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来入侵物种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及其风险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魏守辉 曲哲 +2 位作者 张朝贤 李咏军 李香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19,共6页
外来入侵物种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生态安全及人类健康,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外来杂草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L.)的起源和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经济和生态影响及其控制管理措施等进行了系统综述。根据生... 外来入侵物种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生态安全及人类健康,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外来杂草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L.)的起源和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经济和生态影响及其控制管理措施等进行了系统综述。根据生物生态学特性、潜在风险及管理控制的难度等指标,初步建立了外来杂草的风险评估体系。应用该体系对三裂叶豚草进行了风险评估,得出其风险值为83,属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裂叶豚草 生物生态学特性 风险分析
下载PDF
植物挥发性单萜经土壤载体的化感作用--以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为例 被引量:53
2
作者 王朋 王莹 孔垂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2-68,共7页
植物释放的挥发性单萜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单萜不仅能以空气为载体对其他植物显示直接的化感作用,而且也能以土壤为载体进行间接的化感作用。通过对三裂叶豚草挥发物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土壤微生物种群影响及其化学成分的鉴定... 植物释放的挥发性单萜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单萜不仅能以空气为载体对其他植物显示直接的化感作用,而且也能以土壤为载体进行间接的化感作用。通过对三裂叶豚草挥发物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土壤微生物种群影响及其化学成分的鉴定研究,验证了以单萜类物质为主的三裂叶豚草挥发物可以经土壤载体对其他植物及土壤微生物显示化感效应。还对植物挥发物化学成分鉴定的GC(气相色谱)和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了澄清,这将有助于对生态系统中植物挥发物化感作用的研究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三裂叶豚草 挥发性单萜 土壤载体 挥发物鉴定
下载PDF
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对大豆根系生长及其结瘤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祝心如 王威 +1 位作者 赵国镇 王大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07-411,共5页
沈阳郊区实地考察中观察到,邻近三裂叶豚草生长的大豆的根瘤形成受到了抑制。土箱实验中得到了和野外调查一致的结果,但大豆根系发育和分布不受影响。施用三裂叶豚草水浸液的实验表明,是三裂叶豚草水浸液,即:水浸液中的化学物质,... 沈阳郊区实地考察中观察到,邻近三裂叶豚草生长的大豆的根瘤形成受到了抑制。土箱实验中得到了和野外调查一致的结果,但大豆根系发育和分布不受影响。施用三裂叶豚草水浸液的实验表明,是三裂叶豚草水浸液,即:水浸液中的化学物质,抑制了根瘤菌的活动,从而影响大豆根瘤的形成。文章给出了调查和实验的结果,并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形成 三裂叶豚草 根系生长
下载PDF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不同器官与不同发育期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顾之中 董闻达 +1 位作者 熊友发 蒋鸟琴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57-361,共5页
本文用凝胶电泳法测定了豚草根、茎、叶不同器官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按其酶带相对迁移率(R_m),可分为11条酶带.豚草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其他植物一样,有明显的器官特异性和阶段发育特异性.结果表明豚草茎叶中过氧化物酶酶谱在开花... 本文用凝胶电泳法测定了豚草根、茎、叶不同器官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按其酶带相对迁移率(R_m),可分为11条酶带.豚草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其他植物一样,有明显的器官特异性和阶段发育特异性.结果表明豚草茎叶中过氧化物酶酶谱在开花前后有明显的变化:(1)开花期较开花前酶带明显地增多;(2)开花期在主茎或叶片中,都会出现一条颜色较浅的,该器官花期特有的酶带;(3)豚草株体内一条主酶带(E 带)在开花期明显变浅.上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三种变化,为判断豚草植株体内开花前后生理生化变化提供了一种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草 器官 发育 过氧化物酶 同功酶
下载PDF
Changes in Soil Biota Resulting from Growth of the Invasive Weed,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Compositae), Enhance Its Success and Reduce Growth of Co-Occurring Plants 被引量:1
5
作者 LI Hui-na XIAO Bo +1 位作者 LIU Wan-xue WAN Fang-ha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962-1971,共10页
Exotic plant invasion presents a serious threat to native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role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facilitating or resisting the spread of invasive plants into ... Exotic plant invasion presents a serious threat to native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role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facilitating or resisting the spread of invasive plants into native communitie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how the invasive annual plant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 facilitates its competition capacity through changi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The soi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areas invaded by A. artemisiifolia were examined. Greenhouse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A. artemisiifolia invasion-induced changes of soil biota on co-occurring plant growth, and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 artemisiifolia and three co-occurring plant spec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organic C content was the highest in heavily invaded sites, the lowest in native plant sites, and intermediate in newly invaded sites. Soil available N, P and K concentrations in heavily invaded site were 2.4, 1.9 and 1.7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in native plant soil, respectively. Soil pH decreased as A. artemisiifolia invasion intensity increased, and was lower in invaded sites(heavily invaded and newly invaded) than in native plant sites.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clearly separated in the three types of sites, and A. artemisiifolia invasion increased anaerobe,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and actinomycete abundance. Soil biota of invaded sites inhibits growth of co-occurring plants(Galinsoga parvifloraCav., Medicago sativa L. and Setaria plicata(Lam.) T. Cooke.) compared to soil biota from un-invaded sites, but facilitates A. artemisiifolia growth and competition with co-occurring plants. A. artemisiifolia biomass was 50-130% greater when competing with three co-occurring plants, compared to single-species competition only(invasion by A. artemisiifolia alone), in heavily invaded soil.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d that A. artemisiifolia invasion alters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in a way that favors itself while inhibiting native plant species, with measurable effects on performance of co-occurring p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ical invasion invasive alien plant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 soil biota soil fertility
下载PDF
新疆外来入侵杂草豚草属LAMP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
6
作者 于海鑫 付开赟 +4 位作者 丁新华 贾尊尊 吐尔逊·阿合买提 王兰 郭文超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目的】开发外来入侵生物三裂叶豚草和豚草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以达到田间快速、准确和高效识别的目的。【方法】以SYBR Green Ⅰ为指示剂,分别针对三裂叶豚草和... 【目的】开发外来入侵生物三裂叶豚草和豚草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以达到田间快速、准确和高效识别的目的。【方法】以SYBR Green Ⅰ为指示剂,分别针对三裂叶豚草和豚草不同发育阶段(幼苗期、生长期、种子期)开展LAMP技术开发。【结果】特异性验证结果显示,所检测杂草的LAMP产物均呈阳性(产生白色沉淀),而与其对照的其他2种杂草的LAMP产物均为阴性(无白色沉淀)。灵敏度检测结果显示,该体系的DNA最低检测限为10^(-10) ng·μL-1,比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灵敏度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LAMP检测体系能有效应用于三裂叶豚草和豚草样本的快速检测,为其快速、高效识别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裂叶豚草 豚草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快速检测技术
下载PDF
Ambrosia Artemisfifolia L. Invasive and Allergic Weed Species on the Territory of Novi Sad 被引量:1
7
作者 B. Konstantinovie M. Meseldzija +1 位作者 Bo. Konstantinovie N. Mandi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年第3期304-309,共6页
During three years lasting studies on the territory of the city of Novi Sad, terrain studies of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mapping were performed on regulated and disordered green areas and on ... During three years lasting studies on the territory of the city of Novi Sad, terrain studies of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mapping were performed on regulated and disordered green areas and on arable areas. For mapping of ragweed distribution, partially modified method of Braun-Blanquet was used, and data processing was perfomed by specially designed program Ambrosia Spot Marker. Monitoring of this species was also done because of the occurrence of retrovegetation after mowing. During vegetation period, this allergenic weed species was controlled by multiple mowing, and rough ruderal sites outside settlements were treated by glyphosate at a rate of 1.2 kg ha^-1 -2.4 kg ha^-1. The study comprehended also monitoring of pollen concentrations in the air by Rotorod pollen sampler spore collector. A. artemisiifolia L. was established in 21 city zones on over 200 localities, on the banks of the river Danube, in Petrovaradin and Sremski Karlovci. Recommended mechanical measures such as mowing, drilling in the phase of germination, and chemical control measure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A. artemisiifolia L.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August 2009 the highest number of pollen grains was found in the amount of 783 pollen grains per m3 of a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 INVASIVE allergenic weed pollen.
下载PDF
The Research of Ecological Nutritional Organs of Invasive Plant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8
作者 魏健 盖玉红 +3 位作者 蔡立格 曲红岩 王英伟 王光野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6期812-814,共3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discuss the adaptability of ecological nutritional organs of invasive plants.[Method] By dint of high-definition display of plant tissue crystal method and paraffin section met...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paper was to discuss the adaptability of ecological nutritional organs of invasive plants.[Method] By dint of high-definition display of plant tissue crystal method and paraffin section method,the vegetative organs root,stem and leaf cross-section of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Asteraceae Ambrosia trifida L.ragweed(Ambrosia trifida L.)in the suburbs of Changchun City in Jilin Province were inspected.[Result] The structural basis for ecological invasive plant Ambrosia trifida L.vegetative organs was mainly 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 roots of water absorption and transporting function,increasing the water storage function of leaf and stem,reducing the water absorption of stem and leaf for plants to promote water absorption and to enhance the assimilation of leaves to achieve a variety of complex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rapi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an ecological invasion.[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biological fundamental research of Ambrosia trifida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brosia trifida l.(ambrosia trifida l.) CRYSTAl Ecological invasion Structural basis
下载PDF
贵阳市三裂叶豚草秋冬季植株开花动态观察
9
作者 李晓龙 朱秀娥 +1 位作者 田太安 罗鑫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为了解三裂叶豚草的秋冬季开花动态情况,采用查阅资料及野外观察的方法,分析其与三裂叶豚草在贵州成功越冬的关系。结果表明:晚至7月份发芽出土的三裂叶豚草的花期可以在秋冬季开花且可以完成整个生活史。植株较矮小的三裂叶豚草更易提... 为了解三裂叶豚草的秋冬季开花动态情况,采用查阅资料及野外观察的方法,分析其与三裂叶豚草在贵州成功越冬的关系。结果表明:晚至7月份发芽出土的三裂叶豚草的花期可以在秋冬季开花且可以完成整个生活史。植株较矮小的三裂叶豚草更易提前结束秋冬季花期;植株较高大的植株则更倾向花期延长,大大增加了其成功越冬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裂叶豚草 秋冬季 花期 贵阳
下载PDF
在中国大陆发现豚草条纹萤叶甲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丽杰 杨星科 +1 位作者 李文柱 崔俊芝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7-228,共2页
20 0 4年 8~ 1 0月在浙江和江西省发现一种原产自北美洲的萤叶甲 :豚草条纹萤叶甲OphraellacommunaLeSage,其以豚草 (AmbrosiaartemisiifoliaL .)和三裂叶豚草 (AmbrosiatrifidaL .)为主要寄主。该虫在中国台湾和日本 (1 996)已有记录。
关键词 萤叶甲 中国大陆 条纹 2004年 三裂叶豚草 中国台湾 北美洲 江西省
下载PDF
三裂叶豚草的风险分析 被引量:31
11
作者 黄可辉 郭琼霞 刘景苗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2-415,共4页
根据三裂叶豚草的生长特性和我国气候特点,对三裂叶豚草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划分;采用风险性评估量化指标体系,建立了一、二级评判标准的计算模型,分析了三裂叶豚草传入我国的风险.结果表明,三裂叶豚草的危险性综合评价的风险值R为2.18,... 根据三裂叶豚草的生长特性和我国气候特点,对三裂叶豚草在我国的适生区进行划分;采用风险性评估量化指标体系,建立了一、二级评判标准的计算模型,分析了三裂叶豚草传入我国的风险.结果表明,三裂叶豚草的危险性综合评价的风险值R为2.18,属于高风险外来有害生物.确定了三裂叶豚草的适生区,同时,提出了对三裂叶豚草的风险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裂叶豚草 风险分析 适生区 计算模型
下载PDF
三裂叶豚草对其入侵地植物-土壤微生物反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备 李建东 +2 位作者 王国骄 钟日亭 李姝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74-1180,共7页
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是入侵我国的重要杂草,目前对其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反馈对三裂叶豚草入侵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土壤接种的植物-土壤反馈研究方法,通过比较研究三裂叶豚草非入侵区和入侵区土壤接种物对三裂叶豚草和非... 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是入侵我国的重要杂草,目前对其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反馈对三裂叶豚草入侵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土壤接种的植物-土壤反馈研究方法,通过比较研究三裂叶豚草非入侵区和入侵区土壤接种物对三裂叶豚草和非入侵区由3种本地植物构成的人工群落的影响,分析三裂叶豚草对其入侵地土壤微生物反馈作用的影响,探讨三裂叶豚草入侵的土壤反馈机制。单独种植条件下,三裂叶豚草和本地植物对非入侵区和入侵区土壤接种物的响应不同(轮廓分析:F=76.18,P<0.001),非入侵区土壤接种处理本地植物的生物量较入侵区土壤接种处理高68.12%,而二者对三裂叶豚草生物量影响差异不显著,表明非入侵区土壤接种物调节了有利于本地植物生长的正反馈(Is=8.78,P=0.007)。但三裂叶豚草混种条件下,两种土壤接种处理对本地植物和三裂叶豚草生物量影响的差异均不显著,表明非入侵区土壤接种物在三裂叶豚草混种条件下对本地植物无显著的正反馈作用。无论是单独种植还是与三裂叶豚草混种种植,构成本地群落的3种植物对不同来源土壤接种物反馈作用的响应趋势均与对本地植物群落总生物量的响应趋势一致。可见,三裂叶豚草非入侵区土壤微生物群落能够调节有利于非入侵区植物生长的正反馈作用,但三裂叶豚草入侵能够削弱非入侵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非入侵区植物的正反馈影响,从而促进自身的入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裂叶豚草 本地植物群落 植物-土壤反馈 土壤微生物 生物入侵
下载PDF
三裂叶豚草花序挥发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吕怡兵 闫雪 +2 位作者 王洋 闫吉昌 刘静玲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42-44,共3页
三裂叶豚草(AmbrosiatrifidaL.)为30年代传入我国的危险杂草,近年来在东北地区有蔓延的趋势。豚草花粉是人类枯草热症的主要致敏源。该文首次对三裂叶豚草花序的挥发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新鲜花序以水蒸汽蒸... 三裂叶豚草(AmbrosiatrifidaL.)为30年代传入我国的危险杂草,近年来在东北地区有蔓延的趋势。豚草花粉是人类枯草热症的主要致敏源。该文首次对三裂叶豚草花序的挥发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新鲜花序以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应用GC-MS方法,鉴定出41种化合物,为探讨豚草对人类致病机理与植物受害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裂叶豚草 挥发油 豚草 色质联用 测定 花粉病
下载PDF
三裂叶豚草花粉形态及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曾珂 朱玉琼 +2 位作者 于静文 赵春海 刘家熙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2-436,共5页
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是世界公认的恶性杂草。它的危害性主要在于其花粉对人体产生严重的致敏作用。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三裂叶豚草的花粉外部形态进行了观察,并利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镜对其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系统研... 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是世界公认的恶性杂草。它的危害性主要在于其花粉对人体产生严重的致敏作用。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三裂叶豚草的花粉外部形态进行了观察,并利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镜对其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球形,外壁呈刺状纹饰,三孔沟。花药壁由4层细胞组成,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发育类型为变形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主要为四面体形。成熟花粉粒为3-细胞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裂叶豚草 花粉形态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发育
下载PDF
三裂叶豚草种群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建东 孙备 郭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8-610,共3页
对外来入侵杂草三裂叶豚草种群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开阔地、河堤、林地3种生境条件下均为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不同,开阔地>河堤>林地;种群的聚集分布是三裂叶豚草生物学特性和生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种子传播方式和生... 对外来入侵杂草三裂叶豚草种群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开阔地、河堤、林地3种生境条件下均为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不同,开阔地>河堤>林地;种群的聚集分布是三裂叶豚草生物学特性和生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种子传播方式和生境光照条件差异是影响其种群分布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裂叶豚草 种群 分布格局 聚集分布
下载PDF
三裂叶豚草入侵对植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殷萍萍 李建东 +4 位作者 殷红 孙备 孙佳楠 王国骄 燕雪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9-194,共6页
【目的】了解三裂叶豚草的生长群落,分析三裂叶豚草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于2008-05-28-06-28,利用样方法,调查沈阳东陵公园附近公园(5个样点)、农田(3个样点)、高速公路附近(4个样点)、桑园(4个样点)和路边(4个样点)5个生境... 【目的】了解三裂叶豚草的生长群落,分析三裂叶豚草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于2008-05-28-06-28,利用样方法,调查沈阳东陵公园附近公园(5个样点)、农田(3个样点)、高速公路附近(4个样点)、桑园(4个样点)和路边(4个样点)5个生境中,三裂叶豚草分布样点杂草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结果】所调查生境分布样点中,共有杂草28科71种,其中以菊科、藜科、蓼科居多。从发生频率>10%的34种杂草在前2个主成分上的负荷量可以看出,影响三裂叶豚草的主成分因素是人为干扰程度和土壤水分条件,可知三裂叶豚草是喜干扰且适宜生活在土壤水分含量较大的生境内,据此将分布样点分为3个聚类群。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增强,三裂叶豚草的重要值升高,同时样方中物种的丰富度随三裂叶豚草重要值的增大而下降,说明在不同生境中,三裂叶豚草的大量滋生降低了生物多样性。【结论】三裂叶豚草对入侵地生物多样性具有破坏作用,故在防除三裂叶豚草时,首先应严把植物检疫关,同时应加强生态安全宣传和生态学教育,以建立生态安全的人类生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裂叶豚草 生物入侵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三种检疫性豚草的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琼霞 虞贇 黄可辉 《武夷科学》 2005年第1期69-71,共3页
通过对美洲豚草、三裂叶豚草、多年生豚草的茎杆、叶片、花序、总苞等的特征比较研究,弄清它们的形态特点,为检疫鉴定提供资料依据。
关键词 美洲豚草 三裂叶豚草 多年生豚草 形态特征
下载PDF
三裂叶豚草的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80
18
作者 王大力 祝心如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30-337,共8页
本文研究了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蔓延的菊科杂草──三裂叶豚草(Ambrosiatrifida)对大豆、玉米、小麦、水稻的化感作用(Allelopathy)。通过对三裂叶豚草的不同部位(挥发物、茎叶、根、根区土壤)的化感活... 本文研究了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蔓延的菊科杂草──三裂叶豚草(Ambrosiatrifida)对大豆、玉米、小麦、水稻的化感作用(Allelopathy)。通过对三裂叶豚草的不同部位(挥发物、茎叶、根、根区土壤)的化感活性的研究,发现三裂叶豚草的挥发物和根区土壤对作物无明显的作用;茎叶部分的水浸液对实验作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纳根伸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使根系形态发生较大的变化;根的水浸液对作物的幼芽伸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上述的研究基础上,对个同的活性组分进行了GC、GC/MS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的化感成分可能为。α-蒎烯。β-蒎烯、2-冰片烯、里那醇、冰片、4-萜品醇、樟脑、α-萜品醇、马鞭烯酮、橙花叔醇、法尼烯。勺叶桉醇等。由此我们分析三裂叶豚草主要是通过雨水淋溶的方式向周围环境释放化感物质,从而对其它植物产生影响,加强自身在自然界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裂叶豚草 化感作用 化感物质 菊科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三裂叶豚草叶解剖结构的生态适应性 被引量:19
19
作者 薛静 王国骄 +2 位作者 李建东 孙备 王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86-691,共6页
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是世界公害杂草,于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后,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分布的入侵植物三裂叶豚草为对象,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及石蜡切片技术,在Zeiss Image.A... 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是世界公害杂草,于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后,对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分布的入侵植物三裂叶豚草为对象,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及石蜡切片技术,在Zeiss Image.A1光学显微镜下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三裂叶豚草叶片解剖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三裂叶豚草在90%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下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均增加,是细胞储水量增加,细胞体积增大的结果;在50%、30%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下三裂叶豚草叶片变薄、栅海比值增大,是典型的节约型干旱适应,同时叶肉栅栏细胞层数增加、栅栏细胞密度增大,表现出强壮型干旱适应特征;干旱胁迫程度越大,三裂叶豚草叶显微结构变化越大。不同水分条件下三裂叶豚草解剖特征总体可塑性值为0.39,具较高可塑性,其中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厚度比(P/S)、栅栏细胞密度等指标较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具有更大可塑性,表明这些因素对三裂叶豚草成功入侵有较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裂叶豚草 土壤相对含水量 叶显微结构 适应性
下载PDF
菊芋对三裂叶豚草叶片光合特性的竞争机理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建东 孙备 +1 位作者 王国骄 燕雪飞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9-572,共4页
采用取代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密度比条件下,菊芋对三裂叶豚草光合特性的竞争机理。结果表明:竞争条件下,菊芋具有光竞争优势,对豚草造成弱光胁迫,使豚草叶片叶绿素的含量下降,光合速率降低,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受到抑制,气孔导度减小... 采用取代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密度比条件下,菊芋对三裂叶豚草光合特性的竞争机理。结果表明:竞争条件下,菊芋具有光竞争优势,对豚草造成弱光胁迫,使豚草叶片叶绿素的含量下降,光合速率降低,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受到抑制,气孔导度减小,但胞间CO2浓度无明显差异,非气孔限制是竞争条件下豚草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可见,菊芋竞争对三裂叶豚草的光合作用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混种种群中菊芋密度的增加有增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 光合特性 菊芋 三裂叶豚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