GPS、激光测距仪等 ,采用夜间灯光照射计数方法 ,对有野生扬子鳄(Alligatorsinensis)存在的安徽省宣州、泾县、广德、郎溪、南陵等 5县市的 2 6个地点进行了调查 ,包括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 13个指定保护点。结果发现 :目前野生扬子鳄主要生存在第一类栖息地 (1999年 5 0 .7%、2 0 0 0年40 .0 % ) ,面积为 17.38hm2 ;其他两类栖息地的野生扬子鳄分布比率较小 (各为 1999年 2 4.0 %、2 0 0 0年 30 .9%、1999年 2 5 .3%、2 0 0 0年 2 9.1% ) ,面积分别为 2 2 .0 4hm2 、19.0 3hm2 。两年的平均生态密度分别为 1.2 8条 /hm2和 1.79条 /hm2 ,野生扬子鳄种群数量为 145条。其种群已明显分为至少 18个数量不等且相互隔离的地方种群。建议恢复足够大的栖息地 ,并放饲养鳄于其中以重新建立有效野生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扬子鳄 种群数量 栖息地
下载PDF
扬子鳄胃的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吴孝兵 张盛周 +2 位作者 陈壁辉 王朝林 谢万树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9-293,共5页
关键词 扬子鳄 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温度对扬子鳄卵野外孵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何利军 王小明 +4 位作者 丁由中 邵民 汪国宏 谢万树 John THORBJARNARSON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0-424,共5页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egg incubation of the wild Chinese alligator was studied during the summer seasons of 1999 and 2000(July to October and August to September,respectively)at three observation sites, Zhuangto...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egg incubation of the wild Chinese alligator was studied during the summer seasons of 1999 and 2000(July to October and August to September,respectively)at three observation sites, Zhuangtou of Xuanzhou County,Shuangkeng and Zhongqiao of Jingxian county, Anhui Province. One nest at each of the above sites was monitored, bearing 19,17 and 19 eggs,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width of the band on the eggs, we estimated the dates that the eggs were laid. We recorded both the nest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e temperature with an automated temperature data logger (HOBO Temp) during the whole observation period.We found that the average nest temperature maintained around 25 26℃ during incubation throughout day and night,within over two thirds of time in each day the nest temperature being higher than the atmosphere temperature. Analysis of our data revealed that alligator nests have buffering effect on the inside temperature. Higher nest temperature (27 30℃)increased the hatching rate. It was also noticed that the hatching rate varied considerably from site to site(between 0 100%). We conclude that climat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egg hatching in the wild, and prolonged rainy season which caused large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can decrease the hatching rate of the alligator eg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扬子鳄卵 野外孵化
下载PDF
安徽省宣州扬子鳄饲养种群繁殖现状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孝兵 王义权 +3 位作者 周开亚 聂继山 王朝林 谢万树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85-588,共4页
对1993 ~1998 年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内的亲代与子代鳄的繁殖情况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扬子鳄亲代卵的平均受精率为(75.66±2.29) % ,子一代为(69 .24 ±5 .12) % ,经t 检验,... 对1993 ~1998 年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内的亲代与子代鳄的繁殖情况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扬子鳄亲代卵的平均受精率为(75.66±2.29) % ,子一代为(69 .24 ±5 .12) % ,经t 检验,两者差异显著;亲代产卵孵化幼鳄的平均畸形率为(0.30 ±0.20) % ,而子一代产卵幼鳄平均畸形率为(1 .85±0.95) % ,经t 检验,两者差异显著.但受精卵幼鳄孵化率在两代间差异不显著.通过饲养种群的家系和有效群体大小分析,作者认为造成子代鳄的繁殖率下降和畸形率上升的原因与近亲繁殖有关.对扬子鳄的遗传保护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饲养种群 繁殖率 现状 遗传保护
下载PDF
人工饲养条件下扬子鳄的营巢和产卵行为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方 吴孝兵 +1 位作者 孟维志 朱家龙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56,共6页
2003-2005年,利用红外线摄像仪,对人工饲养条件下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的营巢和产卵行为进行了研究。扬子鳄在产卵前,有营造后肢落脚洞的行为;在产卵后期,一边产卵,一边覆盖。为探讨气候对营巢的影响,采用线性回归对气... 2003-2005年,利用红外线摄像仪,对人工饲养条件下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的营巢和产卵行为进行了研究。扬子鳄在产卵前,有营造后肢落脚洞的行为;在产卵后期,一边产卵,一边覆盖。为探讨气候对营巢的影响,采用线性回归对气候和扬子鳄营巢开始时间进行分析后的结果表明,对营巢开始时间影响最大的是4月的平均气温,较高的平均气温会导致扬子鳄营巢开始时间提前。运用主成分分析饲养条件下巢址的环境因子,得出巢址的植被盖度、离水源距离等对扬子鳄的巢址利用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养 扬子鳄 营巢 产卵
下载PDF
野生扬子鳄洞穴口的位置选择 被引量:6
17
作者 丁由中 王小明 +4 位作者 何利军 王正寰 吴巍 陶峰勇 邵民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4-258,共5页
1999年至 2 0 0 2年 7~ 10月内的 4个时段 ,在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调查发现野生扬子鳄洞穴 4 0个 (现用 2 4个 ,遗弃 16个 )。对洞口的方向、隐蔽程度、距水面高度、与水源距离及与村落距离等 5个可能影响扬子鳄洞穴选择的环... 1999年至 2 0 0 2年 7~ 10月内的 4个时段 ,在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调查发现野生扬子鳄洞穴 4 0个 (现用 2 4个 ,遗弃 16个 )。对洞口的方向、隐蔽程度、距水面高度、与水源距离及与村落距离等 5个可能影响扬子鳄洞穴选择的环境变量做了测定。结果表明 :87 5 %的洞口在水面 0~ 0 5m及 <0m ,85 0 %距水源 <5m ,32 5 %朝北 ,72 5 %植被覆盖度≤ 70 % ,4 2 5 %距村落 <10 0m ;距水面高度、与水源距离、洞口方向和隐蔽程度的主成分贡献率依次降低 ,累计达 76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洞穴口 环境 位置选择
下载PDF
野生扬子鳄生境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吴陆生 吴孝兵 +1 位作者 江红星 王朝林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6-161,共6页
作者分别于 2002和 2003年抽样调查了安徽省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或曾经有野生扬子鳄 (Alligatorsinensis)分布的 22个样地,选择了与野生扬子鳄生存有关的 8类生态因子,即水域中岛屿情况、水域水面的稳定度、水体pH值、螺类丰富度... 作者分别于 2002和 2003年抽样调查了安徽省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或曾经有野生扬子鳄 (Alligatorsinensis)分布的 22个样地,选择了与野生扬子鳄生存有关的 8类生态因子,即水域中岛屿情况、水域水面的稳定度、水体pH值、螺类丰富度、岸线植被盖度、岸线土壤质地、苦竹密度和植被类型,运用资源选择函数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野生扬子鳄对生境的选择。结果表明岸线植被盖度对野生扬子鳄的生境选择影响最大,其次是水体pH值,再次是螺类丰富度、苦竹密度、水域水面的稳定度和土壤质地;而水域中岛屿情况与植被类型对野生扬子鳄生境选择的影响则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扬子鳄 特征分析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主成分分析方法 水体PH值 资源选择函数 植被盖度 土壤质地 植被类型 生境选择 2003年 抽样调查 生态因子 稳定度 丰富度 水域 安徽省 岛屿 水面 螺类 密度 苦竹
下载PDF
扬子鳄外周血细胞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霖 李伟 +2 位作者 吴孝兵 杜开和 王义权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51,共7页
对扬子鳄血细胞亚显微结构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在外周血细胞中可区分出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血栓细胞。电镜图像显示 :与其它爬行动物相比 ,各类血细胞体积较小并具有不... 对扬子鳄血细胞亚显微结构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在外周血细胞中可区分出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血栓细胞。电镜图像显示 :与其它爬行动物相比 ,各类血细胞体积较小并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形运动及吞噬能力。红细胞的特征是长梭形 ,其长短径之比值超过 3 .0。在外周血液中发现了多种未成熟型血细胞 ;进入外周血液中的红细胞普遍已分化到一定程度 ,但有的仍须在外周血液中完成其最后的发育 ;单核细胞在外周血液中经历了从幼单核细胞到成熟单核细胞的过程 ,并描述了从未成熟到成熟阶段细胞的超微结构的变化 ;嗜中性粒细胞在外周血液中经历了从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到成熟粒细胞的过程 ,描述了嗜中性粒细胞各个发育阶段细胞的超微结构及特征 ,并讨论了嗜天青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外周血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黄河流域出土龙山时期扬子鳄骨板的多种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兴香 李雍 +4 位作者 吴晓桐 宋艳波 栾丰实 薛新明 金正耀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5-86,共12页
扬子鳄现今生活在长江下游地区,但是在龙山时代(5000~4000 BP cal.)黄河流域多处遗址中发现了扬子鳄骨板。为判断龙山时代华北地区的扬子鳄是本地生长还是来自与长江流域的贸易交换,本研究对芮城清凉寺、邹平丁公、泗水尹家城3处遗址出... 扬子鳄现今生活在长江下游地区,但是在龙山时代(5000~4000 BP cal.)黄河流域多处遗址中发现了扬子鳄骨板。为判断龙山时代华北地区的扬子鳄是本地生长还是来自与长江流域的贸易交换,本研究对芮城清凉寺、邹平丁公、泗水尹家城3处遗址出土的7例鳄鱼骨板进行了Sr、C和O同位素分析。3处遗址鳄鱼骨板的87Sr/86Sr值均落入当地Sr同位素背景范围内,且山东样本的δ18O比值高于山西样本,符合δ18O值由内陆向沿海升高的趋势,证明这些扬子鳄个体属于本地物种的可能性很大。扬子鳄骨板的δ13C值都明显高于世界其他内陆地区淡水系统的鳄鱼,显示出复杂的饮食特征。上述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时期扬子鳄的地理分布变迁,对重建距今四千多年前华北地区的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龙山先民与扬子鳄的关系提出了新的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山时代 扬子鳄 同位素 古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