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veolar Ridge Preservation Utilizing Composite (Bioceramics/Collagen) Graft: A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Assessment in a Randomized Split-Mouth Controlled Trial
1
作者 Khalil Yosouf Omar Heshmeh Khaldoun Darwich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1年第2期64-73,共10页
Background: The vast percentage of the alveolar bone resorption process happens within the first 12 to 24 weeks post extraction;however, this phenomenon is chronic, and the alveolar ridge continues to resorb. In order... Background: The vast percentage of the alveolar bone resorption process happens within the first 12 to 24 weeks post extraction;however, this phenomenon is chronic, and the alveolar ridge continues to resorb. In order to prevent this reduction or at least recompense the loss of bone dimensions, the alveolar ridge preservation (ARP)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Objectives: This research studied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bone dimensional changes as a result of non-molar teeth extraction alone against extraction with alveolar ridge preservation utilizing composite (bioceramics/collagen) graft by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radiographies analyses. Material and Methods: This research was a randomized split-mouth controlled trial. 12 patients need extraction of the maxillary non-molar teeth were enrolled and allocated into 2 groups. 12 sockets after atraumatic extraction were filled with a composite graft in the role of the test group, 12 sockets left to unassisted healing after atraumatic extraction without any graft materials in the role of the control group. Two CBCT radiographs were taken at baseline and at 4 months after extraction for comparison. Both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resorptions of the alveolar ridge were analyzed between test and control group by CBCT radiographs. Results: 4 months after extraction, there was a mean of vertical alveolar bone resorption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 (0.56 ± 0.15 mm) in the test group and (1.47 ± 0.30 mm) in the control group. Whereas it was a mean of horizontal alveolar bone resorption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 (0.90 ± 0.16 mm) in the test group and (2.26 ± 0.30 mm)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for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s: Within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research,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osteogen-plug techniqu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reduction of the bone dimensional in comparison to the tooth extraction alone, and showed that the dimensional change of the alveolar ridge after tooth extraction was minimized by using an osteogen-pl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osite Graft alveolar ridge preservation Atraumatic extraction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下载PDF
Concepts and challenges of alveolar ridge preservation and augmentation
2
作者 Etiene de Andrade Munhoz Camila Lopes Cardoso +3 位作者 Augusto Bodanezi Marina Barbosa Mello Renato Yassutaka Faria Yaedu Osny Ferreira Junior 《World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6年第1期8-14,共7页
The loss of the post-extraction alveolar ridg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volume constitutes an irreversible process and presents a considerable impact on the prosthetic rehabilitation, particularly when implantsupported... The loss of the post-extraction alveolar ridg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volume constitutes an irreversible process and presents a considerable impact on the prosthetic rehabilitation, particularly when implantsupported. Therefore, alveolar ridge resorption has become a challenge in contemporary clinical dentistry and alveolar ridge preservation and augmentation are an interesting therapeutic approach. The employment of biomaterials, as a therapeutic alternative to preserve bone in height and volume, has been frequently studied over the years, due to its conceptual attractiveness and its simple techniqu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and discuss current methods to optimize the alveolar bone repair while maintaining its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mension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scientific studies published in English including systematic reviews and also animal and human studies that were searched using the keywords "alveolar ridge preservation," "bone substitute", "biomaterials", "bone graft" and "grafting". Either autogenous bone as xenogenic and alloplastic materials, platelet rich plasma and use of membrane are alternatives. It becomes fundamental to understand that alveolar bone loss is still a clinical challenge and alveolar ridge preservation techniques can minimize, but not completely, eliminate the resorption process. The goal of alveolar ridge preservation and augmentation is to use a combination of bone or biomaterials to create bone which is sufficient for dental implant placement. Freeze-dried bone is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giving more predictable treatment outcomes than synthetic materials or platelet rich plasma, and membranes must always be used to separate hard and soft tissues to promote optimal tissue hea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veolar ridge preservation TOOTH extraction BONE SUBSTITUTE BONE regeneration
下载PDF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对前牙口腔种植患者牙槽骨骨量及牙槽美学效果的影响
3
作者 常静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7期93-95,共3页
目的观察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对前牙口腔种植患者牙槽骨骨量及牙槽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口腔科接受前牙口腔种植手术的72例患者,并依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拔牙... 目的观察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对前牙口腔种植患者牙槽骨骨量及牙槽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口腔科接受前牙口腔种植手术的72例患者,并依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拔牙和口腔种植手术,观察组采取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对两组的牙槽美学效果、牙槽骨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两组牙槽美学效果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牙槽美学效果得分较术前均更高,且观察组术后牙槽美学效果得分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牙槽骨高度、密度、宽度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牙槽骨高度、密度、宽度值均较术前更高,且观察组术后牙槽骨高度、密度、宽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对前牙口腔种植患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显著提升牙槽美学效果,有效保存牙槽骨高度、密度、宽度值,促进疾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 前牙口腔种植 牙槽骨骨量 牙槽美学效果
下载PDF
牙槽嵴保存术在牙周感染位点中的应用:从软硬组织再生到后续种植修复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徐麟 戴安娜 +2 位作者 黄佳萍 徐晟瀛 丁佩惠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30-138,共9页
牙周炎会导致牙周软硬组织破坏,其感染位点在拔牙后往往会存在硬组织缺损及软组织缺陷等问题,影响后续种植修复。牙槽嵴保存术可以在拔牙同期对牙槽窝进行处理,促进牙槽窝的重建并减少牙槽嵴的吸收,实现软硬组织的保存。本文拟对牙周感... 牙周炎会导致牙周软硬组织破坏,其感染位点在拔牙后往往会存在硬组织缺损及软组织缺陷等问题,影响后续种植修复。牙槽嵴保存术可以在拔牙同期对牙槽窝进行处理,促进牙槽窝的重建并减少牙槽嵴的吸收,实现软硬组织的保存。本文拟对牙周感染位点的牙槽嵴保存术,兼顾其术后软组织改变以及对后续种植影响,从感染对牙槽窝愈合的影响、感染位点行牙槽嵴保存术的疗效以及感染位点牙槽嵴保存术的影响因素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保存术 牙周感染位点 软硬组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浆基质在牙槽嵴保存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张玉峰 张晓欣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3期161-168,共8页
拔牙后,牙槽嵴软硬组织会发生明显吸收,牙槽嵴保存术目标在于尽量维持牙槽嵴软硬组织体积与形态,为种植体的植入提供适当条件。目前牙槽嵴保存术拔牙窝的多种分类方式存在难以直接指导移植材料的选择和临床操作、颗粒状骨替代材料空间... 拔牙后,牙槽嵴软硬组织会发生明显吸收,牙槽嵴保存术目标在于尽量维持牙槽嵴软硬组织体积与形态,为种植体的植入提供适当条件。目前牙槽嵴保存术拔牙窝的多种分类方式存在难以直接指导移植材料的选择和临床操作、颗粒状骨替代材料空间维持能力不足导致成骨效果不佳等问题。血浆基质是一种自体血液提取物,能有效提高组织再生效果。本文阐述了拔牙后软硬组织丧失的特点及血浆基质在牙槽嵴保存术中的主要应用形式(液态血浆基质、固态血浆基质膜/塞、血浆基质骨块),对需要进行牙槽嵴保存术的牙槽窝进行了新的分类,并就应用血浆基质行牙槽嵴保存术的临床操作方法进行推荐:第一类为拔牙窝不存在骨组织缺损,伴或不伴软组织缺损;第二类为拔牙窝存在骨组织缺损,双侧骨壁缺损均小于50%,伴或不伴软组织缺损;第三类为拔牙窝存在骨组织缺损,双侧骨壁至少有一侧缺损大于50%,伴或不伴软组织缺损。在第一类拔牙窝中可填入固态血浆基质膜或组织塞,再次注射液态血浆基质,双层固态血浆基质膜封闭拔牙窝;在第二类拔牙窝中可填入血浆基质骨块,注射液态血浆基质二次固化后,使用可吸收胶原膜及双层固态血浆基质膜关闭拔牙窝;在第三类拔牙窝中利用帐篷钉维持高度,再植入血浆基质骨块,注射液态血浆基质二次固化后,使用可吸收胶原膜及双层固态血浆基质膜关闭拔牙窝。本文旨在为口腔临床医师全面了解血浆基质、简化牙槽嵴保存术临床决策及操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治疗 硬组织缺损 软组织缺损 拔牙窝分类 牙槽嵴保存 血浆基质 液态血浆基质 固态血浆基质膜 血浆基质骨块 临床决策
下载PDF
炎性拔牙位点保存与口腔种植
6
作者 邵智文 朱含九 宋应亮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53-458,共6页
拔牙位点保存可有效降低拔牙窝愈合过程中牙槽骨吸收及软组织塌陷的风险,进而避免后期复杂的软硬组织增量手术,为二期手术提供良好的软硬组织条件。近年来临床上常规拔牙位点保存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可预期的效果,但对因牙周炎和/或根尖周... 拔牙位点保存可有效降低拔牙窝愈合过程中牙槽骨吸收及软组织塌陷的风险,进而避免后期复杂的软硬组织增量手术,为二期手术提供良好的软硬组织条件。近年来临床上常规拔牙位点保存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可预期的效果,但对因牙周炎和/或根尖周炎而拔除患牙的拔牙位点保存,即炎性拔牙位点保存,目前仍缺乏统一标准。要提高炎性拔牙位点保存的成功率,就需要了解炎性拔牙位点保存的影响因素。本文就炎性拔牙窝拔牙位点保存的适应证、炎性拔牙窝对拔牙位点保存的影响、炎性拔牙位点保存的操作要点、炎性拔牙位点保存后的口腔种植时机等进行经验介绍与技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拔牙位点保存 牙周炎 根尖周炎 骨再生
下载PDF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想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3期60-63,共4页
目的探究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9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1例口腔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种植前拔牙处理治疗,观... 目的探究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9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1例口腔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种植前拔牙处理治疗,观察组采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治疗,对比两组牙槽美学效果、疼痛情况、种植成功概率、并发症发生率、牙槽骨情况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牙槽美学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种植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0,P=0.00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槽骨情况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口腔种植治疗中选择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效果更好,可提高种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保证美学效果,降低疼痛感,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 口腔种植 种植成功率 牙槽骨情况 牙槽美学效果
下载PDF
即刻种植与位点保存种植在上前牙微创拔牙术后种植的效果比较
8
作者 罗小敏 王延安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比较即刻种植与位点保存种植治疗对上前牙微创拔牙患者红白美学效果的影响术后种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上前牙微创拔牙患者64例,按收治时间先后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微创拔牙后行位点保存种植... 目的探讨比较即刻种植与位点保存种植治疗对上前牙微创拔牙患者红白美学效果的影响术后种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上前牙微创拔牙患者64例,按收治时间先后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微创拔牙后行位点保存种植,观察组微创拔牙后行即刻种植。比较两组红白美学效果[红色美学指数评分(PES)、白色美学指数(WES)]评分、牙槽骨相关指标及满意度。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PES评分(13.53±0.21)分及WES评分(9.75±0.1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1.86±0.16)分、(8.69±0.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槽骨高度(14.66±1.32)mm、牙槽骨宽度(6.87±0.83)mm及牙槽骨密度(1.67±0.11)g/cm^(2)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2.54±1.41)mm、(5.71±0.76)mm、(1.33±0.24)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前牙微创拔牙患者采用即刻种植治疗相较于位点保存种植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提升红白美学效果,并改善牙槽骨相关指标,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前牙微创拔牙 即刻种植 位点保存种植 红白美学效果 牙槽骨相关指标 满意度
下载PDF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对前牙口腔种植患者牙槽骨骨量及牙槽美学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绍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6期67-69,共3页
目的 研究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应用于前牙口腔种植中的效果。方法 78例前牙口腔种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拔牙与口腔种植,观察组应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槽骨宽度、牙... 目的 研究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应用于前牙口腔种植中的效果。方法 78例前牙口腔种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拔牙与口腔种植,观察组应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槽骨宽度、牙槽骨高度、牙槽骨骨密度及牙槽美学效果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牙槽骨宽度、牙槽骨高度、牙槽骨骨密度分别为(15.63±1.73)mm、(6.49±0.82)mm、(1.74±0.96)g/cm^(2),均高于对照组的(13.67±1.53)mm、(5.94±0.70)mm、(1.44±0.35)g/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牙槽美学效果评分为(96.84±1.73)分,高于对照组的(82.38±1.5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牙口腔种植治疗中应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能够有效保持患者牙槽骨宽度、牙槽骨高度、牙槽骨骨密度,并提升其牙槽美学效果,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促进疾病康复,临床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 前牙口腔种植 牙槽美学效果 牙槽骨骨量
下载PDF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与常规种植牙对预防种植牙修复患者拔牙后骨缺失及减少牙槽骨吸收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昕 张世娟 +1 位作者 路璐 李娜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2期19-21,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拔牙位点保存技术与常规种植牙对预防种植牙修复患者拔牙后骨缺失及减少牙槽骨吸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口腔科进行种植牙修复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讨论组与常... 目的:分析比较拔牙位点保存技术与常规种植牙对预防种植牙修复患者拔牙后骨缺失及减少牙槽骨吸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口腔科进行种植牙修复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讨论组与常模组,每组各80例。给予常模组常规的种植牙修复,讨论组则在种植牙修复过程中应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牙槽骨高度、宽度、骨密度、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及治疗后的牙槽嵴唇腭(舌)向骨吸收量、垂直向骨吸收量。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牙槽骨高度、宽度、骨密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两组的牙槽骨高度、宽度、骨密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讨论组的牙槽骨高度、宽度、骨密度均高于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讨论组的牙槽嵴唇腭(舌)向骨吸收量和垂直向骨吸收量均低于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PE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两组的PE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讨论组的PES评分高于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相较于常规种植牙对预防种植牙修复患者拔牙后骨缺失的效果较好,有助于减少牙槽骨吸收,提高牙齿的美观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 常规种植牙 种植牙修复 拔牙后骨缺失 牙槽骨吸收
下载PDF
牙槽嵴保存术在牙周炎拔牙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超颖 龚佳幸 +4 位作者 俞梦飞 钱颖 朱子羽 陆科杰 王慧明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59-165,共7页
牙槽嵴保存术(alveolar ridge preservation,ARP)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用于保存拔牙后牙槽骨三维体积的一种术式,可通过减少牙槽骨吸收为后期种植修复创造条件,降低种植手术的难度。ARP在牙周炎拔牙患者中有一定应用难度,本文从ARP特点入... 牙槽嵴保存术(alveolar ridge preservation,ARP)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用于保存拔牙后牙槽骨三维体积的一种术式,可通过减少牙槽骨吸收为后期种植修复创造条件,降低种植手术的难度。ARP在牙周炎拔牙患者中有一定应用难度,本文从ARP特点入手,对比其与引导性组织再生术、引导性骨再生技术及即刻种植的异同及优劣,着重探讨了ARP在牙周炎拔牙患者中的应用特殊性及应用进展,以期为ARP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保存术 牙周炎 拔牙 应用
下载PDF
不同种植材料牙槽窝保存术对后牙区牙槽嵴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敏燕 王海燕 袁银银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材料牙槽窝保存术对后牙拔除患者牙槽嵴吸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20年4月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后牙拔除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试验组患者拔牙后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材料牙槽窝保存术对后牙拔除患者牙槽嵴吸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20年4月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后牙拔除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试验组患者拔牙后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植入牙槽窝内,对照组患者拔牙后将胶原蛋白塞植入牙槽窝内。观察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牙槽嵴软组织高度、牙槽嵴宽度等指标变化。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为(10.52±3.14)天,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8±5.35)天(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上颌牙龈最高点或下颌牙龈最低点牙槽嵴软组织高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但近中龈乳头、远中龈乳头牙槽嵴软组织高度比较,2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牙槽嵴宽度在根长20%处、根长70%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根长50%处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胶原蛋白塞相比,在拔牙位点保存中应用PRF,能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牙槽嵴吸收,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拔牙位点保存的填充及覆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塞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拔牙位点保存 牙槽嵴
下载PDF
前牙微创拔牙后即刻种植和位点保存常规种植疗效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3
13
作者 徐景明 陈冬雷 +3 位作者 王培 汤易 刘琳 汤春波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讨微创拔牙和即刻种植联合应用的临床可行性并比较即刻种植和常规种植两种方式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方法 127例上颌单颗前牙无法保留的病例,进行完善的术前检查,59例在不翻瓣微创拔牙后进行种植体的即刻植入,其余68例在位点保存... 目的探讨微创拔牙和即刻种植联合应用的临床可行性并比较即刻种植和常规种植两种方式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方法 127例上颌单颗前牙无法保留的病例,进行完善的术前检查,59例在不翻瓣微创拔牙后进行种植体的即刻植入,其余68例在位点保存后行常规翻瓣种植。在种植二期手术当天所有病例均采用种植体支持式临时冠进行牙龈形态的诱导,直至修复完成。在永久修复当天及永久修复完成后第3、6、12个月测量种植体近远中侧骨水平的变化以及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探诊深度(PD),评估种植修复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例在永久修复前种植体稳定性系数值(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探诊深度(PD)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种植组和常规种植组在永久修复完成1年后种植体骨吸收量在近中侧分别为(0.37±0.34)mm和(0.39±0.43)mm,远中侧分别为(0.41±0.31)mm和(0.43±0.32)mm;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种植修复方式均能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而微创拔牙和即刻种植的联合应用能有效地缩短种植修复的治疗周期,减少患者来院就诊的次数并且能获得良好的美学效果。但同时微创拔牙和即刻种植技术敏感性强,需严格掌握好适应证,规范操作程序,才能获得理想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拔牙 即刻种植 位点保存
下载PDF
后牙区牙槽骨位点保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丹宁 邓春富 +2 位作者 赵宝红 尚德浩 张翀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275-1277,共3页
目的:评价后牙区拔牙后应用位点保存技术预防牙槽骨吸收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后牙区患牙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患者拔牙后牙槽窝内即刻植入Bio-Oss Collagen,表面覆盖Bio-Gide膜,对照组拔牙后缝合或压迫止血,半年后拍摄X线片观察牙... 目的:评价后牙区拔牙后应用位点保存技术预防牙槽骨吸收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后牙区患牙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患者拔牙后牙槽窝内即刻植入Bio-Oss Collagen,表面覆盖Bio-Gide膜,对照组拔牙后缝合或压迫止血,半年后拍摄X线片观察牙槽骨密度、高度、新骨轮廓的变化。结果:2组比较,术后半年实验组骨密度、新骨轮廓明显优于对照组,垂直向骨吸收量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位点保存技术可以很好的维持牙槽嵴骨量,减少因拔牙造成的骨缺损,为后期的种植提供良好的位点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点保存 BIO-OSS COLLAGEN 牙槽骨 骨缺损
下载PDF
牙槽嵴保存术对不同牙槽骨缺损患者延迟种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曹直 王亚玲 刘志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30-833,836,共5页
目的:探讨牙槽嵴保存术对不同牙槽嵴骨缺损患者延迟种植效果的影响。方法:94例行下颌单颗后牙拔除术患者,根据牙拔除术前牙槽嵴骨缺损量不同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53)和中重度组(n=41),行拔牙术后再将轻度组和中重度组分别随机分为保存术... 目的:探讨牙槽嵴保存术对不同牙槽嵴骨缺损患者延迟种植效果的影响。方法:94例行下颌单颗后牙拔除术患者,根据牙拔除术前牙槽嵴骨缺损量不同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53)和中重度组(n=41),行拔牙术后再将轻度组和中重度组分别随机分为保存术组和对照组,保存术组对牙槽窝采取牙槽嵴保存术,对照组对牙槽窝不做处理。结果:轻度组和中重度组患者术后6个月保存术组患者宽度减少量和高度减少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和中重度组中保存术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6月时GRL较拔牙前增加,而PD和AL则较拔牙前减少;轻度组种植体直径4.1mm和4.8mm分别占26.4%和73.6%,而中重度组则分别为46.3%和53.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45);轻度组种植体长度分布与中重度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207,P=0.000)。结论:牙槽嵴保存术可有效减少拔牙术后植骨区牙槽嵴骨量损失,有利于延迟种植操作的开展,尤其对患牙拔除前牙槽嵴骨缺损量>5mm的患者,效果尤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术 牙槽嵴 骨缺损 牙槽嵴保存术 延迟种植
下载PDF
位点保存术在关闭拔牙间隙预防牙龈折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庚池 韩耀辉 +1 位作者 牟兰 葛振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98-900,共3页
目的:研究位点保存术对正畸拔牙间隙关闭过程中出现牙龈折痕的影响,以评价该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对称性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的正畸病例3例,6对牙齿,采用自身左右对照。随机选取一侧进行位点保存,另一侧拔牙后进行常规处理... 目的:研究位点保存术对正畸拔牙间隙关闭过程中出现牙龈折痕的影响,以评价该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对称性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的正畸病例3例,6对牙齿,采用自身左右对照。随机选取一侧进行位点保存,另一侧拔牙后进行常规处理,作为对照,术后6周开始正畸治疗。选用牙周探针进行测量,对比两组牙龈折痕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上颌1例患者,下颌所有患者中均出现牙龈折痕,实验组观察到牙龈折痕的出现。结论:位点保存术能够对抗拔牙窝的萎缩,有效的预防牙龈折痕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折痕 位点保存术 拔牙窝 牙槽骨 间隙关闭
下载PDF
自体冠在上颌前牙区种植位点拔牙窝修复保存中作用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润发 章福保 +3 位作者 石连水 付从 张林 曾永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87-89,共3页
目的:评价单个自体上前牙对种植位点拔牙窝组织的保存效果。方法:将22例需拔除的单个上前牙分两组。对照组:12例,微创拔牙后自然愈合;实验组:10例,微创拔牙后利用自体冠即刻修复,分别记录拔牙前、拔牙后4个月的拔牙窝近、远中牙槽嵴吸... 目的:评价单个自体上前牙对种植位点拔牙窝组织的保存效果。方法:将22例需拔除的单个上前牙分两组。对照组:12例,微创拔牙后自然愈合;实验组:10例,微创拔牙后利用自体冠即刻修复,分别记录拔牙前、拔牙后4个月的拔牙窝近、远中牙槽嵴吸收量及红色美学评分(PES)。结果:对照组近、远中牙槽嵴吸收量分别是(1.36±0.39)mm、(1.31±0.37)mm,实验组分别是(0.43±0.16)mm、(0.42±0.27)mm。两组的近中、远中牙槽嵴吸收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拔牙术前、拔牙术后4个月的PES分别是10.66±1.43、7.75±1.22,实验组分别是11.7±1.16、10.4±0.97,两组拔牙术前PES无统计学差异(P>0.05),拔牙术后4M PES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体冠即刻修复有利于上颌前牙区种植位点拔牙窝的修复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位点 微创拔牙 自体冠 上颌前牙区 牙槽嵴 红色美学评分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纤蛋白在牙槽嵴位点保存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廖军 徐普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6-219,共4页
牙齿拔除后,牙槽嵴会有一定程度的吸收并伴有软组织的退缩,致使种植修复效果不理想。富血小板血纤蛋白(PRF)富含的血小板、白细胞、白细胞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 牙齿拔除后,牙槽嵴会有一定程度的吸收并伴有软组织的退缩,致使种植修复效果不理想。富血小板血纤蛋白(PRF)富含的血小板、白细胞、白细胞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可有效地调控与组织再生相关的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程序性死亡,促进手术位点的血管化,增强术区抗感染能力及促进拔牙创软硬组织的再生。PRF多孔网状的三维空间结构有利于生长因子和氧气的弥散,新生骨组织的爬行替代及新生血管的长入,可为骨组织的血管化提供足够的空间,促进拔牙区软硬组织的再生。PRF取自患者自身血液经离心后制得,制备时间短,操作过程简便,较之富血小板血浆有更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活性。PRF既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纤蛋白 牙槽嵴 位点保存 牙种植
下载PDF
牙槽嵴保存术的临床实施问题探讨 被引量:8
19
作者 胡文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49-258,共10页
良好的软硬组织条件是种植治疗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拔牙窝自然愈合会导致牙槽骨吸收和改建,有可能影响以修复为导向的种植治疗。牙槽嵴保存术可有效保存和重建牙槽骨,对于重度牙周炎患牙,进行彻底清创、微创拔牙和微翻瓣牙槽嵴保存是... 良好的软硬组织条件是种植治疗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拔牙窝自然愈合会导致牙槽骨吸收和改建,有可能影响以修复为导向的种植治疗。牙槽嵴保存术可有效保存和重建牙槽骨,对于重度牙周炎患牙,进行彻底清创、微创拔牙和微翻瓣牙槽嵴保存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本文针对拔牙窝自然愈合后的软硬组织变化、牙槽嵴保存术成功的影响因素及重度牙周炎患牙拔牙位点牙槽嵴保存术的特点等临床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窝愈合 牙槽嵴保存 微创拔牙 重度牙周炎 种植治疗
下载PDF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爱国 林翠红 林艺娜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36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厦门市中医院行口腔种植的94例牙体严重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拔牙后实施常规处理,观察组拔牙后使... 目的:探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厦门市中医院行口腔种植的94例牙体严重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拔牙后实施常规处理,观察组拔牙后使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之后均常规进行种植体植入。比较两组种植成功率、牙槽骨指标、美学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种植成功率[93.62%(44/47)]高于对照组[76.60%(3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后6个月,两组牙槽骨高度、牙槽骨宽度均降低,但观察组牙槽骨高度[(11.30±1.47)mm]、牙槽骨宽度[(10.15±1.26)mm]高于对照组[(10.38±1.26)、(9.53±1.0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后7 d及6个月,观察组粉色美学指数评分(PES)[(11.32±0.85)、(12.24±0.92)分]、白色美学指数评分(WES)[(8.15±0.54)、(9.10±0.65)分]均高于对照组[(10.55±0.91)、(11.67±0.93)分和(7.64±0.60)、(8.65±0.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13%(1/47)]与对照组[8.51%(4/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用于口腔种植能提升口腔种植的成功率,减少牙槽骨高度、宽度缺失,同时能提升美学效果,并且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 牙槽骨 美学效果 不良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