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Brief Review of a Common Clinical Question: Intravenous Diltiazem or Metoprolol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with Rapid Ventricular Response?
1
作者 Zachary Visinoni Neeladri Misra Daniel Jurewitz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23年第9期550-555,共6页
Two classes of rate controlling medications—beta blockers (BBs) and non- dihydropyridine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CCBs)—are given to patients who present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F) with rapid ventricular respons... Two classes of rate controlling medications—beta blockers (BBs) and non- dihydropyridine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CCBs)—are given to patients who present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F) with rapid ventricular response (RVR). Both are Class I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CC), and Heart Rhythm Society (HR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F with RVR. Multiple studies support the view that diltiazem is more effective than metoprolol, even though data from the AFFIRM trial suggests BBs are more frequently used. CCBs are generally avoided in AF with RVR patients who have concomitant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HFrEF) for concern of triggering decompensation. However, some recent studies indicate this idea may be unfounded.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diltiazem and metoprolol for rate control in AF with RVR and examine the use of diltiazem in patients with both AF with RVR and HFr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ial fibrillation Rapid ventricular response DILTIAZEM METOPROLOL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下载PDF
左束支起搏在持续性心房颤动伴慢心室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张宇航 王岳松 +3 位作者 杨达 董学滨 邵旭武 王学忠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慢心室率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因持续性房颤合并慢心室率行起搏治疗的患者56例,依据心室起搏电极植入部位将其分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 目的观察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慢心室率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因持续性房颤合并慢心室率行起搏治疗的患者56例,依据心室起搏电极植入部位将其分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pacing,RVSP)组(29例)和LBBP组(27例),并根据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将各组进一步分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亚组和非心衰亚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12个月起搏参数(如阈值、感知和阻抗)、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以及起搏相关并发症、心衰再住院率、新发脑梗死和全因死亡等情况。结果①两组间起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心衰患者术后12个月的NT-proBNP水平较术前均有下降,但RVSP组心衰亚组下降不明显(P>0.05)。②RVSP组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的LVEF、LV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AD显著增大(P<0.05),二尖瓣反流明显加重(P<0.05)。LBBP组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LAD和二尖瓣反流均无明显变化(P>0.05);心衰患者术后12个月LVEF升高,LVDd下降(P均<0.05)。③与术前比较,两组QRS波时限均有延长(P均<0.05),且RVSP组明显长于LBBP组(P<0.05)。④两组起搏相关并发症和心脑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住院率RVSP组高于LBBP组(P<0.05)。结论LBBP在持续性房颤伴慢心室率患者中有助于延缓或逆转心衰患者左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衰再住院率。LBBP应作为慢心室率房颤患者首选的起搏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慢心室率 心脏起搏器 心功能 心脏超声
下载PDF
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功能追踪及其与炎症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傲霜 宁彬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房功能变化趋势及其与炎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8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行血常规及常规超声检查和四维自动左心房定量分...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房功能变化趋势及其与炎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8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行血常规及常规超声检查和四维自动左心房定量分析技术(4D Auto LAQ)分析,获取心房收缩期前容积、左心房最大容积、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左心房最小容积、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射血分数、左房四维应变参数、白细胞总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分析左心房功能变化趋势及其与炎症指标的关系。结果左心房最大容积于术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左心房最小容积、左心房收缩期前容积、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射血分数、左房四维应变参数在术后1周内较术前明显下降,随后缓慢增加,在术后1个月左右恢复至术前水平,在术后3个月时较术前明显改善。WBC、hs-CRP均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在术后第7 d明显下降,在随后的随访各时间段内逐渐降至正常,且其变化与左房功能变化存在相关性。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左房功能在1个月内存在短暂的恶化期,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其变化与炎症因子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四维自动左心房定量分析技术 炎症反应 导管消融 左房功能
下载PDF
小剂量氨茶碱治疗缓慢室率性房颤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孟军 刘班 张锐 《实用老年医学》 CAS 1997年第2期70-71,共2页
目的研究小剂量氨茶碱对老年缓慢心室率性心房纤颤的长期疗效。方法15例有症状的老年缓慢心室率性房颤病人口服氨茶碱(150mg/d)。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3、6、9及12个月行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均数... 目的研究小剂量氨茶碱对老年缓慢心室率性心房纤颤的长期疗效。方法15例有症状的老年缓慢心室率性房颤病人口服氨茶碱(150mg/d)。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3、6、9及12个月行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秩和检验分析差异显著性。结果治疗后第7天静息心率、24小时平均心率、最慢心率及最快心率分别增加38%(P<0.01)、28%(P<0.01)、26%(P<0.05)及16%(P<0.01),24小时>2500ms的心脏停搏次数减少94%(P<0.01),室性早搏次数增加6%,但差异不显著。随访12个月(中位数),各项参数与治疗后第7天的结果相似,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小剂量氨茶碱治疗老年缓慢心室率性房颤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茶碱 心房纤颤 心室率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慢室率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及发生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冬 杨新 贾邢倩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分析慢室率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以平均心室率<60次/min,最大心室率<90次/min为选择标准,结合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7例慢室率心房颤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并研究>2.0 s的长RR间期发生的频... 目的分析慢室率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以平均心室率<60次/min,最大心室率<90次/min为选择标准,结合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7例慢室率心房颤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并研究>2.0 s的长RR间期发生的频次及分布状态。结果本研究24 h总心室率为61 877~80 520次。24 h平均心室率为51~59次/min的19例,43~49次/min的8例。>2.0 s的长RR间期6 808次,其中白天1 994次(占29.28%),夜间4 814次(占70.72%)。最长RR间期发生的时间点在白天的11例(占44%),夜间的14例(56%)。结论慢室率心房颤动的发生除基础病变外,其传导系统的退行性改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对长RR间期及最长RR间期发生时间点的分析,也证明了在房颤时房室传导功能降低及丧失的客观存在,应在临床上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室率 心房颤动 长RR间期 心律失常
下载PDF
不同起搏位点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缓室率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4
6
作者 朱凌华 路长鸿 +4 位作者 常瑜 董玉梅 吕鑫 王鑑萌 朱明真 《西部医学》 2019年第12期1918-1922,共5页
目的探讨右室流出道(RVOT)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联合美托洛尔对缓室率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缓室率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取永久起搏器植入术联合术后... 目的探讨右室流出道(RVOT)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联合美托洛尔对缓室率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缓室率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取永久起搏器植入术联合术后口服美托洛尔治疗,根据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分为RVOT组(n=57)与RVA组(n=39)。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时两组左心结构、左心功能、心电图参数、生活活动能力、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问卷变化,并比较术中即刻及术后1年时两组起搏程控参数的差异。结果术后1年时,两组LVEDd、LVESd、LVEF、Tei指数、QRS波时限、P波离散度水平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RVOT组LVEDd、LVESd、Tei指数、QRS波时限、P波离散度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RVA组,LVEF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RVA组(均P<0.05)。术后1年时,两组6MWD水平较术前显著提升,且RVOT组明显高于RVA组(均P<0.05);两组MLHFQ较术前有显著下降,且RVOT组明显低于RVA组(均P<0.05)。术中即刻,RVOT组起搏阈值明显高于RVA组,而电极阻抗则明显低于RVA组(P<0.05)。术后1年时,两组起搏阈值、电极阻抗水平均较术中即刻有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VOT起搏相较于RVA起搏,能为缓室率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更协调心室收缩节律,联合美托洛尔可有效避免左室重构,且该疗法安全性良好,对患者预后康复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室流出道 右室心尖部 起搏点 心力衰竭 缓室率房颤 美托洛尔
下载PDF
心室感知反应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进 范洁 +1 位作者 王礼琳 丁立群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4-915,共2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已经成为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内传导障碍患者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国外文献报道CRT无应答的发生率在20%~30%。无应答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相当一部分CHF患者伴发心房颤动(AF)导致双心室起搏的比例...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已经成为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内传导障碍患者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国外文献报道CRT无应答的发生率在20%~30%。无应答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相当一部分CHF患者伴发心房颤动(AF)导致双心室起搏的比例显著降低。本研究应用美国Medtronic公司的CRT或CRT-D心室感知反应(ventricular sensing response,VSR)新功能,比较AF患者开启VSR功能前后QRS波时限、双心室起搏比例、临床参数及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进而评价VSR功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室感知反应 心房颤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