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美军事新闻报道的趋近化对比——以美国核潜艇南海碰撞事故报道为例
1
作者 邱晋 崔梦晨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以中美主流媒体对2021年美国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在南海发生碰撞事故的相关报道为语料,基于趋近化理论,从空间、时间和价值趋近化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不同立场媒体就同一事件报道所采用的话语策略。中美主流媒体从各自国家利益和意识形... 以中美主流媒体对2021年美国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在南海发生碰撞事故的相关报道为语料,基于趋近化理论,从空间、时间和价值趋近化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不同立场媒体就同一事件报道所采用的话语策略。中美主流媒体从各自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出发,将不同的趋近化策略运用于同一军事事件的新闻构建,营造符合自身利益所需的舆论环境,并由此影响甚至操纵受众的认知、立场和情感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新闻报道 美国核潜艇南海碰撞事故 中美主流媒体 趋近化理论
下载PDF
基于评价理论的美国媒体对华碳中和报道立场研究
2
作者 韩思雨 张立新 刘亚娟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9-56,共8页
为了揭示美国媒体意图,推进国际碳中和事业,保护生态环境,以评价理论态度系统为框架,采用语料库分析法,借助语料处理工具Ant Conc和UAM CT,以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对中国碳中和的报道为语料,研究美国主流媒体报道对中... 为了揭示美国媒体意图,推进国际碳中和事业,保护生态环境,以评价理论态度系统为框架,采用语料库分析法,借助语料处理工具Ant Conc和UAM CT,以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对中国碳中和的报道为语料,研究美国主流媒体报道对中国碳中和的立场。研究发现: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碳中和报道的态度资源中判断资源最多,判断资源中社会评判话语的积极倾向多于消极倾向,社会约束话语的消极倾向多于积极倾向;从判断资源中得以反映美国媒体立场,美国媒体认为中国能力不足、举措不道德、可信度不高,但行为合乎常规、坚持不懈。无论积极还是消极,美国媒体报道都体现了美国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念,揭示了美国的话语霸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报道 美国媒体 评价理论 立场
下载PDF
批判与破解:美国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共产党认知(1930—1937)
3
作者 徐宇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9-34,共6页
1930年至1937年间,美国主流媒体聚焦中国共产党与苏俄、中国农民、国民党、西方国家等不同主体间关系展开报道,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认知,却在诸多方面存在误读。这种误读深受信息接收偏差、意识形态偏见及民族心理的影响。尽管这一... 1930年至1937年间,美国主流媒体聚焦中国共产党与苏俄、中国农民、国民党、西方国家等不同主体间关系展开报道,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认知,却在诸多方面存在误读。这种误读深受信息接收偏差、意识形态偏见及民族心理的影响。尽管这一时期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已成历史,但相对固化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仍影响当前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与判断。在国际传播中,我们要立足具体实际,塑造独立自主的政党形象;彰显初心使命,展现执政为民的政党形象;展示大党魄力,构建担当有为的政党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国际形象 美国主流媒体 国际传播
下载PDF
话语分析视域下英、美新闻媒体中华为公司国际形象研究
4
作者 姚剑平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6-96,共11页
研究依据Wodak的话语—历史分析(DHA)路径,以英、美两国主流媒体中“华为公司新闻报道(2014—2023)”为研究语料,通过主题向度分析关键词、策略及语言向度分析与“Huawei”搭配的高频实词及其索引,从“他塑”的视角来探究华为公司在英... 研究依据Wodak的话语—历史分析(DHA)路径,以英、美两国主流媒体中“华为公司新闻报道(2014—2023)”为研究语料,通过主题向度分析关键词、策略及语言向度分析与“Huawei”搭配的高频实词及其索引,从“他塑”的视角来探究华为公司在英、美新闻媒体中的国际形象。研究表明,英国媒体侧重从经贸合作角度塑造华为公司的国际形象为:技术全球领先、产品性价比高、市场占有率大,是可在非核心领域持续合作的商业伙伴;美国媒体偏向从政治角度塑造华为公司的国际形象为:谈判筹码、安全威胁,制裁对象,是应合力予以打压的头号竞争对手。英、美媒体对华为公司国际形象的不同塑造与英、美两国执政党不同的意识形态、执政立场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历史分析路径 英、美新闻媒体 华为 国际形象
下载PD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American TV Series in China --Illustrated by the example of ' Grey's Anatomy'
5
作者 刘静 《魅力中国》 2011年第17期391-391,共1页
下载PDF
中美军事类新闻报道中的态度资源对比研究——以美核潜艇南海碰撞事故报道为例
6
作者 邱晋 崔梦晨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1-77,共7页
本研究以中美主流媒体对2021年美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在南海发生碰撞事故的相关报道为语料,运用评价理论子系统态度资源剖析不同立场媒体就同一事件报道所体现的态度资源异同及其动因。研究结果表明:两者态度资源总数相似且都避免使用... 本研究以中美主流媒体对2021年美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在南海发生碰撞事故的相关报道为语料,运用评价理论子系统态度资源剖析不同立场媒体就同一事件报道所体现的态度资源异同及其动因。研究结果表明:两者态度资源总数相似且都避免使用过多的情感资源。中方倾向于使用裁决资源评价美方行为,而美方则使用更多的鉴赏资源向受众展示其军事实力。中美双方态度资源使用的差异体现了新闻话语“客观性”背后隐藏的不同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类新闻报道 美核潜艇南海碰撞事故 中美主流媒体 态度资源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中美新闻话语情感策略对比研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报道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尚文博 胡开宝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112,共10页
本研究采用语料库方法,借助修改后的评价系统情感分析框架,对中美媒体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报道中的情感策略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媒体运用积极的情感资源构建中国人的感受群体,强调人民群众在参与国庆过程中的喜悦自... 本研究采用语料库方法,借助修改后的评价系统情感分析框架,对中美媒体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报道中的情感策略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媒体运用积极的情感资源构建中国人的感受群体,强调人民群众在参与国庆过程中的喜悦自豪,以及外国政要对合作共赢、密切外交关系的祝愿。这种情感策略建构了中国的国家认同、国际认同以及中华民族认同。而美国媒体将国庆刻画为社会精英的党派狂欢和个人崇拜,还把铭刻的积极情感也引发为消极的判断评价,通过消极评价破坏中国的国家和民族认同。美媒对中方新闻人物进行模糊化,隐藏消息来源,谈论中国的内政,其背后体现的是美国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的渗透。本研究为新闻话语中的情感研究提供了一个语义分析框架,用于探索媒体如何利用情感塑造国家形象、建构民族认同和表明身份立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媒体 情感策略 评价系统 新闻话语 语料库
下载PDF
中美媒体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构建——基于词簇批评的分析
8
作者 李艳芳 奉亚兰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4-79,共6页
基于词簇批评,以《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有关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相关报道为语料的分析发现,中方媒体在报道中刻画的是认真负责的主办方形象、合作共赢的抗疫形象以及追求共同发展的政府形象;美方描绘的是经验不足的主办方形象、忽... 基于词簇批评,以《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有关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相关报道为语料的分析发现,中方媒体在报道中刻画的是认真负责的主办方形象、合作共赢的抗疫形象以及追求共同发展的政府形象;美方描绘的是经验不足的主办方形象、忽略事实的抗疫形象和言行不一的政府形象;中美媒体在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修辞策略来实现各自的修辞动机。建议中方媒体在布局谋篇、文体风格和发表等方面都应做出适当调整以反击西方媒体的不实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家形象 形象构建 中美媒体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词簇批评
下载PDF
“他者化”的陷阱:英美主流媒体上的中国崛起(1990—2019)
9
作者 董军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3年第1期143-157,共1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为代表的英美主流媒体,对中国崛起的他者化书写,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完成:(一)浪漫化他者。浪漫化他者,生成于对他者的异域化想象,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在报道中,这种浪漫化书写主要表现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为代表的英美主流媒体,对中国崛起的他者化书写,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完成:(一)浪漫化他者。浪漫化他者,生成于对他者的异域化想象,具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在报道中,这种浪漫化书写主要表现为,将中国崛起描绘为一个超越性的新生力量或帮助自身摆脱困境的希望所在。(二)刻板化他者。相比对他者的“浪漫化”改造,“刻板化他者”充斥着明显的“他者嫌恶”情结。在这个过程中,刻板印象发挥了重要的形塑作用。在报道中,重新激活西方历史上有关东方和中国的固有成见,是其最为惯用的伎俩。(三)异己化他者。出于稳固自我身份的需求,他者被故意建构为一个具有威胁与挑战意象的“异己”存在。面对上述书写,我们既要看到这些叙事背后折射出来的西方想象,更要看到其背后的合作机制与利益选择,我们的自我认知以及与西方现代性的对话才不会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崛起 他者化 英美主流媒体
下载PDF
早期美国报刊中的“Dean Lung”(丁龙)形象建构
10
作者 石坚平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6,92,共7页
美国早期报刊在关于丁龙的相关报道中,先后为丁龙建构出了四种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卑微的无足轻重的美国富翁家的华人男仆;一位神秘的东方哲人;一个美国公益慈善事业的捐赠者;一位受人敬重的仆人。这些“丁龙形象”的建构既被打上深深... 美国早期报刊在关于丁龙的相关报道中,先后为丁龙建构出了四种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个卑微的无足轻重的美国富翁家的华人男仆;一位神秘的东方哲人;一个美国公益慈善事业的捐赠者;一位受人敬重的仆人。这些“丁龙形象”的建构既被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又与早期报刊本身的媒体属性密切相关。这些要素应当成为今后学者利用美国早期报刊作为文献史料,深入开展丁龙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龙(DeanLung) 卡朋蒂埃 形象建构 美国报刊
下载PDF
大众媒介接触对美国民众中国形象认知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勇 张昆 张明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3-188,共6页
为了分析大众媒介接触对美国民众的中国形象和中美关系认知的影响,对美国民众进行在线抽样问卷调查,获得2 200个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对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新闻网站和社交媒体接触中国新闻的频率对美国民众... 为了分析大众媒介接触对美国民众的中国形象和中美关系认知的影响,对美国民众进行在线抽样问卷调查,获得2 200个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对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新闻网站和社交媒体接触中国新闻的频率对美国民众的中国形象认知均无显著影响,但通过杂志接触中国新闻的频率与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印象呈正相关;通过电视、广播和新闻网站接触中国新闻的频率对美国民众的中美关系认知有显著影响。此外,虽然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在总体上呈现出较为严重的负面倾向,但美国民众通过各类媒介接触中国新闻的总频率却与其对中国的印象呈正相关,这是由于美国民众通过其他渠道接触到的有关中国信息相比媒体的新闻报道更为负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中美关系 美国民众 媒介接触 中国报道
下载PDF
中美媒体有关“一带一路”倡议报道中的介入资源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辛斌 吴玲莉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112,共8页
本文分析了中美媒体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中介入资源的分布情况,发现中美都更多地调用了"对话性扩展"资源,表明双方都愿意在表达自己立场态度的同时,愿意为不同的观点预留对话空间。在"对话性扩展"... 本文分析了中美媒体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中介入资源的分布情况,发现中美都更多地调用了"对话性扩展"资源,表明双方都愿意在表达自己立场态度的同时,愿意为不同的观点预留对话空间。在"对话性扩展"资源中,两国媒体都倾向于使用情态动词,中方媒体主要表达对"一带一路"未来的良好愿望,而美方媒体则不看好其发展。在"归属"资源中,中方更多引用领导人的话语,而美方则更多引用普通人的话语,其目的都是限制对话性。在"对话性压缩"资源中,中方媒体往往直接否定反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观点,而美方媒体则更倾向于使用"反预期"资源质疑"一带一路"倡议。至于"宣告"资源,中方媒体更多使用"宣布"资源直接介入命题,而美方则经常调用"认可"资源来认同某些权威观点,并以此降低对话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美媒体 介入资源
下载PDF
美国媒体中的安徽城市形象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詹全旺 陈德芝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55-61,共7页
文章以评价理论为基础,利用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关于安徽16个地级城市的语料进行分析,考察美国媒体对安徽城市的关注度、关注点和接受度,进而探究美国媒体中的安徽城市形象。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媒体对安徽的合肥和芜湖两个城市的关... 文章以评价理论为基础,利用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关于安徽16个地级城市的语料进行分析,考察美国媒体对安徽城市的关注度、关注点和接受度,进而探究美国媒体中的安徽城市形象。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媒体对安徽的合肥和芜湖两个城市的关注度较高,主要关注文学、科学、教育和经济等重要方面;合肥和芜湖"城市形象"在美国媒体中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合肥在1990-2015年间从就业体制不完善的"城市形象"转变为科学技术发达的优质"城市形象",芜湖在2000-2015年间从环境优美的"城市形象"转变为教育体制不够完善的"城市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 美国媒体 评价理论
下载PDF
美国媒介素质教育的传播学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吕霓 王颖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06-109,113,共5页
美国人是倾向于未来的人民,媒介素质教育只缘于内忧,其诉求在于如何解救青少年于电视媒介性与暴力的染缸;媒体的私营性和商业化运作,使得美国的媒介素质教育疾呼,限于学界和民间的除暴要求,缺乏业界自律。分析美国的媒介素质教育,对中... 美国人是倾向于未来的人民,媒介素质教育只缘于内忧,其诉求在于如何解救青少年于电视媒介性与暴力的染缸;媒体的私营性和商业化运作,使得美国的媒介素质教育疾呼,限于学界和民间的除暴要求,缺乏业界自律。分析美国的媒介素质教育,对中国媒介的自律和培养多种声音的传播环境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媒介素质教育 传播学 青少年
下载PDF
美国媒体笔下的江南城市形象研究——以上海、苏州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琇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3-114,共12页
文章主要基于1978—2018年美国《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的相关内容,在形象学理论视角下,考察了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代表性江南城市上海、苏州的描写,分析其叙事方法和呈现的江南城市形象。研究发现:美国报刊主要使用了“整体形象替换... 文章主要基于1978—2018年美国《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的相关内容,在形象学理论视角下,考察了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代表性江南城市上海、苏州的描写,分析其叙事方法和呈现的江南城市形象。研究发现:美国报刊主要使用了“整体形象替换”和“部分形象替换”两种方法,将中国城市的特征归化到西方的范式之中。这些方法通过建立中西文化的联系,方便英语读者了解“异域形象”,也折射出这段时期美国人对中国的“集体想象”。这些叙事方法对我们自己通过撰写英语新闻、翻译汉语小说等传播中国文化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媒体 江南城市 形象 叙事方法
下载PDF
傲慢与偏见——试论香港回归前后的美国媒体 被引量:6
16
作者 潘志高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6-119,共4页
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美国媒体在报道香港回归中国前后表现出对中国强烈的偏见 ,以及对美国自己的自视甚高。其具体表现是 ,从 1996至 1998年间《纽约时报》上刊载了大量的对香港回归中国后的前途极端悲观的报道。许多文章认为美国应... 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美国媒体在报道香港回归中国前后表现出对中国强烈的偏见 ,以及对美国自己的自视甚高。其具体表现是 ,从 1996至 1998年间《纽约时报》上刊载了大量的对香港回归中国后的前途极端悲观的报道。许多文章认为美国应该告诉中国该怎么做 ,并认为美国有“义务”保护香港未来的民主。这种傲慢与偏见与美国人 2 0 0多年来对中国的一贯看法 (如把中国看成一个没长大的孩子等 )以及美国人长期形成的对自己的看法 (如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回归 中国形象 美国媒体 纽约时报
下载PDF
从态度系统看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经济形象的构建——一项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马嫣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1-107,共7页
语料库方法与批评话语分析结合是进行话语构建的一种有效研究途径。基于Fairclough三维分析框架,以James Martin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为描写层,通过分析COCA语料库中主题词的评价意义分布特征,发现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经济形象较为负面... 语料库方法与批评话语分析结合是进行话语构建的一种有效研究途径。基于Fairclough三维分析框架,以James Martin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为描写层,通过分析COCA语料库中主题词的评价意义分布特征,发现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经济形象较为负面的构建,并解释了话语背后的历史因素、意识形态和权力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度系统 美国主流媒体 中国经济形象构建 语料库 批评话语分析
下载PDF
概念隐喻下美国媒体涉华报道的意识形态分析——以《纽约时报》报道“The Great Wallop”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颖 钟小佩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30-132,共3页
概念隐喻在新闻语篇中普遍存在,新闻报道者可以在隐喻投射过程中通过突显部分因素来间接地传递一定的意识形态。文章通过概念隐喻来揭示美国媒体涉华报道中报道者所传递的意识形态,为英语新闻读者提供一个批评视角来阅读新闻。
关键词 美国媒体 涉华报道 概念隐喻 意识形态
下载PDF
美国媒体中浙江城市形象的话语建构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周芬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27-33,共7页
文章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评价理论态度系统视角,从关注情况和接受情况两个层面考察了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媒体语料中浙江城市形象的话语建构。研究发现,11个城市中杭州、温州、宁波、绍兴英文名的出现频数超过了10次,... 文章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评价理论态度系统视角,从关注情况和接受情况两个层面考察了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媒体语料中浙江城市形象的话语建构。研究发现,11个城市中杭州、温州、宁波、绍兴英文名的出现频数超过了10次,相对关注度较高,同时美国媒体对这些城市的关注点各有侧重。虽然态度资源的分布具有地域差异,但是就总体分布情况而言,美国媒体对出现频数超过10次的浙江城市的正面评价显著多于负面评价,城市形象的整体接受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城市形象 美国媒体 话语建构 COCA
下载PDF
媒体反馈效应:美国高校校际体育在竞争与平衡中发展的催化剂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官清 徐昕 +1 位作者 边万忠 姜宏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9-50,53,共3页
探讨了媒体反馈效应对美国高校校际体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指出:美国高校将校际比赛的电视转播权出售给媒体所产生的反馈效应使优秀的运动队或运动员脱颖而出,并形成多层次的校际体育竞争机制;同时,媒体反馈效应促使各高校之间的资源... 探讨了媒体反馈效应对美国高校校际体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指出:美国高校将校际比赛的电视转播权出售给媒体所产生的反馈效应使优秀的运动队或运动员脱颖而出,并形成多层次的校际体育竞争机制;同时,媒体反馈效应促使各高校之间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使高校校际体育获得相对平衡的发展,从而保证了高校校际体育比赛的激烈程度与观赏性。探讨了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给我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反馈效应 美国 高校 校际体育 体育比赛 催化剂 体育竞争机制 体育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