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Early Stage Faulting Along the Altun Mountain Range——Microstructural Evidences 被引量:2
1
作者 Liu Junlai, Pan Hongxun, Ye Huiwen, Ge Xiaohong and Liu Yongjiang (Changchun Univ. Sci & Tech., 130026, Changchun, China) 《Global Geology》 1999年第2期160-165,共6页
Structural, 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is done on the Altun fault zo ne and fault rocks.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faulting are summarized. Micros tructural observation reveals a complicated evolution of the fault zo... Structural, 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is done on the Altun fault zo ne and fault rocks.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of faulting are summarized. Micros tructural observation reveals a complicated evolution of the fault zone. Much at tention is paid to the microstructural observation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fault ing. The occurrence of phengite grains suggest abnormally high pressure conditio ns during ductile deformation and metamorphism, while the occurrence of muscovit e-chlorite mineral assemblage suggest a low temperature and low pressure condit i on. Micro-component analysis on the inter-grown muscovite and chlorite grains gives similar inform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irst deformation along the Altun fault zone is a type of ductile shearing, forming mylonites and mylonitic rocks along the fault zone. A post-Jurassic deformation is primarily suggested by the involvement of the l atest tectonic units (Jurassic) in the ductile deformation.The early tectonic ev ent involves deformation and metamorphism under conditions in the upper crust, w ith T-P conditions varying to a large extent (T-270℃ ~350℃; P-0.005GPa~0. 43GPa), 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extra tectonic str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altun fault zone MYLONITES DUCTILE deformation T -P conditions
下载PDF
Geodynamics of Ation Tagh Fault
2
作者 Zheng Jiandong(Institute of Geology, State Seiewlogical Bureau, Beijing 100029)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1期41-45,共5页
GeodynamicsofAtionTaghFault¥ZhengJiandong(InstituteofGeology,StateSeiewlogicalBureau,Beijing100029)Abstract:... GeodynamicsofAtionTaghFault¥ZhengJiandong(InstituteofGeology,StateSeiewlogicalBureau,Beijing100029)Abstract:TheAltunTaghfa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dynamice fault DEPRESSION SHEAR zone altun Tagh.
下载PDF
于田地区强震前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及强震复发间隔
3
作者 刘月 田勤俭 +2 位作者 张永仙 王辉 尹祥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16-625,共10页
21世纪以来,于田地区发生了4次MS≥6.0地震,包括两次MS7.3地震,引起广泛关注.我们基于加卸载响应比方法 (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 LURR),以地震目录(来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为资料,对2008-2020年于田地区4次强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21世纪以来,于田地区发生了4次MS≥6.0地震,包括两次MS7.3地震,引起广泛关注.我们基于加卸载响应比方法 (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 LURR),以地震目录(来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为资料,对2008-2020年于田地区4次强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次地震前,均在震源区及附近检测到LURR异常,且震前LURR异常空间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类似.强震发生滞后于LURR异常峰值:2008年MS7.3、2014年MS7.3及2020年MS6.4地震,滞后于LURR异常峰值1~2 a;2012年MS6.2地震发生于LURR异常峰值后半年.相邻的民丰地区,1924年发生了MS7.3和MS7.2地震,于田-民丰地区强震较为活跃.我们基于地震导致的地壳介质损伤的平板模型,探索于田及周边地区的强震复发特征.得到于田-民丰地区长期的损伤-愈合速率为3.86×10^(-4)/a.基于单次M 7.5地震造成的损伤,估算这一区域7.5级左右地震的复发间隔约50 a.本文对于田地区强震前介质特征的变化,及区域强震复发间隔提出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地震 加卸载响应比 阿尔金断裂带 平板模型 损伤演化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带西段车尔臣河以西晚第四纪以来的滑动速率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峰 徐锡伟 +1 位作者 郑荣章 陈文彬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0-208,共9页
通过分析阿尔金断裂带西段车尔臣河出山口以西 85°~ 86°E的高精度SPOT卫星影像 ,结合野外考察和年代学研究 ,对阿尔金断裂带西段 3个典型走滑断层的断错地貌进行了研究。在库拉木拉克 ,阿尔金断裂带西段自 (6 0 2± 0 ... 通过分析阿尔金断裂带西段车尔臣河出山口以西 85°~ 86°E的高精度SPOT卫星影像 ,结合野外考察和年代学研究 ,对阿尔金断裂带西段 3个典型走滑断层的断错地貌进行了研究。在库拉木拉克 ,阿尔金断裂带西段自 (6 0 2± 0 4 7)kaBP以来的左旋滑动速率为 (11 6± 2 6 )mm/a ,自 (15 6 7± 1 19)kaBP以来的左旋滑动速率为 (9 6± 2 6 )mm/a ;阿羌牧场附近 ,自 (2 0 6± 0 16 )kaBP以来的左旋滑动速率为 (12 1± 1 9)mm/a ;达拉库岸萨依附近 ,自 (4 91± 0 39)kaBP以来的左旋滑动速率为(12 2± 3 0 )mm/a。由此得到阿尔金断裂带全新世以来的平均滑动速率约为 (11 4± 2 5 )mm/a。以阿尔金断裂带走向N75°E计算 ,阿尔金断裂带西段左旋走滑所吸收的青藏高原SN向缩短速率为 (3 0±0 6 )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走滑断层 断错地貌 地质年代学 晚第四纪 滑动速率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中段(阿克塞—芒崖段)的早期断层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刘俊来 潘宏勋 +3 位作者 葛肖虹 任收麦 刘永江 叶惠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7-483,共7页
对于阿尔金断裂带中段阿克塞—芒崖地区开展的宏观构造分析、显微构造解析,并结合温压测定与测年分析,证明阿尔金断裂带的早期变形演化是一种韧性走滑剪切变形作用过程,沿断裂带形成了糜棱岩与糜棱状岩石。由变形构造、岩石组构和应变... 对于阿尔金断裂带中段阿克塞—芒崖地区开展的宏观构造分析、显微构造解析,并结合温压测定与测年分析,证明阿尔金断裂带的早期变形演化是一种韧性走滑剪切变形作用过程,沿断裂带形成了糜棱岩与糜棱状岩石。由变形构造、岩石组构和应变型式判别出与走滑断层作用相伴的中部地壳层次花状构造的存在。构成中部层次花状构造的岩石中同构造变形成因多硅白云母的出现说明韧性变形期间特殊的高围压条件(达0.43GPa),而白色云母(白云母和绢云母)与绿泥石组合指示了较低的温压条件(t:270~350℃;p:0.05~0.43GPa)。断裂带中的异常p/t变化主要归咎于高剪切应力引起的剪切加热与超压效应。依据同变形期矿物(白色云母)^(40)Ar-^(39)Ar记年初步证实早期韧性剪切变形发生于早白垩世(91~89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Ar-Ar记年 韧性变形 P-T条件 氩同位素 变形结构 岩石组构
下载PDF
阿尔金构造系渐新世—中新世以来断裂左旋位错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57
6
作者 虢顺民 向宏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8,共10页
组成阿尔金构造系的断裂,均具左旋位错特征。发生于渐新世—中新世以来的总位错量450~700km。其中,分布于阿尔金断裂带上的位错量达225~375km,分布于其它断裂带上的位错量达150~250km。发生于上新世以来... 组成阿尔金构造系的断裂,均具左旋位错特征。发生于渐新世—中新世以来的总位错量450~700km。其中,分布于阿尔金断裂带上的位错量达225~375km,分布于其它断裂带上的位错量达150~250km。发生于上新世以来的总位错量为90~130km。其中,分布于阿尔金断裂带上的位错量为50~80km,分布于其它断裂带上的位错量为40~50km。发生于第四纪的左旋位错量20~27km。其中,分布在阿尔金断裂带上的位错量为7~17km,分布于其它断裂带上的位错量为10k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构造体系 左旋错动 中新世 断裂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系的组成及相关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成因特征 被引量:65
7
作者 车自成 刘良 +1 位作者 刘洪福 罗金海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8年第4期377-384,共8页
阿尔金构造带是多次俯冲—碰撞而形成的塔里木板块东南边缘,构造带内的走滑活动始于奥陶纪中晚期,中新生代强烈活动,并将北部不同构造单元的一些地质体拖曳到断裂带中,形成北山与敦煌构造楔。北山—阿拉善及断裂两侧的其他地质体受... 阿尔金构造带是多次俯冲—碰撞而形成的塔里木板块东南边缘,构造带内的走滑活动始于奥陶纪中晚期,中新生代强烈活动,并将北部不同构造单元的一些地质体拖曳到断裂带中,形成北山与敦煌构造楔。北山—阿拉善及断裂两侧的其他地质体受到走滑拉分作用的强烈改造,形成许多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共同构成我国中西部一条巨型走滑断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带 盆地 阿尔金构造带 油气成因
下载PDF
利用地震矩张量反演阿尔金断裂带现今运动学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卫东 李少睿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1-175,共5页
利用地震矩张量反演断裂形变带运动学参数的方法,应用于阿尔金断裂带现今运动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阿尔金断裂带以沿S14°E的压缩运动为主,压缩速率为1.13mm/a;同时,断裂带还以0.17mm/a的速率发生左旋... 利用地震矩张量反演断裂形变带运动学参数的方法,应用于阿尔金断裂带现今运动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阿尔金断裂带以沿S14°E的压缩运动为主,压缩速率为1.13mm/a;同时,断裂带还以0.17mm/a的速率发生左旋剪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矩张量反演 阿尔金断裂带 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关于阿尔金北缘活动断裂带运动方式的转变机制的讨论 被引量:14
9
作者 邢成起 张杰 吕德徽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52-57,共6页
通过对构造变形、构造空间展布关系、断面产状变化以及构造应力场等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阿尔金北缘活动断裂带在第四纪内的运动方式经历了由挤压逆掩为主(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初期)到左旋走滑兼具挤压逆冲(中更新世中、晚期)直至纯... 通过对构造变形、构造空间展布关系、断面产状变化以及构造应力场等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阿尔金北缘活动断裂带在第四纪内的运动方式经历了由挤压逆掩为主(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初期)到左旋走滑兼具挤压逆冲(中更新世中、晚期)直至纯左旋走滑运动(晚更新世—现今)的逐渐转变过程.作用于这种转变,研究区内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三期,其主压应力轴方向由老至新依次为近南北向、北北东向和北东向.构造应力场和断裂带运动方式的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印度板块持续向北推挤导致青藏高原内部次级块体向东滑动、岩石圈物质向东流展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构造应力场 运动方式 断层
下载PDF
2020年6月26日于田M_(S)6.4地震震源区震源机制解及发震构造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钧 左可桢 赵翠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62-2373,共12页
利用国家区域台网23个台P、S波到时资料及区域台网12个宽频带波形数据,对新疆于田地区2008年10月1日至2020年12月8日期间的地震展开重定位.对2020年6月26日于田M_(S)6.4主震、M_(S)4.6前震和M_(S)4.5余震展开震源机制解求解.综合震源区... 利用国家区域台网23个台P、S波到时资料及区域台网12个宽频带波形数据,对新疆于田地区2008年10月1日至2020年12月8日期间的地震展开重定位.对2020年6月26日于田M_(S)6.4主震、M_(S)4.6前震和M_(S)4.5余震展开震源机制解求解.综合震源区历史震源机制解对于田地区地震活动展开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2020年6.26于田地震的发震断裂是阿尔金断裂带西段SN向正断层活动系统中一条位于琼木孜塔格峰以东山麓地带的NNE走向的拉张型断裂,质心深度6 km,矩震级M_(W)6.1,余震活动尺度小于20 km.M_(S)4.6前震和M_(S)4.5余震的机制解与主震一致,均为正断层性质;(2)除2014年M_(S)7.3地震及其余震表现为左旋走滑活动外,2008年M_(S)7.3、2012年M_(S)6.2以及2020年M_(S)6.4都是位于康西瓦断裂和郭扎措断裂之间正断层地震.这种正断层的存在与地质研究给出的阿尔金断裂西段的康西瓦断裂和郭扎措断裂之间存在一组SN向活动的次级正断层相吻合.阿尔金断裂带以西的地震活动表现出多条近NS向集中展布的地震条带,NS向次级断层活动明显.2008年以来阿尔金断裂带西段的构造活动以这些次级断层的活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西段 2020年6月26日于田M_(S)6.4地震 重定位 震源机制解 发震构造
下载PDF
阿尔金活动断裂带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柏美祥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2年第1期57-61,共5页
位于喜马拉雅碰撞带后陆的阿尔金活动断裂带,是自西向东逐步形成的左旋走滑断裂。早期以逆冲活动为主,晚期以走滑活动为主。距今0.35Ma(中更新世)以来,平均左旋走滑速率为4.9±0.4mm/a,平均水平错动量是垂直错动量的12.3倍。晚更新... 位于喜马拉雅碰撞带后陆的阿尔金活动断裂带,是自西向东逐步形成的左旋走滑断裂。早期以逆冲活动为主,晚期以走滑活动为主。距今0.35Ma(中更新世)以来,平均左旋走滑速率为4.9±0.4mm/a,平均水平错动量是垂直错动量的12.3倍。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时期发生过5次古地震,平均复现期为800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板块 塔里木板块 阿尔金活动断裂带 左旋走滑 古地震
下载PDF
断层崖形成年代的数学模拟计算 被引量:5
12
作者 侯康明 韩有珍 张守杰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68-75,共8页
本文在对物质扩散方程进一步推导的基础上,分别用数学方程模型Ⅰ、Ⅱ、Ⅲ对发育在昌马断裂带中、东段的单一型地震断层崖和复合型地震断层崖剖面进行了拟合计算。并用最大坡值-断距(tgθs-2a)图分析了阿尔金断裂带和昌马断裂... 本文在对物质扩散方程进一步推导的基础上,分别用数学方程模型Ⅰ、Ⅱ、Ⅲ对发育在昌马断裂带中、东段的单一型地震断层崖和复合型地震断层崖剖面进行了拟合计算。并用最大坡值-断距(tgθs-2a)图分析了阿尔金断裂带和昌马断裂带上分布的离散型断层崖。结果求得:昌马断裂带断层崖的物质扩散系数K值为2.1~3.4m ̄2/10 ̄3a。阿尔金断裂带上发育有4组距今年龄分别为0.6ka、2-2.7ka、4ka和6-6.6ka的地震断层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年代 数学模拟 地震 断层 断层崖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缘新构造运动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哲民 崔军文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13-220,共8页
NEE向阿尔金主断裂带的新构造运动以左旋压扭性活动为特征,仅西端发育张性构造,并可划分出两期变形,新构造运动强度在时间上自上新世晚期开始至第四纪断裂活动强度增大,在空间上自SWW向NEE方向断裂活动强度逐渐减弱;柴达... NEE向阿尔金主断裂带的新构造运动以左旋压扭性活动为特征,仅西端发育张性构造,并可划分出两期变形,新构造运动强度在时间上自上新世晚期开始至第四纪断裂活动强度增大,在空间上自SWW向NEE方向断裂活动强度逐渐减弱;柴达木北缘的新构造运动可划分为两期,其主要构造特征表现为向柴达木盆地逆冲的前进式叠瓦道冲带,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时的北界相对于第三纪时的北界向南迁移了数十公里;河西走廊盆地的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盆地边缘断裂的逆冲兼走滑,盆地接受新生代沉积、盆地内第三系的轴面南倾的褶皱;NEE向阿尔金主断裂带与其南侧的NWW向断裂带是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相互协调、同时活动的两组关系紧密的构造带,两者的共同活动构成了断块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阿尔金主断裂带 柴达木北缘 河西走廊盆地 新构造运动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带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10
14
作者 江波 袁剑英 +4 位作者 杨剑萍 张启全 张永庶 司丹 陈世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96-598,共3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带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是盆地目前地质评价较高、勘探程度较低、勘探潜力较大的重点油气预探区带。柴西阿尔金山前带发育多种沉积体系、具有复杂的构造形变过程、良好的油源条件及油气运聚特征。红柳泉—七个... 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带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是盆地目前地质评价较高、勘探程度较低、勘探潜力较大的重点油气预探区带。柴西阿尔金山前带发育多种沉积体系、具有复杂的构造形变过程、良好的油源条件及油气运聚特征。红柳泉—七个泉有利构造-岩性带,狮北—干柴沟构造-岩性带,月牙山古近系扇三角洲以及新近系地层不整合带将是下步勘探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带 阿尔金山 柴达木盆地 油气勘探 构造形变 沉积体系 不整合 勘探潜力 区带 扇三角洲
下载PDF
阿尔金活动断裂带的分数维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洪斌 张敏 《高原地震》 1994年第2期64-67,共4页
本文应用分数维理论,计算了阿尔金活动断裂带的分数维值,从分数维值的大小反映断裂构造复杂程度的观点出发,分析了阿尔金活动断裂带的活动特点。
关键词 分数维 活动构造 阿尔金活动断裂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带中段的古地震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曾秋生 《高原地震》 1993年第2期22-29,共8页
阿尔金断裂带是中国西部最著名的巨型活动深大断裂带,它构成了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界,总体呈北70~0—80~0东向展布,绵延1600余公里,影响到地壳深部,在中国西部大地构造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由青海西北角的茫崖镇往东,沿青新界山经索尔库里... 阿尔金断裂带是中国西部最著名的巨型活动深大断裂带,它构成了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界,总体呈北70~0—80~0东向展布,绵延1600余公里,影响到地壳深部,在中国西部大地构造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由青海西北角的茫崖镇往东,沿青新界山经索尔库里、拉配泉至当金山口长达400余公里的范围,属该断裂带的中段。沿带形成的断层谷、断层崖、三角面、陡坎以及切错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情形比比皆是,表明断裂带新生代以来有十分强烈的活动性。阿尔金断裂带中段全新世以来的活动非常明显,沿带发育有由大地震造成的地震鼓包、凹坑、沟槽、陡坎、断错冲沟水系和崩塌等古地震形变现象,分布十分广泛,类型众多齐全。通过1986——1987年两年详细的野外地震地质考察,确定有6次7级以上古地震事件和5条保存较好的地震破裂形变带,表明阿尔金断裂带全新世以来,具有以左旋走滑运动占主导的强烈活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古地震 地震破裂
下载PDF
新疆且末碧玉矿的成因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贾玉衡 刘喜锋 +3 位作者 刘琰 张其超 张勇 李自静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4-838,共15页
以往勘察和研究显示,在新疆和田及其附近地区主要出现与大理岩相关的软玉(和田玉)矿床,而与蛇纹岩有关的软玉(碧玉)矿床尚未有明确报道。笔者通过两年多的野外勘察和室内实验分析,新近在且末县阿尔金断裂附近发现一定规模可开采的碧玉矿... 以往勘察和研究显示,在新疆和田及其附近地区主要出现与大理岩相关的软玉(和田玉)矿床,而与蛇纹岩有关的软玉(碧玉)矿床尚未有明确报道。笔者通过两年多的野外勘察和室内实验分析,新近在且末县阿尔金断裂附近发现一定规模可开采的碧玉矿床,对其中碧玉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电子探针、氧同位素和成矿年龄等方面的研究。岩相学研究显示其主要组成矿物是阳起石和透闪石,全岩的Mg/(Mg+Fe^(2+))=0.83~0.89,Cr_2O_3=0.08%~1.65%,Ni O=0.14%~0.22%,δ^(18)O=15.2‰~15.4‰,经与世界上已发现的碧玉矿床进行对比并结合野外观察,确定该矿床是一种与蛇纹岩有关的碧玉矿床。蚀变闪长岩(δ^(18)O=14.3‰~14.7‰)、大理岩围岩(δ^(18)O=15.2‰~15.9‰)和透闪石(δ^(18)O=15.3‰)具有相似的氧同位素组成,表明它们很可能经历了同样的流体蚀变作用。根据蚀变闪长岩(Cr=107×10^(-6)~155×10^(-6),Ni=53.5×10^(-6)~85.8×10^(-6))和大理岩(Cr=2 036×10^(-6)~2 415×10^(-6),Ni=1 403×10^(-6)~1 933×10^(-6))中的Cr、Ni元素含量判断,碧玉中大量的Cr(867×10^(-6)~2 418×10^(-6))和Ni(960×10^(-6)~1 662×10^(-6))很可能来自于蛇纹岩中的流体。对碧玉的主要围岩蚀变闪长岩进行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试结果分别为267±14 Ma(n=5)和272±14 Ma(n=6),与碧玉密切共生的黑云母的Ar-Ar坪年龄为260.6±1.5 Ma。鉴于蚀变闪长岩的形成时代与黑云母年龄数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花岗岩、大理岩和碧玉的氧同位素值接近,同时碧玉的Cr、Ni元素含量较高,因此推断碧玉的物质来源很可能是蚀变闪长岩和大理岩,而成矿流体是由蚀变闪长岩中的岩浆水、蛇纹岩中活化的流体和大气降水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玉 蛇绿岩 和田玉 且末 新疆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北侧英格里克韧性剪切带地质特征、锆石U-Pb年龄及其对加里东运动时限的讨论 被引量:3
18
作者 芦西战 何鹏 +2 位作者 刘晓 张焕 翁红波 《矿产勘查》 2021年第2期208-220,共13页
阿尔金断裂带是中亚大陆内部、出露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一条重要的走滑断裂带,为古生代经历过陆壳俯冲碰撞而形成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笔者在阿尔金断裂北侧发现了近东西向分布的英格里克韧性剪切带,这其中发育有大量韧、脆韧性变... 阿尔金断裂带是中亚大陆内部、出露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一条重要的走滑断裂带,为古生代经历过陆壳俯冲碰撞而形成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笔者在阿尔金断裂北侧发现了近东西向分布的英格里克韧性剪切带,这其中发育有大量韧、脆韧性变形构造,对其进行岩石学、运动学及年代学研究可为阿尔金断裂带研究提供一定依据,也为了解中国西部地区构造发展史提供了参考。通过岩石学分析,韧性剪切带内卷入岩石可分为2种,一是早期地质体经裂解作用形成的大型岩块,如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石英片岩岩块、长城纪大理岩岩块、蓟县纪角闪岩岩块和震旦纪角闪岩岩块,又有小型大理岩岩块、角闪岩块;二是经强烈挤压形成的基质,如糜棱岩化角闪岩、石英片岩、含炭质绿泥片岩,二者中"网结状构造"。在剪切带内发现有剪切透镜体,长英质条带,强直片麻理,鞘褶皱、紧闭同斜褶皱,左行不对称褶皱、石榴子石残斑、斜长石残斑。通过观察薄片可发现岩石中普遍发育有σ、δ型旋转碎斑、S-C组构,"云母鱼""长石鱼""拉丝"状石英,波状消光、亚晶粒旋转重结晶及核幔构造,眼球状长石斑晶形成"旋转雪球构造",显示两期变质事件的石榴子石的环带状构造,石榴石变斑晶的斜长石、石英冠状边。在韧性剪切带中识别出韧性剪切褶皱、糜棱岩带(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断裂三期构造,分别代表了构造期次的早晚。应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对3件样品进行分析,年龄峰值分别为1850~1950 Ma、900~1100 Ma和300~600Ma;1450~1550 Ma、950~1150 Ma和400~500 Ma;550~650 Ma。由此可确定英格里克韧性剪切带形成于加里东运动早期,为陆壳俯冲产物,并经受了多期次构造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韧性剪切带 加里东运动早期 英格里克 阿尔金断北侧
下载PDF
阿尔金造山带东段地质构造演化概论 被引量:16
19
作者 郑健康 《青海地质》 1995年第2期1-10,75,共10页
阿尔金造山带曾是一个早古生代拗拉槽,其两侧地质体具有极为相似的地质构造特征。该区构造演化可以概括为:晚太古代至早元古代处于底侵造壳阶段,经吕梁旋回发生克拉通化,出现中元古代稳定型盖层沉积。加里东旋回中叶,经过短暂的拗拉、裂... 阿尔金造山带曾是一个早古生代拗拉槽,其两侧地质体具有极为相似的地质构造特征。该区构造演化可以概括为:晚太古代至早元古代处于底侵造壳阶段,经吕梁旋回发生克拉通化,出现中元古代稳定型盖层沉积。加里东旋回中叶,经过短暂的拗拉、裂陷,分裂的塔柴板块又重新聚合。华力西旋回该区以剥蚀夷平作用为主,仅在山间断陷或山前凹陷的局部地段沉积有上泥盆统磨拉石建造。石炭纪发生短暂小规模海侵。侏罗纪全区进入陆相发育阶段。区内岩浆活动频繁,燕山旋回为最高潮。在喜山旋回,随着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该区也被卷入青藏高原总体的巨大演变之中。早期由边缘断陷转化为大型断陷盆地,至上新世湖水淹没了大部地区;晚期,随着阿尔金迅速崛起,塔里木—柴达木板块再度分裂,南盘抬升,北盘下降。文章最后探讨了阿尔金左行斜滑地震断裂带的控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早古生代 阿尔金造山带 地质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