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kphrasis in Robert Browning’s “Fra Lippo Lippi”
1
作者 WANG Ru-hui OU Ro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4年第7期509-526,共18页
As an ekphrastic poem re-created from the painting Coronation of the Virgin,“Fra Lippo Lippi”lacks adequate scrutin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rt poetics.With regards to the core concept of ekphrasis,this paper ... As an ekphrastic poem re-created from the painting Coronation of the Virgin,“Fra Lippo Lippi”lacks adequate scrutin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rt poetics.With regards to the core concept of ekphrasis,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and functions of ekphrasis in the poem.The former lie in the poet’s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painter,and his imaginative supplementation in“the verbal representation of visual representation”.The latter are embodied in the revelation of the invisible in the painting,namely,the desires and value of human beings,as well as the power of beauty and truth.Browning enriches the poem with both philosophical and artistic contemplation,thus strongly conveying the thematic implications of“know thyself”and the persistent pursuit of beauty and truth.It is hoped that this study can shed some light on the studies of Robert Browning and the poem itself,and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art poe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art poetics ekphrasis Robert Browning “Fra Lippo Lippi”
下载PDF
“造型描述”(Ekphrasis)的复兴之路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22
2
作者 沈亚丹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8-195,共8页
造型描述(Ekphrasis)原是一个古希腊修辞学术语,其本意是指文本或演讲中的形象化描述。文艺复兴以来,它经过漫长的历史沉积,20世纪中后期,作为一个重要的文艺理论范畴再一次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当代语境中的造型描述对象,不再泛... 造型描述(Ekphrasis)原是一个古希腊修辞学术语,其本意是指文本或演讲中的形象化描述。文艺复兴以来,它经过漫长的历史沉积,20世纪中后期,作为一个重要的文艺理论范畴再一次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当代语境中的造型描述对象,不再泛指现实中的一般视觉对象,而特指视觉艺术,它也被聚焦为语言对于艺术品的呈现与转述。在其与叙事等概念的多方比较中,研究者揭示出其静止、空间化存在等特质,进而与一系列西方理论传统中的关键性概念,如文字表达与视觉呈现、时空、性别等建立起联系。本世纪以来,人们进一步发现,艺术史也即是造型描述史,它因而也跻身于艺术史研究的方法论中。目前,这一概念虽然还没有稳定的中文表述,却无疑对我们审视传统的文图关系研究以及艺术史生成等诸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图关系 造型描述(ekphrasis) 视觉艺术 艺术史书写
下载PDF
符号修辞视域下的“图像化”再现——符象化(ekphrasis)的传统意涵与现代演绎 被引量:20
3
作者 胡易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63,共7页
古典修辞学术语"ekphrasis"本义为以语言获得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图像化再现。这一术语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化中历经口语、书面、艺术理论等不同使用语境,其外延逐渐抽空而内涵日渐丰富。尤其是在近半个世纪修辞广义化运动背景... 古典修辞学术语"ekphrasis"本义为以语言获得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图像化再现。这一术语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化中历经口语、书面、艺术理论等不同使用语境,其外延逐渐抽空而内涵日渐丰富。尤其是在近半个世纪修辞广义化运动背景下,画面感的获得已经不再是语言修辞学的狭窄范畴。Ekphrasis的原初意涵扩展为跨媒介、跨渠道的符号修辞抽象理念——符象化。其根本,是唤起文化规约下的共通"心象"而非基于视觉感知的"图像"再现。本文总结了文化心象达成的三种机制,并指出ekphrasis这一新的意涵是当前修辞广义化运动推进至多媒介符号文本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象化 符号间性 图像修辞 跨媒介
下载PDF
从写画(ekphrasis)的角度看《海》中的女性角色塑造 被引量:1
4
作者 黄蓓蓓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273-276,共4页
写画(ekphrasis)是一个古老的修辞术语,现在已经成为艺术史研究的新方法和途径。班维尔在《海》中大量应用了ekphrasis的手法来描写自我、他人及世界。这一手法的运用在塑造小说中的三位女性角色康妮、克洛伊及安娜中尤为突出。通过对ek... 写画(ekphrasis)是一个古老的修辞术语,现在已经成为艺术史研究的新方法和途径。班维尔在《海》中大量应用了ekphrasis的手法来描写自我、他人及世界。这一手法的运用在塑造小说中的三位女性角色康妮、克洛伊及安娜中尤为突出。通过对ekphrasis这一手法在塑造女性角色中的具体表现及作用的分析和解读来揭示小说中男主角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把这些女性看作是独立、真实存在的个体,而他在认识他人上的无能也导致了他对自我的认识混淆,从而体现了小说的"困惑"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 写画 女性 他人
下载PDF
Ekphrasis in Houellebecq's The Map and the Territory as Mise-en-Abyme and as Metafiction
5
作者 Nurit Buchweitz Cynthia Biron Cohe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11期1020-1029,共10页
In Michel Houellebecq's novel The Map and the Territory (2010), the references to visual art, painting, and photography take a central place in the narrative. In addition to the verbal representation of artworks, t... In Michel Houellebecq's novel The Map and the Territory (2010), the references to visual art, painting, and photography take a central place in the narrative. In addition to the verbal representation of artworks, there is an entire system of commentary, interpretation, and criticism of art. The references to visual art appear explicitly as ekphrases which splice the narrative time and again. The unique nature of ekphrasis in The Map and the Territory lies in its representation of art devoid of an origin in the real wodd; for the paintings in The Map and the Territory do not exist in reality but are pure literary paintings, in the full meaning of the word, as the artworks mentioned in the story have an existence restricted to Houellebecq's novel.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ekphrases in The Map and the Territory and argues that they are a virtual visuality mediated by words, employing solely the technique of ekphrasis as an enhancer of meanings in a text and thereby foregrounding its artifice. It further argues that the ekphrases are open to a field of interpretive possibilities by contemporary society, as every ekphrasis features within it subversion and a contemplation on contemporary re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hel Houellebecq The Map and the Territory ekphrasis Mise-en-abyme METAFICTION
下载PDF
窥镜而藏:亦镜亦屏的“孔子衣镜”
6
作者 陈晓娟 《美育研究》 2024年第1期130-143,共14页
铜镜是战汉以来十分流行的日常器物,既可照容观貌,又可避祸求福,或有长短不一的镜铭,是综合了青铜工艺、图像装饰、文学书法等多种艺术手法的美术品。孔子衣镜为西汉中期海昏侯刘贺所有,是一面大型立式的铜镜,带有漆木镜匣,它在镜形、... 铜镜是战汉以来十分流行的日常器物,既可照容观貌,又可避祸求福,或有长短不一的镜铭,是综合了青铜工艺、图像装饰、文学书法等多种艺术手法的美术品。孔子衣镜为西汉中期海昏侯刘贺所有,是一面大型立式的铜镜,带有漆木镜匣,它在镜形、镜绘、铭文和器物组合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强烈的特殊性,可以称为一件独具时代特色的新式镜。对孔子衣镜的分析有助于了解西汉中期王侯贵族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追求,总结出铜镜从战国进入西汉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衣镜 镜匣 屏风 门户 艺格敷词
原文传递
“我即他者”:《悠悠岁月》中的语象叙事
7
作者 刘梦轩 王牧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24年第2期67-74,92,共9页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将个人经历融入社会的大背景中,创作出具有社会性维度的自传作品《悠悠岁月》,其中最为突出的叙事策略便是语象叙事。埃尔诺将每一份影像视为划分时代的标志,对其进行文字再现。本文从语象叙事...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将个人经历融入社会的大背景中,创作出具有社会性维度的自传作品《悠悠岁月》,其中最为突出的叙事策略便是语象叙事。埃尔诺将每一份影像视为划分时代的标志,对其进行文字再现。本文从语象叙事这一策略切入,分析埃尔诺借助以言及象产生心象迁移,达成与读者的情感共鸣,阐述埃尔诺通过其描写技法实现影像的客观化,促使与读者的身份交融,而后从“刺点”入手,阐明其唤起读者记忆,达成与作者记忆融合的功能。透过语象叙事这一策略,本文旨在探讨埃尔诺如何在《悠悠岁月》中将作者“自我”与读者“他者”融为一体,实现“我即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妮·埃尔诺 《悠悠岁月》 语象叙事 “自我” “他者”
下载PDF
石黑一雄《克拉拉与太阳》中的语象叙事
8
作者 毛芊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1-65,共5页
目前,学界对《克拉拉与太阳》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机器人叙事、科技伦理、医学人文学等角度的文学阐释,而对小说的视觉元素和审美来源关注较少。本文将从语象叙事的视角出发,探讨绘画手段在该小说视觉图景建构中的运用,包括立体主义风格的... 目前,学界对《克拉拉与太阳》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机器人叙事、科技伦理、医学人文学等角度的文学阐释,而对小说的视觉元素和审美来源关注较少。本文将从语象叙事的视角出发,探讨绘画手段在该小说视觉图景建构中的运用,包括立体主义风格的“碎片化”构图、霍普式人物形象再现以及光影的隐喻性表达。视觉艺术形态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审美意趣和艺术表现力,还承载了石黑一雄对科技时代人类生存境遇和精神生活的现实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克拉拉与太阳》 语象叙事
下载PDF
中式艺格符换:元宇宙语境下古典美学转化的新思路
9
作者 王小英 吴卓然 《符号与传媒》 2024年第2期98-112,共15页
在元宇宙浪潮的冲击下,艺格符换(ekphrasis)作为一种跨艺术诗学理论体现出深刻的理论内涵与现实价值,能够为中国古典美学乃至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助推动力。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艺创作中托物言志、语图合体等特异... 在元宇宙浪潮的冲击下,艺格符换(ekphrasis)作为一种跨艺术诗学理论体现出深刻的理论内涵与现实价值,能够为中国古典美学乃至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助推动力。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艺创作中托物言志、语图合体等特异性要素,也为艺格符换这一诗学舶来品得以引入,甚至最终内化为“中式艺格符换”提供了丰富的延展与阐释空间。而面对元宇宙发展的时代变局,我国诸如《姑苏琐记》、虚拟数字人“天妤”等的创作,揭示出“言新情”与“立新象”两种元宇宙语境下新的艺格符换实践模式,推进了中式艺格符换理论的发展,也为中国古典美学的当代转换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格符换 符号学 元宇宙 中国古典美学 语言 图像
下载PDF
从唐代舞蹈“艺格敷词”看唐人的舞蹈审美观
10
作者 苗安琪 刘旭光 《中国舞蹈学》 2024年第1期83-98,350,351,共18页
源于西方修辞学的“艺格敷词”是一种通过文字来再现画面的修辞术语,唐代文献中描绘舞蹈的文本皆为舞蹈艺格敷词。通过对唐代舞蹈艺格敷词进行细读,可以看出唐人的舞蹈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舞蹈审美风格论。以现代美学理论为根据分... 源于西方修辞学的“艺格敷词”是一种通过文字来再现画面的修辞术语,唐代文献中描绘舞蹈的文本皆为舞蹈艺格敷词。通过对唐代舞蹈艺格敷词进行细读,可以看出唐人的舞蹈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舞蹈审美风格论。以现代美学理论为根据分析唐人在欣赏舞蹈时的内心状态,能够建构出一套唐人的舞蹈审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格敷词 审美经验 舞蹈美学
下载PDF
文学地图与艺格符换的潜在联系
11
作者 林锦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1期5-8,共4页
“艺格符换”作为对视觉艺术的文字描述形式,不仅具有跨媒介叙事的功能,还拥有图文转换的想象能力。作为融合了文字艺术和视觉艺术的概念,艺格符换涵盖的领域十分广泛,其中就包含了“文学地图”。“文学地图”旨在以“图—文”两大叙述... “艺格符换”作为对视觉艺术的文字描述形式,不仅具有跨媒介叙事的功能,还拥有图文转换的想象能力。作为融合了文字艺术和视觉艺术的概念,艺格符换涵盖的领域十分广泛,其中就包含了“文学地图”。“文学地图”旨在以“图—文”两大叙述语言系统的有机融合呈现和揭示文学地理空间的形态与意义,说明文学与图像之间有着强有力的联系。“艺格符换”和“文学地图”是两个从古希腊发展而来的概念,从本质上看,两者文学艺术的共有属性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这两个概念作为认识和建构世界的方式,文学在其中的影响非常广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作者的遣词造句和空间意识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格符换 文学地图 视觉艺术 地理 跨媒介 空间
下载PDF
符际翻译与艺格符换之跨学科对话:回顾与前瞻
12
作者 王洪林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9-115,共7页
数字化时代跨媒介、跨模态意义转换活动日渐增多,符际翻译和艺格符换渐受跨学科学者关注,但疏于对两者关系及其异同之处的考察。有鉴于此,本文从元理论分析视角辨析符际翻译和艺格符换两个概念的异同之处,探究两者跨学科对话的可行路径... 数字化时代跨媒介、跨模态意义转换活动日渐增多,符际翻译和艺格符换渐受跨学科学者关注,但疏于对两者关系及其异同之处的考察。有鉴于此,本文从元理论分析视角辨析符际翻译和艺格符换两个概念的异同之处,探究两者跨学科对话的可行路径,以期为翻译跨学科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际翻译 艺格符换 跨媒介 跨模态 符号表意
下载PDF
诗画互补:论罗塞蒂《观看美杜莎》中的跨艺术创作
13
作者 欧荣 贾钰祺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37,共9页
《观看美杜莎》是英国拉斐尔前派画家兼诗人罗塞蒂绘制的一幅画作,另有一首同名诗作。国内外已有研究多是对诗歌内容的解读或是涉及美杜莎形象的文化研究,对诗画互动关系的探索尚有较大的空间。论文从跨艺术诗学的视角出发,还原《观看... 《观看美杜莎》是英国拉斐尔前派画家兼诗人罗塞蒂绘制的一幅画作,另有一首同名诗作。国内外已有研究多是对诗歌内容的解读或是涉及美杜莎形象的文化研究,对诗画互动关系的探索尚有较大的空间。论文从跨艺术诗学的视角出发,还原《观看美杜莎》从“诗画同框”到“诗画分离”的曲折过程,探析《观看美杜莎》中的诗画互补关系,从而揭示罗塞蒂的跨艺术创作理念。通过对美杜莎故事的隐喻和改写,罗塞蒂在作品中传达了自己对诗画关系乃至艺术本质的理解一一代表“纯粹理念”的美杜莎是不可直视的,而艺术作为中介向我们传达这一理念。罗塞蒂的诗画组合通过对美杜莎神话的跨艺术再现,也为读者/观者提供了多重的解读空间和审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但丁·罗塞蒂 拉斐尔前派 美杜莎 诗画互补 艺格符换
下载PDF
叙事策略视域下《海》中的不可靠叙述探究
14
作者 黄蓓蓓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班维尔在其小说《海》中运用不可靠叙述这一强有力的叙事策略探讨了死亡、记忆、创伤、表达及自我这些深刻的主题。首先明确了小说主角兼叙述者莫顿的不可靠叙述者的身份,分析其叙述在“事实/事件”、“价值/判断”及“知识/感知”三个... 班维尔在其小说《海》中运用不可靠叙述这一强有力的叙事策略探讨了死亡、记忆、创伤、表达及自我这些深刻的主题。首先明确了小说主角兼叙述者莫顿的不可靠叙述者的身份,分析其叙述在“事实/事件”、“价值/判断”及“知识/感知”三个维度上的偏离;接着通过分析小说中三个明显的不可靠叙述的叙事特征,即第一人称叙事、创伤叙事和写画来具体探讨小说的不可靠叙述的呈现;最后指出班维尔通过不可靠叙述这一叙事策略,质疑了记忆的客观性、语言表达的可靠性和自我身份的确定性,并通过不断的质疑和解疑最终完成了主角自我身份的建构。此外,通过不可靠叙述,作者还邀请读者积极地参与到文本互动当中,增强了小说的文学张力并鼓励他们思考自己的主观性如何影响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 不可靠叙述 第一人称 创伤 写画 自我
下载PDF
从观察者角度论《到灯塔去》中的窗与画
15
作者 彭石玉 胡佩珊 《外国语文研究》 2023年第3期39-46,共8页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与现代视觉艺术渊源深厚。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包含了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绘画、造型描述等语图元素,这是她将语言与视觉相结合的一次实验。在小说中,角色的视角切换自如,他们通过眼睛主动观察进行思...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与现代视觉艺术渊源深厚。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包含了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绘画、造型描述等语图元素,这是她将语言与视觉相结合的一次实验。在小说中,角色的视角切换自如,他们通过眼睛主动观察进行思考。其中,“窗”是观察者的通道,也是一个虚实结合的意象;同时,《到灯塔去》也是一本自传小说。女画家莉丽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来源于伍尔夫本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因此在众多角色之中,莉丽是最重要的一位观察者,她的视角具有现代性。造型描述(ekphrasis)是文字对视觉的再现,伍尔夫对莉丽《母子图》的描绘是一种抽象的造型描述,它突破了文学传统意义上的造型描述专注于描述具体的静物/艺术品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到灯塔去》 视觉艺术 造型描述 观察者
下载PDF
图绘欧美跨艺术诗学的谱系——评《语词博物馆: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
16
作者 许庆红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9-104,共6页
欧荣等人的著作《语词博物馆: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聚焦诗歌的跨艺术本质,即诗歌与其他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借助跨学科、跨艺术、跨媒介、跨文化的多重研究视角,对欧美跨艺术诗学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其复杂的流派进... 欧荣等人的著作《语词博物馆: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聚焦诗歌的跨艺术本质,即诗歌与其他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借助跨学科、跨艺术、跨媒介、跨文化的多重研究视角,对欧美跨艺术诗学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其复杂的流派进行了精细的梳理。该著还引入了跨艺术诗学的“艺格符换”(ekphrasis)概念,并将其与其他理论相融合,对欧美诗歌进行了具体的跨艺术诗学分析。该著将理论阐述与诗歌批评实践融为一体,在跨艺术诗学的历时和共时维度上,绘制了一幅清晰的欧美跨艺术诗学谱系图,呈现了一次欧美跨艺术诗学的寻根之旅,打造了一个“语词博物馆”。该著具有学术性和创新性,弥补了以往中国学界在跨艺术诗学领域的不足,为今后的跨艺术诗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艺术诗学 艺格符换 本源性 物质性
下载PDF
界面接合之处——评《语词博物馆: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
17
作者 程汇涓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3年第2期394-401,共8页
诗歌作为一种集声音、意义、图像、节奏等多种表现手段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对它的研究不应拘囿于单一模态,而是应该在界面接合之处发现新的潜力。《语词博物馆: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一书追踪西方跨艺术诗学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聚焦当代... 诗歌作为一种集声音、意义、图像、节奏等多种表现手段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对它的研究不应拘囿于单一模态,而是应该在界面接合之处发现新的潜力。《语词博物馆:欧美跨艺术诗学研究》一书追踪西方跨艺术诗学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聚焦当代跨艺术诗学的核心概念,且从辨异会通的角度比较中西方跨艺术诗学的思想内涵、观念渊源、表达形式和媒介意识。该书的理论爬梳和批评实践为跨艺术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可资信赖的知识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艺术诗学 艺格符换 比较诗学 媒介
下载PDF
中国传统艺术主题的跨媒介属性及其哲学基础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一楠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5期50-62,I0003,共14页
跨媒介的中国传统艺术主题具有多样与稳定的特征,这意味着媒介形式差异与审美经验共通性之间存在“异”与“同”的张力。“艺格敷词”的意涵生成史为认识该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但也暴露出西方思潮中媒介属性的固化与艺术门类分立的弊端... 跨媒介的中国传统艺术主题具有多样与稳定的特征,这意味着媒介形式差异与审美经验共通性之间存在“异”与“同”的张力。“艺格敷词”的意涵生成史为认识该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但也暴露出西方思潮中媒介属性的固化与艺术门类分立的弊端。而“诗画一律”说使不同门类与媒介之间建立起了本质的联系,强调了人类感知经验的整体性与不可分割性。这种认识有其哲学渊源。经过王弼的阐发,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将最高的审美理想赋予了艺术主题,媒介作为工具与手段有其明晰通路,即由“象”达“意”,从而引发了中国艺术批评史的广泛回应。知性的悬置超越了媒介的壁垒,为当代的媒介神话提供了反思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 诗画一律 艺格敷词 “东坡赤壁”
下载PDF
“艺格敷词”与“参差对照”:从“张看”塞尚重审张爱玲的文艺观
19
作者 袁玥 况俊未 《华文文学》 2023年第6期48-56,共9页
“作家张爱玲”之外,作为现代艺术评论者的张爱玲同样值得探究。纵观张爱玲一生所谈的绘画艺术,保罗·塞尚应是她付诸笔墨最多的画家,在发表于1944年的散文《谈画》中,张爱玲即以其独特的描述方式再现了塞尚的多幅画作。借用西方文... “作家张爱玲”之外,作为现代艺术评论者的张爱玲同样值得探究。纵观张爱玲一生所谈的绘画艺术,保罗·塞尚应是她付诸笔墨最多的画家,在发表于1944年的散文《谈画》中,张爱玲即以其独特的描述方式再现了塞尚的多幅画作。借用西方文艺理论术语,张爱玲的述画文字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种“艺格敷词”(ekphrasis)实践。以“张看”塞尚为中心,将她自道的“参差对照”写作手法和其“艺格敷词”文本并置,可以发现:张爱玲不仅在谈画论艺时践行这一写作手法,同时亦在人生底蕴之真与时代氛围之异的维度上,试图与塞尚这位“现代绘画之父”达成美学与精神的沟通。而追问“艺格敷词”文本背后的观看方式和描述意图,也为重审“作家张爱玲”的文艺观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保罗·塞尚 参差对照 艺格敷词
下载PDF
亨利·詹姆斯的替代性男性气质构建——《使节》中的语象叙事和意识中心
20
作者 陈婧晋 《昭通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4-49,共6页
现代主义大师亨利·詹姆斯在《使节》中着力刻画了边缘男性人物兰伯特·斯特瑞塞在19世纪末美国男性气质危机背景下建构替代性男性气质的过程。通过使用语象叙事的手法和采取意识中心的叙事角度,詹姆斯完美呈现了斯特瑞塞建构... 现代主义大师亨利·詹姆斯在《使节》中着力刻画了边缘男性人物兰伯特·斯特瑞塞在19世纪末美国男性气质危机背景下建构替代性男性气质的过程。通过使用语象叙事的手法和采取意识中心的叙事角度,詹姆斯完美呈现了斯特瑞塞建构的以捍卫道德和美为核心、类似于中世纪骑士精神的内驱型男性气质。一方面,詹姆斯选择此类主题进行创作既是源于他对时代症候的文化思考,也是他在现实压力下寻求自我救赎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他对意识中心叙事角度和语象叙事手法的选择体现了他的小说创作观,即主题和形式的有机统一。通过建构替代性男性气质,詹姆斯得以挑战19世纪末“自造男”男性气质的一元霸权,为建构男性气质的多元性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节》 语象叙事 意识中心 替代性男性气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