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美学界的卢沟桥事变与中日全面战争爆发研究
1
作者 刘本森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7-49,共13页
卢沟桥事变与中日全面战争爆发是英美学界关注中国抗战史和东亚关系史的一个焦点。相关研究集中于卢沟桥事变的性质和背景、事变发生后中日双方如何走向全面战争、事变所涉中国各方势力的反应以及事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等领域。总体来看... 卢沟桥事变与中日全面战争爆发是英美学界关注中国抗战史和东亚关系史的一个焦点。相关研究集中于卢沟桥事变的性质和背景、事变发生后中日双方如何走向全面战争、事变所涉中国各方势力的反应以及事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等领域。总体来看,英美学界在该领域的直接研究成果数量不多。相关研究基本秉持了客观公正的立场,达成了相对共识性的认识,指出日本侵华是蓄谋已久的既定政策,并一致认为日本应为事变演化为全面战争承担责任,这对于肯定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具有积极意义。目前,部分日裔学者在英美学界发声较多,且有一定学术影响力,需要我们关注。在现代中国问题的研究上,需要更多中国学者挺身而出,构建中国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学界 抗日战争 卢沟桥事变
下载PDF
欧美学界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及实践的认知评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昕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19,共11页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挑战,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创立的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与政策保障,引起了欧美学界的广泛关注。整体而言,欧美学界从理念之维、政策...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挑战,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创立的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与政策保障,引起了欧美学界的广泛关注。整体而言,欧美学界从理念之维、政策之维和国际之维三个方面评析了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哲学缘起与文化蕴意、政策转化路径与发展模式,并探析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中国角色。国际社会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的研究已经从“单维”转向“多维”,研究的系统性和综合性逐步上升,机制化水平不断提升。其中,多数研究比较客观中立,但受到知识结构局限、政治认同差异和国际传播不足等影响,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与误解。准确把握和评析欧美学界关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对于推进中国绿色方案的国际传播,建设绿色现代化强国,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构并塑造地球生命共同体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 欧美学界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地球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英美学术界《魔戒》研究五十年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国喜 《天中学刊》 2011年第2期87-90,共4页
作为在西方读者中享有盛誉的奇幻文学代表作,托尔金的《魔戒》三部曲在英美学术界的遭遇堪称曲折。50年来,英美学术界对托尔金及《魔戒》的认识和接受经历了由最初的褒贬不一到当前的备受推崇的过程。《魔戒》研究的兴起推动并引领了奇... 作为在西方读者中享有盛誉的奇幻文学代表作,托尔金的《魔戒》三部曲在英美学术界的遭遇堪称曲折。50年来,英美学术界对托尔金及《魔戒》的认识和接受经历了由最初的褒贬不一到当前的备受推崇的过程。《魔戒》研究的兴起推动并引领了奇幻文学研究热潮,促使学者们重新思考他们对经典文学的定义,重新评估神话、传奇等奇幻体裁的文学价值,从而开拓了奇幻文学研究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戒》 托尔金 英美学术界 奇幻文学
下载PDF
冷战期间美英对中国“十七年文学”内容的言说 被引量:2
4
作者 方长安 纪海龙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6-100,共5页
冷战期间,美英汉学界对中国"十七年文学"作了特别的解读。1950-1960年代,他们将"十七年文学"视为瞭望新中国的窗口,文学内容解读成为搜集中国信息的话语活动。1970年代,美英不再如前20年那样置重所谓的"异端&q... 冷战期间,美英汉学界对中国"十七年文学"作了特别的解读。1950-1960年代,他们将"十七年文学"视为瞭望新中国的窗口,文学内容解读成为搜集中国信息的话语活动。1970年代,美英不再如前20年那样置重所谓的"异端"作品,开始较为客观地剖析《创业史》、《红岩》、《山乡巨变》等主流性作品。1980-1990年代初,他们对"十七年文学"的解读大多散见于他类论著、文章里,一些论者尝试着立足中国语境解读新中国文学,以质疑西方新中国文学论的思维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1990 美英 十七年文学 意蕴 批评
下载PDF
关于日本安全政策变化的再认知——冷战后美国学界对日研究的厘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格琴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4年第10期23-36,共14页
冷战后,美国学界对日本安全政策是否发生质的变化展开了争论。20世纪90年代中期,社会建构主义学者对日本"反军国主义文化"的研究略占上风。他们指出,冷战后的日本安全政策在"反军国主义文化"的制约下不会发生质的... 冷战后,美国学界对日本安全政策是否发生质的变化展开了争论。20世纪90年代中期,社会建构主义学者对日本"反军国主义文化"的研究略占上风。他们指出,冷战后的日本安全政策在"反军国主义文化"的制约下不会发生质的变化。21世纪以来,新现实主义与制度自由主义的研究成为主流:前者认为,由于安全环境的变化,日本走向"正常化军事大国"的道路不可避免;后者指出,日本在安全态度上转向"国际主义",美国可以利用其在军事方面的主动性深化美日同盟关系。美国学界还着重从文化规范、公共舆论、选举体制、政党政治、政治体制等视角,探讨日本安全政策变化的根源。美国学界对日本安全政策变化的研究呈现路径多元、视角丰富等特点,但也存在陷入范式之争、忽视政治势力对公共舆论的逆向影响等诸多不足。总体而言,出于为自身战略利益服务的"实用主义"立场,并受缚于日本财力的支持,美国学界的研究缺乏全面的历史观,且受价值观的影响颇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学界 日本安全政策 冷战后
下载PDF
“美国文学史”研究在中国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玉括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87,共8页
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外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逐渐增加,外国文学史撰写以及相关研究也逐步深入,其中“美国文学史”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简要梳理中国学界对“美国文学史”撰写的思考与研究,分析美国文学史编撰中的... 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外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逐渐增加,外国文学史撰写以及相关研究也逐步深入,其中“美国文学史”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简要梳理中国学界对“美国文学史”撰写的思考与研究,分析美国文学史编撰中的主观因素,深化对美国文学史知识谱系的批判意识,探讨中国学界“美国文学史”撰写对美国文学乃至外国文学研究的总结与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 中国学界
下载PDF
战后美国举国冷战体制的建立与50年代思想学术界“共识”的形成
7
作者 曲升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0-476,共7页
战后50年代美国思想学术界“共识”的形成,与美国举国冷战体制的建立这一体制因素有着重要的关联。其中,反共产主义的宣传和政策促进了自由-保守主义意识形态一致的形成;军事、情报机构与科学和思想界的结合及“军事-工业-学术复合体”... 战后50年代美国思想学术界“共识”的形成,与美国举国冷战体制的建立这一体制因素有着重要的关联。其中,反共产主义的宣传和政策促进了自由-保守主义意识形态一致的形成;军事、情报机构与科学和思想界的结合及“军事-工业-学术复合体”的出现,则加深了知识和权力的高度共生关系。同时,这种“共识”也是思想学术界自觉选择与塑造的结果,这点可从战后美国史学界“反进步主义史学”潮流的兴起得到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体制 共识 反共 军事-工业-学术复合体 反进步主义史学
下载PDF
美国学界的中国妇女运动研究及评估
8
作者 褚艳红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1-191,共11页
美国关于中国妇女运动的研究是美国多学科理论方法培育出的跨学科研究。美国社会科学中的各种研究方法理论的潜通暗合形塑并推动了美国的中国妇女运动研究及其演进。美国关于中国妇女运动的研究探讨党的妇女发展策略,及其赋权妇女和民... 美国关于中国妇女运动的研究是美国多学科理论方法培育出的跨学科研究。美国社会科学中的各种研究方法理论的潜通暗合形塑并推动了美国的中国妇女运动研究及其演进。美国关于中国妇女运动的研究探讨党的妇女发展策略,及其赋权妇女和民族建设的运动对妇女发展起到的助推作用。美国的中国妇女运动研究是其观察中国的重要切入口,需从研究范式和话语概念层面认识美国研究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从历史文化层面理解中美学术阐释中国妇女运动的路径差异,从事实层面辨析美国关于中国妇女运动研究的各种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妇女运动 中美文化比较 美国中国学
下载PDF
美国学术界的性别歧视与改革
9
作者 时春荣 《大连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37-42,共6页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学术界的性别歧视也与其他社会领域中的性别歧视一样,在强大女权运动的冲击下,已有所减少,但并未灭绝,仍然存在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等方面,只不过有时变得更加隐蔽而已。学术界存在的对妇女的歧视已被女权...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学术界的性别歧视也与其他社会领域中的性别歧视一样,在强大女权运动的冲击下,已有所减少,但并未灭绝,仍然存在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等方面,只不过有时变得更加隐蔽而已。学术界存在的对妇女的歧视已被女权主义者和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和重视。与此同时,他们已开始推动有关部门和机构,尤其大学的院和系两级,采取相应政策和措施,如为女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以及坚决改变大学歧视妇女的机构文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学术界 性别歧视 服务措施 改革政策
下载PDF
美国学界对进步主义时期女性与环境保护研究综述
10
作者 李婷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第7期86-93,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环境史研究的文化转向引发了许多学者对环境史中性别因素的关注,一系列研究成果相继面世。其中,以进步主义时期美国女性与环境保护的研究最为丰富。和传统的环境史相比,美国学界对上述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以个案...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环境史研究的文化转向引发了许多学者对环境史中性别因素的关注,一系列研究成果相继面世。其中,以进步主义时期美国女性与环境保护的研究最为丰富。和传统的环境史相比,美国学界对上述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以个案研究为特点,对女性俱乐部和女性活动家加以分析,主要探讨了女性在森林保护、水资源保护、鸟类保护、国家公园建设、城市公共卫生改革、反烟雾运动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贡献。本文旨在剖析学者们对若干问题的研究,以期为国内的环境史和妇女史研究呈现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史 文化转向 美国学界 进步主义 女性
下载PDF
1950-1960年代美英的新中国文学选本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纪海龙 《长江学术》 CSSCI 2019年第4期72-78,共7页
1950-1960年代,美英两国出版了几部收有新中国文学作品的选本。在严峻的国际政治形势影响下,一些选本非常注重选文的思想性,意识形态色彩浓厚;有的选本则从新中国文学与传统关系角度选择作品,并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学、文化的偏爱与好奇... 1950-1960年代,美英两国出版了几部收有新中国文学作品的选本。在严峻的国际政治形势影响下,一些选本非常注重选文的思想性,意识形态色彩浓厚;有的选本则从新中国文学与传统关系角度选择作品,并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学、文化的偏爱与好奇;还有选本试图以作品表现新中国文学发展概况,同时兼顾作品的艺术性与选家自身审美趣味。这些选本导引着海外读者对新中国文学的理解与欣赏,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特定时期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与审美趣味,因此具有独特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英学界 新中国文学 选本 价值倾向
下载PDF
美国学界对俄乌冲突的认知及其评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庆龙 《国际关系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80-103,157,158,共26页
目前,俄乌冲突正成为国内外学界的研究热点。美国学界出现了很多关于俄乌冲突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围绕俄乌冲突的根源、影响、前景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见仁见智,观点多样,其中不乏深刻独到之见。但由于受意识形态、... 目前,俄乌冲突正成为国内外学界的研究热点。美国学界出现了很多关于俄乌冲突的研究成果。学者们围绕俄乌冲突的根源、影响、前景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见仁见智,观点多样,其中不乏深刻独到之见。但由于受意识形态、国家利益以及西方战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学界对俄乌冲突的看法仍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局限性:如认为美西方推动北约东扩导致俄乌冲突的声音明显偏少,而认为俄乌冲突的责任应归咎于俄罗斯的声音居多;很多学者倾向于用民主与专制二元对立的分析框架来看待俄乌冲突;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战略特别是冷战后美国的对俄政策缺乏应有的批判与反思。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关键在于有关各方须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并构建一个包容性的安全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乌冲突 美国学界 北约东扩
原文传递
2018年美国学界关于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评述
13
作者 韦磊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143-151,160,共10页
2018年,美国学界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就、原因以及未来走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美国学界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讨虽然体现了其寻求客观的趋势,但依然存在理论僵化和教条化的问题,这直接导致其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诸多认识和判断存在... 2018年,美国学界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就、原因以及未来走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美国学界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讨虽然体现了其寻求客观的趋势,但依然存在理论僵化和教条化的问题,这直接导致其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诸多认识和判断存在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美国学界 中国 研究
原文传递
21世纪英美斯拉夫学界陀思妥耶夫斯基宗教思想研究
14
作者 俞航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8年第1期80-88,共9页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思想一直是英美斯拉夫学界陀学研究的重点,进入21世纪之后著述颇丰。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观点进行阐释,如从东正教与天主教之间关系的角度,从圣像研究的角度,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与宗教哲学互...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思想一直是英美斯拉夫学界陀学研究的重点,进入21世纪之后著述颇丰。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观点进行阐释,如从东正教与天主教之间关系的角度,从圣像研究的角度,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与宗教哲学互相交流与影响的角度等。早期北美斯拉夫学界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观点放入当时流行美国的存在主义哲学框架进行探讨,这与当时的社会思想和学术研究氛围相关。随着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宗教观点更为深入的探讨,英美斯拉夫学者将这位文学巨匠的作品还原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社会思想史中,同时也从世界的眼光看待其文本中所表现出的宗教观点。我国陀学研究可以吸收英美斯拉夫同仁的研究成果,完成对陀氏宗教思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的进一步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英美斯拉夫学界 宗教思想研究21世纪
原文传递
“移动的靶子”:英美戈尔丁研究六十年概观及启示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飞 《外国语言文学》 2022年第1期61-74,135,共15页
六十余年来,英美学界对戈尔丁的研究呈现由盛而衰后又重焕生机的发展态势。英美学者研究视野由文本自身向文本外围拓宽,考察范围由早期作品向全部作品延展,研究方法从传统形式结构批评向后现代文学理论流派转换,生成了论著、论文集、学... 六十余年来,英美学界对戈尔丁的研究呈现由盛而衰后又重焕生机的发展态势。英美学者研究视野由文本自身向文本外围拓宽,考察范围由早期作品向全部作品延展,研究方法从传统形式结构批评向后现代文学理论流派转换,生成了论著、论文集、学位论文和传记、回忆录以及访谈文献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英美戈尔丁研究的三大向度,廓清研究领域,分析不足之处,有利于进一步发掘阐释空间,推动我国学界相关研究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戈尔丁 英美学界 成果形式 研究向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