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背景下燃煤电站掺氨燃烧研究进展与展望
1
作者 刘小伟 雷乐 +3 位作者 周子健 徐义书 胡勇 徐明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221-7234,I0011,共15页
在“双碳”背景下,选择低碳燃料氨对燃煤电站的改造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首先介绍氨的基本物性及其掺烧的优势,随后针对氨煤掺烧技术的新应用,按照燃煤设备的输出功率分类,从微/小型掺氨燃烧器、千瓦级燃煤掺氨燃烧系统、兆瓦级燃煤掺氨... 在“双碳”背景下,选择低碳燃料氨对燃煤电站的改造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首先介绍氨的基本物性及其掺烧的优势,随后针对氨煤掺烧技术的新应用,按照燃煤设备的输出功率分类,从微/小型掺氨燃烧器、千瓦级燃煤掺氨燃烧系统、兆瓦级燃煤掺氨燃烧系统,大型燃煤电站掺氨燃烧系统,介绍当前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燃煤电站掺氨燃烧的前景进行分析与展望。燃煤电站掺氨燃烧可大幅降低碳排放,但可能带来NO_x排放问题,通过空气分级、氨预分解、调节氨掺入位置和比例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NO_x排放;目前,仍需解决煤/氨气固两相燃料反应性差异大、NO_(x)浓度高、缺乏大容量高比例燃烧器技术,以及突破“大型给氨+清洁燃氨+灵活运行”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氨燃烧 燃煤电站 碳减排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Ammonia Co-Firing with Coal for Carbon Reduction in the Boiler of a 300-MW Coal-Fired Power Station
2
作者 Qifu Lin Wangping Sun +15 位作者 Haiyan Li Yangjiong Liu Yuwei Chen Chengzhou Liu Yiman Jiang Yu Cheng Ning Ma Huaqing Ya Longwei Chen Shidong Fang Hansheng Feng Guang-Nan Luo Jiangang Li Kaixin Xiang Jie Cong Cheng Cheng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247-259,共13页
To reduce CO_(2) emissions from coal-fired power plants,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or carbon-free fuel combustion technologies has become urgent.As a new zero-carbon fuel,ammonia(NH_(3))can be used to address the s... To reduce CO_(2) emissions from coal-fired power plants,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or carbon-free fuel combustion technologies has become urgent.As a new zero-carbon fuel,ammonia(NH_(3))can be used to address th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issues of hydrogen energy.Since it is not feasible to completely replace coal with ammonia in the short term,the development of ammonia-coal co-combustion technology at the current stage is a fast and feasible approach to reduce CO_(2) emissions from coal-fired power plants.This study focuses on modifying the boiler and installing two layers of eight pure-ammonia burners in a 300-MW coal-fired power plant to achieve ammonia-coal co-combustion at proportions ranging from 20%to 10%(by heat ratio)at loads of 180-to 300-MW,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 that,during ammonia-coal co-combustion in a 300-MW coal-fired power plant,there was a more significant change in NO_(x) emissions at the furnace outlet compared with that under pure-coal combustion as the boiler oxygen levels varied.Moreover,ammonia burners locat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main combustion zone exhibited a better high-temperature reduction performance than those located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main combustion zone.Under all ammonia co-combustion conditions,the NH_(3) concentration at the furnace outlet remained below 1 parts per million(ppm).Compared with that under pure-coal conditions,the thermal efficiency of the boiler slightly decreased(by 0.12%-0.38%)under different loads when ammonia co-combustion reached 15 t·h^(-1).Ammonia co-combustion in coal-fired power plants is a potentially feasible technology route for carbon re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fired boiler Coal mixing with ammonia ammonia-coal co-firing Nitrogen oxide(NO_(x)) CO_(2)reduction Boiler thermal efficiency
下载PDF
氨煤混燃气相中NO生成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
3
作者 康志忠 张震卓 +2 位作者 丁先 赵虎军 孙哲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4-850,共7页
氨煤混燃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是否会加剧氮氧化物的生成是倍受关注的问题。通过化学反应动力学计算方法,研究了氨煤混合燃烧的气相反应中NO生成和还原的反应路径,以及不同因素对NO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T=1300℃、过量空气系数... 氨煤混燃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是否会加剧氮氧化物的生成是倍受关注的问题。通过化学反应动力学计算方法,研究了氨煤混合燃烧的气相反应中NO生成和还原的反应路径,以及不同因素对NO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T=1300℃、过量空气系数α=0.84时,相较于纯煤燃烧,掺氨比例为0.3时能够降低反应器出口NO体积分数96.5%,原因是此工况下氨分解产生大量的NH_(2)和NH等自由基,其还原反应的反应速率更快,从而使含N基元向N_(2)转化;T=1300℃下,掺氨比例为0.3时较为合适,此时反应器出口的NO和NH_(3)体积分数均较低;小比例掺氨燃烧会增大NO的生成速率和NH_(3)的分解速率,导致反应器出口NO体积分数增大,且温度越高,该现象越明显;α<1的还原性气氛和较低的温度(T≤1300℃)能够有效降低NO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NO_(x) 掺氨燃烧 化学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低碳氨燃料生命周期碳排计算和应用前景探究
4
作者 程一步 包素芳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 CAS 2024年第2期1-6,24,共7页
文章梳理了低碳氨的燃料属性和特点,测算了目前技术水平下低碳氨生命周期碳排因子,对低碳氨与煤制氨的成本进行了分析,指出随着技术进步成本进一步下降,风光发电制低碳氨燃料经济性将逐步体现,未来具有发展空间。低碳氨生命周期碳排因... 文章梳理了低碳氨的燃料属性和特点,测算了目前技术水平下低碳氨生命周期碳排因子,对低碳氨与煤制氨的成本进行了分析,指出随着技术进步成本进一步下降,风光发电制低碳氨燃料经济性将逐步体现,未来具有发展空间。低碳氨生命周期碳排因子生产环节排放占90%以上,生产环节中碳排基本上是制氢和制氮用电导致,因此降低碳排主要方向是减少生产环节用电量和尽可能增加绿电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氨 生命周期 碳排因子 煤制合成氨 经济性对比 前景分析
下载PDF
分级空气高速射流对煤掺氨燃烧中氨预分解与NO_(x)生成影响
5
作者 余荣浩 徐义书 +4 位作者 王华坤 韩金克 谢智成 张凯 刘小伟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84,共13页
氨作为零碳清洁燃料,对碳减排有重要作用,但其燃烧过程中NO_(x)生成倾向大。针对煤掺氨燃烧NO_(x)生成控制问题,以某50 kW一维试验炉系统所用旋流燃烧器为原型,提出一种内置高速空气射流阵列结构的新型煤掺氨旋流燃烧器结构,以实现炉内... 氨作为零碳清洁燃料,对碳减排有重要作用,但其燃烧过程中NO_(x)生成倾向大。针对煤掺氨燃烧NO_(x)生成控制问题,以某50 kW一维试验炉系统所用旋流燃烧器为原型,提出一种内置高速空气射流阵列结构的新型煤掺氨旋流燃烧器结构,以实现炉内氨预分解后燃烧和分级燃烧。进一步用CFD燃烧数值模拟探究空气分级比、过量空气系数及氨燃料喷口尺寸对氨煤掺烧火焰结构及NO_(x)排放影响,优化新型燃烧器结构及运行参数。结果表明,相比于原型燃烧器,采用空间分散高速三次风射流会导致燃烧区域滞后,加深空气分级,减小主燃烧区域局部过量空气系数,抑制氨过度氧化形成NO_(x),也降低火焰温度峰值,利于抑制热力型NO_(x)产生。同时通过调控总过量空气系数使氨热解发生区域沿炉膛轴向逐渐延伸,火焰前部高温欠氧区增大,促进氨受热预分解为N_(2)和H 2,进一步减少氨中燃料氮直接转化形成NO_(x)。空气分级比20∶22∶58时,NO_(x)生成体积分数由原燃烧器的3309×10^(-6)降至新型燃烧器的1069×10^(-6),降幅达67.69%。增大过量空气系数,或过量空气系数不变、控制一次风率不变而增大三次风率将促进上述效应,进一步减少NO生成。氨管内径变化范围仅考虑5~9 mm,氨喷射速度和分散高速三次风带来的协同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掺烧 深度空气分级 氨预分解 高速空气射流 三次风
下载PDF
煤气化细渣水热合成多孔材料及对氨氮的吸附性能研究
6
作者 涂亚楠 胡雨杉 +5 位作者 刘旺 黄钦涵 高影 王宇佳 王浩强 康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5-212,共8页
为了拓展煤气化细渣高值化利用途径,采用碱溶水热法制备多孔复合吸附材料。通过调控碱浓度、水热时间、温度、搅拌时间等因素探究其对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分析不同制备条件下复合吸附材料的物相组成、表观形貌、孔隙结构... 为了拓展煤气化细渣高值化利用途径,采用碱溶水热法制备多孔复合吸附材料。通过调控碱浓度、水热时间、温度、搅拌时间等因素探究其对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分析不同制备条件下复合吸附材料的物相组成、表观形貌、孔隙结构,明晰复合材料与其对氨氮吸附能力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生成了以P型沸石为主要晶相的沸石结构。当碱浓度为2 mol/L、水热时间为30 h,水热温度为100℃,搅拌时间为10 min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氨氮吸附量最高,当氨氮初始浓度为100 mg/L、吸附时间为5 h时,复合材料对氨氮的平衡吸附量达到15.65 mg/g。吸附材料对氨氮的等温吸附特性符合Langmuir方程,且反应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热力学分析表明煤气化细渣对氨氮的吸附为自发、吸热及熵增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细渣 水热合成 氨氮 吸附 多孔材料
下载PDF
煤炭掺氨燃烧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司桐 黄骞 +3 位作者 杨远平 马鹏 雷小洋 李水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76-2886,共11页
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影响着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对我国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和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为保障能源安全,煤电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我国电力供应安全及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重要支撑。为实现碳中和,能源... 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影响着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对我国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和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为保障能源安全,煤电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我国电力供应安全及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重要支撑。为实现碳中和,能源系统逐渐从主要依赖化石能源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但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特点使得电力系统调节更加困难,系统平衡和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以氨为代表等零碳燃料在处理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既可作为长时大规模储能的载体来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又可灵活地用在锅炉等动力设备中直接替代燃用。然而,由于零碳燃料与化石燃料在理化性质上的差异,导致零碳燃料在燃用过程中存在如火焰稳定性差、易生成氮氧化物等问题,给氨燃料的大规模利用带来了挑战。为此,从煤炭掺氨燃烧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必要性出发,对氨煤共燃的化学反应动力学、燃烧特性(着火、稳燃)和污染物生成特性(NO_(x)、飞灰颗粒物和碳烟生成)进行了全面综述,并讨论了以无量纲准则数为基础的燃烧器模化放大准则,详细探讨了现有工业级氨煤燃烧器高效稳定燃烧控制策略,C—N燃料分级、空气分级及其联合控制均有效降低NO_(x)的排放,未来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及数字孪生等信息化技术,有望从源头为下一代面向双碳战略的新型绿色动力发电系统的研发提供科学支撑和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煤共燃 低碳 NO_(x) 分级燃烧 模化放大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基于初始氨覆盖率寻优的燃煤电站SCR脱硝系统机理建模
8
作者 陈达 李德波 +5 位作者 李峥辉 危由兴 李龙千 陈姜宏 卢志民 姚顺春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2,共6页
随着新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燃煤机组工况快速变化,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反应器入口氮氧化物(NO_(x))浓度剧烈波动。传统PID控制已无法满足NO_(x)的超低排放标准,需要建立准确的模型对出口NO_(x)浓度进行预测,以实现快速准确的喷氨量控制... 随着新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燃煤机组工况快速变化,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反应器入口氮氧化物(NO_(x))浓度剧烈波动。传统PID控制已无法满足NO_(x)的超低排放标准,需要建立准确的模型对出口NO_(x)浓度进行预测,以实现快速准确的喷氨量控制。然而,在机理建模的过程中,氨覆盖率这一关键数据因无法测量而缺失,直接影响模型精度。为了解决氨覆盖率缺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名为初始氨覆盖率寻优的方法。采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IPSO)方法,通过燃煤电厂运行数据对机理模型反应常数和初始氨覆盖率进行校准。结果表明:经过初始氨覆盖率寻优,机理模型预测的出口NO_(x)浓度精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典型工况下,测试集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下降了1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站 氮氧化物 选择性催化还原 改进的粒子群算法 初始氨覆盖率寻优
下载PDF
煤粉掺氨空气分级燃烧排放特性及炉内过程烟气特性试验
9
作者 汪鑫 韦耿 +3 位作者 王勇 李维成 陈钧 范卫东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4,共9页
以往针对氨煤掺烧研究多集中在数值模拟及小型试验炉,大型试验炉上多为技术可行性的点工况试验。在一台50 kW自持燃烧下行试验炉中在不同工况下针对燃煤掺氨燃烧产物的排放和过程分布特性展开研究,重点分析了不同掺氨比例、燃尽风率及... 以往针对氨煤掺烧研究多集中在数值模拟及小型试验炉,大型试验炉上多为技术可行性的点工况试验。在一台50 kW自持燃烧下行试验炉中在不同工况下针对燃煤掺氨燃烧产物的排放和过程分布特性展开研究,重点分析了不同掺氨比例、燃尽风率及运行氧量的影响。为充分了解氨与煤燃烧过程中对NO生成的贡献,针对纯氨燃烧进行一系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空气分级燃烧可大幅降低燃煤掺氨燃烧NO的排放,掺氨比例为10%~90%时NO排放质量浓度在170~215 mg/m^(3),同纯煤燃烧NO排放质量浓度处于同一水平;最佳燃尽风比率维持在38%附近,继续增大燃尽风比率不会进一步降低NO排放,反而会导致燃烧不充分等负面影响。纯氨燃烧利用空气分级技术可以很好地控制出口NO浓度,但纯氨燃烧稳定性远不及氨煤掺混燃烧,运行氧浓度较低时易出现氨逃逸现象。燃煤掺混氨燃烧既可解决氨燃烧困难、出口NO排放浓度过高的问题,又可减少燃煤CO_(2)排放,是一项极具潜力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掺氨燃烧 空气分级 下行炉 纯氨燃烧 NO排放
下载PDF
PVDF膜接触器在电厂含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吕佳慧 戴洁 +4 位作者 施国忠 岑易 徐浩然 冯向东 张林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29,共7页
燃煤电厂含氨废水具有水量大、氨氮浓度高、水质波动大的特点,常规脱氨工艺处理困难.本文采用PVDF膜接触器处理燃煤电厂高浓含氨废水,考察了膜接触器类型、水侧流量、气侧真空度、气液接触面积、进水水质等因素对脱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 燃煤电厂含氨废水具有水量大、氨氮浓度高、水质波动大的特点,常规脱氨工艺处理困难.本文采用PVDF膜接触器处理燃煤电厂高浓含氨废水,考察了膜接触器类型、水侧流量、气侧真空度、气液接触面积、进水水质等因素对脱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PVDF膜接触器的气液分离工艺,能够将高浓含氨废水中的氨氮浓度由1 250 mg/L降至300 mg/L以下;外压式和内压式膜接触器都有理想的应用效果;提高膜接触器水侧流量、气侧真空度能够有效提高NH3传质效率;增大传质膜面积能够显著提升循环液氨氮脱除率.提出了分离NH3在燃煤电厂的多种资源化回用途径,为膜接触器的工程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接触器 含氨废水 燃煤电厂 脱氮通量 聚偏氟乙烯
下载PDF
典型高碱煤灰对氨煤混燃中氨氧化反应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朱生刚 姚鑫 +6 位作者 崔立明 李明 张素 蒋禾青 牛涛 谭厚章 王学斌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1,共7页
氨能作为一种零碳燃料,取代部分煤炭混燃可有效降低电厂原有污染物排放,促进燃煤电厂向煤氨混燃电厂的转型。但由于氨能中含氮量过高,导致NO_(x)排放问题备受关注。在复杂的氨煤混燃过程中,有必要探索NO_(x)排放与煤灰之间存在的关联性... 氨能作为一种零碳燃料,取代部分煤炭混燃可有效降低电厂原有污染物排放,促进燃煤电厂向煤氨混燃电厂的转型。但由于氨能中含氮量过高,导致NO_(x)排放问题备受关注。在复杂的氨煤混燃过程中,有必要探索NO_(x)排放与煤灰之间存在的关联性。燃煤电厂中高碱煤作为一类开发应用前景广阔的煤种,其中高含量的金属氧化物对氨氧化反应的排放特性却鲜有研究。为探讨氨煤混燃过程中不同种类高碱煤灰对氨氧化反应排放特性的影响,通过搭建立式管式炉氨氧化反应试验平台进行变工况分析,对比不同温度下各类煤灰表面NH_(3)转化率及NO生成率两大指标,从试验结果和反应机理2个层面阐述了煤灰中各类金属氧化物对氨氧化反应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灰中主要金属氧化物CaO、MgO及Al_(2)O_(3)可促进氨煤混燃过程中煤灰表面气固氨氧化反应的进行,提高NH_(3)转化率。400~600℃,煤灰对NH_(3)转化率的促进作用依次为:HM-2>HM-1>CJ>AKS>EERDS,与煤灰中CaO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对应,与MgO排序基本吻合。且这3类金属氧化物均可促进NH_(3)向NO定向转化,以CaO催化效果最显著,其中,Ca含量最高的HM-2对NO生成的选择性相较于空白组而言可提高67.86%。CaO和MgO可促进NH_(3)和NO在催化剂表面氧化,有利于N_(2)O快速产生,使N_(2)O生成温度提前,而Na_(2)O和Fe_(2)O_(3)的存在则抑制NH_(3)氧化,促进NH_(3)还原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碱煤灰 氨煤混燃 氨氧化 NO_(x)排放 金属氧化物 NH_(3)转化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处理煤化工酚氨废水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靳德源 田文清 +4 位作者 何浩宸 李小锋 李党勇 梁继东 金鹏康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9-487,共9页
厌氧氨氧化(Anammox)脱氮具有能耗低、无需投加碳源、污泥产量低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少等优点,在煤化工酚氨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运用引文分析软件VOSviewer对Anammox处理酚氨废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综述了An... 厌氧氨氧化(Anammox)脱氮具有能耗低、无需投加碳源、污泥产量低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少等优点,在煤化工酚氨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运用引文分析软件VOSviewer对Anammox处理酚氨废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综述了Anammox在酚氨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梳理了Anammox工艺应用于酚氨废水处理时所面临的技术难点,探讨了酚类物质对Anammox脱氮的毒性胁迫及毒性缓解对策,以期为Anammox应用于煤化工废水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煤化工废水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燃煤锅炉氨煤混燃技术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宁泽 李芳芹 +2 位作者 潘卫国 程智海 官贞珍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5-352,共8页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减少碳排放至关重要。氨气具有运输储存成本低、安全性高、燃烧零碳排放等优势,燃煤锅炉氨煤混燃技术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燃煤电厂的低碳低氮燃烧工艺,介绍了氨气燃料的...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减少碳排放至关重要。氨气具有运输储存成本低、安全性高、燃烧零碳排放等优势,燃煤锅炉氨煤混燃技术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燃煤电厂的低碳低氮燃烧工艺,介绍了氨气燃料的火焰传播特性,从氨气注入位置、氨气掺混比、燃尽风、当量比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氨煤混燃技术对NOx生成量的影响,探讨了氨煤混燃对燃煤机组性能的影响,指出氨煤混燃技术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低碳燃烧技术,对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氨煤混燃 燃烧特性 NOX排放
下载PDF
平焰燃烧器煤/NH_(3)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14
作者 崔名双 牛芳 +5 位作者 纪任山 王乃继 张鑫 梁兴 底一 王圣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67-3676,共10页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煤与NH_(3)混燃逐步减少煤电是实现降碳的一种新途径,但煤/NH_(3)的混燃特性尚不清晰。因此,基于平焰燃烧器开展煤/NH_(3)燃烧实验,探究了掺氨比(E(NH_(3)),0~100%)、煤/NH_(3)注入方式(预混、非预混...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煤与NH_(3)混燃逐步减少煤电是实现降碳的一种新途径,但煤/NH_(3)的混燃特性尚不清晰。因此,基于平焰燃烧器开展煤/NH_(3)燃烧实验,探究了掺氨比(E(NH_(3)),0~100%)、煤/NH_(3)注入方式(预混、非预混)对燃烧特性的影响,采用相机、烟气分析仪,热电偶检测了火焰形态、燃烧器上方高度(Heights Above Burner,HAB)中心沿程烟气中气体组分及温度分布情况,并测定了飞灰中未燃碳的含量,得到:在燃烧初期,煤/NH_(3)争夺O_(2)的现象更明显,由于燃烧区NH_(3)燃烧产生的富水气氛,使得在预混低E(NH_(3))下,CO与OH发生反应,CO质量浓度降低,而在高E(NH_(3))下,一方面NH_(3)优先与O_(2)结合,导致大量碳不完全燃烧,另一方面,富水气氛促进了煤的气化反应,导致燃烧还原区的CO质量浓度大幅升高,最高可达19773.05 mg/Nm^(3),但此过程改变了焦炭的孔隙结构,增加了焦炭的比表面积,加快了煤粉的燃烧进程,使预混条件下飞灰残炭量由13.90%(纯煤燃烧)降低至13.44%(E(NH_(3))=80%),过早注入NH_(3)会减轻燃烧前期NH_(3)燃烧对煤粉的预热作用,降低在火焰反应区的燃烧强度;掺NH_(3)后NO_(x)排放量大幅上升,随着E(NH_(3))增加,NO_(x)先增加后降低,且NO质量浓度峰值提前,未燃NH_(3)及氧体积分数分别是影响N_(2)O、NO_(2)生成的主要因素,增加煤/NH_(3)燃烧的停留时间、减少未燃NH_(3)体积分数、创造还原性气氛均是降低NO_(x)的有效方式;在预混高掺氨比(E(NH_(3))≥80%、HAB=100 mm)及非预混工况下,CO_(2)%随着E(NH_(3))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预混E(NH_(3))=40%~60%工况更有利于实现煤/NH_(3)的低氮、低碳、高效燃烧,煤粉掺NH_(3)燃烧存在相互促进和抑制作用,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以发挥煤/NH_(3)混燃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NH_(3)混合燃料 燃烧特性 掺氨比 煤/NH_(3)注入方式 气体组分
下载PDF
基于燃煤机组掺烧绿氨的碳减排量分析研究
15
作者 沈明忠 胡小夫 +1 位作者 沈建永 侯朋飞 《综合智慧能源》 CAS 2024年第10期67-72,共6页
绿氨与煤基燃料混燃作为一种可行的燃煤机组碳减排路径,分析研究全链条CO_(2)减排量不仅有利于推动绿氢和绿氨行业的发展,有效促进绿氢和绿氨的消纳,还有利于推动氨煤混燃发电技术的发展。以可再生能源发出的绿电制成绿氨并在燃煤机组... 绿氨与煤基燃料混燃作为一种可行的燃煤机组碳减排路径,分析研究全链条CO_(2)减排量不仅有利于推动绿氢和绿氨行业的发展,有效促进绿氢和绿氨的消纳,还有利于推动氨煤混燃发电技术的发展。以可再生能源发出的绿电制成绿氨并在燃煤机组上实现氨煤混燃发电为情景,对全链条CO_(2)减排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采用445 GW·h绿电制备绿氨并在燃煤机组上进行掺烧发电,其全链条CO_(2)减排量可达10.07万t/a,绿电CO_(2)减排量约226.29 g/(kW·h)且每年节省约956.65万元的碳减排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绿氢 合成氨 绿氨 燃煤掺氨发电 二氧化碳减排
下载PDF
变换冷凝液汽提装置的作用及优化分析
16
作者 王阳 尹程达 +1 位作者 李颖 蔡国斌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2-235,241,共5页
介绍了变换冷凝液汽提装置在保证气化和变换运行稳定性中的作用,并结合项目实践分析了汽提装置运行中的痛难点。针对某大型IGCC煤气化项目的优化,提出了一体式闭式汽提流程有助于解决变换汽提装置运行的问题,实现气化和变换水系统氨氮... 介绍了变换冷凝液汽提装置在保证气化和变换运行稳定性中的作用,并结合项目实践分析了汽提装置运行中的痛难点。针对某大型IGCC煤气化项目的优化,提出了一体式闭式汽提流程有助于解决变换汽提装置运行的问题,实现气化和变换水系统氨氮含量的有效控制,同时起到良好的节能降耗效果并降低业主运行维护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 变换 水系统 氨循环 冷凝液汽提
下载PDF
氨煤混燃技术在工业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圣烨 崔名双 牛芳 《煤质技术》 2024年第2期32-42,共11页
随着我国能源消耗逐年增加,需在减少煤炭使用量的前提下保证能源的供给,寻找可替代燃料势在必行,因而氨作为可代替燃料部分代替煤粉燃烧的氨煤燃烧技术在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即氨煤混燃技术以其对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减排和能源利用效... 随着我国能源消耗逐年增加,需在减少煤炭使用量的前提下保证能源的供给,寻找可替代燃料势在必行,因而氨作为可代替燃料部分代替煤粉燃烧的氨煤燃烧技术在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即氨煤混燃技术以其对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减排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潜力而备受关注。阐述氨煤混燃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火焰形态、煤粉着火和点火延迟时间、火焰传播机理及NO_(x)的排放等研究,总结不同燃烧策略和燃烧器下氨煤混燃的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分析全球氨煤混燃技术在工业应用中取得的一些重要突破以及未来研究可能面临的挑战。氨煤混燃的反应路径和机理模型类型复杂,在不同条件下的过程不尽相同,需进一步明确中间体物质的多重作用,且有待深入研究气体组分对煤粉和NO_(x)的生成影响规律。目前氨煤混燃点火及减少NO_(x)排放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宏观规律,部分研究着手分析氨煤混燃过程中间产物,但基础研究较少,机理尚不明确,相关燃烧器设计困难,技术仍不成熟,需对其进一步优化。未来可进一步针对提高掺氨比和降低污染物排放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实现氨煤混燃在火电厂等大型工业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煤混燃技术 氨燃料 火焰形态 点火延迟时间 排放特性 反应路径 机理模型
下载PDF
锅炉空预器堵塞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18
作者 欧志明 《锅炉制造》 2024年第1期24-25,30,共3页
分析造成某热电有限公司#1、#2锅炉三分仓容克式空气预热器堵塞的原因,并针对造成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有效解决空气预热器中部堵塞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并加强锅炉和机组的安全稳定的经济运行。
关键词 空气预热器 堵塞 燃煤 氨逃逸 压差
下载PDF
燃煤电厂氨氮废水电化学氧化处理工程实例
19
作者 徐浩然 王骁杰 +3 位作者 冯向东 陈健 鲁卫哲 金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156,共5页
针对燃煤电厂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的实际需求,设计研发了基于电化学氧化技术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并应用于沿海某电厂。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处理该电厂全厂氨氮废水,对于氨氮浓度80~100 mg/L、氯离子浓度6000~8000 mg/L、pH不小于9.0的... 针对燃煤电厂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的实际需求,设计研发了基于电化学氧化技术的氨氮废水处理系统,并应用于沿海某电厂。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处理该电厂全厂氨氮废水,对于氨氮浓度80~100 mg/L、氯离子浓度6000~8000 mg/L、pH不小于9.0的反应器进水,能够以过流处理的模式保证出水氨氮浓度小于1 mg/L且pH不小于6.0。系统出水含有较高浓度的余氯,可作为杀菌剂资源化回用至电厂冷却水系统,较原工艺减少经济成本119.93万元/年。该工程的顺利实施对同类废水的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和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废水 电化学氧化 资源化回用 燃煤电厂
下载PDF
氨燃料经济分析及煤掺氨燃烧试验研究
20
作者 韦耿 赵硕 +2 位作者 王星博 王勇 汪鑫 《东方电气评论》 2024年第4期41-46,共6页
目前,世界各国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愈加关注。在我国“双碳”的背景下,对低碳或无碳燃料的充分利用势在必行。氨作为基本化工的无碳原料,产量大,具有易液化、易长期存储、易长距运输、零碳排放等特点。煤掺氨燃烧可以减少燃煤锅炉CO_(2)的... 目前,世界各国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愈加关注。在我国“双碳”的背景下,对低碳或无碳燃料的充分利用势在必行。氨作为基本化工的无碳原料,产量大,具有易液化、易长期存储、易长距运输、零碳排放等特点。煤掺氨燃烧可以减少燃煤锅炉CO_(2)的排放,在碳中和背景下,氨将成为氢能利用的一种重要氢基燃料。西部大型综合风光能源基地会产生不稳定电源,随之存在大量的弃风、弃光,故可将其用于氨燃料的生产。本文对氨燃料的生产成本进行经济性分析,后对锅炉煤掺氨燃烧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绿氨的生产成本主要受到电价的影响,当电价降到0.1元/kW·h以下,可用其代替天然气;当煤与氨混合燃烧时,氨煤的混合比例和不同的分级水平会影响NO_(x)的排放。在空气不分级燃烧条件下,当氨混合比增加时,NO_(x)排放减少。在空气分级燃烧条件下,可以发现尾气NO_(x)排放量随着NH3混合比的增加而增加,但NH3的增加对NO_(x)排放量增加的影响随着燃尽空气位置比的增加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燃料 经济性分析 氨煤混燃 NO_(x)排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