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urvey of recent reports 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被引量:1
1
作者 Tomasz Rechciński 《World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12年第1期7-12,共6页
This article is a review of 25 publications 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 and the importance of its results in everyday clinical practice. These studies, published in 2008-2011, were selected from the ... This article is a review of 25 publications 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 and the importance of its results in everyday clinical practice. These studies, published in 2008-2011, were selected from the Scopus database, but are also available in Pubmed. They were prepared by research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concerned with the problems of proper control of blood pressure(BP), and of abnormalities in the circadian pattern of BP in patients with arterial hypertension, diabetes mellitus or renal failure.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article, I analyse publications focused on some nuances in the methodology of ABPM and recommend ways to avoid some traps, related not only to the individual patient but also to the device used and the technical staff. The next section is devoted to the advantages of ABPM as a diagnostic tool which enables clinicians to learn about patients' BP during sleep, and emphasizes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is information for so-called chronotherapy. This section also presents some new studies on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ABPM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CV) risk. Some recent articles on the results of various methods of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in different agegroups are then described. The observations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may be helpful not only for researchers interested in the chronobiology of the CV system, but also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using AB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rterial hypertension blood pressure nondipping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下载PDF
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呼吸机参数对AECOPD患者胸肺顺应性及动脉血气指标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晓霞 孙娟 米拉瓦·牙生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双相呼吸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时呼吸机参数对其胸肺顺应性及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收治的行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78... 目的:探讨双相呼吸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时呼吸机参数对其胸肺顺应性及动脉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收治的行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78例,吸气相正压(IPAP)的常用范围为10~25 cmH_(2)O。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需求调整参数,将78例患者中IPAP<15 cmH_(2)O纳入低IPAP组(34例),≥15 cmH_(2)O纳入高IPAP组(44例),分析BiPAP呼吸机参数IPAP与患者治疗效果、胸肺顺应性及动脉血气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高IPAP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48%,显著高于低IPAP组的7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66,P<0.05);治疗前,两组间胸廓顺应性(CTh)、肺顺应性(CL)及总顺应性(Ct)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IPAP组患者Ct、CL和CTh均明显高于低IPA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8、2.027、2.185,P<0.05)。上呼吸机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呼吸机2、4、6和8 h时高IPAP组患者PaO2值均显著高于低I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1、5.296、3.264、4.623,P<0.05)。两组患者炎性介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白细胞介素-8(IL-8)发病时均显著升高,经治疗后该两种介质水平均有所下降,且高IPAP组显著低于低IPAP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1、5.484,P<0.05)。高IPAP组患者腹胀发生率为20.45%,显著高于低IPAP组的5.8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23,P<0.05)。结论:BiPAP呼吸机参数中的IPAP对AECOPD患者胸肺顺应性、动脉血气分析、炎性指标均有影响,高IPAP能提高患者治疗有效性,改善胸肺顺应性及动脉血气分析,但是易造成腹胀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 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BiPAP) 呼吸机 胸肺顺应性 动脉血气指标
下载PDF
Liver cirrhosis and arterial hypertension 被引量:4
3
作者 Jens H Henriksen Soren Molle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78-685,共8页
Characteristic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re vasodilatation with low overall 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high arterial compliance, increased cardiac output, secondary activation of counter-regulatory syste... Characteristic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re vasodilatation with low overall 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high arterial compliance, increased cardiac output, secondary activation of counter-regulatory systems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release of vasopressin), and resistance to vasopressors. The vasodilatory state is mediated through adrenomedullin,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nitric oxide, and other vasodilators, and is most pronounced in the splanchnic area. This constitutes an effective (although relative) counterbalance to increased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This review considers the alterations in systemic hemodynamics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in relation to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arterial hypertension of the renal origin. Subjects with arterial hypertension (essential, secondary) may become normotensiv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cirrhosis, and arterial hypertension is rarely manifested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even in cases with renovascular disease and high circulating renin activity. There is much dispute a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homoeostatic regulation i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manifest arterial hypertension. This most likely includes the combination of vasodilatation and vasoconstriction in parall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rial compliance Central vascular filling Chyperdynamic circulation Kidney function Nitric oxide blood pressure regulation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VASODILATATION VASOCONSTRICTION
下载PDF
A Novel Theory: Measuring the Real-Time-Based Arterial Properties via Vascular Loading Decoupling Technique
4
作者 Henry Cherng Han Lin Albert Chin-Yuh Lin 《Health》 2018年第11期1609-1623,共15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coupling theory named as Vascular Loading Decoupling Technique (VLDT), extended from the beat-based Tissue Control Method (TCM), for noninvasive measurement of real-time-based intra-arterial bl...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coupling theory named as Vascular Loading Decoupling Technique (VLDT), extended from the beat-based Tissue Control Method (TCM), for noninvasive measurement of real-time-based intra-arterial blood pressure and dynamic compliance of blood vessel. Both VLDT and TCM are based upon the decoupling theory to cause the arterial pulsation without the influence from surrounding tissues and measure the variations of the vascular diameter at critical depth. Meanwhile, the AC part of blood pressure is lost, that is, the reference pressure for AC controller is absent as well. To remedy this problem, VLDT employs Step-Hold control rules and cubic spline curve fitting technique to estimate the reference pressure, identify the impedance of blood vessel, and calculate the AC control gain at Hold stage, then track the AC part of blood pressure and compute the real-time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at Step stage by turns, which makes the real time measurement feasible;moreover, the dynamic compliance of blood vessel can be extracted from real-time impedances of blood vessel. Since the compliance of blood vessel is decoupled from surrounding tissues, it is valuable for diagnosing the severity of vascular sclerosi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LDT approach is superiority over TCM. This could provide new prospective to circulatory medicin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tantaneous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Dynamic compliance of blood VESSEL VASCULAR LOADING DECOUPLING Technique Impedance of blood VESSEL
下载PDF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动态血压升高与运动性高血压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张悦 黄刚 +8 位作者 刘晓翰 何韵 朱煜欣 王天博 李静廷 蒋晖 陈丽芳 张震 徐俊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28-1132,共5页
目的:运动性高血压(hypertensive response to exercise,HRE)与不良心血管事件有关,早期识别和适当干预HRE对预防心血管事件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NOCAD)患者动态血... 目的:运动性高血压(hypertensive response to exercise,HRE)与不良心血管事件有关,早期识别和适当干预HRE对预防心血管事件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NOCAD)患者动态血压升高与HRE之间的潜在联系。方法:纳入517名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判断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选取其中的NOCAD患者,根据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期间的血压情况诊断HRE。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动态血压升高和HRE之间的关系。结果:最终共有347名NOCAD患者纳入统计分析。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15±9.14)岁,其中42.4%为男性。约51.3%的患者有高血压,13.8%的患者有糖尿病。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动态血压升高是HRE的危险因素(OR=2.163,95%CI=1.094~4.275,P=0.026)。在按性别分层进行亚组分析后,发现在女性NOCAD患者中,动态血压升高是发生HRE的危险因素(OR=3.310,95%CI=1.387~7.902,P=0.007),而在男性NOCAD患者中,没有发现动态血压升高与HRE相关(OR=1.154,95%CI=0.370~3.603,P=0.805)。结论:在NOCAD患者特别是女性NOCAD患者中,动态血压升高与发生HRE相关。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HRE,并进一步指导这些患者在心脏康复时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心肺运动试验 运动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耳尖放血疗法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邢军彪 和会静 +2 位作者 王妙 李静 崔静娜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4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耳尖放血疗法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300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200例)。两组患者均予耳尖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耳尖放血疗法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300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200例)。两组患者均予耳尖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加服硝苯地平控释片,观察组患者加服天麻钩藤饮(随证加减),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头痛眩晕、恶心欲呕、胸闷乏力、失眠烦躁)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24 h动态血压标准差、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清除率及两者的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3.00%比8.00%,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耳尖放血疗法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能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减小血压波动,改善动脉硬化和肾功能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肝阳上亢证 天麻钩藤饮 耳尖放血疗法 血压波动性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中医证候积分 肾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基于动态血压监测下的个体化延续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马苗苗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9期159-162,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动态血压监测下的个体化延续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 目的:观察基于动态血压监测下的个体化延续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动态血压监测下的个体化延续护理,两组均护理12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前后24 h动态血压水平、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生命质量[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1年内再次住院率、平均住院次数和依从性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24 h收缩压平均值、24 h舒张压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等QLQ-C30维度评分和血压监测、运动、遵医用药、饮食等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内再次住院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22.5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动态血压监测下的个体化延续护理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降低血压水平和再住院率,提高护理满意度、生命质量和依从性,减少住院次数,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 延续护理 满意度 生命质量 依从性 再住院率
下载PDF
117例伴有副肾动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8
作者 刘洁 王霄 +2 位作者 安冬梅 盛瑛 宗刚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1期108-112,共5页
目的:分析117例伴有副肾动脉(ARA)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2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收治的39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动脉CT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ARA组(n=117)和... 目的:分析117例伴有副肾动脉(ARA)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2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收治的39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动脉CT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ARA组(n=117)和非ARA组(n=28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24 h动态血压、心肾功能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指标。结果:39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有117例伴有ARA,占29.32%(117/399)。ARA组的男性比例、日间平均收缩压(DA-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A-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A-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A-DBP)、24 h收缩压(24 h-SBP)、24 h舒张压(24 h-DBP)、卧位肾素、立位肾素、卧位醛固酮、立位醛固酮和24 h尿醛固酮均高于非AR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ARA的患者,其男性比例和血压水平更高,RAAS更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肾动脉 原发性高血压 心功能 肾功能 动态血压
下载PDF
不同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动脉弹性指数的变化 被引量:19
9
作者 冯海波 庄惠君 +2 位作者 孙宁玲 喜杨 纪立农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75-57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动脉弹性指数的变化及其与血压、糖代谢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空腹血糖>5·6mmol/L的糖尿病患者共313人,男性176人,女性137人,年龄(52·9±11·5)岁。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目的观察不同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动脉弹性指数的变化及其与血压、糖代谢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空腹血糖>5·6mmol/L的糖尿病患者共313人,男性176人,女性137人,年龄(52·9±11·5)岁。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所有受试者按照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4组:正常血糖组(n=86)、空腹血糖受损组(IFG,n=36)、糖耐量减低组(IGT,n=45)和糖尿病组(n=146)。采用美国HDI公司CVProfilorTMDO-2020型动脉弹性功能测定仪系统测量血管弹性。结果1)校正年龄后,与血糖正常组、IFG组、IGT组相比,糖尿病组大动脉弹性指数(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明显下降。血糖正常组、IFG组、IGT组3组间的C1、C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1与脉压、脉率、年龄、餐后2h血糖负相关。C2与年龄、餐后2h血糖、平均动脉压负相关。结论1)糖尿病患者动脉弹性指数降低,而糖尿病发病前状态(IFG,IGT)未见动脉弹性的异常。糖尿病对血管弹性的影响独立于血压水平。2)脉压对C1的影响较大,而餐后2h血糖对C2的影响大于血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血压 动脉弹性 大动脉弹性指数 小动脉弹性指数
下载PDF
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0
作者 郭芳 赵颖馨 +1 位作者 曹春林 刘振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37-94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体检者197例,根据受试者诊室血压及7d家庭自测血压测定结果,将受试者分为血压正常组62例、隐性高血压组62例及高血压组73例。所... 目的探讨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体检者197例,根据受试者诊室血压及7d家庭自测血压测定结果,将受试者分为血压正常组62例、隐性高血压组62例及高血压组73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硬化系数β值及MAU检测。结果隐性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组诊室收缩压、自测收缩压、自测舒张压、收缩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性、IMT、硬化系数β值、MAU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P<0.01);隐性高血压组诊室收缩压、诊室舒张压、自测收缩压、硬化系数β值明显低于高血压组(P<0.05,P<0.01)。隐性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变异性与IMT、硬化系数β值及MAU呈正相关。收缩压变异性是IMT、硬化系数β值及MAU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隐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升高,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MAU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测定 血压监测 便携式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正常高值血压者血压晨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11
作者 梁金排 茶春喜 罗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者血压晨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正常高值血压可疑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住院患者156例,均完善24 h动态血压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动态血压结果,将患者分为晨峰组(65例)和非晨峰组(91... 目的 :探讨正常高值血压者血压晨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正常高值血压可疑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住院患者156例,均完善24 h动态血压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动态血压结果,将患者分为晨峰组(65例)和非晨峰组(91例),比较两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病变支数、分型及Gensini总积分表示。结果:晨峰组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均高于非晨峰组(P<0.05);晨峰组的收缩压晨峰高于非晨峰组(P<0.05);晨峰组冠状动脉病变率、三支病变率及C型病变率高于非晨峰组(P<0.01),而单支病变率和A型病变率低于非晨峰组(P<0.01);晨峰组Gensini总积分显著高于非晨峰组(P<0.01);晨峰组非杓型血压节律发生率高于非晨峰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4 h平均收缩压及晨峰程度为冠状动脉病变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正常高值血压者血压晨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血压晨峰 动态血压 正常高值血压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庆晖 廖海星 +7 位作者 李飞奉 庄雅如 陈艺文 吕何锦 黄美兴 戚佩谊 陆亚琴 田作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26-1429,共4页
目的:以24h动态血压研究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住我院查颈彩超及24h动态血压的患者102例,分为有斑块组(68例)及无斑块组(34例)。以单因素及多因素方... 目的:以24h动态血压研究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住我院查颈彩超及24h动态血压的患者102例,分为有斑块组(68例)及无斑块组(34例)。以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平均血压、脉压差(PPD)及BPV等动态血压参数及其他常见危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有斑块组患者的年龄(t=5.302,P=0.000)、24h收缩压的变异性(BPVSBP)(t=3.664,P=0.000)、PPD(t=4.503,P=0.000)及白昼的BPVSBP(t=2.854,P=0.005)均高于无斑块组;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发现患者的年龄(OR=1.075,P=0.004)、24h BPVSBP(OR=1.0E+30,P=0.001)及PPD(OR=1.111,P=0.002)是影响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斑块形成主要受年龄、PPD及BPV影响,其中BPVSBP是关键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斑块 血压变异性 动态血压
下载PDF
血压变异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丁丁 刘芳超 +1 位作者 姜雪 黄建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07-610,共4页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关系。方法:共入选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且均未服用降压药物的研究对象280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计算出各血压变异指标及AASI。AASI计算方法为1减去24 h舒张压对收缩压的回归系数。...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关系。方法:共入选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且均未服用降压药物的研究对象280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计算出各血压变异指标及AASI。AASI计算方法为1减去24 h舒张压对收缩压的回归系数。结果:280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0.4±13.3)岁,其中男性161例,高血压患者138例。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ASI与年龄(r=0.272,P<0.001)、24 h平均脉压(r=0.504,P<0.001)、夜间舒张压下降率(r=-0.334,P<0.001)和24 h舒张压波动性(r=-0.520,P<0.001)相关。反杓型血压昼夜节律患者的AASI显著高于杓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杓型与非杓型和超杓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压晨峰者AASI显著高于非晨峰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血压后,24 h平均脉压(β=0.003,P<0.001)、夜间舒张压下降率(β=-0.001,P<0.05)、24 h收缩压波动性(β=0.032,P<0.001)、24 h舒张压波动性(β=-0.064,P<0.001)和24 h心率波动性(β=0.006,P<0.001)与AASI独立相关。结论:AASI与血压波动性、夜间舒张压下降率、血压昼夜节律和血压晨峰等多种血压变异指标相关,是反应动脉硬化和血压变异的综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血压波动性 昼夜节律 血压晨峰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润梅 夏云峰 +6 位作者 翟红霞 李良 殷亚昕 张津津 王磊 李娜 陈海威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206-208,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探讨动态血压异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220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124例)和单纯高血压组(96例),对两组患者行动态血...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探讨动态血压异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220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124例)和单纯高血压组(96例),对两组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记录24h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患者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变异性[白昼(14.01±4.26)比(17.54±5.51),夜间(15.05±4.01)比(19.32±3.71)]及脉压[白昼(56.66±7.43)mmHg比(66.32±13.62)mmHg,夜间(55.71±6.62)mmHg比(63.86±7.52)mmHg]均显著升高(P均<0.05),非杓型节律比例明显增大(60.32%比82.45%,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收缩压、脉压水平高,血压变异性大,昼夜节律异常者比例大,这些异常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血压监测 便携式 老年人
下载PDF
血压正常高值者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小亮 路方红 +5 位作者 刘振东 赵颖馨 孙尚文 王舒健 潘慧 李俊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者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理想血压者63例,血压正常高值者74例,高血压者67例。监测所有入选者24 h动态血压,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仪测定颈动脉-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血压正常高值组24 h...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者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理想血压者63例,血压正常高值者74例,高血压者67例。监测所有入选者24 h动态血压,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仪测定颈动脉-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血压正常高值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白昼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收缩压、24 h脉压、白昼脉压及夜间脉压均高于理想血压组,低于高血压组(P<0.05或P<0.01);血压正常高值组夜间舒张压低于高血压组(P<0.05)。血压正常高值组颈动脉-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9.67±1.12 m/s)显著高于血压理想组(8.27±0.99 m/s),低于高血压组(10.55±1.71 m/s;P<0.05或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4 h收缩压、24 h脉压、夜间收缩压是颈动脉-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0.385、0.351及0.247,P<0.05)。结论血压正常高值者动脉僵硬度增高,24 h收缩压、24 h脉压、夜间收缩压是影响动脉弹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正常高值 动脉僵硬度 动态血压 脉搏波传导速度
下载PDF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动态血压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15
16
作者 邹帅 高大中 +1 位作者 杨爽 殷跃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51-654,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其与动态血压参数特点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将205例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3组:对照组为非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IMT<1.0 mm),硬化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1.0 mm<IMT<1...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其与动态血压参数特点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将205例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3组:对照组为非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IMT<1.0 mm),硬化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1.0 mm<IMT<1.2 mm),斑块组为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合并斑块(IMT≥1.2 mm),应用无创24 h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 h脉压及白天脉压、夜间脉压值,记录其中杓型高血压和非杓型高血压的比例和合并冠心病比例。用各组IMT均值与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脉压、白天脉压、夜间脉压及冠心病发生率作相关分析。结果斑块组和硬化组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脉压、白天脉压及夜间脉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非杓型高血压在对照组中占54.3%,在硬化组占62.9%,斑块组占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冠心病发生率对照组为42.1%,硬化组为53.1%,斑块组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MT均值与冠心病发生率及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脉压、白天脉压和夜间脉压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r=0.878,r=0.487,r=0.514,r=0.469,r=0.448,r=0.492,r=0.435,P<0.05)。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平均收缩压升高、平均脉压增大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是造成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及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形成与冠心病的发生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冠心病 动态血压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润梅 夏云峰 +6 位作者 殷亚昕 翟红霞 李良 张津津 王磊 李娜 陈海威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69-57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20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记录24h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同时所有患者行颈动脉B超检查,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20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记录24h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同时所有患者行颈动脉B超检查,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依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或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142例,占64.5%)和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78例,35.5%)。结果: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组24h平均收缩压[(124.52±14.46)mmHg比(133.16±13.62)mmHg]、白昼收缩压[(127.23±16.42)mmHg比(136.25±12.44)mmHg],24h平均脉压[(56.74±8.98)mmHg比(64.66±10.20)mmHg]、白昼平均脉压[(56.97±7.23)mmHg比(66.52±14.62)mmHg]夜间平均脉压[(55.61±6.32)mmHg比(63.92±7.42)mmHg]显著升高,24h、白昼、夜间血压变异性也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与动态血压、脉压水平升高,血压变异性、昼夜节律改变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血压 便携式 颈动脉疾病
下载PDF
某纺织厂噪声作业女工动脉顺应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志勇 倪春辉 +7 位作者 周印 陈书东 潘晶晶 刘念 王军 梁成可 张玉军 张治中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47-749,756,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某纺织厂噪声接触人员与健康人群动脉顺应性的差异,观察其噪声接触人员动脉顺应性的变化,为进一步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噪声作业点用HS6288系列噪声分析仪监测作业场所噪声强度,并进行频谱分析... [目的]通过比较某纺织厂噪声接触人员与健康人群动脉顺应性的差异,观察其噪声接触人员动脉顺应性的变化,为进一步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噪声作业点用HS6288系列噪声分析仪监测作业场所噪声强度,并进行频谱分析,计算累积噪声暴露量(CNE);使用动脉脉搏波形分析仪测量550名某纺织厂女性噪声接触人员(观察组)的动脉功能(大动脉弹性指数C_1、小动脉弹性指数C_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平均动脉压(Map),另取96名同单位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女性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1)作业环境噪声强度为80.1~113.5dB(A),总的点超标率为92.5%。(2)观察组中检出高血压50人,检出率为9.1%;动脉顺应性异常检出244人,检出率为44.4%,其中以单纯C_2降低为主,占整个动脉顺应性异常的75.0%。(3)观察组的Sbp、Map和P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_1、C_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噪声暴露强度在100dB以上的车间,其噪声接触人员的Sbp、Map、Pp均显著高于噪声﹤100dB的车间和对照组(P﹤0.05),C_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观察组中Sbp、Dbp、Map和Pp均与C1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C_2与年龄、Sbp、Dbp、Map、Pp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6)分别以观察组的C_1和C_2为因变量,以年龄(Age)、累积噪声暴露量(CNE)、Sbp、Dbp和Map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从方程中可以看出Sbp是影响C_1、C_2的主要因素,其次是Dbp,CNE对C_1有一定的影响。[结论]该纺织厂噪声接触人员的大、小动脉顺应性均降低,说明长时间接触噪声能导致血管功能受影响,动脉弹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顺应性 噪声 血压
下载PDF
血压昼夜变化与动脉硬化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利华 周莉 +2 位作者 李萌 何义明 高云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66-968,共3页
目的探讨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2008年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住院患者的动态血压数据及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调整性别、年龄、降压治疗、24 h脉率及平均动脉压前后,242例患者中非杓型(n=103)、... 目的探讨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2008年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住院患者的动态血压数据及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调整性别、年龄、降压治疗、24 h脉率及平均动脉压前后,242例患者中非杓型(n=103)、反杓型(n=42)和超杓型(n=12)与杓型患者(n=85)相比,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和24 h脉压均显著升高,而年龄、血糖、尿酸、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与动脉硬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 昼夜节律 动脉硬化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琳 余显冠 +4 位作者 徐龙昌 凌叶盛 朱洁明 钱孝贤 陈璘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74-478,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变异性(ABPV)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14例患者行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同时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脂、血糖、血压、吸烟等临床指标。根据冠状...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变异性(ABPV)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14例患者行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同时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脂、血糖、血压、吸烟等临床指标。根据冠状动脉CT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冠状动脉非狭窄组,分析两组的临床指标和各血压变异性参数的差异,分析血压变异性参数与冠脉病变程度(SSS)的相关性。结果年龄、LDL是显著性影响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而HDL则是显著性影响冠脉病变的保护因素(P<0.05)。相比冠状动脉非狭窄组,冠状动脉狭窄组的24 h收缩压标准差、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和白昼收缩压标准差明显升高(P<0.05)。年龄和24 h舒张压标准差与SSS值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冠心病患者随着冠脉病变的狭窄程度和范围增大,血压变异性显著升高。结论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狭窄及SSS评分密切相关,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性 冠状动脉病变 动态血压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