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7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芽孢杆菌XZ7产生的amicoumacin类抗生素 被引量:1
1
作者 夏曼 刘少伟 +9 位作者 周忠会 庹利 凌冰 郭琳 董艳萍 王飞飞 蒋忠科 李小俊 张玉彬 孙承航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01-807,共7页
目的发现芽孢杆菌菌株XZ7次级代谢产物中amicoumacin类化合物。方法 16S r RNA鉴定菌株XZ7;菌株XZ7液体发酵,溶剂萃取,UPLC-DAD-MS分析amicoumacin类化合物;中压液相和高压液相色谱对化合物389-1和389-2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波谱... 目的发现芽孢杆菌菌株XZ7次级代谢产物中amicoumacin类化合物。方法 16S r RNA鉴定菌株XZ7;菌株XZ7液体发酵,溶剂萃取,UPLC-DAD-MS分析amicoumacin类化合物;中压液相和高压液相色谱对化合物389-1和389-2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波谱和高分辨质谱数据对化合物389-1和389-2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芽孢杆菌XZ7产生的amicoumacin类化合物389-1和389-2为已知化合物AI-77-F和AI-77-H。结论菌株XZ7为潜在新amicoumacin类抗生素的产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coumacin类抗生素 MRSA 芽孢杆菌 AI-77-F AI-77-H
下载PDF
西藏芽孢杆菌XZ7中Amicoumacin类抗生素的分离鉴定与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少伟 夏曼 +6 位作者 高强 蒋忠科 胡辛欣 何琪杨 游雪甫 张玉彬 孙承航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0,64,共7页
采用UPLC-DAD-MS分析发现西藏当雄土壤来源芽孢杆菌XZ7发酵液中的Amicoumacin类化合物,并利用反相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对发现的3个Amicoumacin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紫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及文献比对,鉴定3个化... 采用UPLC-DAD-MS分析发现西藏当雄土壤来源芽孢杆菌XZ7发酵液中的Amicoumacin类化合物,并利用反相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对发现的3个Amicoumacin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紫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及文献比对,鉴定3个化合物分别为:Bacilosarcin A(1)、Bacilosarcin B(2)和Bacilosarcin C(3)。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对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MIC=4-16μg/m L);细胞毒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对HepG2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2抑制作用最强,IC_(50)值为2.8μM。同时,化合物2对MCF-7和He La肿瘤细胞也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IC(50)值分别为6.2μM和4.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coumacin 芽孢杆菌 Bacilosarcin 葡萄球菌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Amicoumacin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韩晓艳 刘少伟 +8 位作者 王飞飞 刘佳萌 陈川 胡辛欣 蒋忠科 游雪甫 尚广东 张玉彬 孙承航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13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Amicoumacin类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异香豆素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独特,生物活性广泛,是微生物药物的重要来源。自1975年第一个明确化合物结构的amicoumacin类化合物报道至今,国内外尚无该类化合物研究进展的综述。针对国内外amicouma... Amicoumacin类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异香豆素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独特,生物活性广泛,是微生物药物的重要来源。自1975年第一个明确化合物结构的amicoumacin类化合物报道至今,国内外尚无该类化合物研究进展的综述。针对国内外amicoumacin类化合物研究进展结合本课题组最新研究结果,本文首次对该类化合物产生菌来源、化合物结构、生物活性和生物合成途径等各方面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icoumacin 异香豆素 微生物 化学结构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市售蜂蜜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风险因子评估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明 唐敏敏 +2 位作者 栾枫婷 邵雪梅 龚兰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我国是世界蜂蜜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但蜂蜜中兽药残留问题往往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和消费者的信心。本文通过对市售蜂蜜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残留的长期跟踪监测调查,统计研究了相关残留监测数据,分析评估了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对蜂... 我国是世界蜂蜜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但蜂蜜中兽药残留问题往往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和消费者的信心。本文通过对市售蜂蜜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残留的长期跟踪监测调查,统计研究了相关残留监测数据,分析评估了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对蜂蜜质量安全影响的关键风险因子,为蜂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售蜂蜜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风险因子 评估分析
下载PDF
基于适配体-杂交链式反应比色检测生鲜牛乳中四环素类抗生素
5
作者 刘长勇 卢春霞 +3 位作者 兰国伟 王娟 唐宗贵 陈霞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1-377,共7页
)以特异性识别四环素类抗生素(TCs)的广谱型适配体为识别元件,结合杂交链式反应(HCR)信号放大策略,提出了一种TCs多残留比色检测方法,并优化了检测条件和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取40 nmol·L^(-1)生物素化检测探针(bio-DP)溶液加入到包... )以特异性识别四环素类抗生素(TCs)的广谱型适配体为识别元件,结合杂交链式反应(HCR)信号放大策略,提出了一种TCs多残留比色检测方法,并优化了检测条件和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取40 nmol·L^(-1)生物素化检测探针(bio-DP)溶液加入到包被有亲和素的酶标板中,室温孵育后加入牛血清白蛋白(BSA)溶液,封闭反应1 h。加入生鲜牛乳样品稀释液,室温孵育20 min,如果样品中含有TCs,TCs与bio-DP的适配体序列结合,其发夹结构被打开。加入200 nmol·L^(-1)生物素化发夹DNA1(bio-H1)溶液和200 nmol·L^(-1)生物素化发夹DNA2(bio-H2)溶液,室温下进行HCR 40 min,从而形成具有多个重复单元的双链DNA(dsDNA)纳米线。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链霉亲和素(SA-HRP),室温孵育标记dsDNA。加入显色剂[含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HRP催化TMB生成蓝色物质,显色5~8 min后终止反应,在酶标仪中于450 nm测量上述体系的吸光度。结果显示,bio-DP对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多西环素具有高特异性,和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泰乐菌素、磺胺嘧啶和恩诺沙星等抗生素无交叉反应。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多西环素的质量浓度总和在0.8~100μg·L^(-1)内与对应的吸光度总和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18μg·L^(-1)。对生鲜牛乳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TCs回收率为86.4%~106%,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3)为2.5%~7.1%。方法应用于生鲜牛乳样品的分析,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GB 31658.6-2021差异不显著(P>0.05),检出的TCs总量也均未超标(GB 31650-2019)。与文献报道的其他方法相比,上述方法兼具简单、快速、检出限低、准确度高等优点,适用于食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多残留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类抗生素 适配体 杂交链式反应 比色检测
下载PDF
低能离子注入诱变法选育新硫肽类抗生素166A高产菌株
6
作者 戴剑漉 李艳青 +3 位作者 李欣 蒋忠科 赫卫清 孙承航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5-1003,共9页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产量,以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sp.TMD166-MU1为出发菌株,采用低能离子注入技术,研究不同离子注入参数对菌株存活率、正负突变率的影响,通过突变株抑菌活性变势参数分析,初步探讨N+离子注入对166A生产菌所产生的诱变效...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产量,以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sp.TMD166-MU1为出发菌株,采用低能离子注入技术,研究不同离子注入参数对菌株存活率、正负突变率的影响,通过突变株抑菌活性变势参数分析,初步探讨N+离子注入对166A生产菌所产生的诱变效果,并结合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及牛津杯固体发酵高通量筛选,获得高产菌株。方法利用低能N+离子注入技术对出发菌株TMD166-MU1的孢子进行辐照诱变,以卡那霉素耐受性为选择压力,不同诱变条件处理的菌悬液涂布在含有卡那霉素培养基平板上培养后获得单菌落,并以牛津杯固体发酵高通量筛选方法进行高产菌株初筛,之后对高产菌株进行摇瓶复筛,利用高效液相法检测突变株摇瓶发酵的化学效价。结果通过研究30和60 keV能量下不同注入剂量与小单孢菌正突变率的生物学效应关系,确定了在注入能量为30 keV、注入剂量4×10^(13)ions/cm^(2)、卡那霉素抗性筛选浓度为6 mg/L条件下,可获得最高达36.33%的正突变率。复筛效价是出发菌株1.5倍以上的有4株,其中突变株IK-3的166A产量是菌株TMD166-MU1的1.8倍。结论采用低能N+离子注入诱变方式,再结合抗生素抗性筛选及牛津杯固体发酵高通量筛选的集成方法能简单、高效地获得166A高产突变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硫肽类抗生素166A 低能离子注入 诱变 抗生素抗性筛选 高通量筛选 高产菌株
下载PDF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法检测水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7
作者 范素素 蔡萌 +2 位作者 方烨渟 王丽婕 石健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299,共7页
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技术(SPE-UPLC-QTRAP MS)建立了环境水样中阿奇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及替米考星5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调节水样pH为10后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富集,然后用K... 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技术(SPE-UPLC-QTRAP MS)建立了环境水样中阿奇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及替米考星5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调节水样pH为10后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富集,然后用Kinetex F5色谱柱进行分离,用0.1%甲酸水溶液和0.1%甲酸乙腈溶液进行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信息依赖采集(IDA)-增强子离子(EPI)扫描模式对样品进行检测,用多反应监测(MRM)进行定量,增强子离子(EPI)谱图库辅助定性。结果表明:5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2;检出限为0.01~0.30μg·L^(-1),定量限为0.10~0.50μg·L^(-1);3种不同浓度的水样加标回收率为71.60%~111.05%,相对标准偏差均在10%以内,EPI谱库比对纯度值均大于90%。该方法将传统的MRM扫描模式结合EPI谱图库检索,实现了同时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未知物准确定性定量检测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固相萃取 线性离子阱 液质联用 残留检测
下载PDF
两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李影 徐赵虎 +1 位作者 肖雪霞 曹颖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1-699,共9页
多数农业用地土壤中抗生素含量在μg·kg^(-1)水平,而μg·kg^(-1)水平抗生素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开展0(CK)、10、100和500μg·kg^(-1)土霉素(OTC)和四环素(TC)的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研... 多数农业用地土壤中抗生素含量在μg·kg^(-1)水平,而μg·kg^(-1)水平抗生素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开展0(CK)、10、100和500μg·kg^(-1)土霉素(OTC)和四环素(TC)的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与CK相比,两种抗生素单一处理土壤pH均显著增加,速效磷(OP)含量均显著降低,且TC处理对pH的增长率和对OP的抑制率均显著高于OTC处理,仅500μg·kg^(-1)TC处理可溶性盐显著降低;单一OTC处理OP含量显著降低,有机质(OM)含量增加,多酚氧化酶(PPO)、脲酶(URE)和蔗糖酶(SUC)活性均显著降低;单一TC处理OP、OM和有效氮(AN)含量均显著降低,PPO和SUC活性均显著下降。(2)在单一OTC处理中加入低含量TC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OTC对土壤的毒害,以10μg·kg^(-1)TC+10μg·kg^(-1)OTC处理综合缓解效果为最佳;而加入较高含量TC则增大OTC对土壤的毒性,且毒性随着OTC含量增加呈上升趋势,以500μg·kg^(-1)TC+500μg·kg^(-1)OTC处理毒性最大;各复合处理组PPO活性均被显著抑制,仅500μg·kg^(-1)TC+OTC复合处理URE活性被显著抑制。(3)土壤理化因子与土壤酶活性密切相关,pH是抑制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子。综上所述,在μg·kg^(-1)含量水平,单一抗生素处理TC毒性整体高于OTC;低、高含量TC与OTC复合处理分别表现为拮抗作用和协同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类抗生素 单一污染 复合污染 土壤理化因子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及相平衡理论的汾河流域磺胺类抗生素生态风险阈值研究
9
作者 刘瑞民 赵静 +3 位作者 韩文辉 王林芳 马双绕 夏星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磺胺素类抗生素(SAs)广泛应用于医疗、畜禽养殖等领域。但过量的SAs通过多种方式最终进入流域水体和沉积物中,对流域生态系统带来潜在的风险。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可以作为评估污染物潜在生态风险的阈值,因此确定水体和沉积物中SAs的P... 磺胺素类抗生素(SAs)广泛应用于医疗、畜禽养殖等领域。但过量的SAs通过多种方式最终进入流域水体和沉积物中,对流域生态系统带来潜在的风险。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可以作为评估污染物潜在生态风险的阈值,因此确定水体和沉积物中SAs的PNEC是风险评估的关键。本研究以黄河支流——汾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采集水体和沉积物的样品,发现水体中SAs的磺胺甲恶唑(SMX)含量最高,均值为73.6 ng·L^(-1),而磺胺醋酰(SAAM)检出率最高,高达100%。沉积物中仅检出了2种SAs类抗生素,为磺胺醋酰(SAAM)和磺胺喹恶啉(SQX),但检出频率却高达100%。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SSD)得到水体中SAs的生态风险阈值为3.40~440μg·L^(-1)。在此基础上,基于水-沉积物密度、体积比等参数,采用相平衡理论(EqP)进一步得到了沉积物中SAs的生态风险阈值为0.065~75.5 mg·kg^(-1)。基于确定的生态风险阈值,对汾河流域SAs现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仅水体中的甲氧苄啶(TMP)的风险商(RQ)均值为0.014,存在一定的低风险,但超标概率仅为8%,而其他类别在水体和沉积物中RQ均低于0.01,均无显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抗生素(SAs) 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 物种敏感度分布(SSD) 相平衡理论(EqP) 生态风险阈值
下载PDF
本院2020—2023年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林艺聪 周训增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0期69-72,共4页
目的: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至2023年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至2023年应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后是否发生不良反应进行分组,分为不良反应组、正常组。采用... 目的: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至2023年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至2023年应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后是否发生不良反应进行分组,分为不良反应组、正常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用药情况,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引起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应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有42例(占38.18%)出现不良反应,其中皮肤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比较高,分别为30.95%、28.57%,其次为代谢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组年龄较正常组高,且合并糖尿病、使用左氧氟沙星、静脉给药、联合用药、12 h以内间隔用药、大剂量用药的概率均较正常组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合并糖尿病、使用左氧氟沙星、静脉给药、联合用药、12 h以内间隔用药、大剂量用药是引起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主要累及皮肤系统、消化系统等,且引起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患者年龄大、合并糖尿病、使用左氧氟沙星、静脉给药、联合用药、12 h以内间隔用药以及大剂量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滹沱河石家庄段浅层地下水回补过程中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书缘 张威 +6 位作者 董一慧 朱玉晨 刘雅慈 王妍妍 王平 李佳乐 孔祥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0-629,共10页
为识别地下水回补过程中磺胺类抗生素(SAs)的污染特征及风险水平,于2020—2021年分2期采集滹沱河补水沿线16口浅层监测井的地下水样品,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分析地下水中20种SAs的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并利用风险... 为识别地下水回补过程中磺胺类抗生素(SAs)的污染特征及风险水平,于2020—2021年分2期采集滹沱河补水沿线16口浅层监测井的地下水样品,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分析地下水中20种SAs的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并利用风险熵值法进行生态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中SAs总体污染程度较低,回补初期地下水中共检出7种SAs,按检出率大小依次为磺胺甲恶唑(93.75%)、磺胺嘧啶(37.50%)、磺胺氯哒嗪(18.75%)、磺胺吡啶(18.75%)、磺胺甲氧嘧啶(6.25%)、磺胺脒(6.25%)、磺胺醋酰(6.25%),平均检出浓度最高的为磺胺嘧啶(29 ng/L)和磺胺甲恶唑(9.2 ng/L)。在优质南水北调水回补的混合稀释作用下,地下水中SAs检出率和检出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历史污水处理厂排放及农业畜禽养殖污染是造成局部区域下水中SAs污染的主要原因。地下水中磺胺甲恶唑和磺胺嘧啶在回补初期属于中等生态风险,且磺胺嘧啶对人体健康具有中等风险。回补后期各SAs评价均无明显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回补 浅层地下水 磺胺类抗生素 分布特征 风险评价 滹沱河
下载PDF
基于MDR模型的喹诺酮类抗生素对蛋白核小球藻联合毒性作用评估 被引量:1
12
作者 闫嘉宁 孟庆俊 +2 位作者 魏海生 李琳 郝研宁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46-1857,共12页
为考察新污染物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混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以常见的氧氟沙星(Ofloxacin,OFXL)、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XL)3种喹诺酮类抗生素为供试品,通过96 h急性毒性试验测定3种抗生素对蛋白核小球藻(Chl... 为考察新污染物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混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以常见的氧氟沙星(Ofloxacin,OFXL)、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XL)3种喹诺酮类抗生素为供试品,通过96 h急性毒性试验测定3种抗生素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生长抑制的单一毒性及二元和三元混合体系(共计20组)的联合毒性,通过等效线图法、浓度加和模型(CA)、独立作用模型(IA)、模型偏移率(MDR)和组合指数法评价二元和三元混合体系抗生素的相互作用类型。结果表明:①3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对蛋白核小球藻在96 h均呈现明显的生长抑制,以半数效应浓度EC_(50)的负对数(pEC_(50))作为判断毒性大小的指标,毒性呈NFXL(pEC_(50)=-2.02)>CIP(pEC_(50)=-2.12)>OFXL(pEC_(50)=-2.23)的特征。②混合体系毒性相互作用类型以协同作用为主,毒性相互作用类型与混合体系组分浓度比、毒性效应区域和污染物浓度范围有关。混合体系中混合物组分浓度比最接近1∶1时,协同作用最强,毒性最大。③混合体系在低浓度范围(0%~30%)时,毒性相互作用类型以加和作用为主;在中高浓度范围(30%~100%)时,毒性相互作用随混合体系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类型。研究显示,环境水体中喹诺酮类抗生素对蛋白核小球藻有一定的毒性效应,且抗生素二元、三元混合体系的协同毒性效应呈毒性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抗生素 联合毒性效应 浓度加和模型 模型偏移率(MDR)
下载PDF
水环境四环素类抗生素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希冉 郭梦晗 +2 位作者 李欣怡 祁义函 赵霞 《化学工程师》 CAS 2024年第5期69-72,102,共5页
本文对近10年水体中抗生素降解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关注了化工行业制药废水中抗生素降解研究重点的转变趋势,并着重介绍了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基本性质,分析了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来源与检出水平。对排放到自然水体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废水... 本文对近10年水体中抗生素降解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关注了化工行业制药废水中抗生素降解研究重点的转变趋势,并着重介绍了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基本性质,分析了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来源与检出水平。对排放到自然水体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废水降解技术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此外,针对水体中四环素类抗生素不同降解技术分析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实用性相关的挑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类抗生素 文献计量分析 水体污染 降解技术
下载PDF
食品中聚醚类抗生素残留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清燕 张俊杰 +6 位作者 李兆新 邢丽红 孙晓杰 丁涛 郄烁 王淑文 张晞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1期1-12,共12页
聚醚类抗生素是一种被广泛用于防治畜禽球虫病的兽药,同时还可作为牛和猪的促生长剂,提高饲料利用率与增重速度。但由于此类抗生素的滥用,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超出安全标准、可对靶动物和非靶动物产生毒性作... 聚醚类抗生素是一种被广泛用于防治畜禽球虫病的兽药,同时还可作为牛和猪的促生长剂,提高饲料利用率与增重速度。但由于此类抗生素的滥用,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超出安全标准、可对靶动物和非靶动物产生毒性作用以及存在饲料的交叉污染,甚至最终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因此,人们对于此类抗生素的残留现状及检测技术的发展日渐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聚醚类抗生素研究的毒理学效应、代谢残留状况及最大残留量,发现在动物体内,聚醚类抗生素主要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残留。此外,基于近年来国内外测定聚醚类抗生素残留的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详细分析了各类技术的优势及局限之处:目前的检测技术均主要针对某一特定范围或仅检测单一药物。本综述通过概况阐述食品中聚醚类抗生素残留现状及检测技术现状,旨在为将来聚醚类抗生素残留检测相关技术发展提供参考,以期实现对多种药物残留的同时、精准检测,从而为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类抗生素 前处理技术 检测技术
下载PDF
碳源补充型高级氧化法工艺净化水中磺胺类抗生素研究进展与趋势
15
作者 张德嵩 陈振东 +3 位作者 孔德锦 李柏林 何晓曼 杨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1-332,共12页
磺胺类抗生素(SAs)是自然水环境和污水处理系统中检出频次与残留浓度最高的抗生素之一。过氧乙酸(PAA)作为广谱性杀菌剂,因其氧化性强、环境友好等优势,其用于有机污染物降解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与传统H2O2基芬顿法等无机氧化法相比,PAA... 磺胺类抗生素(SAs)是自然水环境和污水处理系统中检出频次与残留浓度最高的抗生素之一。过氧乙酸(PAA)作为广谱性杀菌剂,因其氧化性强、环境友好等优势,其用于有机污染物降解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与传统H2O2基芬顿法等无机氧化法相比,PAA氧化反应生成乙酸,经中和后转化的乙酸钠可为后续生化工艺段提供优质碳源,有效降低含SAs废水的处理成本。该文对PAA基碳源补充型高级氧化法的研究进展与趋势进行了系统总结。以SAs作为典型水环境污染物,对近年来PAA基碳源补充型高级氧化工艺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比较分析了其对各类水质背景中SAs的去除效能,并对过渡金属、碳基材料等多种PAA活化方式,工艺运行参数、活性氧物种(ROS)的交联作用机理以及SAs降解机制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乙酰氧基自由基和乙酰过氧基自由基为PAA基高级氧化工艺中的基础活性物质,pH、PAA含量、共存物质等会不同程度上影响体系中ROS的生成路径。此外,磺胺类抗生素主要包括五元磺胺和六元磺胺,二者降解机理存在一定差异。五元磺胺降解主要依靠苯胺环上氨基氧化、羟基取代、S–N/S–C键断裂、N中心自由基偶联反应等4种途径;六元磺胺降解过程还包括SO_(2)脱除、斯迈尔斯重排等机制。在PAA基碳源补充型高级氧化工艺研究领域,新型高性能非均相PAA活化方式开发、实际工况的运行调控与成本控制等将成为未来研究热点。该文可为PAA基碳源补充型高级氧化工艺治理水环境新污染物的研究与应用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抗生素 过氧乙酸 高级氧化工艺 自由基 碳源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和Mg2+荧光增敏快速检测四环素类抗生素
16
作者 王安琪 钱美汝 +3 位作者 王雪 韩建刚 李威 李胎花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78,共7页
四环素类抗生素(TCs)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人畜疾病且效果显著,但过度使用TCs造成其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问题会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对食品环境中TCs的残留进行快速检测是十分必要的。迄今为止,对... 四环素类抗生素(TCs)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人畜疾病且效果显著,但过度使用TCs造成其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问题会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对食品环境中TCs的残留进行快速检测是十分必要的。迄今为止,对TCs在酸性溶液中荧光检测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在弱酸性条件下,TCs属于弱荧光物质,但与富有氨基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烯亚胺(PEI)结合时,在370 nm的激发下,在525 nm处产生较强的绿色荧光;当TCs与PEI和二价金属镁离子(Mg^(2+))共存时,TCs的荧光强度被进一步增强。本研究利用PEI和Mg^(2+)在弱酸性条件下对TCs的协同荧光增敏效应,构建了一种快速、简单、高灵敏检测残留TCs的荧光检测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优检测条件下,该体系对TCs的定量线性检测范围为5 nmol/L~2μmol/L,其中,美他环素(MTC)、四环素(TC)、土霉素(OTC)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39,0.997和0.999,检出限(LOD)分别为3.6,2.7和4.8 nmol/L,均远低于中国和欧盟的限量标准。本方法对MTC、TC、OTC表现出很高的特异性,与常见的其他抗生素均不产生干扰。在实际的牛奶检测中,该体系对TCs的加标回收率为91.64%~104.05%,相对标准偏差为1.20%~10.62%。本方法可适用于酸性体系中残留TCs的分析,为水体和食品中残留TCs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类抗生素 荧光增敏法 聚乙烯亚胺 镁离子 酸性条件
下载PDF
结合支持向量机回归应用于水体中两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荧光检测
17
作者 王艺霏 王晓东 +2 位作者 Zakhar Maletskyi 王莎莎 马继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576-3582,共7页
喹诺酮类抗生素(QNs)因其高效的抗菌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和动物养殖,过量使用的QNs随着污水排放在自然水体中累积,导致自然水体中抗性细菌和抗性基因过量滋生,对环境生态以及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传统的QNs检测方法的检测灵敏度... 喹诺酮类抗生素(QNs)因其高效的抗菌作用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和动物养殖,过量使用的QNs随着污水排放在自然水体中累积,导致自然水体中抗性细菌和抗性基因过量滋生,对环境生态以及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传统的QNs检测方法的检测灵敏度高、准确度好,但时间消耗较久、仪器设备价格昂贵、现场检测较困难,而荧光分析技术检测时间短,尤其是三维荧光光谱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一次检测获得大量的目标物特征信息,通过与数据统计及机器学习模型相结合,利用数学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多种QNs进行检测。充分利用QNs的荧光光谱信息,结合支持向量机回归(SVMR)分别创建以氧氟沙星(OFL)和诺氟沙星(NOR)为代表的QNs预测模型,再将未知样品的荧光光谱信息代入到创建的模型中,即可快速获得测定结果。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将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SVMR这两种监督学习方式作比较,发现SVMR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通过调整参数与核函数,可使OFL和NOR在2~600μg·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线性相关系数均为0.9920,最低检出限在0.064~0.080μg·L^(-1)之间。将该方法应用到青岛市近岸海水和水库水的QNs检测,OFL在海水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62%,在水库水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3.90%,NOR在海水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4.01%,在水库水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5.89%,两种QNs在实际水体中的标准偏差均不超过9.21%。该方法检测速度快,在3 min内即可完成对一个未知样品的定量分析,可以快速筛查环境中是否存在QNs的风险因素。创新性的采用SVMR与荧光光谱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发了一种可以用于实际水体中QNs现场快速检测的新方法,为实现环境水体中QNs的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科学可靠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支持向量机回归 喹诺酮类抗生素 现场快速检测
下载PDF
畜禽粪便源有机肥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及转化产物的分布特征
18
作者 吴丹妮 冯皓迪 +3 位作者 代世婷 马春萌 杨敏 张昱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5-1454,共10页
畜禽粪便源有机肥是农田土壤中抗生素母体及转化产物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为研究畜禽粪便源有机肥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及转化产物的残留情况,在全国8个省(市)采集55个有机肥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析畜禽粪便源... 畜禽粪便源有机肥是农田土壤中抗生素母体及转化产物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为研究畜禽粪便源有机肥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及转化产物的残留情况,在全国8个省(市)采集55个有机肥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析畜禽粪便源有机肥中四环素、强力霉素、金霉素和土霉素4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及10种转化产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四环素、强力霉素、金霉素和土霉素在55个有机肥样品中均有检出,浓度分别为1.63-4348μg·kg^(-1)、ND-11451μg·kg^(-1)、ND-30300μg·kg^(-1)、7.11-55008μg·kg^(-1).10种转化产物中,差向异构体是主要的转化产物.不同畜禽粪便来源的有机肥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及转化产物的浓度存在显著差异,猪粪肥样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及转化产物的浓度高于鸡粪肥、牛粪肥和羊粪肥.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模式可能也会影响有机肥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浓度.种养结合模式生产的有机肥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及转化产物的浓度显著高于集中处理模式生产的有机肥.进一步研究了典型地区畜禽粪便源有机肥和施肥土壤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及转化产物残留的污染特征,发现四环素类抗生素及转化产物通过施用有机肥进入土壤环境中,差向异构体在施肥土壤中仍是主要的转化产物.畜禽粪便源有机肥和施肥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及转化产物的残留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源有机肥 施肥土壤 四环素类抗生素 转化产物
下载PDF
天然磁铁矿光催化转化水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研究:共存离子的影响
19
作者 吴义婷 肖雪 +3 位作者 米慧荣 秦慧芳 黄应平 李瑞萍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2,共8页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CEPs)在环境水体中普遍存在,但目前水环境中含量较高的无机离子对天然磁铁矿光催化转化CEPs的影响研究尚不全面.本研究发现可见光(λ≥420 nm)/天然磁铁矿体系对水中CEPs有一定去除能力,确定活性物种有空穴、电子及羟...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CEPs)在环境水体中普遍存在,但目前水环境中含量较高的无机离子对天然磁铁矿光催化转化CEPs的影响研究尚不全面.本研究发现可见光(λ≥420 nm)/天然磁铁矿体系对水中CEPs有一定去除能力,确定活性物种有空穴、电子及羟基自由基.以头孢哌酮钠(CFP)为代表性CEPs,重点考察了多种无机离子对可见光/天然磁铁矿体系催化降解水中CFP的影响.研究表明:共存的SO_(4)^(2-)、NO_(3)^(-)、HCO_(3)^(-)、Cl^(-)、Br^(-)及I^(-)通过改变体系中的活性物种影响降解,SO_(4)^(2-)、NO_(3)^(-)、Br^(-)及高浓度I^(-)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而HCO_(3)^(-)反应前期、Cl^(-)及低浓度I^(-)抑制降解.另外,高浓度HCO_(3)^(-)在反应后期会引起CFP发生碱水解而表现出促进.F^(-)、Ca^(2+)及Mn^(2+)通过改变磁铁矿活性而影响CFP降解,其中Ca^(2+)、Mn^(2+)及低浓度F^(-)不利于降解,但高浓度F^(-)有利于降解.共存的Mg^(2+)、Zn^(2+)及Cu^(2+)通过与CFP相互作用促进降解.各无机离子存在下的CFP降解中间产物相同,并分析了其在可见光/天然磁铁矿体系下的主要降解产物及降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磁铁矿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可见光催化 无机离子
下载PDF
共轭聚合物“电子舌”检测四环素类抗生素
20
作者 陈世勇 王杰 +3 位作者 朱琰超 张丽娟 王贵友 胡爱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359,共6页
通过将6种共轭聚合物(CPs)与水性聚氨酯(WPU)物理共混,制备了WPU包覆的荧光传感阵列,用以检测水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TCs)。WPU与CPs共混后制备的薄膜阵列形状规则,荧光亮度高且稳定。WPU基体在溶胀后,存在泡孔状的孔道结构,增大了附着... 通过将6种共轭聚合物(CPs)与水性聚氨酯(WPU)物理共混,制备了WPU包覆的荧光传感阵列,用以检测水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TCs)。WPU与CPs共混后制备的薄膜阵列形状规则,荧光亮度高且稳定。WPU基体在溶胀后,存在泡孔状的孔道结构,增大了附着于其中的CPs与水中待测物TCs的接触概率,增强了阵列的荧光响应。通过相机捕捉检测前后的荧光照片,并提取照片的红绿蓝(RGB)值,获得了18维向量数据库。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等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结果发现该荧光传感阵列具有良好的区分不同结构TCs的能力,LDA模型的分析预测准确度可达100%。这种WPU包覆CPs的荧光检测阵列具有制备便捷、成本低和稳定性好等优点,可望作为环境检测中的“电子舌”,检测并甄别水体中的污染物如四环素类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聚合物 水性聚氨酯 荧光传感阵列 四环素类抗生素 环境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