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ifferences in writing strategies among Chinese EFL learners, overseas Chinese ESL learners, and Northern American ENL learners
1
作者 WU Li-lin ZHANG Da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0年第6期18-27,共10页
This paper concerns study of learning strategies from language learners. In the light of the types and models of strategies found in the study of ESL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strategies abroad, the ... This paper concerns study of learning strategies from language learners. In the light of the types and models of strategies found in the study of ESL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strategies abroad, the authors have summed up and induced 3 group learners' writing strategies stated in their reports, with which they have designed the surveying tool by using factor analysis. And then, the authors use descriptive and 1-way ANOVA (Analysis of Variance) analysis of SPSS16.0 (Statistical Program for Social Science) to examine the differences of strategies used by EFL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in China, overseas Chinese ESL learners in Northern Americas and Northern American ENL (English as a Native Language) learners. It is concluded by 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at ENL and ESL learners are good at using various writing strategies.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using writing strategies between ENL/ESL learners and EFL learners. The authors also conclude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SL group and ENL group are not significant, much less than the ones between ESL group and EFL group. The authors make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causes to the findings on the aspects of class teaching approaches and language learning surroundings, which bring out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lish writing strategies effective writing teaching approaches to writing chinese EFLlearners Northern american ESL/ENL learners
下载PDF
美国华裔女性新生代英文小说家族书写中的叙述声音
2
作者 周肖肖 《华文文学》 2024年第4期31-41,共11页
20世纪90年代以后登上美国文坛的华裔女性作家群体,虽然以英文为创作媒介,却都选择将自己的华裔家庭作为书写对象。新生代作家笔下的叙述者通常是华裔家庭中的女性,她们会以第一人称“我”、“她”或“我们”的身份指称出现,有着鲜明的... 20世纪90年代以后登上美国文坛的华裔女性作家群体,虽然以英文为创作媒介,却都选择将自己的华裔家庭作为书写对象。新生代作家笔下的叙述者通常是华裔家庭中的女性,她们会以第一人称“我”、“她”或“我们”的身份指称出现,有着鲜明的女性叙述声音的表征,由此华裔女性对华裔家族命运以及对东西方文化关系的思考得以呈现。在充分考虑时间性和社会性范畴的基础之上,本文将张岚、翟梅莉、刘恺悌、伍美琴等作为代表,并借用苏珊·兰瑟等有关叙述声音的理论,分析美国华裔女性新生代英文小说家族书写中的作者型声音、个人型声音以及集体型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 女性新生代 英文小说 家族书写 叙述声音
下载PDF
文心无语誓愿通——论王鼎钧散文的北美新移民书写
3
作者 吴泰松 《华文文学》 2024年第1期70-75,共6页
王鼎钧赴美后的写作一方面指向自己的“中国经验”,表达对故乡兰陵的乡愁美学。他对待故乡的态度是辩证的,既有单纯地对故乡风景和人的怀旧,又有对儒家文化影响下的科举制度、人伦关系的反思,带有国民性反思的况味。另一方面,他也书写... 王鼎钧赴美后的写作一方面指向自己的“中国经验”,表达对故乡兰陵的乡愁美学。他对待故乡的态度是辩证的,既有单纯地对故乡风景和人的怀旧,又有对儒家文化影响下的科举制度、人伦关系的反思,带有国民性反思的况味。另一方面,他也书写自己的“北美经验”。面对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他的散文不断触及新移民华文教育、人际交往差异等问题,体现出对美国多元族裔文化和新教伦理的思考。此外,为了发扬与传播中文写作,王鼎钧还参与并组织纽约的华文文学沙龙“九九读书会”。他接续夏丏尊、叶圣陶的国文教育理念,推动华文写作在美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鼎钧 新移民书写 中国经验 北美经验 华文文学社团
下载PDF
美国大学写作课对中国英语专业写作课的教学启示 被引量:4
4
作者 陆梦菊 陈天然 《高教论坛》 2012年第9期127-129,共3页
通过对美国大学写作课和中国英语专业英语写作课授课方式及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观摩对比,得出重要启示:即要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鼓励学生进行大量有针对性的阅读并进行批判性思考,达到以读促写;建立... 通过对美国大学写作课和中国英语专业英语写作课授课方式及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观摩对比,得出重要启示:即要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鼓励学生进行大量有针对性的阅读并进行批判性思考,达到以读促写;建立合理评估模式,写作结果和写作过程并重;让写作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真实需求结合起来,力求让写作成为真实的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大学写作课 中国英语专业写作课 对比和比较 教学启示
下载PDF
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新视角和新内容:2005-2015 被引量:5
5
作者 唐书哲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2,共6页
近十余年来,国内外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出现了一些新视角和新内容。这些新视角主要有跨国研究,空间研究,审美研究,多元文化主义研究,存在符号学研究和伦理研究等;新内容主要有美国华裔文学中的美国梦研究,中国形象研究,疾病书写研究,荒原... 近十余年来,国内外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出现了一些新视角和新内容。这些新视角主要有跨国研究,空间研究,审美研究,多元文化主义研究,存在符号学研究和伦理研究等;新内容主要有美国华裔文学中的美国梦研究,中国形象研究,疾病书写研究,荒原叙事研究和华裔文学批评研究等。华裔文学研究在继续关注汤亭亭、谭恩美、赵健秀和任碧莲等经典华裔作家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早期华裔文学和哈金等新移民华裔作家的创作。华裔文学研究需要注意华裔文学内部的异质性,关注华裔文学中的新移民生活叙事和跨国叙事,注重社会历史背景的演变和华裔群体中的阶级差异,重视华裔文学中的跨界书写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新视角 新内容 异质性 跨国叙事 跨界书写
下载PDF
调和五“裔”:饮食书写与亚裔文学边缘崛起——兼论亚裔美国文学的民族主义思想 被引量:2
6
作者 何新 张习涛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82-85,共4页
中国视野与亚裔美国文学研究在反文化霸权和东方主义偏见、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对话等方面的诸多切合点,使两者具有了互释效果。“调和五味”儒家传统这一特有饮食、审美、文化概念转化为亚裔美国文学书写后获得了审美、文化等多重增值效果... 中国视野与亚裔美国文学研究在反文化霸权和东方主义偏见、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对话等方面的诸多切合点,使两者具有了互释效果。“调和五味”儒家传统这一特有饮食、审美、文化概念转化为亚裔美国文学书写后获得了审美、文化等多重增值效果,华裔作家借助特色饮食文化成功融入美国主流文学。在亚裔美国文学的“边缘崛起”中,饮食书写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视野 饮食书写 亚裔美国文学 民族主义思想
下载PDF
文化差异对中美大学生英语写作中作者身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吕璀璀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73-76,共4页
以实证的方法从中美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了中美大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的"作者身份"影响。认为受个人主义文化的影响,美国大学生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频繁使用"我"以表明个人的立场和观点;而受传统集体主义文化的影响,中... 以实证的方法从中美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了中美大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的"作者身份"影响。认为受个人主义文化的影响,美国大学生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频繁使用"我"以表明个人的立场和观点;而受传统集体主义文化的影响,中国大学生则频繁使用"我们",极少使用"我",给人以"集体化声音"的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文化差异 议论文写作 个人主义文化 集体主义文化
下载PDF
美国华人男性形象的性别和种族操演 被引量:2
8
作者 董晓烨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67,共7页
在东方主义的话语体制和文化霸权的心理投射下,东方被塑造为他者,以其贫穷、软弱、落后和神秘烘托西方的富有、强大、先进和理性。汤亭亭、黄哲伦、赵健秀、徐忠雄等当代华裔美国作家对华裔男性气质建构问题进行深刻的思索,他们创作的... 在东方主义的话语体制和文化霸权的心理投射下,东方被塑造为他者,以其贫穷、软弱、落后和神秘烘托西方的富有、强大、先进和理性。汤亭亭、黄哲伦、赵健秀、徐忠雄等当代华裔美国作家对华裔男性气质建构问题进行深刻的思索,他们创作的华人男性形象或是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包容性,或是极具勇气、魅力和反叛等支配型男性气质特征。无论是美国主流媒体,还是华裔作家对华人男性形象的种族和性别身份的操演,都是为各自的政治目的服务的。虽然华裔作家内部对如何建构华人男性气质尚有争议,但他们的创作不约而同地展现出反政治压迫、反种族歧视和反文化强权的创作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华裔 美国写作 华人男性形象 性别操演 种族操演
下载PDF
“新冒现的文学”——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4
9
作者 弥沙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49-52,共4页
美国华裔文学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文学界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着重探讨了美国华裔文学的界定,发展阶段及代表作家,作品题材等问题。由于美国华裔的特殊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使得美国华裔作家大多具备双重文化身份和视野,这一特点... 美国华裔文学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文学界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着重探讨了美国华裔文学的界定,发展阶段及代表作家,作品题材等问题。由于美国华裔的特殊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使得美国华裔作家大多具备双重文化身份和视野,这一特点在文学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冒现的文学 美国华裔文学 发展阶段 题材
下载PDF
论华裔作家谭恩美小说中的中国书写与身份定位——以《喜福会》与《接骨师之女》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盛周丽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91-96,共6页
依据当代空间批评理论,谭恩美笔下的"中国"是建立在个体空间记忆和体验之上的、关于祖籍国的想象,是作家通过空间设置与叙述寻求自身文化认同的重要体现。在小说《喜福会》与《接骨师之女》中,城市、乡村和传统中式家庭组成... 依据当代空间批评理论,谭恩美笔下的"中国"是建立在个体空间记忆和体验之上的、关于祖籍国的想象,是作家通过空间设置与叙述寻求自身文化认同的重要体现。在小说《喜福会》与《接骨师之女》中,城市、乡村和传统中式家庭组成了谭恩美眼中的中国,而她对其中的地理景观和人文环境的选择性描述以及对同一空间场景的不同再现均与其对华裔历史文化和记忆的挖掘与反思密切相关。因此,谭恩美创作的中国空间不仅揭示了华裔文化认同的复杂性和流动性,更折射出渐趋成熟的华裔对自身族裔性的深刻反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空间书写 华裔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流散中的定位——刍议华裔美国作家文化译者身份及其汉译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琦 周文革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44-148,共5页
结合流散写作的特点,从华裔美国作家的特殊文化身份和写作特点入手,借用后殖民主义翻译观的诸多视角,主要探讨了华裔流散作家在双重文化语境下的特殊译者身份、在文化翻译中对"中国形象"误读、改写的不可避免性,以及随之而来... 结合流散写作的特点,从华裔美国作家的特殊文化身份和写作特点入手,借用后殖民主义翻译观的诸多视角,主要探讨了华裔流散作家在双重文化语境下的特殊译者身份、在文化翻译中对"中国形象"误读、改写的不可避免性,以及随之而来的东方主义倾向,同时也聚焦中国译者所面临的种种尴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美国文学 流散写作 翻译 文化译者 东方主义
下载PDF
叙述华裔美国感性——论伍慧明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1
12
作者 楼育萍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69,共6页
华裔美国文学新生代作家伍慧明凭借《骨》和《望岩》两部小说享誉美国文坛。纵观伍慧明的小说创作,既继承了老一辈华裔作家赵健秀等开创的传统,以描写华裔美国感性为己任,又立足于自己及父辈们的经历,以独特的叙事来书写和构建华裔美国... 华裔美国文学新生代作家伍慧明凭借《骨》和《望岩》两部小说享誉美国文坛。纵观伍慧明的小说创作,既继承了老一辈华裔作家赵健秀等开创的传统,以描写华裔美国感性为己任,又立足于自己及父辈们的经历,以独特的叙事来书写和构建华裔美国感性。在其两部作品中,伍慧明以别具一格的叙事手法分别从历史、家园和身份三个方面对华裔美国感性进行了书写。她以感伤故事的形式深入挖掘了华裔美国人不堪回首的历史,借助唐人街的现实主义叙事细致描绘了华裔赖以生存的家园,并通过灵活的叙事视角探讨了华裔美国人对身份的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慧明 小说创作 叙事 华裔美国感性
下载PDF
美国华人英语文学中的中国书写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春梅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3-38,共6页
本文在美国华人英语文学的范围内,分析了"中国书写"的影响因素、主要类型以及特点与趋势。中国书写是检测美华文学的一个重要尺度,反映出不同时期作家的文化身份,勾勒出美国华人英语文学逐渐成熟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 美国华人英语文学 中国书写 文化身份
下载PDF
跨世纪华裔美国文学非虚构作品述评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文书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9-24,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之后登上华美文坛的新人新作基本上没有受到华美文学研究者的注意。对这些新作中的非虚构作品(包括纪实文学)概略地加以述评,以期引起同行对这些新人新作的关注,使华美文学的研究领域能够得到进一步拓展。
关键词 华裔美国文学 非虚构作品 传记 纪实文学
下载PDF
欧美华人女性自我书写文本中的审美特质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晓英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65-68,共4页
欧美华人女性的自我书写文本是“东方的血脉和西方的营养”融会而生成的一种富有全新特质的文本。作家打破了中国现当代女性自我书写文本中单一、封闭的审美范式如女性幽怨或者决绝的女性主义姿态等,作家的全球化意识和独特的视角使文... 欧美华人女性的自我书写文本是“东方的血脉和西方的营养”融会而生成的一种富有全新特质的文本。作家打破了中国现当代女性自我书写文本中单一、封闭的审美范式如女性幽怨或者决绝的女性主义姿态等,作家的全球化意识和独特的视角使文本呈现出一种东方古典审美意蕴与西方现代文化理念并举的全新的审美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华人 女性自我书写 审美特质
下载PDF
《千金》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语表达对汉译英的启示 被引量:2
16
作者 殷燕 赵承健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9-54,共6页
母语为英语的华裔作家多以华人生活或华人历史为背景进行文学创作,他们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一种用英语表达中国社会文化的"翻译特征",涉及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问题。鉴于这种特殊性,本研究以Ruthanne Lum McCunn的英文原创小说Tho... 母语为英语的华裔作家多以华人生活或华人历史为背景进行文学创作,他们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一种用英语表达中国社会文化的"翻译特征",涉及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问题。鉴于这种特殊性,本研究以Ruthanne Lum McCunn的英文原创小说Thousand Pieces of Gold(《千金》)作为研究文本,结合语料对作品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语表达规律进行分析,以探讨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负载词 华裔美国文学创作 《千金》
下载PDF
美国华裔流散写作中的身份焦虑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海霞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美国华裔作家作为全球流散群体中的一支,游离于故国与所居住国文化之间,以边缘人的双重视角去审视中美两种文化,思考并实践着文化的变迁、融合和生长。他们的写作无一例外地探讨了在强势异地流散者的文化身份危机、文化身份重构及人类... 美国华裔作家作为全球流散群体中的一支,游离于故国与所居住国文化之间,以边缘人的双重视角去审视中美两种文化,思考并实践着文化的变迁、融合和生长。他们的写作无一例外地探讨了在强势异地流散者的文化身份危机、文化身份重构及人类整体文化的命运和走势等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基于后殖民理论,从流散批评的视角出发,来探讨美国华裔写作中流散者的身份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流散写作 身份焦虑 认同之路
下载PDF
赛珍珠创作中的美国因素 被引量:3
18
作者 顾钧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5-28,共4页
赛珍珠虽然生为美国人 ,但是在她 1934年回国定居之前 ,她对美国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 ,而她对中美两国、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却是很早就体认到了。另外 ,赛珍珠具有美国式的民主意识。这三点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她的创作。
关键词 赛珍珠 美国文化 中国文化 文学创作
下载PDF
中美地方高校大学生同题作文对比分析——基于语料库分析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翠英 《高教论坛》 2013年第10期127-129,共3页
本文采用语料库分析法,对46篇中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同题作文,从句法和语篇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两者表现出差异的原因及给中国英语教学提供的启示。结果表明:中国学生在写作中多使用简单句,美国学生更多地使用复合句,特别是that宾... 本文采用语料库分析法,对46篇中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同题作文,从句法和语篇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两者表现出差异的原因及给中国英语教学提供的启示。结果表明:中国学生在写作中多使用简单句,美国学生更多地使用复合句,特别是that宾语从句;中国大学生使用连接词、第一人称代词、情态动词should,must的比率高于美国大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大学生 同题作文 对比分析
下载PDF
边缘主体的存在轨迹——华裔文学研究的存在符号学视角
20
作者 魏全凤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78-81,共4页
根据埃罗·塔拉斯蒂的存在符号学理论,主体携带符号经过否定和肯定的运动过程,达到超越。主体的存在轨迹在华裔写作中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当中国人离开中国文化时,他们开始经历主体与客体的断裂,但同时也带来多种连接的可能性。华... 根据埃罗·塔拉斯蒂的存在符号学理论,主体携带符号经过否定和肯定的运动过程,达到超越。主体的存在轨迹在华裔写作中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当中国人离开中国文化时,他们开始经历主体与客体的断裂,但同时也带来多种连接的可能性。华裔写作的存在轨迹描述如下:1)主体运动,到达目标文化域,并与之融合。2)主体被目标文化域拒绝,返回原文化域。3)主体被两种文化域拒绝,继续在空中飘浮。4)主体被两种文化域拒绝,形成华裔文化域。5)主体被两种文化接受,自由地在其中旅行。在这一存在旅程中,文化扮演了他者的角色,而主体必须面对文化并穿透文化,这体现了主体的动能模态性。同时华裔主体的存在努力对于全球化进程的反思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 符号 华裔写作 主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