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注射修复氨氮污染地下水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周冲 柯瑞 罗舒元 《新疆环境保护》 2024年第3期29-34,共6页
目前,高浓度氨氮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技术主要采用抽出-处置-回灌的原地异位处置技术,该技术成本高,不利于节碳和绿色修复等环保目标。本文研究一种高浓度氨氮污染地下水原位化学修复处置技术,通过小试实验选定了修复药剂及配比,在化工场... 目前,高浓度氨氮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技术主要采用抽出-处置-回灌的原地异位处置技术,该技术成本高,不利于节碳和绿色修复等环保目标。本文研究一种高浓度氨氮污染地下水原位化学修复处置技术,通过小试实验选定了修复药剂及配比,在化工场地污染最严重区域选择1 000 m^(2)进行了中试实验,确定了最优工艺技术参数(注射井、注射流量、压力和时间):分别为注射量在1.5~2 m^(3),注射时间8~15 min,注射压力0.8~1.2 Mpa。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原位注射化学修复处置技术,实验区地下水中的氨氮值降低到修复目标值以下,未出现拖尾现象。地下水原位化学修复处置技术在经济层面优于原地异位处置技术,同时,此技术不仅适用于氨氮污染的地下水,也可运用于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的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污染 原位注射 地下水 化工场地 原位修复
下载PDF
低渗透非均质油藏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尤源 岳湘安 +1 位作者 王锐 赵春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8-121,125,共5页
低渗透非均质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时,注入水易沿渗透率相对高的部位窜流,而低渗透层动用程度差,整体开发效果不佳。对此类油藏,研究水驱后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的可行性,并探索提高低渗透层动用程度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长岩心... 低渗透非均质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时,注入水易沿渗透率相对高的部位窜流,而低渗透层动用程度差,整体开发效果不佳。对此类油藏,研究水驱后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的可行性,并探索提高低渗透层动用程度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长岩心物理模拟实验,考察了低渗透非均质砂岩油藏常规水驱后,依次采用间歇开采、注氮气、水气交替注入等方法对改善开发效果的作用,也探讨了该类油藏水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证明,通过采取合理方法可以在水驱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其中采用间歇开采最多可以获得采收率近7%,但作用有效周期少;注入氮气可以得到约6%采收率,但在气窜后易导致注入气无效循环;水气交替注入方式效果最明显,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1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非均质油藏 物理模拟 间歇开采 注氮气 水气交替
下载PDF
高含水油藏注氮气开采效果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茂林 梅海燕 +1 位作者 顾鸿军 董汉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4-36,共3页
注气提高采收率是高含水油藏、低渗油藏、水敏油藏改善开采效果的有效技术。针对五2西克下组油藏建立2个注氮气驱方案,对比预测了各方案的开采动态指标,并进行了经济效果分析。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及开采效果评价分析表明,该油藏采用气水... 注气提高采收率是高含水油藏、低渗油藏、水敏油藏改善开采效果的有效技术。针对五2西克下组油藏建立2个注氮气驱方案,对比预测了各方案的开采动态指标,并进行了经济效果分析。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及开采效果评价分析表明,该油藏采用气水交替的注气开采方式能够改善油藏高含水后期开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注氮气 开采效果分析 气水交替 注气参数 五2西克下组油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水氮气交注非混相驱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海 刘易非 +1 位作者 王卫娜 蒲春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85-988,共4页
目的找出影响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水氮气交注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影响因素,为优化现场实施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模拟油藏条件,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和理论研究分析注入方式、气水比和段塞数对低渗透油藏水氮气交注非混相驱的影... 目的找出影响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水氮气交注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影响因素,为优化现场实施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模拟油藏条件,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和理论研究分析注入方式、气水比和段塞数对低渗透油藏水氮气交注非混相驱的影响程度。结果先气驱再进行水氮气交注非混相驱的最终驱油效率要比先水驱再进行水氮气交注非混相驱高10.24%;在相同的氮气注入量下,气水比为1∶2、段塞数为2的注入方案驱油效果最好。结论水氮气交注非混相驱是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水驱后改善驱油效果的一项有效措施;低渗透油藏实施超前注气不仅能够有效保持地层能量,实现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而且能够节约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水氮气交注 非混相驱实验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浅层特低渗透油藏氮气驱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郑黎明 王成俊 +1 位作者 吴飞鹏 高瑞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66,115,共5页
浅层特低渗透油藏衰竭式开发效果较差,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注不进的问题,氮气驱技术为提高特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结合矿场实际,通过对特低渗透岩心氮气驱开发效果的研究,分析了注入参数对水驱后氮气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对... 浅层特低渗透油藏衰竭式开发效果较差,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注不进的问题,氮气驱技术为提高特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结合矿场实际,通过对特低渗透岩心氮气驱开发效果的研究,分析了注入参数对水驱后氮气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对比了单纯氮气驱和氮气与水交替注入时水驱驱替压力的变化,优化了特低渗透岩心氮气驱与水驱段塞比例.人造和天然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后氮气驱可提高浅层特低渗透油藏采收率3%~10%,二次水驱时驱替压力增加,含水率较低时进行氮气驱效果较好;水驱后氮气驱采出程度与气体注入量变化存在阶梯性上升趋势,改变了以往采收率与气驱注入量单调性上升的认识,对于不同油田的注入要求可以选择气体注入量局域性最优值;相对于单纯氮气驱,氮气与水交替注入采收率有所增加,注入压力可明显提高,气水交替注入6轮次时压力最大增加约1.5 MPa,气水段塞优化最佳比例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特低渗透油藏 氮气驱 氮气与水交替注入 采收率 注入压力
下载PDF
化学水-氮气交注驱油室内实验研究
6
作者 任波 伍亚军 贺美荣 《辽宁化工》 CAS 2011年第11期1135-1137,共3页
以志丹油田樊川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化学水-氮气交注驱油室内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驱替方式下最终驱油效率的差异。纯水驱驱油效率为47.37%;化学水驱驱油效率为56.84%;纯气驱最终驱油效率26.62%;水气交替驱最终驱油效率58%;化学水气交... 以志丹油田樊川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化学水-氮气交注驱油室内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驱替方式下最终驱油效率的差异。纯水驱驱油效率为47.37%;化学水驱驱油效率为56.84%;纯气驱最终驱油效率26.62%;水气交替驱最终驱油效率58%;化学水气交替驱最终高驱油效率69.62%;水气交替驱油后采用一轮化学水气交替驱油最终驱油效率为73.43%,增油15.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水-氮气交注 实验 驱油效率
下载PDF
东曲煤矿综采工作面综合防尘、防灭火技术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晓俊 《煤炭与化工》 CAS 2018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以东曲煤矿28206工作面为例,采用采煤机内外喷雾、自动架间喷雾、转载点喷雾、自制炮筒喷雾、净化水幕及煤层注水等技术进行综合降尘,降低粉尘浓度,改善作业环境。同时在工作面采用束管监测、安设CO探头、喷洒阻化剂及移动注氮等方式进... 以东曲煤矿28206工作面为例,采用采煤机内外喷雾、自动架间喷雾、转载点喷雾、自制炮筒喷雾、净化水幕及煤层注水等技术进行综合降尘,降低粉尘浓度,改善作业环境。同时在工作面采用束管监测、安设CO探头、喷洒阻化剂及移动注氮等方式进行综合防治内因火。通过现场测尘数据及束管监测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工作面产尘的外因和内因火的发生,为类似条件矿井采煤工作面在综合防尘、防灭火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注水 束管监测 喷洒阻化剂 移动注氮
下载PDF
连续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徐文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43-45,68,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流动注射仪测定水中氨氮浓度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方法利用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实现在线分析,根据贝特洛反应,氨与氯反应生成一氯胺后,再和水杨酸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5-氨基水杨酸盐,5-氨基水杨酸盐被氧化后和自身偶合反应生成绿... 目的探讨连续流动注射仪测定水中氨氮浓度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方法利用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实现在线分析,根据贝特洛反应,氨与氯反应生成一氯胺后,再和水杨酸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5-氨基水杨酸盐,5-氨基水杨酸盐被氧化后和自身偶合反应生成绿色的络合物,在波长660 nm下比色测定。结果氨氮在0~1.00 mg/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检出限为6.33μg/L;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2%;加标回收率为96.2%~99.6%之间;有证标准物质测定均在定值范围内,相对误差<2%;采用纳氏比色法和连续流动注射法同时对20份水样测定,发现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8,P=0.336)。结论流动注射仪测定水中氨氮的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大大缩短了测定时间,尤其适合大批量水样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流动注射分析法 理化检验
原文传递
三元复合驱交替注入动态变化规律及效果研究
9
作者 李红梅 《采油工程》 2015年第4期26-29,78,共5页
为探索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的有效途径,开展了三元复合驱交替注入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在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理论研究及现场应用基础上,将碱/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分开注入,降低注入过程中注入压力水平,充分发挥聚合物扩... 为探索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的有效途径,开展了三元复合驱交替注入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在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理论研究及现场应用基础上,将碱/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分开注入,降低注入过程中注入压力水平,充分发挥聚合物扩大波及体积作用,同时使具有高效洗油能力的碱/表面活性剂更多地进入到中、低渗透层中,并与常规三元体系区块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交替注入动态变化规律及驱油效果。三元复合驱交替注入较常规三元体系驱油视吸水指数降幅低5%以上,比低渗透油层相对吸液量比例高5%以上,延长检泵周期239天,预计含水率为98%时提高采收率19. 1个百分点。三元复合驱交替注入方式可有效解决三元复合驱注入压力高、注采能力下降幅度大、药剂成本高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注入 分层吸液量 注入压力 含水率 结垢 化学剂成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