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ystal Structures of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 Complex with 4-(Aminomethyl) Benzoic Acid and 4-(Aminomethyl-phenyl)-methanol
1
作者 江龙光 赵更香 +3 位作者 卞传兵 袁彩 黄子祥 黄明东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53-259,共7页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uPA) is a trypsin-like serine protease and plays a key role in several biological processes, including tissue remodeling, cell migration, and matrix degradation. The inhibitors ...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uPA) is a trypsin-like serine protease and plays a key role in several biological processes, including tissue remodeling, cell migration, and matrix degradation. The inhibitors of uPA have been shown to prevent the spread of metastasis and tumor growth, and accordingly uPA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a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In this work, we report the crystal structures of the complexes of uPA with its inhibitors: 4- (aminomethyl)-benzoic acid (AMBA) and 4-(aminomethyl-phenyl)-methanol (AMPM), both at a resolution of 2.35 А. The inhibitory constants of these two inhibitors were measured by a chromogenic competitive assay, and it was found that AMBA is a better inhibitor for uPA (Ki = 2.68 mM) than AMPM (Ki = 13.99 mM). The structural study shows that the binding mode of inhibitor AMBA on uPA is similar to that of AMPM on uPA, both docked into the active site S1 pocket of uPA. 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se complexes are provided to explain the difference of inhibitory const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4-(aminomethylbenzoic acid (4-aminomethyl-phenyl)-methanol enzyme inhibition assays contact area
下载PDF
全光谱紫外线照射治疗皮下瘀血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丁立新 刘莉 李淑芹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3期352-353,共2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紫外线(ultraviolet,UV)红斑治疗外伤性皮下瘀血的机制。方法皮下瘀血的吸收时间、优球蛋白溶解时间、UV红斑反应。结果在抑制UV照射对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激活的条件下,UV促进皮下瘀血的平均吸收时间无明显变化(P>0.... 目的进一步探讨紫外线(ultraviolet,UV)红斑治疗外伤性皮下瘀血的机制。方法皮下瘀血的吸收时间、优球蛋白溶解时间、UV红斑反应。结果在抑制UV照射对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激活的条件下,UV促进皮下瘀血的平均吸收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减弱UV的红斑反应,UV照射后瘀血平均吸收时间显著延长(P<0.01)。较长时间红外线瘀血区照射,也可促进瘀血的吸收。结论UV红斑促进外伤性皮下瘀血的吸收作用与其局部红斑反应有明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红斑 外伤性皮下瘀血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止血芳酸 普鲁卡因
下载PDF
制备2,2′,4,4′-联苯四甲酸的新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焦岩 方志杰 +1 位作者 姜宇华 郑保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44-846,共3页
以对甲苯胺为原料研究了2,2′,4,4′-联苯四甲酸的新合成路线。首先由对甲苯胺经三步反应制备了2-氨基-5-甲基苯甲酸,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明显地减少了试剂的用量,三步收率达61.5%;2-氨基-5-甲基苯甲酸经重氮化反应、重氮盐偶联反应得... 以对甲苯胺为原料研究了2,2′,4,4′-联苯四甲酸的新合成路线。首先由对甲苯胺经三步反应制备了2-氨基-5-甲基苯甲酸,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明显地减少了试剂的用量,三步收率达61.5%;2-氨基-5-甲基苯甲酸经重氮化反应、重氮盐偶联反应得到4,4′-二甲基-2,2′-联苯二甲酸,NaOH和NH2OH.HC l的摩尔投料比为1∶1时偶联反应收率最高可达到88%;在弱碱性条件下以KMnO4氧化二甲基联苯二甲酸得到最终产物,以对甲苯胺计算总收率为43.3%。产物结构经1H NMR和IR测试技术确证。以羧酸芳烃重氮盐为反应物制备联苯四甲酸的工艺路线,反应条件温和,收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基苯甲酸 联苯四甲酸 合成 偶联 重氮盐
下载PDF
体外循环围术期栓溶二聚体动态变化及抗纤溶药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叶晓青 黄小蝶 +1 位作者 毕叔同 邓硕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围术期栓溶二聚体动态变化及抗纤溶药的疗效。方法:30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分为3组。①抑肽酶组:CPB中给抑肽酶2×106kIU;②氨甲苯酸组:于CPB前、中、后各给氨甲苯酸250mg;③...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围术期栓溶二聚体动态变化及抗纤溶药的疗效。方法:30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分为3组。①抑肽酶组:CPB中给抑肽酶2×106kIU;②氨甲苯酸组:于CPB前、中、后各给氨甲苯酸250mg;③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后、给肝素10分、CPB5分、CPB30分、CPB结束时、给鱼精蛋白后10分及手术结束时测定血浆栓溶二聚体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肽酶组CPB中栓溶二聚体值略降低,术后24小时胸液量减少29.2%(P<0.05),氨甲苯酸组给鱼精蛋白后10分栓溶二聚体值明显降低(P<0.05),胸液量减少32.8%(P<0.05)。结论:抑肽酶在CPB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围手术期 栓溶二聚体 抗纤溶药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中氨甲苯酸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强 李玉梅 +3 位作者 郑生法 王迪 马先宾 李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674-675,共2页
目的 探讨氨甲苯酸 (AMBA)在心肺转流 (CPB)中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AMBA组和对照组血小板数量出血量和输血量以及CPB前后血浆α 颗粒膜蛋白(GMP 140 )、血栓烷B2 (TXB2 )和 6 酮 前列腺素F1a(6 K PGF1a)的浓... 目的 探讨氨甲苯酸 (AMBA)在心肺转流 (CPB)中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AMBA组和对照组血小板数量出血量和输血量以及CPB前后血浆α 颗粒膜蛋白(GMP 140 )、血栓烷B2 (TXB2 )和 6 酮 前列腺素F1a(6 K PGF1a)的浓度变化。结果 CPB术后 ,AM BA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AMBA组GMP 140和TXB2 上升幅度小 ,而对照组上升幅度大 (P <0 0 5 )。结论 氨甲苯酸在CPB术中可以起到保护血小板、减少术后出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苯酸 血小板 心肺转流 体外循环
下载PDF
氨甲苯酸和抑肽酶对体外循环中肝素抗凝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叶晓青 毕叔同 +1 位作者 黄小蝶 邓硕曾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为探讨氨甲苯酸和抑肽酶的止血疗效。方法将34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分为3组,A组于体外循环(CPB)前、中、后给予氨甲苯酸共750mg;B组CPB中给予抑肽酶200万U;并设一对照组。结果氨甲苯酸使CPB中激活全血凝... 目的为探讨氨甲苯酸和抑肽酶的止血疗效。方法将34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分为3组,A组于体外循环(CPB)前、中、后给予氨甲苯酸共750mg;B组CPB中给予抑肽酶200万U;并设一对照组。结果氨甲苯酸使CPB中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明显缩短,追加肝素量较另两组显著增加(P<0.05),24小时胸液量较对照组减少23%(P>0.05)。抑肽酶使CPB中ACT略延长,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对肝素用量无影响,24小时胸液减少35%(P<0.05)。两用药组术中术后库血用量均显著减少(P<0.01),术后胸液量相似(P>0.05)。结论氨甲苯酸止血疗效弱并缩短ACT及明显增加肝素用量,不如抑肽酶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氨甲苯酸 抑肽酶 肝素 抗凝作用
下载PDF
灯盏乙素苷元4'-N-取代氨甲基苯甲酸酯的合成与活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邢凤晶 张伟 +6 位作者 傅晓钟 兰燕宇 王爱民 王永林 李靖 周雯 刘影 《中国药业》 CAS 2011年第18期16-18,共3页
目的合成具有较强神经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灯盏乙素苷元4'-N-取代氨甲基苯甲酸酯衍生物。方法灯盏乙素苷元与N-取代氨甲基苯甲酸在偶联剂N,N'-二环己基碳酰亚胺(DCC)/二甲基吡啶(DMAP)的作用下缩合后者经过酰氯/甲醇体系脱... 目的合成具有较强神经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灯盏乙素苷元4'-N-取代氨甲基苯甲酸酯衍生物。方法灯盏乙素苷元与N-取代氨甲基苯甲酸在偶联剂N,N'-二环己基碳酰亚胺(DCC)/二甲基吡啶(DMAP)的作用下缩合后者经过酰氯/甲醇体系脱保护基,获得目标化合物(6a~6c)。并对受试化合物进行了神经细胞氧化损伤保护活性研究。结果合成的化合物及中间体均经过1H-NMR,ESI-MS进行了结构表征,确证结构与目标产物一致,受试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化合物6c活性明显好于维生素E、灯盏乙素。结论 4'-N-取代氨甲基苯甲酸酯前药设计方法能用于灯盏乙素苷元结构修饰,所采用的合成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能用于灯盏乙素苷元4'-N-取代氨甲基苯甲酸酯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乙素苷元 前药 氨甲基苯甲酸 合成
下载PDF
联合应用小剂量抑肽酶与大剂量氨甲苯酸减少体外循环术后出血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鸿雁 刘志勇 吴熹 《现代医学》 2002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时联合应用小剂量抑肽酶与大剂量氨甲苯酸纤溶系统和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3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n =15 )和对照组 (n =15 )。对照组在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 2× 10 6KIU ,实验组在其基础...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时联合应用小剂量抑肽酶与大剂量氨甲苯酸纤溶系统和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3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n =15 )和对照组 (n =15 )。对照组在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 2× 10 6KIU ,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大剂量氨甲苯酸 40mg·kg-1。结果 实验组纤溶酶原 (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D 二聚体 (D 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纤维蛋白原 (Fg)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间激肽释放酶原 (PK)、血栓素B2(TXB2 )和 6 酮 前列腺素F1a( 6 K PGF1a )值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术后 2 4h出血量实验组较对照组减少 2 8.1%,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电镜检查对照组血小板出现伪足、微管扩张 ,偶有脱颗粒 ,少数血小板发生凝集 ;而实验组血小板形态改变轻微。结论 体外循环时联合应用小剂量抑肽酶与大剂量氨甲苯酸能更有效地抑制高纤溶活性及保护血小板功能 ,从而进一步减少术后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 出血 体外循环 抑肽酶 氨甲苯酸 纤溶系统 血小板
下载PDF
去乙酰酶抑制剂N-(2-氨苯基)-4-[N-(吡啶-3-甲氧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的合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伯玉 吴仲闻 +4 位作者 马保顺 刘振德 石乐明 鲁先平 李志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5-287,共3页
以3 羟甲基吡啶为起始原料,采用碳酰二咪唑(CDI)法在0~10℃下搅拌反应,合成中间体4 [N (吡啶 3 甲氧羰基)氨甲基]苯甲酸(Ⅰ),收率为83 9%;然后与氯甲酸乙酯及三乙胺在0~10℃下搅拌反应,制得酸酐活性中间体(Ⅱ);它不经分离直接与邻苯... 以3 羟甲基吡啶为起始原料,采用碳酰二咪唑(CDI)法在0~10℃下搅拌反应,合成中间体4 [N (吡啶 3 甲氧羰基)氨甲基]苯甲酸(Ⅰ),收率为83 9%;然后与氯甲酸乙酯及三乙胺在0~10℃下搅拌反应,制得酸酐活性中间体(Ⅱ);它不经分离直接与邻苯二胺在室温条件下反应10h即得目标产物:N (2 氨苯基) 4 [N (吡啶 3 甲氧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经硅胶柱层析提纯后,收率为45 0%,总收率为37 8%,合成具有一定绿色化学特性;经质谱、核磁和红外等谱学方法鉴定了目标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乙酰酶抑制剂 4-[N-(吡啶-3-甲氧羰基)氨甲基]苯甲酸 N-(2-氨苯基)-4-[N-(吡啶-3-甲氧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活性酸酐 绿色化学合成
下载PDF
联合应用抑肽酶与氨甲苯酸减少体外循环术后出血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天成 赵永忠 +4 位作者 穆皋生 唐汉博 宋文学 强毅 周蓉 《甘肃科学学报》 2007年第4期40-42,共3页
探讨了在体外循环联合应用抑肽酶与氨甲苯酸对纤溶系统和血小板的影响.将6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2×106KIU,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氨甲苯酸40 mg/kg.于术前、后分别测定血... 探讨了在体外循环联合应用抑肽酶与氨甲苯酸对纤溶系统和血小板的影响.将6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预充液中加入抑肽酶2×106KIU,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氨甲苯酸40 mg/kg.于术前、后分别测定血小板数量与平均血小板体积、凝血五项、D-二聚体,记录各组术后引流量及血液制品用量.结果表明术前、后D-二聚体,FIB,FDP值及术后引流量、输血量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了体外循环时联合应用抑肽酶与氨甲苯酸能更有效地抑制高纤溶活性及保护血小板功能,减少术后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抑肽酶 氨甲苯酸 联合用药
下载PDF
N-(2-氨基苯)-4-[N-(吡啶-3-甲氧基碳酰)氨甲基]苯甲酰胺的合成
11
作者 李伯玉 刘振德 +4 位作者 马保顺 吴仲闻 鲁先平 石乐明 李志良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7-368,共2页
以3-羟甲基吡啶为起始原料,采用1,1’-碳酰二咪唑(CDI)法合成中间体4-[N-(吡啶-3-甲氧基碳酰)氨甲基]苯甲 酸,然后与氯甲酸乙酯及三乙胺反应,制得活性中间体,该活性中间体不经分离直接与邻苯二胺在室温条件下反应即得 目标产物。经质谱... 以3-羟甲基吡啶为起始原料,采用1,1’-碳酰二咪唑(CDI)法合成中间体4-[N-(吡啶-3-甲氧基碳酰)氨甲基]苯甲 酸,然后与氯甲酸乙酯及三乙胺反应,制得活性中间体,该活性中间体不经分离直接与邻苯二胺在室温条件下反应即得 目标产物。经质谱、核磁和红外等鉴定了目标分子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氨基苯)—4—[N—(吡啶—3—甲氧基碳酰)氨甲基]苯甲酰胺 合成 抗癌药物 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
下载PDF
紫外线局部照射后皮下瘀血吸收时间的观察
12
作者 丁立新 杨永辉 +2 位作者 王柳青 姚红 张周良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紫外线(UV)红斑治疗外伤性皮下瘀血的机理.方法:外伤性皮下瘀血患者瘀血区皮肤行UV局部照射后,观察UV红斑及血纤溶活性对瘀血吸收时间的影响.结果:在抑制UV照射对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激活的条件下,U... 目的:进一步探讨紫外线(UV)红斑治疗外伤性皮下瘀血的机理.方法:外伤性皮下瘀血患者瘀血区皮肤行UV局部照射后,观察UV红斑及血纤溶活性对瘀血吸收时间的影响.结果:在抑制UV照射对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激活的条件下,UV促进皮下瘀血的平均吸收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减弱UV的红斑反应,UV照射后瘀血平均吸收时间显著延长(P<0.01).较长时间红外线瘀血区照射,也可促进瘀血的吸收.结论:UV红斑促进外伤性皮下瘀血的吸收作用与其局部红斑反应有明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照射 皮下瘀血吸收
下载PDF
使用氨甲苯酸减少体外循环后出血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红 邓硕曾 卿恩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8-20,共3页
任选瓣膜替换术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氨甲苯酸)和对照组各50例。麻醉后均从右颈内静脉插管放自体血10ml/kg,于体外循环后输回病人。研究组放血后静注氨甲苯酸(PAMBA)250mg。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PAMBA250mg。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再静... 任选瓣膜替换术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氨甲苯酸)和对照组各50例。麻醉后均从右颈内静脉插管放自体血10ml/kg,于体外循环后输回病人。研究组放血后静注氨甲苯酸(PAMBA)250mg。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PAMBA250mg。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再静注PAMBA250mg。结果氯甲苯酸组术后24h胸腔平均失血量仅为213±133ml,较对照组530±352ml减少60%(P<0.01)。结果提示使用PAMBA可减少体外循环后出血而未见血栓形成及任何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氨甲苯酸 出血 止血药
下载PDF
一种新的非填塞性鼻腔止血法止血芳酸局部注射(英文)
14
作者 张应霖 任正心 夏纪严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50-52,共3页
我院使用止血芳酸局部注射治疗鼻腔前中份出血。其治愈率为81.8%,儿童更佳。方法简单且不需鼻腔填塞。病人无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鼻腔止血法 止血芳酸 局部注射
下载PDF
大剂量氨甲苯酸用于减少心脏瓣膜替换术出血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振鸿 邓硕曾 +1 位作者 刘进 张红芝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13-415,共3页
目的:为了观察大剂量氨甲苯酸(p-aminomethylbenzoicacid)在心脏手术后的止血作用。方法:60例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氨甲苯酸40mg/kg... 目的:为了观察大剂量氨甲苯酸(p-aminomethylbenzoicacid)在心脏手术后的止血作用。方法:60例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氨甲苯酸40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每例在关胸期间、术后6小时和24小时胸部及纵隔失血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6小时胸部失血量分别为298±114ml和424±195ml(P<0.05);术后24小时两组胸部失血量分别为484±164ml和617±240ml(P<0.05),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术前预防性应用大剂量氨甲苯酸可使心脏瓣膜替换术后胸部失血量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氨甲苯酸 止血
下载PDF
3,5-二氨甲基苯甲酸的合成
16
作者 游楚楚 杨晓航 +1 位作者 杨发福 高勇 《海峡药学》 2010年第10期217-218,共2页
以廉价的3,5-二甲基苯甲酸工业品为原料,经过溴化、叠氮化和还原三步反应合成3,5-二氨甲基苯甲酸。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方法后处理简便、成本较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 3 5-二氨甲基苯甲酸 对称氨基酸 分子放大器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甲苯酸对甲基苯甲酸和对羧基苯甲酸含量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嗣军 侯奇伟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5-7,共3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氨甲苯酸中杂质对甲基苯甲酸和对羧基苯甲酸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1],色谱柱C18柱,流动相,甲醇:乙腈:水:冰乙酸(25:15:60:1.5),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氨甲苯酸浓度在1.01~5.04μg/mL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氨甲苯酸中杂质对甲基苯甲酸和对羧基苯甲酸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1],色谱柱C18柱,流动相,甲醇:乙腈:水:冰乙酸(25:15:60:1.5),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氨甲苯酸浓度在1.01~5.04μg/mL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0.86μg/mL。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控制氨甲苯酸原料药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苯酸 对甲基苯甲酸 对羧基苯甲酸 HPLC法
下载PDF
灯盏乙素苷元4'-N-取代氨甲基苯甲酸酯的合成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傅晓钟 邢凤晶 +6 位作者 蓝燕宇 王爱民 王永林 李靖 周雯 张伟 刘影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43-1048,共6页
为合成具有较强神经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灯盏乙素苷元衍生物.以灯盏乙素苷元与N-取代氨甲基苯甲酸为原料,在偶联剂N,N'-二环己基碳酰亚胺(DCC)/4-N,N-二甲基吡啶(DMAP)的作用下制备了6种灯盏乙素苷元4'-N-取代氨甲基苯甲酸... 为合成具有较强神经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灯盏乙素苷元衍生物.以灯盏乙素苷元与N-取代氨甲基苯甲酸为原料,在偶联剂N,N'-二环己基碳酰亚胺(DCC)/4-N,N-二甲基吡啶(DMAP)的作用下制备了6种灯盏乙素苷元4'-N-取代氨甲基苯甲酸酯衍生物6a~6f,所合成的化合物均经过1H NMR,ESI-MS以及HRMS分析方法进行了结构表征,对化合物6a~6f进行了神经细胞氧化损伤保护活性与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均能显著降低过氧化氢作用PC12细胞后升高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其中6c与6e氧化损伤保护活性显著优于VE.初步构效关系研究发现:目标化合物结构中N-取代氨甲基苯甲酸酯的N原子参与形成1,4-双杂环时其产生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乙素苷元 PC12细胞 抗氧化活性 氨甲基苯甲酸
原文传递
灯盏乙素苷元衍生物合成及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雯 李靖 +4 位作者 刘影 傅晓钟 欧瑜 兰燕宇 王永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72-76,共5页
目的:研究灯盏乙素苷元4'-N,N-双取代氨甲基苯甲酸醚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灯盏乙素苷元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酰氯反应等,经乙酰氯/甲醇体系脱去保护基后获得灯盏乙素苷元4'-N,N-双取代氨甲基... 目的:研究灯盏乙素苷元4'-N,N-双取代氨甲基苯甲酸醚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灯盏乙素苷元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酰氯反应等,经乙酰氯/甲醇体系脱去保护基后获得灯盏乙素苷元4'-N,N-双取代氨甲基苯甲酸醚类衍生物(8a^8f);采用MTT及LDH漏出率法研究化合物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合成的化合物能较强抑制PC12细胞所受的氧化损伤,其中化合物8e,8f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显著优于阳性对照药维生素E[8e,8f分别为(40.87±1.12),(41.73±0.61),VE为(45.61±0.82),P<0.05],结论:合成方法方便可行,灯盏乙素苷元4'-N,N-双取代氨甲基苯甲酸醚类衍生物有较好的体外活性,具有进一步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乙素苷元 氨甲基苯甲酸 前药 PC12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